怎样识别危重病人讲解学习
危重病人的识别(1)

危重病人的识别(1)危重病人的识别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救治。
然而,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发现和识别危重病人至关重要。
因此,进一步探究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重病人的定义危重病人指的是生命体征异常、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
他们的病情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治疗。
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通过专业的团队共同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危重病人识别的首要方法。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比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2.症状的观察和辨别:危重病人往往病情复杂,而且症状千差万别。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和辨别症状。
对于危重病人常见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心跳过快或过缓等,医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诊断能力。
3.医学影像检查:医学影像技术在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像技术,医务人员可以清晰地观察患者体内器官和组织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危重病人的病情。
三、危重病人的识别技巧1.建立危重病人数据库:将所有疑似危重病人的病案记录在数据库中,便于医务人员进行跟踪和总结。
对于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流程的建立,以提高治疗效果。
2.善于听取患者的反馈:危重病人的体内状况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善于听取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
3.加强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治疗需要融入多学科的合作。
医务人员需要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特长,共同完成对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四、结论危重病人的识别技巧和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学习掌握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将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的识别(一)

危重病人的识别(一)危重病人的识别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意识逐渐提高。
然而,病痛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也是精神上的煎熬。
因此,医学研究注重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关注提前预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危重病人的识别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以下是危重病人的识别方面的概述。
一、对危重病人的概念进行明确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生命体征严重异常的病人。
危重病人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特殊治疗。
由于危重病人的机体功能受损严重,因此病情大多数情况下较为危急,若能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进行抢救治疗,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二、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1.生命体征的监护:生命体征是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和体温等指标。
此外还需要初步了解患者的入院情况、病史、用药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的进行病情评估。
2.系统化疾病评分:评分工具可以对病人的生理因素、临床参数、药物特性以及疾病学特性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病情的进展和病程的长度。
3.电子监测系统:采用电子监测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数据,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响应患者突发病情。
三、危重病人的救治方法1.保持必要的生命体征平稳:首先要保证危重病人的呼吸、循环、酸碱平衡和温度等指标处于平稳状态。
此时需要对危重病人进行严密地监护,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生命支持。
2.针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情形和疾病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同时进行康复治疗,以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
综上所述,危重病人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挑战,也是人类对生命保护的一次考验。
因此,对于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救治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我们应该注重生活和饮食的规律化,并及时进行体检,防患于未然。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V1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V1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
而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方法。
1. 观察病人的症状
危重病人往往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脉搏不齐等等。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症状,并进行仔细的评估。
2. 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监测是诊断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方法。
医护人员通常会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3. 进行实验室检查
危重病人的早期诊断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例如,检查病人的血液、尿液等,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状况。
4. 使用专业仪器诊断
医务人员可以使用一些专业仪器来诊断危重病人。
例如,心电图机可以检测病人的心电图,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心脏病;多普勒超声波可以
检测病人的心脏和血管,评估病人的血液循环情况等。
5. 进行全面评估
最后,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对病人的病史、疾病进展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人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诊断危重病人并进行有效抢救,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以上几种早期识别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应用。
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急危重症识别技巧

急危重症识别技巧引言:在医疗领域中,及时准确地识别急危重症是救治患者的关键。
通过合理运用一些识别技巧,医务人员可以更快速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危重症识别技巧,帮助医务人员提高识别能力,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病史询问在接诊患者时,医务人员首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急危重症情况。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急危重症识别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貌、表情、肤色等,以获取一些初步的信息。
同时,医务人员还应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
异常的生命体征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急危重症,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救治。
三、常见病情的识别技巧1.心脑血管急危重症的识别: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包括心梗、中风等。
患者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心脑血管急危重症,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2.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的识别: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3.消化系统急危重症的识别: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
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时,应怀疑是否存在消化系统急危重症,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4.泌尿系统急危重症的识别:泌尿系统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肾衰竭、尿潴留等。
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异常、腰痛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急危重症,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5.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的识别: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包括脑出血、脑膜炎等。
患者出现头痛、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急危重症,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急危重症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抽血化验、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病情信息。
急危重症识别技巧

急危重症识别技巧急危重症的及时识别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各个医疗领域都需要掌握急危重症的识别技巧,以便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识别技巧。
1. 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急危重症识别的基本技巧之一。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变化都可能提示患者病情的恶化。
同时,还需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呼吸音等,这些综合指标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病情评估。
2. 利用评分系统:一些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如APACHE II、SOFA等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这些评分系统通过将患者的生理指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纳入计算,从而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急危重症范畴。
3. 了解常见的急危重症症状:急危重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症状,医务人员需要熟悉这些症状,以便及时识别。
例如,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出现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中风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面瘫、肢体无力等症状。
对于不同的急危重症,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其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4. 注意高风险患者:有些患者本身就存在高风险,易于发展为急危重症。
例如,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慢性病患者等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对于这些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加强观察和监测,及早发现问题。
5. 学会应急处理:急危重症的处理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行动。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此外,及时通知相关的医疗团队和部门,协调资源,也是处理急危重症的重要环节。
6. 多学科合作:急危重症的处理常常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医务人员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科、麻醉科等。
合作团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诊疗方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7. 持续教育培训: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急危重症识别技巧和治疗方法。
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急危重症的能力。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1)

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1)危重病人的早期识别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能够及时识别出危重病人。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危重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一、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表现危重病人的病情常常是突然发生的,且危急程度较高,因此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疾病发展的能力。
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表现如下:1.呛咳喉咙痛;2.心脏疼痛;3.呼吸困难;4.意识状态异常;5.持续高热;6.津液减少、四肢厥冷;7.恶心、呕吐、腹泻等。
二、早期识别危重病人的方法对于危重病人的识别,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呼吸频率、脉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检查,若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关注其病情发展。
2.病历和症状分析及时了解病人的病史、用药史等资料,并结合他们的症状进行分析,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危重病人识别。
3.观察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是评估危重病人病情的重要指标,若病人意识障碍,及时进行床边神经系统检查非常必要。
三、危重病人救治及管理在识别出危重病人后,医护人员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以下是危重病人救治和管理的一些细节:1.保护生命体征平稳包括输液、氧疗、循环支持等治疗措施,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夜间严密观察由于夜间病人的活动较少,唤醒次数也较少,因此夜间需要严密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若病情出现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3.营养支持危重病人通常没有胃口,不能正常进食,需要通过管路营养的方式进行支持,保证病人体内营养供给,促进机体恢复。
4.护理清洁危重病人脆弱,容易感染,因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清洁护理,并掌握合理的卫生防控措施。
总之,识别危重病人的早期病情、及早开始实施治疗与管理十分重要。
同时,在识别病人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医疗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同作战,共同完成危重病人治疗的任务。
常见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技巧讲课文档

呼吸异常是最敏感 的生命指征 这是 由于肺毛细血管内 皮细胞占居全身最 大数量,在炎症反 应过程中,与炎症 介质及细胞因子的 反应最强。
第二十七页,共77页。
呼吸频率可初步判断病情
<20 20-25 25-30 30-40 >40
正常 轻症 重症 危症 濒死
第二十八页,共77页。
端坐呼吸
危重指征
<40
70%
第三十九页,共77页。
1.识别高危患者-患者极少会出现突然恶化
▪ 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会更早的出现症状和体 征。
▪ 免疫抑制或衰弱的患者可能无法表现出强烈、明显的 临床炎症反应。
▪ 高龄老人,DM,长期卧床病人一旦感染,易序 贯发生MODS,ARDS,心衰,肾衰,DIC…
第四十页,共77页。
第十二页,共77页。
国际上公认通用的评分法—方法四
❖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 这是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由12项生理指标评 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评分组成。每项分值取自住院第 一个24小时测定的最差值。
第三十四页,共77页。
瞳孔(A): 正常直径 3~5毫米,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 瞳孔散大并固定提示心跳停止,瞳孔缩小提示有机磷
或毒品中毒,而一大一小为脑疝形成
第三十五页,共77页。
尿量(U): ❖ 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尿量少于17ml/H,鉴
于休克、发热、肝、肾功能衰竭等 ❖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无尿者 ❖ 多尿: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常见于尿崩症、糖尿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常见急危重症快速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急危重症是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病情急剧恶化和生命垂危的疾病状态。
对于医务人员,快速识别和处理急危重症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突发心脏停搏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识别出心脏停搏,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
在进行心脏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以保证血液流动。
2.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很常见的急危重症表现之一、应该立即询问患者的呼吸状况,并观察是否有喘息、胸闷等症状。
对于严重的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辅助通气,如使用氧气面罩或进行气管插管。
同时应该迅速寻找病因,如哮喘、肺炎等,并尽快给予相应的治疗。
3.出血:大量出血会导致循环衰竭和休克。
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应立即加压止血,如用手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或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同时要迅速输血,补充失去的血液量,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4.中毒:中毒病人的状态可能非常危急,需要尽快抢救。
首先要尽量减少毒物对身体的伤害,如立即洗胃、灌肠等。
其次要进行中毒病因的识别,以便针对性地进行解毒治疗。
同时要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等。
5.中暑:中暑是指由于高温引起的身体过热症状。
中暑病人的体温会升高,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
应该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用冷水或冰袋降温。
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补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心梗:心梗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可以给患者使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急救治疗。
同时要尽快将患者送往心血管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及处理技巧。
对于医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觉,迅速反应和准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拯救患者的生命。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更多的急危重症情况。
危重患者识别PPT课件

1、危重病人的特点 2、如何发现危重病人 3、常用的监护技术
1
一、危重病人的特点
生命体征不平稳 病情复杂变化快 常伴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 存在或潜在生命危险
关注病人在危重状态时的特点
2
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A. 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正常温差:2℃ 温差大: 温差小:
15
HR、P
对心排血量影响 在一CO定=SV范×围HR内,HR增加,CO增加 HR>160次/分,CO减少 HR<50次/分,CO减少
进行性心率减慢常是心室停搏的前奏
16
呼吸运动观察
呼吸运动主要靠胸腹 呼吸频率:12~20次/分
频率的增快或减慢,均提示发生呼吸功能障碍
8
从日常工作中梳理出……
9
最好的策略----预防
➢ 早期采用简单的治疗措施 ➢ 进行较容易的处理 ➢ 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 为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
10
容易得到的资料
✓ 病人一般情况 神智、皮肤色泽、体态 尿、便、引流液 ✓ 生命体征 T、P、R、BP、SPO2 ✓ 化验结果 血糖、K+、NA+、CL-、MG++ 血常规、血气、Lac 血小板、APTT…
30
1、血流动力学监测分类
无创伤性:心率、血压(NIBP)监测、心电图(ECG)、 血氧饱和度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经食管超声。
创伤性: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 脉压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 血管阻力监测等。
31
32
有创动脉血压
33
中心静脉压波形
34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且需要立即治疗和监护的病人。
及时识别并进行评估是保障危重病人生命安全的关键。
识别危重病人的方法:
1. 观察主诉、病史:了解病人的主诉,了解病史中是否接受过类似治疗,有无过敏等情况。
2. 检查生命体征:主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过度依赖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变化不足以准确评估危重病人。
3. 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冷汗等症状。
据此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
1. 完善电子病历信息:对病情的每一个变化都要记录下来,便于随时查看病情的变化和反应。
2. 制定治疗方案: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病史、基础健康状况等,制订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
3. 监测病情:保证病人监测生命体征的信息的实时性,及时回复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信息。
识别和评估危重病人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一步,不仅仅要求医护人员熟知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还要求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以提高治疗效果。
急危重症快速识别内容

急危重症快速识别内容
急危重症快速识别是医疗急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指的是医护人员在处理急
诊病人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范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在进行急危重症快速识别时,医护人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1. 专业知识: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急救技能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医护人员才能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
2. 观察症状:医护人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病人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率
异常、失去意识等。
这些症状常常是急危重症的先兆,及时发现并识别这些症状非常关键。
3. 运用工具:医护人员可以利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辅助识别。
例如,心电图
机可以帮助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血氧饱和度监测器可以评估病人的血氧水平等。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4. 快速反应:在识别出急危重症后,医护人员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
立即启动急救程序、拨打急救电话、安排病人转院等。
快速反应能够大幅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5. 培训和实践: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演练,以提升快速识别急危重症
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场景的训练,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病情,减少误判和延误治疗的风险。
总之,急危重症快速识别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专业知识、细
心观察症状、运用工具和设备、快速反应以及进行培训和实践,医护人员能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判断病人病情,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救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V1

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V1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异常、需要立即干预的病人。
对于严重疾病的评估和对危重病人的识别,是医疗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技能。
下面,我们来看看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
一、识别1.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危重病人意识改变的表现非常明显,比如瞳孔扩大、眼球转动缓慢、朦胧状态、昏迷等症状。
当发现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所改变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2.查看病人的血压变化血压变化是危重病人重要的表现之一,高血压、低血压、脉搏弱、脉搏快等不正常的状态都需要及时处理。
3.观察病人的呼吸和心跳呼吸和心跳的突然变化常常预示着病人的情况不太妙。
当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急促、浅表、心跳缓慢、昏迷等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尽快救治病人。
4.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身体状况的改变也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表现。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如出汗、面色发紫、皮肤干燥、体温高低不正常等等,这些都需要及时处理。
二、评估对于危重病人的评估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帮助医疗工作者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救治方案。
1.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基于病人的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疾病发展的速度。
需要根据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2.评估病人的病因评估病人的病因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病人患上肺炎,按照肺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就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病情。
3.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包括查看身高、体重、BMI等身体指标,还需要排除病人是否存在其他的慢性病,并且确定病人的影响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等。
以上便是危重病人的识别和评估,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及时地发现危重病人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方案。
同时,也需要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其过往病史和家族病史,以便更为科学的进行评估和治疗工作。
23_危重病人的识别

5、神志:
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如果病人烦躁、紧 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神志模糊或嗜 睡,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晚期都会 出现昏迷,分为: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
6、瞳孔:正常直径3—5毫米,双侧瞳孔等大 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瞳孔散大并固定提示 心跳停止,瞳孔缩小提示有机磷中毒或毒品 中毒,一大一小为脑疝形成。
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水冲脉、交替脉、齐脉、无脉。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 染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阻塞性黄疸所致; 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 示发生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六衰”之三、四
3、呼吸衰竭: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如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慢性右心衰、全心衰竭、泵衰竭(心源性休克)
6
“六衰” 之五六
5、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昏迷,表现为急性 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分为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 功能衰竭(后者又称尿毒症)
7、尿量:正常>30ml/h;如果小于25ml/h称为少尿,小于5ml/h为尿闭,提示发生脱
水性休克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 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 染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阻塞性黄疸所致; 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 示发生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水冲脉、交替脉、齐脉、无脉。
3、呼吸(R):正常14—28次∕分、平稳。
呼吸困难: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型呼吸困难、神经源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血源性呼吸困难。
急危重病人的正确识别及观察要点

急危重病人的正确识别及观察要点急危重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两个以上的器官系统功能不稳定,减退或衰竭病情发展可能会危及到病人生命。
我们称这一类病人为急危重病人。
一、危重患者的特点1、病情重,病情变化快2、置管多3、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多是卧床患者,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
二、正确识别与判断危重症患者正确识别与判断是临床护理首要工作,护士应在病人病情变化的第一时间识别判断轻、中、危重程度,对危重病人早识别、早重视、早抢救、早告知提高抢救存活率,同时减少医疗纠纷。
危重病人的快速识别: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检查,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1、体温(T):正常值为36~37°C;体温超过37°C称为发热,多见于感染。
低于35°C称为低体温,可见于全身衰竭。
2、脉搏(P):正常60~100次/分、有力;同时听诊心音,心律整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HR>100次/分,常见于发热、低血钾、甲亢、休克状态、低氧血症。
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常见于心房颤动的病人。
细脉:脉搏细而弱,如休克、心功能不全。
3、呼吸(R):正常16~20次/分、节律规则;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未闻及干湿罗音。
呼吸异常包括频率异常、节律异常、深度异常、声音异常、呼吸困难。
4、血压(BP):正常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一旦血压低于此数值,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性;而舒张压如果超过90mmHg,则称之为高血压。
快速而有效的判读血压桡动脉--SBP>80mmHg;股动脉-sSBP>70mmHg;颈动脉--SBP>60mmHg5、神志(C):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采用格拉斯哥评分≥9分;如果病人烦躁、紧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而神志模糊或嗜睡,说明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的晚期都会出现昏迷。
危重病人的识别-V1

危重病人的识别-V1
危重病人的识别
1. 观察病情变化
作为医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人出现明显的
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就需要考虑病人是否属于危
重病人范畴。
2. 测量生命体征
测量生命体征也是判定病人是否危重的一项重要步骤。
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率等。
如果这些指标明显异常,就需要考虑病人是
否需要紧急治疗。
3. 评估病情
评估病情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来确定。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需
要评估心功能、血管病变程度等;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要评估
呼吸道是否通畅、肺部状况等。
通过全面的评估,能够更好地判断病
人的危重程度。
4. 检查实验室指标
通过检查实验室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病情。
包括血液、尿液、
心电图等检查。
如果实验室指标异常严重,就需要考虑病人是否需要
进行紧急救治。
5. 询问病史
病人的病史也是判断病人危重情况的重要参考。
如果病人有重大病史或家族病史,就需要更加重视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病情、检查实验室指标、询问病史等方法判断病人是否危重,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争取将病人的生命危险降到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烦躁不安
尿储留 缺氧 休克 心力衰竭 颅内压增高 濒死前征兆 其他
休克
是常见的危重急症,应随时注意识别。 表现:四肢厥冷,冷汗,指压痕,呼吸急
促,心率加快,少尿,血压下降,脉压差 缩小,早期血压可正常,甚至升高。 发现愈早,预后愈好。 强调病因诊断和治疗,绝不应局限于提高 血压,只盲目用缩血管药升血压。
怎样识别危重病人
国外判断危重病人的指标
气道:气道阻塞,呼吸窘迫,不能说话 呼吸:呼吸频率>30次/分或 <6次/分;
氧饱和度<90% 循环:血压<90mmHg, 心率>130次/分 神经:意识下降;谵妄,反复抽搐 其他:
正确识别危重病人
大多数危重病,经初始观察就可确定,如 昏迷,休克,呼吸停止,皮肤黏膜发绀。
任何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均提示病情危重
意识障碍病因
大脑: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 胸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肺炎 腹部:肝性脑病、胰性脑病、尿毒症 内分泌疾病(代谢性脑病):垂体危象、
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危象,低血糖,DKA,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全身性疾病:脓毒血症(中毒性脑病)、 电解质紊乱,中毒,酒精或戒断
致命的七大生命指征
呼吸:急促>40次/分;说话不能 血压:低血压 体温:不升<35℃或超高热>40.5 ℃ 意识:昏迷、谵妄、抽搐 心率: <40次/分或 >140次/分 尿量: <0.5ml/kg/h 血氧饱和度: <90%,
判断危重病的指征
呼吸异常 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 烦躁不安与呻吟不息 休克 抽搐 腹胀 血液病危象 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 其他
腹胀——不令人注意的症状
“气胀”:即肠麻痹,为胃肠功能衰竭,叩 诊呈鼓音,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部分。
“水胀”:是腹腔积液,有移动性浊音, 常见于坏死性胰腺炎,宫外孕,腹膜炎
胃肠功能衰竭是比呼吸循环衰竭更难处理 的危重症
血液病危象
HB<30g/L: 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竭 WBC<1.0×109/L: 易发生败血症 WBC>100.0×109/L: 见于急性白血病,
出血 神经:意识水平下降,意识混乱(烦躁);
反复抽搐 其他:高龄,疼痛不止等
谢 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高度重视高龄患者
总结
气道:气道阻塞;喉鸣音;鼾声 呼吸:呼吸急促(>30次/分);呼吸减慢
(<6次/分);端坐呼吸;氧饱和度 <90%;不能说话;紫绀;哮鸣音 循环:血压<90/60mmHg;心率>130次 /分;胸痛伴背痛;心脏明显扩大 消化:腹胀;上腹痛;黄疸;腹痛伴背痛
总结
泌尿:少尿或无尿 血液:三系减少;瘀斑;出血不凝;针眼
呼吸——第一生命指征
由于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0000L 气体进出呼吸道,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 成人总呼吸面积约100m2,有大量毛细血管, 有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各种炎症介质作用于 内皮细胞,首先引起呼吸的改变,所以呼吸 是最敏感的生命指征
肺是全身最大的静脉滤器 2/3危重病人有呼吸异常
极危疾病:严重气道阻塞;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最隐蔽疾病:肺栓塞、心包积液、神经肌
肉病 最复杂的疾病:ARDS 最常见表现:张口呼吸 其他
意识障碍
诊断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国外:意识水平下降、意识混乱
①意识水平下降:嗜睡、昏睡、昏迷 ②意识混乱:此类病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
另一类病人,貌似“轻症”,最后死亡, 称为“潜在的危重病”,对此,医护人员 应加深认识。
识别危重症=临床表现+责任心
濒死指证
最危重的病人,应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 道,给予呼吸循环支持等抢救措施。
判断指证 1.血压测不到或只在某处听到一下,如 60/0mmHg;脉搏消失或极微弱; 2.呼吸慢而不规则、双吸气、长吸气或叹息 样呼吸; 3.瞳孔散大、居中及对光反应消失。
易发生颅内出血 PLT WBC<10.0×109/L: 易发生严重出
血,
血液病危象
皮肤出血倾向 出血点(<2mm) 紫癜(2-5mm) 瘀斑(>5mm)
前两者表示血管与血小板疾患, 而后两者是凝血机制障碍(DIC)
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
常见高龄(>80岁)患者,初来诊 时病情并不严重,但逐步进展,最 后死亡。
抽搐
抽搐=危重症状。 不能控制者几乎均死亡。 绝大多数病因危重,例外:如低钙
血症、癔病等。 青少年不明原因抽搐高度怀疑中毒。
抽搐病因
颅内:感染、肿瘤、血管、外伤、变性 心脏:阿斯综合症、恶性心律失常、完全
性AVB 代谢:高(低)钠、低钙、低氯、碱中毒、
低血糖、高渗性 中毒: 全身:尿毒症、肝病、妊高症 其他:高热惊厥、中暑、破伤风、狂犬病
呼吸急促者要死人
呼吸困难 呼吸窘迫 呼吸急促 呼吸节律异常
呼吸异常
极危指征:不规则或浅慢;RR>40次/分或 <5次/分;氧饱和度<85%(吸氧浓度 >35%)。
危重表现: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 呼吸时抬头耸肩,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 语不成句或说话不能;有奇脉,颈静脉怒 张,三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