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悄然,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结果。

XXX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XXX。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流离失所、伶丁伶仃的状态,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

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这是一首XXX,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诗中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2.品味诗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把握词人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弃疾是将军中最会写诗的,“醉里挑灯看剑”是他的兵营梦想;他也是诗人中最会打仗的,23岁时就曾带领50人杀入数万敌军军营,生擒叛徒。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抗金名将一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感受这位英雄诗人的风米。

二、读“怀古”,明词意1解题,知背景“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京口”:即现在的镇江“怀古”: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

链接: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读准读出节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黎(dδumo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然而,却沦陷金人之手。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长江的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4.读出层次,明内容结构眼前景(景)、古人事(事)、心中情(情)三、读“怀古”,品词析情(一)词人“怀古”想到了什么1.词人为何登上京口北固亭?“望神州”一一记挂失地2、词人登楼望见了什么?“满眼风光”一一词人登临高处,可北望中原。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江南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能够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诗歌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背景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和简介的方式,引入诗文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朗读: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解读: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欣赏:学生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教师引导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九年级下册2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2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为人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特征。

2.品味关键词句所传达的特殊情感和意味。

【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蕴含的悲凉慷慨之气。

2.学习怀古伤(讽)今、用典等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这是一首宋词,“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提问:考虑一下题目应该怎样断句?预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追问:为什么这样断句?预设:“京口北固亭”是地名,“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是感想。

点拨:“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二、诵读:诵读要求:注意字音和节奏,不明白的字、词、句画下来,举手示意。

学生提问:“兜鍪”是什么?预设:“兜鍪”是头盔,这里指士兵。

“万兜鍪”指成千上万的士兵。

追问:“年少万兜鍪”是什么意思?注意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和谓语,谁“年少”怎么样“万兜鍪”?(注意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用自己的理解加上想象将意思补充完整。

)预设: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

学生提问:“坐断”是什么意思?点拨:东南是东南地区,东南一带,孙权怎么样东南地区。

点拨:“坐断”:“雄霸”、“占据”、“割据”。

此句的意思是孙权雄霸东南地区,他一生的征战从未停止。

三、作者:提问:关于辛弃疾知道哪些信息?预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

教师补充信息: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辛弃疾:将军+英雄+词人。

诗歌鉴赏有一条重要规律:知人论世,就是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南宋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宋金南北对峙。

宋朝北方的强大的邻居女真人,经常南下劫掠宋朝的边境和百姓,在靖康年间把宋朝的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掳走了,北宋灭亡,剩下的皇族和大臣向南逃,渡过长江,在长江以南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朝廷,宋金达成和议,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但是北方土地和北方的百姓沦入金人之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优秀教案

23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3.积累名句,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反复诵读,联想与想象结合,品味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

3.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欣赏古诗词的兴趣,从诗词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感受诗词曲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

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代表作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见第12课“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他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的两首诗。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代表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集),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背景资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

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题1、解题:“南乡子",词牌名。

“登”,登上;“有怀",有感。

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2、知识补充: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怀古诗是咏史诗和怀古诗的合称。

只是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

2、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学习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重难点)3、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1、了解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2、创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凭高望远,触景生情,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抚今追昔,写下了本词。

明诗意1、朗读课文,批注生字读音。

2、结合注释,说一说诗句大意。

注释: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帅千军万马。

兜鍪: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南唐文学的特点和南乡子的创作风格;
2.阅读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理解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能够通过分析诗句解释诗歌内在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句,掌握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辞格和意境;
2.理解南乡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南唐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述南乡子的创作生涯和文学成就;
2.解读诗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分析诗句中的辞格和意象;
4.介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分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一首诗或者歌曲,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课堂讲解中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课堂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可以对南唐文学和南乡子的创作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之美。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怀念古代英雄,感慨时光荏苒的情感。

本诗的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这首诗的意境较高,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诗文意境的理解,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古代战场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古代英雄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4.说文解字:对诗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板书内容:意象 -> 情感 -> 意境意象:京口北固亭、古代英雄情感:豪情壮志、怀念英雄意境:高远、抒发情感八.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⑴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⑴北固楼:即北固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理解其创作背景和意境;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赏析,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内容:1.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背景和创作情境;2.辛弃疾的文学风格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贡献;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4.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及相关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背景;2.讲解与解读(20分钟):详细讲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3.诗歌赏析(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4.情感体验与表达(2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和感受,用诗歌或散文形式表达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理解和体会;5.总结与展示(10分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辛弃疾的相关资料、诗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课件讲解、学生分组资料;2.学生准备:诗歌赏析笔记、个人感悟及表达材料。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讨论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完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赏析和个人感悟材料,进行书面评价;3.小组展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展示环节中的表现、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透彻程度。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

”家国情怀,是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新课标》指出,语文应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九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24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是辛弃疾眺望破碎山河时,写的一篇经典的爱国作品;《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眺望北国风光时,写的一部赞美祖国山河的作品。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画卷里,一个个仁人志士仿佛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他们正在深情的凝“望”着祖国的寸寸山河,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

2.体会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品味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以及历代词人“望”中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体会三问三答、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代文人深刻的情感意蕴,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凭栏远望,目之所及,悠悠深情,油然而生。

辛弃疾,从风雨飘摇的南宋走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他对破碎山河深情的一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来品一品诗词中“望”中的深情。

二、读“望”1.释题。

2.读“望”中深情(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意、读出情味,注意节奏、轻重、抑扬),读后点评。

3.出示背景:这首词作于嘉泰四年,辛弃疾时年65岁,几经浮沉后,出任镇江知府。

此时,已经南归四十四年,然而南宋朝廷却仍然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杨希闵评价:“此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

”所以才有了这首词深沉苍凉的感情基调。

三、品“望”1.在初步了解本词感情的基础上,深入到字里行间,领会辛弃疾望中的深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授课设计授课目的:1、认识辛弃疾的有关文学知识,积累名句。

2、屡次朗诵,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味。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授课重点:目标 1.授课难点:目标 2.课时数:1课时。

授课过程: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1、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求恢复国家一致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很多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立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想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 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诵。

三、细读品味:1、“哪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哪处,意在言外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忽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耐人回味。

可是,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滔滔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令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想。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信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宛转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平时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全力衬着孙权盛气凌人的雄姿,宛转地表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说课教学课件
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用意: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 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写作手法
用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典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
用意:词人如此颂扬孙权,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 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 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 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背景链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 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 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 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本课小结
上阕写景 下阕怀古
北固楼 长江流
万兜鍪 战未休 谁敌手
感慨兴衰, 赞扬孙权, 讽刺南宋朝廷
历史兴亡呀,你总不回头!

这句话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 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者,既指时 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词人心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 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
➢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英雄孙权呀,你笑傲千秋!
2 赏析词中的三问
➢ 词中三问
一问: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大地呀,你沦落敌手!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 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 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 真可惊天地,泣鬼神。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研讨课教案_2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研讨课教案_21

区,大有风景不在山河变色之感。

其弦外之音;中原已非我有了!B品“问”兴亡(1)结合注释自学这首词,不懂的句提出来。

预设内容:悠悠:既指时间的漫长,又指词人的思绪众多。

大意: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很多很多,就像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2)自主思考讨论:作者化用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诗句为“不尽长江滚滚流。

”流逝的是什么?流走的是什么?从这一诗句的化用,体会出什么样的感情?(3)教师归纳总结:(板书:伤怀国势)流逝:时间的流逝;兴盛国势的流逝。

表达的感情有:感慨、怅惘、伤怀。

(4)资料助读:1188年秋,他与陈亮“鹅湖之会”后写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年48岁。

1196年秋,他生平所有的各种头衔全被朝廷削得干干净净,时年56岁。

1203年他被启用为绍兴知府,时年64岁。

1204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做知府。

时年65岁。

(5)总结上片:(四)揣度文本品典悟“怀”(1)结合注释自学这首词,不懂的句提出来。

(2)预设参考:兜鍪:古代作战时士兵所带的头盔,此处指代士兵。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3)小组交流:下片用了哪些典故?作用是什么?(4)预设参考:典故1:曹操煮酒论英雄。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对典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

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典故2: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

据《三国志》载,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派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

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
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