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讲解

合集下载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

真菌细菌大不同,全面解读真菌的实验室检查真菌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单细胞酵母样或者分枝丝状。

环境中有5000多种的真菌,但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不到200种,常见导致感染的仅20到25种。

真菌感染常由一种或几种真菌侵入组织造成,可导致浅部皮肤感染或严重的深部组织感染,血、肺部或全身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较常见,可导致指甲感染或者发痒红斑的皮肤感染,如众所周知的“脚癣”、皮肤发痒、皮肤癣,或酵母菌感染导致的口腔中的白斑(鹅口疮),或阴道发痒及分泌物增多。

根据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报道,大约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真菌感染。

少见情况下,真菌可以从它们最初所在的位置蔓延到或侵入到深部组织,可侵犯机体的任意器官,可能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或全身性感染。

典型的真菌肺部感染通常是由于吸入微小的真菌孢子导致。

任何人群都有可能得严重的肺部或全身性真菌感染,但是大多数感染只表现为轻微到中度的流感样的症状。

但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如HIV/AIDS、器官移植术后,和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肺部疾病等的患者发生严重肺部真菌感染、全身性感染或反复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真菌检查试验可检测和鉴定真菌,以协助诊断感染并指导治疗。

经典的真菌检查试验包括标本涂片显微镜检查,有时用前处理或者染色来帮助检查真菌。

镜检可以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提供充分的依据,若为浅部感染,就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试验了。

但对于持久的、深部的或全身性的等需要明确诊断的感染,还需要进行其它检测,如培养、敏感性试验、抗原和/或抗体试验。

真菌感染VS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常常需要与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相区分,如细菌感染。

某些感染病例,真菌和细菌都存在。

需要一些试验来进行鉴别诊断:革兰染色 - 用显微镜检测标本中的细菌和/或真菌的一种快速试验细菌培养 - 用于排除细菌感染或确定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怀疑分枝杆菌感染如结核病血培养–怀疑为菌血症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旺盛,如公共游泳池和体育馆的储物柜,有汗的鞋子、紧身衣服和皮肤皱褶里。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测步骤

真菌检查步骤1.采集标本浅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检查方法真菌检查的方法主要有:(1)直接涂片:为最简单而重要的诊断方法。

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热,待标本溶解,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

可用于检查有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

(2)墨汁涂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方法是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如脑脊液)混合,盖上盖玻片后直接镜检。

(3)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涂片染色可更好地显示真菌形态和结构。

革兰染色适用于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适用于组织胞浆菌;组织切片通常用PAS染色,多数真菌可被染成红色。

(4)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必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四、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一)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常用的方法有:①氢氧化钾/复方氢氧化钾法: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浮载液,盖上盖玻片,放置片刻或微加热,即在火焰上快速通过2~3次,不应使其沸腾,以免结晶,然后轻压盖玻片,驱逐气泡并将标本压薄,用棉拭或吸水纸吸去周围溢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

检查时应遮去强光,先在低倍镜下检查有无菌丝和孢子,然后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等。

浮载液:A.10%~20%的KOH。

配方:氢氧化钾10~20g,蒸馏水加至100ml,待氢氧化钾完全溶解后揺匀存放在塑料瓶内,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痂皮、痰、粪便、组织、耵聍等的检查。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

微生物学真菌镜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而真菌是微生物学中的一类重要微生物。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了酵母菌、霉菌和伞菌等。

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因此,微生物学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一种方法,本文将从真菌的特点、真菌镜检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真菌的特点真菌是一类独特的微生物,与细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真菌在形态上多为菌丝状,有时也可以呈现为单细胞的酵母菌。

真菌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壳聚糖构成,这也是真菌与细菌的重要区别之一。

此外,真菌在生物学上被归纳为真核生物,与人类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相似。

二、真菌镜检的方法真菌镜检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形态和结构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镜检和培养镜检两种。

1. 直接镜检直接镜检是一种简便的真菌镜检方法,适用于临床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

该方法通常采用标本涂片,将待检标本制备成薄片,然后使用染色剂染色,使真菌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观察。

常用的染色剂有苏木精、甲苯酚蓝等。

直接镜检可以观察到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和孢子囊等结构,对于真菌感染的初步判断有很大帮助。

2. 培养镜检培养镜检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真菌镜检方法,需要将待检标本进行培养,使真菌生长繁殖,然后再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培养镜检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判断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等。

常用的培养基有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三、真菌镜检的应用真菌镜检在临床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真菌镜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的患者,通过镜检可以迅速确定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科研领域,真菌镜检是研究真菌的基础方法之一,可以观察真菌的形态变化、生长规律和细胞结构,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四、真菌镜检的局限性尽管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真菌培养检查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培养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例如,对于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从病灶边缘刮取皮屑;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要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

采集的标本应该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3. 接种: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时要避免污染。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在培养期间,需要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一般情况下,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如果发现有菌落生长,需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5. 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6. 报告:鉴定完成后,医生会将结果报告给患者。

报告中包括真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内容。

根据报告,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2. 培养期间,应该保持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培养基上的真菌能够正常生长。

3. 在鉴定真菌时,应该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多次检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

线索细胞、真菌感染(有图)

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指阴道脱落上皮细胞上粘附大量加特纳杆菌等厌氧菌的一种形态表现,阴道分泌物中出现大量线索细胞,一般预示患了细菌性阴道病,当然还要结合其它几项重要指标来确诊,一般是PH值,胺试验及分泌物性状等指标。

线索细胞即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纳尔菌。

细菌边缘不清。

加特纳球杆菌加特纳球杆菌(GV)最初是1954年Gardner从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与非特异性阴道炎相关的致病菌,过去一直将细菌性阴道病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 vaginitis, nsv),后来研究人员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了阴道嗜血杆菌(haemophilus vaginalis),故称为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haemophilus vaginalis vaginitis),阴道嗜血杆菌也称为加特纳菌,故又称为加特纳菌阴道炎(gardnerella vaginalis vaginitis)。

为了统一起见,1984年确定为细菌性阴道病。

该病可导致急性输卵管炎,早产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

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特纳菌属是一种单一菌的菌属。

是一个新发的菌属,加特纳菌为部分变异成为球菌样小杆菌,菌体小,两端呈园形,无荚膜,无鞭毛,营养性厌氧生活,部分专性厌氧。

菌体长0.3-0.45μm,宽0.1-0.2μm,形体比乳酸杆菌小,呈多形性。

培养的最适ph值6.0-6.5,在ph值小于4.0,不能生长。

不产胺,也不产生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

h2o2抑制试验阳性。

糖发酵产物主要是乙酸。

电镜下显示细胞壁的薄片有迭成的结构,并含有脂多糖。

加特纳菌性阴道炎[1]又名嗜血杆菌性阴道炎,以前曾归于棒杆菌性阴道炎,是由加特纳杆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粘膜炎症,可通过性交传染。

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在性关系混乱的人群中,加特纳菌性阴道炎有高流行率。

与患者发生性关系的男性伴侣中,90%的尿道中可发现此菌。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要点(完整版)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要点(完整版)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要点(完整版)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发布了重要文件,呼吁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以应对侵袭性真菌病对全球造成的威胁。

霉菌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极大挑战。

为更好地提升我国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能力,解决实验室工作中最常见、最困惑以及与临床交流最多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76位临床和检验医师的共207个问题。

经过归纳分类后,整理出6大类最常见问题,并由专家组形成推荐意见。

(一)霉菌检测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1. 直接镜检霉菌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建议1:直接镜检阳性时,应首先区分标本来自无菌部位还是非无菌部位。

无菌部位标本(血液标本除外)直接镜检有特征性菌丝和孢子且与组织病理结果、真菌培养结果相符,可确诊为致病霉菌;非无菌部位标本直接镜检到霉菌,要结合培养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感染表现等综合分析。

2. 培养霉菌阳性时,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建议2:培养霉菌阳性时,重点关注送检标本类型,直接镜检、组织病理检查与霉菌阳性培养的一致性,以及霉菌致病性、感染部位等。

无菌标本如血培养为曲霉菌属或毛霉菌目,污染菌的可能性大;如为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和马尔尼菲篮状菌,可能为致病菌。

非无菌标本,视情况而定:2个试管有单一形态真菌生长,真菌镜检同时阳性者提示有临床意义;仅1管生长真菌,生长部位为非接种部位,菌落为霉菌样则可能是污染;培养出的真菌与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相符,连续培养阳性,且真菌具备36~37℃生长的能力提示有临床意义。

(二)不同检测结果不一致问题1. 临床怀疑真菌感染,实验室相关检测阴性,可从哪些方面与临床沟通?建议3:分析前应评估标本留取是否规范并适于特定检验项目;分析过程应评估镜检和/或培养方法检测敏感性是否充分、培养条件是否适宜、所选检测项目是否适于检测疑似真菌类型(如G试验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毛霉菌目);分析后过程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结果,参考其他感染指标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析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的因素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1.常规 检查 法 主要有 镜检 、培养 及组 织 病 理 学诊 断 等 。 (1)镜 检 是 真 菌 常 规 检 查 的 基 本 方 法 ,包 括 直 接 镜检 和 染 色 镜检 ,是最 简 单 、直 接 和 实用 的真 菌实 验室 诊断 技术 方法 。其 阳性结 果 可 确定 真 菌感染 ,但 阳性 率低 ,阴性 结果 不能 排 除诊 断 ,需 与 培养 检查 结 果 结 合 才 能更 好 地 为 临 床 服 务 。如在 脑脊 液 等无菌 体 液 中发 现真 菌常 可 明确 诊断 ,但 在采 自口腔 、阴道 等有菌 部位 的 临床标 本 只有 镜检 发现 大量 菌 丝才有 诊 断意 义 。有 经验 的 技术 人 员一般 可 通过镜 检 区分酵 母 菌 、隐球 菌 、毛 霉 菌等 真菌 感 染 ;(2)培 养 也 是 真 菌 常规 检查 的 基本 方 法 ,目的是 为 了进 一 步 提 高对 病 原 体 检 出 的阳性率 ,以弥补 直接 镜检 的不 足 ,同时确定 致 病 真 菌 的种类 。培 养 时间一 般为 2~4周 ,个别 生 长 缓慢 的真菌 如组 织 胞 浆 菌 则需 要 更 久 ;根 据 不 同 的真菌选 择 相应 的培 养 基 ;有 时 温 度也 可 作 为 鉴 定真菌种属的手段之一 ,如双相真菌在不 同的温 度 形成 的 菌 落形 态 不 同 ,烟 曲霉 可 在 45 ℃ 生 长 等 。真 菌培 养方 法 分 为 试 管 法 、平 皿 法 和玻 片 法 (小 培养 ),其 中试 管 培养 是 临床 上 最 常 用 的培 养 方 法之 一 ,主要用 于 临床标 本分 离 的初代 培养 ,平
廖 万 清 (第 二 军 医大学 附属 长征 医 院皮肤 科 ,上海 200003)
关 键 词 :侵 袭 性 感 染 ;真 菌 分布 于 自然界 ,绝 大 多数对 人类 有利 ,少数 可 感染人 类 导致严 重 疾病 。 近 30年 来 ,随 着 实 体 器 官 及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等 技 术 的广泛 开展 、免 疫抑 制剂 的大 量应 用 、导 管介 入及 留置 技 术 的广 泛 开 展 及 人 类 免 疫 缺 陷病 毒 (HIV)在 全 球 的 持 续 蔓 延 ,侵 袭 性 真 菌 感 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 病 率及 死 亡 率 在全球 范 围 内显 著 上 升 , ,严 重 威 胁人 类 健 康 。 目前 ,国 内外 也有 学 者 把 IFI称 为 侵 袭 性 真 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显示 ,以 白假丝 酵 母 菌 为 主 的 酵母 样 真 菌 与 以烟 曲霉 为主 的丝 状 真 菌 是 IFI最 常 见 的致 病 真 菌 ; 器官移 植受 者真 菌感 染 的发 病率 为 20% ~40% , 获得性 免疫 缺 陷 综 合 征 (AIDS)患 者并 发 真 菌感 染 的可能性 高 达 90% ;在 美 国 ,酵 母 菌 血 症 已跃 居院 内血 源性感 染 的第 4位 ,而在 中 国IFI已成 为 院 内感 染第 2位 的重 要组 成 _2 J。IFI起 病 隐 匿 、 预后 凶险 ,诊断 主要 依赖 于实 验室 真菌 学检 查 ;早 期 、正 确 的诊 断对治 疗结 果及 预后 非 常重要 ;尸 检 研究 发现 ,75% 的 IFI病 例 在 生 前漏 诊 ,而 漏 诊 率 高 的主要 原 因是 目前 的 IFI,尤 其是 烟 曲霉等 丝 状 真 菌 的 实 验 室 诊 断 水 平 远 不 能 满 足 临 床 需 求 。另外 ,近年来 临床上 很多 重要 病 原 真 菌 , 如 白假丝 酵母 菌对 氟康 唑等 抗真 菌药 物耐 药 的报 道也 屡见 不鲜 ’ 。 因此 ,如何 改 善 IFI的实 验 室 诊断技 术 水 平 是 当前 国 内外 真 菌 病 研 究 领 域 的 热点 和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现 对 当 前 国 内 外 IFI实 验室 诊断 技术 应用 的现 状 、难 点及 进展 作 一 述 评 。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

真菌诊断相关知识点总结一、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生物,它们是一类不包括埃博拉、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传染病病原的微生物生物学组。

它们也不是细菌、病毒或原生动物,而是一类完全不同的生物。

真菌在生物学分类上分为独立的真菌界,包括了腐生真菌、共生真菌、病原真菌等多种类型的真菌。

二、真菌诊断方法真菌感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实验室检查和患者基础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湿疹、白斑、脓疱等症状。

在深部组织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毒血症等严重症状。

在诊断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曾经的暴露史和疾病史。

2. 实验室检查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包括皮肤刮擦、真菌培养和PCR检测等。

皮肤刮擦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一般通过显微镜观察来确定真菌的种类。

真菌培养是将患者的组织或体液样本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真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然后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PCR检测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扩增特定的DNA序列来检测真菌的存在。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真菌抗体、抗原或核酸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病原体难以分离培养的真菌感染特别有用。

目前,一些特异性抗真菌抗体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快速真菌抗原检测和抗真菌抗体检测。

4. 影像学检查对于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感染,如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需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5.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真菌感染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患者的真菌培养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真菌培养后作药敏试验可以明确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三、真菌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种类,真菌感染分为: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和全身性真菌感染。

1. 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皮肤、毛发和甲皮等表面组织,主要包括念珠菌感染、皮肤毛发癣和甲真菌感染等。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免疫学试验等。

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

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

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

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种类。

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一步确定。

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

所有真菌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被染成蓝色。

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G GM试验--真菌检测

G GM试验--真菌检测

20Biblioteka To update the case-fatality rate (CFR) associated with invasive aspergillosis according to underlying conditions, site of infection, and antifungal therapy, data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d pooled from clinical trials, cohort or case-control studies, and case series of ≥10 patients with definite or probable aspergillosis. Subjects were 1941 patients described in studies published after 1995 that provided sufficient outcome data; cases included were identified by MEDLINE and EMBASE searches.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CFR. Fifty of 222 studi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overall CFR was 58%, and the CFR was highest for bone marrow transplant recipients (86.7%). 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 and lipid formulations of amphotericin B failed to prevent death in one-half to two-thirds of patients. Mortality is high despite improvements in diagnosis and despite the advent of newer formulations of amphotericin B. Underlying patient conditions and the site of infection remai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 难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 高于临床所见。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625
10
百分比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
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0):1152-1156.
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 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
31
结果判读
➢ 阳性:GM≥0.95μg/L ➢ 阴性:GM<0.75μg/L ➢ 灰区:0.75≤GM<0.95μg/L,建议连续多
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32
GM试验干扰因素
念珠菌甘露聚糖 (Mannan, Mn试验)
曲霉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念珠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真菌筛查 曲霉菌 隐球菌 念珠菌 曲霉菌 念珠菌
14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 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
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 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 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 荚膜所包被。
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 但侵入性操作常常难以实施
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
12
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
13
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
抗原 检测
血清学检测
抗体 检测
(1-3)-β-D葡聚糖 (Glucan, G试验)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Galactomannan ,GM试验)
隐球菌荚膜多糖 ( GXM试验,ELISA,胶体金)

真菌监测是什么原理的应用

真菌监测是什么原理的应用

真菌监测是什么原理的应用简介真菌是一类微生物,包括了真菌界的各种类型,如霉菌、酵母菌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有一定的生态作用。

然而,有些真菌却会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威胁,引发传染性疾病或破坏农作物。

因此,通过监测真菌的存在和数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状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真菌监测的原理1.空气采样: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采集空气样品是常见的监测方法之一。

采样器根据特定的原理,将空气中的微粒吸附到采样介质上,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常见的空气采样设备有集尘器、气溶胶采样器等。

2.表面采样:真菌也常常存在于室内和室外表面,监测表面真菌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纸带、拭子或者胶带进行粘粒采样。

采集到的样品可以通过标准培养方法培养出真菌菌落,进而进行鉴定和计数。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直接检测和鉴定真菌样品中的基因序列。

这种方法不仅快速,还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DNA序列,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真菌监测的应用真菌监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示例:1.室内环境监测:真菌在室内环境中容易滋生,特别是在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方。

对于居住和工作环境,真菌监测可以帮助识别真菌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护人们的健康。

2.农业应用:农作物病害往往与真菌感染有关。

通过定期监测农田和作物,可以及早发现病害,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减少农作物损失。

3.食品生产:真菌的存在可能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真菌监测可以帮助预防食品变质和霉菌感染,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状况。

4.医疗卫生:真菌感染在医疗卫生领域是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监测医疗机构内的真菌污染情况,可以采取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5.环境生态研究:真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对真菌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污染情况。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 -回复

真菌镜检的方法与步骤-回复真菌镜检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真菌感染的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在样本中的形态和结构,从而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镜检的方法和步骤:1. 样本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患者可能感染真菌的样本。

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皮肤、毛发、指甲、黏膜刮片、体液(如痰、尿液、血液等)等。

不同类型的样本收集方法略有不同,通常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通过刮擦或切割取得,指甲样本可以通过剪取甲片或直接取样,而黏膜刮片则可以通过用特殊的刮片刮取黏膜表面的细胞。

2. 样本处理:收集到样本后,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真菌。

对于皮肤和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含有盐水或润滑剂的显微镜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块载玻片轻轻压在其上,使样本均匀地分布在载玻片上。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用刀刮取指甲片并将其直接放在载玻片上。

对于黏膜刮片,可以将刮片放入盐水或生理盐水中,使样本悬浮并均匀分布。

3. 镜检准备:在进行真菌镜检前,需要准备好显微镜和所需的显微镜镜片。

显微镜应该调整到适当的倍率,通常使用10-40倍的放大倍率观察真菌。

显微镜镜片应该干净且无污垢,以确保观察时不会产生模糊或干扰。

4. 真菌镜检:将准备好的样本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到适当的倍率。

使用显微镜的物镜镜头进行观察,开始检查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

观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真菌形态:观察真菌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真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包括菌丝、孢子和分生孢子等。

- 真菌结构:观察真菌的结构特征,如分枝、分节、壁厚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和属。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将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真菌的类型和数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鉴定具体的真菌种类,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镜检方法主要适用于检测表浅皮肤感染以及一些黏膜和体液样本。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或特定真菌种类的检测,可能需要其他的实验室技术和检测方法,如真菌培养、PCR检测等。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

真菌镜检查操作方法真菌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真菌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实验室的环境是清洁的,无尘、无杂质。

检查前,清洁各种实验器具,并将其消毒。

2. 样本采集准备好被检样本。

常见的样本包括皮肤、指甲、毛发等。

如果是皮肤样本,应该清洁皮肤并擦干。

指甲样本需将指甲切下后清洗干净。

毛发样本需切下一截并清洗。

3. 处理样本对于皮肤样本,可以用刀片刮取一些组织,或者用预先湿润好的拭片进行擦拭。

对于指甲样本,可以将被检指甲横切成薄片,然后用刀片刮取内部的组织。

对于毛发样本,可以将其放入一个已经消毒过的容器中。

4. 准备标本盖片在实验操作前,需要准备好干燥、无尘的标本盖片。

可以用煤油或消毒酒精擦洗盖片,以保证其干净。

5. 准备显微镜及荧光染色试剂准备好显微镜,并根据需要准备好荧光染色试剂。

这些试剂通常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

6. 涂片制备将样本悬浮于适当的溶液中,如生理盐水或10% KOH 溶液。

取一滴悬浮液,在标本盖片上放置一滴。

用另一只标本盖片平行于第一只标本盖片,将两者压在一起,使液体均匀分布。

用无菌医用胶带固定盖玻片。

7. 用荧光染色荧光染色试剂将涂片上的真菌染成绿色。

取一滴荧光染色试剂,滴在涂片上,并用盖玻片压平。

注意不要用手指触摸荧光染色试剂,以免造成污染。

8. 使用显微镜观察将涂片放在显微镜检查台上,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对焦,以观察样本。

首先使用较低倍数,然后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不同层次的细菌。

9. 分析结果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真菌形态和结构,可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真菌通常具有丝状、分支状的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10.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簿上,并进行分析。

可以根据真菌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判断并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程度。

总之,真菌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用于检测真菌感染。

通过严格的操作步骤和仔细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真菌实验室检查法

真菌实验室检查法

真菌实验室检查法摘要】致病性真菌的检测通常分两个阶段,即分离和鉴定。

分离是鉴定的基础,鉴定为分离的目的,也是治疗时选择用药的依据。

目的讨论真菌实验室检查法。

方法对致病性真菌进行分离后用形态学检查法与特殊检查法测定。

结论真菌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很重要,只有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检查才能够为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真菌实验室检查法致病性真菌的检测通常分两个阶段,即分离和鉴定。

分离是鉴定的基础,鉴定为分离的目的,也是治疗时选择用药的依据。

(一)致病性真菌的分离1.标本的采集处理正确地采集和处理标本对正确诊断和鉴定至关重要,应注意以下原则:(1)严格无菌操作。

(2)应尽可能迅速送检以保持标本新鲜。

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4℃冰箱内不要超过8小时。

(3)详细记录标本的来源和取材日期,以及患者基本情况等必要的基础资料。

(4)标本要足量,保证同时进行镜检和培养液体标本应大于5ml,组织标本应保证同时进行病理学和真菌培养检查。

2.直接镜检法对标本进行直接涂片和镜检是真菌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其优点为简便、快速、直接。

一般阳性即表示有真菌存在,提示真菌感染,但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诊断。

除少数外,大多数致病菌种均要经培养才能确定菌种。

需指出的是,对于取自皮肤病变部位标本的阳性结果可作为诊断依据,而对于痰液、尿液等开放性标本即使镜检、培养阳_性也不能妄下诊断,因有时会将原有的正常菌丛误认为致病菌。

但如发现较多的菌丝或假_菌丝则有诊断意义,因为这是真菌繁殖且已躲过机体防御的证据。

真菌镜检按常规进行,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光源应弱,二是聚光器下调,这样可使真菌成:分折光性突出,便于观察。

真菌培养是其分离鉴定的重要步骤,因绝大多数致病菌种的鉴定依据主要是形态学特征;若要鉴定至种以下水平,即亚种、变种、亚型甚至个体株需作生理生化试验时,也必须先经分离培养获得纯克隆菌落方可进行。

同时真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般较直接镜检法高。

因此,为了进一步寻找真菌存在的证据,同时进一步鉴定致病菌的种类,应对疑为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检查。

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株数
119 56 46 20 11 22
%
44 21 16 7 4 8
19
2006~2012年念珠菌分布
60%
2006
50%
2007 2008
2009
40%
2010
2011
30%
2012
20%
10%
0%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清酒念珠菌 中间念珠菌 近平无滑名念念珠珠菌菌
20
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3 2.2
2
1
0 1978~1982 1983~1987 1988~1992
Grool A, et al. Trends in the postmortern epidemlology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J]. J Infect, 1996, 33(1): 23.
8
中国3347例尸检结果IFI发病率
7
6
P<0.01
5
6.06 5.23
4
3
2.77
2
1
1.04
0
1953-1962
1963-1972
1973-1982
1983-1993
北京协和医院对1953-1993年共计3447例尸检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9
人类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念珠菌病(监护中心、白血病、烧伤、肿瘤、AIDS、 SARS) 隐球菌病(AIDS、移植、SLE) 曲霉病(白血病、移植、AIDS、SARS ) 接合菌病(白血病、糖尿病、烧伤) 马内菲青霉病(自然疫源)
Pfaller MA,Diekema DJ.Epidemiology of invasive candidiasis:a persist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E [J]. Clin Mi1cr6obiol Rev, 2007, 20 (1): 133-163.

病原性真菌的检测

病原性真菌的检测

项目12:病原性真菌的检测【目的要求】了解真菌接种、培养的一般程序;掌握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的菌丝、孢子的形态特点;掌握真菌不染色标本直接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一、真菌的菌落观察(示教)观察真菌菌落的形态特点及颜色有助于病原性真菌的鉴定。

一般观察真菌的菌落必需将真菌培养于沙保弱氏培养基(俗称大培养),经数日致十数日的培养后才可看到典型菌落。

【材料】1.临床标本(可疑真菌感染):毛发或皮屑2.真菌菌种: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絮状表皮癣菌。

3.沙保弱氏葡萄糖斜面培养基(含青、链霉素)4.其它:70%酒精、无菌生理盐水、平皿等。

【方法】1.临床标本用70%酒精浸泡数分钟,杀死表面杂菌,以无菌生理盐水洗涤。

2.将处理过的临床标本和实验室保存菌种分别接种于2~3只含有青、链霉素的沙保弱氏葡萄糖斜面培养基上,对临床标本直接将数根毛发或数块皮屑接种。

真菌菌种则用灭菌接种环按斜面培养基接种法接种。

3.置22~28℃培养2~3w或37℃培养箱中培养3~7d。

4.一周观察1~2次,临床标本连续培养3w无菌落生长者可报告阴性,如长出菌落,应逐日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变化。

【结果观察】真菌的菌落从形态上可分三大类:酵母菌落、酵母样(型)菌落及丝状菌落。

1.酵母菌落(观察新生隐球菌培养物):菌落为圆形、较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假菌丝不伸入到培养基内,和表皮葡萄球菌菌落相似。

2.酵母样(型)菌落(观察白假丝酵母菌):表面和酵母菌落相似,但生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内。

3.丝状菌落:观察各种皮肤丝状菌斜面培养物,菌落表面大都有气生菌丝,肉眼观察呈绒毛状、粉状、棉花样等,故称丝状菌落,色泽多种多样,红色毛菌呈紫红色,铁锈色毛菌呈铁锈色或棕色等,菌落底层有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内。

二、真菌的形态观察【原理】单细胞真菌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真菌感染与实验室诊断进展科室讲优选演示

真菌感染与实验室诊断进展科室讲优选演示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EORTC/MSG2008修订版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病原学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方法(间接证据)
CSF隐球菌抗原阳性——确诊 GM-test, G-test——临床诊断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
IFI诊断标准
4
2
0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国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
发生例数
80
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3月第83卷第5期
70
60
50
40
30
28
28
201810Fra bibliotek01981~ 1986年
1986~ 1991年
1991~ 1996年
75
1996~ 2001年
• 确诊:
病人有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临床症状;微生物培养阳性;组织检 测阳性;
• 临床诊断:
病人有感染的危险因素; 高分辨CT出现阳性的影象特征. 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阳性.并值上升; 广谱抗生素应用无效; 疑似:
• 病人有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临床症状或微生物检测+
确诊
符合下列1项即为有可靠的微生物学和/或组织病理学证据。
真菌感染流行特点
• 危险因素不断增多,发生率逐年增高 • 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 非白念珠菌和霉菌不断增加 • 曲霉已成为重要的致死真菌
曲霉感染: 日益严重的问题
• 曲霉是继念珠菌之后的第二常见真菌病原体
• 虽然经过治疗,免疫抑制患者的死亡率仍达
90%
Andriole VT.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44:151-162; Groll AH et al. Adv Pharmacol 1998;44:343-500; Denning DW. Clin Infect Dis 1998;26:781-805; Andriole VT. Curr Clin Top Infect Dis 1998;18:19-36; Lin S-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358-366; Paterson DL, Singh N. Medicine (Baltimore) 1999;78:123-138.

真菌检测方法

真菌检测方法

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料接种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长成绒毛样菌丝,未见其它细菌生长。

经48小时培养长成白色菌落。

72小时菌落呈纽扣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变深,转变成灰白色、灰绿色。

取培养物镜检可见大量球形的分生孢子。

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

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通常人们把真菌和霉菌认为是一种病原的两种说法。

真正真菌包括霉菌,霉菌只是众多真菌中的一种。

真菌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按有性或无性方式进行繁殖的真核细胞类微生物。

根据其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前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

而霉菌多为细胞真菌的一种,也为深部感染真菌,包括烟曲菌、黄曲菌、黑曲菌、土曲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全身播散性感然,影响预后。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

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

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度临床分离细菌数量
2012年临床送检培养标本39503份
分离7101株细菌,其中: 革兰阳性菌2156株,占30% 革兰阴性菌4513株,占65%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真菌
5%
30%
念珠菌313株, 占5%
丝状真菌26株 65%
念珠菌分布
菌名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其它念珠菌
念珠菌或丝状真菌: 白色念珠菌:氟康唑; 非白念: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 丝状真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曲霉菌或毛霉菌: 曲霉菌: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 等 毛霉菌:目前只有两性霉素-B
卡氏肺囊虫: 复方新诺明
美国8124例尸检结果IFI发病率Βιβλιοθήκη 6P<0.01
5.1
5
4 3.2
建议
经验性治疗不做药敏 菌种鉴定如果治疗失败 菌种鉴定依据当地耐药监测 鉴定应用唑类药物时 对所有菌株都做药敏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液体稀释法: 致病性酵母菌 产孢丝状真菌
琼脂扩散法: 氟康唑、伏立康唑、制霉菌素
Etest ATB Fungus 3
微量液基稀释法-MIC判读
念珠菌体外药敏折点(液基稀释法)
S
氟康唑
<=8
伊曲康唑* <0.125
氟胞嘧啶 <=4
伏立康唑* <=1
MIC(ug/ml)
SDD
I
16-32
-
0.25-0.5 -
-
8-16
2
-
R >=64 >1 >32 >=4
侵袭性念珠菌病总结
免疫受损患者最易受累的致命性真菌感染
镜检、培养、组织病理学等传统检查方法 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也有其局限性,如 血培养阳性率仅50%左右
Pfaller MA,Diekema DJ.Epidemiology of invasive candidiasis:a persist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E [J]. Clin Microbiol Rev, 2007, 20 (1): 133-163.
美国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发病率
抗生素名称 5-氟胞嘧啶
伏立康唑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伊曲康唑
R(%) 0.3 1.4 3.1
0 2.8
I(%) 1
0.3 17.2
0 20.3
S(%) 98.6 98.3 79.7 100 76.9
① 针对光滑念珠菌的检测,建议将其对氟康唑和/或伊曲康唑敏感的结 果改为中介,因为该菌对这两个药存在固有敏感性低的现象
中国3347例尸检结果IFI发病率
7
6
P<0.01
5
6.06 5.23
4
3
2.77
2
1
1.04
0
1953-1962
1963-1972
1973-1982
1983-1993
北京协和医院对1953-1993年共计3447例尸检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人类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念珠菌病(监护中心、白血病、烧伤、肿瘤、AIDS、 SARS) 隐球菌病(AIDS、移植、SLE) 曲霉病(白血病、移植、AIDS、SARS ) 接合菌病(白血病、糖尿病、烧伤) 马内菲青霉病(自然疫源)
类疾病
各种原因导致重要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增加
免疫缺陷、免疫
力低下等易感人 群不断增多
抗生素的滥用
创伤、战伤及烧伤
糖尿病、AIDS 病人群的增长
体内人工植 入物的推广
免疫抑制剂 的广泛使用
临床希望能鉴别
念珠菌或丝状真菌 白色念珠菌或非白念 曲霉菌或毛霉菌 是否卡氏肺囊虫
不同病原用的药物不同
株数
119 56 46 20 11 22
%
44 21 16 7 4 8
2006~2012年念珠菌分布
60%
2006
50%
2007 2008
2009
40%
2010
2011
30%
2012
20%
10%
0%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清酒念珠菌 中间念珠菌 近平无滑名念念珠珠菌菌
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
近来,Realtime-PCR等技术在侵袭性念珠 菌病早期诊断方面很有发展潜力
氟康唑、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及治疗侵 袭性念珠菌病较有优势
曲霉病
侵袭性曲霉病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受累的致命性感染, 死亡率最高可达90%
30
25
22
20
19
15
10
5
24 20
22 19
29 24
每10万人
每年发病 率 每10万家 医院每年
发病率
0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Survey (NHDS), 1996–2003 (/nchs/ ).
② 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易感因素
持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器官移植 白血病 实体肿瘤 烧伤 糖尿病 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缺陷症
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
疾病
孤立的粘膜念珠菌病 复发的粘膜念珠菌病 高危患者中念珠菌定植 念珠菌血症及深部感染 深部感染需延长治疗时
3 2.2
2
1
0 1978~1982 1983~1987 1988~1992
Grool A, et al. Trends in the postmortern epidemlology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J]. J Infect, 1996, 33(1): 23.
念珠菌病
念珠菌分离鉴定
无菌标本: 区别污染菌? 非无菌标本: 区别定植菌?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致病菌
已发现的其他致病菌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球拟酵母) 近平滑念珠菌 高里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解脂念珠菌
吴绍熙,廖万清,等.1986年、1 996年、2006年我国念珠菌属变迁.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6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 诊断
主要内容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 真菌感染检测方法 非培养方法诊断真菌感染 真菌的药敏试验及临床价值讨论
真菌 Fungi
需氧、有真正细胞核、 不含叶绿素
寄生或腐生 有性或无性繁殖 真核生物 生态系统的“秃鹫” 据估计自然界中真菌
约有150万种 约有300余种可导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