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中医针灸: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292018.05中医文化中医针灸: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方 婧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2010年,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的医学手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和大众的关注,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无章可循,无论有什么样的争议声,中医针灸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和“使者”。

正在走向世界的治病针法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大力支持下,光明网、斗鱼直播等联合主办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来到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特别邀请到了北京长安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针灸师范家宁以及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国际友人、《世界青年说》代表穆雷,共同为斗鱼网友揭开中医针灸的神秘面纱。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很多人提及针灸,第一印象便是身上不同区域穴位扎满银针,范家宁向斗鱼网友介绍说,其实通常所说的针灸分两部分,一是针具,一是灸法。

最早的针具——砭石,用现代人的说法,可谓“偶然遇见”,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石头、荆棘等坚硬物体碰到身体某个部位后,发现身体疼痛减轻,于是,渐渐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块来刺激这些部位缓解疼痛。

演变至今,针灸中所使用的已经是一次性针具。

而灸法伴随着火的使用而形成,我们的祖先在用火中,紧张,但也只有体验后才能说真的有效果。

范家宁说,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同时还可以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这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之所以旧伤还会时常产生疼痛感,正是因为经络不通,针灸根据特定穴位,其原理就是帮助把阻塞的区域疏通。

科学表达、规范操作才能可持续对于中医针灸的未来,范家宁说,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

中医针灸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不仅是一种保健和治病的实践技术,已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标志之一。

中国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中国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C ivilization tour 文明之旅28针灸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用针刺、艾灸经络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

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是中国独有的、世代相承的医学瑰宝,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起源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

《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

几千年的实践证明,中医针灸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精髓,是中国独有的、世代相承的医学瑰宝,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文赵哲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

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

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

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

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

《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

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

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

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中国的中医针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针灸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针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医针灸的发展源于古代医学观念和哲学思想,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贯穿整个针灸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气血在经络中循行,通过刺激经络来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调、补、泻、清”四个方面,通过针刺来调整人体的阴阳,补益人体的虚弱,疏通经络的阻塞,清除体内的病邪。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重要疗法,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和推崇。

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针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并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许多国家已经将针灸纳入其医疗体系中,成立了相关的学术机构和研究团队,进行针灸的研究和推广。

针灸的疗效被证实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疼痛症状。

例如,针灸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脊柱疾病的症状;可以缓解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症状;可以减轻疼痛、肌肉痉挛等疼痛症状。

在一些极端条件下,针灸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手术治疗,减少医疗费用和手术风险。

然而,针灸的疗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疗效的高低还取决于医师的经验和技巧。

在世界范围内,相关的针灸机构和学术组织已经开始推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培训和认证体系,以确保针灸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治疗质量。

此外,一些最新的研究也在探索针灸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加深对其疗效的理解。

总而言之,中医针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

中医针灸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在世界各地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疗法。

通过针灸的疗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改善身体和精神健康。

未来,随着针灸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针灸将会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简析及欣赏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认识并接受这一独特 的医疗技术。
针灸的国际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医疗领域,还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 影响,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
03 针灸的技术与手法
针具与材料
针具
针灸所使用的针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包括不锈钢、金、银等材质,以保证针的 强度和耐用性。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针的长度、粗细和形状都有所不同。
针灸实践是培养专业针灸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助 于针灸学的发展和推广。
如何进行针灸实践
学习理论知识
01
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针法等理论知识,可以通过阅读
书籍、参加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
掌握操作技能
02
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针灸技能,可以通过
模拟练习、实习等方式进行练习。
遵守诊疗规范
03
在针灸实践中,应遵守诊疗规范和伦理原则,确保患者安全和
权益。
针灸实践的体验分享
缓解病痛
许多人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病痛得到缓 解。
身心放松
针灸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睡眠质 量。
感受非遗魅力
通过针灸实践,可以深入了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国际传播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针灸界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针灸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06 针灸的实践与体验
针灸实践的重要性
传承非遗文化
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实践可以更好地 传承这一独特的医学文化。
促进身心健康
针灸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缓解病痛, 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世界上独特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基础上。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据记载,当时人们用石头制成的针和草木制成的灸具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针灸疗法被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的理论主要基于阴阳学说和经络系统。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相对互补的阴阳两种力量组成的,人体也是如此。

当人体的阴阳失衡时,疾病就会发生。

而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的能量循环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的主要手段是用细长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

刺针的技术要求严格,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和穴位特点来选择刺入的角度、深度和力度。

针灸的操作过程需要医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触觉。

除了针灸,中医还包括灸法、拔罐、推拿和按摩等治疗方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材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的目的。

拔罐是用玻璃罐或竹筒在特定穴位上制造负压,通过吸力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推拿和按摩是利用手法在人体特定的部位进行按压、揉捏和推拿,以改善气血循环和舒缓疲劳。

中医针灸的疗效被广泛认可。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针灸能够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中医针灸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针灸作为替代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方法。

中医针灸的传承和保护面临许多挑战。

由于世界上各种医学体系的竞争和发展,中医针灸的地位逐渐受到了冲击。

此外,中医针灸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传承也面临挑战,很多年轻人对中医针灸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不够。

国宝级针灸大师的绝活

国宝级针灸大师的绝活

国宝级针灸大师的绝活
针灸已传承至少5000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0余万的针灸师。而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医针灸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确定的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全世界仅有四位: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和张缙(jìn第一针
贺普仁,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原针灸科主任,教授,中国针灸协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
擅长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风、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等。
近况:今年87岁,已不出诊。
提起中医针灸大师贺普仁,不得不说到他将气功、武术和针灸三者集为一体,开创独特的快速无痛针刺手法,并将较少有人问津的火针疗法重新挖掘出来,被同道和业内赞为“天下第一针”。
在长达五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贺普仁博采众家之长,用全新的治疗思想,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用毫针针刺)、温通法(用火针或艾灸)和强通法(用三棱针放血)。贺普仁尤为推崇温通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将0.5毫米粗、耐高温的金属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对准穴位,快进快出,不留针,整个时间不超过0.5秒,针刺后患者皮肤上出现一个小的白点,感觉一点点疼。目前,贺老的火针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风、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等病上均有显著疗效。
张缙(jìn):
24种毫针拿下寒症
张缙,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治疗:五官、妇科、脾胃等疑难杂症。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需预约)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华。一天晚宴之后,田中角荣血压骤然增高。贺普仁接到通知,赶忙前去救治。原来,田中角荣患有高血压,但又贪杯,事后血压升高,人昏眩,头疼。贺普仁给他在曲池、合谷、阳陵、足三里处扎针,然后,在田中角荣的百会穴上,他又用了三棱针进行放血治疗。一放完血马上测量,田中角荣的血压下降了20mmHg,立刻见效。

国家级非遗中医药

国家级非遗中医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医药包括了许多具有传统医疗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技艺、知识和实践。

以下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医药的详细分析:1. 针灸: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疗法之一,被认为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它包括了穴位的选择、针具的使用和针刺方法等技术。

针灸疗法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疼痛管理、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草药炮制:中医药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草药中蕴含着天地万物的能量。

草药炮制是将草药进行加工、煮制和配伍,以提取和增强草药的药效。

这项技艺需要丰富的草药学知识和经验,以及对配伍禁忌和草药药性的了解。

草药炮制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为许多疾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支持。

3. 传统针灸手法:传统针灸手法是指针灸治疗中采用的一系列特定的手法和技巧。

它包括了刺、拔、捻、搓、按、扣等不同的手法,每种手法都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和应用范围。

传统针灸手法的运用需要医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病情和病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4. 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是中医药传统制剂的独特技艺。

它包括了制药工艺、制剂方法、合理用药和药物配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中药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药物的特性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合理选择和配伍药物,保证药物疗效的发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5. 中医诊断技术:中医诊断是中医药的核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这些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四肢、声音等方面的变化,结合病人主诉和症状,判断病人的体质和病理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的详细分析。

这些传统技艺和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智慧,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系列-中国针灸PPT

非遗系列-中国针灸PPT
训合作中心﹑支持并创建世界针灸学联合会﹑制定《经络穴位名称国际标准》《针灸临床研究规范》 等。如今,在世界各国,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人数约20~30万人。
发展现状
20世纪下半叶,针灸临床的侧重点在于观察与总结针灸的

适应症。而90年代,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四个方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

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雪苔
和中国针灸学会的贺普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

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感 谢 观 看
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

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 列
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
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
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介绍
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
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系 列


针灸价值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症,

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
极少副作用,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日本、

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他国开花

结果,繁衍出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针灸医学。到如
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

中医非遗化遗产

中医非遗化遗产

中医非遗化遗产中医非遗:传承千年医学智慧的珍宝中医非遗,是中国传统医学智慧的瑰宝,承载着千百年来医学大匠们的经验总结和医学文化的传承。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医学的宝贵遗产,更是连接古今、传递智慧的文化符号。

1.针灸技艺:针灸,作为中医的瑰宝,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技艺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经络学说、穴位学说等,代代相传,传承千年。

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为世界医学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

2.中草药炮制技艺: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草药的炮制技艺是一门独特的手艺,通过配伍、炮制、调和等工序,使草药发挥最佳效果。

这一技艺丰富着中医的药学理念,也将中草药文化传承至今。

3.中医诊断技艺:中医诊断技艺是一门复杂而深刻的艺术。

从望、闻、问、切四诊法到脉诊、舌诊等,中医诊断不仅关注症状,更注重辨证施治。

这一非遗项目代表了中医对人体整体观察的深刻理解,为中医的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4.推拿按摩技艺:推拿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法,通过调理经络、通畅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一技艺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中医文化中的一张重要名片。

5.经典医籍研读:中医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古籍之中,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对这些经典医籍的研读,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环节。

这一非遗项目是中医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医学术的深邃思想。

中医非遗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其传承不仅有助于发扬中医草根医学的优秀传统,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中医草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医文化的瑰宝。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随笔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随笔作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随笔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随笔作文(精选篇1)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_年,中医针灸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一些坚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碰到身体某个部位,会出现身体疼痛减轻的现象。

于是,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块来刺激这些身体部位,这就是最早的针具——砭石。

灸法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形成的。

我们的祖先在用火中,发现躯体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烧后有所缓解,在得到这样的启示后逐渐发明了灸法。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已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并对针灸方法、针刺适应证等做了详细论述。

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穴位。

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穴位,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

公元6世纪,针灸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如今已走向世界。

针灸申遗成功,不仅将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年级随笔作文(精选篇2)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是秦朝规模宏大的大军再现。

众所周知,秦始皇陵现已挖掘出四个坑。

第一个坑,步兵最多,故有一名曰——“步兵大队”。

“步兵大队”面向东方,好像一统天下的计划开始了。

200人的侦察兵观望周围的草丛,见没有危险继续进军。

6000人的主力加35辆“古代坦克”——司马战车成为右军,配合中军和左军一同作战。

他们所向披靡,天下无双,令敌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一定能结束乱世,一统天下。

中军是二号坑。

此坑中的兵种,堪称应有尽有,“古代坦克”、骑兵和“古代狙击手(弓兵)”,就叫——“特种部队”。

中军嚣张呀!区区200名弓兵跑到敌军之中,射起弓箭。

但敌军撤退了。

中军左侧近264名矛兵,十九辆古代坦克,八名骑兵,右侧的八乘八“古代坦克方阵”,还有埋伏的左军和35辆“古代坦克”,那种三面被夹击的滋味不好受。

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收集资料中医治疗写一份简

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收集资料中医治疗写一份简

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收集资料中
医治疗写一份简
xxxx年xx月xx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医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和使者,中医针灸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

作为一种富含生命气息的活态文化,“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十周年以来,其传承和保护随着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语境的出现,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医针灸”申遗十周年特别活动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xxxx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海南举办。

10年来,中医针灸取得
了哪些保护成果,又有哪些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了会场。

“中医针灸起源于中国,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质,闪烁着中华民族关于人、自然界和宇宙关系的认知实践的智慧光芒,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的文化属性不能被忽视,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医针灸进行凝练和解读。

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组织编写了《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其中《经穴内涵》一书就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的起源演变、命名定位、功能作用以及经络挂图、针灸铜人、经穴歌诀等,展示了经络穴位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印记。

中医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实践、药物制备、针灸推拿、医学理论等。

其中一些代表性项目包括:
1. 针灸,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针灸项目涵盖了针灸的理论体系、操作技艺、经络穴位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2.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技艺,包括药材的
炮制、配伍、熬制等传统工艺,这些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3. 方剂制备,方剂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制备技艺融合
了中药炮制、配伍应用等传统技艺,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中医诊疗技艺,中医诊疗技艺包括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以
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技艺,这些技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 中医典籍传承,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这些典籍的传承和研究也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的来说,中医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传统知识和技艺,这些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自古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使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是指通过相关机构或组织向国家或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提出申请,以便将针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中医疗法。

I. 针灸的概述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疗法之一。

针灸理论包括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五行来实现治疗目的。

II. 针灸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代谢和排出,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血清素等,调节神经传递和调控机体各系统的平衡。

3.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通过影响疼痛信号的传递和中枢神经对疼痛的处理来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炎等。

4. 改善心理健康:针灸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促进内源性荷尔蒙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释放,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III. 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1. 历史渊源: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理论体系:针灸理论包括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体系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深刻认识。

这些理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对世界范围内的中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治疗方法:针灸的治疗方法包括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等,这些方法通过经验总结和临床实践得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中医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针灸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申请,可以促进针灸的国内外推广和交流,提高社会对针灸的认知和理解。

另外,申请也可以推动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保护和传承针灸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界定申请的范围和内容,明确申请的核心价值和特点。

然后是搜集相关资料和证据,包括针灸的历史和发展、针灸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针灸的应用和效果等方面的资料。

接下来是进行申请材料的整理和撰写,包括申请书、说明文、研究报告等。

最后是提交申请材料,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核和评审。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针灸的保护和传承,也关系到中医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因此,在申请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针灸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且做好相关准备和工作。

同时,也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共同保护和传承针灸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助申请】摘要:1.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2. 针灸的历史和传统;3. 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应用;4.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5.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前景和意义;6. 个人观点及结论。

正文:(字数统计:3146)1.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人类创造的、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习俗、知识和实践技能等。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 针灸的历史和传统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针灸已经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在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针灸治疗的论述。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部位的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中国,针灸一直被视为文化、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世代传承至今。

3. 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针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将针灸列为一种疗法,并将其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针灸在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也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如今,针灸已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心理健康、内分泌失调等多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4.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针灸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包括法律保护、文化教育和传承机制的建立等。

在法律上,针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可以通过立法来强化,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政策。

加强针灸文化的教育宣传,培养更多的针灸传承人,传承和发扬针灸的理论和技术,也是保护和传承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传统医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医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医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医术是指在特定文化传统中,长期以来形成并传承的医疗知识、技能、实践和经验,它以自然观念为基础,包括人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传统医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医术和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传统医草、医疗设备等物质遗产。

传统医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中医: 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它以气血理论、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采用草本药物、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针灸: 针灸是一种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整人体功能的疗法。

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的医疗实践中。

针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大藏经医学: 大藏经医学是以佛教经典为基础的医学体系,它将佛教哲学、哲学、解剖学、病理学和治疗方法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综合的医疗体系。

4. 韩医: 韩医是韩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它以热体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为基础,采用草本药物、针灸、拔罐、刮痧等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韩医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
化遗产。

总之,传统医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不同文化中的医疗传统和实践,它们在各自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现代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针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针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针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你想获得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证书,你需要联系当地文化、教育或文物部门,向他们咨询相关程序和要求。

通常来说,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需要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包括针灸的历史、传承、技艺、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资料,并经过评审机构的认定。

在中国,你可以联系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门,向他们咨询关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针对针灸这一传统医学技艺,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专家意见、资料和历史文献等材料,以及展示针灸的文化传承价值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评审。

希望你能够成功申报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201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灸的历史起源和沿革发展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

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因之而生。

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

相传,华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医针灸的发明人。

伏羲氏不仅画八卦,结绳为网,教民田猎,而且“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尝草制砭”(南宋罗泌记载于《路
史》)。

砭就是砭石,即华夏民族最早的针灸。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的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

继《内经》之后,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针灸学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并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应用。

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并将全书刻于石碑上供学习者参抄拓印,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和考核针灸医生之用,促进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元代滑伯仁所者的《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对后人研究经脉很有裨益。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医辈出,针灸理论研究逐渐深化,也出现了大量的针灸专著,如《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特别是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总结了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是后世学习针灸的重要参考书,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虽然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但由于针灸深得民心,故仍有《针灸逢源》等著作流传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继承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出版了大量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跃,首创"针刺麻醉"。

针灸的研究也从单一的文献整理发展到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观察,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进行针灸治疗的机理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针灸学源于中国,在公元6世纪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针灸也随之传到世界各地。

1987年成立了世界针
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推动了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

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汇集了明以前的针灸著作中医针灸的治病原理中医针灸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

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学源于中国,在公元6世纪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中医针灸的研究和在世界的情况针灸的理论基础
源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相距甚大。

中国科学界对于针灸的研究已经有半个世纪,特别是针刺麻醉或者针刺止痛原理的研究,居于世界前列。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9年所出版的刊物中认可针灸在某些症状中有治疗作用。

Cochrane Collaboration的科学家认为针灸对戒烟、气喘、抗类风湿关节炎、头疼等问题没有效用。

2007年9月《内医档案》杂志刊登,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迈克尔·哈克博士主持的实验使用1162名腰痛病患分3组分别进行针灸、假针灸和常规治疗对比试验。

发现腰痛情况好转的人,针灸组有47.6%,假针灸组有44.2%,常规治疗组有27.4%。

针灸组和假针灸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2009年西雅图的一个研究小组主持的研究表明,对长期腰疼患者,针灸和假针的治疗效果都比传统方法好,但是针灸和假针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发表了《Acupunc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认为有对照试验证实针灸可有效治疗若干疾病、症状或状态,针灸对于另外一些病症的疗效尚需要更多证据确认,同文又列出了疗效未有足够证据支持,但是可尝试针灸的一些病症。

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根据2002年一项全美调查的结果,美国有八百二十万成年人曾经使用过针灸,有二百一十万人曾在过去一年内进行过针灸。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有
华人或当地人士开设的中医、针灸诊所。

据报道,美国登记的职业针灸师有1.1万余人,德国有3万名针灸师,墨西哥的针灸师有5000多人,澳大利亚有4500个针灸、中医师,巴西有针灸师1.5万余名,新加坡有中医师1500人,中国香港特区登记的中医、针灸师有7707人,甚至在南太平洋岛国中只有两万人口的基里巴斯也有两个中医诊所。

这些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医、针灸诊所,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结语中医针灸荣幸地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申遗成功,不仅将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

但是关于他的“继承人”问题,让人忧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会制定一个一揽子的宣传与保护计划,特别是要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研究,完善中医药针灸的传承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