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国外官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及启示

国外官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及启示

活案例提醒我们 ,在应用拍卖 理论解决 实际问题的时候 ,必须重点考 虑拍卖实
张3 G牌 照 。 是 , 但 每位 竞 买 人 最 多 只
能获得 一张 3 G牌照 。 如何 吸引买家和 防 止合谋 ,也是德国的拍卖所面临的最大 问题。因为增价拍卖可能会在很大程度 上阻止潜在进入者参与竞价 。事实正是 如此 ,德 国只吸弓 到了 7位竞买人参 与 1 竞价 。 而且 , 卖伊始 , 出现 了合谋 的 拍 就 苗头 :竞 买人 M blo 向新 闻媒 体透 oi m C 露 : 即使 D b e( “ eil 另一 位竞买人 ) t 在竞
■■■-
市场经纬 ・A K T M R E
国外 官产 学 研 合 作 典 型 案例 比 较 分 析 及 启 示
文/ 许 强 葛 丽敏
的预算 资金 , 并将其技术开发成果的用户范围从 原先 的 MC C集
团旗下 的企业扩大到该地 区的所有 3 个会员企业 。 当地政府 1 在
官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将政府 、 国内外高校 、 企业 、 国内外 研究所的力量联合起来 , 自发挥优势 , 各 有效地利用 资源 , 以完 成某一共同的 目标。它是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制度安排和科技
M R E 市场经纬 ■■■一 A K T・
奥地利 能力 中心 的评选是要 通过严 格 的招标 竞争过 程的 , 以保证决策过程 的透 明和公正 。中心以有限责任公 司的形式进
订合 同。 作研究 中心设有董事会 , 该 中心 的最高领 导机构 , 合 是 负责 中心 的政策制定 、 研究方 向和财务 预算 。 其下设有执行委员

国外官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
1 .西班 牙伊克兰研 究 中心 (K R A 。 I E L N) 伊克 兰研究 中心

产学研合作_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_沈志清

产学研合作_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_沈志清

·56·产学研合作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并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表现。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产学研合作范畴进一步扩大,从原先的以产业(或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为基本主体,扩大到以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为辅助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机制或规则进行结合,形成某种联盟进行合作研发,不断进行知识再生产、知识传递和知识转移,以实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等功能[1]。

依靠产学研结合发展不断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作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要素效率的主要战略路径,并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积淀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有着良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一、发达国家推进产学研结合的主要经验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不断演进而发展的。

20世纪50年代,人称“硅谷之父”的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首创“硅谷模式”。

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国外各发达国家政府普遍重视制度建设,通常以立法的形式为产学研结合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并通过实施综合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等形式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2]。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拜杜法》、《技术创新法》和《国家合作研究法》等法规,实施先进技术计划(ATP),向企业或产学研合作: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沈 志 清(苏州大学 科学技术与产业部,江苏 苏州 215006)摘 要:在总结国外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政府重视、法规完备、形式多样、风险投资活跃等经验启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实践中存在的体系弊端、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对策分析,以期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有所裨益,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摘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重要性在于促进产学研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和必要性。

随后提出了协同育人的实施策略,包括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实践效果评估部分,探讨了如何科学评估协同育人项目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成功经验总结,展示了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实际应用和优势。

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实践、重要性、发展背景、实施策略、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成功经验、总结、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是当今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它将产业、学术和研究三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共同合作和交流,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

产学研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高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产学研合作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实践项目,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更能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实践应用。

通过将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搭建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更多的合作机制和模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背景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等活动。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学研究和创新,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对于我国,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首先,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加速技术转移和产业化过程。

国外许多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表明,通过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科研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和商业化产品。

例如,美国的硅谷地区就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建立更紧密的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产学研合作中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创新生态系统。

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企业能够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研究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产学研合作还能促进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人员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我国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加强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再次,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在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通常会建立共享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机制,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这种开放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和融合,加快科研进展和创新成果的应用。

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共享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机制,加强科学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应用和推广。

最后,借鉴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经济竞争力。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教学实践对高校产学研的促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教学实践对高校产学研的促进研究
合 性 特 征 . 经 类 专 业 从 纵 向角 1综 财 度看 , 盖 国 际 贸 易理 论 、 务 管 理 、 贸 涵 财 外 英 语 、 际 结算 、 出 口业 务 、 界 经济 、 国 进 世 国 际投 资 、 际 经 济 学 、 际商 法等 方 面 的 理 国 国 论 知 识 。 横 向 角 度 看 , 经 类专 业 又 涉 及 从 财 不 同的 行 业 和 地 域 , 涵盖 国际 贸易 地 理 、 商 品学 、 务 、 场 营 销 等 不 同的 学 科 。 着 税 市 随 网络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普 及 , 子 商 务 也 在 财 电 经各专业领域 被普遍应 用。 由此 可 以 看 出 财 经 类 专 业 具 有 较 强 的 综 合 性 特 征 。2 实 () 践 性 特 征 . 经 类 各 大 专 业 具 有 极 强 的 实 财 践性特征。 无论 是 金融 票 据 业 务 、 融 产 品 金 交 割 , 是 是 专 门 研 究 国 际 商 品 交换 的 具 还 体 过 程 , 要 掌 握 的 主 要 内 容 均 有 具 体 的 所 操 作 实 施 过 程 , 其 在 合作 办 学 的 背 景 下 , 尤 更 是 强 调 学 生 掌 握 实 务 课 程 实 际 动 手 操 作 的 能 力 。3 涉 外 性特 征 . () 合作 办 学 背景 下 的 学 生 的 学 习 阶 段 分 处 于 不 同 的 国 家 或 地 区 , 习 中 涉及 到 各 自不 同的 政 策 措 施 、 学 法 律 法 规 和 交 易 惯 例 , 况 千 差 万 别 、 综 复 情 错
学 提 高 转 学 分 课 程 的 教 学 质量 。 模 拟 ” “ 实 践 教学 , 虽然 只 是 在 一 个 虚 拟 的 贸 易 环 境 中 , 经 历 了 业 务 操 作 流 程 几 近 真 实 的 模 却 拟 操作 , 时 再 及 时 地 给 予 讲 解和 指 导 , 这 使 得 理 论 与 实 践 之 间有 了 极 强 的 互 动 效 应 , 既 丰富 了理 论 知 识 , 锻 炼 了 实践 能 力 , 又 从 而 大 大 提 高 了 实 务 类 课 程 的 教 学 质 量 。 3 () “ 模拟 ” 践 教 学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和 热 实 情 在 课 堂 理 论 教 学 中 , 容 往 往不 够 生 动 , 内 学 生 学 习兴 趣 不 浓 。 学 生 在 模 拟 操 作 环 而 境 中 不 但 可 以 进 行 实 际 的 业 务 操 作 , 且 而 也 能 亲 自体 验 国 际 问交 易业 务 的 风 险 和 乐 趣 。 : 生 可 以 熟 悉 和掌 握 国际 贸 易 的 物 如 学 流 、 金 流 和 信 息 流 的运 作 方式 ; 会 国 际 资 体 贸 易 中 不 同 当 事 人 的 感觉 、 应 的 具 体 工 相 作 和 互 动 关 系 ; 握 利 用 网 络 资 源 来 寻 找 掌 有 利信 息 的 基 本 技 巧 。

产学研合作-实践经验分享

产学研合作-实践经验分享

产学研合作-实践经验分享产学研合作 - 实践经验分享背景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产学研三方的互惠共赢。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希望能够为产学研合作的参与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实践经验1. 明确合作目标和利益分配:在开始合作前,双方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对各方的利益分配。

合作目标的明确可以提供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双方更好地协同工作。

利益分配的明确可以避免后期纠纷,确保各方合理分享成果。

明确合作目标和利益分配:在开始合作前,双方应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对各方的利益分配。

合作目标的明确可以提供一个共同的目标,帮助双方更好地协同工作。

利益分配的明确可以避免后期纠纷,确保各方合理分享成果。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关键。

双方应建立起定期沟通的机制,可以选择定期开会、电话会议或在线沟通等方式。

沟通应及时、清晰、坦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分享进展。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关键。

双方应建立起定期沟通的机制,可以选择定期开会、电话会议或在线沟通等方式。

沟通应及时、清晰、坦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分享进展。

3. 建立合作框架和协议: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应建立起明确的合作框架和协议。

合作框架可以包括合作的范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协议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解决争议的机制。

建立合作框架和协议:为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应建立起明确的合作框架和协议。

合作框架可以包括合作的范围、时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协议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解决争议的机制。

4.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往往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共享和创造。

双方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措施,确保合作成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往往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共享和创造。

双方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措施,确保合作成果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5. 培养合作氛围和文化:合作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氛围。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产学研联合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活动,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产学研联合创新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和人才资源,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交流,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在实践中,产学研联合创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建立人才流动的渠道和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产学研联合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需
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的发展。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是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这种模式下,产业界提供需求和资源,学术界提供研究和创新能力,政府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体系。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

日本的企业对于技术研发和创新非常重视,大量投入到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中。

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将产学研合作作为重要任务,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和成果丰硕。

日本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实现了技术和知识的共享,还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还推动了日本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产学研合作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从日本的产学研合作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第二,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建设。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企业和学术界应加强合作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研发、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注重产学研合作的实效性。

产学研合作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注重实践应用和经济效益。

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评估和监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项目的实际效果。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多赢局面,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环境,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概述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概述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
平。
Hale Waihona Puke 国内高校可加强与跨 国公 司研发部 门的合作研究 ,建立 战略技 术 联盟 ,掌握最新的产业动态 ,为我 国高等院校 的发展增加 知识存 量 , 实现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 目标 。
参考文献 :
[ 1 ]史艳. 国外产 学研 合作 创新模 式 对我 国 中小企业发 展 的启 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 0 0 9 ,1 9( 2 9 ) :1 7 6—1 7 8 . [ 2 ]贺哲. 国外高校 产学研 建构的理论与 实践.学术界 , 2 0 0 9, 5
职 教

国外 产 学研 合 作 模 式概 述及 其 对 我 国 高校 教 学 的启 示
李校 垄 ( 温 州医科大学药学 院 浙江 温州 3 2 5 0 3 5 )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 ,知识创新 已成为企业乃至 国家发展 的重要推动 力。产 学研合作作为一个新的综合体将 基础知识 、应 用 知识的供需紧密联 系,促进 了企业竞争力的提 高和 国家经济 的持续发展 。本文简单回顾 了产学研发展 的历史过程 ,研 究美 国、 日本、德 国等 国 家产学研 合作模 式,通过对 国外产学研 合作模 式的评价分析 ,为我 国高校教 学提供 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产学研 教 学 合作创新 启示 如何 将科技 力量转 化为 实际生 产力 ,使 高新科 技商 品化 、产业 化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1 9 9 3年 ,联合 国教科 文 组织 通 过 了 U N I S P AR计 划… 。提 出产 学 研 合 作 的概 念 。 “ 产 ”指企业 ,“ 学 ”指学校 ,“ 研 ”指科研机构。产学研合 作在经济 发展过程 中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模式也不断创 新。分析 、借鉴 国外发 达国家 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 对促进我 国的产学研合作 和经济社 会 发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产 学 研 的历 史 回顾 回顾历史 ,产学研 的关 系 由原始 的 “ 一体 化” 到 “ 分离 ”再 到 “ 现代结合” 。 从高等教 育 的诞 生至 l 8世 纪末 ,教育 的职 能 只 有传 授 知 识。 l 8 l O年 ,洪 堡 首 次提 出 “ 教 学 与 科 研 相 统 一 ” 的原 则 J 。 教 育 的 职 能增 加 为 教 学 与 科 研 。 2 O 世纪初期 ,美国威斯康 星大学 提 出大 学应 当适 应并 服务于 社 会 经济发展 I 3 J 。教育的职能增加 到了三个 :教学 、科 研 、社会 服务。 2 0世纪 中叶产生了各种形式 的产学研联合体。 如今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 引导 ,为产学研合作 营造 了良 好 的外部环境 ,有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 的发展 。 二、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概 述 ( 一 )美国产学研合作 的主要模式 美 国最具代表性 的模式 :科 技工业 园区模 式_ 4 、专利许 可与 技 术转让模式 J 、企业孵化 器模式 J 、高 技术企业 模式 、工业一大 学 合作研究 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 式 J 。 特点 :与政府 、企业积极 合作,给予大学强有力 的资金 支持 ,组 建产学研合作管理机构。 ( 二 )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 式 日 本 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 有:委托研究 、委托研究员模式 、共 同研究 、共 同研究 中心模式 、尖端科学 技术孵 化中心 模式 J 、教 育 捐赠 的财会制度 、创办中介机构制度 。t 3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 障产 学研合作 ,形成特殊的 “ 官产学研” 体制 J 。 与美 国相 比,日本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机制很丰 富,包 括 法律 、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制度 、资源流动机制 、产学研效果评价 制 度等 。 ( 三)德 国产学研合作 的主要模式 德 国产学研合作模式 主要有 :双元制教育 、顾 问合作制 、以 “ 市 场 ”为中心模 式 、重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教育 。 与美 国相 比,德 国高校 产学研 合作模 式强 调 目标 如一 , 过 程持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实践研究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概述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三者之间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这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产业界的需求、学术界的研究、研究界的技术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产业界的需求是协同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研究界的技术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政府的政策支持则为协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联合研发:产业界与学术界或研究界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共享研发成果。

- 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 技术转移: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到产业界,实现产业化应用。

- 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2.1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架构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架构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

这包括明确各方的职责和角色,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及设立专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2.2 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制定有利于协同创新的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以及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的关键。

这包括建立技术交易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实验室等,以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协作和交流。

2.4 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是提高协同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包括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鼓励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以及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

产学研合作的路径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的路径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的路径与实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时,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产学研合作也成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路径、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产学研合作的路径(一)政策激励政策激励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一环。

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比如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政策激励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二)技术需求产学研合作的另一条重要路径是技术需求。

产学研合作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毕竟企业和高校的资源在技术层面上是有差异的。

企业在商业上的运营需要一些快速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而高校或科研机构则在理论领域拥有更为深厚的资源。

因此,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得到高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的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加快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三)人才互通人才互通是产学研合作路径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拥有大量的高端人才,而企业则需要这些高端人才来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可以享受到高校的人才优势,同时高校的人才也可以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实践。

二、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产学研合作的实践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以下是几个实践案例。

(一)上海宝钢钢铁技术昌峰有限公司宝钢昌峰是中国钢铁企业,也是上海宝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为了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在2015年,宝钢昌峰与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合作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一个服务于钢铁产业的创新平台。

该平台吸纳了多家产、学、研机构加入,形成集协同、开放、共享、互惠、考量于一体的产学研联盟和技术中心,从而实现了钢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的目标。

(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作为我国的大型科技企业,深度参与了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实现了跨领域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跨文化合作、跨国合作等多项成果。

公司内部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全面地推进产学研产品的转化和落地。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展及启示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其产学研合作模式更是备受瞩目。

产学研合作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跨界合作,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知识,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典范意义,其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实施了技术振兴计划,以加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此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产学研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

19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和技术转移的政策和措施,如设立科学技术振兴机构(STRI)和青年研究员奖励计划等,为产学研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产学合作研究、产学合资研究、技术指导、技术转移、专利许可、人才交流等。

产学研合作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新能源等。

在这些领域中,产学研合作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学研密切合作:日本的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而是在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了密切、紧密的合作关系。

产业界提供资金和市场需求,学术界提供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研究机构提供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支持,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的产学研生态链。

2. 创新孵化环境:日本政府鼓励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创新孵化环境,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在课题研究、技术转化、风险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创业热情。

3. 产学研成果共享: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非常注重成果的共享和推广。

产学研之间签订合作协议后,双方都能分享合作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技术的快速传播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而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也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三方联合开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实习实训等活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结合企业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能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校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市场需求;企业可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科研院所可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影响力。

3.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科研项目,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水平。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企业合作资源有限目前一些企业对于参与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积极性不够高,合作资源有限。

一方面是企业可能没有意识到合作对于企业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可能缺乏与高校合作的相关经验,担心合作风险。

2.学校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一些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脱离了市场需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

由于产学研合作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配合,这种脱节导致了双方合作的障碍。

3.缺乏长期合作机制目前产学研合作往往只停留在临时项目合作的层面,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国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探索

国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探索

国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经验探索作者:何曼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8期何曼(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湖北荆州434023)摘要:本文主要从国外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六大经验,寄希望于构建我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有所借鉴,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有所脾益。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性人才;经验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11-02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主要发达国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产学研结合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总结出国外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产学研合作究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理念创新是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产学研各合作主体充分认识到合作的价值,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理念与氛围,产学研合作才能持久深入并卓有成效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美国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所二流大学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明确地提出了要把大学办成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的、得力的措施推进这一办学思路的实施,从而与硅谷一起成长闻名于世。

二、资金积累是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物质保障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鼓励了大学教师投身于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充足的教育经费也赋予大学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学校可以更加从容地实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从而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希望通过对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各方的顺利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以推动我国的产学研合作,进而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及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孵化器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纲要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它与迎接高技术的挑战和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无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美国作为最早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它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举世瞩目,可以说正是产学研合作的兴起带来国家的兴盛,这在今天已经是个世界现象,成功的例证比比皆是,科教兴国已成共识。

尤其在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皆是通过政府行为加以扶持和引导,从而有效促进了这些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随着大学理念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引发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不断演进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学院院长,人称“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学术界和产业界应当结成伙伴关系,首创“硅谷模式”。

依靠斯坦福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校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与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也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与教学。

硅谷模式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这一形式的正式成。

除了美国以外,英国、日本等国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刺激着产学研合作的日益繁荣和深化。

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此,我们仅对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作一概述,以资比较。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能够结合学校与企业、政府、行业机构等
相关单位之间共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旨在对学生提供有效的
就业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现实需求。

本质上,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学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能力,从而使学生
们更好的适应中国改革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要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首先,产学研合作教育要求学校更多的考虑社会需求,给予学生
更多的实践机会,构建一个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的环境。

因此,
加强产学研合作有必要的实践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帮助学生与企业、行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搭建良好的桥梁,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交流,为学生的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充分的帮助。

其次,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加强企业、行业机构和学校之间的深度
合作,为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实战就业培训和实习开班。

比如学校可以
与企业和行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毕业生和甚至其他有志之士创办军营,以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可以开办校企合作体验
课程,鼓励学生与企业有效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可以与企业、政府、行业机构等开展项目合作,加强学生的项目思维
和研发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研发最新技术。

最后,产学研合作教育应该加强与企业和行业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以求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和有效实现学生就业培养与
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效。

实际上,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行业机构、社
会组织等开展有关的实践项目,以求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模式及特征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模式及特征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模式及特征日本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代表性模式。

在这里,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即发展模式、特征和成果展开阐述。

一、发展模式日本的高校产学研合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入室型合作模式。

企业将研究领域的问题和高校研究者提供的技术问题提交到高校,高校研究者在大学内研发出解决方案后再回报给企业。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得到高校专业知识的最新成果,而高校也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去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2、共同研究型合作模式。

企业和高校共同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高校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深入合作。

该模式需要强大的协调机制,才能确保双方合作顺利。

3、端口型合作模式。

高校和企业的研究者通过共享研究成果、研究设备、实验设施和技术专利等,在共同的研究领域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此模式下,研究成果也可以直接应用到企业生产中,从而推动双方资源共享和降低研发成本。

二、特征日本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具有以下的特征:1、合作伙伴之间相互合作的意愿很强。

在日本,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非常紧密,两者都希望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2、渗透式的产学研合作。

在日本,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单向合作,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渗透式的合作模式。

这意味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仅是某一研究项目的关系,而是涵盖了更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企业对高校研究人员的态度较为开放。

在日本,企业多数时候是很愿意向高校研究人员垂询意见的,企业非常重视高校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

三、成果日本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1、高校研究人员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高校研究人员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研究和生产中,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使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加具有竞争力。

2、企业得益于高校的创新成果。

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企业能够获得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

国外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实践能力的概念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国外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最后探讨了这些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实践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应用,还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革教育模式。

例如,美国的高校强调“学以致用”,通过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欧洲的高校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这些实践表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施方式和效果,以期为我国高校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及经验借鉴

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及经验借鉴

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及经验借鉴工程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工程教育则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程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此国外的工程教育模式和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对国外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解读,并结合其经验,为我国的工程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1.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在国外,很多大学开设的工程专业课程往往会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学到理论知识的还能够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程技术工作。

2.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国外的工程教育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学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参与实际项目,从而获得实践经验。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工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工程技术水平。

3.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国外的工程教育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实习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注重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外的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会开设相关的课程或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己,在问题解决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 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外的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具竞争力,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工程教育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力。

4. 加强产学研结合,打破学校与企业间的壁垒。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引言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技术开发和创新等活动的合作模式。

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从国外的角度来分析产学研合作模式,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1.1. 美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美国是世界上产学研合作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双方经常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和联合创办研究实验室。

美国的大学还设有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科研设备。

此外,美国的大学还鼓励教师与企业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1.2. 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中小企业为主导,通过合作研发、联合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促进产学研合作。

德国的大学非常开放,愿意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德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些研究基金,支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项目。

此外,德国政府鼓励大学教师兼职企业的科研顾问,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2. 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2.1. 推动科技创新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能够整合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资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国外,企业与大学紧密合作,实现了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快速转化,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2. 培养人才产学研合作模式还能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模式能够使教育与就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促进经济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能够获取到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知识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结论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促进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及其借鉴意义1.美国“科技中心计划”科技中心(STC)计划是198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推出的一项科研计划,其目的是长期稳定地资助能将研究、教育和知识转移活动集成为一体的、以大学为基地的研究中心。

在传统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以资助个人研究者作为资助基础性研究的主要手段。

正如1996年NSF将该计划称为“集成合作伙伴计划”(Integrative Partnerships Program)那样,这个计划的目标不是由一所大学组建研究中心,而是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大学共同组建研究中心;不仅由大学参与研究中心的活动,而且由大学、非营利机构、企业界和国家实验室共同合作开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

这项计划不仅开创了许多新的科研领域,取得了不少原始性的创新成果,而且在各大学、各学科之间,各研究所之间,甚至于社会各界(包括产业界在内)之间架起了桥梁,初步实现了“集成创新”的目标。

科技中心计划主要设置有资格申请、竞标、评估、淘汰等环节,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科技中心采取了“严进严出”、“宁缺毋滥”的管理原则。

资格申请科技中心项目可由多个单位合作申请,但是其牵头单位必须是从事重要研究工作、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美国大学机构。

其它机构可以作为合作伙伴共同申请项目,但它们不能作为牵头单位。

一个科技中心一般由3—4所大学合作经营,还有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合作伙伴与其合作。

并规定科技中心的“合作伙伴单位”是指一个向科技中心的智力资源进行投入的机构或组织,这种投入是以财政上的承诺为依据的。

这表明合作伙伴单位将实质上参与该中心的研究、教育和成果化的各项活动。

竞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通过公开竞标来遴选科技中心的承办单位。

在预算部分,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申请单位的配套资金有特别严格的要求。

它要求参加科技中心竞标的单位必须有占预算总额的30%的配套经费,而且要求不多不少正好30%。

凡超过和不足这个比例的申请均被认为不合格而不加评审即行退回。

这些配套经费可以来自任何非联邦政府的财源,但牵头单位必须证明这些经费的确已经落实。

评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评审科技中心项目申请时,除采用一般项目的专家评审方法外,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1)该科技中心模式对研究、教育和知识转让的价值;(2)该科技中心成果化的特征:(3)领先地位、管理计划、单位的支持程度和预算,尤其是配套经费。

科技中心项目评审过程并不局限于会议室,评审期间专家小组还要深入现场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

淘汰和毕业科技中心并非终身制。

如果正在运行的一个科技中心没有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那么它就会被“淘汰”。

即使通过了评审的中心,在一定时间(一般为10年)后,这些中心也将“毕业”,即不再能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技中心计划资助。

已批准成立的36个科技中心中有23家已经“毕业”,它们的“学历”一般是十一年。

不过不是所有科技中心都能顺利“毕业”的。

截止2002年,已有两个科技中心因评审不合格而遭“淘汰出局”,被迫中途关门。

能顺利取得“毕业证书”的科技中心,由于在“毕业”时一般己拥有一支兵强马壮的研究队伍和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因此,他们完全有竞争能力去申请其它的科研经费,完成可以在竞争环境下进入良性循环,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英国系列“合作伙伴计划”英国政府从1975年开始,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先后实施了旨在鼓励科技界与产业部门合作的一系列计划。

它们分别是:“联系计划”(Link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cheme);“教研公司计划”(Teaching Company Scheme)和“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College—business Partner-ships Scheme),这两个计划于2003年合并成“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 Scheme);“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Faraday Partnerships Initia-tire)。

(1)“联系计划”(Link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cheme)联系计划始于1986年,是英国首相直属的科学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主持的。

该计划是英国政府促进科学界和企业界在产品预研阶段合作的主要措施,它通过政府的研发基金来调节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行为。

联系计划的执行过程大致为:每个年度,首先由政府的各个部(Departments)或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各自召集一批专家,列出一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拟重点发展的科研领域及其发展规划(Programmes)。

各部或研究理事会为自己开列的科研规划配备科研基金。

然后,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联合向相关部或理事会提出项目(Proiect)申请,在一个规划(Programme)下可以支持多个项目(Projects)。

联系计划的一个关键做法是:项目申请主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科研机构和一个企业,这样就保证了科研机构和企业必须合作才能申请到基金资助。

各个部根据项目申请主体的科研开发实力来决定是否给予资助,资助的年限为2~3年,资助强度最高可达到项目总预算的50%,剩下的余额由企业提供。

获得资助的一个先决条件是项目申请主体之间必须预先签订一项协议,规定好工作的分配细节,以及科研成果的归属,以免将来发生法律纠纷。

按照惯例,提供资助的政府部门不要求拥有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

联系汁划迄今已不间断地执行了接近20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3年9月,英国政府邀请一个独立小组对联系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了评审。

该小组的评审总体结论是:“联系计划已产生了足够的科学与经济收益,应被认为绩效良好。

联系计划仍然值得成为政府为促进创新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因此,联系计划有望在将来得到继续执行,不过在具体措施上会有所改进。

(2)“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 Scheme)“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 Scheme,简称KTP)是英国贸易与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从2003年夏季开始设立的,它是由“教研公司计划”(Teaching Company Scheme,简称TCS)和“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College-business Partner-ships Scheme,简称CBP)合并而来。

TCS是英国贸易与工业部于1975年设立的,旨在使企业界能够充分利用知识库单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使研究生能够获得良好的训练和开发机会。

TCS计划的执行初期,知识库单位仅限于高校,从1997年开始知识库单位扩大到包括研究机构。

CBP计划是从1996年开始试运行的,其基本原则与TCS计划相同,不过CBP计划中的知识库单位是继续教育机构。

由于KTP计划现在已经取代了TCS 计划和CBP计划,而且三者的基本原则相同,故下面仅介绍KTP计划。

KTP计划涉及三个方面:企业、知识库单位(高校,研究所,或继续教育机构)和KTP联系人。

首先,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作出战略性的技术决策,如果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可向当地的KTP协调机构咨询哪些大学、研究所、或继续教育机构具有所需要的专家和技术成果;然后,企业与所选中的知识库单位协商,对共同开发项目的目标以及一些细节达成协议,并最终形成KTP项目资助申请书,提交贸易与工业部的KTP办公室批准。

每个KTP项目可以招收一个或多个KTP联系人(KTP associates),一般情况下,KTP联系人是知识库单位的研究生。

KTP联系人与知识库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但却在企业工作。

知识库单位派出导师经常性地到企业指导KTP联系人的研发工作,而KTP联系人则负责将知识库单位的成果转移到企业。

政府对KTP项目进行部分资助,资助年限为1~3年,剩下的余额必须由企业提供。

(3)“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Faraday Partnerships Initia-tire)“联系计划”和“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是政府组织和实施的,而“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则是由民间组织推动的。

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成立于1997年,其宗旨在于将各个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资源联合起来,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问的交流与合作,以提高英国工业的竞争力和科研的水平。

该倡议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法拉第的名字命名,因为法拉第既是优秀的科学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

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虽然是民间组织,但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

“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发起者首先在不同的行业建立多个行业法拉第联盟,现在已经建有24个行业法拉第联盟。

然后,属于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机构可以申请加入联盟。

联盟的成员承担一定的义务,如交纳会费,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例如参与联盟组织的各种会议、展览、培训和合作科研。

联盟聘请一些资深专家作为“技术翻译者”(Technology Translator),他们能够发现企业的需求,并将科研单位和企业联系起来。

行业法拉第联盟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3.日本法案、制度、中介并举日本的产学研合作被称为“产学官”合作,一字之差道出了日本产学合作的官方主导实质和特征。

日本很早就认识到推进产学联合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伴随着向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转型,理论界又赋予产学联合以新的含义:即通过创设新的企业和新的产业,打破经济低迷状态,创造就业机会,而大学在传统的教育和研究职能之外又被赋予了技术转让这一新的使命。

首先,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促进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产学研的合作,l986年,日本制定了《研究交流促进法》。

l998年4月、5月,国会分别通过了促进大学技术研究成果向民营企业转让的相关法律《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均于该年5月实施。

根据《研究交流促进法》的部分修正案的规定,民间企业在国立大学及国立试验研究等所在土地《均为国有土地)上建立共同研究设施,其土地使用费给予优惠。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完善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制度与体制。

l981年,日本科技厅和通产省分别确立了官、产、学三位一体的以人为中心的流动科研体制。

学术振兴会是日本学术振兴事业的中心实施机构,其工作内容之一是促进大学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的合作与联合。

l98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成立了“综合研究联络会议”和“研究开发专门委员会”,以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