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求

合集下载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赵子珊 温立洲 摘 要: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课题,在一些农村,某些公共产品的供应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

本文在阐述了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一、概念介绍及理论基础(一)概念介绍公共物品是指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将该产品提供给另一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会影响他人同时消费其所获得的效用。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某一公共产品时,不能排除他人(无论是否付费)对该产品进行消费。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满足农村社会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包括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农村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物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县、乡级)管理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发展规划、农村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论基础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学者庇古以其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的认识形成了庇古模型。

他先假设公民是以纳税的形式来获取公共产品,并认为若因取得公共产品而形成的正边际效用等于纳税以后所形成的负边际效用,这时公共产品的最佳供给便能实现。

萨缪尔森学者在庇古模型提出以后,针对公共产品发表了一般均衡理论,对于如何分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建立一个抽象模型,如果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加起来等于这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那么则实现了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

林达尔学者的均衡模型提出,获得公共物品的双方通过协商来决定各自的公共物品,以显示出他们各自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

综上,如果政府希望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效果,就要满足公民的现实要求。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意义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通过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优化资源配 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 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缩小城乡差距
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村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农民的生 活质量。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补齐农村公 共产品的短板,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 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我国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公 共产品供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 用,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 效益。
加强城乡规划工作 我国应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并 注重与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实 现城乡公共产品的均衡布局。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应加大政府对城乡公共产品 供给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产品 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01
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有助于促 进社会公平,减少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现 象。
02
03
推动农村发展
通过公共产品供给的改善,可以推动 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 的生活水平。
THANK S感谢观看
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投入力 度,保障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政策创新
政府将积极探索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政策创新,鼓励 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市场运作,降低供给成本。
强化监管
政府将加强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共产 品的质量和效益。
社会影响展望
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 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 供给
2023-11-11
目录
•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背景与意义 •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与问题 •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配套措施 • 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未来展望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成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问题。

1. 农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农村作为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市场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需求分析能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变化趋势,合理调整产量和结构,提高销售效益。

2. 农产品市场供给分析农产品市场供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

供给分析能帮助农民科学调配资源、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3. 农业机械设备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与供给也日益重要。

分析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帮助厂商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准确预测市场趋势,并调整生产布局和策略。

4. 农产品加工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有助于企业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5. 农村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农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能帮助农民发现农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发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6. 农产品电商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产品电商市场愈发繁荣。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能帮助农民了解电商平台上的商品需求,调整销售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7.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能帮助金融机构了解农民的金融需求,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促进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8. 农村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农村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分析能帮助科研机构了解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9. 农村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优秀的农村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产品,如农村道路、 水利设施、教育、医疗等。这些产品的供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 活水平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 多问题,如供给不足、不均衡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供给模 式、供给效率、供给均衡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实践 经验。国内学者则主要围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等方 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全面梳理;二是缺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入 分析;三是缺乏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评估与优化。
3、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农 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竞争与 监督机制;二是供求失衡,未能充分了解农民需求,导致部分公共产品供过于求, 部分供不应求;三是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公共产品供给难以得到 控制。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向:一是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引入市场竞争 机制,提高供给效率;二是建立农民需求表达与反馈机制,实现供求平衡;三是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与效益。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二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三是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民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感谢观看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论文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状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

因此,通过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对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及特征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农村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的总称。

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环境保护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

相对于城市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除了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外,还具有需求量大和供给困难的特征:1.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再加上有些公共产品是城市所没有的,如动物疫病防治、水利灌溉等等。

这就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建设,具有很大的需求量。

2.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看。

某些在城市中可以由私人提供的产品,如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等等,在农村则需要政府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来提供。

而政府作为主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在有限财力约束的条件下,很难有效地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还是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

缺的重要作用 。 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对农 民收 入 的增加有 着长期 有效 的作 用 , 是对农 村生产 、 投资环 境的改善 ,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增加农 民的收入 , 对 农民的消费水平 和消费结构也产生 间接 的影响 。 良好 而 的非生产性公共 物 品的供 给又促进 了农 民精神 生活 的 提升 , 改善生活环境 , 提高社会福利 , 对维护农村社会 的 稳定也大有裨益 。
式; 政府控制所有权 , 而私人部 门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形 成国有私 营生产模式 ; 私人所有 , 并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政府进行必要 的规制 ,形成政府管制下的私有化模式 。 在政府集 中控制 的“ 国家化” 模式 中, 国家在农村公共物 品的治理 当中全权负责 , 以强制权力 为基础 , 突出强调 了公共 物品的公共性 , 排除 了私有化模式可能带来 的农 村公共 物品产权私有后导致社会 不公正的危险 。 在市场 经济中对农村纯公共物 品来说 , 也是必须 的。对于某些 农村准公共物 品供给来说 , 在市场 经济 中 , 市场的介入
延。依据萨缪 尔森 (9 4 对公共物 品内涵 的界定 , 15 ) 可知 具有排他性 或竞争性 或二者 同时具 备是公共 物品的主 要特点 , 只具 备其一 的是 准公共物 品 , 二者兼 有是纯公 共物品。这样就不难得 出, 农村公共物 品就是主要为农 村发展服务的 、 以全体农 民为供给对象 的公共产 品与公 共服务 , 外延 上应包括农村 的道路建设 、 田水利建设 、 农 农村教育医疗产 品的提供 、 田科技知识 的提供 以及社 种 会保障等。农村公共物 品的这一本质 内涵 的界定 , 以 可 得 出其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意味着边 际生产成本 为零 , 也意 味着边 际拥挤 成本为零 。 公共物品的非排 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 获得 公共物 品的消费权 力机制 出现失灵 。 这样如果是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兼备的纯农村 公共 物品 , 具有 消费的不可 分性 , 无法形成市场 价格 , 因而很难像 私人物品那样通 过市场 来供给 , 由国家和政府 来投资 、 应 生产 、 提供 , 形 成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外部性 。 这缘于公共 物 品的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特 征 : 由于无 法排除未付 费 者的免费使用 , 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性容易造成“ 搭便车” 行为; 而负 的外部性 则易造 成公共物 品供给的 “ 理性 不 经济 ” 现象 。 三是投入 的密集性 。 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 , 农 田水利设 施等基础设 施建设 , 像 需要大量 的资金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思考

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思考

信息化服务不足:农村地区的 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
信息传播和服务渠道。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点
资金使用不透明:有些地方存在挪用 、侵占、贪污公共资金的现象,导致 实际用于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减少。
政府投入不足:相对于城市,政府对 农村地区的投入较少,导致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不足。
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地域性、外部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点。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01
02
03
04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 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 桥梁、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公共服务缺失:如教育、医疗 、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在很
多农村地区较为缺乏。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 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高竞争性和创新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 技术骨干,为市场化和社会化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市场化和社会化的 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改进空间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市场化和社会化在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中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
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改进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建设力度,为 市场化和社会化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完善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财政支 持力度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农村公共 产品的需求。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探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农村公共服务涵盖诸多领域,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环境卫生等。

在教育方面,农村地区往往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简陋的困境。

优秀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同时,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使得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城市孩子,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医疗服务也是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之一。

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陈旧、医疗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很多农村居民在患病时,不得不前往城市大医院就诊,这不仅增加了就医成本,还可能因为路途遥远而耽误病情。

此外,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农民在面对重大疾病时,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文化服务在农村同样较为匮乏。

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稀少。

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和农村社会的文明进步。

交通服务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农村道路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道路尚未硬化,路况较差,给农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带来极大不便。

公共交通服务覆盖不足,车次少、线路少,使得农村居民出行困难,限制了农村与外界的交流和经济发展。

环境卫生方面,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农民的需求,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条件。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依据与意义2.1 为什么要为农村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2.2 农村公共产品的作用3.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为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共识了。

要达到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就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要弄清楚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特点、支付能力和需求状况。

离开了对公共产品需求的考察,则无法确定公共产品的供求均衡点。

无视农民需求,既浪费了国家财政,又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甚至破坏环境,损害农民利益,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问题。

但是恰恰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较集体化时期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我们认为可以总结为:更加注重公共产品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不过需" 求仍然表现为缺乏弹性;对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极为敏感;农民开始有了自主产权意识,同时参与供给决策的要求逐渐增强,但是仍然是被动性消费;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具有差异性。

农村公共产品本身的地域性特征(生产的地域性),公共产品的消费地域性和管理的地域性是同时存在的。

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叠加性(符合马斯格雷夫和萨缪尔森认为意愿需求曲线具有垂直可加的性质)。

(2)公共产品需求的本质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一个地区、一个社会需要什么公共产品,需要多少公共产品,是受该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既要考虑当地生产力水平和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还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力。

当前大部分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强调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是巨大的:一是由于“二元分割”导致的历史欠帐太多;二是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个性化。

(3)关于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的原因的探讨。

主要观点有:一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有收入效应,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公共产品提出了更高需求。

农村公共产品名词解释

农村公共产品名词解释

农村公共产品名词解释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公共设施,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需要。

这些公共产品通常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农村公共产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基本生活条件。

2. 农村教育,包括农村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

3. 农村医疗卫生,包括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

4. 农村文化娱乐,包括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文化娱乐项目的组织,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 农村环境保护,包括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

6. 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农村社会保险、养老金、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农民的收入增长、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投入和支持,确保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相对城市地区明显不足。

在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较低,很多地方甚至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2.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相对城市较低,政府的财政投入也很难满足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

由于农村地区利益相关方众多,政府投入资源所面临的困难也更多。

3. 供给结构不合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以基础设施为主,对于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农村居民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一些地区则有着较好的设施条件。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出现一些地区的资源空心化现象。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城市有差距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地区,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待遇欠佳,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

三、对策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优化财政体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需求。

2. 完善供给结构在加大财政投入的也要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加大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

要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引入市场机制在政府财政投入的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改进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改进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改进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农村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基本服务。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

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

农村人口虽然占据了大部分人口份额,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远远滞后于城市。

其次,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资源投入有限,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无法达到城市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匮乏,交通运输困难,限制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再次,农村公共服务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和一些社会力量,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

这导致了农村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的匮乏,不利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改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进行改进。

首先,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建设新的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

其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改善力度,提升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建设更多的农村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再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政府应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奖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公共服务工作。

同时,加强农村专业人才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此外,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相结合,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

三、总结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不容忽视,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一问题的改进空间和可能性。

通过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等途径,我们有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状况,实现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发展机会。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概述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而提供的一类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参与,并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二、农村公共产品的类型农村公共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安全的供水和电力、良好的农田灌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设施。

例如农村卫生院、学校、图书馆、养老院等。

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参与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3. 产业扶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包括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和发展。

通过疏通农业产业链条、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供财政支持等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财务稳定性。

4. 环境保护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应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农村污水处理、农业生产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农村环境品质,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挑战与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交通不便,供水供电不稳定,通信网络不畅。

这对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平衡,一些地区和农村居民仍面临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

这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参与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 产业发展不充分一些地区的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技术支持和财政支持,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这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4. 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污染,农村环境品质下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是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标签:农村公共产品事权财权税收体系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为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在农村范围内消费的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收益外溢性的产品和服务。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1.供给总量不足。

城市公共产品完全由政府公共财政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渠道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公共财政供给;另一方面是制度外筹集。

所谓制度外筹集是指农村各级组织向农民摊派的货币性或非货币性成本。

受制于国家城乡有别的二元供给政策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过去50 多年里,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农业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在下降。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整体供给水平十分落后,不仅准公共品供给短缺,完全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纯公共品亦不能有效提供;不仅地方性公共品供给短缺,众多最基本的、外溢性很强的全国性公共品亦不能有效提供;不仅无法为村民提供基本的支持性服务,满足村民基本需要的公共品亦不能有效提供。

2.供给结构失衡,效率底下。

一方面,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

如大型水利灌溉设施、大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作物良种的开发和培育、有关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预告等, 以及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

另一方面,农民较少需求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甚至部分公共产品的提供损害农民利益。

我国现在的地方政府机构是机构臃肿,人员繁多,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经费,而且办事效率极差,对农民来说,这样的公共产品供给显然过剩。

还有一些农村政府未开展周密的调查分析,就草率地决策,引导甚至强制农民转换产品品种,常常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原因1.农村公共品的自然属性。

农村的广泛性和分散性带来农村公共品需求的分散性,并且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边际成本高于城镇,边际收益低于城镇,加之需求难以达到最低市场规模的情况下,政府自然没有提供的动力,而更愿意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投放于城镇地区。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瓶颈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瓶颈

费改 革— —农民 负担 减轻——基 层政府 收入减少—— 公共 产
品供给更加短缺 ” 的怪 圈。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亟待解决 的“ 民”“ 农 、农村 ” 的印记 , 农村公共产 品大都为基本设施建设 , 集中体现 了对农业 、 农村 、 农民的“ 三农 ” 问题 的政策安排。农村
三农 ’ 斜, 倾 大幅度增加对农业与农 推广等 。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很 多, 但是地方 财政 却很 难满 足 推动 国民收入分配切实 向“ 相应需求 , 随着 预算外 资金纳入预算 内步伐的加快以及农业税 村投入 ,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 设的顺利进行 。导致农村公共产品 取消 、 非税 收入 的规 范, 县乡财政收不抵支 的矛盾更加 明显 , 支 供给 资金不足 的原 因中, 投入不足是最主要、 最直接的原因, 具 持保 障农村 公共产 品的资金缺 口逐渐扩大 , 出现 了所谓 的“ 税 体表现在 :
历史欠账太 多, 何拓展投 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如 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 : 农民社会保障、 农村 收入有 限,
水利 设 施 、 公共 卫 生服 务 、 电视 广 播 电 信等 信 息 系 统 、 村 电力 来源 , 为农村公共品供给 的最大瓶颈 。2 0 农 成 0 8年中央一号文件 和 自来 水 供 应 、 村 道 路 建 设 、 业 科 技 教 育 和 职 业 培 训 、 技 明确提 出: 农 农 农 切实加大“ 三农 ’ 入 力度 、 投 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
农 村 公共 产 品通 常是 指 在 农 村 地 域 内 , 足 农 民生 产 生 活 满
式单一的现状。在农村税 费改革及取消农业税后 , 与之相联系 产品的供给来看 , 国仍 有四亿农村人 口喝不上 自来水, 全 饮水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博弈论模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博弈论模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博弈论模型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可以建立如下博弈论模型:
假设有两个农村,每个农村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来满足居民的需求,但是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和成本。

假设两个农村可以选择不同的供给策略,即提供不同数量的公共产品,同时也可以选择合作或竞争关系。

如果两个农村都竞争,即每个农村都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两个农村都会面临成本增加和资源耗费的问题,产生损失。

如果两个农村都合作,即协商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可以减少成本和资源耗费,最终得到更高的效益。

如果一个农村竞争,而另一个农村合作,那么竞争的农村可能会比合作的农村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也会导致资源耗费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博弈论模型建议采取协商合作的策略,通过合作来减少成本和资源耗费,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

同时需要引导农村居民意识到公共产品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以确保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益最大化。

基层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基层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基层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基层治理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报告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成了摆在农村治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治理调整和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供给互相作用,共同提高了农村的整体水平。

基层治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现代化建设中,基层治理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成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作为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体系的目标是使农村自治机构能够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基本服务和满足基础生活需求。

这并不容易,因为农村的面积广,群众分散,而且经济条件有限,这使基层治理面临重重困难。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农村治理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因素。

农村公共服务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等,这些都是农民生计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了农民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需要政府调整政策、增加投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等。

基层治理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相互作用。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农村自治机构,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自治机构应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基层治理体系应当发挥作用,使农村自治机构能够满足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和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

另外,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援助。

这一点更为关键,因为社会参与和社会援助能够推动政府的行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在基层治理和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基层治理体系尚待完善,需要增强各级治理机构的运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

其次,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尚未完全匹配。

政府应该更好地了解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建立需要导向机制。

第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产品供求一、公共产品理论与农村公共产品公共品定义所谓公共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萨缪尔森)其实,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边界依然很模糊。

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都没有明确界定哪种物品是否属于纯公共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区别于城市公共产品,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的,具有一定“典型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总称。

而且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按其性质(特征),可以分为农村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混合物品),农村准公产品还可据倾向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共同资源和俱乐部物品;根据其内容可分为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根据其区域范围可分为全国性的(跨省、跨流域、跨行业的)、地方政府的(省级、市、县、乡级)、社区(村)级和农户共有型四级农村公共产品;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人工的和自然的公共产品;根据其用途或服务对象,可以将之分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和生活所需要的公共产品。

学术上一般都是从性质进行分类探讨的。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为什么要为农村农民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1)农村公共产品的三个典型特征和其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决定了政府在供给中仍然应发挥主导作用;(2)从政府的基本职能看,弥补市场失灵的职能要求政府应当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职能的核心是提供公共产品;(3)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由“私人产品”来决定。

农村私人产品对公共产品有较强的依赖性,客观要求农村公共产品实现最优产量;(4)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由公共风险来决定的。

化解和防范社会面临的各种公共风险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5)是由公共财政决定的。

政府及其财政不能侵犯市场,只能活动于市场失效领域——公共领域。

因此,公共财政只能也必须涉足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6)是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民权利平等有关市场经理论和法学理论的客观要求。

同一属性的公共品应该在供给上采取相同的政策;农民跟市民一样有发展权和生存权,政府应该承担起最起码的公共品的供给,公共财政要把公共品真正地、公平地分摊于城市和农村。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国家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国民待遇;(7)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是我国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2.农村公共产品的作用(1)认为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公共产品是私人农户有效投入的先行条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生产的非增长格局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农业公共产品的恶化大大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

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

(2)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非均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制度关联性。

(3)是拉动农村消费的需要。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建立统一市场的前提和基础。

市场本身就是公共产品。

启动市场扩大内需离不开7.3亿农民,为他们提供公共物品有利于带动农村市场消费,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实证分析得出我国政府支出和民间消费从整体上看是互补的关系。

当前,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4)是缩小地区差距、扶贫的需要。

地区财政规模的不平衡造成了各地公共服务程度悬殊和公共产品的数量、质量的差别。

公共产品提供的不均衡性是拉大地区差距的一个主要因素。

3.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分析(1)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较集体化时期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我们认为可以总结为:更加注重公共产品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不过需求仍然表现为缺乏弹性;对公共产品的成本分摊极为敏感;农民开始有了自主产权意识,同时参与供给决策的要求逐渐增强,但是仍然是被动性消费;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具有差异性。

农村公共产品本身的地域性特征(生产的地域性),公共产品的消费地域性和管理的地域性是同时存在的(2)公共产品需求的本质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一个地区、一个社会需要什么公共产品,需要多少公共产品,是受该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农民的需要出发,既要考虑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还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力。

当前大部分的相关研究一般都是强调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是巨大的:一是由于“二元分割”导致的历史欠账太多;二是农民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越来越个性化。

(3)关于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的原因的探讨。

主要观点有:一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有收入效应,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公共产品提出了更高需求。

二是我国农村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需求。

农业的增长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也改变了农村社区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内涵和结构。

农业高科技的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的繁荣所带来的农村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都必然对农村公共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加入WTO 使得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有了新的需求。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甚大。

农业支持方式的改变要求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四是由于经济人行政官僚的主宰把持,通过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化来实现公共产品供给预算的最大化,利用其供给中的垄断地位来掠夺村民剩余。

公共产品需求呈扩大化倾向,甚至导致供求的“错位增长”。

因此,公共产品需求的动态性和递增性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而对公共产品需求增长中的消费阻力没有人去注意和研究。

4.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分析(1)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是不足的。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有:①主要是财政的非农偏好和财力有限。

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投资收益率低,近年乡镇企业效益低下也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普遍不足;②大部分学者认为原因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其派生的制度安排。

农民由于“身份”的制约,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应当为他们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

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作用的结果③对公共产品消费权益重视和保护不够。

出现私人与公共两类物品之间的跛脚发展模式,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严重短缺;④公共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其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⑤农民本身存在的文化特质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2)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公共产品供给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硬件多,“软件”少;准公共产品多,纯公共产品少;重视短期公共产品而轻视长期公共产品生产;重“数量”轻“质量”;重视新建,对于维护、维修已有的公共产品成效不明显,供给意愿不强烈;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民不需要的或者需求较少的公共产品却大量过剩;生产所需的要多,而生活所需的要少。

公共产品供应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加剧了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

这是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供给主导型”,而不是“需求主导型”决定的。

(4)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公平性。

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地区不平衡。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我国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有很大的差别。

成本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负担,成本分担中存在着严重的非累进机制,导致低收入者往往承担了更多的成本。

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一)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农民首创的、以互助共济为特点的集体医疗保障制度。

60年来,它几经起落。

其中,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4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展现的兴衰成败,值得我们回顾和总结。

1.萌生: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人口众多的广大农村地区,除了少数个体开业的中医诊所和中药铺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医疗卫生设施。

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猖獗,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不到35岁。

面对严峻的卫生保障形势,1950年8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提出要有步骤地发展和健全农村卫生组织。

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1955年。

其标志是山西高平、四川内江、河南正阳、山东招远、湖北麻城等地的农村建立了一批由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

最早实行“医社结合”、建立合作医疗保健制度的是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

1953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米山乡的3家私人药铺和10个民间医生自愿组合,创办了高平县第一个联合诊所。

当地的乡人民委员会(乡政府)统一领导保健站,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群众和医生共同集资兴建,日常经费来自农民交纳的“保健费”、从农业社提取的15%~20%的公益金和医疗收入(主要是药费);每个农民每年自愿缴纳2角钱的“保健费”,即可享受预防保健服务,患病就诊免收门诊费、出诊费、挂号费、手术费;保健站挂签治病、巡回医疗,医生分片负责村民的卫生预防医疗;保健站的工作人员“专任兼职”,实行“三土上马”(土医、土药、土方)、“四自创业”(自种药、自采药、自制药、自用药),发挥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减轻集体经济的负担;采取记工分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医生的报酬。

1955年11月,卫生部、国务院文教办和山西省卫生厅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肯定米山的经验,认为“为农村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了可靠的社会主义的组织基础”,有必要在全国推广。

到1956年,全国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由农业合作社举办的互助共济的集体保健医疗站发展到1万个,从业医务人员约10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国覆盖率达到10%。

2.曲进:民公社化运动,为酝酿已久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体制基础。

而推广和扩大合作医疗,也成为各地人民公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958年7月1日,河南省拓城县慈合人民公社开始实行互助形式的“合作医疗”。

1958年8月,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案)》第18条规定:“公社实行合作医疗,社员按照家庭人口多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合作医疗费,就诊不另交费。

”1959年11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央上报《关于全国农村卫生工作山西稷山现场会议情况的报告》及附件《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指出目前“以实行人民公社社员集体保健医疗制度为宜。

其主要点是:1.社员每年交纳一定的保健费;2.看病时只交药费或挂号费;3.另由公社、大队的公益金中补助一部分。

”“实行这种制度,对于开展卫生预防,保证社员有病能及时治疗和巩固公社的医疗卫生组织,都较为有利。

”借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群众运动,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发展。

全国行政村(生产大队)举办合作医疗的比重,1958年为10%,1960年为32%,1962年上升到46%。

在当时“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