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探析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当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仍然是薄弱环节,各方面的投入还很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标本改善。本文提出五项措施来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事业投入,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一、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也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一总体要求反映了我国对待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改变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统一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民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目前财政支出的范围来看,公共财政基本涉及了农村所有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但还存在投入不足,总体覆盖面不够,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差异明显的情况。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要分阶段、分区域进行,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品和服务。
二、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措施
(一)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党和国家努力的目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但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仍不高。所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1.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加紧实施“两免一补”。“两免一补”是中央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同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外的其他地区约1600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将继续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教科书,部分享受“两免一补”(免收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目前,“两免一补”政策对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具体步骤,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建设新农村中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保证农村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不失学、不辍学尤为重要。以我国现阶段财政状况来说,有能力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和书本费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2.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对于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件大事。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一是加快普及农村高中教育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即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突出区域优势,结合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新型农村的要求,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境保护等的培训力度,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农民工已经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出口和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要进一步扩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快建立以政府扶助为主、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增强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
(二)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较,农村卫生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农村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农民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相当突出。必须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缺医少药的问题,以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1.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一制度对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缓解因病致贫起到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2006年起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地方财政也相对增加补助,而农民缴费不变。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对农民的重大疾病的帮扶力度。
2.健全农村医疗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已经陆续安排资金,用于中西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在每个乡镇办好个体卫生院,健全农村县、乡、村之间的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和救助条件。
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的医疗服务,加大对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医务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三)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农村仍然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目前由于投入较少,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不足,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在经济落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及海岛等,还有大量人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许多县文化场所、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由于面积狭小,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倡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1、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中央及各省台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电视转播工作。
2、继续做好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制作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
3、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农村基层服务网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
4、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来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
6、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
(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覆盖面广、保证基本生活、多层次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为农民设立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