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城环境的相关概念1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对环境进行积极、主动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议程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环境的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包括土地、水域、大气、植被、动物等在内的自然界及其相互作用的总体。
环境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环境保护能够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持续恶化,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保护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水质和保护土地资源,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次,环境保护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栖息地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最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指要在环境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这需要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技术,减少废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
2.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环境污染者应该为其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经济责任。
这可以通过建立污染排放许可制度、征收环境税费等方式实施,刺激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合作共赢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是指各个国家、地区和个体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在环境保护方面携手共进。
跨国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全球性挑战。
4.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和不危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需要遵循资源节约利用、环境友好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完整版)环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6.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8.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环保部门向排污的个体、单位征收费用)9.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罚则等规定的总称。
10.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总称。
环境法必须掌握的概念
必须掌握的概念。
⑴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⑵自然环境◇是指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
(如大气、水、土壤、日光辐射、生物等)。
⑶人工环境,也叫做人为环境或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是人类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劳动的改造或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如城市、居民点、水库、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
⑷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
⑸可更新资源◇,即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资源,如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
⑹不可更新资源◇是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终究会被用尽的资源,如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
⑺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P5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⑻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⑼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
⑽1/10定律◇P13 低位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要消耗的一部分,而剩余的能量又只有1/10被上一营养级所利用,即1/10定律。
⑾生物放大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⑿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比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境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学上把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⒀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这就是环境问题。
⒁第一环境问题,把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人工环境名词解释
人工环境名词解释
以下是几个人工环境相关的名词解释:
1. 人工环境(Artificial Environment):指人为创造、改变或模拟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对。
人工环境可以包括建筑物、城市、室内空间、实验室等。
2. 仿真环境(Simulated Environment):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出的虚拟环境,例如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声音结合,以创造一种仿真的感觉和体验。
仿真环境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模拟训练、游戏等领域。
3. 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 Environment):指专门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和测试的控制环境。
实验室环境通常有严格的实验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人员的安全。
4. 居住环境(Living Environment):指人们居住的空间和周围的物理、社会和文化环境,包括住宅、社区和城市。
居住环境的质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5. 工作环境(Work Environment):指人们进行工作和职业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工作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创造力和健康状况。
这些名词解释提供了对人工环境相关概念的基本理解。
然而,具体的定义和概念可能会根据不同领域和上下文有所差异。
要更深入了解某个特定的人工环境领域,可能需要参考该领域的专业文献和标准。
什么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在内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托。
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环境的概念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环境的多元性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形成的空气、水、土壤、气候、地形等各种自然要素的集合。
自然环境在地球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景观,如高山、大海、河流、湖泊等。
这些景观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源,也成为了多样生物群落的栖息地。
2. 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创造或改变的环境。
城市、工厂、道路等都是人工环境的典型代表。
这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1. 提供生存资源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如空气、水、食物、能源等。
没有良好的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
例如空气污染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水污染则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显著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
2. 维持生态平衡环境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是由各类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
破坏环境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平衡被打破,最终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环境对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保护是为了调节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如果其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环境保护意味着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无节制开采和消耗已经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枯竭。
通过环境保护,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能够为后代子孙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3. 人类健康的保护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环境污染会导致各种疾病的爆发,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最新整理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复习要点:城市环境概述
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复习要点:城市环境概述【城市环境概述】(一)城市环境的基本概念城市环境(u r b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狭义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物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环境及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人工环境。
广义的城市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包括人口分布及动态、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社会生活等社会环境,资源、市场条件、就业、收入水平、经济基础、技术条件等经济环境以及风景、风貌、建筑特色、文物古迹等美学环境。
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它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
没有城市人工环境,城市与其他人类聚居区域或聚居形式的差别将无法体现,城市本身的运行也将受到抑制;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城市景观环境(美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二)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具体地说,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允许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城市要素条件(工业、仓库、生活居住、公共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郊区供应等)、经济技术条件等。
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等。
环境 名词解释
环境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自然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它包括了我们居住的物理空间、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其他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环境的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是指地理、气候、气象、水域、植被、动物、土壤等与自然界直接相连的要素。
这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为环境则是指人类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城市、工业区、交通网络等人类活动的结果。
人为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环境保护的目标包括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碳排放量、节约能源等。
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长期的努力。
各国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监管环境污染等手段来保护环境。
除此之外,个体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环境的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不仅仅是一项责任,也是一项机遇。
保护环境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基础。
总之,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环境概论是指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环境概论包括了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环境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的概念1.1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气候、土壤、水系、动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人工环境指的是城市、农田、工业区、建筑物等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环境。
1.2 环境的分类环境可以按其性质和范围进行分类,例如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如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森林环境等。
1.3 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生命所需的要素,并且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4 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生物灭绝等。
这些破坏行为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速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2.1 环境科学的起源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2.2 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环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环境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3 环境科学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在未来将会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政策的研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三、环境的组成要素3.1 空气空气是地球上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是生命活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介质。
3.2 水水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成分,也是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重要要素。
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的基本概念是指环境的定义、组成和作用。
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总体。
它包括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定义是指环境的意义和范围。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和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环境还包括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的组成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了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
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社会环境包括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的结果。
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优良的环境可以提供清洁的空气、新鲜的水源和富饶的土地,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环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良好的环境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的适应性。
再次,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
深入讨论环境的基本概念,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环境保护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空气和水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意识和教育。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环境保护的成效。
其次,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通过监测环境质量和监督环境污染源的排放,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再次,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
例如,设立环境保护部门和机构,发布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等。
此外,国际社会也加强了环境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的基本概念一、环境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这是一个广义的环境概念,它涵盖了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两大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ISO 14000标准所涉及的“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外部存在”又可“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显然,两种关于环境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都包含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二、环境类型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按照环境的属性可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称人工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按其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如海洋环境、湖泊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如森林环境、草原环境)、地质环境等。
社会环境(或人工环境)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为了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依其功能可分为:聚落环境(如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生产环境(如工厂环境、矿山环境、农场环境、果园环境)、交通环境(如机场环境、港口环境)、文化环境(学校、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及自然保护区)等。
三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变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环境基质。
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由它们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系统,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
四、环境结构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称为环境结构。
环境结构表示环境要素是怎样结合成一个整体的。
环境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直接制约着环境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五、环境系统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或环境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为环境系统。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环境是指周围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改善人类社会的发展。
下面将对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环境概念是指人类生活及活动的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外部条件,如气候、地理、土壤、水源和生物等。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创造和形成的外部条件,如社会聚落、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等。
环境概念的核心是指人类周围的物质和生活条件,以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特点进行分类。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环境分为过去环境、现在环境和未来环境。
过去环境是指过去人类生活和活动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古代社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现在环境是指当前人类生活和活动所处的环境条件,如现代社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未来环境是指未来人类可能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条件,如未来的气候变化和资源利用情况。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要素和自然条件,如气候、地理、土壤、水源和生物等。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创造和形成的各种条件,如社会聚落、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等。
从要素的角度来看,可以将环境分为生物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物环境是指生物界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
物质环境是指物质界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如大气、地球物质和化学物质等。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创造和形成的各种条件,如社会关系、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
最后,环境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改善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环境的分类,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和条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和控制污染来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生物平衡。
环境基础知识
环境基础知识环境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环境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环境的基本概念、重要影响因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环境概念1. 自然环境:指地球上的气候、地貌、生物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综合体。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 人工环境:指人类通过建设和开发创造出来的环境,如城市、建筑物等。
人工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3.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是维持地球生命的基本单位。
二、环境影响因素1.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等产生重大影响。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污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或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带来巨大的危害。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以帮助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栖息地的完整性,以确保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保护环境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污染源,提高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四、环境保护方法1. 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倡节能减排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方法。
2. 减少污染:通过改善工业和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3. 培养环保意识: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推动环境保护参与和行动。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 1、人类历史初期,劳动工具简单,对自然界的作用有限,主要是过度 采集和狩猎,使食物来源受到破坏,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 2、随工具的发展,农业革命的兴起,人类具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的能 力,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对环境破坏也增加了,主要是对土地 的破坏,过分使用土地,“沃野千里变成了穷山恶水”的现象重复了多 次。 3、十八世纪以来,机器的产生,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力得到了前所 未有的发展,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提高,对环境的破坏也超过了 任何时代,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如:“八大公害”。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即客观物质世界或自然界。也可说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 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
社会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包括: 工、农业生产环境;机场、港口、公路等交通环境;城市、乡村等聚落环境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给出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以展 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土地、海洋、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 等。
4、8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如:印度的博帕尔毒气 泄漏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当前还有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特 种减少等等。针对这一情况,1992年的“环发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 了《21世纪 称 现 象 起 因 影 响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 呈明显上升趋势。八十年代 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世纪下半 叶升高 0.6C。有关研究表明, 到 2050 年,全球变暖的幅度 可能达 4.5~10C 之间。 大气层对地壳红外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造成地表从太阳(短波)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 多,散失到大气层外的热量相对少,使得地表 温度得以维持。就是温室效应。人类活动消耗 大量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 ,排放大量 CO2, 而森林破坏又使植物吸收 CO2 量的减少。 导致 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度上升,加剧了 大气的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全球气温变暖。 人类过多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以及排放其它 破坏臭氧层物质,导致臭氧减少,臭氧层破坏。 引起温度带北移,全球降水也随之变 化,使局部地区水资源更加短缺;全 球 升 温 1.5~4.5C , 海 平 面 将 上 升 20~165cm,沿海大片陆地被淹,海水 倒灌,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等。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
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那么你对环境保护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环境保护基本概念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给“环境”所下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一定义把环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天然形成,无人工干预;一类是“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即在天然的自然因素总体上,人类经过有意识的劳动而构造出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
如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于这两类环境均予以保护。
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其内容主要有:(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什么是“生态文明”、“国家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国家级生态县: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
生态乡镇: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乡镇级行政区域。
环境的基本概念汇总
种的开的进视单以会需 状要括港田过物水素未物或括总以在给相 反行始认入了个前的要 态素这口、和等体,经理间了体人环其互 应动认识七它物人发特 和构些、园创等、如人世接已。类境它关 过,识发十们理们展别 相成物公林造;天阳类界影经按社科方系 程可到生年之要往,指 互的理路、出也然光改的响为照会学面。 之统地了代间素往环出 关系要、村的包森、造所人人这为领引对 间中球一以的的把境的 系统素铁落事括林空过有类类一主域起一 的的的次来相简环的是 。及,路、物经和气的事生所定体,意个 。各生飞,互单境概, 其也等城,过草、众物存认义的环想方 个命跃人作组仅念随 所包等市如人原陆多。和识,外境不面 组支,类用合仅也着 呈括。、水类、地自它发的环部的到有 分持人对关,看在人 现由它工库改野、然既展,境世含的能 和系类环系而作变类 的这既厂、造生天要包的直包界义损会 各利 境。忽 化社 些包、农 生然 括 接 的是害 。 :。
•
环 园让赖我责于但我 境 ,我以们任我同们 与 护呵们生的和们时是 属 我 一 存 地 义 的 地 护 关们 美心起的球务,球于 ! 息 灵呵家,去我也地 息 ,护园我保们是球 相 呵家。们护有属的 ,
•
English
And
Chinese
• <1>Trees can be damaged or killed by a wide variety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Some
•Hale Waihona Puke practices lead to obvious injuries such as broken branches or torn bark. Open wounds of this type deplete a plant's energy resources and provide entry points for insects, or for diseases such as oak wilt.The worst damage, however, often remains hidden underground. Roots are one of the most vital parts of a tree.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nutrient and water uptake, store energy, and anchor the plant. Because they are so important, it is critical that you protect roots that lie in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Trees are never the same shape below ground as they are above, so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length or location of their roots. Typically, however, approximately 90-95 percent of a tree's root system is in the top three feet of soil, and more than half is in the top one foot. The part of this root system in which construction damage should be avoided is called the Protected Root <2>中: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 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 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 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 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 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 于各种比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 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 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
城市环境的综合规划
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城市的物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城市的物理环境主要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人工环境则包括住宅、交通、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公共建筑等)以及其他由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如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
城市的经济环境是指城市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等。
城市的社会环境则包括人口结构、文化氛围、教育水平、卫生状况和社会保障等。
此外,城市环境还可以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内环境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环境,以及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外环境则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如森林、湖泊、河流等)和人工环境(如高速公路、铁路、工厂等)。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环境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市政学张永桃复习重点,主观题
考试题型:单选题15个,多选题5个,判断题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题4个,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2个名词解释:市政:市政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市政。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也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市政职能: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爱国统一战线的各政党的总称。
中国目前有8个民主党派,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城市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按其居住地区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类,因此城市人口是相对于乡村人口而言的,它泛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城市人口既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也包括来自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暂住的流动人口。
市民素质:即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或者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在其人格构成、社团构成和文化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形成的整体人格倾向。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环境的基本内涵和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的基本内涵和环境问题分类一、环境的基本内涵1、环境科学领域中环境的概念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外部世界: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环境: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环境(阳光、空气、气候、温度)、水环境(海洋、湖泊等天然水体)、土壤环境、生物环境(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和微生物)和地质环境(地壳、岩石、矿藏)等。
社会环境:人类经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逐步创建的人工环境系统,依据人类对其不同功能的利用情况,可分为工农业生产环境(工厂、矿山、农田、水利、牧场、果园)、聚落环境(城市、村落)、交通环境(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和文化环境(校园、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GB/T 24001-2004(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中环境的概念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外部存在又可从组织延伸到全球系统。
二、环境问题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由自然力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例如地震、火山喷发、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山体滑坡等所带来的环境的异常变化。
2、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生态资源破坏: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致,环境影响长远而不可逆转。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次生环境问题往往是构成原生环境问题的成因,并使得原生环境问题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
图瓦卢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 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 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 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 IPCC)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 1.4℃—5.8℃。 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 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2005 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 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 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三)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1、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环境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2、城市环境规划编制的依据:一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经 济发展规划;二是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和改善环境的要求;三 是经济技术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水平。 3、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作用: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合理 调整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 之间的矛盾。 (1)胜汰原理:系统的资源承载力、环境容纳总
第一节 城市环境的涵义、特征和基本问题
一、环境的概念 (一)广义的环境 1、第一环境(原生环境) 2、第二环境(次生环境) 3、第三环境(人工环境) 4、第四环境(社会环境) (二)狭义的环境 即原始环境、次生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
二、城市环境的涵义与特征 (一)城市环境 指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的和 人工的外部条件,即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水、 土壤、大气、阳光等组成的自然环境和由各种建 筑物、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环境的复合体。 (二)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
2009 哥本哈根 环境会议进行时
12月7日到18日,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将决定人 类未来,具体而言,是决定人类未来的拯救气 候计划,这就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100多个国 家的领导人将聚集在丹麦首都,讨论和商定 《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政策,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等问题做出新 安排。 这次全球会议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1)(2)
第三节 城市环境管理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概念(UEM) 城市环境管理(UEM)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 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 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城市环境质量 朝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逐渐建立优于原 生环境系统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一)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GB) 1、污染物控制指标管理(也叫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2、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它包括(1)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 (2)污染源总量控制管理 污染源包括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3、城市环境总量结构控制管理 一般有三种结构控制方法 (1)污染物结构控制 (2)城市区域结构控制 (3)行业结构控制
(二)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例如:“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 “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脆弱性,
三、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主要来源 (一)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煤炭+机动车尾气 我国北方多空气降尘,南方多酸雨
(二)城市水环境污染 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向水体排放 (三)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 主要来自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 (四)噪声污染 城市交通是主要原因,还包括区域噪声,如工业生 产、居民生活噪声 (五)其它环境污染 光污染、电磁波等
1、环境容量: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 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 2、环境污染:指自然环境要素中,混入对人体有害、破坏自然生 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并达到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 的现象。或者说,环境污染是由于有害物质或非物质形式的积累超过 了环境容量的结果。
第四章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城市环境管理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例如,1973年美国环保局邀请城市管理协会为其做地方环境质量调查,并 将城市环境问题进行了排队。 1974年日本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和全国的国土利用规划,并把城 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之中。 我国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评 价入手进行城市环境管理,到1979年成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以管促治。 管治结合”的方针,使城市环境管理走上综合防治的轨道。 自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来,人们对城市环境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因此,基于可持续发 展的城市环境管理也逐渐由单纯的环境污染控制转向综合的城市生态环境 管理。
第二节 引发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膨胀 二、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 三、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没有尊重 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欠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工业结构单一、产能效率 低的现实 五、环境保护相关法制建设及监管滞后 六、经费投入不足 七、污染物跨国转移
3、环境质量:指自然环境构成的诸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 之一,或环境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 4、环境保护:指采取各种方法保护环境,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实现。它包括两部分的工作,一是防止污染的发生和 过度积累;二是对已经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恢复或重建城 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