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10-12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10-12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796550af1ffc4ffe47ac79.png)
生产者D的等产量线是ⅠD、ⅡD、ⅢD,产量水平增加。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和生产契约线 如图21
水平线表示要素L的数量L, 垂直线表示要素K的数 量D的K。原O点C。为第一个生产者C的原点,OD为第二个生产者
图中任一点a’反映了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 之间的分配状况。 a’对于生产者C的生产消费量是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均衡理论分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分析:只研究单个市场,
把某个市场从市场体系中单独拿出来研究,如某一市 场某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是该商品本身价格的函数, 其他商品的价格假定为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 供给决定了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一般均衡分析:把所有的互相联系的市场看成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一、帕累托最优状态
pp345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
对于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如果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已经达到:任何改变使至少 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必须使其他人的状况变坏,叫 做帕累托最优状态,此时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
再把生产契约线上的e’点,等产量线ⅠC和
ⅢD的切点,最优产量分别是X2和Y2,转换到产品
图上的e’’(X2,Y2)是两种要素的最优产出量。
这样把生产契约线上的每一点都转换到产品图上 得到生产可能性曲线PP’。表示在既定要素下所能实 现的最大产量组合,又叫产品转换线。增加一种产品 的产量必须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要素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完全竞争与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2d041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a.png)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对于理解经济活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均衡论,也被称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认为,经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决策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不能孤立地看待。
一般均衡论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市场、生产要素和经济主体的综合模型,来解释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般均衡论的核心理念是“供给等于需求”,也就是说,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价格会自动调整,使得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实现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评估和改进社会经济福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市场失灵,从而影响社会福利的实现。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应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并通过改革政策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评估和比较不同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如何设计最优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策略,如何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追求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最大化。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是紧密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一般均衡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而福利经济学则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政府政策来促进社会福利的实现。
一般均衡论提供了分析经济活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而福利经济学则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目标,运用这些理论工具和方法进行政策评估和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被广泛运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领域。
第10章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10章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4c146bb84ae45c3b358c65.png)
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A,B]和两种 ①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 和两种 产品[X,Y]; 产品 ; 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生产 生产X和 ②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 生产 和Y] 和两种生产要素[L,K]; 和两种生产要素 ; 资源(生产要素) ③资源(生产要素)的总量和产品与要素 的价格既定; 的价格既定; ④人们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 化。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局部均衡 ——单个市场的均衡。 单个市场的均衡。 单个市场的均衡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不考虑其他市场对单个市场的 影响。 影响。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一般均衡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即此时所有的商品和要素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 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 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考虑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考虑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 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①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 ②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 ③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 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MRTSLK 或 MRTSKL
生产契约线 ——由两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 由两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 线。 在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 在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生产处于均衡状 态。 若沿着契约线分配要素, 若沿着契约线分配要素,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以另 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为代价; 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分配要素,总产量将减少。 若离开契约线分配要素,总产量将减少。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72013ba98271fe910ef9c9.png)
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它是在 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提出经济行为的 标准,并探讨怎样才能使经济活动符合这 个标准。具体而言,它从生产资源有效配 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 个方面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 利所须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增进社会福利 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帕累托最优标准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 不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 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 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 到了最大化状态。
要想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必须同时满足 交易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交易与 生产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
“福利”的计量,庇古采取了传统的效用 基数论的方法。
(3)“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 庇古用国民收入来表示全社会的经济福利,
从而把对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研究转变成对 国民收入的变动与分配情况的研究。
(二) 古典福利经济学的福利理论
包含两个命题:
1、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福利水平越高;
2、国民收入分配越平等,社会福利越大。
交换的埃奇沃思盒状图
.
Xb
Xb’
Ob
Ya
Ya’
b2 b1
b3 S
E4
Yb’
b4
E3
E2
a4
E1
a3
a2
Oa
a1
Yb
Xa’
Xa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MRSXYA= MRSXYB时,交换停止,实现均衡 交换契约线:交换双方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68e4ed79563c1ec4da71bf.png)
微观经济学-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一、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2.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5.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二)难点1.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二、关键概念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的一般均衡 产品转换率 罗尔斯社会福利标准 不可能性定理 契约曲线 福利经济学 社会无差异曲线三、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
A.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B.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C.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D.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
A.霍布森B.庇古C.帕雷托D.埃奇沃斯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对于A 和B ,XY X Y MRS P P =B.对于A 和B ,XY XY MRS MRTS =C.对于A 和B ,A B XY XY MRS MRS =D.上面三个条件都是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
A.LK L K MRTS P P =B.LK XY MRTS MRS =C.X Y LK LK MRTS MRTS =D.XY LK MRT MRS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十章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2c904240c844769eaeeea.png)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解答:要点如下: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设为固定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日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解答:要点如下: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而进行实际的交易.只有但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理论赖以成立的基础.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解答:要点如下: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除了是使命的问题外,西方经济学家还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便属于所谓规范经济学的内容.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解答:要点如下:第一,如果对于某中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帕累托最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5、为什么说交换的最优条件加上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解答:要点如下:第一,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这两者方面综合起来,讨论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的帕累托最优条件.6、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解答:要点如下:第一,在完全竞争经济中,产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二,在完全竞争经济中,要素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一,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7、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为什么向右上方凸出?解答:要点如下: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在最优产出组合中,两种最优产出的变化是相反的: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第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上方凸出是因为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8、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说明了什么问题?解答:要点如下:第一,根据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第二,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意味着,不能从不同个人的偏好当中合理地形成所谓的社会偏好.换句话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函数并不存在.这表明,西方经济学没有能彻底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9、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解答:要点如下:第一,当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产品的分配未达到帕累托最优.于是,他们会进行自愿的和互利的交易.第二,消费者甲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消费者乙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这意味着甲愿意放弃不多于3单位的Y来交换1单位的X.因此,甲若能用3单位以下的Y交换到1单位X就增加了自己的福利;另一发面,乙愿意放弃1单位的X来交换不少于2单位的Y.因此,乙若能用1单位的X交换到2单位以上的Y就增进了自己的福利.由此可见,如果消费者甲用2.5单位的Y 交换1单位X,而消费者乙用1单位X 交换2.5单位Y,则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10、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a)在X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b)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C)收入的分配回有什么变化?解答:要点如下:(a)如果X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供给量将增加.按一般均衡分析,X产品价格的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数量会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b)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和数量的上升.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 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c)由于(b)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文稿录入:胡争国。
微观经济学第10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
![微观经济学第10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83b4bd770bf78a652954eb.png)
微观经济学第10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习题第10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局部均衡2.一般均衡3.帕累托改进4.帕累托最优状态5.交换的契约曲线6.生产的契约曲线7.生产可能性曲线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如果A点不是帕累托最优(即不在契约曲线上),B点是帕累托最优点,那么,从A点向B点的移动一定是帕累托改进。
( )2.如果一个社会中的每个消费者的偏好都是理性的,那么按照多数票原则决定的集体偏好也一定是理性的。
( )3.如果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不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任何消费者而言的边际替代率,那么两种商品中有一种不是有效的生产出来。
( )4.对于福利极大化来说,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
( )三、判断题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强调存在一组价格正好使每一个市场的供求相等,这组价格在现实中正好也是存在的。
( )2.如果购买某种商品有补贴,在一般均衡时,该商品的产量和销售量将大于最优的产量和销售量。
( )3.瓦尔拉斯之后的西方经济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体系需要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存在均衡解。
( )4.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也在递增。
( ) 5.生产可能性曲线位置高低取决于投入要素的数量和技术状况。
( ) 6.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认为,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存在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 )7.现代经济学所认为的有效率的经济状态,一般就是指帕累托最优状态。
( )8.消费者均衡条件满足后,也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 )9.社会福利函数可以代表全社会所有成员对福利的判断。
( )10.收入分配平等了,财富的分布自然也就平等了。
( )11.当两个消费者消费相同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就可能存在帕累托改进。
( ) 12.在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两条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
( )1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就是将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并列起来。
第十章一般均衡廖
![第十章一般均衡廖](https://img.taocdn.com/s3/m/b31d705377232f60ddcca172.png)
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
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 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 在一定条件下 , 存在一组价格, 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 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这组价格正好使各种商 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 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以至于 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有两种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有两种方法。尽管瓦尔拉斯的一 般均衡分析最为典型,但为了简化, 般均衡分析最为典型,但为了简化,往往采用意大 利经济学家埃奇沃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法。 利经济学家埃奇沃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法。
洛伦茨( 洛伦茨(Lorenz)曲线 )
描述一国的人口累计的百分比(横轴)与收入累计的百分比(纵轴) 描述一国的人口累计的百分比(横轴)与收入累计的百分比(纵轴)之 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一国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有三条洛伦茨曲线: 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一国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有三条洛伦茨曲线:收入 分配完全平等的洛伦茨曲线( )、 )、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的洛伦茨曲线 分配完全平等的洛伦茨曲线(OL)、收入分配完全不平等的洛伦茨曲线 )。如下图所示 (OHL)与实际洛伦茨曲线(ODL)。如下图所示: )与实际洛伦茨曲线( )。
效用可能性曲线
(1)定义:交换达到一般均衡时,两位消费者的效用 交换达到一般均衡时, 交换达到一般均衡时 组合的轨迹; 组合的轨迹; (2)来源:将 交换契约线从商品空 交换契约线 间转化成效用空间 效用空间就 效用空间 可以得到效用可能性 曲线。 O IB1 IB2 IB3 UA U’ IA3 IA2 IA1 U UB
每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每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一其他商 品的价格。 品的价格。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上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上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一种商品的 体系上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 均衡价格才能被决定。 均衡价格才能被决定。
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c2a2ebf5ba0d4a7302763a4a.png)
图中,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 个经济中第一种要素L的数量 L,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要素 K的数量K。OC为第一个生产 者C的原点,OD为第二个生产 者D的原点。 从OC水平向右测量生产者 C对第一种要素的生产消费量 LC,垂直向上测量他对第二种 要素的生产消费量KC; 从OD水平向左测量生产者 D对第一种要素L的生产消费 量LD,垂直向下测量他对第二 KC 种生产要素K的生产消费量KD。 现在考虑盒中的任意一点,如a。 OC a 对应于生产者C的生产消费量 (LC,KC)和生产者D的生产 消费量(LD,KD)。下式成立:
图中,盒子的水平长度表示整 个经济中第一种产品X的数量 X,垂直高度表示第二种产品 Y的数量Y 。OA为第一个消费 者A的原点,OB为第二个消费 者B的原点。 从OA水平向右测量消费者 A对第一种商品X的消费量XA, 垂直向上测量他对第二种商品 Y的消费量YA;从OB水平向 左测量消费者B对第一种商品 X的消费量XB,垂直向下测量 他对第二种商品Y的消费量YB。 YA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TSCLK= MRSDLK
生产均衡的条件意味着,两个厂商的等产量曲线相切, 即在两条等产量曲线的某个交点处,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
三、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四、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五、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这是指两种既定数量产品的组合,既能使社会 的交换达到最优,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又能 使社会的生产达到最优状态,即生产者的产量达到 最大化。
a ·g e' c' ⅠC b' ·d
LD q'
OD KD
ⅠD ·f ⅡC ⅡD
ⅢC
q LC
ⅢD
LC LD L KC KD K
图10-3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4737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4.png)
社会公平与效率
政府干预需要在社会公 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不
管。
05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的定义
社会福利函数是一种衡量社会 福利水平的工具,它通过将个 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来决 定社会最优的资源配置和分配 状态。
社会福利函数以个人偏好为基 础,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 将个人的效用水平转化为社会 效用水平,从而确定社会的整 体福利水平。
可操作性
社会福利函数是一种可操作性的 工具,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 法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 从而确定社会的最优资源配置和
分配状态。
社会福利函数的局限性
个人偏好的代表性
社会福利函数依赖于个人偏好的 代表性,如果个人偏好存在偏差 或不合理,那么社会福利函数的
结果也会存在偏差。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社会福利函数需要在公正和平等之 间进行权衡,有时候难以同时满足 公平和效率的要求。
效率与公平
福利经济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公平和 收入分配问题。
帕累托最优
80%
帕累托最优状态
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无法通 过重新配置资源来提高至少一个 人的效用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 。
100%
帕累托改进
通过重新配置资源来提高至少一 个人的效用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 用。
80%
帕累托最优的局限性
监管
政府对某些行业进行监管,例如金融、能源等, 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公共利益。
政府干预的局限性
政府失灵
成本与收益
政府干预也可能导致政 府失灵,例如官僚主义、 低效率和腐败等问题。
政府干预需要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和财力,需
要权衡成本与收益。
市场适应性
j第十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2010-11
![j第十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2010-11](https://img.taocdn.com/s3/m/8851b2c28bd63186bcebbc99.png)
25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TXY= MRSXY
即社会为增加1单位X产品的生产所必须减少的Y商品的生
产量应该等于社会为增加1单位X产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Y 商品的消费量。
26
六、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27
1、一般情况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34
第八节、效率与公平
一、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平等和效率的交替问题
35
一、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表10-1
人口与收入分配对比表 收入累计M (%) 0 3 7.5 29 39 O
收 入 100 累 计 80
%
M
人口累计L (%) 0 20 40 60 80
L
60 40 20 20 40 60 A B
12
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
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
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 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资源配置就具有经济效率。
13
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埃奇渥斯盒状图:长、宽和原点分析
X X A X B, YA YB Y
XB OB V’
—
—
h
a g c b d
盒中任一点都表示一种
YB
ⅢA
产品分配状态。 如h点
e
YA
ⅠA V ⅢB XA
f ⅡA ⅠB
ⅡB
OA
14
盒中全部产品分配状态之中,哪一些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a)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8e061ee6529647d2628524a.png)
个,因此仍需要引入法定人地,使变量个数减少为2m+2n-1个,
才能使模型有解。解出的价格向量同样是相对价格向量。
三、一般均衡实例分析:香烟税
香烟税的影响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运用局部均衡
分析的例子。1951年,一盒香烟的联邦税为消费者 支付的总价格的42%。由于税收没有对通货膨胀进行 调整,而香烟(和其他所有商品)的价格一直在上 升,到了80年代末,香烟税下降到每盒烟的市场价 格的15%。这可以是增值税的正当理由,特别是由于 即使税额增加一倍——仍然在42%的范围之内——每 年就可以增加近3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对增税的后 果可以作出什么样的预测呢?
3 点,把这些切点联结
起来,便得到曲线 CC ,这条曲线 CC,称为生产契约曲线。
从图10-5的纵轴和横轴可
以看出,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 点,可以表示在一种保持特定产量 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达到最大的生 产要素的组合;而如果从等产量曲 线看,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又可以表示在一种产品保持特定产 量时另一种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产 品产量的组合。现将图10-4的生 产契约曲线从要素数量的平面坐标 转换到图10-5的产品数量的平面 坐标,就可以得到生产可能性曲
每价一格单。位的成本,而该式右边Pj的种商品就是第j种商品的均衡
• ⑷ 生产要素的供给方程
•
r i G i(P 1 ,P 2 , ,n ;V 1 ,V 2 , ,V m )(i1,2, ,n)(10.7)
•
公式(10.7)说明,生产要素的供给,不仅决定于该要素的
价格,而且还决定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商品的价格。
到效用可能性曲
线。如图10-2
所示:
O
图
10 -
2
交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7b207cbb307e87100f69627.png)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市场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当一个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价格,这是局部均衡分析,这种分析是研究一个单独市场的变化。
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与市场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如,中国南方的一场大洪水,将使得国内的粮食价格上升,而相应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产品价格,就会相应的上涨,这可能带动的是一连串的价格变化。
一、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1. 局部均衡分析只考察某一个市场的供求均衡,而把其他市场、其他主体排除在外,这种分析方法我们称作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分析时,只以一种商品为研究对象,而假定“其他事物不变”,即这种商品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是马歇尔最先于1890年,在他的代表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使用的,同时也成了马歇尔经济学说在方法论上的一个主要特点。
2.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分经济问题时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供求、需求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的。
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的状况,而且也要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只有在一切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达到均衡时才能决定。
通常认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
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
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消费者认为苹果和葡萄是可替代物品。
这样,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就会对两个市场的总量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内 容 提 要本章的重点是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其存在性问题;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问题。
一般均衡的概念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础之上。
所谓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指将单个市场孤立起来,只考察某个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研究方法,即假定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将所有的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决定的方法。
瓦尔拉斯、阿罗和德布鲁等经济学家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认为一般均衡模型应该包括4个基本条件: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每个消费者都是产品需求者和要素供给者,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他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中间产品,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
在这4个基本条件下,一般均衡是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只存在唯一的一组相对价格可以实现一般均衡。
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建立在3个假设前提上:1、经济由生产部门和消费部门构成,所有的生产均由生产部门完成,所有投入品均由消费者提供,没有中间产品。
2、经济中有H 个居民,每个居民都是商品的需求者和要素的供给者,他在要素收入的约束下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将其所有收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其偏好即效用函数为既定不变。
3、经济中有K 个厂商,每个厂商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商品的供给者,他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生产各种商品以使其利润最大化,没有投资和中间产品,生产函数既定不变。
根据假设,一般均衡模型中包含三类方程: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方程(∑===Hh ih i d r i QQ 1),,2,1( )及对要素的供给方程(∑=++==Hh jh j s n r r j QQ 1),,2,1( );2、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方程(∑=++==Kk jk j d n r r j QQ 1),,2,1( )及对商品的供给方程(∑===Kk ik i s r i QQ 1),,2,1( ); 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方程:),,2,11(),,,,(21n P P P Q Q n i d i d ==以及),,2,1(),,,,(21n i P P P Q Q n i s i s ==。
微观经济学一般采用帕累托标准作为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即一个经济体系而言,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实现了价格与产量的一般均衡时,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没有一个经济实体能使自己的状况变好而不使其他某个经济实体的状况变坏。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为经济上有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必须满足以下几点:(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
它是指任何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消费者来说必须相等,即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要是购买到的商品的效用达到最大,就应使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的比率等于商品价格的比率:XY B XY A MRS MRS =。
(2)生产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
它是指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一切产品来说都必须相等,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每种产品的生产者为了实现最大利润而把产量调整到边际成本等于产品的价格:LK D LK C MRTS MRTS =。
(3)交换于生产间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
这是指同时满足交换最优状态条件和生产最优状态条件下所要求的前提,即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际成本之比:XY Y XXY MRT P P MRS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本章首先提出效用可能性边界和社会福利函数,界定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然后分析了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的关系,并且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边界也称为消费者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是最优效用水平集合的几何表示。
它通过埃奇沃斯盒装图中的交换的契约曲线推导而得,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在给定一个消费者(如A )效用的前提下,另一个消费者(如B)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
社会福利函数就是各个消费者个人效用函数的增函数。
在一个两人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W 可以写为:),(B A U U W W =。
社会福利曲线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便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所有社会福利最大化都是竞争均衡的,所有的竞争均衡都使某种社会福利函数的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最大化是以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而社会福利函数是建立在个人偏好的基础上的,即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
阿罗提出阿罗定理证明了在一般人接受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所谓社会福利最大化,并非能使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
对社会福利函数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社会福利函数的具体形式有多钟,其中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以及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
平均主义者认为,只有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才最有利于全社会的福利。
其社会福利函数为:[])(,),(),(),,,(2121X U X U X U W U U U W n n =功利主义者认为,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加总,其社会福利函数为:∑=-=n i i in n i U a U U U W 121),,2,1(),,,(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是以罗尔斯的名字命名的。
罗尔斯认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应该是使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使所有人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都有事情可作。
罗尔斯的社会福利标准又被称为最大最小标准,其社会福利函数表示为:),,,(min max ),,,(2121nn U U U W U U U W = 重点与难点:局部均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社会福利函数与三种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平均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习 题(一)选择题1、当最初的变化影响广泛分散到很多市场,每个市场只受到轻微的影响时,( )A. 要求用一般均衡分析B. 一般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C. 局部均衡分析很可能推出错误的结论D. 局部均衡分析将提供合理可靠的预测2、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A.霍布森B.庇古C.帕雷托D.埃奇沃斯3、假定只存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要想达到交换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A. 对于A 和B ,Y X XY P P MRS= B. 对于A 和B ,XY XY MRTS MRS= C. 对于A 和B ,XY B XY A MRS MRS= D. 上面三个条件都是4、假定一个经济,在其中只有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生产要素(L 和K ),那么要想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是( )A. K L LK P P MRTS= B. XY LK MRS MRTS= C. LK Y LK X MRTS MRTS= D. LK XY MRS MRT =5、假定存在一个经济,其中有两个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是( )A. XY B XY A XY MRS MRS MRT== B. Y X XY P P MRT= C. Y X XY P P MRS= D. XY B XY A MRS MRS =6、小李有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陈又5个鸡蛋和5只苹果,小李更喜欢鸡蛋,小陈更喜欢苹果。
在帕雷托状态下,可能( )A. 小李消费更多的鸡蛋B. 小陈消费更多的苹果C. 两人的苹果和鸡蛋的边际替代率相等D. 上面说得都对7、两种产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分配,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A. 不使其他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B. 每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C. 每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8、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推导而来的 ( )A.无差异曲线B.生产契约曲线C.消费约束曲线D.社会福利曲线9、下面哪些计划不属于贫困救济范畴( )A. 向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计划B. 食品补助票计划C. 医疗救济计划D.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计划10、下面哪些家庭最容易沦入贫困阶层( )A. 单身汉家庭B. 三代同堂的家庭C. 由夫妻组成的小家庭D. 单身母亲和孩子的家庭11、周期性失业的发生一般是由于( )A.低生产率B.意愿需求的变化C.劳动力市场的歧视D.缺少人力资本(二)填空题1.是对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而忽视其他市场。
2.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3.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建立在效用论基础上。
4.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是。
5.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都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在个人之间加以分配,这样的要求成为。
6.转换曲线是从导出的。
7.边际转换率是的斜率。
8.导出必须做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9.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由导出的。
10.收入最低的20%的那部分人,他们的贫困属于。
(三)判断题1、为了达到怕累托最优,必须是任何只消费两种产品的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2、为了达到怕累托最优,必须是任何两个场上使用某两个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使这两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很不相同。
()3、处于非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要成为一个处于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从而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是不可能的。
()4、帕累托最优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理论,但对于基数效用理论也同样成立。
()5、现代经济学所认为的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一般就是指帕累托状态。
()6、从埃奇沃斯盒状图中某一初始禀赋开始,如果通过讨价还价达到的自由交易契约是符合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要求的,那么该交换契约可以位于契约曲线的任何地方。
()7、契约曲线得名于它是所有可能契约的轨迹。
()8、消费者均衡条件满足后,帕累托状态也达到最优。
()9、社会福利函数应该能够代表全社会所有人对福利的判断。
()10、对一个社会来说,只应有一个社会福利最大值。
()11、社会福利的增进体现在消费者效用水平的提高上。
( )12、如果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社会中任何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
( )13、将所有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时,社会就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