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考查内容分析

中考语文考查内容分析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
理解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
F.
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探究
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
——
表二、2019年语文各大题考纲一览表
——依据《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考试范围与要求”列表
大题
题型
总体要求
能力层级
能力具体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阅读
④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⑤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要表达的内容。
⑥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根据“课标”要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写作”部分在命题上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命题范围涉及学生成长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命题形式: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语文中考试卷分值分部

语文中考试卷分值分部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识记与积累(10分)(1)字音字形(5分):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包括多音字、形近字、易误读字等。

(2)词语辨析(3分):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包括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

(3)成语运用(2分):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语法知识(10分)(1)句子成分(5分):考查学生对句子成分的掌握,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结构(5分):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掌握,包括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3. 阅读理解(10分)(1)现代文阅读(5分):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分析观点等。

(2)文言文阅读(5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

二、作文(60分)1. 材料作文(40分)(1)命题作文(20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材料作文(20分):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 半命题作文(20分)根据题目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三、综合性学习(20分)1. 综合性学习(10分)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2. 综合性实践活动(10分)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如口语交际、演讲、辩论等。

四、附加题(10分)1. 诗歌鉴赏(5分)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包括诗歌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等。

2. 文言文阅读(5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

总分:150分注:各部分分值仅供参考,具体分值可能因地区和年份有所调整。

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总结考点检索:1.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5.敬辞与谦辞的正确运用。

6.新生词(网络词)的评价,辨析及运用。

方法点拨:1.词义理解结合语境,运用定义法、描写法、比喻法、同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翻译解释法等方法对词语进行解释,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表达贴切、语句通顺等。

2.同义词辨析(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例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

"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3)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

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具体的词语搭配。

(4)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同音词辨析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基础运用【第2课时】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67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基础运用【第2课时】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67页)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如 何 审 题
审题 要点
分析 思路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本题是词语(包括关联词语)运用类的题型,要求根据句意 做出正确的选择。 前面两个题空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出选择;关联词语 的选择要注意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代入法,看前 后句是否通顺。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如何 审题
审题 要点 分析 思路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本题是综合运用的题型,要求准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 意思,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 首先要结合自己的积累,弄清词语的本义,然后仔细阅 读句子,把握句子的意思,再做出判断和选择。 (1)文段中只有“亢奋”的意思是“极度兴奋”;(2)题 中的“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 景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广为流传”意思是流传很广,多用于好的方面。联系 上文可知应用“叹为观止”。 (1)亢奋 (2)B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审题 要点
如何 审题 分析 思路
本题是近义词辨析类的题型,要求辨析近 义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语境 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这类试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注 意题干表明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2)快 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3)把 备选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4) 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 当的选项。
如何 答题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2014·南充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 组是( ) (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 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 死寂荒凉的世界________,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 法,___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专题讲义02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讲)-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专题讲义02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讲)-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家长扫描上方二维码加中考君了解初升高政策讲座中考形势分析、升学服务指导------------------------------------------------------------------------------------------------------一讲考点——考点梳理(一)辨析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汉语词语意义的变化是复杂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意义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 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 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②色彩不同: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 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③用法不同: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辨析常见词语(成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结构的短语,也存在以上所说的“多义、近义、反义”及感情色彩问题(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壮丽、谦逊、刚强。

语文中考试卷题目类型

语文中考试卷题目类型

一、基础知识部分1. 字词积累与运用(1)汉字书写: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注意易错字、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分。

(2)词语运用: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搭配和用法。

(3)成语积累:正确使用成语,注意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搭配。

2. 语法知识(1)句子成分:正确判断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句子结构: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包括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

(3)句式变换:正确进行句式变换,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 修辞手法(1)比喻:正确判断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比喻,并分析其喻体。

(2)拟人:正确判断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拟人,并分析其表现手法。

(3)排比:正确判断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排比,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理解部分1. 篇章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现代文,理解文章主旨、结构、段落大意,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2)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翻译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

2. 短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阅读记叙文,把握文章情节、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写作手法。

(2)议论文阅读:阅读议论文,理解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分析作者观点。

3. 古诗词阅读(1)鉴赏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意境,评价诗词的艺术特色。

(2)诗词默写:根据提示,正确默写古诗词名句。

三、作文部分1. 半命题作文(1)材料作文: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题目,进行作文。

(2)话题作文:根据给出的话题,自拟题目,进行作文。

2. 全命题作文(1)命题作文:根据给出的题目,进行作文。

(2)情景作文:根据提供的情景,进行作文。

四、综合性学习部分1. 传统文化(1)成语接龙:根据提示,正确接龙成语。

(2)对联欣赏:欣赏对联,分析其结构、意义和艺术特色。

2. 新闻报道(1)新闻标题: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拟写新闻标题。

(2)新闻导语:根据新闻报道内容,拟写新闻导语。

通过以上几种题型,语文中考试卷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中考语文各科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各科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各科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以下是中考语文各科知识点的归纳:一、基础知识1. 字词: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2. 成语:熟悉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

3.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

二、阅读理解1. 现代文阅读: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翻译文言文,把握文言文的内涵。

3. 诗歌鉴赏: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写作能力1. 记叙文写作:能够叙述事件、描写人物、表达情感。

2. 议论文写作:能够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3. 说明文写作:能够清晰、准确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

四、综合运用能力1. 语言运用: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包括成语、修辞等。

2. 思维能力:在阅读和写作中展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文化素养:理解并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

五、复习策略1. 系统复习: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系统复习知识点。

2. 专项训练: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

3. 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调整复习策略。

六、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确保每部分题目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

2. 审题技巧:仔细阅读题目要求,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失分。

3. 答题技巧: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注意书写规范。

结束语中考语文的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同学们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记住,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同样重要。

祝所有考生中考顺利,成绩优异!。

中考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其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知识1. 字词: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包括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 成语:熟悉成语的来源、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3. 语法:理解并运用基本的语法规则,包括词类、句子成分、句型等。

二、阅读理解1. 现代文阅读: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观点和写作手法。

2. 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能够翻译和理解文言文内容,分析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三、写作能力1. 记叙文:能够写出有条理、有中心的记叙文,表达清晰,情感真挚。

2. 议论文:能够明确提出观点,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展开论述,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3. 说明文:能够准确、条理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语言准确,结构清晰。

四、文学常识1.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和流派,熟悉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文学作品:阅读并理解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五、诗词鉴赏1. 古诗文:能够鉴赏古诗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2. 现代诗歌:理解现代诗歌的意象、节奏和情感,能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六、综合运用1. 语言运用:在实际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 文化素养: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常识,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现文化素养。

结束语中考语文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和鉴赏。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练习,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初中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一、内容简述初中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们在中考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篇文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核心要点。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化、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方面。

详细阐述了每个方面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如汉字的书写规范、词语的运用、文学名著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作文技巧等。

文章还强调了基础知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们将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提高考试成绩。

1. 简述中考语文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时代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关键里程碑。

在这语文学科的地位不容忽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文学积淀。

在中考评价体系中,语文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从知识层面来看,语文学科涵盖了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听力等多个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积累大量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准确理解题意并表达清晰自己的思路。

中考语文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水平上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科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中考环境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中考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

2. 强调基础知识在中考语文中的关键作用在初中中考语文科目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试的内容涉及语文学科的多个领域,如古诗文默写、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等,无论是篇章结构的分析还是情感意蕴的解读,无一不需要依托扎实的基础知识。

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积累,学生很难在考试中准确理解文本,更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基础。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中考语文的必考知识点。

一、字词积累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包括常见的易错字、多音字、形似字等。

例如“粗犷(guǎng)”不要读成“粗旷(kuàng)”;“强(qiǎng)迫”“倔强(jiàng)”“强(qiáng)大”中“强”字的不同读音;“戊(wù)戌(xū)”“戍(shù)边”“戎(róng)装”这些形似字的区分。

对于字词,需要平时多积累、多记忆,通过阅读、写作来不断巩固。

二、成语运用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

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望文生义。

比如“文不加点”,不是指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在前面,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同时,还要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如“处心积虑”是贬义词,“殚精竭虑”是褒义词。

三、病句修改病句是中考的一个重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例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水平”与“改进”搭配不当,应改为“提高”;“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这句话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四、古代诗文背诵古代诗文的背诵是必考内容。

从《论语》到古诗词,再到文言文,都需要熟练背诵并理解其含义。

不仅要能默写出来,还要能理解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以及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五、文言文实词、虚词文言文实词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汤”是“热水”的意思;虚词如“之”“而”“以”等,它们的用法多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掌握。

例如“之”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六、文学常识要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朝代、文学流派等。

比如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归纳一下中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1、字词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包括常见的易错字、多音字、形似字等。

例如,“粗犷(guǎng)”不要读成“粗旷(kuàng)”;“称(chèn)心如意”不要读成“称(chèng)心如意”;“戊(wù)戌(xū)变法”不要写成“戍(shù)戌变法”。

2、成语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是中考的常考点。

要了解成语的含义、出处、感情色彩以及使用场景。

比如“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不能用于他人;“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是褒义词。

3、病句病句类型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要学会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判断病句,并进行修改。

4、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是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常见的标点错误有逗号与句号的误用、顿号与逗号的区分、引号与书名号的运用等。

5、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

要能够准确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古诗词与文言文1、古诗词背诵需要熟练背诵课本中的古诗词,并理解其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2、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之”“而”“以”“于”等。

3、文言文翻译能够准确地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特殊句式和关键词的翻译。

4、文言文内容理解理解文言文的主旨、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三、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说明文: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顺序。

(3)议论文: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论证过程。

2、阅读技巧(1)快速浏览文章,把握主旨大意。

初中中考语文试卷题型

初中中考语文试卷题型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字词积累与运用- 题型: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词语辨析等。

- 解析:考察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以及词语的正确运用。

2. 语法与修辞- 题型:句子排序、修改病句、修辞手法辨析等。

- 解析:考察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诗词默写- 题型:要求学生默写指定的古诗词。

- 解析: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记忆能力。

二、阅读理解1. 篇章阅读- 题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段落大意等。

- 解析:考察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古诗文阅读- 题型: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要求学生翻译句子、理解文意、分析作者情感等。

- 解析:考察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三、作文1. 记叙文- 题型:根据给定材料或命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 解析:考察学生的叙事能力、描写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应用文- 题型:包括书信、通知、演讲稿等,要求学生根据特定情境完成写作。

- 解析:考察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改写与扩写- 题型:要求学生对给定材料进行改写或扩写,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 解析:考察学生的文字功底和创意思维。

四、附加题1. 文化常识- 题型:考察学生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掌握。

- 解析:考察学生的知识广度和综合素养。

2. 名著阅读- 题型:要求学生阅读指定名著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 解析:考察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综合实践- 题型:考察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 解析: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题型,中考语文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和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中考语文专题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知识积累与运用
对点训练 真题过关
3. 〈2014·盐城·2分〉结合语境,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水波荡漾的样子) B.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道:“在安徽。”(小心翼翼的样子) C.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乱七八糟的样子)
对点训练 真题过关
12.〈2015·天津·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D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
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
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考点三 词义理解
【典例3】 〈2015·盐城·2分〉根据语境,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B )
A调.侃这的些意奇·味葩)·规定,有的毫无道理,甚至荒唐可笑。(别致,含微讽、 B人.现我眼自的倒人运) ,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指出丑、丢脸的家伙,丢 C车.,莫初泊到桑任下·所车·) 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指官员刚刚下 D不.到无·皇事宫·不·里登来·三·) 宝·殿·,半夜三更前来,实在是打扰先生了。(表示没事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对点训练 真题过关
21.〈2015·江西·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是( B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积累与运用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积累与运用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积累与运用导读: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准确的抄写,不可多抄,不可漏抄,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若看拼音写的汉字不会写,应写上一个同音字,切不可空着。

2、填词:(以现代文语段积累中的内容为主)(1)反义词;(2)递进关系:题目中如果出现有“乃至、甚至、不仅……而且……”等词要仔细分析所选词语的表意程度的深浅(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要关注待选词语和比喻、拟人对象的对应关系3、修改病句找准主谓宾:确定动词,动词之前发出行为的人或事物为主语,动词之后承受行为的人或事物为宾语,发现是否缺主语、缺宾语或主宾、动宾搭配不当(详细方法见病句强化训练资料)补充:(1)句中有多个主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主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主语寻找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2)当句中有多个宾语,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动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宾语搭配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4、排序还原:①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②语境一致,主句和备选句所营造的氛围或感情基调应是一致的;③句子结构一致,当选项中各个分句的结构已经一致的时候,短句前,长句后;④考虑逻辑顺序,找准中心句(观点句),区别材料句,按照总分总、总分或分总、时间、空间、思维的顺序排列5、选题:分析主题,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主题类型(1)类似“武汉发展”的主题,则划分小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就是一个选题(2)已经是个小范畴的主题或是具体的一个活动了,则在关键词的后面加上“意义、目的、原因、益处、弊端”等词构成选题。

6、活动设计题:表现形式为“以……为内容|主题开展……”,常见的活动方式有:(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查资料、采访、主题班会(2)竞赛活动: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3)展览类:书抄报、展板、黑板报(4)讲座类:知识座谈、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5)趣味活动类:对联、灯谜、成语接龙7、口语交际:表态(是否同意观点),针对矛盾点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或指出采取正确态度的好处,提出请求要说明目的,礼貌委婉,注意称谓8、材料分析概括题: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谈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材料中都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就是关键词,或所有材料中信息量最小的一则就是所有材料的共同信息。

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明确<<考试说明>>要求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要求:
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答题指导 词语 ( 包括成语 ) 的理解与运用是中考考查的基 本题型。主要考点有: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 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 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要想做好此类题 型,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 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 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 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词语运用到具体语境中的能力,它对 学生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在作答时,需要设臵一定的语境, 并且发挥联想和想像,恰当地选择词语,做到准确连贯。
示例一:春天来了,草长莺飞,鸟儿呼朋引伴,唱出宛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二: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回味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考题(2012,河北)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 项是( D )(3分) 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 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 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 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 菜。 D、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 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 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

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

第一篇 积累与运用第1课时 识字与写字近年来中考对字音、字形考查的重点是辨析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和同音字。

识字考查热点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3000个常用汉字,并要求考生掌握拼音基础知识,特别是拼音规则。

写字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书写。

常考题型可以分为字音字形辨识题、注音题、书写题和书写改错题。

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综合题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考查形式。

字词考查素材主要源于课文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014年中考仍然侧重对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的考查。

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拼读、对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识,填空题往往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考查,书写题要引起备考重视,综合题综合考查字音、字形和字义,也要引起备考重视。

【真题例析】1.[ 2013·黄冈] 州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这类题型通常要求用正楷字书写,要求规范、整洁。

因此抄写时一定要注意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不能出现抄错字或乱涂乱改现象。

此类题的目的性和导向性很明确,就是要求考生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 2013·聊城]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市河流众多,京杭大运河(wānyán)______穿城而过,波光粼粼的东昌湖绕古城而浩淼,城与水 (xiāngdéyìzhāng)__________,形成“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独特景观。

答案:蜿蜒 相得益彰【解析】本题考查辨音写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所提供的拼音和具体语境正确书写汉字。

答好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做好生字词尤其是同音字、形近字的识记和积累。

3.[2013·德州]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悄.然(qiǎo) 休憩.(qì) 奇葩.(pā) 芒.刺在背(máng)B.玷.污(diàn) 涟漪.(yī) 打的.(dī) 头晕目眩.(xuàn)C.筵.席(yán) 气氛.(fēn) 片.酬(piàn) 寻章摘.句(zhāi)D.殷.红(yīn) 拮据.(jù) 塑.身(sù) 白雪皑.皑(ái)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辨音识字的能力,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它们非常容易被读错。

2024中考试题语文

2024中考试题语文

2024中考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字词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字词的掌握情况。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字词填空。

- 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稳定)。

- 春天的花开得非常(繁盛/繁荣)。

2. 成语运用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功成名就/名满天下)。

-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3. 病句修改下列句子中,哪一句是正确的?请找出错误的句子并进行修改。

-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是我们班的榜样。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出自《论语》,请问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什么?- 根据这段话,你认为孔子对“君子”的理解是什么?2.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 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三、写作1. 记叙文请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真实,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 议论文请以“网络时代下的学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四、综合运用1. 文化常识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C. 《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 D. 《水浒传》是明代罗贯中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2. 语言实践假设你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需要邀请一位作家来校进行文学讲座。

请写一封邀请函,要求语言得体,表达清晰。

请考生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中考试题可能会有所不同。

语文中考应考技巧

语文中考应考技巧

语文中考应考技巧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语文作为主要学科之一,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想要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平时扎实的学习积累,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应考技巧。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语文中考应考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部分1、字词积累中考对于字词的考查通常包括字音、字形、词义等方面。

在复习时,要注重对课本中生字词的掌握,同时关注日常生活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词记录下来,反复复习。

2、病句修改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在做病句修改题时,要先仔细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进行修改。

修改时要遵循保留原意、少改多就的原则。

3、文学常识熟悉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文学流派、风格等。

可以通过制作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加强记忆。

二、阅读理解部分1、文言文阅读(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并能在阅读中灵活运用。

(2)注重对文言文课文的背诵和翻译,培养语感。

(3)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根据语境进行推测。

2、现代文阅读(1)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如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

(3)掌握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技巧,如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含义、赏析语言特色等。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三、作文部分1、审题立意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立意。

立意要新颖、深刻,能够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选材构思选择新颖、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支撑主题。

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积累中选材。

在构思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合理安排段落,做到层次分明。

3、语言表达(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③●字词的理解与运用①。

一明确考点词语的考查包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或者成语。

大致可分为:区分近义词,根据句子间的关系选择关联词,辨析词语的搭配成语或者熟语的积累与运用等。

主要采用选择题,选项与空缺处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附:词语的知识点导图二分析例题[例1](2011.湖北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__;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____;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__。

A.谦虚勤劳坚韧B.谦让勤劳坚强C.谦让勤俭坚韧D.谦虚勤俭坚强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和辨别。

“谦虚”是指虚心不自满,与“骄傲”相对,“谦让”是指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占先;“勤劳”指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勤俭”指勤劳而节俭;“坚韧”指坚固有韧性,“坚强”指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选A[例2](2011.福建福州)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一叶知秋春华秋实B.香远益清多多益善精益求精C.执策而临之临危不惧居高临下D.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决胜负忘恩负义选项A中,“秋”都是“秋天”的意思;选项B中,“益”都是“更加”的意思;选项C中,“临”都是“面对”的意思;选项D中,“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中的“负”是“背负”的意思,“一决胜负”的“负”是“失败”的意思,“忘恩负义”的“负”是“背弃、辜负”的意思。

选D[例3](2011.江西)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选项D中的“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用在此处不合适。

选D三归纳方法 1.可选取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为训练材料,重点学习辨析的方法,积累经验。

2.选词填空的基本原则是: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义和选择词语。

首先要弄懂整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情感,以及空缺处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思考空缺处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思考清楚后再做选择。

3.选词填空的重要策略是:结合选项做分析。

可以从自己最有把握的比较项入手,通过排除法,降低难度。

4.可以从词语的搭配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来辨析词语,“去同求异”,进行选择。

5.注重平时的积累,养成推敲语句的好习惯。

四真题演练 1.(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踏着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刚刚接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因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笼。

随风摇曳的竹子,在初生的阳光下,洒落一片淡淡的影子;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箭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然显得___,生机勃勃。

(1)上面一段话中有三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③改为(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管挺拔巍然B.尽管挺拔巍然C.尽管苍劲傲然D.不管苍劲傲然 2.(2011.福建福州)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福州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双赢:双方都获益。

)C.张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一席话吗,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

(忍俊不禁:忍住不敢发出笑声。

)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给力:形容精彩、酷、棒。

)3.(2011.湖北黄冈)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4.(2011.北京)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A.本色——变本加厉解释:“本”有“原来”的意思。

判断:“本色”指原来的面貌;“变本加厉”之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B.兴致——一专心致志解释:“致”有“实现”的意思。

判断:“兴致”指兴趣实现了;“专心致志,”指专心地去实现志向。

C.预测——变化莫测解释:“测”有“推测”的意思。

判断:“预测”指预先推测;“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推测。

D.畅游——畅所欲言解释:“畅’:有“尽情”的意思。

判断:“畅游”指尽情弛游览;“畅所欲言”指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5.(2011.贵州贵阳)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书法__,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研习、欣赏书法作品,____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__能增进)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___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虽然但精致B.博大精深不管也优美C.博学多识既然就典雅D.源远流长不仅还高雅6.(2011.重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7.(2011.四川眉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___,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②大自然用“死”的物质__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__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③最后,夏洛克刚巧陷入这个法网,____根据事实的发展,已经足以证明他确有运用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图,____法官判决他败诉。

A.庸俗制造/创造如果/就B.庸俗创造/制造因为/所以C.粗俗创造/制造如果/就D.粗俗制造/创造因为/所以8.(2011.湖北恩施)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B.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C.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9.(2011.江苏无锡)词类活用常常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以下加点词语不属于这种用的一项是()A.所以愉快着你的愉快,痛苦着你的痛苦。

B.他多年的辛劳给学生酿制了一种智慧。

C.我走出庭院,凄迷着月色的空气立即包裹了我久已干涸的身躯。

D.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10.(2011.山东枣庄)下列有关“路”的俗谚,哪一个运用正确() A.乡下的路是随意铺下的,“天无绝人之路”,那条任意铺下的路就变成了巷子,弯弯曲曲的,尽头一样还是水田和菜圃。

B.他凭着多年登山的经验,判断此时山间浓雾大起,必须采取“山不转路转”的措施。

C.做事不要太钻牛角尖,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稍加变通,一定可以成功。

D.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信息,不得“大路无边,各走一边”,隐藏或虚报其生产的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事实。

11.(2011.四川成都)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B.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12.(2011.浙江绍兴)“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面这张“新词卡片”。

(答案已经填写)13.(2010.湖南长沙)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的都市桃花源。

(俨然:形容庄严。

)B.“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温总理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

(和煦:温暖。

)C.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D.教育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全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内部改革,增强造血功能。

(造血:比喻部门、组织、单位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的实力。

)14.(2010.浙江温州)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B.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C.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囊萤映雪——临时抱佛脚15.(2010.贵州安顺)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制品及污染物。

)C.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6.(2010.湖北荆门)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