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练题第一章:古代中外史前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发展1. 什么是史前文明?列举两个史前文明的代表性文化。

2. 古代文明发展的五个阶段是什么?3. 描述黄河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4. 简述古代埃及文明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其发展。

5. 请列举一些古代文明遗址或遗物的发现,说明其对于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国古代的历史前文明与古代历史的发展1. 请简述中国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和主要特征。

2. 简述夏朝和商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3. 描述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4. 详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多元化的特点。

5. 请列举一些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以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欧洲文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1. 描述古希腊罗马的地理环境对其文明发展的影响。

2. 请简述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3. 详细说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欧洲文化的影响。

4. 描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5. 请列举一些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家、哲学家或作家,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封建社会历史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 描述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2. 详细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3. 简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发明。

4. 描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5. 请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五章: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现代社会文化1. 请列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源地和代表性城市。

2. 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制度。

3. 描述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4. 详细说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5. 请列举一些现代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发明家或文化名人,以及他们的重要贡献。

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现代社会文化1. 简述清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

历史必修2专题一练习题.doc

历史必修2专题一练习题.doc

历史必修2专题一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骨和B.石犁C.铁犁犁冠D.愁车2.中国古代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包括A.改进农业生产工具B.更新耕作技术C.封建统治者的重视D.重视农业灌溉3.右图为《新疆坎儿井示意图》,其修建技术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发明的技术?A.都江堰B.漕渠C.白渠D.龙首渠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5.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6.16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不包括A.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的发明B.铁器的广泛应用C.杜诗发明水排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8.《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钮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9.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得益于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③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④中外贸易交流频繁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 “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11.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 弊端很多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12.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实用】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 .汉代B .唐代C.宋代 D .清代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A .景德镇B .苏州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C.扬州: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 .洛阳,诗中的“草市”是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必修2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辛亥革命推翻了哪个封建王朝?A. 明朝B. 清朝C. 元朝D. 唐朝3.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打倒帝国主义B. 反对封建主义C. 民主与科学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4. 以下哪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望厦条约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1. A 2. B 3. D 4. A 5. D二、填空题6.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的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主义运动。

7.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______的成立。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______战争的胜利结束。

答案:6. 五四运动 7. 中国共产党 8. 抗日战争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侮,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四、论述题10. 论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革新,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从而增强历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直接导火索是:A.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 中国禁止鸦片贸易C.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市场的需求D. 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A.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 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二、填空题4.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三、简答题6.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民主义”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民族危机深重。

”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五、论述题8.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1. B2. C3. C4. 19195. 新民主主义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政治思想,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实现人民的主权;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7.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丧失了许多主权,如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外国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享有治外法权,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

8.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方面,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政治方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文化方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士族地位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地方势力3. 元朝时期,对民族关系有哪些重要政策?A. 实行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B. 鼓励民族融合C. 禁止民族通婚D. 推行民族平等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宝物D. 传教布道5. 清朝末期,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改革措施过于激进B. 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C. 缺乏足够的政治支持D. 外部势力的干预二、填空题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以削弱诸侯的权力。

7. 唐朝的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8. 元朝时期,忽必烈在位期间,推行了______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9. 明朝时期,______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0. 清朝末年,______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三、简答题11. 简述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2. 描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

1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意义。

四、论述题14.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5. 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近代化进程”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等。

”根据材料,分析朱元璋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及其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完整版)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二检测题

(完整版)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二检测题

必修二专题一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雇佣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2.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3.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A.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D.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4.“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

”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5.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必修2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核心B.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但不允许转让C. 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D. 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经历了多次变革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A. 选拔文官B. 选拔武将C. 选拔地方官员D. 选拔皇帝的亲信3.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B.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 农业经济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D. 农业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 二、填空题1.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其中________时期开始实行均田制。

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和________。

1. 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 阐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练习题讲解#### 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D。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井田制到均田制,再到土地私有制等。

2. 正确答案:A。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选拔文官,以保证政府机构的运作。

3. 正确答案:D。

尽管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但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如灌溉、耕作方法等都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二、填空题1.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唐朝。

2.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和策论。

3. 四大发明还包括火药和指南针。

#### 三、简答题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包括精耕细作、铁犁牛耕等,这些技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测试.doc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单元测试.doc

专题一单元检测一.:1.中国封建社会生的基本模式是()A .自自足的小B.地主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D.封建庄园2.“ 夫早出暮入,耕稼⋯⋯ 人夙夜寐,⋯⋯”(《墨子》)民如此兢兢主要是① 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 .①②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3.中国古代耕作方式演的是()A.刀耕火种——石器耕——犁牛耕B.石器耕——刀耕火种——犁牛耕C.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耕D.石器耕——犁牛耕——刀耕火种4.春秋国期,我国社会生力著提高的志是()A.牛耕的推广 B .手工的展C.商和城市的展 D .器代的到来5.中国生工具演的是()A .石器——青器——器B .青器——石器——器C.器——石器——青器 D .石器——器——青器6.我国技史上用力的革命最早出在()A.商周期 B .国期 C .春秋末期 D .秦期7.我国古代下列生工具中,基本上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 B .翻 C .筒 D .提花机8.代治者采取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 .和民与地主的矛盾B.促生展C.地主的治D.减民担9.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国商鞅“ 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的化C.土地所有制的化D.上建筑的化10.中国最精美的手工品大多来自()A .家庭手工B.民手工C.私手工D.官手工11.原始瓷器的出是在()A .新石器代B.夏朝C.商朝D.西周12.西期中国的外易逐展起来,从根本上得益于()A .封建的繁荣B .之路的开辟C.治者的开明政策 D .力雄厚大商人的出13.中国古代手工的主要形不包括()A .官手工B .民手工C.家庭手工 D .公私合手工14.“坊巷及蔽去,俱是席。

” 一商象不可能出于()A .唐朝B .宋朝C.元朝D.明朝15.“ 造尚松江,染尚湖。

” 句反映了① 市展②区域分工加③重心南移④ 本主萌芽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①②D.③④16.关于明清本主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稀疏而微弱B.展非常慢C.代表中国社会展方向D.开始主中国社会17.秦国商鞅法的内容中体了“重抑商”政策的是()A .励功 B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度C.除奴隶主的特 D .鼓励耕田帛,生多的,免除徭役18.明清行关政策的共同点比不正确的是()A .其主目的都是封建治B.都是自然的物C.都禁止一切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的展19.下列各不以“抑商” 初衷的是()A .“使不耕,女不,厚本抑末”(明太祖)B .“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使民知本”(清雍正帝)D .“ 天下本,而工皆末也”(清雍正帝)20.“重抑商”政策得以久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了自自足自然的需要B.中国一向具有重的良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是当之急D.有利于巩固制主中央集制度二.史料分析价:21.下列材料:材料一:《州俗考》了明代州情况是“郡城之,皆机,工匠各有能,匠有常主(机),日受。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训练题(含答案和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训练题(含答案和解析)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商业市镇空前繁荣
C.农业生产逐渐衰落
D.小农经济受到冲击
【答案】D
【详解】
材料的大意是说雇佣者纷纷从事烟草种植,农家妇女也不织布,显然这种形势会冲击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D项正确;材料论繁荣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说明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农业衰退,C错误。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20世纪50年代”以及“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可以判断材料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但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并不确定,通过材料可知原来的个体手工作坊变为“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故选D。材料没有比较不同经济成分,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体制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政治运动的信息,排除C。
3.会馆是一个“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场所。身处异地的同乡商人逢年过节时把酒言欢,畅叙乡情,正所谓“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如同乡”。材料认为会馆
A.提供了同乡商人的管理机构
B.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
C.便利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
D.保护了客籍商人的经济利益
【答案】C
【详解】
材料“把酒言欢,畅叙乡情”体现了同乡商人的感情交流,故C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不是管理机构,故A项错误;规范了商帮内部的市场秩序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重要活动场所,保护的是同乡同地域商人经济利益,故D项错误。
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列强开始商品输出
B.“黄金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C.“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期,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 .商朝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A .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D.游牧经济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 .汉代B .唐代C.宋代 D .清代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 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A.商代 B .秦代C.汉代 D .唐代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8、 2007 年 12 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

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

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C. 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D. 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A .古代河北B.古代河南 C .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A .景德镇B .苏州11、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C.扬州: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 .洛阳,诗中的“草市”是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草市最早出现是在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 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 实行两税法D. 草市兴起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A .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 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D .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14、“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 秦朝咸阳城B.汉朝长安城C.北宋开封城D.明朝北京城15、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引文反映了A.长安、洛阳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扬州、开封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C.临安、成都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

唐1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 .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17、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 .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农商皆本D.重商抑农18、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C 、打击敌对势力D、防范反清活动1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商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者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20、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得出以下部A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 .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21、某校同学在观看校园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的一段文字:“市”在东汉时期已有发展,当时“市”的四面建有门、墙,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相当严格;城市中心还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集市上商品众多,有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丝绸、瓷器、活字版印刷的精美书籍等手工制品,交易频繁。

由于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所以在集市上来往着众多腰缠万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的商人。

同学们看完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请你指出这段文字表述中的三处史实错误,井说明理由。

( 12 分)22、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 徐阶 ) 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 明 ] 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 植蚕 ) 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 [ 明 ]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 [ 清] 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6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9 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12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9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40 分)21、( 1)( 12 分)22、( 1)(6 分)(2)( 9 分)(3)( 12 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9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21、( 12 分)错误一:城市中心出现——“草市”,应是离城镇稍远;错误一:集市上出现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活字版印刷的书籍。

不可能出现在东汉,应在宋明时期;错误三: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商人地位高,应是重农抑商,地位低。

22、【解析】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⑴和⑵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第⑶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

参考答案 : (共 27 分)(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26.阅读下列材料:(13 分 )材料一至( 开元 )十三年⋯⋯ (长安、洛阳 )东至宋 (令河南商乓南)、泞 (令河南开封 ),西至吱州 (今陕西凤翔 ),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南至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 (今北京 ),西至蜀州 (今成都 )、凉府 (今甘肃武威 ),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材料二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材料三扬州常节制淮南十一郡之地,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野汉,十一路百州迁徙贸易之人,往还皆出其卞。

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

——《平山掌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 4 分)(2)观察材料二,指出当时大都会以及手工业中心分布的基本状况。

(4 分)(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后期“天下之盛,扬为首”局面形成的原因。

(4 分)(4)以上材料反映隋唐时期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 分)26. (13 分 )(1)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交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

(4 分)(2) 重心在东部地区;分布于运河、长江沿岸以及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4 分)(3)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交通发达 (或处于运河、长江、海上航运的交会点 );是国际贸易中心。

(4 分。

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4) 经济重心南移。

(1 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