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课程号:021A0040课程名称:宪法学分:3英文名称:Constitutional Law周学时:3预修课程:无要求面向对象:法学专业及其他文科类本科学生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宪法学是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近现代宪法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宪法的基本制度与规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领会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宪法的基本精神,认识宪法与宪政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宪法的精神和基本规范分析、把握、评价各种社会现象与法律现象。
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48学时,周学时3,学分3。
绪论(1学时)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2.宪法学的体系和特点3.宪法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7学时)第一节宪法的概念1.宪法释义2.宪法的基本属性3.宪法的分类第二节宪法渊源1.宪法渊源2.宪法典的结构3.宪法性法律与宪法惯例第三节宪法规范和宪法关系1.宪法规范2.宪法关系第四节宪法创制1.宪法制定2.宪法修改3.宪法解释第五节宪法的原则和功能1.宪法的基本原则2.宪法的基本功能第六节宪法与宪政1.宪政的概念与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第七节宪法的实施1.宪法实施和违宪2.宪法适用3.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3学时)第一节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2.近代宪法的产生过程3.宪法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2.旧中国的制宪活动3.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1954年宪法3.1975年宪法4.1978年宪法5.1982年宪法第三章国家性质(3学时)第一节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1.国家性质概述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节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概述2.社会主义公有制3.非公有制经济4.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三节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1.精神文明与宪法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国家形式(6学时)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发展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我国的行政区划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第三节国家象征第五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9学时)第一节基本权利总论1.有关基本权利的几个概念2.基本权利规范的效力3.基本权利的主体4.基本权利的类型5.基本权利的保障与界限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4.人身自由与人格权利5.社会经济权利6.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概述2.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类型及内容第六章选举制度(3学时)第一节选举制度概述1.选举制度概念2.选举制度的基本功能3.选举制度的有关理论第二节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对民主选举的保障第三节选举的民主程序1.选举的组织2.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3.代表候选人的提出4.投票选举5.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6.选举保障与选举争议第七章国家机关(6学时)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1.国家机构的概念2.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3.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第二节国家元首1.国家元首制度概述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家权力机关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3.人民代表第四节行政机关1.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第五节军事机关1.军事领导机关概述2.中央军事委员会第六节司法机关1.司法机关概述2.审判机关3.检察机关第七节自治机关和组织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特别行政区机关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2022、课程名称:宪法3、课程名称:Constitution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7、总学时:54 周学时:38、学分:3二、课程概述《宪法》课程的目的,是在大学本科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其学习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掌握宪法知识的基本框架,从而对《宪法》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加强学生在《宪法》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生在领会《宪法》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熟练运用《宪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处理一些常见的法律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计划四、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宪法学在国内外的历史发展;2、熟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3、掌握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体系。
教学学时:1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一)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二)宪法学的学科体系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重要意义(二)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思考题:1.简述德国宪法学发展时期不同学派关于宪法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2.简述马尔佩的宪法学理论。
3.简述法国宪法学家埃斯曼的宪法学理论。
4.简述西方宪法学发展时期日本宪法学的特点与内容。
5.简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
6.试从西方宪法学萌芽和创立时期入手,简述有关“基本法”的思想。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宪法词义的演变及关于宪法本质的各种学说;2、熟悉宪法的定义及分类;3、掌握宪法的特征。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宪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120003(二)课程英文名称:Constitutional Law(三)开课对象:非法律专业本科学生(法政类基础课)(四)课程性质: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属于法政类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价值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宪法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以及实施保障等。
(五)教学目的通过宪法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宪法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法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和宪法实施三大部分,具体分二十三章。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宪法理念。
讲授时要注意国家新修订和颁布的宪法修正案和宪法性法律的相关规定。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期授课计划(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期末成绩占8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历史发展,领会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一)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二)宪法学的学科体系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二)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第一章宪法的概念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宪法”词义的演变,正确认识宪法的本质,理解宪法的含义,领会和掌握宪法的分类。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引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对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宪法教育,制定一份完善的宪法课程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宪法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个适合的大纲。
一、宪法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1. 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宪法的定义和特点- 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2. 宪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宪法的起源和演变- 各国宪法的比较研究3. 宪法的主要原则和价值观- 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平等等- 宪法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如公正、自由、人权等4. 宪法的组成和结构- 宪法的各个部分和章节- 宪法的修订和修改程序5. 宪法的解释和适用- 宪法解释的方法和原则- 宪法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和效力6. 宪法的实施和保障- 宪法的实施机制和程序- 宪法保障机构和手段,如宪法法院等二、宪法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对于宪法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可以确保宪法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通过明确宪法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避免教学中的重复和遗漏。
其次,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可以保证宪法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大纲可以规范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确保宪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可以促进宪法教育的深入和广泛。
大纲可以引导教师将宪法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三、制定适合的宪法课程教学大纲制定适合的宪法课程教学大纲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
宪法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但随着学生的年级不同,教学内容和深度也应有所调整。
其次,要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宪法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宪法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宪法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宪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原则、宪法制度和宪法实践的全面认识。
通过宪法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宪法基本知识,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保障,具备宪法解释和应用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宪法知识和原则。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培养学生对宪法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包括宪法的含义、宪法的性质、宪法的功能和价值等。
2. 知识目标: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宪法的起源、发展和内容,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保障。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宪法问题和解答宪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进行法律思维和法律分析的能力。
4. 应用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宪法解释和宪法适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宪法基本理论a. 宪法的定义和性质b. 宪法的功能和价值c. 宪法的起源和发展2. 宪法的基本原则a. 宪法的权力制约原则b. 宪法的民主原则c. 宪法的权利保障原则d. 宪法的法治原则3. 宪法的基本内容a. 宪法的组成和结构b. 宪法的基本权利c. 宪法的国家机构d. 宪法的法律体系4. 宪法的解释和适用a. 宪法的解释方法b. 宪法的适用原则c. 宪法的修正和变革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和实际案例分析等。
通过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宪法解释和应用能力;通过辩论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参与度和质量;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宪法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对宪法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七、参考教材1. 《宪法学》,作者:杜正胜2. 《宪法》,作者:杨文利3. 《宪法讲义》,作者:黄玉杰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宪法基本理论第二周:宪法的基本原则第三周:宪法的基本内容第四周:宪法的解释和适用第五周:复习和答疑第六周:期末考试本教学大纲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025047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法学预修要求:法理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宪法学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宪法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工作制度,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门学科。
它在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
运用宪法基本原则来分析当代的宪法现象,对于某些宪法性事件进行分析。
同时,本课程要求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结合中国现实,发现宪法问题,提出宪法性建议,并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宪法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运用宪法基本原则来分析当代的宪法现象,关注我国宪法实践的历史、现实及我国正在进行的宪法性变革,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建设性思考,大胆提出完善宪法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分析宪法事例与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相结合,并结合教学内容自学有关的论文。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与教材配套使用,以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重点及难点。
为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言》 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本课程的体系、内容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体系,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体系,学习目的和意义。
难点: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本课程的体系、内容二、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体系四、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习题: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学习宪法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宪法概述 5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本质、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宪法的作用。
宪法 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宪法教学大纲:引领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一、引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宪法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宪法教学大纲,引领宪法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宪法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培养公民法治意识宪法教学大纲能够明确宪法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宪法,从而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通过深入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利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运行等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遵从意识。
2. 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宪法教学大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宪法,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进而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准则。
同时,宪法教学大纲还应当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适用程序和维权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宪法教学大纲的内容1.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教学大纲应当明确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根本任务、人民的根本权利、国家的根本制度等。
通过深入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础。
2. 宪法的权利义务宪法教学大纲应当明确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明白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学习宪法,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权利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行使,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3. 国家机构与法律体系宪法教学大纲应当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以及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生应当了解国家机构的运行方式和法律体系的层级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学生还应当了解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司法机关的职责,提高对法律的信任度和维权意识。
《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为了执行教学计划,科学地组织教材编写,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指导学员自学,特制定本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宪法学》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宪法学》的教学目的是:讲授宪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比较系统和深人的宪法教育,为学习法律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树立依法治国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掌握宪法理论及其法律地位,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创造条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的认识,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结构《宪法学》的基本内容由以下二个部分组成:(1)宪法理论和历史部分根据学员的特点,围绕对“什么是宪法”的回答这个中心,介绍必要的宪法基本理论;在介绍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时,把重点放在介绍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上,提高学员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2)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这是本课程的主体部分。
划分章节时,大体上以现行宪法条文顺序为依据,结合问题的性质,分章介绍。
本课程应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全日制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有区别。
为此,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必须按照“以介绍中国现行宪法为主”的总要求来组织教学。
《宪法学》课程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第二章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国家性质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第五章选举制度第六章国家结构形式第七章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九章国家机构第十章国家标志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宪法法学是一门带有基本理论课性质的法律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宪法学课程的开设时间应在政治理论课和法学基础理论课之后,法律专业课之前。
2、以宪法这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课程,涉及到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军事问题、文化教育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党制度问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主形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实际问题,又是理论问题。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票据法》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2.适应专业: 法学(函授本科)3.学时:总学时90,面授学时20,自学学时70。
4.先修课程:通识课等。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演绎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际论证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宪法学知识分析各种宪法现象,剖析国内外宪政的运作状况和规律;同时,为学习其他法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主要内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要求:绍宪法学概念,分析宪法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和缘由,引导学生明确宪法学教学的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教学重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宪法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 宪法总论主要内容:宪法概念;宪法的创制;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宪法与宪政;违宪审查制度。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宪法的概念,理解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上的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宪法监督的含义。
教学重点: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分类;我国的宪法渊源;宪法的基本原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宪法产生的条件、宪法发展的一般趋势。
掌握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宪法产生的原因;1949年后中国的历部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第三章 国家性质主要内容:国家性质概说;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我国阶级现状,政党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解国家本质、经济制度。
宪法学教学大纲64学时
导论课时分配:2学时。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第一章宪法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宪法概念;宪法的特征;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柔性宪法;宪法的制定程序;宪法性法律概念;宪法惯例概念;宪法判例概念;宪法修改的含义;宪法修改的方式;宪法解释的含义;宪法解释的分类;宪法解释的机关;违宪审查的概念。
2、理解:人民主权、人权、法治和权力制约原则;宪法解释和宪法修改的区别;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3、掌握:评价权力制约原则的现实意义;如何实施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课时分配:10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分类;我国的宪法渊源;宪法的基本原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教学内容: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释义二、宪法的本质三、宪法的分类第二节宪法创制一、宪法制定二、宪法修改三、宪法解释第三节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二、人民主权原则三、基本人权原则四、权力制约原则五、法治原则第四节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一、宪法形式二、宪法结构第五节违宪审查制度一、违宪审查的概念二、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三、违宪责任四、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复习思考题:1、简述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论述宪法的根本性。
3、论述宪法关系。
4、论述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它的主要内容、1982年宪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
2、理解:近代宪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对1975年宪法的历史评价、对1978年宪法的历史评价。
3、掌握:1982年宪法四次修正案的基本内容。
课时分配:2学时。
本章教学重点:宪法产生的原因;1949年后中国的历部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宪法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目录绪论一、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二、宪法学的理论体系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四、宪法学的社会功能第一章宪法原理第一节宪法的概念第二节宪法的结构第三节宪法的作用第四节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第五节宪法秩序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宪法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二节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第三节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国家性质第一节国家性质概述第二节我国的国家性质第三节国家的政党制度第四节政治协商制度第四章政权组织形式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概述第二节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第三节我国的选举制度第五章国家结构形式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述第二节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第三节我国的地方制度第六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概述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第四节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基本经济政策第七章国家基本文化制度第一节国家基本文化制度概述第二节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八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第二节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第四节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五节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第九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国家机构概述第二节国家权力机关第三节国家主席第四节国家行政机关第五节国家军事机关第六节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第七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八节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第十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一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第二节居民委员会第三节村民委员会第十一章国家标志第一节国旗第二节国徽第三节国歌和首都。
《宪法》教学大纲
《宪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宪法、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适用层次:本科、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总学时:周学时:、学分:二、课程概述《宪法》课程的目的,是在大学本科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为其学习行政法、刑法、经济法学等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掌握宪法知识的基本框架,从而对《宪法》学科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加强学生在《宪法》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学生在领会《宪法》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熟练运用《宪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处理一些常见的法律业务,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计划四、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宪法学在国内外的历史发展;、熟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意义;、掌握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体系。
教学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一)宪法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二)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一)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二)宪法学的学科体系四、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五、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重要意义(二)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方法思考题:.简述德国宪法学发展时期不同学派关于宪法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简述马尔佩的宪法学理论。
.简述法国宪法学家埃斯曼的宪法学理论。
.简述西方宪法学发展时期日本宪法学的特点与内容。
.简述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
.试从西方宪法学萌芽和创立时期入手,简述有关“基本法”的思想。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宪法词义的演变及关于宪法本质的各种学说;、熟悉宪法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宪法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
教学大纲
一、适用说明
本教学大纲适用(远程教育)大专起点本科层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均为理论课时数。
学分数为3学分。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宪法是现代国家民主和法治的基石,宪法学是法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近现代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活动程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同时也为学习其他法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了解和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识宪法与宪政发展的一般规律,领会和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强化我们的宪法和宪政观念,以积极促进我国宪法的实施。
四、课程内容、掌握程度和课时安排
绪论(1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明确学习宪法学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学习宪法学的研究方法。
1.宪法学研究对象和范围
2.宪法学的体系和特点
3.宪法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一、宪法基本理论(14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宪法的概念和本质,掌握宪法的渊源、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创制、宪法实施和宪法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认识宪法与宪政关系以及宪政建设的意义,确立宪法的基本观念。
1.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2.宪法渊源和结构
3.宪法规范和宪法关系
4.宪法创制
5.宪法的原则和功能
6.宪法与宪政
7.宪法的实施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3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熟悉宪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线索,了解宪法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中国现行宪法的特点、产生和修改过程。
1.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2.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国家性质(4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正确认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多党合作制度,掌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3.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国家形式(5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认识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的意义。
1.政权组织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
3.国家象征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9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和精神,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正确认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
2.公民的基本权利
3.公民的基本义务
4.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与行使原则
六、选举制度(2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选举制度的含义和本质,掌握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程序,认识完善选举制度的重要意义。
1.选举制度概述
2.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选举的民主程序
七、国家机构(7学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理解和掌握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和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各国家机构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程序。
1.国家机构概述
2.国家元首
3.权力机关
4.行政机关
5.军事机关
6.司法机关
7.自治机关和组织
五、作业内容(主要思考题)
一、宪法基本理论
1.什么是宪法?如何理解宪法的基本属性?
2.什么是宪法关系,它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宪法惯例,我国的宪法惯例主要有哪些?
4.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5.宪法规范有哪些特点?
6.什么是宪政,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宪政?
7.如何评价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发展完善?
8.如何看待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性?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宪法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如何理解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3.试述《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4.论述中国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改。
三、国家性质
1.如何理解国家性质的含义以及决定因素?
2.如何理解宪法上的经济制度?
3.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意义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国家形式
1.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单一制和联邦制各有什么特征?
4.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及优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和特征?
6.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如何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我国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我国公民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如何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7.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特点?8.我国公民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原则?
六、选举制度
1.选举制度在现代国家中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什么是差额选举?它有哪些优点?
七、国家机构
1.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什么?
2.如何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和会议制度?
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制度?
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6.什么是总理负责制?它与民主集中制是什么关系?
7.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
8.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是什么?
9.如何理解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10.如何理解居民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
六、推荐教材
《宪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七、参考教材
1.《宪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宪法学》,魏定仁、甘超英、付思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