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氟的测定标准作业流程
中国能源局颁布的行业标准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氟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杂志,2002,15(4):45~246.
[12]张 秀 花 ,陈玉兰. 猪 肉 中 含 氟 量 的 测 定 [J].预 防 医 学 文 献 信
息,1998,4(4):335~336.
(下转第05页)
02
论
著
在钻井液中被转化成氢氧化铁,这样在钻杆表面就出现了 无数个腐蚀凹坑[3]。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并采用颗粒极 细的高效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 的适用性广,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 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 须采用峰面积法。需高效液相色谱仪。
崔世勇等人 用 [2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叶中氟含 量 。 选 甲 醇 - 乙 酸 缓 冲 溶 液 (10:90)作 流 动 相 , 流 速 为 1mL/min。选择556nm作为检测波长,氟浓度在0.10~1.2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不同茶叶中氟 的回收率88.4%~101.4%,氟的检测限为0.01mg/L。 7 极谱法
收稿日期:2010-06-16 修回日期:2010-07-10 基金项目: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NO:2008-43)资助。 作者简介:秦宗会(1967-),男,教授,从事化学教育与分子光谱的研究。
01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7月(下旬)第09卷第21期总 第218期
脱氟的实验操作方法
脱氟的实验操作方法
脱氟是一种化学操作,用于去除化合物中的氟原子。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脱氟实验操作方法:
材料准备:
1. 氢氟酸(HF)
2. 还原剂(如氢气、磷化合物等)
3. 反应容器(如烧杯、烧瓶等)
4. 搅拌棒
5. 加热设备(如热板、加热炉等)
6. 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操作步骤:
1. 空气通风,确保操作环境安全。
2. 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和护目镜等。
3. 准备好反应容器,选择一个可以容纳所有物质的容器。
4. 称取所需的氟化合物,并放入反应容器中。
5.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氢氟酸(HF),使其能够与氟化合物反应。
6. 搅拌反应混合物,以加速反应进行。
7. 在安全环境下加热反应容器,使反应加快进行。
8. 若需要使用还原剂来协助脱氟,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在适当的时间点添加还原剂。
9. 观察反应情况,可能会产生气体或溶液颜色变化等现象。
10.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反应条件,如增加反应时间、调整温度等。
11. 在反应完成后,关闭加热设备,停止搅拌。
12. 将反应容器放置在冷却架或冷水浴中,使其冷却至室温。
13. 将反应混合物过滤,以去除残余固体物质。
14. 若得到溶液,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和分离操作。
15. 将最终产物收集和保存。
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脱氟实验时,需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到腐蚀性物质。
2. 操作过程中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以防有害气体积聚。
3. 加热反应容器时,应避免过高的温度,以免引发危险情况。
4. 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实验设备,以防残余物质对设备造成腐蚀。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0426-2006
前言
为控制原煤开采、选煤及其所属煤炭贮存、装卸场所的污染物排放,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规定了采煤废水和选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规定了煤炭工业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无组织排放限值。
——规定了煤矸石堆置场管理技术要求;
——规定了煤炭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性技术要求;
新建生产线自2006年10月1日起、现有生产线自2007年10月1日起,煤炭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按本标准执行,不再执行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煤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按本标准执行,不再执行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煤矸石堆置场污染物控制和管理按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执行。
按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所、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9月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煤开采、选煤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煤炭地面生产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煤炭采选企业所属煤矸石堆置场、煤炭贮存、装卸场所污染物控制技术要求。
最新国家标准规范
Q/GDW274-2009变电工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规范
DL/T1114-2009钢结构腐蚀防护热喷涂(锌、铝及合金涂层)及其试验方法JGJ/T198-2010施工企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SL76-2009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
SL466-2009冰封期冰体采样与前处理规程
SL465-2009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SL464-2009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酞酸酯类化合物
SL463-2009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
SL458-2009水利科技信息数据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
SL457-2009水资源管理信息代码编制规定
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1-2009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
SL/Z467-2009生态风险评价导则
Q/GDW347-2009电能计量装置通用设计
JT/T770-2009公路工程高强页岩陶粒轻骨料
JT/T769-2009公路工程聚羧系高性能减水剂
JGJ/T200-2010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T199-2010型钢水泥搅拌墙技术规程
GB/T50546-2009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DB34/1088-2009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规程(安徽省地方标准)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CJJ139-2010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CECS13:2009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规范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机组容量为300MW及以上燃煤、燃气、燃油火电厂锅炉或供热锅炉同期建设或已建锅炉加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工程的规划、设计、评审、采购、施工及安装、调试、验收和运行管理。
对于机组容量300MW以下锅炉,当几台锅炉烟气合并处理,或其他工业炉窑,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时参照执行。
本标准针对火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技术,无其他脱硝方法如SNCR,电子束辐射法等内容。
1.2 实施原则
1.2.1 烟气脱硝工程的建设,应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设计文件应按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完成报批和批准手续。
1.2.2 新建、改建、扩建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硝工程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2.3 当锅炉排烟NOx浓度较低时(<300mg/m3),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可不低于50%;当锅炉排烟NOx浓度较高时(>800mg/m3),建议先采用其他方式(如改进燃烧方式、SNCR脱硝等)进行初步脱硝,再采用SCR烟气脱硝;一般情况下,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应不小于80%(含备用催化剂层),脱硝效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应具有进一步提高脱硝效率的能力。
1.2.4 加装烟气脱硝系统后,氨逃逸率一般不大于3ppm,SO
2/SO
3
转化率一般小于1%,鼓励
采用更低氨逃逸率和SO
2/SO
3
转化率的催化剂产品和技术方案。
1.2.5 烟气脱硝系统主体设备设计使用寿命应不低于主机的设计/剩余寿命,装置的可用率应保证在95%以上。
煤化验操作规程
煤化验操作规程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煤化验实验室的操作流程,确保煤质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化验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煤质分析的实验室操作人员,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员。
2.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
2.1 实验室需配备以下设备和仪器:
•高温炉
•显微镜
•天平
•高速离心机
•煤炭破碎设备
•煤质分析仪器(例如,元素分析仪、灰分仪、挥发分仪、固定碳仪等)
2.2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和校准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样品采集和保存
3.1 样品采集应从煤矿现场进行,并按照采样规范进行操作。样品的采集应保
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3.2 采集的样品应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进行标识,包括煤矿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等信息。
3.3 样品的保存地点应干燥、通风、避光,并防止与其他样品混淆。
4. 样品准备
4.1 样品应按煤样的种类和要求进行破碎、磨粉等预处理操作。
4.2 样品准备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样品的称重、筛分、
破碎和磨粉。
4.3 样品准备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损失。
5. 化验操作
5.1 样品的化验操作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元素分析、灰分测定、挥发分
测定、固定碳测定等。
5.2 在进行化验操作前,应检查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状态和准确性,确保其
正常运行。
5.3 化验操作中的试剂和溶剂的配制和使用应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范进行,避
免事故和污染。
6. 数据处理和分析
6.1 化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2 数据处理和分析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包括数据的统计和报告的编制。
锅炉酸洗作业指导书(1)(1)
1、目的
为了使安徽国祯明光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锅炉酸洗施工过程得到有效控制,指导施工作业,使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了解施工内容、作业流程、技术要求、质量及进度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安徽国祯明光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锅炉酸洗施工。
3、作业项目概述:
安徽国祯光明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1锅炉系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生产制造的NGG-130/13.7-S型循环硫化床炉,该锅炉由安徽电建二公司安装。按照《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标准,启动前进行化学清洗。清洗工程在烘炉结束后进行化学清洗以提高锅炉水系统洁净度,根据本炉设计特点,经与建设单位协商,根据本炉特点和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用烘炉加热EDTA一步完成清洗、酸洗、氨水调PH 值钝化的工艺进行化学清洗。
4、编制依据:
4.1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
4.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6部分:调整试验》DL/T5210.6-2019
4.3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 794-2012
4.4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 5190.2-2019
4.5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2019
4.6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DL/T889-2015
4.7 《化学清洗废液处理技术规范》GB/T31188-2014
4.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6年版)》
4.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 5009·1-2014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通用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评估管理:
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
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
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风部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所属各部门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应执行本制度。
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现有砖瓦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砖瓦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以粘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砖瓦烧结制品生产过程和以砂石、粉煤灰、石灰及水泥为主要原料的砖瓦非烧结制品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 57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 67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 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 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科大作业(大气)
气体的组成通常以摩尔分数表示,它不随气体温度和压力变化。燃烧产物 总摩尔数为:8+9+47.25=64.25,因此,辛烷燃烧产生的烟气组成为:
y co 2 8 / 64 . 25 0 . 125 12 . 5 % y H 2 O 9 / 64 . 25 0 . 140 14 . 0 % y N 2 47 . 25 / 64 . 25 0 . 735 73 . 5 %
8、锅炉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①烟尘:包括飞灰和黑烟; ②SO2:煤中可燃硫燃烧转变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与灰分中的碱土金属氧 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留在灰渣中,大约有80%在硫分进入烟气中; ③NOX:是在高温下产生的,温度越高,NOX产生量越多;但煤燃烧温度一般 不高,故生成量少。 ④其它污染物:700℃左右炉温,氧气又不足时,会使CO、多环芳烃类及醛 类物质增加; ⑤痕量元素:砷、铅、汞、氟、氯及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的痕量元素的污 染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湍流的影响: 大气湍流扩散的过程——烟囱里排出的烟流在风和大气湍流作 用下不断地与周围清洁空气混合,使污染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 散、稀释,最后消失在大气中。 湍流扩散作用可使烟气沿三维空间的方向迅速延展,湍流越强, 扩散效应越显著,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也就越低。 湍流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速率快105-106倍。
煤采样的流程
煤采样的流程
煤采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定采样点:采样点的数量和选取位置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应该保持相对稳定。
2. 准备采样工具:根据采样需求(如粗煤、细煤、湿煤等)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并保证采样器干净无杂质。
3. 采样器侵入煤堆并深入到煤堆中,切割一定数量的煤样,注意采样时避免杂质的混入。
4. 将采样器拔出煤堆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放置样品,并尽快对样品进行标识,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5. 对样品进行化验检测,确定其品质、成分和性质。
6. 将化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处理,并编制相关报告和记录,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 根据采样结果及时调整采煤方案,确保煤炭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
煤炭、焦炭化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煤炭、焦炭化验室的管理、技术、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各级煤炭、焦炭化验室. 2。规范性引用标准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5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T 217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219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GB/T 220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GB/T 482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5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 477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
GB/T 478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GB/T 479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T 1341 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GB/T 1573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GB/T 1574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GB/T 2565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T 3058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 3558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T 4633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5447 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
GB/T 5448 烟煤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电加热法
GB/T 5450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
GB/T 5751 中国煤炭分类
GB/T 694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
GB/T 6949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实验室标准名录
SY/T 6611-6640-2005标准: /bbs/shtml/20070104/696192/
SYT 6611-2005; 石油定量荧光录井规范
SYT 6612-2005; 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附图表内容与格式
SYT 6613-2005; 钻井液流变学与水力学计算程序推荐作法
SYT 6614-2005; 钻井液振动筛筛布标识推荐作法
SYT 6615-2005; 钻井液用乳化剂评价程序
SYT 6616-2005; 含硫油气井钻井井控装置配套、安装和使用规范
SYT 6617-2005;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SYT 6618-2005; 碳氧比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SYT 6619-2005; 中子寿命测井作业质量监控规范
SYT 6621-2005;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SYT 6623-2005;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规范
SYT 6624-2005; 工程地震仪
SYT 6625-2005; 成像测井地面仪通用技术条件
SYT 6626-2005; 电子单多点测斜仪
SYT 6627-2005; 数字地震仪校准方法
SYT 6628-2005; 陆上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SYT 6629-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SYT 6630-2005; 改进经营者和承包商的安全工作推荐作法
SYT 6631-2005;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
SYT 6632-2005; 海洋石油警示标志
SYT 6637-2005; 输气管道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
PFS型氟度计操作规程
PFS型氟度计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检查氟度计的外观是否完好,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松动。
2.确认仪器的电源线插头是否与供电插座相匹配,没有损坏或接触不良。
3.检查仪器的电极是否完整、干净,电极是否在使用期限内。
二、氟度计的校准:
1.将氟度计的电极放入标准氟校准液中,将氟度计连接电源并打开开关。
2.调整仪器的校准旋钮,使仪表指针或显示屏上的数值与标准氟校准
液的浓度一致。
3.校准完成后,将电极从校准液中取出,清洗并用纸巾擦干水分。
三、氟度计的测量:
1.将样品从水样容器中取出,使用注射器或者预先装有样品的容器,
将样品注入氟度计的测量槽中。
2.确保电极完全浸没在样品中,待稳定指示灯亮起后,即可进行测量
结果读数。
3.记录测量结果,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复测量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
四、操作注意事项:
1.氟度计的校准和测量操作前,要先确保仪器和测量槽的干净,以避
免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仪器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中,以免损
坏仪器的电子元件和电极。
3.在使用仪器时,应避免将电极泡在溶液中的时间过长,以免损坏电
极的使用寿命。
4.测量过程中,电极的指示灯如果不亮,表示电极有问题,需要进行
维修或更换。
5.操作结束后,将仪器上电源开关关闭,拔掉电源插头,清理并擦干
氟度计的电极,以防止长时间的浸湿腐蚀。
以上是PFS型氟度计的操作规程。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
作规程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保护仪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氟含量 检测标准
氟含量检测标准
氟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活动中的元素,其存在对人类和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和监测氟化物的含量,制定了氟含量检测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氟含量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二、标准概述
氟含量检测标准是用于确定氟化物含量的规范性文档,主要用于指导各类产品、环境、食品等领域中氟含量的检测方法和要求。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氟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三、检测方法
1.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通过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样品中的氟离子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水样和溶液的检测。
2. 涡流电导法:利用涡流电导仪器检测样品中的氟离子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液体和固体中氟离子的测定。
3. 溶剂萃取法:采用溶剂溶解氟化物,并通过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仪器进行测定,适用于各类固体和液体样品中氟离子的检测。
4. 放射尘埃测量法:该方法常用于环境中氟化物污染的检测,通过收集样品中的放射性尘埃并测量其放射性水平来估算氟离子的含量。
四、检测要求
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损坏,采集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2. 仪器校准: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测限和误差:检测结果应具备一定的灵敏度,能够准确检测出低浓度的氟化物,并控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报告和记录:检测结果应当及时进行报告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定期进行质检和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组织的国际比对等措施,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