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物技术资料

合集下载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一、概念与名词

1、植物离体快速繁育

——又称微快繁,简称微繁,

应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无菌条件下,把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放在人工操纵的环境中,使其分化、繁育,在短时刻内产生大量遗传性一致的完整新植株的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一种营养繁育方法,是常规营养繁育方法的一种扩展与延伸。

2、试管外生根技术

——试管外生根技术是指将组织培养茎芽的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直截了当将茎芽扦插到试管外有菌环境中,边诱导生根边驯化培养。该方法舍弃了组织培养苗在试管内生根这一环节,不仅躲开了瓶内生根难的问题,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和节约了育苗成本。

3、林业生物技术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加工转化,规模化生产和提供人们所需的生态环境、生物质产品和公益性服务的科学技术。〔P8〕

4、细胞全能性

——是指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形成完整植株。〔P26〕5、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形成层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种器官组织以及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6、胚珠培养

——胚珠培养是将授粉的子房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后,取胚珠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的过程。有时也把胚珠连同胎座一起取下来培养。

7、离体叶的培养

——在自然界,专门多植物的叶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从叶片产生不定芽的植物,离体叶培养指包括叶原基、叶柄、叶鞘、叶片、子叶在内的叶组织的无菌培养。它大多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茎和根。其中叶片培养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Landscape Technology

376《华东科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董家兵

(霍山县与儿街镇林业工作站,安徽 霍山 237200)

摘要: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促进生态平衡,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重要作用。森林中有巨大的生物链,对于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维持与促进作用,并且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基础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大量的消耗了林业资源,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害生物造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的发展,发展方向已经从经济发展转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林业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再生,能够重复利用的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位置。在今天,我们必须保证对于林业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护森林资源。而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中,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的是重中之重。合理科学的利用林业资源,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不只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有效的建设生态社会。

1 防治技术

1.1 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是传统的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技术主要为:

1.1.1 植株挑选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植株,进行良种育苗。

1.1.2 环境检测

在进行林区复育工作前对土地情况及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进行提前的消毒预防工作。

1.1.3 育苗阶段

在进行育苗的过程中,定时检查,做好防护工作,及时清理遭受病虫害且无法治愈的植株,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增强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1.1.4 人工捕杀

人工进行捕杀是人工防治过程中的主要手段,通过进行灯光诱捕,饵木捕杀的方式对于有害生物进行人工清除。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农林技术

◎吴迪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一、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原因以及危害分析1.林业有害生物寄主。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我国当前林业资源人均占有率逐渐下降,植被覆盖面积也逐渐缩小,导致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积极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来缓解土地沙漠化问题,但是也给有害生物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一直以来,我国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由于树木生长缓慢,人工林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收益,导致当前幼年时期的树木比例越来越大,缺少成熟的树木来抵御有害生物的入侵。人工造林的种植通常会选择一种或几种成活率高并且经济收益高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由于我国生态环境比较差,出现有害生物时植被抵御能力较差,进而导致有害生物迅速繁殖,直接危害植被甚至树木生长。

2.林业有害生物监督管理不足。

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有害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疏漏,在有害生物出现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有害生物危害加剧。不仅如此,我国林业资源开采过度,导致森林对于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直线下降。而林业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测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也缺少根本性的防范作用。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对于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林业资源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佳。

3.农药过量使用。

一直以来,人们的固有思想是在出现虫害时利用农药来消除虫害,正是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农药过量使用,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天敌的能力也逐渐消减,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使虫害发展趋势直线上升。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会行成恶性循环,到了林场中的部分菌类含有微量或少量的农药,人类食用之后对人体造成伤害。另一角度来说,农药过量使用将直接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原本肥沃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中也面临有害生物的威胁,它们会给森林健康和生长带来严重影响。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生态平衡,林业中

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有害生物主要指对森林造成危害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它们能够寄生在

森林植物上,危害树木的生长和品质,还会引起营养物质的流失和病害的传播,影响整个

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治有害生物对于维护森林健康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林业中的有害生物威胁,科研人员和农业专家们研发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些技术的应用和相

关案例。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和病原微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天敌是指对有害生物

有天敌作用的其他生物,比如昆虫对昆虫、寄生性真菌对昆虫等。病原微生物则是通过感

染有害生物从而导致其死亡的微生物,比如昆虫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利用生物天敌和病

原微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可以实现精准打击,达到控制其数量的目的,同时又不会对森

林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损害。

许多国家都广泛应用了生物防治技术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美国在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叫做“白绦虫”的昆虫来控制松毛虫的数量,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在

加拿大,科研人员利用一种叫做“白僵菌”的真菌来控制松墨天蛾的数量,取得了显著的

防治效果。我国也在这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和应用,通过引进外来的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对

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农药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农药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或者杀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1. 引言

1.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林业有害生

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可能导致森林生态平衡的打破,影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业有害生物不仅能够直接损害森

林植物,而且还可能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开

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

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懈努力,研究人员可以探索出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减轻林

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中,结合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可以制定出更为全面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案。此外,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

的认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林业有害生物

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更在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

态平衡,提高林业生产效益,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针对林业有害生

物对森林造成的危害,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目的

在于深入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特点和危害程度,探索有效的防

治策略和技术手段,以减少其对森林的危害,并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

率和质量。通过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为森林健康和生态

平衡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这项研究也可以促

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林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助力保护全

浅析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浅析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浅析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国有林场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国有林场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树木病害、昆虫害虫和鼠害等。树木病害主要指的

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树木疾病,如松枯病、巨型落叶松白粉病等。昆虫害虫则

包括各种吃树叶、蛀干枝、寄生根系等方式对森林树木造成危害的昆虫,如毛虫、木虱等。鼠害指的是啮齿类动物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如黄鼠狼、鼠类等。这些有害生物的存在会直

接影响到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针对这些有害生物,国有林场采取了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首先是生物防治技术,即利用天敌、寄生生物、微生物等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昆虫害虫的

繁殖和扩散,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其次是物理防治技术,即采用物

理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比如利用陷阱、粘虫板等物理装置来捕获有害昆虫,减少其

对树木的危害。再次是化学防治技术,即使用化学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灭杀。但是在使用

化学农药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

后是环境调控技术,即调整生态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比如调节湿度、温度

等生态因素,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除了以上防治技术,国有林场还注重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有害生物

的繁殖和扩散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加强政府对国有林场病虫害防治的支持,在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和设备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学水

平和效率。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和林木造成危害的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它

们会造成森林疫病流行、降低木材质量、减少产量、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对林业生产和

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减少其对林业的损害,绿色防控技

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生物学、生态学等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降低

化学农药的毒害,提高生物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技术手段。在林业

有害生物的防控中,绿色防控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 生态友好:绿色防控技术注重维护生态平衡,通过引入天敌、运用昆虫性信息分

子等生物控制手段,实现了对害虫的控制,降低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经济效益高: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了投入成本,节约了

人力和物力资源。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更为持久,并且不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污染。

3. 靶向性强:绿色防控技术针对不同的害虫和病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具有较

强的靶向性。通过对害虫的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害虫的大面积繁殖和传播。

4. 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过程中,保留有益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对控制害虫和病害具有重要作用。

1.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积累更多的数据和信息,完善相关的数据库。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防控效果和适用范围。

2. 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绿色防控技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改变和利用生物体的生理、遗传和代谢特性,以实现人类生活和生产领域的目标。在林业领域,生物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林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生物技术在林业的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林木育种方法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繁琐的操作,而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快速的检测和选择方法,加快育种进程,并有效地提高育种效果。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S)技术,通过检测和鉴定特定的分子标记,快速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从而大大加速了新品种的培育过程。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引入外源基因到林木中,使其具备抗虫害、抗病害和耐寒性等优良性状,提高林木的抗逆能力和生产能力。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是喷洒农药或采用机械除虫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效果有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生物技术可以利用昆虫杀灭昆虫和病毒杀死病毒的方法,实现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利用昆虫的肠道菌群,可以培育出具有杀虫功效的昆虫,如绿蜡蚧杀蜡螨,可以有效地防治林木上的害虫。利用微生物可以制造杀菌剂,如利用一种叫做绿僵菌的微生物来防治木材腐朽病,可以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效果。

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包括林木繁殖和改良、植物保护、林产化学品开发等领域。生物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离体培养等技术,实现大规模的林木繁殖,快速地繁衍大量的优良树种。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林木的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在林产化学品开发方面,生物技术可以通过提取和改良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生产出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产品,如红松酚、玛咖等。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生物技术在林业中最早得到应用的领域之一。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科研人

员可以改良林木品种,使其具有更快生长、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等特点。通过杂交育种,

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抗逆境的新品种,从而提高了林木的抗逆性和生产力。

2. 基因编辑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开始在林业中得到应用。通

过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精确地修改林木的基因,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例如提高

木材的质量和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基因编辑技术为林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有望为林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 生物制药

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林木的生物制药。通过转基因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将具有特定

功能的基因导入林木,使其具有生产药物或化学品的能力。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

产生抗癌药物的林木,从而为药物生产提供新的来源。

4. 生物能源生产

二、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影响

1.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使用。这有助于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培育出具

有特定生态功能的林木,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和生产力,从而提高了林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快生长、更高产量的新品种,从而提高了木

材的产量和质量,为林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的应用为林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一、生物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概述

生物技术是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结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

造和利用生物体,达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目的。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利用生物制剂、基因工程技术、昆虫和微生物控制等多个方面。生物制剂是目前应用较为

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和昆虫激素等,能够有效地控制林业

病虫害,减少污染,对环境友好,是未来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生物制剂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是利用微生物中产生的抗菌素和代谢产物来阻止、减少或者杀死病原微生

物和有害生物,从而达到控制害虫和病害的目的。微生物制剂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

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直接竞争、分解代谢产物等有效地控制病

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比如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以有效

地控制松毛虫、松毛虫、棉铃虫等害虫,而利用拮抗真菌制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多种病原真菌,如材质菌、白粉病菌和褐根病菌等。

2.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是从植物体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病原体、增强植物抗性和调节生

长发育等作用。植物提取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对林木生长和病害防治

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植物提取物包括茶树油、辣椒素、薄烟碱、尼古丁等,它们可以通

过改变害虫的行为、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破坏害虫的内部结构等方式,有效地控制林木

病虫害。期待发展更多具有良好效果的植物提取物,丰富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手段。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未来,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技 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实践,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内容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通过遥感影像、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解译,来研究地球表面现象、特征、变化 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对于 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意义。
谢谢观看
三、生物技术应用于林业中的前 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前景也日益广阔。未来,生物技 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林木育种技术:未来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方面将更加注重基因编辑技 术的运用,通过精准编辑林木基因,培育出更加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林木 品种。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 影响
目录
01 一、生物技术在林业 中的应用
02
二、生物技术对林业 的影响
03
三、生物技术应用于 林业中的前景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将 探讨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场景及其对林业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2、智能化森林生态建设: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森林生态建设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测,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危害林木的生物,如害虫、病菌、杂草、鸟兽等。

林业有害生物一直是林业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它们造成了林木的死亡、生长发育不良、木

材质量下降、林业生产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保障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害虫是林业生产中最为普遍的危害因素,它们直接威胁着林木的生长和发育。针对不

同种类的害虫,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其中,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所以近年来备受关注。

在害虫防治的生物防治部分,之前采用的手段多是利用其他异种昆虫来抑制、主动捕

食目标害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幸存者控制法和外来天敌控制法。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

断发展和进步,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高新生物防治技术,如基因治疗法、基于已有若干基

因信息的转录组分析法等。这些技术方法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二、病菌防治技术研究

作为自然界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生物,病菌也是林木疾病的重要病因。常见的林木病害

因菌类不同而各异,例如白腐菌、黑腐菌、硬木根腐菌、褐腐菌等。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菌,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兴的病菌防治模式。利用真菌、细菌和病毒来抑制害虫和病菌,通过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等方式,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菌的目的。同时,

开展病菌防治技术的研究,还需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杂草对林木生长的影响非常大。它们竞争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甚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

L i n y e y u a n y i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剖析1、雷达遥感技术

以昆虫信号感应为核心的雷达遥感技术,是近年来为保障周边生态平衡被广泛应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相比传统防治技术手段无论是在技术操作亦或是防治成效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优势,对保障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造林面积在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频次和危害面积也逐年上升,为对林业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测,收集并分析生物间信息传递来获取生物物种和数量的雷达遥感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经调查雷达技术在使用时其主要作用是收集和检测有害生物信号,林区监控室就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来判断有害生物的范围、种类进行集中防治,遥感技术则是主要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生物传感器来对有害生物进行诱导捕捉,由此来保障有害生物防治的高效性。

2、无人机喷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比传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的

喷药技术,无人机喷药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工作业成本以及时间

成本,与此同时这项技术还具有可操控、作业面积广以及作业灵

活性强的显著优势,因此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

的防治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无人机喷药技术是基于GPS 定位功能下对特定林区内有害生物进行的防治手段,具体来讲就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人员通过借助雷达、遥感等现代化技术来精准化找到林区中被有害生物影响的区域,之后通过利用专业软件合理化设计喷洒路径、喷洒量以及飞行高度,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

3、数字化技术

林业生物技术与生态安全

林业生物技术与生态安全

林业生物技术与生态安全

林业是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生存所必不可少的领域之一。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的林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包括

森林砍伐、林火、病虫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

康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挑战,林业生物技术应运而生,并

为保护生态安全、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林业生物技术的定义与概述

林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林木进行遗传改良、病虫害的防治、森林资源管理等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它主要包括

基因工程、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和选择育种等。

二、林业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1.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转基因方法向林木中导入抗病虫基因,提高其

抗逆性和抗病害能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修改林木基因组,增强其生长速度、抗旱能力等特性。

2. 分子标记与选择育种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木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筛选出优质基因型,并通过选择育种方法进行林木的遗传改良,提高其生产性能、品质等。

三、林业生物技术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对有害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2. 遗传抗性研究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林木的抗病虫性状基因,培育抗病虫基因型,提高林木的抗性。

3. 生物感应防治技术

利用植物的天然抗虫物质或诱导植物产生抗虫物质,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四、林业生物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利用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快速繁殖珍稀濒危树种,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途径。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与之密切相关的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技术。有害

生物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以及木材的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重

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介绍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多种多样,按照它们的分类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森林害虫:如松毛虫、斑潜蛾、松材线虫等。

2.森林病害:如松材枯、树木白粉病等。

3.森林鼠害:如棕色田鼠、松鼠、山鼠等。

4.森林草害:如野草、杂草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分为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类。

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一些物理方法,防治森林有害生物。例如,夏季高温可以涂水冷却

法进行施工,在温度下降后进行作业,以减少有害昆虫数量。此外,夹子捕捉和桶板捕捉

等方法也是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森林有害生物的方法。常见的有机磷农药和杀

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森林害虫和其他有害生物,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非化学药剂,利用生物学原理,以及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对手控制它

们的数量的方法。例如,在防治森林病虫害中,可以利用昆虫等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这

种方法不仅效果好,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小。

综上所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大类。在使

用这些方法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防范患病和未然之灾。同时,我们也要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林地中的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和

管理,以保护和提高林木的生长和发育。有害生物包括各种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等,它们

对林业的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以下是林业中常用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1.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隔离、热处理、冷藏和电热虫害等。物理隔离是指通过建立屏障、罩网等来阻断有害生物的侵入。热处理指将木材或林产品进行高温处理,以杀灭潜伏

在其中的有害生物。冷藏是通过将木材或林产品冷藏而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电热

虫害是利用带电的金属板和铜环等来防治一些木材中的有害虫。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和病原体等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发展。常见的生物防

治方法包括引入适应环境的外来天敌和病原体,培育和放养天敌,以及利用微生物制剂进

行病害防治。这些天敌和病原体可以破坏有害生物的生长环境,抑制其数量和繁殖力,从

而起到防治作用。

3.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杀灭有害生物。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喷洒、喷雾、熏蒸等方式施用在林木、森林地面或种植地上,以达到防治目的。使用化学农药必

须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规定和标准,以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4.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是通过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来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这包括选择

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树种;调整林分结构,增加树种间的间隔,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适

时修剪、清除病虫害树木和枯枝败叶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重点
一、概念与名词
1、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又称微快繁,简称微繁,
应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无菌条件下,把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放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分化、繁殖,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遗传性一致的完整新植株的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一种营养繁殖方法,是常规营养繁殖方法的一种扩展与延伸。
2、试管外生根技术
——试管外生根技术是指将组织培养茎芽的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直接将茎芽扦插到试管外有菌环境中,边诱导生根边驯化培养。该方法舍弃了组织培养苗在试管内生根这一环节,不仅避开了瓶内生根难的问题,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和节省了育苗成本。
3、林业生物技术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加工转化,规模化生产和提供人们所需的生态环境、生物质产品和公益性服务的科学技术。(P8)
4、细胞全能性
——是指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形成完整植株。(P26)
5、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形成层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种器官组织以及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6、胚珠培养
——胚珠培养是将授粉的子房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后,取胚珠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的过程。有时也把胚珠连同胎座一起取下来培养。
7、离体叶的培养
——在自然界,很多植物的叶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从叶片产生不定芽的植物,离体叶培养指包括叶原基、叶柄、叶鞘、叶片、子叶在内的叶组织的无菌培养。它大多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茎和根。其中叶片培养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8、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材料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即对植物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进行离体诱导使其称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9、外植体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10、细胞悬浮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是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11、花粉培养
——花粉培养也叫小孢子培养,是从花药中分离出花粉粒,使之成为分散的或游离的状态,通过培养使花粉粒脱分化,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1

2、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中除去细胞壁具有细胞全能性的裸露部分。
13、转基因林木
——转基因林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林业生产或者林产品加工的森林植物。包括转基因森林植物、转基因森林植物产品、转基因森林植物的直接加工品、含有转基因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其它相关产品。
14、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
——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系统,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植物个体为工厂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生物制品的方法。
15、诱导抗病性
——诱导抗病性是指利用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处理植物,以改变植物对病害的反应,并产生局部或系统抗性的现象。
16、反义技术
——反义技术是指根据碱基互补原理,人工合成或生物体合成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以抑制或封闭某些基因表达的技术。
17、玻璃化
——实践表明,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
18、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按着人们的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然后将重组DNA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再将其引入到没有该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19、驯化
——驯化是指试管苗移植前可将培养瓶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3-10d,让试管苗接受自然光的照射,感受自然温度的昼夜温差现象,使其壮实,然后再开瓶移植,经过较低温、湿度的处理,以适应自然温、湿度条件。
20、脱毒苗
——脱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二、是非与选择
1、林业生物技术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优质、高抗、速生林木良种培育,良种苗木工厂化繁育,有益天然产特离体生产,林业蛋白质工程、酶工程、能源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药材生物技术等其它林业生物技术。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需经过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3、根据起因不同,植物细胞的死亡分为病理性死亡和生理性死亡。
4、器官培养程序包括:无菌外植体的获得、初代培养物的建立、培养物形态发生、植株再生等环节。
5、植物营养器官培养主要包括:根段培养、茎段培养、叶培养。
6、植物繁殖器官培养主要包括:花器官培养、幼果培养、种子培养。
7、原生质体培养的体细胞

变异大于细胞培养的变异,而细胞培养的变异又大于组织器官培养的变异。
8、优良变异的筛选方法有:直接筛选法、间接筛选法。
9、细胞变异的类型包括:自发产生的变异、诱发产生的变异。
10、分裂素/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比例高时产生芽,比例低时产生根。
11、由完整的植物器官分离单细胞,叶片是分离单细胞的最好材料。
12、成功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悬浮培养物分散性良好,均一性好,细胞生长迅速。
13、植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单细胞培养、单倍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14、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两大类:生长素类,如2,4-D、IAA、NAA等;细胞激动素类,如6-BA、TDZ和ZT。
15、原生质体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与组织培养基类同,只是添加了渗透压稳定剂。多数情况下所用的培养基是MS、B5或它们的衍生培养基。
16、花卉基因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香味基因工程、花发育基因工程、花卉保鲜基因工程、花卉株型基因工程、花卉抗性基因工程等五大方面。
17、自1986年第一株转基因杨树问世以来,不同树种的转基因工作相继开展。
18、对于植物悬浮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应符合:合适的氧传递、良好的流动性、低的剪切力等要求。
19、根据诱导子的来源可将其分为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包括真菌、细菌、病毒,还包括一些病原体的非致病性生理小种、选择过的非病原体、弱致病性病原体、强致病性病原体以及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毒性产特;非生物因子包括一些物理和化学因子,如损伤、电击、高温、紫外线、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等。
20、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21、母液是欲配制液的浓缩液,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及配制时的快速移取,而且还便于低温保藏,一般母液配成比所需浓度高10-100倍。
22、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即:物理方法如干热(烘烧和灼烧)、湿热(常压或高压蒸煮)、射线处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措施;化学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儿、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化学药品处理。
23、植物离体培养常用的主要糖类是蔗糖。
24、无菌操作接种时,在操作前和操作期间要经常用于擦拭双手和台面的酒精浓度是70%。
25、根、茎、叶、花、果、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中柱鞘等植物体细胞均可作为培养材料,诱导形成完整植物体。(√)
26、以小孢子和大孢子细胞等植物性细胞为

培养材料,可诱导形成完整植物体,该植物体叫单倍体,能正常开花结实。(╳)
27、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温度、光照(如紫外线、湿度、通气状况)均会影响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28、愈伤组织是尚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团,其生理年龄几乎为零。(√)
29、每种激素必须单独配成母液,浓度一般配成1mg/ml。(√)
30、一般来讲,继代时间越长、继代次数越多,细胞变异的几率就越大。(√)
31、茎尖培养与脱毒中,能否培养成功关键在于培养基。(×)
32、平板培养是花粉培养的一种方式。(√)
33、原生质体培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
34、环境的相对湿度可以影响培养基的水分蒸发,一般要求80%-90%的相对湿度。(×)
35、无病毒植株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问题并非重复感染。(×)
36、机械法分离原生质体的主要缺点是原生质体的产量很低、方法繁琐费力。(√)
37、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又可以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
38、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PH值都在5.8-6.0之间。(×)
39、花粉培养是将花粉从花药中游离出来,成为分散或游离态进行培养。(√)
40、单细胞培养中选择优良细胞株常用平板培养法。(√)
三、简答与问答
1、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外植体
(1)外植体的基因型,(2)外植体的类型,(3)外植体的来源,(4)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5)外植体的大小,(6)极性,(7)继代培养次数
2、芽的增殖途径
3、培养基(1)基本培养基,(2)碳源,(3)氮源,(4)植物激素,(5)培养基中其它因子
4、培养条件 (1)光照,(2)培养温度,(3)容器内气体成分,(4)湿度
2、植物离体快速繁殖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1、污染, 2、外植体褐变 3、试管苗的玻璃化
4、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 5、遗传稳定性
3、植物离体快速繁殖中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影响外植体褐变的因素有:
(1)植物种类和品种(基因型),含有单宁、酚类化合物、多酚氧化酶活性大、色素含量多的植物较易发生如苹果。(2)外植体的生理状态,成年期>幼龄期,老熟组织>幼嫩组织,夏季>春冬季。(3)取样时间不当,培养时间过长,长时间不继代。(4)培养基,无机盐浓度过高,细胞分裂素过高。(5)温度,过高(6)光照,高光。(7)外植体受损程度,受伤严重,消毒剂毒害。
克服措施有:
(1)外植体选择的时间、季节、部位,遮光处理。 (2)适宜的培养

基。(3)合适的培养条件。(4)加入抗氧化剂,使用VC,PVP,活性碳。(5)缩短继代时间。(6)减少外植体受损程度及合理使用消毒剂。
4、林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8-9)
答:(1)林业生物技术是以森林群落(森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生物反应器进行产品生产。
(2)林业生物技术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生物质产品和公益服务。
(3)林业生物技术克服物种间生殖隔离,以各种来源的目的基因定向培育林木新品种。
5、花器官培养的意思有哪些?
答:花器官培养的意义有:
(1)通过离体花芽培养可了解整体植物和内源激素在花芽性别决定中所起的作用;
(2)可以了解花器官各部分对果实和种子发育的作用;
(3)内、外源激素在果实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4)生产上也可用于珍贵品种的扩大繁殖。
6、简述种子培养的技术
答:种子培养技术包括:
(1)种子灭菌:种皮厚或不饱满的种子,宜用0.1%升汞消毒10-20min。幼嫩的或发育不全的种子,宜用饱和漂白粉消毒15-30min。若种子上有绒毛或蜡质,应先用95%酒精或吐温80处理,提高消毒效果。对壳厚难萌发的种子,可去壳培养。
(2)培养基:
A.促种子萌发用MS培养基,加或不加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则可加入6-BA或2,4-D。
B.无胚乳种子(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番薯、马铃薯、苹果、烟草、薄荷)应适当加生长素。
C.一般糖浓度为1-3%。
D.打破休眠可加GA,或在接种前浸种处理。
(3)接种:把种子按每瓶3-5粒放人培养瓶中,均匀排列。培养温度20-28℃,培养光强为1000-20001x,每天光照时间10-12h。
7、简述组培中细菌污染的症状与致因
答:组培中细菌污染的症状是:菌落呈黏液状或浑浊的水渍状痕或出现泡沫的发酵状等情况,颜色多为白色,与培养基表面界限清楚,接种后1~2天发现。
引起细菌污染的可能原因:外植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操作不当、接种工具、呼吸、不干净的手、室内不干净等。
8、简述组培中真菌污染症状与致因
答:组培中真菌污染的症状是:菌落多为黑色,绿色,黄色,白色的绒毛状,棉絮状,与培养基表面界限不清楚,接种后3~10 天发现。
引起真菌污染的可能原因:周围环境、空气污染、超净工作台、操作不当、器皿瓶口大等。
9、简述细胞悬浮培养的优点
答:细胞悬浮培养的优点主要有:能大量提供比较均匀一致的细胞,细胞增殖的速度比愈伤组织快,适宜大规模培养,成为细胞工程中独特的产业。
10、简述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与环境条件
答:营养条件包括:
无机营养(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有机营养(维生素类、肌醇、氨基酸、天然复合物),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琼脂,碳源,抗生物质,抗氧化物,活性炭等。
环境条件包括:
温度,光照,湿度,渗透压,pH值,气体。
11、简述 一个标准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一个标准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必须具备的以下条件:
第一、清洗和储存玻璃器皿、塑料器皿和其他实验器皿;
第二、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储存;
第三、植物材料的无菌操作;
第四、可控温度、光照、湿度的条件,以便对材料进行体外培养;
第五、培养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12、简述MS培养基的主要特点
答:MS培养基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13、简述继代培养时材料玻璃化的解决办法
答:继代培养时材料玻璃化的具体解决办法为:
①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质水平,以降低培养基的水势;
②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
③增加光照;
④增加容器通风,最好进行C02施肥,这对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有明显的作用;
⑤降低培养温度,进行变温培养,有助于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发生;
⑥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
14、简述基因工程有突出的特征:
答:基因工程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是可把来自任何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与其毫无关系的任何其他受体细胞中,因此可以实现按照人们的愿望,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
第二是某一段DNA可在受体细胞内进行复制,为准备大量纯化的DNA片段提供了可能,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四、实践与案例
1、试述提高试管苗驯化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答:试管苗驯化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
(1)内因:一般地,试管苗细长、黄化、根系发育不良者移栽成活率低。试管苗叶片浓绿、茎粗壮、根系发达及长势好者移栽成活率高。
(2)外因:光、温、水、气、湿度、有无杂菌、管理技术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提高试管苗驯化移栽成活率的措施:
(1)努力提高试管苗的质量,要求:有针对性调整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
(2)及时出瓶驯化,避免苗老化。
(3)出苗时可以考虑使用生根粉。
(4)选用合适的基质,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

(5)定期喷施营养液及杀菌剂,防虫防病;结合浇水浇灌营养液。用自来水浇灌时可不用加微量元素,一般一周一次,初期浓度低0.15-0.2%,后期可增加到0.3%。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同时每隔7-10天交替喷1000倍的百菌清或灭枯净。
(6)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2、试述茎尖培养的方法及步骤
答:茎尖培养的步骤有:取材——材料处理及消毒——接种——培养——驯化移栽
(1)取材
①直接取材:在生长旺盛、枝条健壮、无病的母株上选生长不久、杂菌污染少的顶梢(1-2cm)(取前可喷杀菌药,可顶芽或侧芽)。
②从试管苗获取。
(2)材料处理及消毒
将采集到的茎尖切成0.5-1.0cm长→→去叶(休眠芽预先剥除鳞片) →→流水冲洗2-4h →→ 75%的酒精中处理30s →→稀释20倍的次氯酸钠中浸5-8min(取自老枝条上的可适当延长时间) →→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准备接种。
(3)接种
接种前再剥掉一些叶片,使茎尖0.5cm →→接种。要求:随切随接,动作迅速。亦可将切下茎尖材料在1-5% VC液中浸一下。
(4) 培养
1)培养基① 基本培养基 MS、White、B5、Heller培养基。② 蔗糖作碳源效果好,浓度2-3%。③ 激素(2,4-D,IAA, NAA )和有机添加物有明显影响。但激素浓度以0.1mg/L为宜, 不要太高。
茎尖生长状态:生长太慢:茎尖不增大→→变绿→→细胞逐渐老化→→休眠。原因: 生长素浓度太低;温度过低或过高。
生长太快:茎尖迅速增大→→愈伤组织→→丧失成苗能力。原因: 生长素浓度过高;光照太弱或温度太高。
生长正常:茎尖基部稍增大并形成少量愈伤组织,茎尖颜色逐渐变绿,并伸长,叶原基发育成可见的小叶,进而形成小苗。
2)初代培养条件:每天光照16h/d,照度1500-2000Lx,温度25±2℃。
3)继代培养:茎尖长成的新梢→→切成小段→→增殖培养基中→→ 1个月左右→→新梢又可切成小段→→再转入新培养基→→建立和维持了茎尖无性系。 (即微型扦插)继代培养可用MS培养基。
4)诱导生根:采用I/2MS培养基 加入一定的生长素类调节物质,如NAA、IBA等。新梢基部浸入50或100mg/l的IBA溶液处理4-8h,然后转移到无激素的生根培养基中。
5)驯化移栽入土:在生根培养1个月左右→→生长健壮而发达的根系→→炼苗→→移栽 →→管理(温、光、湿、气)。
3、试述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
答:无菌操作注意事项主要有:
(1)实验器具和材料的准备。
(2)用75%的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然后室内及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杀菌20min-30min。
(3)关紫外灯、打开风机,过5

-10min进入缓冲间,以75%洗手和手臂,更换无菌服、帽子和口罩。进入接种室。
(4)用70-75%的酒精拭擦台面并消毒双手。试验用具也应该用酒精消毒。点燃酒精灯,将金属器械在其火焰上灼烧,冷却待用。
(5)取流水冲洗(至少30min)过的外植体,用一定的消毒剂浸泡消毒,用无菌水冲洗3~4次,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置于酒精灯火焰下方,用无菌的接种器械进行分离、切割或其他处理。
(6)打开培养瓶,瓶口在灯焰处旋转灼烧,用镊子将培养材料置于培养基上,灼烧镊子放回,灼烧瓶口,盖上瓶塞。
(7)收拾台面。
4、红叶石楠试管苗驯化和移栽基质配制
答:基质的基本要求是:疏松通气、适宜的保水性、清洁卫生。
基质的成分比例是:V蛭石/V珍珠岩/V泥炭=6/3/1。成活率可达95%以上。
5、试述红叶石楠组培苗过渡移栽管理
答: (1)组培苗出瓶移栽
组培苗出瓶是保证移栽成活的第一步,是从无菌,温、光、湿度稳定环境中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从异养过渡到自养过渡的一个炼苗过程。
(2)防病管理
保持环境清洁、尽量减少污染是组培苗移栽成活的根本所在。幼苗浇灌时应尽可能选择清洁的水源,移栽当天喷施(0.33-0.50)MS 营养液,并喷施 800-1000 倍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或500倍多菌灵药液,每隔一周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前后两次交替使用不同杀菌剂效果更好。
(3)湿度管理
有效的湿度管理也是保证组培苗移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红叶石楠组培苗出瓶前是在100% 相对湿度条件下生长的,出瓶初期保持高湿的小环境至关重要。红叶石楠移栽初期 3-5d 棚内空气湿度需保持在 95% 以上,5d 后仍需半封闭保持 80% 相对湿度2-3周。移栽后也要注意基质湿度的控制,除淋足定根水后,以后2-3d淋水一次。
(4)光照、温度管理
组培苗室内生长环境是在弱光、基本恒温下,因此移栽后应注意遮光及控温。一般移栽初期应遮光 70%一周,以后用 50% 遮光,2-3周即可除去遮阳网。
移栽时应选择适宜的季节,红叶石楠在 9月下旬到次年5月中旬移栽成活率较高,冬季及早春移栽成活率最高,冬季应在大棚内加盖内棚,苗床基质保持在15℃ 以上,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
6、试述鹅掌楸组织培养时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及消毒要领
答:以最常用的MS培养基与1/2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外源激素:生长素为IBA,细胞分裂素为6-BA,激动素为KT。蔗糖30g/L,琼脂肪7g/L,活性炭3g/L,pH值为5.6-5.8,温度28℃,光照2000lx。
野生高山鹅掌楸由于生长在野外,枝条粗壮,灭菌困难,先用75%酒精处理5s (注意时间不

能过长) ,再用 0.1%HgCl2消毒6-8min,再用无菌蒸馏水漂洗3-5次污染率较低。时间控制要求高,操作技术熟练是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