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合集下载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

“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为大国增进良性互动和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调整,重点是反思与调整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江泽民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最近,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这些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以加强合作、协调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美国还密切了同欧盟与日本等主要盟国的关系,相互合作、协调明显增强。欧、俄、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作也有新的发展。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动世界地缘政治重心地区——欧亚大陆局势趋向稳定与缓和。

制约美国在外高加索战略利益的俄罗斯因素探析

制约美国在外高加索战略利益的俄罗斯因素探析

的经 济安 全及 其 在世 界经 济 中 的主导 地位 。早 在 19 97年 , 国副 国务 卿 塔 尔博 特就 明确 提 出该 地 美 区是美 国的 “ 要 利 益地 区 ” 强烈 反 对 包 括 俄 罗 重 ,
斯在内的任何 国家控制这一地区。 对俄 罗斯 而 言 , 高 加 索 的未 来 走 向对 其 利 外
经济 利益 。美 国等西方 国家早就 觊觎 里海 丰富 的
石 油资源 , 并于 20 05年建 成 了绕 过俄 罗 斯 的 巴库

第 比利斯一 杰 伊汉 石 油 管 道 , 管 道 的 建成 打 该
破 了俄罗斯对 里海 地 区 石 油 出 口的垄 断 , 害 了 损 俄 的经济 利益并 延缓 了俄 经济复 兴 的进 程 。
关键词 : 国; 罗斯 ; 高加 索 ; 源 美 俄 外 能
中图分类号 : 8 12 D 5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8 9 12o 12— 03 4 10 —06 (o 9o 0 2 —0
外 高加 索地 处 欧亚 大陆 交界 处 , 东靠 里海 , 西 临黑海 , 接 土耳 其 和 伊 朗 , 与俄 相邻 , 里海 南 北 是 和中亚地 区油气 资源 的重 要 战略 过 境 通 道 , 是 也 东 西走 向的交通 要 道和 连接 亚洲 、 洲 的纽 带 , 欧 地 缘 战 略位 置 十分 重 要 。 同 时 , 地 区 也 是 一个 矿 该

单边主义多极化与多边主义

单边主义多极化与多边主义

俄罗斯外交具有多边主义的深厚传统,即致力于以多边、集体的方式来解决国际问题。俄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彼此都增加了,各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俄发展对外关系首先是加强与独联体的合作,并把俄罗斯与独联体的安全视为至关重要。俄罗斯也积极响应和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把同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看作是正确的历史性选择,是关系到两个国家与人民长久利益的大事,符合当今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认为,冷战结束后,两极对抗的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的趋势得到发展。西欧、日本、中国都显示出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但多极世界尚未形成,向多极世界过渡也不会轻而易举。俄罗斯的任务就是要稳定世界局势,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顺应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他还认为,俄是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无可争议的一极。俄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没有俄的参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解决不了。叶利钦在任俄总统期间,多次强调俄罗斯对外政策目标是建立以多极世界为原则的国际关系体系。在今天国际社会面临许多新的威胁和挑战的情况下,只有在集体合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解决和缓和国际冲突,因而多边主义具有更大的意义。这种在和谐的国际协调框架下建立的秩序是俄外交努力的方向之一。为了建立公平民主的世界秩序,俄罗斯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参与全球框架安排,在联合国、八国集团和其他许多地区性组织如欧洲安全组织、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等中发挥重要作用。争取多极世界,反对单极世界,成为俄罗斯的基本国策。

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抵制、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主要力量之一。在世界安全战略领域,欧盟反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对美国谋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深表疑虑,认为这将严重冲击世界安全体系,打乱世界战略力量平衡,从根本上损害欧洲的安全利益。欧盟还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独立防务能力,加速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为最终自主欧洲安全创造条件。在世界政治格局问题上,欧盟主张世界走向多极化,反对美国推行单极独霸战略。在国际关系问题上,欧盟主张维护现存的国际条约、协议和准则,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美国单方面违反、否定和退出国际条约和协定,这样做最后可能导致世界秩序的破坏。欧盟不同意美国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法国总统希拉克公开指出,“先发制人”论可能成为发动战争正当化的借口。在对待第三世界问题上,欧盟不认同美国把它不喜欢的国家扣上“无赖国家”、“邪恶轴心”罪名。在反恐问题上,欧盟不同意美国搞反恐扩大化和单靠武力解决恐怖主义,主张由联合国在国际反恐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反对由美国一家说了算,反对美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和擅自改换伊拉克政权。德国和法国并没有在伊拉克参加维和行动,并对美国虐俘问题公开进行抨击。由于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敢于对美国说“不”,表明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抵制与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主要力量之一。欧洲与美国矛盾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单边与多边、单极与多极之争,其核心是称霸与反称霸之争。

第八讲美苏争霸史

第八讲美苏争霸史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对“冷战”的认识
军事包围;武力威胁;加剧紧张局势;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 四分区国占领 2、欧洲——德国 德国分裂:1949年,分为德 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
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理1949

柏林

英 法
德国
朝鲜 3、亚洲 越南
美苏分区占领;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2、(1993年至1999年底),为美俄之间分歧 与摩擦多于协调与合作的时期。

从1993年开始,俄主动拉开同美国的距离,开始独 立自主地推行全方位外交。美则继续视俄为潜在敌 人和威胁,逐步蚕食俄战略空间。美推动北约实现 首轮东扩,俄战略前沿回撤700-1000公里;北约新 概念出台,俄面临“人道主义干预”的威胁;美和 北约加紧向独联体渗透,具有反俄倾向的“古阿姆” 联盟建立;美发动科索沃战争,俄在南欧的传统影 响几近丧失。美俄关系高度紧张,退为“冷和平” 状态。
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发展轨迹

1、“一边倒”政策阶段(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 2、(1993年至1999年底),为美俄之间分歧与摩擦多于协 调与合作的时期。 3、 第三阶段(1999年底普京上台至今),为美俄尝试建 立新型关系的时期。
1、“一边倒”政策阶段(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

美国1949前对华政策概要汇总

美国1949前对华政策概要汇总

1913年到1921年,在伍德罗·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的八年间,是世界和中国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变化无常的现象。从美国为欧美列强中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的政府,变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政府;从威尔逊以“借款的条件近乎损害中国本身的行政”为由退出老国际银行团之后,又主动发起组织垄断范围大大超过老国际银行团的对华贷款新国际银行团;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邀请中国采取与之相同的对德绝交行动后,又反对中国对德宣战,对巴黎和会上从支持中国直接收回山东权益而变为同意日本继承德国战前在山东的权益;在高唱同情中国的民主运动的腔调下,又处处压制中国的民主运动等具体问题着手,对它们进行了逐个探析。在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叙述分析中说明了美国对华政策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的一种反映,而是与在华拥有特殊利益的欧洲列强和日本发生直接利害冲突的多边国际关系的反映,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在这一重要时期的对华政治、经济政策。

1949年以前的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以经济扩张而非领土扩张为主,并以经济扩张来扩大其在华政治影响;二是始终站在中国国内革命运动的对立面;三是始终重视中国在其整个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上述历史特征,对于研究今天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后初期(1945-1949),多种因素导致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这些因素:1.美国对意识形态和美蒋特殊关系的考虑;2.美国对国共两党力量的重新估计和对苏联的顾忌;3.中美两国人民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对和美国对自身力量局限性的认识.

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展

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展

三、奥巴马政府的对华 政策与中美关系
(一)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定位
1.中美两强峰会与中美命运共同体
在北京参加中美 建交三十周年纪念活 动的前总统国家安全 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 提出了召开美中两国 参与的“两强(G2)峰 参与的“两强(G2)峰 (G2) 建议, 会”建议,呼吁两国 首脑举行定期会晤, 首脑举行定期会晤, 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 个新高度。 个新高度。
一、奥巴马政府面临的 安全战略形势
(一)美国从霸权颠峰走向相对衰落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进入新一 冷战结束以来, 轮霸权扩张期. 轮霸权扩张期.其霸权地位经历了 一个从巅峰到相对衰落的过程。 一个从巅峰到相对衰落的过程。奥 巴马政府处于美国相对衰落的初始 阶段。 阶段。
1.美国逐步走向霸权顶峰 1.美国逐步走向霸权顶峰 • 超强的经济实力 2001年 美国GDP占世界32 GDP占世界32·5% 2001年,美国GDP占世界32 5% 美元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货币 最大资本输出与输入国 最大国际市场与贸易国
• 呼吁盟国增兵阿富汗,打击国际恐怖 呼吁盟国增兵阿富汗, 主义 • 加强对巴基斯坦外交工作,寻求巴基 加强对巴基斯坦外交工作, 斯坦在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方面的 合作。 合作。 • 加强公共外交,重塑美国在伊斯兰世 加强公共外交, 界的道德威信。 界的道德威信。
3.防止核扩散 • 防止朝鲜、伊朗成为核国家。 防止朝鲜、伊朗成为核国家。 • 转移核材料 • 建立和巩固国际防核扩散机制 4、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单边主义、多极化与多边主义-论文

单边主义、多极化与多边主义-论文

单边主义、多极化与多边主义- 论文

关键字:俄罗斯主义世界建立国家国际政治关系美国多边

5-6-2 美国化的单边主义

苏联及华约集团解体,标志着两极世界秩序的瓦解与冷战的结束。美国在其对手消失和冷战结束后,认为应该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一样,重新制定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时克林顿政府的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提出了美国对外政策指导原则的四个核心观念:一是安全的多重性,把经济安全提到与军事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其放在四个核心观念的首位;二是必要时使用军事力量并使军事力量与外交紧密配合;三是对外政策要积极应对新威胁、新挑战;四是国外发生的事件与美国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从以上不难看出,美国冷战后的对外政策已抛弃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不首先使用武力的承诺,积极寻找新的敌人,以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

美国在冷战后发动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在其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指导下完成的,是以上对外政策的四个核心观念的直接结果。特别是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并且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直接兑现了其“必要时使用军事力量”这一外交原则。至此,美国单边主义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美国以武力为后盾的单边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自己固有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基础上的,追求美国经济安全和石油资源供给,推广西方价值观等利益因素是单边主义的根本诉求。冷战结束后,地中海、波斯湾、环里海大中亚及其周边地区,成为有关大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所在,并且是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中心,美国明显加快了抢夺地缘战略空间、重新分配世界资源的步伐。在美国看来,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再到环里海大中亚,这三个被称为世界石油心脏地带的地段都位于伊斯兰世界控制区,而伊斯兰文明又是西方受到威胁的文明,伊斯兰世界强烈抵制美国价值观和体制的推广。为了扫除伊斯兰世界特别是萨达姆这个对美国向全世界推广西方式价值观和体制的最大障碍,从而一劳永逸地控制中东石油的命脉,美国频频在这一地区及周围发动战争,最终达到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并进一步控制中东石油的目的。

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其介绍

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其介绍

外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其介绍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有过这样一个论断: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世界岛实际上是指欧、亚、非三大陆,由于连成一体,所以称世界岛。而位于世界岛连接线上的国家,其战略意义尤其突出。外高加索地区正处于如此重要的位置。

外高加索地区即南高加索,它包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独联体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首先,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外高加索是欧亚两洲的分界线,“里海西岸的外高加索还是欧洲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之一”。外高加索北与俄罗斯交界,东靠里海,西临黑海,南接土耳其和伊朗。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占据这一地区,既可以向北遏制俄罗斯;向南威慑伊朗、控制印巴向东穿过里海通过中亚挟制东亚;向西南经中东控制红海和地中海,扼欧、亚、非三洲交通的咽喉;向西经黑海直抵欧洲。正是这一地区的显著地理特征,使外高加索历来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高加索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于黑海和里海之间,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462米。传统上把大高加索山脉的主分水岭作为南欧与西亚之间的分界线。高加索一词不仅指山脉本身,而且包括山脉两侧的广大地区,北侧称前高加索,南侧称外高加索,整个地区占地面积为44万平方公里。高加索地区从库马低地和马内奇盆地向南延伸到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边境,因而包括俄罗斯的最南部(包括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等几个俄联邦的共和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北部的塔曼半岛向东南延伸到里海的阿普歇伦半岛,长约1200多公里。小高加索山脉位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谷之间。

论国际竞争三种方式的新变化

论国际竞争三种方式的新变化

论国际竞争三种方式的新变化

一、经济竞争是科技和综合实力竞争

1.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变化

中国从国际舞台边缘来到中央,世界经济秩序、治理方式发生变化,大国关系进入调适期。比如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外交全局和对外关系中都占据优先的战略地位。赋予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的战略内涵,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日本关注海洋的原因是这些(大陆架)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l300年的钴、l00年的镍、l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足以使日本从天然资源贫乏国家摇身变为“天然资源大国”。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不再“东倒西歪”,地缘政治变化了。欧洲问题更重要了,影响美国战略重点。外高加索和中亚的争夺更加激烈。俄罗斯成为大国的标志,就是不再盲从西方。

2.经济结构调整的竞争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实质是国际再分工,价值链位置再调整,国际利益再分配。发达国家率先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再工业化为核心,以绿色增长和智能增长为基本方向,以新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今年1月发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的国防战略

报告。这标志着美国正式承认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

文章认为,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通过北约巩固了对欧洲的军事和政治控制。美国还一系列行动政府了除叙利亚和伊朗外的北非和中东地区。在上述区域,已经没有能够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力量。此外,美国还通过北约东扩和加强与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南高加索到中亚,北冰洋到蒙古地区各国的关系实现了对俄罗斯的包围。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可以腾出力量来对付中国。美国防长帕内塔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防长峰会上表示,会进一步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和泰国等亚太地区盟友的伙伴关系。他认为针对亚太地区的国防政策不仅要注重加强与传统盟友的合作,还应该提升与该地区其它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例如,东盟各国,中亚各国,蒙古,汤加,印度和孟加拉国。过去几年里,美国已经把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纳入了其政治军事轨道,并扩展了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关系。帕内塔还表示,到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海军力量战整个美国海军的60%(其中包括六艘航母及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濒海战斗舰和潜艇)。

文章认为经过重新调整后的美亚太军力将会非常恐怖。自二战之后,美国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军事实力,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球军事力量。美国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世界上所有的超级航母),并且拥有世界12艘核动力航母中的11艘(另外一艘在法国)。这11艘超级航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战舰。美国还有61艘驱逐舰和22艘巡洋舰,它们或装备或可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美国海军还有72艘潜艇(18艘核潜艇和53艘攻击型潜艇),7艘两栖船坞运输舰,12艘船坞登陆舰,4艘濒海战斗舰和数十艘其他类型的军舰。而美国要在不久的将来会把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门户开放”: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选择

“门户开放”: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选择
第1 4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S c i e n c e s )
Vo 1 . 1 4 N o . 1 F e b . 2 0 1 3


“ 门户 开放 ” 政策的战略 目标
1 . 维 护 中亚各 国的政 治独 立 , 防止 中亚地 区再 次被 其他 大 国主 导 , 从 而在 欧亚 大陆重 新 出现 霸权 挑
战者 , 是“ 门户开放 ” 政策的核心战略 目 标 。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 的大陆, 是世界历史的主要舞 台, 全 球政治 、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区。在地理大发现之前 , 欧亚大陆的历史几乎等同于世界历史。在进入海 洋时代之后 , 陆地强国与海洋强国的较量成为全球争霸的基本 内容 , 而陆地强 国无一不来 自欧亚大陆 , 上个世纪持续近 5 0年的冷战就是典型的例证。尽管冷战最终以美 国的胜利结束 , 但美国并没有放松对 欧亚 大 陆 的战略警 惕 , 而是 继续 对 欧亚 大陆上 霸权 国家 可 能 的再 次 出现充 满戒 心 , 极 力 防范欧 亚大 陆再 次 出现一 个类 似前 苏联 那样 可 以挑 战 自身霸权 的 强权 国家 。美 国著 名 战 略分 析 家 布热 津斯 基 曾说 , 世 界上“ 所有可能在政治和经济上对美 国首屈一指 的地位提 出挑战的国家都在 欧亚” 。 _ 1 因此 , 尽管 目 前 欧亚 大陆 上 已不存 在 可与美 国争 夺世 界 霸权 的 国家 , 但 欧亚 大陆 在美 国全球 战 略 中的地位并 未 下降 , 防 范再 次 出现能 够挑 战美 国霸权 的 国家 成 为美 国在 欧亚大 陆上 新 的地缘 战略 目标 。 中亚 地处 欧亚 大 陆的心 脏地 带 , 扼 守 欧亚 大陆 的十字 路 口 , 战略地 位十 分重要 。向南可 进人 盛产石 油 的中东地 区, 向北可进入俄罗斯的高加索 、 西伯利亚地区 , 向西可进入外高加索乃至黑海地区 , 向东则 直 指 中 国的新疆 地 区 。因此 , 任何 国家 只要 能控 制 中亚就 可 以极大 地增 强对 欧亚 大陆 事务 的发 言权 , 进 而可能成为欧亚大陆新的霸主。“ 中亚国家本身不是主导世界的力量 , 但却起 ‘ 砝码 ’ 的作用。谁控制 中亚 , 谁就会增加左右地区和世界的力量 , 赢得有利的战略空间。 ” 冷 战期间, 前苏联正是凭借对中亚 地区的控制对美国在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利益形成 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当时的美 国渴望将 中亚从苏联剥

美国推行中亚外高加索政策的目标及面临的矛盾

美国推行中亚外高加索政策的目标及面临的矛盾

美国推行中亚外高加索政策的目标及面临的矛盾

张利军

【期刊名称】《国际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3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张利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71.20

【相关文献】

1.美国中亚政策的矛盾与困局 [J], 邵育群

2.美国中亚政策与中美关系——"美国中亚政策与中美关系研讨会"来稿选辑 [J], 欧阳维;赵华胜;杨恕;汪金国;焦一强;陈小鼎;朱永彪;杨倩;余中海

3.日本与中亚及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关系:政策及实践 [J], 肖斌;张晓慧

4.制约美国在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利益的俄罗斯因素 [J], 张建勋

5.我国推行产业政策面临的矛盾及目标导向——关于目前我国产业政策研究的基本思路 [J], 刘伟;杨云龙;路林书;张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中东战略的新动向

美国中东战略的新动向
略投 入 ,对 世 界 格 局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克林 顿 立 即攻 占伊 拉 克 ,而 且 初步 而 且 把 向 中 亚 进 军 确 定 为 其 大 中 样 响 。 与 旧的 中 东 战 目 ,美 新 中 比 形 成 了 以 伊 为 “ 板 ” 促 进 中东 地 东 战略 的 重 要 战 略 目标 之 一 ;二 是
西 促 和 谈 ” 的 基 本 战 略 。该 战 略把 战 争 的 同 时 ,支 持 以 色列 以武 力 削

路 中东 地 区分 为 两 _ 片 :在 东 边 ,美 弱 巴解 , 为 伊 战 后 按 其 “ 线 图 ” 大
国 的 主 要 任 务 是 防 止 两 伊 之 一 坐 计 划 解 决 巴 以 问 题 ,进 而 为 实施 其
策 ,代 之 以 使 阿 富 汗 . 伊拉 克 和 伊 可 由 美 确 定 油 价 , 左 右 俄 经 济 复 朗 三 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权 更 迭 ”;三 是 它 不 再 兴 ;三 可 在 平 时 通 过 控 制 石 油 供 应 政
美实施大 中东 战略的新 动向
美 自实施大 中东战 略以来 ,
美国巾东战
冷战后 美对 中东战略的调整
中 东 是 美 苏 在 冷 战 期 间 争 夺 来 提 出的 上 述 战 略 思 想 ,迅 速 策 划 r旨在 以 武 力 “ 变 政 权 ” 的 两 场 改

美俄关系

美俄关系

2、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
3、重大事件 :
缓 和
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 1956年,与联邦德国建交;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紧 张
1961年,修筑“柏林墙”,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60、70年代 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下降
1950
①苏扩张活动、中苏关系 恶化 ②美从越南撤军,实现中 美关系正常化
①苏从阿富汗撤军,放松 对东欧控制, 中苏关系正常 化 ②美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实施星球大战计划
美苏冷战关系
美苏争霸的影响: 1、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 2、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苏联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 美国曾经历过1812年战争、南北战争 和冷战时期。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共同
获得胜利,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目前
唯一的超级强国,在经济、文化、工业及科研等领域都处 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
二、美俄关系前身——美苏关系
美苏关系的演变
一、敌视政策:1917——1941年 1、原因:意识形态矛盾
2.现实条件: (1)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苏联。 (2)苏联的国民经济迅速增长。 (3)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大国。 3.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的变化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四)
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 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
(四)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
1、欧亚大陆继续成为地缘战略竞争的“主战场”
俄罗斯 中国
(四)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
在法、德等“老欧洲”国家出现对美离心倾向的同时, 一些“新欧洲”国家更热衷于奉行亲美疏俄政策,导致欧洲 地缘竞争形势更趋复杂。
3、经济制裁逐渐增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 西方国家几乎在每一次重 大的国际对抗与冲突中, 都使用了经济制裁与封锁 手段,或以经济利益为交 换条件,逼迫对方让步。
(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4、文化渗透日趋公开 西方国家凭借信息传媒工具的技术优势,以各种消遣 娱乐、流行时尚等商业文化,或以影视音像、文学作 品等形式,或通过互联网,跨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国际战略形势
(动态表现)
本课主要内容
1 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2 冷战后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特点
一、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支配国际关系长达半个多世纪。
美国 欧盟 日本
国际战 略格局
俄罗斯 中国 其他力量
未来一二十年内,国际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正继续朝着 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难以根本改 变,仍将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

试分析当代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试分析当代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试分析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处于空前规模的调整时期。大国关系是国际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将主要取决于大国力量的消长、演变和确定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世界格局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大国关系,当前大国关系的态势是:美国力量相对衰弱,这是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前提,但美国目前仍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将欧洲作为其战略利益核心,并把与欧、日关系作为其国际关系的基础的态势尚未改变,美对俄,对华关系的基础尚未确定,仍在不断调整中。欧共体联合进程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当中逐步发展,并在经济上已形成与美、日三分天下的局面。统一的德国和法、英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而且已不满足于欧洲的发展空间。俄罗斯仍然是西欧在地缘政治上的主要对手。

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军事大国发展,开始对美国说“不”,并力争在亚洲的主导权。

中国经济保持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美、日、俄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在大国关系中处于相对有利位置。

俄罗斯依仗军事实力这一仅存的本钱,“财不大气犹粗”,力图重整大国形象,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拉开距离,改“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为“东西兼顾”。

上述态势反映出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中亚和外高加索的战略价值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家 ,它积极参 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角逐 ,是因为这个地区
① 中亚五 国和外高加 索三国位 于原苏联 亚洲部分 的西南 部 ,由里海联为一体。为叙述方便起见 ,本文将这 8国统称为中亚 和外高加索地区。 —— 作者注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 2期
中亚和外高加索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还 是 一个蕴 藏着丰富 的能源和 矿产 资源的 “聚 宝 盆”。 这里有储量丰富的铜、铝、铅、锌、铁、钨、铀、 锑、汞和黄金等各种黑色、有色和稀有金属 ,有钾 盐、硫酸钡和磷钙土等非金属 ,也有世界经济发展 必不可少的煤、石油和天然气。 以石油、天然气为 例 ,据美国国务院 2001年前公布的资料 ,里海地 区 (包括里海大陆架和哈、土、乌、阿 4国 )的石油
对美国具有战略价值。这种战略价值 ,一来自中亚 和外高加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来自里海地区 战略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以及能源输送管道走向 所具有的地缘政治功能。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讲 ,中亚和外高加索其实 位于亚洲的西南部 ,外高加索本身还是欧亚两洲 的分界线。 由于中亚和外高加索属于欧亚大陆上 陆路交通最便捷的十字路口 ,里海西岸的外高加 索还是欧洲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之一 ,所以在历 史上 ,它们曾经是东西方贸易通道上的中继站 ,与 著名的丝绸之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 也充当过军事 征服途中的集结点 ,使蒙古大军得以借此跳板 ,北 取欧洲 ,西向阿拉伯 ,南下印度洋 ; 为了争夺对中 亚和外高加索的控制权 ,英俄两个帝国的军队在 这里玩了一场世纪“大游戏”。 进入 20世纪 90年 代 ,随着欧亚大陆帝国疆界的不断变迁 ,中亚和外 高加索不仅保持了欧亚大陆交通枢纽 的独特地 位 ,而且成了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 和土耳其等 6个国家组成的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 地缘政治舞台的中间地带 ,并因此获得了包括十 分看重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生活的时 代在内的以往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地缘战略价 值。从地缘战略学的角度讲 ,任何一个具有称霸欧 亚大陆野心的强国 ,只要据此一点 ,即可达到如下 多重战略目的: 向北遏制俄罗斯 ; 向东挟制中国 ; 向南威慑伊朗、控制印巴 ;向西南经中东控制红海 和地中海 ,扼欧、亚、非三洲交通的咽喉 ;向西经黑 海直抵欧洲。早在冷战时代 ,在美国为了遏制当时 的主要敌人苏联而对欧亚大陆 3个周边地区排兵 布阵的时候 ,美国的战略家们就十分重视这块被 称为俄罗斯“软腹部”的地区。如今 ,美国要巩固其 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防止其他大国 (主要是俄 罗斯和中国 )崛起 ,称霸 全球 ,这样 一个“战 略支 点”当然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
【关 键 词】 俄罗斯 美国 中亚和外高加索 地缘政治 【作者简介】 胡尚哲 , 1963年生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 (兰 州 730000) ; 高永久 , 1964年生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天津 300071)
பைடு நூலகம்
1991年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南部边界出现 了 8个大小不等的独立国家: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 斯坦 、乌兹 别克 斯坦 、塔吉 克斯 坦、 土库曼 斯坦 、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 8个新独立的 国家加上阿富汗 ,构成了当代世界政治地图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地区—— 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①。 由于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连接中亚和外高 加索的里海周围又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 资源 ,所以从脱离苏联控制的那天起 ,这里便成了 周边和世界主要大国为谋求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优势而激烈争夺的目标 ,加之政治体制的急剧变 革和民族、宗教矛盾引发新独立国家政局动荡 ,中 亚和外高加索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点地区 ,以至于 美国地缘战略学家兹· 布热津斯基把它称为“欧 亚 大陆 的巴尔 干” 。
(一 )战略的形成 自 1991年 8月中亚和外高加索 8国相继宣 布独立后 ,美国随即与它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外 交关系建立的初期 ,美国在这个地区最为关注的 是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和核材料问题 ,这可以从 当时美哈关系的密切程度中得到佐证。早在 1991 年下半年 ,苏联尚未正式解体 ,美国便开始与阿拉 木图当局秘密接触。 1991年 12月哈萨克斯坦独 立后 ,美哈之间高层官员的往来便达到了异常频 繁的程度。 仅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为 例。他 3年中 3次应邀访美 ,成为当时上述 8国总 统中获得此等重视的唯一一人。 频繁的外交往来 自然解决了涉及双边关系的许多问题 ,然而无人 不知 ,督促哈萨克斯坦尽快履行《削减进攻性战略 武器条约》 ,才是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 , 美国也关注 8国巩固已经获得的独立、主权和领 土完整、建立民主制度以及走市场经济道路等问 题。为此 ,美国政府在 1992年通过的《支持自由法 案》的推动下 ,每年向这 8国提供大量无偿的经济 技术援助。 这些援助对挽救 8国濒临崩溃的经济 以及稳定其政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为美国 势力对该地区的进一步渗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美国政府在该地区关注的第 3个问题 ,是某些 国家因民族和宗教矛盾导致的武装冲突和战争。 为了直接而有效地参与冲突调解的全过程 ,美国 政府于 1993年 8月设立了负责此项工作的专职 协调员 ,并在国务院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此外 ,在 这一时期 ,美国与该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 亚两国关系特别密切。 1992~ 1994年 ,美国与哈 萨 克 斯坦 签 署 了包 括 贸 易、 投 资、 科技 合 作、 环 保 和自然资源保护合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在内的大 量协议。 1992~ 1995财政年度 ,美国共向哈萨克 斯坦提供了 5. 2 311亿美元的援助 ,占同期美国 向中亚五国援助总额的 42. 8% ①。特别是 1994年 2月签署的美哈《民主伙伴关系宪章》 ,更显示了 双 方 “互 谅、 互信 、互 相 尊 重 的牢 固 而 长久 的 友 好 关系” 非同一般 ; 美国对格鲁吉亚更加关心。在阿 布哈兹冲突升级、格鲁吉亚国内政局失衡的 1993 年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 T.皮克林声称: “美国现在 — 68 —
和将来都将站在格鲁吉亚领导人爱德华· 谢瓦尔 德纳泽一边…… 要让格鲁吉亚领导人相信 ,我们 随时准备向他提供帮助。”② 1993年 7月 ,根据克
林顿总统的指示 ,中央情报局甚至负责起了谢瓦 尔德纳泽个人的安全问题。
美国政府的上述重点突出的外交活动表明 ,冷 战后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已经形成。 其主要 战略目标 ,就是推动中亚无核区的建立 , 防止核扩 散 ,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 ;通过经济和技术援助扩大 美国在新独立国家的影响 ; 全力支持新独立国家的 “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 ; 推广民主制度 ,推动新 独立国家向美式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转型 ; 维护本 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美国人把解决核问题定为战略 的首要目标 ,把推广民主制度作为政治渗透的重要 手段 ,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因为确保美国的安全历来 为美国人所重视 ,促进海外民主一直以来都是美国 干涉别国的工具 ,而在冷战后 ,它们又与“促进美国 的繁荣”一起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追求的三大核 心目标。 美国人插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 卡 地区战争的调解 ,并明显偏向亚美尼亚 ,主要是美国 国内的亚美尼亚院外集团施压的结果。 美国人拉近 与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关系 , 虽然实质上是在 培养地缘战略“支点” ,但表面上也有合适的理由: 哈 萨克斯坦是有核国家 ,而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 泽是美国人的老朋友。 唯有战略中缺少地缘经济意 图这一点 ,有点耐人寻味 , 因为美国人早在 1992年 以前就已经盯上了中亚和外高加索的石油天然气资 源④。 不仅如此 ,以支持新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和 领土完整”这样的表述 ,有意识地模糊其实际上具有 的针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意图 ,也不符合美国人的 一贯风格。
综观十几年来中亚和外高加索形势的变化后 可以看到 ,虽然参与地缘政治争夺的国家和势力 很多 ,各方都使出了看家本领 ,但到头来 ,对中亚 和外高加索地区国家间关系和各国内政外交影响
— 66 —
最大的 ,除俄罗斯之外 ,只有美国。不仅如此 ,近年 来的发展趋势显示 ,美国的影响大有超过俄罗斯 之势。特别是 2001年 10月以后 ,美国军事基地和 美国军队以反恐为名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正式登陆 ,使地区 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明显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 而“颜 色革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 取得胜利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反对派 势力的不断壮大则清楚地表明 ,美国并未满足于 已经取得的对俄优势 ,它要通过改变上述国家政 治进程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已有的地缘战略优势。
此外 ,在如今能源领域的竞争导致地缘政治 形势复杂化的情况下 ,里海地区能源的外运早已 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政治 意义已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 ,目 前在这一地区运营的能源运输管道 ,几乎都在俄 罗斯和伊朗的控制之下 ,俄伊两国不仅享有其中 的经济利益 ,而且借此掌握着影响本地区新独立 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主动权。美国人意识到 了俄国人利用这些管道控制中亚和外高加索新独 立国家的经济命脉、削弱其独立地位、从而在本地 区恢复往日帝国影响力的企图 ,所以在克林顿当 政时期就开始积极插手里海能源外运新通道的建 设。 以牟利为目的的跨国石油公司均主张继续通 过苏联时期铺设的管道经黑海沿岸的俄罗斯和格 鲁吉亚港口运送石油 ,而在其运力饱和之后 ,可以 考虑铺设从里海沿岸穿越海底经伊朗至波斯湾的 更为经济的输油管道 ,但美国政府极力反对 ,它力 主铺设从巴库经第比利斯至杰伊汉的输油管道 , 以绕开俄罗斯和伊朗。尽管这条线路造价昂贵 ,经 济上并不合算 ,但在美国人看来 ,它能够起到削弱 俄 罗斯 和 伊 朗政 治 影 响、 帮 助新 独 立 国家 巩 固 独 立地位的地缘政治作用。
· 中 亚·
和天然气总储量分别达到 1 607亿桶和 17. 3万 亿立方米①。 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 ,里海地区也完 全能够确保每天向国际市场提供 300万~ 500万 桶石油 ,相当于国际市场需求的 3% ~ 5% ②。 因 此 ,有人将里海地区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在当今 世界能源储量日渐减少 ,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 严峻形势下 ,如此巨大的能源开发潜力 ,对能源需 求强烈的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② 〔俄〕阿· 伊· 古 舍尔: 《里 海问题的 地缘战略 因素》 ,载 《欧亚理论与实践》第 22期 (俄文版 )。
— 67 —
· 中 亚·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 2期
空间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 ,这一战略 先后经历了 3次较为明显的调整 ,每一次调整都 加重一些地缘政治的分量。
· 中 亚·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 2期
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胡尚哲 高永久
【内容提要】 苏联解体以后 ,中亚和外高加索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缘经济和 地缘政治价值受到美国的青睐。 为全面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十几年来 ,美国势力在国 家战略的指导下对该地区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 ,而随着美国国内外 ,特别是以中 亚和外高加索为圆心的地缘政治空间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 ,美国的中亚 和外高加索战略先后经历了 3次较为明显的调整 ,每一次调整都加重一些地缘政治 的分量。 目前 ,一个在美国主导下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的局面正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出 现 ,但美俄在中亚的军事对峙、在外高加索的激烈争夺将不可避免地恶化地区的安全 环境 ,和平与稳定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 美国的中亚和外高 加索战略及其演变
在美国势力进入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初期 ,即 本地区 8国宣布独立的初期 ,美国的中亚和外高 加索战略就已经形成了。十几年来 ,随着美国国内 外 ,特别是以中亚和外高加索为圆心的地缘政治
① 〔美〕阿睿勒· 科恩: 《美国 和中亚、高 加索国家: 相互关 系的问题及前景 》 , 载《中 亚和高 加索》 2000 年第 8 期 (俄 文版 )。 ht t p: / / w ww . ca - c. org /jou rnal / cac - 08 - 2000 / 05. kohen. sh 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