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合集下载

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

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

-外交·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对中亚政策的演变(1991~2006)郑羽【内容提要】本论丈将美国对中亚的政策划分成若干时段,并阐述了各个时段的政策目标扣排序。

论文探讨了美国对中亚政策演变的国际背景和地区背景,梳理了美国官方文件的政策表述与政策实践之闻的联系,指出美国对中亚政策受挫之后,其基本政策方针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美国政府正在寻找新的政策突破机遇.【关键词】俄罗斯美国中亚反恐“颜色革命”油气资源.【作者简介】郑羽,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07)1991年12月26日,随着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天然气领域做出了大量投资。

”o 和国联盟院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份宣布苏联应该指出,上述内容只是关于美国对中亚政解体的宣言,中亚五国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国际策的一般性表述,它既不能说明美国实际政策和法意义上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中原则宣示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揭示出美国政策演亚各国的政策也由此开始实施。

变的历史线索。

在本文所覆盖的15年时间内美国政府的官方文件对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1991年12月~2006年12月),由于各个时段美标做出了如下的表述:“美国在中亚的政策目标包国全球战略实施的重点有所不同,其与俄罗斯关括培育稳定、民主化、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系的演变以及全球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美国对穿越欧亚大陆走廊的自由运输、俄罗斯以外国家中亚的政策内容及其重点排序因此也都发生了较的无核化以及坚持国际人权标准。

美国的首要目大的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中亚标是粉碎极端主义政权和集团阻碍或破坏达到这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另一一目标的企图。

美国的政策也旨在使这些国家与方面,美国的中亚政策和国际形势与对俄罗斯的国际社会一体化,以便美国奉行负责任的安全和政策的联系日益紧密。

其他政策,阻止其威胁和平与稳定的恐外的和反西方的发展方向。

美俄关系分析 ppt课件

美俄关系分析 ppt课件
美俄在反恐、核安全、俄加入世贸组织等 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但两国在战略利益 上的冲突并未缓解。
当前美俄之间的主要矛盾
(一)美俄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日 趋激烈。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加紧对中亚和 外高加索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美 俄矛盾明显加剧。 (二)美俄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日 趋激烈。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加紧对中亚和 外高加索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美 俄矛盾明显加剧。 (三)美对俄国内政策不满,认为俄民主进 程倒退。
美俄矛盾上升的背景和原因
(一)美仍将俄视为潜在战略对手,双方 在战略上互不信任,是阻碍美俄关系发展 的主要因素。 (二)美在欧亚大陆加快战略扩张步伐,直 接损及俄核心利益,这成为美俄矛盾的主要 焦点。 (三)俄寻求恢复大国地位的努力和加快 融入欧洲的战略,与美建立单极霸权的目 标相抵触。
小结
今后一个时期,美俄间的矛盾虽仍会存在, 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激化,但双方仍将寻求 和扩大两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在能 源、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美俄关系既不 会滑落到冷战时期超级大国间的对抗局面, 也难以热络为冷战结束之初的“蜜月”状 态,将继续呈现出美攻俄守的战略态势, 维持既合作妥协、又摩擦斗争的基本框架。
美俄关系是当前大国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 对。冷战结束以来,美俄时而握手言欢,时 而恶语相向,两国关系始终处于非敌非友、 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当前,两国间既有 广泛的共同利益基础,又存在深刻的战略冲 突,美俄关系呈现出合作中有矛盾、较量中 有妥协的态势。
美俄关系的复杂历程
第一阶段(1991年底至1993年) 为美俄关系的“蜜月期” 第二阶段(1993年至1999年底) 为美俄之间分歧与摩擦多于协调与合作时期。 第三阶段(1999年底普京上台至今) 为美俄尝试建立新型关系的时期。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俄中亚博弈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俄中亚博弈

2008年11月第17卷第6期东北亚论坛1%rthe碰A8iaForumNw.20%V札t7№6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俄中亚博弈——兼论对中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高科(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随着国际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能豫价格的飙升,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依赖也日显突出。

能源资源储有量十分丰富的中亚地区,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世界能_琢供给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确认,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渐星白热化。

美饿之筒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控觏权之争;二是石油与天然气运输线之争;三是对该地区军事主导权的争夺。

俄美之闻的争夺与斗争,不仅威胁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也给中亚相邻地区和国家、特别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带来安全隐患。

中亚地区国家只有积极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

增加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才能使大国无机可采,才能使该地区经济在安全轨道上健康发晨。

[关键词]地缘政治;中亚;石油与天然气;俄美关系;中国西北边疆【中图分类号】I)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11【2008)06—0015一(06l£收翦日期】2008—05—1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项目。

战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05皿DGJw∞6)获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赉助[作者简介】高科(1963一),男,吉林集安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中亚作为联结亚洲和欧洲地区的桥梁,在过去的几千年问一直是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争夺的对象。

在前苏联统治时期,该地区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在前苏联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的洗礼下,大多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认同感。

前苏联解体后,中亚5国相继独立,“从政治地理角度看。

他们由前苏联统一地缘政治空间的外围地带成为欧亚大陆块政治进程的中心¨l』中亚政治形势的变化,大大改变了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价值在经过前苏联时期近百年的沉寂后再度凸显出来,使之再次成为美俄等世界大国和地区强国争相角逐的舞台。

美国战略东移的内容

美国战略东移的内容

美国战略东移的内容美国战略东移。

美国战略东移是指美国在国际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将重心向东移动的战略调整。

这一战略调整的背景是随着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的重要焦点。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战略调整必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战略东移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日益凸显。

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同时,亚太地区还涵盖了一些地缘政治敏感地区,如南海、东海等海域,这些地区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和平与安全。

因此,美国将亚太地区视为其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支点,必然加大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投入。

其次,中国崛起给美国带来了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可能对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因此加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军事合作,以维护自身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优势。

再次,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给美国带来了安全隐患。

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和导弹试验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美国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盟友和潜在对手展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实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美国战略东移是一种全球战略格局调整的体现,其影响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还将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未来,美国战略东移将继续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各方都需要对其产生的影响加以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形势与政策-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及其演变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总是倡导中立政策,但是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为了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孤立政策加之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而且相比之下曾经的大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二战结束后都沦为二等国家,此时美国与苏联却成为了世界两大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总统罗斯特病逝,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

由此展开了称霸世界的序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苏联解体,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的战略扩张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冷战和遏制,在大力扶植、援助和控制西方盟国的同时,大举向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其全球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与侵略性。

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小时间段分别为杜鲁门时期、艾森豪威尔时期和约翰逊、肯尼迪时期。

杜鲁门时期(1945-1953):杜鲁门修改了罗斯福的大国合作政策,确立于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具体内容包括:1、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建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军事包围圈。

2、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和援助,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占领地区救济基金”与“经济复兴基金”,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缔结《日美安全条约》。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后院”;通过“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

4、在军事战略上,执行以包围、遏制苏联为主,夺取广大中间地带大力向全球扩张的“遏制军事战略”,这种战略的作战思想是,准备打两次大战,或者两次大的全面战争,主张陆海空三军平衡发展,以原子单为讹诈工具,以常规武器为主要手段。

艾森豪威尔时期(1953-1961):1、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1957年进一步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则实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

简述国际战略形势的历史演变

简述国际战略形势的历史演变

简述国际战略形势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形势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国际战略形势:古代国际战略形势主要以帝国之间的冲
突为主,帝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为了扩张疆土、争夺资源和彰显自己
的实力。

二、近代国际战略形势:近代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是欧洲列
强对世界的瓜分和殖民化,带来了严重的国际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其中两次世界大战是最显著的。

三、冷战时期的国际战略形势:冷战时期的国际战略形势主要是
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争霸为主,全球各地都发生了冲突并分为两大阵营,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四、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战略形势: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战略形势主
要是以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点。

世界上的大国之间是相
对平衡的,而且各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目前的国际战略形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成了一个由联合国为
核心,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新型国际体系,并且全球治理、能源环境、贸易投资等领域成为主要焦点。

同时,反恐、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等
问题也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
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20年来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路径

20年来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路径

范围。在美国看来 ,只有普遍建立 “ 民主制度”才能切实保障中亚 国家 的
作 者感谢中国社科院美 国所所长黄平教授 的指 导。
2 l
园} . 肇最I £
,年 第 期 ,
独立地位 。美 国试图促使中亚国家实行 “ 利伯维尔融合 ,美国可以帮助 它们解决面临的问题 , 为其政治改革创造条件、 制定合理有益的经济政策 。 ②“ 中亚一高加索与丝绸之路”研究项 目主任 弗里德里希 ・ 斯塔尔曾为欧
国务卿基辛格 、美国战略与 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布热津斯基、国务院开发署 中亚地区署干事长巴克、美 国国际开发署副主任达伊恩等政治和思想要人 先后到访 。 ̄ 0 0年 4月 , 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哈、吉、乌 , 20 美 强调 美国与 中亚国家有 “ 同利益” 共 ,双 方要加强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 ,② 并向上述三国分别提供 3 0万美元反恐援助。 0 尽管美国的援助附加了政治
0耶斯尔 :《 9 1”前后 美国的中亚政策研究》 0 4年 6月新疆大 学硕士论文 。 “ ・1 ,2 0
S e h n J Bln “ e g , c n misa d S c rt e t l i : s i n t Ri as , tp e . a k, En r y E o o c n e u i i c n r a Ru s a d I v l ” yn a As a s S r t g cS u isI si t . S Ar l l g , 9 5 t e i t d e t u eU. . my W a Co l e 1 9 . a n t r e Rih r et , “ z k sa n h w n e n to a o i c f E r sa ”Ce ta c ad W i z Ka a h t a d t e Ne I t r ai n l P l i s o u a i , n t nrl Asa Ca c s sI si t i . u a u n t u e& S l a t d e r g a t i Ro d S u isP o r m k S d n WWW. l r a su i so g we e . s k o d t d e .r . i —A o n r s t n i s a c n J i t a al t Re e r h a d Tn a c

美国内战中的战略与战术演变

美国内战中的战略与战术演变

美国内战中的战略与战术演变美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是南北战争,也被称为美国内战。

这场战争发生在1861年至1865年之间,主要是由南方决定要分离出联邦,建立自己的国家,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和奴隶制度。

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改变了美国社会和政治的格局。

在这场战争中,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发生了许多变化和演变。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些变化。

起初的阶段,南方军队采用了以防御为主的战略和战术。

他们认为,他们自然而然地拥有更强大的防御优势,因为他们是在自己的领土上战斗,他们对地形和环境非常熟悉。

南方军队以众多、分散的军队组成,在战术上注重阵地防守、采取游击策略,以牵制北方军队,降低他们的士气。

这种战略和战术尤其体现在南方军队成功防御强大北方军队的第一次布尔河战役上。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战略和战术开始发生变化。

北方军队逐渐认识到,南方军队的防御战略是可以被克服的。

他们决定改变策略,从防御转向进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方军队加强了训练,改进了装备,重点发展了水陆运输以及铁路线的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机动能力。

北方军队还加强了对南方战略要地的控制,以便打击南方的交通线和基地,削弱他们的抵抗力。

在战术方面,北方军队开始采取更加进攻性和集中的战法。

他们提出了新的战术理论,例如“波斯卡”战术和施密特阵列战术,以及“刀刃”战术等。

这些战术注重火力的密集与远程射击,采用连发枪、步军阵形以及间隔阵地的夹击等手段,来克服南方军队的防守,而不是直接和敌人进行正面交锋。

北方军队还采用了轮流进攻和非常规战法,使得南方军队难以应对。

然而,南方军队也没有袖手旁观,他们对战略和战术采取了相应的改变。

南方军队开始注重游击战术和运动战,利用地形的优势,采取灵活的作战形式。

他们鼓励士兵们使用小型火器,如手枪和冲锋枪,进行近距离战斗,以降低敌人的火力优势。

南方军队还改进了阵地工事,以提高防御效果,尽可能善用每一寸领土。

他们还采取秘密行动,骚扰北方军队的后方供应线,并与北方的土匪和游击队进行合作,以削弱北方军队的士气。

世界主要力量中亚战略

世界主要力量中亚战略

世界主要力量中亚战略班级:JM—6学号: 21姓名:李毅世界主要力量中亚战略学号:21 姓名:李毅中亚位于几大文明板块与几大地缘板块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缘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亚的命运。

在进入现代史以前,大国交锋成为中亚无法回避的主题,直到俄罗斯将其纳入版图。

苏联解体后,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世界新形势下,中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地缘战略价值。

各大战略力量尤其是美俄两国围绕这里的地缘和能源利益进行激烈的角逐,大国间的分化组合、合作竞争以及对抗妥协错综复杂、变化多端。

与中亚古代史上的陆权争霸、近代史上的海陆权对抗不同,新的大国角逐包含了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中国等外部力量,伊朗、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多层次的竞争与合作,也包含了中亚这一独立的地缘整体与各大力量之间的博弈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矛盾交织、利益多元的力量格局,一个隐含着局势紧张和矛盾激化的国际战略焦点在中亚形成。

一、中亚地缘战略环境中亚位于所谓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从地缘环境上讲它位于欧洲与中国、俄罗斯与伊朗之间。

由于地处东西交通尤其是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路和几大文明交汇之处,自古迄今,中亚一直是各种势力争夺的要地。

近20年来,中亚的这种局势广受各方势力关注。

各大强国均开始对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地位以及丰富战略资源的中亚地区施加其影响和价值观,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反恐之需。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基地组织和塔利班运动在中亚得到快速发展,其主张的极端宗教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对美、俄和中国等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均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为此,各国开始积极介入中亚事务,如中俄主导下的“上合组织”之主要目的即为反恐。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反恐给予了各国介入中亚事务的正当理由,尤其对于某些国家而言,甚至成为实施其真正的中亚战略的烟雾弹。

第二,中亚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资源进口国,自然视中亚为其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地区。

外高加索三国形势综述

外高加索三国形势综述

外高加索三国形势综述2006年,外高加索三国政局基本稳定,经济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外交政策的倾向性更加明显,显示出各种外部势力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地区局势更加复杂化。

格鲁吉亚再次成为地区热点。

一政治局势动静不一1.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形势基本稳定近年来阿塞拜疆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有所提高,民心思定,社会形势良好。

自2005年11月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以来,政局实现平稳过渡,反对派力量较弱,民众支持率不高,对当局不构成威胁,阿利耶夫总统逐渐树立起个人威信。

亚美尼亚的局势也比较平静,科恰良总统牢牢把握政局,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保持经济稳速增长、发展优势产业方面。

2.分离问题和政治反对派的活动困扰格鲁吉亚现政权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分离问题、反对派的大规模"倒萨"活动仍是2006年困扰萨卡什维利政权的主要因素。

萨卡什维利几次改组政府,调整了负责冲突问题的国务部长、国防部长、经济发展部长职务。

南奥塞梯、阿布哈兹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矛盾尖锐。

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欲仿效黑山模式谋求独立,前者还于11月12日就独立问题举行了全民公决以及"总统"选举。

面对严峻的分离问题,格中央政府态度强硬,表示不惜用武力解决,并开始进行必要的军事准备,甚至考虑实行全民预备役训练制度。

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则针锋相对,声称已作好战斗准备。

格鲁吉亚反对派活动频繁,多次组织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示威,要求萨卡什维利下台。

目前格反对派有工党、保守党、新右翼党、共和党和公正党等。

萨卡什维利逮捕了数十名反对派领导人。

在10月5日举行的地方自治机构选举中,萨卡什维利领导的民族运动党获胜,这说明萨卡什维利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仍然较高。

二经济发展状况良好1-6月,阿塞拜疆GDP同比增长36.3%,其中工业增长41.1%,农业增长4.5%。

对外贸易50.4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

1-7月,亚美尼亚GDP同比增长11.5%,达到24.833亿美元,1-8月亚美尼亚对外贸易同比增长11.5%。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文章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西方国家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

随着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战略常有变化,但其基本目标都是维护美国的霸权。

美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是:一、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称霸于整个世界,其全球战略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进攻性、侵略性。

杜鲁门政府(1945——1953)上台以后,面对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局面,很快修改了罗斯福设想的大国合作政策,制定了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1)以原子弹和美元为坚强后盾,同苏联实行全面对抗,对东欧进行颠覆,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进而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2)建立资本主义阵营,实行“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资金”,在经济上扶植西欧、日本;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西方军事联盟。

(3)在亚非拉广大地区,通过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和建立“美洲国家组织”来巩固它在“后院”的统治,通过所谓“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

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基本没有离开“遏制”苏联这一基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在朝鲜战场失败后,力图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对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肆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加紧向印度支那、中东和拉美地区渗透。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1961——1969),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把对抗与缓和两手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对苏联、东欧进行经济、文化渗透,同苏联一起攻击中国。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全球战略美国全球战略一、美国发起四波大的战略攻击图:一、美国发起四波大的战略攻击图: 个(一)、简要说说美国战略意图、简要说说美国战略意图1、美国最高战略目标----巩固美元霸权。

巩固美元霸权。

回顾历史,2008年以美国等西方资本势力发动了针对非美国家四次大的战略进攻:第一次在俄罗斯,第二次在欧州,第三次中国,第四次正在中国进行,胜负尚未定。

第一次在俄罗斯,第二次在欧州,第三次中国,第四次正在中国进行,胜负尚未定。

1)、格鲁吉亚战争)为主线”展开的第一波战略攻击、起因: 2008年,从“美国中亚、特别是南亚政策”基于拉拢“欧洲中亚、特别是南亚政策”的战略意图、由于美国中东政策迫切需要欧盟有效配合而被迫用由于美国中东政策迫切需要欧盟有效配合而被迫用“科索沃独“科索沃独立”向“欧洲中东利益”签下“投名状”,在2008年2月让“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并进入后续发展阶段. 到2008年6、7月份,因俄罗斯受制于“石油美元结算制”,又因“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受到极大冲击、为急于解除“石油美元结算制”对俄罗斯经济的“桎梏”,借助中欧俄有关伊核战略协调”的战略平台,率先对“石油美元结算制”、实际上也是“美元本位制”发起了战略攻击,达到预期目的。

、实际上也是“美元本位制”发起了战略攻击,达到预期目的。

时间:2008年8月7日晚上,就在奥运焰火即将在北京“鸟巢”上空盛放的前夜,在美国的蓄意挑动下,格鲁吉亚军队无视“奥林匹克休战原则”打进了南奥塞梯,早有准备的俄罗斯军队随即以优势兵力及火力实施反击,将此一地区冲突升级为一场两国之间的地区战争。

国之间的地区战争。

2)、俄格战争反手打掉美国战略企图,令美国“偷鸡不成蚀把米”。

俄格战争绝非一个偶然的、孤立的突发事件,而是美国与俄罗斯这两个地缘政治大国及军事强国之间长期角力之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表面看来,这场战争的诱因似乎是格鲁吉亚与俄罗斯争夺南奥塞梯地区的控制权,实际上却是美国出于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控制里海油气管道、巩固“石油美元本位制”、离间欧盟与俄罗斯关系(同时打击欧元)以及试探俄罗斯战略决心为未来攻打伊朗“热身”等各种综合原因而进行的又一场代理人战争。

中亚高加索成为大国争夺焦点

中亚高加索成为大国争夺焦点

中亚高加索成为大国争夺焦点冯玉军 马香云一苏联解体后,里海周围的中亚高加索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各种国际势力都想插手该地区事务。

特别是近来,随着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浪潮的不断升温和俄美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斗争的暂告平息,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大国和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势力加紧了在该地区的争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种种迹象表明,该地区的未来走势和力量对比正在酝酿着深刻变化,它将成为世界战略格局调整的重要环节。

(一)中亚高加索地区地缘战略地位重要,是影响欧亚大陆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亚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处,自古就是各种势力竭力染指的战略要冲。

本世纪初,英国著名地缘政治思想家麦金德就指出,中亚高加索地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强调“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随着苏联解体后欧亚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新构筑,这块处于“权力真空”状态的地区战略地位重新凸现。

对美国来说,填补中亚高加索“权力真空”,夺取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不仅可以打通连接北约与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实现在欧亚大陆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安全体系的战略部署,还可以以中亚高加索为地缘政治支点,以北约东扩和强化美日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而攫取对中亚高加索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运输的控制权,又能够实现美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保障21世纪美国的经济安全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对俄罗斯来说,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在其对外战略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该地区的未来走向对俄来说利益攸关:首先关系到俄的安全利益。

北约的首轮东扩使俄在西线丧失了上千公里的战略纵深,守住独联体这块“阵地”已成为俄与北约关系中最后的“底线”。

北约在中亚和外高加索的渗透如果得手,将直接使俄“柔软的腹部”暴露在北约面前,对俄的安全造成直接威胁,这对一贯重视“战略屏障”作用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其次关系到俄的国家统一。

美俄关系.ppt

美俄关系.ppt

四、美俄既合作又斗争,在斗争中求 合作
• 由于美国多年坚持实行“排俄”、“限俄”和 “弱俄”政策,严重威胁了俄罗斯的国家生存和发 展,所以必然引起俄罗斯的坚决反对和抗争。 • 不过,美俄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在斗争的同时, 也都意识到彼此进行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美国 还是俄罗斯都十分清楚,不管是解决双边关系中的 问题,还是处理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都不能 不同对方打交道,乃至需要对方的配合与合作 。
美国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经济增长趋缓, 越战受挫
争霸态势
重大事件
缓和与紧张共存, 以紧张为主,优势 在美国 1.签订对奥和约 2.与联邦德国建 交 3.赫鲁晓夫访美. 4.修筑“柏林墙” 5.古巴导弹危机
苏处于攻势,美转 攻为守(苏攻美 守)。优势在苏联 1.苏建立远洋海军 2苏联出兵阿富汗. 3.中美建交 4.美军撤出越南
冷战形成?美国及其盟国方面四方面?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拉开序幕?2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3马歇尔计划?4北约成立?51949年德国分裂?6两个朝鲜和朝鲜战争?苏联及其盟国方面?1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3华约成立苏联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苏联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时间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60年代后期60年代末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80年代对外政策苏联平起平坐苏美合作积极进攻战略全球缓和战略实行全面收缩美国和平政策尼克松主义里根主义低烈度战争星球大战计划政策变化原因苏联苏联实力增强四五成就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军事竞赛赶上了美国争霸使经济趋于停滞
三、当前美俄之间的主要矛盾
• (一)美俄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争夺 日趋激烈。 • (二)美加快驻欧美军的部署调整和北约 东扩的步伐,引发俄忧虑和抵制。 • (三)美对俄国内政策不满,认为俄民主 进程倒退。 • (四)在军事领域,合作越来越困难,竞争越 来越激烈。

美国地缘战略发展历程

美国地缘战略发展历程

美国地缘战略发展历程美国地缘战略发展历程:自美国独立以来,其地缘战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美国地缘战略的初步形成始于19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重点是扩大领土,确保安全和稳定。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购地和1819年的佛罗里达条约,使美国控制了北美大陆的核心地区,并且建立了对墨西哥湾的战略控制。

这些领土的获取为美国在后续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的地缘战略重点从扩张转向了稳定。

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美国成功扩大了领土,从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到海岸线的防线。

美国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发展上,加强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独立。

第三阶段(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前半叶,美国地缘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美国通过主导形成了国际秩序,推动并维护自由主义原则和资本主义体系。

美国提出了所谓的“开放门政策”,并加强了与欧洲和亚洲盟友的关系,推动建立了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的军事盟友关系。

第四阶段(冷战时期)冷战时期是美国地缘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军事竞争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地缘战略斗争。

美国通过建立北约和其他地区军事联盟,向西欧、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提供军事援助和保护,以遏制苏联的势力扩张。

此外,美国还在国内加强军事能力和核武器的发展,确保核威慑力量。

第五阶段(冷战后)冷战结束后,美国地缘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和利益的战略重点。

美国通过加强全球军事存在和建立军事基地,在全球范围内确保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此外,美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大国的经济合作和外交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以推动其地缘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结起来,美国地缘战略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扩张到稳定,再到国际事务积极参与的过程。

军事理论复习题2

军事理论复习题2

复习题一、填空:1、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是每个国家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

它是以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

3、战略是国家关于军事问题的最高决策,处于军事领域的最高层次。

4、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区别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全局性是战略的首要特性。

5、军事斗争,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为,是敌对双方以军队为骨干而展开的激烈较量。

因此,对抗性是战略的显著特性。

6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是“ 一超多强”的局面。

7、战略的基本要素,就是构成战略的基本成分。

它由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四部分组成。

8、战略的基本特征是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阶级性。

9美国在近期内的主要目标,是要防止在欧亚大陆重新出现对美构成战略威胁的新对手,从而确保“美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巩固“既定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

10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具有渐进性,将会使美国“ 一超称霸”的局面保持相当一段时间。

11、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既是两极体制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时期。

12、“9 • 11 ”事件后,美国更是打着“反恐”的旗号,轻而易举地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取得了驻兵权,这是美国在冷战时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3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其目的就在于增强美国对外采取军事行动和军事干预的“合法性”。

14、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是“现实遏制”战略15、新安全观的核心、精髓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16、我国及其周边也是世界热点和潜在热点最多的地区。

分别是: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沙群岛、克什米尔等热点都位于这一地区。

17、当前,我国出现了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内外勾结、相互借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

18、与我国既是海上邻国,又是陆地邻国的国家是朝鲜和越南。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对外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1945—1952年)。

形成:杜鲁门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

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

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

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

内容: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的力量均势,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必须以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苏联的力量控制在它目前所占据的地区。

也就是首先遏制苏联的进一步扩张,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使遏制战略扩展到中间地带及整个世界。

实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

评价: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模块试题必读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模块试题必读

士兵提干考试:军事知识模块试题必读1.战争的性质取决于______。

A)战争的政治目的B)战争的阶级本质C)战争的文化传统D)战争的历史作用2.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被称作“西方兵圣”的是______。

A)马基亚维利B)鲁登道夫C)克劳塞维茨D)马汉3.下列哪一项属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时期的代表著作______。

A)《将革命进行到底》B)《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持久战》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______。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5.下列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论述正确的是______。

A)战争就是政治的继续B)战争与政治无关C))战争高于政治D)政治高于战争6.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和______。

A)中国特色的国防B)中国特色的军队C)中国特色的文化D)中国特色的经济7.毛泽东于______年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

A)1938B)1937C)1939D)19368.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高技术武器装备成为现代战争的主体。

下列不属于高技术作战理论的军事思想是_____。

张为臻博客A)机械化战争论B)联合作战理论C)信息战理论D)特种作战理论9.指导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和保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的军事思想是_____。

A)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思想B)毛泽东军事思想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0.哪一个军事思想既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军战略战术的基_础。

A)农民起义思想B)土地革命思想C)游击战思想D)人民战争思想11.“9。

11”事件后,美国更是打着“反恐”的旗号,轻而易举地在______和外高加索地区取得了驻兵权,这是美国在冷战时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和外高加索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还 是 一个蕴 藏着丰富 的能源和 矿产 资源的 “聚 宝 盆”。 这里有储量丰富的铜、铝、铅、锌、铁、钨、铀、 锑、汞和黄金等各种黑色、有色和稀有金属 ,有钾 盐、硫酸钡和磷钙土等非金属 ,也有世界经济发展 必不可少的煤、石油和天然气。 以石油、天然气为 例 ,据美国国务院 2001年前公布的资料 ,里海地 区 (包括里海大陆架和哈、土、乌、阿 4国 )的石油
综观十几年来中亚和外高加索形势的变化后 可以看到 ,虽然参与地缘政治争夺的国家和势力 很多 ,各方都使出了看家本领 ,但到头来 ,对中亚 和外高加索地区国家间关系和各国内政外交影响
— 66 —
最大的 ,除俄罗斯之外 ,只有美国。不仅如此 ,近年 来的发展趋势显示 ,美国的影响大有超过俄罗斯 之势。特别是 2001年 10月以后 ,美国军事基地和 美国军队以反恐为名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正式登陆 ,使地区 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明显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 而“颜 色革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 取得胜利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反对派 势力的不断壮大则清楚地表明 ,美国并未满足于 已经取得的对俄优势 ,它要通过改变上述国家政 治进程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已有的地缘战略优势。
【关 键 词】 俄罗斯 美国 中亚和外高加索 地缘政治 【作者简介】 胡尚哲 , 1963年生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 (兰 州 730000) ; 高永久 , 1964年生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天津 300071)
1991年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南部边界出现 了 8个大小不等的独立国家: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 斯坦 、乌兹 别克 斯坦 、塔吉 克斯 坦、 土库曼 斯坦 、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 8个新独立的 国家加上阿富汗 ,构成了当代世界政治地图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地区—— 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①。 由于该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连接中亚和外高 加索的里海周围又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 资源 ,所以从脱离苏联控制的那天起 ,这里便成了 周边和世界主要大国为谋求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优势而激烈争夺的目标 ,加之政治体制的急剧变 革和民族、宗教矛盾引发新独立国家政局动荡 ,中 亚和外高加索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点地区 ,以至于 美国地缘战略学家兹· 布热津斯基把它称为“欧 亚 大陆 的巴尔 干” 。
二 美国的进入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初期 ,即 本地区 8国宣布独立的初期 ,美国的中亚和外高 加索战略就已经形成了。十几年来 ,随着美国国内 外 ,特别是以中亚和外高加索为圆心的地缘政治
① 〔美〕阿睿勒· 科恩: 《美国 和中亚、高 加索国家: 相互关 系的问题及前景 》 , 载《中 亚和高 加索》 2000 年第 8 期 (俄 文版 )。 ht t p: / / w ww . ca - c. org /jou rnal / cac - 08 - 2000 / 05. kohen. sh tml.
· 中 亚·
和天然气总储量分别达到 1 607亿桶和 17. 3万 亿立方米①。 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 ,里海地区也完 全能够确保每天向国际市场提供 300万~ 500万 桶石油 ,相当于国际市场需求的 3% ~ 5% ②。 因 此 ,有人将里海地区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在当今 世界能源储量日渐减少 ,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 严峻形势下 ,如此巨大的能源开发潜力 ,对能源需 求强烈的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对美国具有战略价值。这种战略价值 ,一来自中亚 和外高加索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来自里海地区 战略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以及能源输送管道走向 所具有的地缘政治功能。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讲 ,中亚和外高加索其实 位于亚洲的西南部 ,外高加索本身还是欧亚两洲 的分界线。 由于中亚和外高加索属于欧亚大陆上 陆路交通最便捷的十字路口 ,里海西岸的外高加 索还是欧洲通往亚洲的重要门户之一 ,所以在历 史上 ,它们曾经是东西方贸易通道上的中继站 ,与 著名的丝绸之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 也充当过军事 征服途中的集结点 ,使蒙古大军得以借此跳板 ,北 取欧洲 ,西向阿拉伯 ,南下印度洋 ; 为了争夺对中 亚和外高加索的控制权 ,英俄两个帝国的军队在 这里玩了一场世纪“大游戏”。 进入 20世纪 90年 代 ,随着欧亚大陆帝国疆界的不断变迁 ,中亚和外 高加索不仅保持了欧亚大陆交通枢纽 的独特地 位 ,而且成了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 和土耳其等 6个国家组成的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 地缘政治舞台的中间地带 ,并因此获得了包括十 分看重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生活的时 代在内的以往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地缘战略价 值。从地缘战略学的角度讲 ,任何一个具有称霸欧 亚大陆野心的强国 ,只要据此一点 ,即可达到如下 多重战略目的: 向北遏制俄罗斯 ; 向东挟制中国 ; 向南威慑伊朗、控制印巴 ;向西南经中东控制红海 和地中海 ,扼欧、亚、非三洲交通的咽喉 ;向西经黑 海直抵欧洲。早在冷战时代 ,在美国为了遏制当时 的主要敌人苏联而对欧亚大陆 3个周边地区排兵 布阵的时候 ,美国的战略家们就十分重视这块被 称为俄罗斯“软腹部”的地区。如今 ,美国要巩固其 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防止其他大国 (主要是俄 罗斯和中国 )崛起 ,称霸 全球 ,这样 一个“战 略支 点”当然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
② 〔俄〕阿· 伊· 古 舍尔: 《里 海问题的 地缘战略 因素》 ,载 《欧亚理论与实践》第 22期 (俄文版 )。
— 67 —
· 中 亚·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 2期
空间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 ,这一战略 先后经历了 3次较为明显的调整 ,每一次调整都 加重一些地缘政治的分量。
· 中 亚·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 2期
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的演变
胡尚哲 高永久
【内容提要】 苏联解体以后 ,中亚和外高加索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缘经济和 地缘政治价值受到美国的青睐。 为全面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十几年来 ,美国势力在国 家战略的指导下对该地区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 ,而随着美国国内外 ,特别是以中 亚和外高加索为圆心的地缘政治空间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 ,美国的中亚 和外高加索战略先后经历了 3次较为明显的调整 ,每一次调整都加重一些地缘政治 的分量。 目前 ,一个在美国主导下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的局面正在中亚和外高加索出 现 ,但美俄在中亚的军事对峙、在外高加索的激烈争夺将不可避免地恶化地区的安全 环境 ,和平与稳定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 ,在如今能源领域的竞争导致地缘政治 形势复杂化的情况下 ,里海地区能源的外运早已 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政治 意义已远远超过了经济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 ,目 前在这一地区运营的能源运输管道 ,几乎都在俄 罗斯和伊朗的控制之下 ,俄伊两国不仅享有其中 的经济利益 ,而且借此掌握着影响本地区新独立 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主动权。美国人意识到 了俄国人利用这些管道控制中亚和外高加索新独 立国家的经济命脉、削弱其独立地位、从而在本地 区恢复往日帝国影响力的企图 ,所以在克林顿当 政时期就开始积极插手里海能源外运新通道的建 设。 以牟利为目的的跨国石油公司均主张继续通 过苏联时期铺设的管道经黑海沿岸的俄罗斯和格 鲁吉亚港口运送石油 ,而在其运力饱和之后 ,可以 考虑铺设从里海沿岸穿越海底经伊朗至波斯湾的 更为经济的输油管道 ,但美国政府极力反对 ,它力 主铺设从巴库经第比利斯至杰伊汉的输油管道 , 以绕开俄罗斯和伊朗。尽管这条线路造价昂贵 ,经 济上并不合算 ,但在美国人看来 ,它能够起到削弱 俄 罗斯 和 伊 朗政 治 影 响、 帮 助新 独 立 国家 巩 固 独 立地位的地缘政治作用。
一 中亚和外高加索的战略价值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家 ,它积极参 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的角逐 ,是因为这个地区
① 中亚五 国和外高加 索三国位 于原苏联 亚洲部分 的西南 部 ,由里海联为一体。为叙述方便起见 ,本文将这 8国统称为中亚 和外高加索地区。 —— 作者注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6年第 2期
和将来都将站在格鲁吉亚领导人爱德华· 谢瓦尔 德纳泽一边…… 要让格鲁吉亚领导人相信 ,我们 随时准备向他提供帮助。”② 1993年 7月 ,根据克
林顿总统的指示 ,中央情报局甚至负责起了谢瓦 尔德纳泽个人的安全问题。
美国政府的上述重点突出的外交活动表明 ,冷 战后美国的中亚和外高加索战略已经形成。 其主要 战略目标 ,就是推动中亚无核区的建立 , 防止核扩 散 ,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 ;通过经济和技术援助扩大 美国在新独立国家的影响 ; 全力支持新独立国家的 “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 ; 推广民主制度 ,推动新 独立国家向美式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转型 ; 维护本 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美国人把解决核问题定为战略 的首要目标 ,把推广民主制度作为政治渗透的重要 手段 ,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因为确保美国的安全历来 为美国人所重视 ,促进海外民主一直以来都是美国 干涉别国的工具 ,而在冷战后 ,它们又与“促进美国 的繁荣”一起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追求的三大核 心目标。 美国人插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 卡 地区战争的调解 ,并明显偏向亚美尼亚 ,主要是美国 国内的亚美尼亚院外集团施压的结果。 美国人拉近 与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的关系 , 虽然实质上是在 培养地缘战略“支点” ,但表面上也有合适的理由: 哈 萨克斯坦是有核国家 ,而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 泽是美国人的老朋友。 唯有战略中缺少地缘经济意 图这一点 ,有点耐人寻味 , 因为美国人早在 1992年 以前就已经盯上了中亚和外高加索的石油天然气资 源④。 不仅如此 ,以支持新独立国家的“独立、主权和 领土完整”这样的表述 ,有意识地模糊其实际上具有 的针对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意图 ,也不符合美国人的 一贯风格。
(一 )战略的形成 自 1991年 8月中亚和外高加索 8国相继宣 布独立后 ,美国随即与它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外 交关系建立的初期 ,美国在这个地区最为关注的 是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和核材料问题 ,这可以从 当时美哈关系的密切程度中得到佐证。早在 1991 年下半年 ,苏联尚未正式解体 ,美国便开始与阿拉 木图当局秘密接触。 1991年 12月哈萨克斯坦独 立后 ,美哈之间高层官员的往来便达到了异常频 繁的程度。 仅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为 例。他 3年中 3次应邀访美 ,成为当时上述 8国总 统中获得此等重视的唯一一人。 频繁的外交往来 自然解决了涉及双边关系的许多问题 ,然而无人 不知 ,督促哈萨克斯坦尽快履行《削减进攻性战略 武器条约》 ,才是美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 , 美国也关注 8国巩固已经获得的独立、主权和领 土完整、建立民主制度以及走市场经济道路等问 题。为此 ,美国政府在 1992年通过的《支持自由法 案》的推动下 ,每年向这 8国提供大量无偿的经济 技术援助。 这些援助对挽救 8国濒临崩溃的经济 以及稳定其政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为美国 势力对该地区的进一步渗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美国政府在该地区关注的第 3个问题 ,是某些 国家因民族和宗教矛盾导致的武装冲突和战争。 为了直接而有效地参与冲突调解的全过程 ,美国 政府于 1993年 8月设立了负责此项工作的专职 协调员 ,并在国务院成立了相应的机构。 此外 ,在 这一时期 ,美国与该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 亚两国关系特别密切。 1992~ 1994年 ,美国与哈 萨 克 斯坦 签 署 了包 括 贸 易、 投 资、 科技 合 作、 环 保 和自然资源保护合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在内的大 量协议。 1992~ 1995财政年度 ,美国共向哈萨克 斯坦提供了 5. 2 311亿美元的援助 ,占同期美国 向中亚五国援助总额的 42. 8% ①。特别是 1994年 2月签署的美哈《民主伙伴关系宪章》 ,更显示了 双 方 “互 谅、 互信 、互 相 尊 重 的牢 固 而 长久 的 友 好 关系” 非同一般 ; 美国对格鲁吉亚更加关心。在阿 布哈兹冲突升级、格鲁吉亚国内政局失衡的 1993 年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 T.皮克林声称: “美国现在 — 6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