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蒲松龄_14869
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结合文言文内容,展开适当 想象,复述故事, 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声 色、心理描写。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 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 房,“志”是记的意思, “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 491篇,是我国著名的文言 文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 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 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 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 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 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节奏停顿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顾/野有麦场 • 其一/犬坐/于前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品读研讨,梳理情节
1.品读前4段,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
概括故事情节。
屠 户
1
2
3
4
狼
狼
狼
5
狼
2.品读最后一段,本段的表达方 作 式有何不同?也加个动词概括一下。
者
狼
合作探究,深层体悟 •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作者 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 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 示?蒲松龄源自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李丽娜
蒲 松 龄 蒲松龄(164 0~1715),字 留仙,又字剑臣,别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清代杰出文 学家,山东省淄川县 (现淄博市淄川区洪 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 潦倒。然而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 辛的生活,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 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 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 作奠定了基础。他毕一生精力完 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
蒲松龄
简 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 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 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 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 童子试,接连考取县、 道三个第一, 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 71岁 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 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 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 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 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 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 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 42年 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 61岁时方撤帐归家 年正月病逝, 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 享年76 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 斋志异》 斋志异》。
经 历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山东省,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山东省,三试 19岁的时候 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 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 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 南施” 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 人施闰章, 北宋”是山东人宋琬。他踌躇满志, 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 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史料记载, 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史料记载, 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 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现在回过头来看, 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现在回过头来看, 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 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 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 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 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 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 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 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 48岁那年 又参加考试。 岁那年, 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 要求,他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被取消资格! 要求,他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被取消资格!蒲松龄自己是 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 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 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 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吓呆了。 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蒲松龄为什 吓呆了 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 么总考不上?这和他一直在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
蒲松龄个人简历
蒲松龄个人简历蒲松龄(1640 年 6 月 5 日-1715 年 2 月 25 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 71 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 42 年,直至 1709 年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正月病逝,享年 76 岁。
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在仕途上却充满坎坷。
在那个以科举取士为主要晋升途径的时代,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这种经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在文学创作方面,蒲松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以《聊斋志异》这部短篇小说集闻名于世。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既有爱情故事,也有讽刺时弊之作;既有神仙鬼怪的传说,也有对人间百态的描绘。
书中的故事大多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中,蒲松龄广泛收集民间传说和故事,加以整理和改编。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这些故事新的生命和内涵。
他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对美好爱情和人性的向往和赞美。
除了《聊斋志异》,蒲松龄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俚曲等作品。
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有的清新自然,有的沉郁顿挫。
他的文赋则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俚曲是他用淄川方言创作的一种说唱形式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蒲松龄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他所创造的狐仙鬼怪等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蒲松龄名词解释
蒲松龄名词解释概述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颐仙,号稷山,是中国清代文学家、编者、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他是《聊斋志异》的主要作者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鼻祖之一。
蒲松龄的生平蒲松龄出生于明代崇禎末年,其祖父是一名读书人。
他出生后不久,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在清朝的统治下,蒲松龄的家族逐渐没落。
他自幼聪明好学,热爱文学艺术。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蒲松龄未能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
尽管如此,他通过自学,广泛涉猎了古代文学作品,并且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
蒲松龄年轻时曾经历了社会动荡和战乱,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观察敏锐而独到,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对人类欲望、人性善恶以及社会弊端的深刻思考。
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最著名的作品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集合了各种仙侠故事、奇异传闻和鬼魅故事的小说,共计494篇,被誉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
背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是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
当时,社会风气保守,世俗道德观念严谨,文人作品主题受到严格限制。
蒲松龄受到这种局限的启发,想要创作一部能够展现民间传说和社会现象的作品。
主题和内容《聊斋志异》以鬼怪传说为主要题材,描绘了各种不同的超自然现象。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鬼怪形象各异。
通过这些故事,蒲松龄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弊端的存在,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聊斋志异》的故事多以男女恋情、道德修行、人鬼之间的纠葛以及人类欲望的冲击为主要线索。
蒲松龄巧妙地编织了这些故事,展现了爱情的痛苦和复杂多变的心理。
蒲松龄的文学批评除了创作小说,蒲松龄还从事文学批评工作,并在文学评论方面留下了重要的著作。
他对古代文学作品和当代文学创作进行了批评和评述,对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观点蒲松龄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通过描述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主张文学要有社会责任感,要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改变社会。
蒲松龄古诗赏析
蒲松龄古诗赏析摘要:一、蒲松龄简介二、古诗赏析的重要性三、赏析《江雪》1.创作背景2.诗句解析3.主题思想四、赏析《登鹳雀楼》1.创作背景2.诗句解析3.主题思想五、蒲松龄古诗的艺术特点六、总结正文: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清朝著名文学家,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通过赏析两首古诗《江雪》和《登鹳雀楼》,来领略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一、蒲松龄简介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清朝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学横溢。
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以《聊斋志异》等作品成为清朝文坛的杰出代表。
二、古诗赏析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赏析古诗,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文化内涵,进一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赏析《江雪》《江雪》是蒲松龄创作的一首描绘冬日江雪美景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1.创作背景《江雪》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时值冬日,蒲松龄寓居江南,目睹江边雪景,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2.诗句解析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冬日江雪的美丽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主题思想《江雪》通过对冬日江雪美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敬仰,展示了其超脱尘世的高洁品质。
四、赏析《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蒲松龄创作的一首描绘登高远眺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创作背景《登鹳雀楼》作于蒲松龄晚年,时值秋日,作者登楼远眺,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2.诗句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形象地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
3.主题思想《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品质。
五、蒲松龄古诗的艺术特点蒲松龄的古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表现自然美景,同时注重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蒲松龄的资料
蒲松龄的资料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仲良,号深渊,又号松林,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家、文化名人和古典小说《聊斋志异》的创作者。
蒲松龄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赞誉和推崇。
蒲松龄出生在浙江杭州,属于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有着很高的声望。
由于父亲的影响,蒲松龄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学,对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十分聪明,很早就展示出了他的文学才华,并在文人圈子里结交了一些知名学者。
蒲松龄的一生可以说是颇为坎坷的。
明末清初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社会动乱和战争的影响对蒲松龄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在成年后曾参与过明朝顺治以来的抵抗清兵的斗争,但很快就被迫放弃了武装反抗,转而投身文学。
虽然蒲松龄没有参与到决定性的政治事件中,但他对社会动荡的观察和了解影响了他的创作。
蒲松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
这部作品是他多年思考和创作的结果,共收集了491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
《聊斋志异》的主题多元而鲜明,既有爱情的悲剧,也有道德的教训,内容丰富而生动。
蒲松龄的写作风格独特,细腻而优美,他的文字能够很好地描述人物的情感和场景的氛围,读者读着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聊斋志异》的影响非常深远。
通过他的作品,蒲松龄将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多次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除此之外,蒲松龄的创作也影响到了其他一些作家和文化人。
他的作品探讨了人性、爱情和社会道德等主题,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之外,还进行了不少其他的文化活动。
他曾参与编辑过《四库全书》,这是一部收集整理了中国经典文献的重要著作。
蒲松龄在其中担任了要职,他的工作帮助了后世的学者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蒲松龄
• 蒲松龄一见,可来了劲。他大叫衙役:“拿大碗来。”衙役拿来了饭碗。 只见蒲松龄一连骨突突喝了三大碗。七十多岁的人了,喝完把胡子一摸,哈 哈大笑着说:“真好酒,天下第一美酒。”又向秀才们拱拱手 ,说:“列位知 道这酒的名吗?”半天没人放声。“这叫清明酒。是咱县太爷,用自己的 俸禄 ,买酒招待列位。它不是列位方才喝的那种贿赂酒 --状元红。”就这 工夫 ,只见那些袍儿帽儿的富户 ,都一个个地溜跑了。秀才、举人们没走 , 倒是痛痛快快地又喝了三坛酒。 • 酒宴散后,这位县官闭门三天 ,也不问案 ,也不出门,只是在屋里打转转,琢 磨蒲松龄这话中的道理。 • 听说,这县官官做得清明如水。临卸任时,蒲松龄死了。他嚎啕大哭,挂冠 出了城门,百姓也泪汪汪地送行,边送边问:"大人为官清正,今日升调本是好 事,为何大哭起来"县官擦擦泪,边走边说:"官职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师教 导 ,却是痛心的大事啊 ""谁是恩师""本县蒲圣人 ,松龄先生。 "这县官 叫什么名,没传下来。
• 这新上任的县官 ,是两榜进士出身,也是苦熬了几十年,才考中进士当上知县的。
尽 ,心里也挺高兴。可看到蒲松龄那里 ,只见他咂了一小口儿 ,就把酒杯放下了 ,
也不拱手致谢,只是低头沉吟。
• 县官一看,心想:此中定有道理。便自己另斟一杯,端着走到蒲松龄的跟前, 说:“蒲兄,这酒如何?”“苦涩。”“这状元红是天下名酒 ,人人都说好, 怎么苦涩哪?”“这酒来之苦涩。是富人家送的吧?”“不错,下官上任, 本县富户祝贺,送酒两坛,特请大家来一起享用。”“大人应知无功不受禄。 无功受禄则为贿赂。行贿者如无求于大人,何必行贿?平日说吃了人家嘴 软,使了人家手短。日后 ,如涉官司,行贿谋私而理歪,大人何以对之顺其 歪理则不法。这样 ,百姓冤不能伸 ,理不能直 ,如何治天下?大人岂不就成 了赃官了?做官不为民作主,满腹才学总是零。 • 所以,我说这酒味儿是苦涩的?”县官一听,一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 时,一个衙役过来拉了拉他的袖子,说:“大人,酒喝光了,酒兴正浓,您看怎么 办?”县官随即从衣袋里摸出一锭银子,说:“这是在京临上任时领的一点 俸禄 ,到街上打点白酒 ,请客人们尽欢吧?”不大工夫 ,又来了白酒三坛。 揭盖一饮 ,就不是状元红那个滋味了。众客为了不抹面子 ,都小口儿抿 ,只 沾沾嘴唇,不比先前那个场面了,也没有拱手的了。
蒲松龄诗词十首
蒲松龄诗词十首 1.《拜将行》
将军走马石头城,云梯闪闪银汉明;
鼓角齐鸣人道旁,将军青衫湿一身。
2.《婚后》
夫妻翁媳且同游,竹影纱窗任自由;
不须整束眉头见,彩笔分明画水流。
3.《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灵应云峰高,夜泊庐山长恨歌;
遥望一派银钩照,海若屏帆梦不同。
4.《占花魁》
花魁妆罢照妆台,且听倾国一曲才;
想作当时曲中意,花繁月暗柳依依。
5.《望夫石》
双峰如翠枕卧开,人去空留望夫石;
寒鸦一字归山边,春雨扶桑似旧时。
6.《登高》
攀登高峰日暮时,群山万籁夜未知;
远望四海波涛阔,欲识人生何时终。
7.《七步诗》
鸾鹤高飞引翠沉,银瓶清露敞玉琴;
七步寄情千里外,长风吹尽思君心。
8.《儿谣》
桃花流水梦魂颠,鸟语花开醉眼眠;
走马青峰树杪头,燕子红妆月华偏。
9.《望西府》
长安电闪御苑秋,飞花落瓣梦拂流;
折柳惟愁何处晚,独栏遗恨半生愁。
10.《桃花百花洲怀古》
百花洲上桃花开,纷纷扑扑似云来;
曾几何时长安梦,花香满袖忆君怀。
蒲松龄最著名的10首诗
蒲松龄最著名的10首诗①浣溪沙作者:蒲松龄朝代:清旧向长堤缆画桡,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
②其一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③其二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④《聊斋.公孙九娘》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帷.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⑤《试后示篪、笏、筠》昔日学中士,获荣在稽古今日泮中芹,论价如市贾。
额虽十五人,其实仅四五。
益之幕中人,心盲与目瞽。
文字即擅场,半犹听天数。
矧在两可间,如何希进取?悠悠岁月迈,稚齿为衰姥。
⑥《齐民叹》金非雨自天,两税增民羡。
羡金问几何?略抵税之半。
愿竭我膏脂,共资尔巧宦。
谷尽难取盈,涕泣零如霰。
《历下吟》五首是蒲松龄在济南目睹黑暗科场的实录。
第一首写考生在唱名时受到的鞭笞和羞辱:⑦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
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
退后迟应,逐出如群羊。
贵倨喜谩骂,俚甚俳倡。
⑧《关节》佳文受特知,反颜视若仇。
黜卷束高阁,凭取任所抽。
颠倒青白眼,事奇真殊尤。
⑨《廷尉门》廷尉门,报晚衙。
清若何?无纤瑕。
雀有角鼠有牙。
公庭下,鬼含沙。
堂上怒,血如麻。
谁理直?相公家。
⑩《射阳湖》其二:巨笔一洗千顷墨,濯天疑侵星头黑。
万片碎金乱夕阳,八荒一株琉璃色。
镜面平铺光不留,其中深浅那可求? 燃犀烛之不见底,龙精蛟怪拥蝌蚪。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人生态度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人生态度蒲松龄(公元1640年—公元1715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从年轻时代起,为了考取功名,他日夜攻读,奋发图强。
19岁,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便考取秀才;在接下来的县、府、道的考试中连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31岁开始出外谋生,先在江南宝应县孙蕙处当了一年幕宾,以后便长期在缙绅家设馆教书,70岁撤帐家居。
直到71岁,才破例被选为岁贡生,四年后,他就去世了。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人生态度有: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的贪虐、豪强的横行霸道、民生的痛苦无奈,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比如《促织》通过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席方平》则通过席方平魂赴地下,历尽曲折,为父伸冤的故事,写出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和人民的痛苦无奈,虽然写的是幽冥,其实是现实的反映;《公孙夏》写王子的门客、与督抚有故交的公孙夏,劝说一位太学生行冥贿、图阴官的荒诞故事,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肮脏交易做了讽刺性的揭露。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表达出愤懑心情。
蒲松龄19岁进学,文名日起,却屡应乡试不中,断绝了功名之路。
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山,沮丧、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
如《素秋》《神女》等揭露科场的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讽刺考官的不学无术、颟顸无能,大都感情强烈,爱憎分明。
尤其是《司文郎》,文笔幽默,讽刺更为尖刻。
故事中,一位盲僧人能够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但他评价好的王生却名落孙山,于是他气愤地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这是讽刺考官一窍不通。
《贾奉雉》中又有一位异人,深知科举弊病,劝贾奉雉效法拙劣文章应试,说“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
他教贾奉雉“于落卷中,集其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在科场中神差鬼使地写了出来,竟中了经魁。
蒲松龄最好的诗
蒲松龄最好的诗
1、《夜渡》蒲松龄〔清代〕
野色何茫茫,明河低欲坠。
水月鳞鳞光,马踏月光碎。
2、《采莲曲》蒲松龄〔清代〕
两船相望隔菱茭,一笑低头眼暗抛。
他日人知与郎遇,片言谁信不曾交。
3、《钞书成适家送故袍至作此寄诸儿》蒲松龄〔清代〕满院风霜日影寒,朝来薄饮意阑珊。
衣烦爱惜身为用,书到集成梦始安。
生苦文章为障孽,老于桔柚识甘酸。
儿童应念贫中福,坐对蓬窗受亦难。
4、《喜雨口号》蒲松龄〔清代〕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5、《夜小雨》蒲松龄〔清代〕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6、《吟冬虫夏草》蒲松龄〔清代〕
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
蒲松龄的简介
蒲松龄的简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外蒲家庄人。
清代着名的小说家、文学家。
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
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生。
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着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着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概述图中的蒲松龄像为清朱湘麟绘,山东淄博蒲松龄故居藏。
蒲松龄的生平简介:蒲松龄1640年06月05日-1715年0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着名的小说家,着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热衷功名。
父亲蒲盘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蒲松龄为董氏子。
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再后来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赞誉,“名藉藉诸生间”。
康熙元年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
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2岁时被补为贡生。
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与刘国鼎的女儿成婚。
顺治十五年1658年,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闰章。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应乡试未中。
康熙二年1663年,应乡试未中。
康熙三年1664年,应邀就读李尧臣家。
张笃庆有《和留仙韵》二首,讽蒲松龄记叙神怪故事无益,康熙九年1670年,八月,应任江苏宝应知县的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1671年,春、夏在宝应、高邮。
秋辞幕返里。
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
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八年1679年,作成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
初中文学常识: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淄川),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清代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他用毕生精力完成了小说集《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共491篇)。
鲁迅先生称“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他生于明崇祯13年(1640),5岁时,李自成进北京,明朝灭亡。
死于康熙54年(1715),享年76岁。
他19岁应童子试,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挨了个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别人做塾师,直到1709年才撤帐回家。
蒲松龄一生有三苦:生活过得苦,科举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1、生活苦: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
(根据他自己所写,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
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十六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
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
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
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
当然,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看得出这是他对自己的宿命的一种无奈和叹息。
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
)其实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
因为家庭矛盾。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
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关于蒲松龄的个人简介
关于蒲松龄的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蒲松龄的个人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生平个人简历.doc
蒲松龄生平个人简历《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品,那么你又了解他个人生平吗?下面是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蒲松龄生平个人简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蒲松龄生平个人简历人物简介蒲松龄生于明True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
人物经历早年经历蒲松龄的一生到外地旅游较少,家境贫寒,生活清苦,但他却常到济南居留。
在济南期间,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题为《客邸晨炊》的诗: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短短数语,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动情景。
特别是后面两句,说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黄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
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综合评价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其中《狼》、《山市》、《口技》《促织》被选入初高中课文。
家世背景蒲松龄先祖为元代般阳路总管蒲鲁浑。
蒲氏家族堪称为邑内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父亲蒲盘为人耿直,乐善好施,行德积善。
在四乡八里颇有名望。
蒲盘忠厚大方,学识渊博。
虽弃学经商,做点小生意,家境并不宽裕。
蒲松龄出生的年代,正是明王朝腐朽没落、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
蒲松龄在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苦难的种子。
战乱、饥荒、天灾人祸,腥风血雨齐向他袭来,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蒲松龄5岁时,大明朝历经276年寿终正寝,走向灭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国。
初显才华蒲松龄读书从《百家姓》、《三字经》开始,到《四书》、《五经》,蒲松龄天生聪慧,经史过目不忘,深受父亲钟爱。
19岁的时候,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考中了秀才。
得到当时的考官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赞赏,称赞他的文章"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展示了蒲松龄的才华。
年近20岁的蒲松龄踌躇满志,邀同邑内好友李希梅、张笃庆等共结"郢中诗社"研究学问。
经常聚会,相互鼓励,吟诗对歌,共伴朝夕,攻读学业,求取功名。
后应李希梅之邀,假馆于李家。
25岁时在淄川东关(今开河村)李希梅家长时间寄读,潜心治学。
南游经历31岁的蒲松龄应同乡好友孙惠之邀,去给江苏宝应县知县孙惠做幕宾,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南游生涯。
期间,蒲松龄亲眼目睹了官场宦海的黑暗,饱尝了一个流落外地游子之苦。
蒲松龄在《寄家》一诗中写到:"年来憔悴在风尘,貂敝谁怜季子贫?瑟瑟晚风吹落木,萧萧衰柳怨行人。
蒲松龄
主要作品编辑
◆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 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并不断修改增补。其书运 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 谈狐说鬼方式,对当时的 社会、政治多所批判。所 著又有《聊斋文集》、 《聊斋诗集》、《聊斋俚 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 通俗读物多种
3
◆ 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 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 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 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 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 “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 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 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 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 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 志异》。
7
8
9
婴宁拈梅
◆ 王子服从小失父亲,母亲非常疼爱他。子服长大后, 母亲为他订下一位漂亮的姑娘,还没娶过门,姑娘就死了。 元宵节那天,子服表兄吴生约子服郊游,后因吴生家中有 事,留下子服一人游玩,在游人中,子服忽见一女子秋波 盈盈,手拈一枝梅花,冉冉而来,子服目不转睛地盯着这 女子,少女发现后扔下梅花,笑着走了,子服拾花回家放 在枕下,因思念这位美丽的少女,不吃不喝,身体瘦弱难 以支撑。吴生知后问其原因,子服实话实说。吴生撒谎说: 这女子是你的姨妹,住在西南山中三十里处,等你病好咱 们一起去找。子服听后高兴,病很快就好了。吴生因是撒 谎,便不愿来见子服。一日,子服等不及吴生,自己按吴 生所指来到那个地方,见一柴门,正是郊游时所遇少女婴 宁家。子服住了几天,便带婴宁回家成亲。婚后夫妻恩爱, 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一天婴宁对子服说,自己原是狐仙的 女儿,托鬼母抚养成人。子服知道她的身世后,并不介意。
蒲松龄人物简介和生平经历
蒲松龄人物简介和生平经历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子骕,号崖隐,又号续骚居士,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古籍整理学者。
蒲松龄以他的《聊斋志异》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奇才。
蒲松龄出生于浙江绍兴,家境富裕,自幼聪颖好学。
他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蒲松龄从小就对文学和古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古代的文学作品。
在他的家庭图书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古籍典籍,这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蒲松龄的一生都在研究古籍和整理文献。
他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尤为深入,他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整理,积累了丰富的文献知识。
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文字本身,还涉及到了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他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揭示了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是一部集合了他多年研究成果的小说集。
这部小说集以神怪鬼魅为题材,描写了大量的奇闻异事。
蒲松龄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这些故事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聊斋志异》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聊斋志异》,蒲松龄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著作。
他对明代文学的整理工作功不可没,他整理出版了许多明代文学作品,使这些珍贵的文献得以传世。
他还对明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许多有关明代文学的论文和评论。
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明代文学作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蒲松龄一生都致力于文学研究和整理工作,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以他的深刻见解和卓越才华,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一道璀璨的风景线。
蒲松龄的学术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对于后世的文学研究者和创作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蒲松龄的一生是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他的贡献永远被铭记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狐鬼夜话下的中国文化提要:明末清初的蒲松龄留给后人的是千古称奇的《聊斋志异》,细读聊斋,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狐鬼人的安排都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可从中窥得一二。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狐鬼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今淄博县)。
他生于明末亡前夕的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
蒲松龄的一身,可以概括为“家境清贫,命运坎坷”八个字。
先说家境清贫。
蒲松龄的父亲蒲槃早年也是一个书生,后来为生活所迫弃儒从商,但家境好转以后又重新闭目苦读,尤其是督促、教育四个儿子认真读书,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
但蒲松龄十二岁就死了父亲,从小就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二十五岁左右兄弟分家,当时仅分到三间老屋和几亩薄田。
后来又有了子女,生活更加贫困。
他在一首《寄弟》诗中写道:“尔兄一女三男儿,大者争食小叫饥。
笔墨耕耘易斗粟,凶年行藏安可知!”三十一岁时因迫于生计,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僚。
孙蕙是蒲松龄同乡,除了看重其文采外,还有同情、照顾蒲松龄之意。
但他过不惯“无端而带人歌哭”的应酬生活,第二年就辞职还乡,此后一直以教书为生,直到七十岁才回家。
再说命运坎坷。
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衷于功名,十九岁参加县、府、道三级的考试,连得三个第一而中秀才,曾受到山东学道施闰章的赏识而名震一时。
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蒲松龄曾来到深山中的青云寺,潜心苦读,此时的他青春得意,可谓“上年不知愁滋味”,以为凭自己的实力一定可以平步青云。
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教书期间也曾参加几次考试,均不得志而归。
直到七十一岁那年才补了个“岁贡生”,四年以后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蒲松龄一生所交往的人,范围非常广泛。
他的秀才出身以及幕僚生涯是他接触了大量统治阶级的人物,而长期居住在农村和清贫的生活又是他与下层劳动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上至官僚缙绅、举子名士,下至农夫村妇、婢女娼妓以及差役、恶棍、赌徒、酒鬼,各种各样的任务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他都有深入的了解,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蒲松龄的一生创作颇丰,有诗上千首,词百余阙,文章四百多首,俚曲十几种,戏剧三部,但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要数《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最早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从蒲松龄三十多岁应宝应县幕时开始,因为他在应幕的《途中》诗有“途中寂寞孤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的句子。
但最近有人从蒲松龄的挚友张笃庆作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和留仙韵》之二的诗中推断蒲大约在二十多岁时喜欢写谈鬼说狐的故事了,直到四十多岁时基本写完,以后有不断填补和修改,直到晚年七十岁时才定稿,《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
据张友鹤辑校的会校会注回评本共收小说491篇。
①但正因为《聊①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住会评本,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斋志异》成书时间之长,使所收小说文体并不统一,其中大量存在非传奇体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存在影响了对《聊斋志异》的文体认定。
对这些非传奇体的短篇小说,鲁迅认为与“志怪”相近,言:“至于每卷之末,常缀小文,则缘事极简短,不合于传奇之笔,故数行即尽,与六朝之志怪近矣。
”①马瑞芳则认为它们“实际上是散文小品而不算是小说”。
②石昌渝则认为这些非传奇体的短篇小说的存在,对《聊斋志异》的文体界定为:“我认为与其说《聊斋》用传奇小说的方法,不如说是用笔记体小说文体写传奇小说,所以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说《聊斋》是笔记体传奇小说。
”③任访秋则认为《聊斋志异》“几乎是无体不备”,而“基本上,则是以传奇志怪为主,而附之以笔记杂俎”。
④这种看法对《聊斋志异》的编撰体制的定位确实很符合实际。
《聊斋志异》俗称《鬼狐传》,在近五百篇作品中,写狐或涉及到狐的就有八十余篇,占了差不多六分之一,以致一提到《聊斋志异》,人们就自然联想到那些美丽多情、活泼可爱的狐女。
上承志怪小说与唐传奇,“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高峰。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爱情故事,《小翠》中的狐仙小翠、《香玉》中的花仙香玉、《聂小倩》中的女鬼聂小倩以及其他许多花妖狐媚都都美丽多情、可亲可爱。
无怪鲁迅在评论《聊斋志异》时说:“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媚,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民国学术经典文库。
文学史类从/薛德震主编)。
②马瑞芳《<聊斋志异>中的散文小品》,见周先慎主编《聊斋志异欣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③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第215页,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④任访秋《<聊斋志异>的思想与艺术》,见盛源、北婴选编《名家解读<聊斋志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而又遇见鹘突,知复非人。
”①可谓一语中的。
狐女与书生的爱情故事,早在唐传奇《任氏传》中已见其端。
花妖狐媚美貌多情,书生亦多痴心以往。
书生家不再富,举业也不见得顺利,但一往情深足以使唐人笔下的张生李生愧然失色。
《连城》中为了狐妖嫣然一笑,便死而无憾的乔生,《阿宝》中不惜化身为禽,亲近爱人的子楚,都是人感动。
王士禛便对《连城》乔生生生死死的故事说出“雅是情种。
不意《牡丹亭》后,复有此人”。
可以说,如果抽去那些关于狐媚描写的章节,《聊斋志异》不知会逊色多少,狐精描写构成了《聊斋志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狐精幻化的女子与其他人化了的精魅共同构成了一个奇光夺目、异彩纷呈的独特的象形体系,为《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我国,对狐的图腾崇拜可追溯到上古。
《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青丘之国,有狐而九尾”,狐被认为是服侍西王母的灵兽,因此它在古代被当做吉祥物。
甚至连史学家班固也把大禹娶九尾白狐的历史传说当做历史事实,认为这是家族和邦国繁荣昌盛的象征。
他说:“狐死首丘,不忘本也。
九德至,则九尾能得其所,子孙繁息。
”②此后,史书上多有关于九尾狐出现与政事相关的记载。
《宋书·符瑞志》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这样,整个狐狸家族就蒙上了对中国历史做出杰出贡献的圣人大禹的光环。
蒲松龄把诸多美好的品质都赋予狐精身上,源于狐作为一种有德圣兽的传说和记载。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民国学术经典文库。
文学史类从/薛德震主编)②班固:《白虎通义·封禅》,《四库全书荟要》第247卷,台湾世界书局,1985年版,第539页。
但是,狐毕竟是一种野兽,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宋代《太平御览》“兽部”“狐类”里说:“《水经注”曰:‘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说。
”在汉语词汇中“狐疑”、“狐媚”等词,都是从狐的反面特性引申而来的。
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就用“狐媚偏能惑主”的句子攻击那位妇德不佳的武则天。
《艺文类聚》引《名山记》云:“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紫,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
”所以狐在以瑞兽的形象出现的同时,还带着明显的妖化倾向。
作为妖兽形象出现的狐精往往化为美女,他们吸人精气,采阳补阴,蛊惑男子,所以至今民间还把淫荡害人的女子说成是狐狸精。
据说商纣王所宠幸的妲己,也是九尾狐精降世。
《封神演义》就是根据中国古代的传说,塑造了一个极端荒淫、祸国殃民的狐精形象。
①另外,蒲松龄喜欢写狐,除了受传统文化积淀的影响外,更与他长期处于那种“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的馆斋生涯有直接的关系。
《聊斋志异》中的写狐之作大都完成于作者坐馆毕家之时,长达三十年的毕家教书生涯,很少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
作者饱尝独卧空斋的寂寞,缠绵病榻的郁闷无聊,精神上的失意痛苦。
尤其是当他看到主人家妻妾成群、其乐融融时,自己却孤身一人,独坐青灯,内心的凄苦心情可想而知。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奥秘,在于满足艺术家个人得不到满足的愿望,艺术作品本身是这些极不满足的冤枉的‘替代品’。
②作者驰骋想象,创造了①参看与翠林:《从类书论狐文化与狐文学》,《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二期。
②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刘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0页。
一个与人间迥异的自由浪漫的幻想世界。
作者对这些狐精故事的杜撰过程,实际上是获得心里补偿的的过程。
总之,我们说蒲松龄笔下的狐精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参照,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进行自觉地艺术创造的结晶。
这些艺术形象比较彻底的拜托了传统题材中狐精作为反面人物蛊惑世人的凝固化了的模式,以全新的艺术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并在这些狐精身上寄寓了原型作取舍、重构时,对狐作为一个祥瑞之物所具有的美德都继承保持了下来,对它作为妖兽之物的妖性基本上删除殆尽,并赋予她们现实生活中正直善良、纯洁无私、豪侠仗义、忠诚守信等人性化的优良品质,从而使狐精的形象在蒲松龄笔下成了集人世间女性所有美德于一体的艺术典型,大大提高了人狐相恋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格。
①鬼也是《聊斋志异》里经常描写的重要内容。
据统计,《聊斋志异》中涉及鬼的故事有一百七十多篇,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
内容十分丰富,它继承了前代鬼故事的各种类型,可谓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构成了诡异怪诞、意蕴深广的“鬼世界”。
中国鬼文化的范围相当广泛,它应该包括人死后的一切精神活动范畴,包括那些超现实的神仙世界。
有些研究者从神话学入手研究鬼文化,因而得出了“鬼话是中国神话形成的中介”的结论②,这就把“鬼故事”提高的应有的地位,道出了人鬼关系先于人神关系的客观事实。
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看,上古多神话,秦汉间因方士及道家之徒①参看黄洽:《狐与<聊斋志异>》,《蒲松龄研究》1997年第一期。
②徐华龙:《鬼话:中国神话形成的中介》,《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第2期。
的求仙生活而产生的仙话,都是以鬼话为中介,及至魏晋以后,志怪小说兴起,就因人对现实生死关系了解的更实际,而更注重于鬼话了。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儒,释,道三家都相信鬼神,不过儒家是假鬼神设教,宣扬仁义忠信的道德观。
在文学创作上,从先秦到两汉,记载鬼神故事的“鬼话”数量已相当可观,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已经到了“谈鬼”成风的地步了。
就魏晋志怪小说的产生来说,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
正如鲁迅所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
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事。
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
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