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

合集下载

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2013-02观察思考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的是一大批具备健康素质的人才,这种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理健康,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只有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问题不等同于职业道德问题例如,一名教师因为学生贪玩犯错屡教不改严厉地批评学生,使学生流泪。如果把教师的这一行为看成是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职业道德缺失就是不对的。因为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想,就会发现,教师是完全出于对学生教育与培养的好意才采取了严厉批评的态度。心理问题主要指的是教师本人个性特征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与调节能力,而职业道德则是倾向于对教师行为的规范,是一种社会范畴的评价,具有对错之分,所以,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等起来。二、没有心理问题就不代表心理健康任何人的成长都经历了心理发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发育程度,心理健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健

康的人,

只是不同的人偏向不同,或许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事情,都要经历一些挫折,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人是一个思维主体,没有心理问题不代表心理状态健康。三、出现心理问题并不代表心理不健康

与此同时,对应的问题是,并非出现心理问题就代表心理不健康,一些心理问题是在情绪的激动下产生的,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境

与场合,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思想决定行动,人们只有在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与人生目标,用良好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实现对自身的情绪与心理的良好调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心理卫生的关注,对于一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2009(10).(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机械幼儿园)浅谈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

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

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论及心理健康标准,必须首先从心理健康概念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获得科学性认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篇一

《心理健康标准的争论与整合》

摘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和学术界存在的争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以儒家的“大人”、“君子”、“小人”的人格等级划分等思想为启发,在将分歧和争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以心理健康指数和心理健康结构图来补充心理健康标准,以更灵活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督导,更全面地发挥心理健康“安其不安,医心和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和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和心性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争论;整合

“心理健康――新认识,新希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度卫生报告的主题,报告指出:“心理健康――被忽视得太久了,它是个体、社会和国家健康的关键因素,必须被赋予新的认识。”我国正处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面临许多心理压力与危机,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然成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因为心理健康表的制定,心理健康的诊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等,无一不建立在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让我们打开眼界,看一看前人对这个既令人困惑又令人迷醉的问题提出的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见地。

浅谈心理健康的评估

浅谈心理健康的评估

浅谈心理健康的评估

【关键词】心理;健康;评估

健康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演变的,不同的时代对健康定义理解也有所不同。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医学界只是把人简单地当作生物有机体来研究,只注意人的躯体健康与否,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心理功能。只是简单地认为“身体没病”便是健康,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狭义认识上。然而,人不单纯是生物有机体,而是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认识到仅从生理上有无病态来判断健康与否,显然忽视了心理上的健康和社会功能状态。而健康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圆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种论点推动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并形成了健康心理这一新的学科。如何对心理健康进行评估,笔者体会如下。

能适应各种环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尤其对变动着的环境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同时还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制度等。一位心理健康者对于这些变化尽管初时也会感到紧张,但很快就能适应。相反,有些人则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激动,心悸失眠,血压变化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甚至会引起病理性改变。如错觉与幻觉,言语障碍,记忆障碍,人格障碍及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等。总之,不论是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观点出发,人类总是遵循“适者生存”这一规律向前发展。

能做到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情绪、意志、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够自觉的、能动的加以控制和调节,给人以思维敏感,逻辑严谨,情感表达适应,对事物善于理解,为人诚恳,仪表举止大方得体,不卑不亢的良好印象。人的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有异常心理 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 比例是4.2% 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9%,有异常心理 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 比例是2.9% 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 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 比例是2.5%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自我培养

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 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 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 鼓励中健康成长。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自我培养

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正确理解 以诚相待 拉近距离 理想教育 事实说服 集体活动 心理沟通
谢谢
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 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 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自我培养

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却在这种付出 中获得了“快乐”,这是我们培养青少年快乐 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自我培养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内容摘要】本文对当今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原因,以及维护措施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教师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介绍了几种简单易行的心理疗法,供教师调节心态、放松身心。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失调危害因素维护心理疗法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神文明尚嫌不足。由于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引起的种种矛盾,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教师也不例外,他们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是变态心理。俗话说:“身病好医,心病难愈”。下面我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谈一下看法,使教师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则学会调节,防微杜渐;无,则作以预防。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教育学家洛克强调若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提到健康,往往只注重生理健康,认为躯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

概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认识和常见问题及原因。接着讨论了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要性以及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在学校的实践情况,并强调了其必要性。未来发展建议包括增加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加强家校合作。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

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问题及原因、重要性、方法、实践、必要性、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

1.1 概述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需求,通过系

统化教育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困扰和挑战。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正

确处理情绪、树立自信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总体发展水平。

1.2 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

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会

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会

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体会有:

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情

绪稳定、认知清晰、人际关系和谐等。

2.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3.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

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4.维护心理健康需要个体主动采取积极的心理调节措施,如学习

乐观的态度、正确认识自我、多方面拓展自我价值等。

5.面对心理问题时,应该采取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的态度,避免问

题加重或产生不良后果。

6.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维护,而不是

一次性的解决。

教师心理健康之重要浅谈

教师心理健康之重要浅谈

教师心理健康之重要浅谈

“我就是在课堂上说了一句话,您就能够打我一个耳光吗?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因为上课说话就被老师狠狠打了一个耳光,而且,当时是上课,全班同学都在,全都看着我出丑,我的自尊心大受打击,从此心里就留下了阴影。”

教师缺乏师德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该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存有的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心理扭曲、心理失调、行为失调导致产生败德行为,甚至出现犯罪行为。某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教师的品德产生了影响,使某些教师对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师德表现受到干扰,对一些道德信念产生动摇,失去道德的约束,丢掉道德诚信。如若心理不健康,很难表达出应有的道德价值。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更不能为人师表。

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基础。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虽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是相互影响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对职业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会渗透进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持续地“制造”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或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老师,他们都叫我“白痴”。我读一年级时,字写得很大,而且老是写不到格子里,但是,我也不想这样,我真的很努力了,但就是没法写整齐。老师您当着全班说“你长的那么漂亮,怎么写个字就硬是写不到格子里呢?你是不是白痴啊?”从此我有了外号叫“白痴”。那时候可自卑了,后来,医生告诉我,我这叫感统失调,老师,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浅谈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浅谈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浅谈心理健康对个体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给我们观映了影片《美丽心灵》,看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美丽心灵》是约翰-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说,一个真正的天才的故事.约翰—纳什正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不幸的是伴随着他的成功,一种精神分裂症已经与它如影相随,.他是一个事业的强者,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际,谈女朋友时往往出言不逊遭人侮辱与溪落.更严重的是思维和感觉出现障碍,身体有被植入异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幻觉、幻听与幻想。精神疾病对他的工作,学术研究以及家庭社会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约翰教授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家人和朋友对他的不离不弃帮助他最终战胜病魔,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精神疾病确实对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假使他没有患精神分裂症,或许他能成功地更早。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浅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

浅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

浅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桃李满园。而教学相长,在整个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换言之,只有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够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从心理学上讲,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人的身体、智力、情感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这里的心境不同于心情,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态。具体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准确的来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并能够愉快的接受这一角色、长期的适应这一角色。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中要积极培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兴趣,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真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心感受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二、要保持健康的教育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始终保持情绪的基本稳定,不能大喜大悲,喜怒无常,而是当喜则喜,当悲则悲,悲喜有常,喜怒有度。当然,更不能将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去,要学会及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保证每次出现在学生面前都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并且用这种愉悦的心情去感染学生。

三、要求教师要真正理解教育的独创性,并内化于行动。教育要求创新,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年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做到乐于研究: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在先进教学理念的不断引领下,开创自己的教学之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了众多学者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不仅更

关注健康的身体,更在乎一片明媚的心灵天空。为此,每个人都有义务关注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从而更好地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认识自己,要了解自己对外界活动

的敏感性、个性特征及所处情境,积极面对未来挑战;二是关注周围人,应发展宽厚的阅

读能力,了解他人的思想内涵,以及贯彻落实尊重他人的准则;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通过有效的心理调适,避免危害自己内心的外在冲击,让自己在心态上拥有平稳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自身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因此

要有一定的预防意识,防止心理健康问题出现,以达到促进长远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建

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并广泛普及心理学理论知识;其次,还需加强心理辅导,采用更灵活、更务实的方法,同时扩大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覆

盖面,让大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第三,各大学应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在参训引导上做出具体制定,确保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只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因此,要积极开展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服务,不断学习和完善心理素质,建立

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心理健康是幸福人生的保障,古人强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意思就是人才成长道路的不同阶段,也为天下的莘莘学子找到了行动的准则和方向,的确一个人只有不断培养积极的心态,不断塑造良好的行为,才能发展出优秀的人格,卓越的能力,才能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梦想,才能获得自己满意的幸福的生活,才能为国家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与大学生心理发展有关的内容—认识自己职业规划,人际交往,恋爱关系,预备结婚,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找寻生命的意义等等。谈到青少年心理障碍,总会有长辈说:“年纪轻轻的,哪来什么心理障碍?”、“ 你们这个年纪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好操心的?”许多学校设立的所谓的心理咨询室,其实很可能只是摆设;占用心理健康课早已屡见不鲜;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上捣鼓别的也已是常态。我的一位老师曾说:“每一位老师都是你们的心理老师。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有的老师并不能准确地揣摩到学生的心理,甚至还会给心里已有创伤的学生再添一道伤疤。观当下社会热议的未成年人犯罪,可能还是有心理因素参杂在其中。因心理扭曲、心理阴暗而拿起菜刀的孩子或许不在少数。一味调低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只是治标不治本。

再观学生跳楼事件,难道一个孩子在花样年华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为了体验高空坠落的快感吗?于旁观者而言,这场悲剧只是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或是一次见闻。而于悲剧家庭而言,是大山崩塌,是太阳熄灭,是世界末日。

有这样一个事件《司机持心理健康绿卡载生命安全至下一站》。高考在期,莘莘学子抱梦入考场,交完语文答题卡,期待下一场的数学奋战。谁知心理阴暗的公交车司机夺走了他们的鲜活生命,梦想破碎,生命的时间轨停在了高三。公交车驾驶安全不是个小事情,一辆车上包括司机有38个人,一次事故的发生可能让一整车的人丧失生命。如何规避这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保证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九年了,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教师心理健康对学

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教师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

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

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

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

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

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从社会适应和

发展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包含人际关系协调、社会功能完善、情绪控

制力强、人格正常等方面。

2.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

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

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地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

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

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

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

浅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及如何保持自身心境愉悦

浅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及如何保持自身心境愉悦

我眼中的心理健康

——浅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及如何保持自身心境愉悦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一、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白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1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95-01

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保证人在有足够的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便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调节自己的心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事情,沉着冷静的处理事情。教育教学为了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学生,必须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一、简述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都是适应生活展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说一个人心理健康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没有心理疾病也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志,第二层的心理健康是指在没有心理疾病的基础上,一个人在面对外界变化能呈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能够面对外界带来的困扰,具备主动解决,做好自我调节的积极心态。我们在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需要多方面、多层次衡量的,比如观察一个人是否具备正常的智力,是否能与周围环境里的人建立起和谐交往的关系,是否能够勇于面对社会现实,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等。

二、简单分析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形成正确心态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与以前的学生相比更重,哪怕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就有了繁重的学习任务,除了面对过重的学习压力之外,他们还可能面对消极的社会、家庭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具有较大竞争压力的社会,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一心想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除了必要的课堂学习之外,家长还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报各种所谓的兴趣班,但学生本身并没有兴趣,从而使学生从小就面对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心理,那就是事事都需要做好,没有做好就是不如别人,一旦经历失败,学生心理极其脆弱,甚至从此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以至于在学习中呈现消极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不良心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健康生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客观分析学生失败原因,给予科学的引导,同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传授科学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

【心理学】心理健康新概念浅谈(共55页)58页PPT

【心理学】心理健康新概念浅谈(共55页)58页PPT
健康心理的培育必须从小开始,终 生修炼。
应高度关注的现实(一)
▪ 北京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王玉 凤2000、2003): 1985年(检出率)8.3% 1993年10.9% 2003年18.2% 据此推算,保守估计全国行为问题儿童总 数在3000万-5000万。
应高度关注的现实(二)
▪ 中国大陆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有3.4亿,据 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 3000万,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 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 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问题,患病率呈上升趋 势。
维护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社会 — 心理健康新概念浅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蔡焯基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关于人格 三、心理交往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理想的个性 五、稳定而成熟的情感是心理健康的保证
一、健康的新概念(WHO)概述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以,而且 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 好状态。
5)企业型
这种人喜欢支配别人,有冒险精神,自 信而精力旺盛,好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们愿意从事那些为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而活动的职业。如经营管理,产供销等方面 的职业。
6)常规型
这种人易顺从,能自我抑制,想象力较 差,喜欢稳定、有秩序的环境。
他们愿意从事那些需要按照既定要求工 作的、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职业。如办 公室事务员、仓库管理员、非技术操作工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

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人们不禁要问一一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

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

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

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一一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内。这说明,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大学生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行将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二是整体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从心理过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从心理结构的几个方面看,一旦它们不能符合规律地进行协调运作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从个性角度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看,每个人在其现实性上可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三是发展性。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

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

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般认同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既有文化差异,也有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重在关注当事人的主观心理感受,由于个体先天的遗传及后天的环境不同,经验标准更强调其个别差异。同样的生活事件,当事双方由于自我认知不同,自我体验不同,自我评价也不尽相同。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其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例如:大学生根据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应当具有独立生活与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事务的能力,而如果有的大学生生活能力低下不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便需要引起重视。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这个标准更多的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之中,一般而言,我们都要将个体的心理测验结果与常模对照,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在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其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不现实的,如何把握标准?我们认为应掌握三个标准,即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即更多的大学生在发展中面临的许多人生课题,心理危机与心理困难也都是在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有的心理困惑属于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比如多重压力之于大学生,他们的人生期望、职业抱负、学业期待引发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都需要应

付。有些心理问题具有阶段性,当个体心理成熟后会自愈。

大学时代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家庭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构。当多重发展任务同时落到大学生身上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事实上,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并非是否判断引起的冲突,而是由于选择带来的取舍。如升学还是就业,都只是人生诸多选择的一种,并不从本质上改变人生的方向;再如毕业后是否从事专业,都是在实践中再选择的过程。

10汽检3 李卜爱

4月19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