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
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在教育领域,杜威和赫尔巴特都是备受尊敬的学者,他们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两位学者都重视兴趣教育,并提出了许多有关兴趣教育的理论。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本文将对两位学者兴趣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一、兴趣的概念杜威认为,兴趣是个体对环境的积极反应,是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主观能力。
他强调了兴趣的活动性和主体性,认为兴趣是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主观积极反应。
赫尔巴特则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情感上的倾向,它能够引导学习者对某一领域进行认知和探究。
在赫尔巴特看来,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种表现,是学习的内在推动力。
二、教育目的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活动的个体,发展个体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使其成为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公民。
在他看来,教育应当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兴趣和能力。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悦纳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尽情享受知识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教育方法杜威主张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注重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等。
在他看来,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学习。
赫尔巴特则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探究。
他提出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
四、知识获取杜威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得的,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他强调知识的活性,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赫尔巴特则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主获取的,注重学习者对知识的体验和发现。
他主张知识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评价方法杜威提倡以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轨迹。
他强调评价应当是持续性的、动态的,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
最新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的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
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杜威被称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进步教育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
这两位伟人,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二者的教育思想除了区别,还有不少共通之处。
不同之处: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
“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旧三中心论”即教师、教材、课堂。
他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新三中心论”即儿童、活动、经验。
他强调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
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或比较
从事教育历史研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把握好社会背景与人物特性的关系;教育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关系;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一、其思想都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
赫尔巴特所处的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但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却还没有实际力量从封建贵族手中夺取政权,表现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封建制度不满;另一方面,畏缩不前,屈服于封建势力。
杜威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南北战争大规模扩张和改革的时期。
由于当时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以及垄断资本的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深化,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不断出现,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派标榜自己的教育为现代教育,和赫尔巴特形成对立面。
二、其思想都以哲学为核心,把哲学,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并对其教育研究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赫尔巴特18岁时进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学习法律和哲学,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
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赫尔巴特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其以后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威在密歇根工作了十年。
在此期间,他主要致力于黑格尔和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研究,对霍尔与詹姆斯在美国提出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为其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其教育思想都以社会的目的作为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
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
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
他主张“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型的社会生活”,“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为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教育基础中赫尔巴特与杜威之别
教育基础中赫尔巴特与杜威之别赫尔巴特和杜威是教师资格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人物,两位教育家都处于教育学创立时期。
在观点上有一定的对立成分。
各位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混淆。
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两位教育家之间的教育理论之争。
首先来说一下赫尔巴特,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1776.5.4-1841.8.14)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也是欧洲教育心理学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在著作中他将教育理论建立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为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此他被西方教育界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同时他还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在其教育观点中他着重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因此,他被誉为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并以他为代表,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此外,赫尔巴特还非常重视学科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提倡学科课程,并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此外还提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支持社会本位论。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及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
其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等。
与赫尔巴特不同,杜威并不重视教师的中心地位,他更关注学生的兴趣、能力,学生的生活及经验,因此提倡现代的三中心理论,既:“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并因此被誉为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命题人喜欢出题考察的重点,考察形式多样,一般以客观题为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现在做个梳理,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习题: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认为,应该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作为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教学必须具有教育性的是()。
A.卢梭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3.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从做中学”这个口号的是()。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答案】C。
解析: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首次提出了从做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4.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凯洛夫《教育学》
B.赞可夫《教育与发展》
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答案】C。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第一篇: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
其部分原因是由于杜威及该学派人物举起“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旗帜、标榜自己为“现代教育”的革新派而形成的历史观念,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后来者们在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时,夸大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推向极端而带来的种种误解和错误。
如果我们摒弃这种“非此即彼”对立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就会发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除了区别,还有不少共同之处,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于赫尔巴特学说,除了批判,还有继承、包融和发展。
对于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和理论,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我们今天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促进教育研究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试图跳出“对立”的传统模式,从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学理论、历史地位四个方面,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点,从而加深我们对教育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从理论基础的比较看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和教育史上其他教育家相比,赫尔巴特和杜威都是以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见长的教育思想家。
这种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善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是他俩能形成独创性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自身条件。
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感到有下列特点:1.重视哲学和心理学对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哲学和心理学作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之上。
他们综合了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移植到教育领域中,使教育从那种凭借个人主观感受的单纯艺术指导的状况下摆脱出来,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
这是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人最明显的一个共同点。
赫尔巴特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正是经过赫尔巴特把哲学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毕生努力,教育学才得以作为一门科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确立。
杜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比较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6—2017学年第 2 学期)课号:课程名称:中外教育史改卷教师:学号: 156004022 姓名:段昊雪得分:浅析杜威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一、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代表作品为《民主主义与教育》,其思想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论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论课程与教学。
杜威主张以活动经验、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
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五步教学法。
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5.提出了儿童中心论。
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
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杜威这些教育概念,都是根据他的理论观点,针对“传统教育”而提出来的。
他猛烈抨击“传统教育”压抑儿童个性发展、漠视儿童的才能和兴趣、使学习成为儿童的沉重负担、残害儿童的健康等诸种弊病;反对“传统教育”以生硬灌输的方式传授过时的书本知识,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那种孤立的技能和技巧;认为“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对当时的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杜威的这些教育观点,就其强调教育对象的特点、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比较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同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而言,是有合理因素的,在当时也是比较新颖的。
但是,从总体上说,杜威把教育本质归结为一种追随儿童先天本能的生长、适应眼前的即时生活和获取个人主观经验的过程,则是错误的。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三中心”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真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赫尔巴特VS 杜威教育“三中心”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教师”“书本”“课堂”的传统教育学三中心。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赫尔巴特和杜威。
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学上的不同之处: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杜威则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他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习系统知识,忽视儿童的生活经验;而杜威则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而杜威则推崇从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要求学生学会老师教授的知识;而杜威则要求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
2017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考试: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于4月份左右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三中心”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真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教师”“书本”“课堂”的传统教育学三中心。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赫尔巴特和杜威。
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学上的不同之处: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杜威则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他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习系统知识,忽视儿童的生活经验;而杜威则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而杜威则推崇从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要求学生学会老师教授的知识;而杜威则要求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历来认为分别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都凝聚了前人论述和当时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为时代在变,他们中的理论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而出现了不适应甚至遭到后人的强烈谴责,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被认为是不足的方面,用科学的眼光的看待他们,因为时代是有局限性的,人也必然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两位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们理论的适用范围,分析他们的教育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一、道德教育理论的目的和途径分析。
这两位教育家都很看重对道德的培养,在其教育著作中用了不少篇幅论述这个问题。
⑴赫尔巴特的道德理论分析: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他将道德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形成道德。
并且他认为的道德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而这五种道德观念是依据他的伦理学提出,他的伦理学使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简言之即培养怎样的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有两种可以分为“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其中,可能的目的指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
从这里看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是有现实性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打算。
必要的目的是指形成道德。
可以看出他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与他的道德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但通过什么途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赫尔巴特为了培养具有那五种道德品格的理想人格,采用了教育的途径来达成。
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即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历来认为分别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都凝聚了前人论述和当时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为时代在变,他们中的理论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而出现了不适应甚至遭到后人的强烈谴责,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被认为是不足的方面,用科学的眼光的看待他们,因为时代是有局限性的,人也必然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两位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们理论的适用范围,分析他们的教育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一、道德教育理论的目的和途径分析。
这两位教育家都很看重对道德的培养,在其教育著作中用了不少篇幅论述这个问题。
⑴赫尔巴特的道德理论分析: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他将道德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形成道德。
并且他认为的道德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而这五种道德观念是依据他的伦理学提出,他的伦理学使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简言之即培养怎样的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有两种可以分为“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其中,可能的目的指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
从这里看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是有现实性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打算。
必要的目的是指形成道德。
可以看出他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与他的道德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但通过什么途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赫尔巴特为了培养具有那五种道德品格的理想人格,采用了教育的途径来达成。
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即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在教育领域中,杜威和赫尔巴特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
都回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方
法和学习者角色三个方面对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杜威和赫尔巴特在教育目标方面有一些共同点。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社会性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并在社会中获得自
主性和社会责任感。
赫尔巴特也强调了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教育方法方面,杜威和赫尔巴特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杜威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方法,倡导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并通过亲
身经验来积累知识。
赫尔巴特则关注教育的社会性,他提倡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集体中学习,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建立知识。
杜威和赫尔巴特都提出了在当时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
他们的教育目标都强调了个
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方法上也都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学习。
他们在教育方
法和学习者角色上存在一些差异,这可能反映了他们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和重点关注的方面。
无论如何,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思想都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对今天的教育
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赫尔巴特与杜威历来认为分别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都凝聚了前人论述和当时他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因为时代在变,他们中的理论也会随着时代的不同的而出现了不适应甚至遭到后人的强烈谴责,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些被认为是不足的方面,用科学的眼光的看待他们,因为时代是有局限性的,人也必然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两位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们理论的适用范围,分析他们的教育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一、道德教育理论的目的和途径分析。
这两位教育家都很看重对道德的培养,在其教育著作中用了不少篇幅论述这个问题。
⑴赫尔巴特的道德理论分析: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可见,他将道德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融合在一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形成道德。
并且他认为的道德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而这五种道德观念是依据他的伦理学提出,他的伦理学使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
伦理学主要起着价值规范的作用,即为教育目的和基本方向的确立提供依据,简言之即培养怎样的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有两种可以分为“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其中,可能的目的指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
从这里看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是有现实性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好打算。
必要的目的是指形成道德。
可以看出他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与他的道德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但通过什么途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此,赫尔巴特为了培养具有那五种道德品格的理想人格,采用了教育的途径来达成。
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即道德教育是通过,并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杜威与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杜威和赫尔巴特都是教育界的经典人物,他们对教育的贡献不可忽视。
杜威提出的实
验教育和赫尔巴特提出的兴趣教育,是两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虽然两者有区别,但也有相
似之处。
杜威提出的实验教育,主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参与实际的工作和活动,通过实
践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
养学生对于真实世界的了解和理解力。
而赫尔巴特提出的兴趣教育,则是通过学生的兴趣
来开展教学,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杜威和赫尔巴特关注的都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拥有自主的
学习方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
赫尔巴特则提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如果学
生没有兴趣,就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此,他们都认为教育应该是学生中心的,而
不是老师中心的。
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有差异。
杜威注重实践经验,认为
教育应该跟生活密切结合,教学应该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学习。
赫尔巴特则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不同点
杜威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教学思想之不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属于近代教学过程理论,杜威的教育思想属于近代教学过程理论。
1 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把资产阶级的“德行”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且把多方面兴趣作为教育的较近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除了教育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 教育方式不同:赫尔巴特坚持传统课堂教育;杜威主张在“做”中学,“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3 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侧重在于教师和教材。
赫尔巴特侧重于道德教育,强调教学服从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制性。
杜威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天性,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4 对儿童的管理态度不同赫尔巴特通过威胁,监督,命令,惩罚,培养儿童服从的品质来达到教育顺利进行的目的。
但同时,主张权威,慈爱的作用。
杜威注重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交往与反思,联系实际,人的兴趣是起决定作用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作性。
5 对课程设置的分歧赫尔巴特主张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的教学,杜威反对设置广泛课程,注重所学质量。
6 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不同赫尔巴特主张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起点。
形成了其形而上的实在论哲学观基础。
并且,其思想具有保守性,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教育方法主要指导思想是统觉论。
下面讲解时候可以用:(统觉,就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
)在统觉论的基础上,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提出了许多至今还在学校教育中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例如,强调学生在过去经验中形成的统觉团在吸收有关新观念中的作用,这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头脑中原有图式在同化新的学习任务中的作用的观点是一致的。
又如,根据统觉论,教师不应只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唤起和刺激学生的统觉过程,这与当前认知心理学家强调在教知识之前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的观点如出一辙。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1209023 索迪一、总论(一)从理论基础的比较看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感到有下列特点:1.重视哲学和心理学对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哲学和心理学作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之上。
他们综合了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移植到教育领域中,使教育从那种凭借个人主观感受的单纯艺术指导的状况下摆脱出来,成为有规律可循的、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门科学。
这是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人最明显的一个共同点。
赫尔巴特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
正是经过赫尔巴特把哲学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研究的毕生努力,教育学才得以作为一门科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学科的确立。
杜威也认为:“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教育乃是使哲学上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
杜威将哲学与心理学的原理运用于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2.以哲学观为核心构筑独创性的教育理论体系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不同理论基础来看,赫尔巴特从构成世界不变的“实在”出发,探索心理学的基本要素,以此作为基石构造教育学的大厦,杜威则从统一世界的“经验”的不断生长出发、分析心理的本能,探讨教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他俩从教育静态与动态的不同侧面,阐述了人的发展原理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辩证统一。
由于他们的哲学非科学性,使得他们的教学理论呈现出片面性。
二、比较(一)从教育目的的比较看教学目的尽管杜威声称:“教育即生长,生长以外无目的”但他并未主张没有目的的教育,他反对的是把教育的生长过程与教育目的割裂开来,从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求强加的目的,因此,我们不应该从“教育即生长”的命题中,得出“教育无目的”的论断,恰恰相反,杜威和赫尔巴特一样,都把教育目的论作为教育思想的核心,比较两人的教育目的论有以下特点:1.都把明确的社会目的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物之赫尔巴特、杜威
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物之赫尔巴特、杜威一、考情分析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物之赫尔巴特VS杜威,这个知识点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以人物对应地位、著作、观点为主进行单选题、多选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思想的掌握了解情况。
因此,掌握清楚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思想观点且能做到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非常重要。
二、知识详解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物之赫尔巴特VS杜威(一)赫尔巴特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地位:科学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思想:①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解析: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任何无教学的教育强调教师要系统地向学生传输知识,不断履行教书的职责,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强调在教书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渗透德育因素,渗透育人的理念,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
②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解析:赫尔巴特最先提出将伦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
伦理学侧重于价值规范的作用,强调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美、仁慈、正义、公平。
心理学层面强调接受感官刺激后,新旧观念分析联合,产生了统觉团。
③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解析:传统三中心又称旧三中心,非常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学习间接经验(赫尔巴特是学科课程代表人物之一)。
④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解析:第一,清楚(明了)阶段:强调教师采用提示教学,利用直观教具进行讲解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学生此时心理状态表现为注意第二,联想(联合)阶段:此阶段教师进行初步的分析教学,和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谈话来帮组学生新旧知识间产生联系,学生此时心理状态为期待第三,系统阶段:该阶段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入思考,将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系化,学生此时心理状态为探究第四,方法阶段:该阶段教师主张采用练习方法,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学生此时心理状态为行动。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不同点: 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是人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在杜威看来,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强加的,不能充分考虑儿童的本能与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终极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和假设,因为世界是变动不息的。
“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二、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是中心,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以系统知识为中心,重视学科学习,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杜威始终反对把成人和专家们事先编好的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教育的起点。
他强调对直接经验进行组织、抽象和概括。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杜威十分推崇这种从做中学或从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考虑儿童本性发展的特点,必须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教学必须考虑儿和需要,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生会对知识的掌握,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
它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学法。
而赫尔巴特试图根据心理学来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某些规律性。
教师备考解读二 《赫尔巴特与杜威考点记忆技巧小讲》部分易混淆知识点分析
教师备考解读二赫尔巴特与杜威考点记忆技巧小讲在教育学当中,有很多的著名教育家,他们为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对这些教育家所提出的一些教育观点的考查,便成为各个地区教师招聘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复习我们发现,有一些教育家他们的观点不多且很容易把握,而使考生感到为难的则是那些地位既重要、观点又多、又难以理解、考查形式又多样化的教育家,比如赫尔巴特和杜威,今天我们就赫尔巴特和杜威两位教育家的观点进行简单梳理,进而总结出两位教育家一些重要观点的记忆技巧。
教师备考网课一年无限学/R1otLuc 两位举足轻重的教育家可供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可以用数字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忆,具体如何记忆呢?也就是说,下面展示的数字是几,就代表着人物的考点有几个,赫尔巴特我们可以用“1”“2”“3”“4”“+”的形式记忆,“1”即为一个著作《普通教育学》;“2”为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为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串联记忆:教师在课堂中教教材);“4”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或联合)、系统、方法;“+”为教育性教学原则。
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用上述数字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忆杜威的考点,不同的是,赫尔巴特用的是“1”“2”“3”“4”“+”的形式记忆,而杜威则使用“1”“2”“3”“4”“5”“+”的形式记忆,各位注意这里多一个“5”。
“1”为从做中学;“2”为两个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3”为新三中心:学生(或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串联记忆:学生在活动中学经验);“4”为四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5”为五步教学法:情境、问题、假设、推断、验证;“+”为教育无目的论。
通过以上数字记忆方式,我们发现,我们唯一要记忆的是杜威和赫尔巴特的单个考点,比如赫尔巴特的理论基础、二人的三中心观点、以及二人教学方法,不必一次性将一个人的所有观点都进行记忆,只需要最后用数字的形式将其串联起来即可,这样的话,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考点即可把握在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宁夏教师招聘备考:赫尔巴特VS杜威教育“三中心”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始,宁夏教师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比以前增加了许多,相对应的考试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整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相关的备考技巧分享给各位考生,希望对各位的考试能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三中心”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真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赫尔巴特VS 杜威教育“三中心”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教师”“书本”“课堂”的传统教育学三中心。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赫尔巴特和杜威。
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育学上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目的不同。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杜威则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他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不同。
赫尔巴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杜威则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
三、课程方面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学习系统知识,忽视儿童的生活经验;而杜威则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的课程理论。
四、教学方法不同。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讲授,而杜威则推崇从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重点不同。
赫尔巴特要求学生学会老师教授的知识;而杜威则要求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不同。
在教学过程上,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而赫尔巴特则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再者赫尔巴特和杜威在教学上也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他们都强调教育培养的人应该为社会发展而服务;他们都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强调教学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说,杜威提出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以上就是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教育学“三中心”的对比,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宁夏公职类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大战中拔得头筹!宁夏公职类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