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 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异同
从事教育历史研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把握好社会背景与人物特性的关系;教育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关系;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同点
一、其思想都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
赫尔巴特所处的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之间矛盾日益尖锐,但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却还没有实际力量从封建贵族手中夺取政权,表现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封建制度不满;另一方面,畏缩不前,屈服于封建势力。
杜威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南北战争大规模扩张和改革的时期。由于当时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以及垄断资本的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深化,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不断出现,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派标榜自己的教育为现代教育,和赫尔巴特形成对立面。
二、其思想都以哲学为核心,把哲学,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并对其教育研究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赫尔巴特18岁时进入当时德国哲学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学习法律和哲学,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在他们思想的影响下,赫尔巴特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其以后在心理学、教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威在密歇根工作了十年。在此期间,他主要致力于黑格尔和英国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研究,对霍尔与詹姆斯在美国提出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为其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其教育思想都以社会的目的作为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他主张“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型的社会生活”,“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为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这就是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
四、把道德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任务。
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认为全部教育应围绕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此还规定了“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应体现在教学之中。
杜威指出:“如果教育制度没有认识到它的道德责任,它就是不忠实的和盗用公款的,它就没有做到设立者对于它的要求”。“学校的社会性,总的说来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他正确地提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教育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影响和改进行为,使行为变得更好的一切观点。
在道德教育上,赫尔巴特与杜威都认为,没有道德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一句空话。
不同点:
一、背景不同。包括出身背景,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大背景。
赫尔巴特出生于德国的奥登堡,父亲是当地的律师兼议员,他幼年受过母亲良好的教育。读了不少斐希特、谢林、莱布尼兹和康德的著作。1799年与费斯泰洛奇结成忘年之交,明确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起点。形成了其形而上的实在论哲学观基础。并且,其思想具有保守性,表现出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杜威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哲学。受到来自密歇根大学客座教授、新黑格尔主义的主要倡导者莫理斯和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复兴的影响。形成了其唯心经验论的哲学基础。其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形成对立面,试图用智慧的方法和教育的力量克服经济危机。
二、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
赫: 提出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的观点。将教学阶段做了明显的划分: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过分公式化。
杜:从实用经验主义出发,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强调课程适应社会。
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赫:侧重于道德教育,强调教学服从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制性。这表现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保守性。
杜: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五、对儿童的管理态度。
赫:通过威胁,监督,命令,惩罚,来达到教育顺利进行的目的。但同时,主张权威,慈爱的作用。
杜:学校组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不放任。
结论: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把握好社会背景与人物特性的关系;教育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关系;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既看到这些关系中的相互区别,又看到关系中的相互联系,只有从科学的比较分析中,才能真正认识人物的全貌,正确把握教育家理论体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