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
上海教老外中文应注意文化休克现象汇总
• 上海教老外中文时一定要身体力行的考虑 到这种普遍的“文化休克现象〞,帮助和 鼓励学生抑制文化休克,努力走出瓶颈, 迎来中文水平的匀速提升。
• 在上海早安汉语中文学校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表 述,文化休克的出现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据研究, 这种状态呈U型走向,从刚开场的兴奋感下滑到 压抑感,再上升到平和感。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旅居者刚来到一种新文化中,出于最初的的兴奋 状态。在这个阶段,旅居者与东道国人的接触相 当浅薄。过了一段时间,当旅居者寻求与东道国 的人建立更深层的人际关系时,新奇感渐渐消失, 开场出现语言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迷惑、误解、 挫败感、孤独感、焦虑感。再经过一段时间,旅 居者开场学会交朋友,逐渐熟悉当地社会环境, 情绪逐渐好转。
上海教老外中文应格外注意"文 化休克现象"
间隔与迷茫的注意学生 的心理变化,站在他们的角度进展理解, 最为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即“文化休克现 象〞。
• 在上海教老外中文的过程中,文化休克是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文化休克〞 (Cultural Shock)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 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 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 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休克〞本 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 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但是,当一 个长期生活于自己母国文化的人突然来到 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其 在一段时间内常常会出现这种文化休克的 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是指一个人在跨越文化差异时,由于对文化、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陌生感和不适应,导致身心亚健康的状态,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首先,语言上的障碍会导致文化休克。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语言的不同可以导致文化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有的单词的意思,在中文中无对应词汇,翻译时就会失真。
而某些英语表达方式,在汉语中表达就会降低其准确度,有时还会造成歧义和误解。
这样,当人们在互相交流时,由于语言的差异,就会误解对方的想法和表达,从而造成沟通上的不通和产生文化的冲突。
其次,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文化休克。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会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大多数人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利益,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人强调集体利益和亲情关系。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可能会对双方意图和行为表示出不同的反应,产生误解、怀疑和不信任,甚至会引起文化冲突。
再次,生活方式的差异也会导致文化休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西方社会中,个人时间和空间的重视程度要比东方社会中更为明显,而在中国社会中,人们重视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当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文化休克现象,这也是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之一。
最后,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也会导致文化休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不同的人际交往方式。
例如:在东方社会中,人们注重隐私,对于陌生人不太会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注重直接沟通,表达个人观点和要求。
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人际交往时,就会因为交往方式的不同而产生沟通障碍和文化冲突。
综上所述,文化休克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是一个经常发生的现象。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注意到文化的差异,尊重另一方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在交流中保持谦虚和开放态度,避免发生文化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教学,面临着各种文化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围绕“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分析”展开,探讨如何在这门学科中巧妙地化解文化冲突,为读者揭示跨文化交流的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过程,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教师。
文化冲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价值观、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机遇。
为了深入分析文化冲突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我们首先要理清分析的思路。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反馈,以及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冲突。
我们还要对文化冲突的原因和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为后续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化冲突对学习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具体而言,文化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汉语及其文化背景时出现困难,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和积极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文化冲突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在总结部分,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深化文化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来加以缓解。
为此,我们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并积极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汉语及其文化的深入理解。
我们也期待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够在跨文化交流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多元文化的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包括对中国文化、历史和经济的深入了解。
在这一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推动汉语传播的重要途径,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汉语热的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推广汉语教学,将其作为国家战略。
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也让汉语成为了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日益崛起,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文化视域下的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结合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困境,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困境1.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通常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
当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时,很容易出现在交际中的误解和误解,导致交际障碍,严重影响语言学习效果。
2.文化认知差异导致学习成本增加由于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差异,可能需要在学习语言的额外花费精力去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学习成本。
3.文化意识培养困难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要求学习者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需要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认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二、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1.注重文化交际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文化交际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引导他们接受和尊重中国文化并能够在实际交际中正确运用。
2.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中国文化元素。
可以通过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学习材料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使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开设文化课程针对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关的文化课程。
通过系统的文化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情感认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加强教师文化培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
应加强教师的文化培训,提高其文化视域下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文化视域下的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其克服途径
个国家参与世界竞争 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世界上 已 有 30 00多万 外族 人 在 学 习汉 民族 语 言 , 1 0多个 有 0
国家 和地 区的 20 0 0多 所 大 学 开设 了汉 语 课 程 , 年 每 来华 学习汉 语 的 留学 生 已增 至 8万 多 人 。截 至 20 09
1 51
共识: 引发 “ 文化 休克 ” 现象 的原 因很多 , 比如 : 国文 本 化 与别 国文化 的差异 , 习者个人 年龄 、 学 职业 、 受教育
关 系的一种 表现 形态 。确切地 说 , 是文 化差异 性的一 种表 现形态 。从 世界范 围来 看 , 文化 呈 现 出多样 性 。
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上“ 休克” 现象 。对外汉 语教学 中的“ 文化休克” 主要是指 由于师生双方 的文
化背 景 、 教学 内容 的文化 性造 成 的教学失 调现 象 。集 中表 现 在 : 生 听不懂 、 学 不理解 教学 内容 , 生之 间协 师 作、 互动 差 , 而 影 响教 学 效 果 。对 外 汉语 教 学 中的 从 “ 化休 克” 象是 一种 双 向度 的文 化现 象 , 文 现 既是学 生 对教 学 内容 ( 即 所 要 接 受 的汉 语 知 识 以及 中 国 文 也 化) 的文化 差异 而产 生 的 文化 理 解 障碍 , 是对 外 汉 也 语教 师 在 与 外 国 学 生 教 学 沟通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交 流 障碍 。 根据 Obr eg的理 论 ,文 化 休 克 ” 致 经 历 四个 “ 大 阶段 :蜜 月” 段 、休克 ” “ 阶 “ 阶段 、 复 调 整 阶段 、 应 恢 适 阶段 。也就 是说 , 文化 上 的“ 休克 ” 象 是短 暂 的 , 现 在 经 过 一段 时间 的调整之 后 , 们 会逐 渐适应 异文 化 的 人 工 作 和生活 环境 , 并逐 步 地 使 用 异 文 化 的语 言 、 自如 地 交往 , 客观 地看 待不 同文化 之 间 的差 异 。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文化因素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学面临很多文化困境。
首先,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差异。
举个例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非常普遍的。
但是对于西方学生来说,互动和讨论更加重要。
因此,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法,就很难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
其次,文化差异还会影响教学材料的选择。
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在设计和选择教材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文化差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背景不同,可能会导致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也不同。
例如,对于学习汉语的非洲学生来说,汉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对于韩国学生来说,由于韩文和汉字的近似程度较高,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容易。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学习效益。
为了应对这些文化困境,对外汉语教学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需要把教师从“讲述者”转变为“引导者”,强调互动和参与,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参与。
其次,需要在教材选择和课程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文化和背景。
学习材料应多元化,涵盖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满足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学生的需求。
第三,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探索和挑战汉语学习。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不能仅仅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还应该注重文化交流,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面对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需要采取多种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学习效率。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休克现象研究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休克现象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休克现象研究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的交流工具。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尽管许多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都能体会到一个共同的挑战,即在学习汉语的同时需要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现象经常发生。
本文将探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留学生克服这种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化休克是什么。
文化休克是一种文化适应障碍的现象,当个体从一个文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文化环境时,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可能会遇到挑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休克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与新文化融合的一种困境。
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休克中,留学生面临的文化差异可能包括语言、价值观、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与留学生的经验以及学生在家乡的背景联系密切。
很多留学生都是从一些发达的国家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体制还不是非常了解。
尤其对于一些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其对于汉语的掌握可能比较有限,教学中其中有孔子学院等机构都普遍存在,但在教育模式及文化背景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留学生们经常会遭遇到文化休克现象。
留学生面临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例如,在中国,人们更加重视集体和家庭,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中国的礼仪和道德要求也很严格,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生活。
在面对这些差异时,留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不适应,甚至会感到文化冲突。
如何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在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文化教育,畅所欲言地谈论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解释为什么其他文化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通过更好地了解各自文化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并学会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论文语言和文化联系密切,它们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我们在教授语言的时候,如果脱离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那我们教给学生的就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又是文化的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会产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冲突。
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汉语教学工作者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消解文化冲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全文如下:摘要:随着学汉语的塔吉克斯坦人数越来越多,文化冲突也不断增加。
我们逐渐感受到了两个国家的文化交融与冲突。
本文就如何避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进行了系统地探索分析。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塔吉克斯坦一、塔吉克斯坦的宗教情况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中亚东南部,东与中国新疆接壤。
塔吉克斯坦是个宗教传统深厚的国家,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6%,其中多数属逊尼派,逊尼派占穆斯林人口的85%。
塔吉克斯坦的穆斯林有一个特点:它们不但认为自己在文化上属于伊斯兰,而且也特别强调他们传承了古老的波斯文化,所以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共同体。
其余居民也有信奉____、犹太教、东正教等。
各个教派教旨各有不同,宗教禁忌也有差别。
二、如何应对文化冲突文化因素贯穿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针对文化冲突问题,建议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熟悉中国文化,而且要了解塔吉克斯坦学生的文化背景。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理解塔吉克斯坦学生的母语文化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里习惯等,更好地对塔吉克斯坦学生进行汉语教学。
第二,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中国文化有了兴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及化解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及化解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现象可以导致双方之间出现误解和紧张,如何避免和化解文化休克变得至关重要。
一、文化休克的定义
文化休克是指由于不同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因素,在人际交往中造成的沟通的不顺畅,给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交流从本地跨越国家界限,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休克带来的不适。
二、文化休克的影响
在文化休克的作用下,会给双方带来很大的影响:一方是言语问题,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以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俗,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另一方面,文化休克也会给双方尤其是当事人带来情绪上的影响,出现紧张情绪的不适感。
三、文化休克的化解策略
(1)强调常识性的文化知识
首先,双方在解决文化休克时,要重视建立双方的共同的文化知识,
尤其是常识性的文化知识,即及时弄清双方在文化方面出现的差异,
例如如何打招呼,如何谈话等。
(2)尊重对方,寻求共识
其次,双方要尊重对方,敦促大家把自身的文化特征放在一边,克服
与投入性差异,努力把双方的文化差异放在一边,努力寻求双方有效
沟通的共同语言。
(3)布置实际的任务
最后,双方在解决文化休克问题时要注意布置实际的任务,协作执行,锻炼双方的文化合作能力,增加彼此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双方之间的
友谊与联系。
总之,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文化休克现象,掌握和预防文化休克更
应该注重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平台,努力减少文化差异
及要求同理认可,重视开展积极的文化交流。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受到关注和关注,文化视域也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
在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仍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文化差异。
由于汉语的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因为他们需要在教学中解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文化差异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面对文化差异的困境,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语言和文化,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汉语文化,从而增加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文化视域的实践问题。
在理论上,文化视域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很难很好地运用文化视域来指导教学。
这可能是因为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或者缺乏对文化视域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训。
为了解决文化视域实践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来支持文化视域教学,例如引用真实的文化材料,如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视域教学能力,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文化视域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学生和专家进行合作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思考,互相启发与借鉴。
对外汉语教学还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困境。
在文化视域下,教师既要传授传统的汉语文化,又要教授现代汉语的应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兼顾文化传统和现代实际,让学生既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很难平衡传统和现代的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1,口语教学(问题与对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成败不仅会影响到终极目标——即培养交际能力——的实现,而且直接决定了目前教学实践的步伐:要么轻松愉快、稳步提高,要么疲惫拖沓、事倍功半。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1、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燃眉之急。
口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则是初到中国的留学生们迫切需要掌握的能力,是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中国留学生活的必修课。
2、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对口语学习产生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学生会进步得很快。
加之口语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堂之外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是他学习口语的好机会。
这在客观上创造了快速提高口语的有利条件,可谓组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搭配。
而口语学习的进步与提高,则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已经会说的句子,难道他会听不懂吗?会说出正确的句子,语法还会是问题吗?交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在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他会学到超越书本的更多词汇、中国的文化等等。
这无疑为他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知不觉中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可见,通过口语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3、是运用并真正掌握汉语的重要渠道要真正掌握一个单词有三个过程,一是会读,能在句子中理解他的意思,二是会书面运用这个词,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三是能够说出这个正确的句子。
只有完成了第三个步骤,就是能说出来,那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词。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口语学习的重要性。
口语课是复习其它课程中学到的词语和表达,并真正掌握它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心理障碍其实课本上的语句并不深奥,学习中的困难主要源于它的Foreign Language特性。
汉语不是他们的First Language,不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受学习这母语的干扰较大。
而且接触汉语语多是在十几岁以后才开始的,早已习惯了母语思维,尽管来到了中国,除了课堂上,真正与中国人交流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往往举步维艰。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学习者的青睐。
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视域下面临着不少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困境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进行解决。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视域下的困境1. 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对外汉语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与中国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时会遇到困难。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使用中国特有的习惯和传统进行讲解,而学生们在接受这些知识时常常不知所云,甚至感到困惑。
2. 语言和文化的脱节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更注重语言的教学,而很少涉及到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难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真正的掌握。
3. 文化视域下的纠结和冲突在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常常会面临着如何平衡语言和文化的教学问题。
一方面,他们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这就使得教学中常常出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纠结和冲突。
二、解决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视域下的困境的策略1. 提高教师的文化综合能力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在语言教学方面有所突出,更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
我们应该加大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中国文化。
2. 制定符合文化特点的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并且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文化元素,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3. 多维度的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例如通过音乐、绘画、文学等形式来传达中国文化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4. 推进语言与文化的融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对汉语的更好掌握。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视域下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文化差异导致的学习障碍、文化意识培养的困难等。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改善。
文化差异是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学习者的母语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影响到他们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西方国家的学习者可能更习惯以正式、直接的方式交流,而汉语中有很多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案例或例句,让学习者通过对比理解汉语与其母语的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可以组织学习者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如观看中国电影、阅读中国文学,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由于汉语具有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学习者在学习中往往面临较大的文化意识培养困难。
有时候,汉字、成语、俗语等文化元素的理解会成为学习者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搭配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化元素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背景。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由于受到学习者背景知识的限制,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培养学习者文化意识的挑战。
有些学习者可能对中国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经济状况知之甚少,导致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局限于表面的文化符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关于中国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方法,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针对上述困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让学习者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可以采用游戏、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形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的环境中。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习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文化差异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如通过对比理解和跨文化交际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引入背景知识和多媒体教学材料帮助学习者理解文化元素,以及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备受关注。
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与中国交流和合作。
然而,在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也日益凸显。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文化差异问题。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习惯方式,这会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文化元素与语言教学脱节问题。
过于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形式化会导致文化元素的缺失,而文化元素正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文化知识,加入适当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学习汉语也更有乐趣。
第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
过多地注重背诵语法和词汇,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乏味。
因此,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掌握。
最后,对外汉语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对学习汉语的需求各不相同。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如何面对这些困境,有效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呢?一是注重文化多样性。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做到尊重和理解,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二是注重汉语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文化知识的传授,发掘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汉语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三是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四是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并需要相应的策略来加以解决。
文化差异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困境之一。
由于学生的国别、地域、语言、宗教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学习者对中文文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解释,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的过程,渐渐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
传统文化与当代语言的结合也是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习俗等在当代社会中已经逐渐淡化,而一些新的词汇、概念等则逐渐增加。
对外汉语教学就需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适应当代语言的使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今昔对比,理解传统文化的变迁和传承,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使用和含义。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翻译问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困难之一。
中文和其他语言之间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迁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汉语中的礼貌用语、成语习惯的使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对汉语的语言结构、用词选择等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提高语言的传达能力。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多文化语境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也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国际化的语境下,不同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学习汉语,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教材、多媒体的支持等,增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营造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强各自文化的包容性。
针对上述困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加以解决:建立多元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视域下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不断加强文化教育,但是如何在文化视域下进行教学,以及如何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困境1. 文化差异导致理解障碍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存在着文化差异。
学生可能会对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感到陌生或不理解,导致学习困难。
特别是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概念和习俗时,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文化碰撞引发意识形态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很容易引发意识形态冲突。
例如在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文化内涵丰富的课程时,很容易遭遇西方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误解或偏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 文化差异导致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执行难度增加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和学科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
目前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还有待提高,导致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执行难度增加。
二、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1. 强化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只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宣传。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参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习俗、民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文化讲座和讨论,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2. 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借鉴西方文化元素,适当融入西方文化内容。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融。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穿插西方音乐、电影、艺术等元素,结合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认知水平。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跨文化交际是指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当个人在进入一个与自己的原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时,会感到困惑、不安和无法适应的心理状态。
下面将从不同维度来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语言障碍是文化休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当人们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理解的工具,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差异会导致交流出现误解和困惑。
有些国家的人在交流时喜欢使用间接表达方式,而有些国家的人则更加直接和直截了当。
这种语言差异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和适应。
价值观的不同也是文化休克的一大原因。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些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当人们进入一个与自己的原文化相悖的文化环境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有些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权利,而有些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行为和做事的方式产生疑惑和不适应。
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差异也是文化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社交规范和礼仪习惯,当人们进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时,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
有些国家的人在交流时习惯握手问候,而有些国家的人则习惯鞠躬或者亲吻问候。
这种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差异会让人感到生疏和不知所措。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还可能导致身份和归属感的失落。
当人们远离自己的家乡和熟悉的文化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背景时,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人们的身份和归属感往往与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当这种联系被打破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迷失和困惑。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产生于语言障碍、价值观差异、社会习俗和礼仪差异以及失落的身份和归属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下。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个人应该学习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并且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加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文化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策略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汉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从文化视域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策略。
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产生影响,学习者可能难以理解或接受汉语的某些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这就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困扰,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教授和解释,使学生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困境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问题。
过去的教学方法注重读写训练,忽略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和互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交流环境。
由于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背景和需求多样化,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需适应多样性。
在商务汉语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商务文化和商业礼仪;在旅游汉语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旅游景点和美食等。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
对外汉语教学中还面临着文化认同度的问题。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除了掌握语言技能外,还需要理解和接受中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由于文化差异和教学方法的局限等原因,学习者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从而影响其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
针对上述困境,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进对外汉语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文化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语言游戏、情境交际和多媒体教学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
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视域下面临着困境,但也有相应的策略可以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2011-08-15 22:08:54| 分类:我思我在|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要】:近年来各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方兴未艾,许多外国学生怀着对中国的向往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留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文化休克现象。
本文以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为例说明“文化休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并对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寻找一些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休克;文化适应;对策一位法国教师曾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她收到了一封措辞十分尖锐的信,写信的是一位刚由她推荐到中国某高校学习汉语的法国留学生,信上指责法国教师不负责任的推荐让她错误地选择了我们学校, 致使她遭受了极大的内心折磨。
这件事引起了校方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查,我们了解到事实上是由于这位法国留学生只身来到陌生的环境后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而感到痛苦,于是她把这种情绪全部归咎到推荐她的老师身上。
经过努力, 误会最终得以消除, 法国留学生在一年后回国向她的老师道了歉,并向她所在的学校递交了一份在我校留学情况的报告,其中记叙了她是如何从刚来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过程。
这个案例所反映的就是跨文化交际中典型的“文化休克”现象。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及其表现社会学家借“休克”这一医学名词把由于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的使“文化休克”产生。
这一时期的症状是:孤独、悲伤、想家、易激动、好发脾气等。
这一时改变而引起对人的心理的冲击与震动称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
“文化休克”使在华留学生面临着心理上的挑战。
它的表现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 “文化休克”前期( 也称观光期):这个时期的长短因人而异, 也许数天、数周、甚至数月。
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对周围的一切都抱有“新奇感”:一套蓝色中山装, 一双布底鞋, 用筷子吃闻名遐迩的中国饭——似乎已经分享到做中国人的快乐。
通过参观、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似乎领略了东方文化的神韵,使他们再次分享到做外国游客的喜悦。
一切都是很美好的。
2. “文化休克”期( 又称挫折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减弱,语言上的障碍,生活上的不习惯,学习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促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绝大多数人经自身调节和外力帮助,转入“文化休克”的恢复期;二是少数人因情绪持续紧张而得不到缓解,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这方面的例子是屡见不鲜的。
3. “文化休克”的恢复期:这一时期, 来华留学生开始找到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与途径。
随着对周围一切的逐步熟悉和习惯, 他们开始扩大自己的交际领域, 适时调节自我心理, 坦然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相异,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4. “文化休克”的痊愈期( 也称康复期):这一时期,留学生开始把东道国的文化、习俗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另一部分。
许多人自愿接受、自我调节, 更友好地看待周围事物, 使身心达到最佳程度,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第二语言习得与“文化休克”“文化休克”存在特殊性,比如不同的文化圈、种族、政治体制、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适应的障碍会有不同,或者身处不同的亚文化环境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经历的“文化休克”时间、程度和形式也不尽相同。
但是,“文化休克”的普遍性问题却是不可回避的。
大多数人对环境的突然改变往往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 对新的文化环境都要经历一个逐步适应的阶段。
Brown 在1980 年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角度对“文化适应”作出了定义,指出“文化适应”(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
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 与他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因而, 文化适应被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
John Shumann( 1978) 首先提出了这种“文化适应”的理论模式的基本假设, 第二语言习得仅仅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
文化适应的程度将制约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程度。
按照他的观点,直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适应程度产生影响的学习者与目的语文化的“心理距离”中, 极为明显的表现便是“文化休克”。
本文开头的案例说明了“文化休克”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把汉语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他们所经历的“文化休克”将直接影响其汉语的学习水平。
布朗把第二语言学习者由“文化休克”阶段结束到心理复苏开始的时期称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 学习者一方面脱离了母语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无法适应目的语文化,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漂浮无定感”( anomie),此时学习的愿望最为强烈,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便失去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可能使用僵化语由心理复苏阶段直接进入文化适应阶段,而后因其已经可以自如运用僵化语进行交际,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便不会再有进展。
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可能会因长期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变得疲惫不堪,丧失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甚至出现厌学和逆反情绪而直接影响其生活。
所以, 对外汉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尽早地克服“文化休克”,跨越文化适应的门槛,完成由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
三、克服“文化休克”的策略1、管理与教学双管齐下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圈的差异往往会成为诱发西方学生“文化休克”最直接的因素。
西方文化奉行个人主义或自力更生( individualism or self- reliance)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着想,为自己做决定, 自己解决问题。
遵循此种行为模式的西方学生往往从一开始就无法适应中国学校中学生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比如把学校有关规定例如不能到课应向老师请假, 外出长途旅行应先告知外办要去的地点、时间等讲给一位刚来的法国汉语进修生听时, 她立刻露出不满的表情, 并激动地说:“我在我们国家从来都是自己决定要不要去上课, 并且我出门去一个月的时间都不会告诉我的父母我去了哪里。
但是在这里, 我却不得不把这些私人的事情告诉你们。
对于外国留学生的课堂教学,有老师反映,很多学生因为外出旅游而不来上课,而学校又不能按照管理中国学生的办法来管理留学生。
导致老师上课时经常出现无人来上课,教学工作无法开展的情况。
面对这样的问题, 简单的管理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向他们介绍以群体本位为特征的东方文化中的情境主义或相互依赖( situationalism or mutual dependence) , 人人都必须接受既定法规习俗的约束, 同时也受到这些法规的保护。
对于那些管理部门需要掌握又可能涉及西方学生“隐私”的情况, 我们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情况、感受, 谈谈短期内的计划, 写家信等等多种形式及时获得。
事实证明, 通过教学形式对两种文化的比较让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逐渐克服“文化休克”形成文化认同比单依靠管理部门对留学生进行管理的效果要好得多。
所以, 我认为管理与教学不能分家, 那种各自为阵的局面只会让越来越多的西方学生因难以摆脱文化优越感的束缚对“办公室的老师”( 西方学生对管理部门人员的称呼) 的管理产生反感, 进而转化为更为严重的“文化休克”现象。
寓管理于教学中, 让管理为教学解除后顾之忧, 同时也让教学发挥其特殊的优越性来协助管理, 二者共同协作才能更有效地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
2、以校园亚文化弥补情感失落大多数刚来的留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思乡情绪。
所以,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为他们营造校园亚文化环境以弥补留学生情感上的失落。
比如开展演讲比赛, 文化知识竞赛, 组织他们参加校园文化节, 出外进行文化考察, 邀请他们到中国家庭做客, 举办与中国学生的联谊会, 圣诞舞会等等,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弥补他们思念故乡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失落, 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参与者, 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接受并融入中国文化。
3、真诚换取文化认同真诚是建立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的桥梁, 能够超越国界实现情感的互动。
在教学中, 我体会到情感的作用是比任何其他手段都强大的, 师生间只要建立起了真诚的友谊, 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就会更容易, 留学生也如此。
有情感作为桥梁, 留学生便更容易从他信任的教师的言行影响中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 更容易产生文化认同感。
当然, 情感不是在朝夕间就能建立的, 尤其是与存在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外国学生, 这就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只要有真诚, 就能建立情感, 以情感的力量来缓解和消除外国学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克服“文化休克”, 往往会取得意外的效果。
4、交流既要重视“历史”,也要讲究“现实”。
对外汉语教师教给留学生的不仅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是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大国,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毫无疑问地会成为吸引外国人来华的原因之一。
但当今的中国人更能引以自豪的不仅仅是那些历史盛景, 更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现实生活图景。
因此, 对外汉语教师在与学生交流, 组织他们品尝中华美食, 探访历史遗迹, 观赏民俗表演, 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 也应带他们领略当今中国的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新气象, 感受当今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这将有助于消除他们头脑中旧有的“中国观”以及想象与现实的矛盾, 自然也有利于他们在心理上逐步适应正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中国社会及社会生活。
文化休克是一种客观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在异国求学过程中。
它本身并没有善恶的区别,我们应正确看待文化休克现象。
如果对文化休克现象处理不当, 那么可能会产生以下两种消极后果: ( 1) 有一些人对待不同文化模式的态度容易走极端, 具体表现为: 一是盲目排外, 否定一切外来文化, 而只肯定本土文化; 二是盲目崇外, 否定本土文化, 而只肯定一切外来文化。
其实,“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可取的。
( 2) 产生文化休克者, 其本人在心理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们第一次接触, 并发生互动时, 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震惊或无所适从, 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至于文化休克的程度深浅,要因具体的人或人群而定。
文化休克产生之后,如果调适恰当和及时的话, 不会造成太多不良影响, 反之, 则不利于文化互动者本身以及此后类似的交流互动活动的顺利进行。
所以, 文化休克产生后的文化调适与适应过程十分重要, 心理辅导的环节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