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_2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 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谈话:你们分析整理的非常全面,给聪聪明的大家点个赞,我们通过阅读视频资料的这种方法可以对于岩石的分类及形成快速的了解。
四、实践探究:模拟变质岩形成过程实验4.模拟变质岩形成过程实验
(1)谈话:是不是想这些资料中介绍的那样呢?我们可以尝试利用身边的物品模拟出变质岩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证检验。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觉得这个很简单啊,我们可以直接找一些岩石,然后用工具挤它们压就可以啦。
学生2:你这个方法既不现实也不安全,我们可以找一些比较常见又安全的物品来实验。
学生3:我有办法,我们可以用常吃的一些点心来做实验,将核桃沙琪玛及面包片当做不同种类的岩石,将他们像夹三明治一样组合到一起,再用手压或者用脚去踩模拟出外界压力的作用,从而模拟出变质岩收到外界压力改变本身结构这一过程。
学生4:我来给他补充一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岩石三明治”放入保鲜袋再按压,这样可以避免用力过大实验材料飞溅出来。
谈话:你们说的真不错,那么就让我们做好准备开始进行实验吧!在实验过程中请你仔细观察,看一看不同的力度及角度会使三明治产生怎样的变化?
(2)提问:实验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收获呢?【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1:我发现通过按压和踩踏三明治,可以使其形状结构发生明显改
的活动产生好奇,那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课后搜集
一些有关于地震的小知识,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5.地球的内部结构
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地球的层次结构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它由不同的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拥有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结构和各个层次的特点。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厚度大约在5到70公里之间。
地壳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分布在地表的陆地和海洋底部。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地方,它包含了大量的岩石和矿物质资源。
2. 地幔地幔紧邻地壳,在地壳下面延伸约2900公里到6400公里的深度。
地幔由固态岩石组成,主要是硅酸盐岩石。
地幔温度较高,存在着地球上的岩石圈和软流圈。
岩石圈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组成,它是地球上板块运动的重要区域。
3. 外核外核是地球的第二层,它位于地幔和内核之间,厚约2200公里。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温度较高。
外核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影响。
4. 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位于外核之下,直径约为1220公里。
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可以达到数千摄氏度。
尽管温度极高,内核仍然是固态,因为它受到外界压力的支撑。
内核对地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同层次的结构,地球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系统。
每个层次都承担着独特的功能,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生命的存在。
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发展过程。
总结: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外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外核在地幔和内核之间,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
每个层次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稳定和生命的存在。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的层次结构,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本质和演化历程。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2《地球的结构》课件
地球的平均半径有6300多千米,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地壳、地慢、地核三个圈层。
新知讲解
1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构成。
地壳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上层为花岗岩层,下
层为玄武岩层。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加深而增加。
经检测,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亿年,而地球生成
做地幔。
(4)用一层薄薄的蓝色橡皮泥做地壳。
(5)用小刀切掉模型的四分之一,观察模型内部结构情况。
新知讲解
4
实验结论:地球像一个煮熟的 鸡蛋,地壳相当于蛋壳,黄 色地幔相当于蛋清,地核相 当于蛋黄。地球分为三层, 地幔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的中间层。
新知讲解
1. 地球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包括
新知讲解
3.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地球内部充满着运动,这些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地变
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的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
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有时也表现为
极其缓慢地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固体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地幔层。( × ) 2.地壳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 ) 3.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两层,地壳和地核。( × ) 4.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 √ ) 5.砂岩属于沉积岩。( × ) 6.地球的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
2
4.将形成地壳的岩石种类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种类
典型岩石
岩浆岩
浮石、玄武岩、花岗岩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结构》精品教学课件 (2)
根据三个圈层比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实 验 步 骤:
1.根据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按照比例计算地球 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的大小。
红球直径(地核):3.4cm 黄球直径(地核+地幔):6.3cm 蓝色地壳:薄薄的一层
谢谢观看
再见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
火山口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 的构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是 什么样的呢?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 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 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 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 平均厚度为7千米。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 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 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 岩浆发源地,热对流活跃,推动
了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岩石圈和
软流圈是地质构造发生、发展的
区域。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 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 会了什么?
课后研讨
学完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 样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的沉积物质经固结形成沉积岩。 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原来已存在的岩石因变质作用,在基本保持
固态的情况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类新的岩 石就是变质岩。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理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构造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以下是一些地理地质构造的知识点:1. 地球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可塑性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和外核组成的液态金属层。
2. 地球板块: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在大陆漂移和构造运动中相对移动。
板块边界可以是构造边界、边界或转换边界。
3.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大陆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
大陆漂移的证据包括大陆边缘的拟合、相似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以及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的分布。
4.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包括隆升、下沉、抬升和折叠等现象。
这些运动可以造成山脉、盆地、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5.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板块运动或地壳断裂引起。
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和远源地震,震源深度和震级会对地震的影响。
6.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另一种形式,通常是由于岩浆从地壳内部向地表喷发。
火山活动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和火山岩,并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7. 断层和地裂缝:断层是地壳中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带,地裂缝是断层带中的裂缝。
断层和地裂缝可以导致地震和地壳变形。
8. 山脉和盆地:山脉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隆起形成的地形,盆地则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下陷形成的地形。
山脉和盆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9.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它通常被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和现代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被细分为若干个纪和期。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地质构造的基础,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地球圈层结构研究(2)
地球圈层结构研究(2)胡经国⑶、平流层①、平流层概述平流层(Stratosphere),又称为同温层,是指地球大气圈中上热下冷的一层。
平流层是夹于大气圈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
按温度,该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
其中,高温层位于顶部,低温层位于底部。
而对流层则刚好相反,是上冷下热的。
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而在极地,该层则起始于距离地面8公里左右。
②、平流层物质组成平流层物质组成主要为氮气、氧气,含少量的水汽、臭氧(在距地面22~27千米形成臭氧层)、尘埃、放射性微粒、硫酸盐质点。
③、平流层温度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层的顶部温度大约在270K(K为热力学温标单位的符号)左右变化(注),与地面气温差不多。
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再次以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高温层在上而低温层在下,因而平流层空气较为稳定。
在平流层里没有常规的对空气流活动及与此相连的气流。
注:热力学温标,又称为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简称开氏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热力学温标T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标t的换算关系式是:T(K)= 273.15 + t(℃)。
平流层的增温是由于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把平流层顶部加热的结果。
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来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相互抵消,所以极地的平流层会在较低高度出现。
这是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在北半球的冬季,平流层突发性增温经常发生。
这是因为平流层吸收了罗斯贝波所致。
罗斯贝波(Rossby Wave)是大气中的一种非常缓慢的、大尺度的波动。
它是由于地球自转时,在不同纬度和高度上的角速度不同所引起的。
罗斯贝波从对流层的中下层到平流层低层都可以见到。
④、平流层臭氧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组分就是臭氧(O3)。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臭氧在大气圈中通常分布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中。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在大千世界中独特而美丽。
然而,对于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你是否了解得足够清晰呢?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让我们一同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稍微偏扁的椭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离心力所造成的。
地球自转的速度足够快,使得地球的自身物质均匀分布,从而形成了这种稍微偏扁的形状。
二、地球的结构1. 外部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外壳是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它是地球最薄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由高温岩石构成,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极高。
2. 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固态地核、液态地核和地幔三个部分。
固态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液态地核由熔融的铁和镍组成,外包围着固态地核。
地幔是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岩石层,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三、地球结构的作用1. 保护生命地球的结构对于维持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
地球的外壳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土地和大气层,保护了生命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的伤害。
地壳也扮演着调节地球温度的角色,维持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2. 形成地理现象地球的结构也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地理现象。
例如,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被分为许多移动的板块,它们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地幔中的热对流也会影响地质现象,如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大规模地壳变动。
3. 形成地磁场地球的内部结构还与地球的磁场密切相关。
地核中的流动液态铁产生的电流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它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保护层,称为磁层。
地磁场对于阻挡太阳风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护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总结起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稍微偏扁的椭球体,而其结构则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部分。
外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内部结构则包括固态地核、液态地核和地幔。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
关于地球的资料简介1. 地球的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是一个蓝色的行星,表面被大约70%的水覆盖着,因此被称为“蓝色星球”。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质量大约为5.97×10^24千克。
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
2. 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次: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内核:位于地心,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1,220公里。
•外核:包裹在内核外部,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50公里。
•下地幔:位于外核之上,主要由硅、镁、铁和氧等元素组成,在厚度达到2,900公里时与上地幔相接。
•上地幔:从下地幔到岩石圈底部之间的区域,厚度约为650公里。
•地壳:最外层的岩石层,包围着地球,厚度约为5-70公里。
3.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气体组成的薄薄的包围地球的层次结构。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对流层:最接近地表的部分,高度约为10-15公里。
大部分天气现象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公里。
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公里。
臭氧分子能够吸收紫外线辐射,起到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作用。
•热圈: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约为500公里。
该区域中含有稀薄的大气分子。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液态水的行星。
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其中97%是咸水,只有3%是淡水。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1%,是最大的水资源储备。
海洋中的盐度约为3.5%。
•冰川和冰盖:包括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巨大冰盖,以及高山上的积雪和冰川。
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备。
•地下水:埋藏在地下岩层中的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
•湖泊和河流:地球表面上分布着许多湖泊和河流,提供了人类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发电等方面所需的淡水资源。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星球,它的赤道直径要比极轴直径长。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核由内外核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完成一次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1.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受到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2. 地球的地貌:地球上有大陆、岛屿、山脉、平原等不同的地貌特征。
3. 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水的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的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
3. 地球的文化:地球上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它们相互影响、交流、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五、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的宝藏,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它们是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应该加强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的家园。
六、地球的灾害1. 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2.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七、地理技术1.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知自己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况,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在航拍、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地理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以上就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2)PPT课件(初中科学)
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 1970年,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人昂首跨入了航天时代
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为宇航员杨利伟 乘飞船绕地球四周后,从太空安全返回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115个小时安全返回, 创造了中国人漫游太空最长的新记录
大洪水
撒哈拉沙漠
伊朗沙漠
作业:做好作业本第三章第一节
再见
思考与讨论
假如一个中学生的两臂平展时长 1.5米,让他们手牵手合抱地球,需 要多少个中学生?
计算:
1、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假设同学们胸 前到背后的厚度为0.2米,同学们紧贴着排成一 队,要多少人才能环绕赤道一周?
4×107米÷0.2米=2×108(人)=2亿(人)
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多 少天?
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地球的大小
(1)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4万千米
思考? 现代科技测量告知我们,地球
不是一个正球体,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 照片还是很圆的?
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 半径相差21千米,相 对于地球半径来说非 常小,仅相差0.33%
内地核
地壳(平均厚17千米)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岩石圈 软 流 层
图层名称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长度
17Km
2900Km
外地核 地核
内地核
地 外地核 核
内地核
6371Km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2课地球的结构单元整体分析
(2)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依赖他人、分工不均等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和调整。
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3.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地震、风化、沉积等地质作用。
4.了解板块构造理论,掌握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的关系。
5.探讨地球表面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地球结构、地质作用等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2)视频:播放地球科学知识科普视频,如地震、火山爆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现象。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地球科学虚拟实验室、在线地质图谱等,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球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结构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2课-地球的结构
C.火山喷发与地震
4.不同种类的岩石组成了( A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5.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如果把鸡蛋作为
地球的模型,那么蛋白相当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6.岩石学家判断岩石的种类是通过观察岩石的( C )
A.颜色
B.光滑程度 C.成分和颗粒
四、连线题。
五、实验探究题。
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 岩浆岩 、 沉积岩 和__变__质__岩___
三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地球内部越深的地方温度越 高
。
二、判断题。 1.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 ) 2.沧海永远不会变成桑田,更不用说变成高山了。( × ) 3.目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整体。( × ) 4.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 )
第2课 地球的结构
一、知识速记 1. 大陆板块 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变化。 2. 火山喷发 和 地震 是由于地球 内部 的运动造成的。 3.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 岩层 发生弯曲。
二、重点实验地球的结构。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可以分为 地壳 、 地幔 和
地核 。
2. 地震 和 火山喷发 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
三、选择题。 1.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地心到表面可以分为( A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地核、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 C.地核、地壳、地幔 2.下面的现象中,与地壳运动无关的是( C ) A.火山喷发 B.地震 C.四季的形成
3.下面的现象中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C )
地球上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知识点总结地球的构成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表面积约510 million平方公里。
地球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其中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地壳的厚度约在5到70公里之间不等。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由部分固态和部分流体组成,它的厚度约为2850公里。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分为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内核的直径约为1220公里,外核的厚度约为2300公里。
地球的外部是由地球大气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水蒸气等气体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的速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左右,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造成了一天和一年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主要由太阳的辐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包括了各种气候类型,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气象是研究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科学,气象学家利用各种观测设备和模型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以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服务,包括食物、水、氧气和气候调节等。
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包括了各种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资源被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供给。
能源资源包括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被用于发电和供暖。
水资源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地球上的淡水主要分布于河流和湖泊中。
生物资源包括了各种动植物,它们提供了食物、药物和原材料等。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上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3篇)
《地球的结构》教学反思(1)在本次《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相关概念。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总结: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科学概念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并理解了地壳在不断运动中的事实。
同时,学生能够区分并理解组成地壳的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从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表明科学概念目标达成度较高。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有效了解了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的过程。
在制作地球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加深了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理解,还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模型制作时比例掌握不够准确,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指导。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热情,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然而,在遇到困难时,少数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及时鼓励并提供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中的重要作用,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1.聚焦环节:通过火山口图片的引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探索环节:o内部结构了解: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从模糊变得清晰。
但应注意,对于不同学生的理解差异,应适时调整讲解方式和深度。
o地壳组成学习:自学加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习效果。
o地壳运动理解: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展示,学生对地壳运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联系,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o模型制作:模型制作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特点,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3.梳理学生交流信息并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炽热翻涌的岩浆引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无限猜测与遐想,由此提出本课研究的主要问题,不仅将本课的研究主题与前面的学习内容建立起联系,体现单元内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
环节二:探索活动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阅读资料(文字+视频资料),了解并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师活动21. 谈话: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
播放“地球内部结构”视频资料。
2. 出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提问: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哪几部分?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项,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提供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文字、视频、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形成清晰、直观的认知,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奠定知识基础。
环节三:探索活动二——了解地壳的组成(指向目标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①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厚度各处不一样,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
②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热对流活跃,推动了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岩石圈和软流圈是地质构造发生、发展的区域。
③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
现在人们对这部分的物质构成以及形态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学生活动31. 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和补充材料,完成活动手册中第二项:填写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及典型岩石。
种类典型岩石2.说一说: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 它们分别是什么?教师活动31.出示阅读材料和自学要求。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
构造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
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五个部分。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
介绍。
一、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其中,外核主
要由液态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内核则为固态的铁和镍等金属构成。
它
们的存在对于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外核
地球的外核位于地核的外层,其厚度约为2200公里。
外核的存在,导致地球拥有了强有力的磁场。
磁场的形成和变化是我们了解地球磁
性的关键。
三、下地幔
下地幔是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大的一部分,其厚度约为2250公里。
下地幔主要以硅、镁、铁和氧等元素的化合物为主体构成,其数值粘
度较大,是地球热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之一。
四、上地幔
上地幔与下地幔之间的过渡层即上地幔。
其厚度约为400公里,主
要由含铝和含硅的铁镁矿石构成。
上地幔与下地幔之间的物理化学变
化是地幔果实性和岩浆的形成的重要因素。
五、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距离地表最浅的地方大约有10公里左右。
地壳一般分为陆壳和海壳两大部分。
地壳是我们人类居住、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地壳的构成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地球。
总结: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球学研究的重要组部分,了解其内部结构有助
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地球的构造并作出更好的环保和开发决策。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结构和运动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性质和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球的结构和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由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壳和海洋壳,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等构成,而海洋壳则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由固态岩石和部分熔岩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其物质处于半流动状态,称为塑性流体。
地核则位于地幔的中心,它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则为固态。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个主要的运动方式,即自转和公转。
1.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产生了日夜交替的现象,使得地球表面的各地区都能够经历白天和黑夜。
2.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为一年,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有所变化的。
三、地球结构和运动的关系地球的结构和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其次,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光照更直接,气温较高,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光照相对较弱,气温较低,这就形成了季节的交替。
最后,地球内部的结构对地球的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内部的地幔和地核的塑性流体特性,使得地壳能够产生板块构造运动,形成了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地球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地球的运动方式,而地球的运动也会影响到地球的结构和现象。
通过了解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的特性和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
一、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标准解读
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
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及特点。
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
本条“标准”的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根本要求。
本模块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
“标准”以“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设计了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
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
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
叉而成的。
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
也有人为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
从微观层面上讲,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并且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说出”,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
可见,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主要特点。
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说明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的组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教学方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特征,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熟悉我们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地理环境。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阅读、分析】《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①什么是地震波?
②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特征?
【总结】当地震发生时,地下的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强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0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这个两个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总结】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②组成: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含量较多的8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其质量总数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强。
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③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组成。
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
要发源地之一。
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
②结构: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书、分析】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归纳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一般把XX~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活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
四、板书提纲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
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