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__《匆匆》的翻译对比

合集下载

从文体翻译角度比较《匆匆》的两个英译本

从文体翻译角度比较《匆匆》的两个英译本

从文体翻译角度比较《匆匆》的两个英译本摘要:从文体学角度来对朱自清散文《匆匆》的两个译文进行了比较和探讨,主要从词汇、句法和修辞角度分别比较。

在翻译过程中,从文体角度考虑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原作风格的翻译研究,当然还要进一步结合语义和语用手段评估翻译质量。

关键词:文体分析;分析模式;翻译比较中图分类号:i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305-02一、引言尤金·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译语从语义到文体都能最贴切原文,用最自然的话语再现原语信息。

[1](p12)这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检验翻译交际的成败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语义分析,还要重视文体特征是否传达。

所以,针对不同的文体特征有不同的翻译形式,本文选取了我国翻译家张培基以及朱纯深对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匆匆》的翻译文本,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之类文体角度展开分析,判断原作的风格是否在译作中得以体现,以及以何种手段体现,运用这种比较可以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进行翻译分析和批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文体分析翻译的尝试本文选取了《匆匆》译文及我国翻译家张培基和朱纯深的译文与原文对比,根据上述文体分析表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尝试从文体角度分析二者的翻译。

(一)词汇层面1、译文的抽象名词比较张译文:days、moment、quota、time、world、trace、thought、transition、revolution、reverie、presence、heart朱译文:days、time、shift、rush、moment、revolution、silence、haste、world、escape、hesitating、nakedness、trip与原文相比较,译文明显在抽象名词上多于原文,分析译文所多出原文的名词,可以看出这些词语有三个来源:其一,部分词汇是作者为了行文需要,在表达相同意思时往往使用不同的词汇,如朱译文中的rush和haste等;另外,由于汉语文章中“无主语”句式的特点,往往在译为英语时,为了明确直观的表达意思,需要译者为之补充主语,如朱译文中的shift,张译文中的transition等。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这是本篇的中心句吧。

青、少年,是不识愁滋味的,读来强说愁;到中年,才头涔涔而泪潸潸?此篇纯真、烂漫、肤浅、稚嫩,没有端起来的傲慢、严肃和正经,是我喜欢的根本理由。

而第一理由,是它的表面的句式。

凡是喜欢这篇文章的人,都不是作家的料。

试金石哦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九二二、三、二八。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这是本篇的中心句吧。

青、少年,是不识愁滋味的,读来强说愁;到中年,才头涔涔而泪潸潸此篇纯真、烂漫、肤浅、稚嫩,没有端起来的傲慢、严肃和正经,是我喜欢的根本理由。

而第一理由,是它的表面的句式。

凡是喜欢这篇文章的人,都不是作家的料。

试金石哦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九二二、三、二八。

《匆匆》三种译文之比较

《匆匆》三种译文之比较
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 , 是浑然一体的 , 并暗示 了读者要珍惜宝贵 的时间 。而朱却用了现在完 成时 , 不利于表达 中心思想 , 用在这样 的主题下 有欠妥 当。 通过对三篇译文的翻译的对 比分析 ,我们 得 出了这样的结论 :要想 翻译一篇好 的中译英
作 品, 尤其是散文作品 , 一定要在文字翻译 的同 时保 留原散文的韵律感 , 否则这个 翻 为流传的散 张先生在力求选词得 当,语句 自然流畅的同时 的音色有强烈、 广 精致 之感 , / 、 / 而 u / 等通 常传达 /o , , AI a I 文 ,匆匆》 《 就是其 中之一 。 阐明了时间匆匆流 又不拘泥于计较词句上 的得失 。他把语篇神韵 高雅 、滞重感 , e、 等元音给人以急促感 , 它 逝无法挽留的特性 。 本篇散文没有华丽 的词藻 , 摆在第一位 , 追求既能完美地表达原文信息、 原 / 等长元音让人感 到轻松 和舒缓 。辅音中 、 i : / 用了许 多生活 中平实的词汇 ,让 人产生强烈的 文功能、 又能译 出原文 的风格与韵味。 古时杨柳 / 、 / s / 等给人平和感 , 与流音常暗示流畅、 /w 鼻音 ol a 这说明语音层 面是蕴涵意义的。 例 共鸣 , 同时意识到应当珍惜眼前 的时间。 这样一 泛指柳树 ,不指杨树 ,所 以张梦井译的 pp r 和谐等属性 。 篇美文 自 翻译者众 ,而其 中最有 代表 性的三 ad wlw 看来符合原文 , 然 n i l o 但实 际上有些 画蛇 如 :我不禁汗 涔涔泪潸 潸了 。张培基译文 : t A h t o g t f t i .s a o e 0 m e o 他此句译的冗长 , 不符合 自然规律 t e h u h o h s we t o z s l my f r - 篇是三位大师朱纯深 、 张培基 、 梦井的译作 。 添足。此外 , 张 三位都是学者 出身 ,多年来从事英 汉翻译 的教 的表达方法 。 朱纯深译 的 w yso l 01d y ha n er tc o n my cek. 纯 深 h h ud 1 as 1 " ed a d t s r Ue dw he s a i 朱 学与研究 , 并且有大量有代表性 的译作 问世 。 其 l v S nvrt r un 比较僵 硬 , 以套用 译 文 : l d w a s s rn n myfrha , e e U, ee o e r? a t 可 Ar y s eti t t g o oeed a e ai e o d l d y o e oe e ̄n vr e n e sw ln p i r 中张培基 的名气似乎更胜一些 ,在 当今 中国翻 Th go od a s ae g n frv r e e r- a d t r eig u n my ee. 然 , a l ys 显 张译文 译界有着重要的地 位。在此 , 我们且抛去声名 , r .o um 中的 oZ 和 tcl 二字发音轻缓 , 地表达 E S rk i e 传神 从各篇译文句子结构 、用词上 比较分析一下 好 的译 文不 仅要在 内容上 忠实于原文 , 而 了作者 因紧张 、焦虑、羞愧而 出汗和流 泪的情 哪种更符合朱 自清原文清新 , 畅的风格 。 流 且还应该考虑英语读者 的需要 ,符合英语 的表 景 。而朱译文没有表达出这层 意思 。 文章 的题 目《 匆匆》 三人就译 的各有千秋 , 达 习惯 ,具有与原文相应 的或较好的条理性和 朱纯深的译文追求语 词的文学性和语感 的

朱自清《匆匆》两英译本对比浅析——葛浩文与张培基

朱自清《匆匆》两英译本对比浅析——葛浩文与张培基

( 原文 )匆匆 ( 张译 )T r a n s i e n t D a y s ( 葛译 )H a s t e 原文表现 了作者对于时 间流逝 的无奈 、焦 急 、惋惜 。题 目 “ 匆 匆” 形容时 间过得 飞快 的样子 。张选用 t r a n s i e n t 这个词 ,释义为 :t o d e s c r i b e a s i t u a i t o n t h a t l a s t s o n l y a s h o r t t i me o r i s c o n s t a n t l y c h a n g i n g 。 看 到 这 个 词 我 们 能 联 想 到 时 间 匆 匆 流 逝 ;而 葛 选 h a s t e , 释 义 为 :紧 迫 , 匆 忙 , 急 促 ,给 人 一 种 时 间匆 匆 的压 迫 感 。 笔 者倾 向 于 张译 ,感 觉 更 有 美 感 和 艺 术 色彩 。
he t yw il lt u r n e e n a n .I fp e a c h b l o s s o ms f a d e ,t he ywi l lf l o we r a n .
( 葛译 )T h e s w a l l o w sm a y g o ,b u t he t yw i l l r e t u r n a n o he t r d y ;t a hew il —
2o1 比浅析
葛 浩文 与 张培 基
文/ 李 晓晴
摘 要 :本文在凯 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 评理 论指导 下,对比分析 朱 自清的散 文 《 匆 匆》 两个英译 本。通过 对比研 究,期 望对以后 的翻译有所启 示。 关键词 :凯 瑟琳娜赖斯 ;《 匆匆》 ;对比分析译本
散文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过硬 的语言功底 ,两种语 言相互转换 的 能力 ,还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根据凯瑟琳娜赖斯 的翻译 批评理论 ,在

译文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张培基和朱纯深对散文《匆匆》的翻译

译文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张培基和朱纯深对散文《匆匆》的翻译

译文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张培基和朱纯深对散文《匆匆》的翻译摘要:本文通过对张培基和朱纯深翻译的朱自清的名作《匆匆》的分析,从音韵层面、结构层面和意义层面对这两篇译文作了比较,论证了在翻译中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关系,并得出结论,即在翻译中,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再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多层次成系统的关系,每一层次都蕴涵着一定的意义。

因此,能否在翻译中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译文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翻译形式内容多元关系《匆匆》再现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是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中作者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体现了对青春的珍惜,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对有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从文体类型来看,《匆匆》是一篇随笔,但又颇像一首散文诗,虽不压韵,但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于诗意。

本文试比较张培基和朱纯深翻译的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以期说明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关系及在散文翻译中的审美再现。

一、音韵层面各种语言在声音层面上形成一种语势能指,可以转化为一种视觉的意象。

日本文论家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一书中指出:“无论元音还是辅音,都具有象征意义,都在无形中给人们以某种心理影响。

”一般认为英语中/e/、/i/等元音音素所形成的音色有强烈、精致之感,而/u/、/o/等通常传达高雅、滞重感,/æ/、/Λ/等元音给人以急促感,/i:/等长元音让人感到轻松和舒缓。

辅音中/f/、/s/、/w/等给人平和感,鼻音与流音常暗示流畅、和谐等属性。

这说明语音层面是蕴涵意义的。

例如:我不禁汗涔涔泪潸潸了。

张培基译文: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朱纯深译文: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显然,张译文中的oozes和trickle二字发音轻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因紧张、焦虑、羞愧而出汗和流泪的情景。

朱自清《匆匆》四个英文翻译

朱自清《匆匆》四个英文翻译

匆匆---朱自清The Flight of Time---Zhu Ziqing--- Tr. by 许景城(Peter Jingcheng Xu)PhD Candidate, School of English, College of Arts and Humanities, Bangor University, LL572DG, UK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Gone are swallows, but they may come back again; withered are willows, butthey may turn green again; fading away are peach blossoms, but they may floweragain. Now, you my sage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roll by,never to return? Are they stolen by someone? If so, who could it be, and wherecould he or she hide them? If they run away themselves, where are they now?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I have no idea of how many days I am granted, but I could feel their weight in my handsbecomes less and less. In contemplation, I count, there are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having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the point of aneedle down to the sea, 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andtraceless. Aware of this, I feel sweats exuding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brimming in myeyes.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关于朱自清《匆匆》的两种英语译文对比与分析

关于朱自清《匆匆》的两种英语译文对比与分析
take stock (of sth.):to think carefully about the things that have happened in a situation in order to decide what to do next (对某事物)作出估计评判,判断,估量 Counting up:to calculate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 things, etc. in a particular group. 原作中, 朱自清在下文对日子还做了比喻,即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 。结合上下文,可知朱纯深的“taking stock即(对某事物)作出估 计评判,判断,估量”恰恰符合对时间的思考,而count up较多强 调对日子的计算,并未体现出朱自清对时间的感慨。
(1) 原文中虽有“但是”一词,但朱自清并非有表示转折
的意思,张培基此处直译,使得译文略逊一筹。
(2)leave一词有拟人的意义在里面,形容时间如人般离去,蕴含了 时间的惋惜和感叹之情,而go by表示单纯表示时间的流逝,单调乏 味,缺乏生动与美感。
四、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 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 里呢?
译文一: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译文二:But, tell me, you the wi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两位作者采用了不同的用词,disappearing into,falling into两词中,disappearing into 更好的表现了间的来去匆 匆,消逝的不留痕迹。而张培基旳译文中,用了的falling into和后文的disappearing into也略显重复意味。

《匆匆》朱自清 散文英译版本

《匆匆》朱自清 散文英译版本

匆匆朱自清[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3]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5]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写于1922年3月18日)朱自清《踪迹》,1924:68-70 上海:亚东图书馆【译文一】Haste[1] The swallows may go, but they will return another day; the willows may wither, but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the peach blossoms may fade and fall,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Y ou who are wiser than I, tell me, then: why is it that the days, once gone, never again return? Are they stolen by someone? Then, by whom? And where are they hidden? Or do they run away by themselves? Then, where are they now?[2] 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ve been given, yet slowly but surely my supply is diminishing. Counting silently to myself, I can see that more than 8,000 of them have already slipped through my fingers, each like a drop of water on the head of a pin, falling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disappear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noiselessly and without a trace; uncontrollably, my sweat and tears stream down.[3] What’s gone is gone, and what is coming cannot be halted. From what is gone to what is yet to come, why must it pass so quickly? In the morning when I get up there are two or three rays of sunlight slanting into my small room. The sun, does it have feet? Stealthily it moves along, as I too, unknowingly, follow its progress. Then as I wash up the day passes through my washbasin, and at breakfast through my rice bowl. When I am standing still and quiet my eyes carefully follow its progress past me. I can sense that it is hurrying along, and when I stretch out my hands to cover and hold it, it soon emerges from under my hands and moves along. At night, as I lie on my bed, agilely it strides across my body and flies past my feet. And when I open my eyes to greet the sun again, another day has slipped by. I bury my face in my hands and heave a sigh. But the shadow of the new day begins darting by, even in the midst of my sighing.[4] During these fleeting days what can I, only one among so many, accomplish? Nothing more than to pace irresolutely, nothing more than to hurry along. In these more than 8,000 days of hurrying what have I to show but some irresolute wanderings? The days that are gone are like smoke that has been dissipated by a breeze, like thin mists that have been burned off under the onslaught of the morning sun. What mark will I leave behind? Will the trace I leave behind be so much as a gossamer thread? Naked I came into this world, and in a twinkling still naked I will leave it. But what I cannot accept is: why shouldI make this journey in vain?[5] Y ou who are wiser than I, please tell me why it is that once gone, our days never return. (481 words)(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Lau & Goldblatt, 1995: 625-626)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Joseph S. M. Lau & Howard Goldblatt (eds.). 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 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 625-626)【译者简介】Howard Goldblatt, Research Professor of Chinese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USA., has taught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for more than a quarter of a century. He obtained his BA from Long Beach State College in 1961, MA from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in 1971, and PhD from Indiana University in 1974. As the foremost translator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West, he has published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over 40 volumes of Chinese fiction in translation to his name, including Mo Y an’s Red Sorghum, as well as several memoirs and a volume of poetry in translation. Goldblatt was awarded the Translation Center Robert Payne A ward (1985) and “Translation of the Y ear”(1999) given by the 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He is also the founder and editor of the scholarly journal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as contributed essays and articles to The W ashington Post, The Times of London, TIME Magazine,W orld Literature T oday, and The Los Angeles Times.【译文二】Transient Days[1]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But, tell me, you the wi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Perhaps they have been stolen by someone. But who could it be and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Perhaps they have just run away by themselves. But where could they be at the present moment?[2]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 oubtedly wearing away. Counting up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8,000 days have already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quietly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without leaving a trace. 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3] What is gone is gone, what is to come keeps coming. How swift is the transition in between! WhenI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lanting sun casts two or three squarish patches of light into my small room. The sun has feet too, edging away softly and stealthily. And, without knowing it, I am already caught in its revolution. 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 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A ware of its fleeting presence, I reach out for it only to find it brushing past my outstretched hands. In the evening, when I lie on my bed, it nimbly strides over my body and flits past my feet. By the time when I open my eyes to meet the sun again, another day is already gone. I heave a sigh, my head buried in my hands. But, in the midst of my sighs, a new day is flashing past.[4] Living in this world with its fleeting days and teeming millions, what can I do but waver and wander and live a transient life? What have I been doing during the 8,000 fleeting days except wavering and wandering? The bygone days, like wisps of smoke, have been dispersed by gentle winds, and, like thin mists, have been evaporated by the rising sun. What traces have I left behind? No, nothing, not even gossamer-like traces. I have come to this world stark naked, and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I am to go back as stark naked as ever. However, I am taking it very much to heart: why should I be made to pass through this world for nothing at all?[5] O you the wise, would you tell me plea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475 words)(张培基译,1999:75-77) (张培基译,《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汉、英对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75-77)【译者简介】张培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曾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中国评论周报》(英文)特约撰稿人,后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于美国印地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系肄业后回国。

课外阅读《匆匆》朱自清 舒婷诗

课外阅读《匆匆》朱自清  舒婷诗

课外阅读匆匆(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双桅船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始祖鸟从垣古俯瞰我们天空它无痕丛林莽原都在他翅翼的阴影下鸣禽中它哑口众鸟只是复杂地模仿他单纯的沉默丑陋迟钝孤单屡遭强敌和饥寒毁灭于洪荒传奇于洪荒他倒下的姿势一片模糊因之渐渐明亮的是背景那一幕混沌的黎明原始的曙光用王冕似的名字将他铐在进化史上据说这是永生没有自传也不再感想《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

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这是本篇的中心句吧。

青、少年,是不识愁滋味的,读来强说愁;到中年,才头涔涔而泪潸潸此篇纯真、烂漫、肤浅、稚嫩,没有端起来的傲慢、严肃和正经,是我喜欢的根本理由。

而第一理由,是它的表面的句式。

凡是喜欢这篇文章的人,都不是作家的料。

试金石哦匆匆作者: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九二二、三、二八。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以《匆匆》为例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以《匆匆》为例

S u C
h
a

t
r
ip
f
o r
n oth i源自n。g !

,
更加 充 分地 表 达 了作 者 尤 其 是 语 气助 词
,
自由地展现 主 体 个
,
对 时间匆 匆
虽 去 犹怜 的 困 闷

性风 格 文体 音


广 泛 地反 映社 会 生 活 为 主 要 目 的文 学 散 文 涉及 多个 文化 层 面并透 到 语 言的各 个 层 面 如 语

语 篇等
,
,

语 词 的屈 折变 化 一 般 是 在 词 根加 后 缀
,
但 不 会改 变词 根
《 匆 匆 》 的两 个 英译 本
探讨汉译英 中 的 词 汇 翻译如 何 处理


1


英 汉词 汇形 式对 比及 翻译 叠词
,


个 范畴

的词 性 和 意思 动 词 的时体 态 及 名 词 的单复数等 一 般 属 于 这 而 汉 语 相 比 之 下 更 简单 表 达时 态 只 需 加 个 别 的字
, , ,
体现 了语 言的音韵 美 形 象美 表 达 美 虽 然英语 和 汉 语都有使 用 叠 词 的 习 惯 但汉语 的叠 词 构 成更 为复 杂 灵活 而 朱 自清 的散 文 拥有 丰 富 的 审美价值 与 叠 词 的频繁 使用 是 密 不 可分 的 在英译 中 受

叠 词 作 为语 言的 一种 特殊 词 汇 现 象
, , , ,
, ,
不 像 英 语 中那 样 的复 杂
,

即 时间在 不 知 不 觉 中就流 逝 了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散文英译本中的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一、引言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题材,自由地展现主体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文体。

散文涉及多个文化层面并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尤其在汉英文本的转换过程中。

本文从英汉词汇的层面作对比,结合张培基和朱纯深关于《匆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汉译英中的词汇翻译如何处理。

二、英汉词汇形式对比及翻译1、叠词叠词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体现了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表达美。

虽然英语和汉语都有使用叠词的习惯,但汉语的叠词构成更为复杂灵活。

而朱自清的散文拥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叠词的频繁使用是密不可分的。

在英译中,受到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译者往往会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从而达到叠词的意蕴。

1.1 形音义结合关于对题目匆匆一词,两位大家的翻译不尽相同,张选择“transient ”,意为“暂短,转瞬即逝”,与文中主题“匆匆”意义相符,即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流逝了,但是并未在形式上与原文对应。

朱译作“ rush ”,又在“ how swift is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中采用了和原文一样的设问形式,意在通过短元音和爆破音的使用,影射出匆匆的纷扰。

1.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例如“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张译作softly andstealthily ,朱译作lightly and furtively 。

softly 和lightly 即可表示“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但是如果不用“ softly and stealthily ”“ lightly and furtively ”这一并列结构的话,原文中AABB 式的重叠便失去了在原文中形式。

英语中很少能用一个词汇来表达汉语中叠词所具有意思,不仅在形式上难以表达,内容上也会有所缺失,因此在翻译时要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于原文,已达到散文本身所具有的意蕴。

朱自清散文《匆匆》名译赏析

朱自清散文《匆匆》名译赏析
张玉婷 1,史浩 2
(1. 天津美术学院 公共课基础部,天津 300141;2. 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欧非处,天津 300040)
摘要:《匆匆》为朱自清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诸多翻译 家将其译为英文,不断尝试再现原文的神韵。而原文喻物拟人的生动、遣词造句的考究、朴实无华的创作个性如何在译文 中淋漓再现,则值得细细品味。文章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和意境统一三方面着手,对张培基、张梦井和朱纯深三位著名 翻译家的译文作品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关键词:散文翻译;《匆匆》;张培基;张梦井;朱纯深;赏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7)04-0140-02
简洁明了,与原文题目对应,但 rush 发音给人
急促之感,虽与“匆匆”意合,但声响破坏了原
文舒缓的语音特征。
1.2 聪明的
Ⅰ.you the wise Ⅱ.the genius Ⅲ.you the wise
译文Ⅰ和译文Ⅲ不约而同地选用了 you the wise,感觉在娓娓动听的进行叙事说理,绘态 传情,读来亲切自然,犹如与读者促膝而谈;译 文Ⅱ译为 the genius,则相比之下与读者产生
我们先看《匆匆》三译本中各自选词的独到之处。下表列 举了三个译本对文章题目和个别词语的翻译,并对文章主旨表 达所产生的影响一一进行分析比较:
原文
译文
分析
transient 意指非常短暂、转瞬即逝,译为 The
transient days 突出了时光流逝之快,又与本文
所要表达的主旨“匆匆”一致;而译为 Days
收稿日期:2016-12-25 修回日期:2017-01-05 基金项目: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 作者简介:张玉婷(1983—),女,山西榆次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史浩(1981—),男,河北饶阳人,主任科员,硕

《匆匆》原文及赏析

《匆匆》原文及赏析

《匆匆》原文及赏析《匆匆》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垮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赏析(一):谈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尔基咏物言志的名篇《时钟》。

尽管格调各异,但两位作家不谋而合,抓住人们日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怀,或生发议论,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时当五四运动落潮之际。

朱自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心情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之情不能自己。

从音律美的角度分析叠词的英译_以_匆匆_的两个英译本为例_蔡丹

从音律美的角度分析叠词的英译_以_匆匆_的两个英译本为例_蔡丹

语言应用研究odern chinese M159XIANDAI YUWEN2014.09一、引言《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

作者用活泼的文笔,描写“时间”这一不断变化的形象。

文章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出既然来到这世上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匆匆》全文以十一个问句为情绪涨落的线索。

问而不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的流畅,又显诗绪的跳动,使时间的形象得以迅速展开。

《匆匆》中叠字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例如: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等……这些叠字的运用,引起读者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律表现出来,将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由于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把《匆匆》译为英文时,原文的音韵美很难完全保留。

英汉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只有掌握了两种语言不同的音韵特征,才能更好地将原文的音韵美传递给译文,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相同的审美效果。

二、汉语和英语的音韵美汉语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其声调的抑扬顿挫。

汉语分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使汉语的发音产生了音乐特征。

汉语主要通过叠词、拟声、押头韵等来展现其音韵美。

其中,叠词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感最为明显,例如“潺潺溪水、千里迢迢、平平安安”等。

另外,还有一些拟声叠词,例如“叽叽喳喳、嗡嗡叫、叮叮咚咚”等。

押头韵的词语,例如“蒹葭、尴尬、忐忑”等。

英语的音韵美主要通过头韵、尾韵和拟声的方式展现出来。

头韵是一种辅音相同的现象,即两个以上的词的词首辅音相同。

此外,并列的词中任何一个音节的辅音相同也是头韵的一种。

英语的头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例如:将“悲喜交加”译为“wane and wax”比译为“rise and fall”听起来更有音韵美。

尾韵,简单的说就是词尾音素的重复,例如“well begun is half done”,“begun”押尾韵,读起来富于音韵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射进”的处理,朱和张截然不同。朱用了“mark its presence” 以静译 动,体现了静态美,但我觉得并不妥,因为原文”射进“本来就是一个动作 过程,并没有体现出静态结果,且《匆匆》本来体现的就是时光的流逝,是 一个动态过程。较之张的”cast into”则更贴切,体现了动态美,更符合原文 的意境。就一个“方”字,两位的译法也不同。朱的“oblong” 指 any shape that is longer than it is wide(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由此可指它表示 的方形一般是长方形之类的较规则形状,但揣测原文意义应该是指像方形的 块状物,可能并不很规则,据此,张所用的“squarish patches”似乎更能准 确地表达洒在地上的阳光的形状。且squarish (似方形的)又带有抽象意义, 意境更模糊,更朦胧,符合原文意境。
张译:Counting up 再看slip away:to stop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existing; to disappear than 8,000 days have or die(消失,消亡,死 去).而slide away:to already slipped away move quickly and quietly, for example in through my fingers. order not to be noticed; 朱译:Taking stock to make sth move in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is way(快捷而悄声 than eight thousand 地移动).通过比较分析 days have already slid 不难看一点上,朱的译文是相 当好的。
朱译: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张译: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原文开篇就是一个排比句,句子看似短小,实则翻译起来颇有难度。我们知道,英语是“重形 合”的语言,也就是说它强调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重“意合”,更注重传达句子意思而 句式较松散。因此,在翻译次句时,首先要考虑采用一个什么样的英文句式来衔接并体现原文 的逻辑关系。两种译文都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力求达到“形似”。朱的译文选择了”but”轻微转 折连词来衔接,且使用了”there is a time of “近于直译原文的句式,但最后一部分却改用”they will bloom again”, 使得整体句式稍未完整;而张培基则全部采用条件句”if” 衔接,既体现了句子 间的逻辑关系,又对应了原文的三个并列句,况且以”if”从句为首,还使人想起英国诗人雪莱的 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away, 有助于烘托原文的韵味。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张译:Counting up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8,000 days have already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 朱译:Taking stock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ave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朱 译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lanting sun marks its presence in my small room in two or three oblongs.
张 译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lanting sun casts two or three squarish patches of light into my small room.
翻译佳作 赏析
第一组
我从小就对自己没信心,这是问题的根 子。这种情绪使我受到一点点表扬都会感 到难为情,使我怎么也说不出一个“不” 字。也是我不敢向父母多要一分钱。此外 ,这种缺乏信心的情况也影响了我对钢琴 的热爱
A
B
I was lack in confidence since childhood, which is the root of prolem. I would feel ashamed even when i was facing a bit praise. I found myself absolutely unable to say "no" , neither dared i ask for one cent more than necessary. Besides lack of confidence prevented me from learning piano. At the root of it is my diffidence, by which i have been enslaved since childhood. It embarrasses me at the mildest flattery, crushed my utmost efforts to say . "no", and prevents me from asking my parents for one cent morn than necessary . Among other things, diffidence has wormed its way into my love of piano
但是,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译: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张译: O You the wise, would you tell me plea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匆匆》朱纯深、张培基英译文比较赏析
朱纯深、张培基先生都对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匆匆》进行了翻译,两位大师在充分理解和 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翻译技巧产出的译文各有特色。下面我们将对比分析两位译文 的部分精彩字句,学习其巧妙的翻译技巧,体会翻译中的高深学问。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张译: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朱译: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 朱用了empty一词,其释义为 have nothing inside, 是一种状态。而 《匆匆》一文原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一个流逝的过程而张选用 的”wear away” 一词来得非常自然、贴切。wear away 释义为 cause something to become thin, damaged, weak, etc. by constant use. 与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他们给我的日子就这样渐渐流逝非常贴切。
八千多日子,张直接用阿拉伯数字“8000”来表示,而朱则用了英文 单词来译。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可以的。但因为本文是为了表达时间流 逝匆匆,“8000”这个数字更醒目、更能体现这一点。而英文单词 eight thousand 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另外张用了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与原文的“从我手中溜去”相呼应,较好地保持了 原文的风姿,又易于被读者所接受。这个是译的比较精彩的。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两种
译文都能表达出原文意蕴,但细细品味,仍能发现各自的 优势与不足 在牛津词典中count up的准确意思是to calculate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things,etc.in a particular group.而 take stock的意思是 to stop and think carefully about the way in which a particular situation is developing in order to decide what to do next.两都相比较,很 显然朱的译文是不太 恰当的。
对于原文中的“去”字,朱译用leave,强调不在原位置;张译用go by, 强调的是时间过去的动作;张译中译者还有意用了O等字样以造成 者能以小译大,从小处着眼,传达出原文中深层次的美。
一种古诗一般的情调,对全篇的“情绪”起到了“定格”的作用。可见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张译: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张译: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朱译: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 朱选择了 start:to make a beginning on something, 只是一个简单 的开始的动作。张的ooze:come or flow out slowly.慢慢流出,更能 体现”涔涔”的那种动感美。朱的well up:flow or rise like water from a well (像泉水般流出、涌出),well up 用在此处似乎不合 适宜, trickle down:cause something to flow in a thin stream 使 成小股流动,更符合原文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