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梁传·隐公(元年~十一年)

合集下载

国学宝典《春秋·左传》:隐公元年

国学宝典《春秋·左传》:隐公元年

国学宝典《春秋·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庄公寤(wù)【通.啎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

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

亟(qì)请于武公,公弗(fú)许。

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tā)【通.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通毋】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在这里读yù】之故,且告之悔。

《穀梁传》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穀梁传》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庄公元年元年春,王正⽉。

继弑君不⾔即位,正也。

继弑不⾔即位之为正何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则⼦不忍即位也。

三⽉,夫⼈孙于齐。

孙之为⾔,犹孙也。

讳奔也。

接练时,录母之变,始⼈之也。

不⾔⽒姓,贬之也。

⼈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也,以⾔受命。

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

不若于⾔者,⼈绝之也。

⾂⼦⼤受命。

夏,单伯逆王姬。

单伯者何?吾⼤夫之命乎天⼦者也。

命⼤夫,故不名也。

其不⾔如何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也。

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何也?⽈:躬君弑于齐,使之婚姻,与齐为礼,其义固不可受也。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筑,礼也。

于外,⾮礼也。

筑之为礼何也?王姬者必⾃公门出。

于庙则已尊,于寝则已卑,为之筑节矣。

筑之外,变之正也。

筑之外,变之为正何也?仇雠之⼈,⾮所以接婚姻也;衰⿇,⾮所以接弁冕也。

其不⾔齐侯之来逆何也:不使齐侯得与吾为礼也。

冬,⼗⽉⼄亥,陈侯林卒。

诸侯⽇卒,正也。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礼有受命,⽆来锡命。

锡命⾮正也。

⽣服之,死⾏之,礼也。

⽣不服,死追锡之,不正甚矣!王姬归于齐。

为之中者归之也。

齐师迁纪、郱、鄑、郚。

纪,国也;郱、鄑、郚,国也。

或⽈:迁纪于郱、鄑、郚。

庄公⼆年⼆年春,王⼆⽉,葬陈庄公。

夏,公⼦庆⽗帅师伐于馀丘。

国⽽⽈伐。

于馀丘,邾之⾢也,其⽈伐,何也?公⼦贵矣,师重矣,⽽敌⼈之⾢,公⼦病矣。

病公⼦,所以讥乎公也。

其⼀⽈,君在⽽重之也。

秋,七⽉,齐王姬卒。

为之者卒之也。

冬,⼗有⼆⽉,夫⼈姜⽒会齐侯于禚。

妇⼈既嫁不逾竟,逾竟⾮正也。

妇⼈不⾔会,⾔会⾮正也。

飨,甚矣!⼄⾣,宋公冯卒。

庄公三年三年春,王正⽉,溺会齐师伐卫。

溺者何也?公⼦溺也。

其不称公⼦何也?恶其会仇雠⽽伐同姓,故贬⽽名之也。

夏,四⽉,葬宋庄公。

⽉葬,故也。

五⽉,葬桓王。

《传》⽈:改葬也。

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

或⽈郤⼫以求诸侯。

天⼦志崩不志葬,必其时也,何必焉?举天下⽽葬⼀⼈,其义不疑也。

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近不失崩。

不志崩,失天下也。

独阴不⽣,独阳不⽣,独天不⽣,三合然后⽣。

《春秋穀梁传》及全文翻译

《春秋穀梁传》及全文翻译

《春秋穀梁传》及全文翻译
《春秋毂梁传》,凡二十卷,是战国时人毂梁赤对春秋经所作的
阐释。

毂梁赤,鲁国人,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

赤受经于子夏,并为经作传,传成之后,传给孙卿,孙卿传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十分推崇、又传授蔡千秋,汉宣帝时,极力崇尚《毅梁》,于是擢千秋为郎,由此《春秋毂梁传》大行于世。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在《六艺论》中说:“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毂深善于经。

”的确如此,《春秋觳梁传》长于解释经文的义例,说明细腻,思辩缜密、这是其特点之一。

汉代以往,直至东晋,为《春秋毂梁传》作注者近十家,有尹更始,唐固、江熙、孔演、程阐、徐仙民、徐乾等。

但上述诸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

东晋范字的集解问世之后,诸家皆废。

范宁认为《春秋毂梁传》是“清而婉,其失也短。

”范氏以“短”为失,不免武断。

其实,《春秋毂梁传》语言洗炼,『简短明快,言辞清朗,含义婉曲,这正是该书的叉一令特点。

《春秋毂梁传》多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解词以明道,设句以达议,层层递进地剖析历史史实,寓褒贬于其中,或直或曲地反映了春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与《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正好互相补充,彼此参验,以察史实之真伪。

《春秋毂梁传》虽经范宁作注,杨士勋作疏,又有清人许桂林。

锺文烝等人的解释和补注,但因年代久远。

辗转传抄,其晋豕鲁鱼类的错杂之处,在所难免。

此次整理,以《四库全书》为底本,参校了世界书局影印的《十三经注疏》本,以及他本,做了力所能及的校改。

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原文】元年①,春,王正月②。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③。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④?谓文王也⑤。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⑥?王正月也⑦。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⑧。

【注释】①元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②王正(zheng 争)月:周文王历正月。

周正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

③君:这里指鲁隐公。

隐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在位十一年。

周公八世孙。

隐,是溢号。

鲁国是侯爵,因为本书是以臣子的身份来叙述的,所以称公。

徐彦疏:“若左氏之义,不间天子诸侯皆得称元年。

若公羊之义,唯天子乃得称元年,诸侯不得称元年。

此鲁隐公,诸侯也。

而得称元年者,春秋托王于鲁,以隐公为受命之王,故得称元年矣。

”④孰谓:即谓孰。

说的是什么久。

⑤文王:即周文王。

姓姬名昌。

周武王的父亲。

武王起兵伐封,灭殷,建立周王朝。

⑥曷:疑问代词。

何,什么,为什么。

⑦王正月:何休注:“王者,受命布政、施教、所料月也。

”王正月,即王的正月。

⑧大一统:重新统一的事业。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译文】鲁隐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

“元年”是什么意思?是鲁隐公开始摄政的第一年。

“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中第一个季节。

“王”指的是谁?指的是周文王。

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呢?因为是周文王制定的正月。

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是“王正月”呢?这是表示重视周王朝统一的大业。

【原文】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①。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②,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③。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且如桓立④,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⑤,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⑥。

【注释】①公:指鲁隐公。

隐公名息姑,鲁惠公继室声子之子。

因其弟桓公年幼,立他为太子即位,在位十一年。

平:治理。

何休注:“平,治也。

”反:同“返”。

桓:即鲁桓公。

春秋榖梁传

春秋榖梁传

春秋榖梁传◇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

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

是齐侯与?齐侯也。

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

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可言曹伯也。

其不言齐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扬,不言齐侯也。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

其地,邢复见也。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是向之师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齐侯之功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

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齐人以归。

不言以丧归,非以丧归也。

加丧焉,讳以夫人归也,其以归薨之也。

楚人伐郑。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不日,疑战也。

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丽,获莒挐。

莒无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获之目之也。

内不言获,此其言获何也?恶公子之绐。

绐者奈何?公子友谓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说,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

公子友以杀之。

然则何以恶乎绐也?曰弃师之道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其不言姜,以其杀二子,贬之也。

或曰为齐桓讳杀同姓也。

◇僖公二年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者何?卫邑也。

国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卫也。

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

其不言卫之迁焉何也?不与齐侯专封也。

其言城之者,专辞也。

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

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以义而不与也。

故曰仁不胜道。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国学左传之《隐公十年、十一年》阅读

国学左传之《隐公十年、十一年》阅读

【导语】西汉时称之为《左⽒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传》,简称《左传》。

它与《公⽺传》、《⾕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左传之《隐公⼗年、⼗⼀年》,欢迎阅读! 隐公·隐公⼗年 作者:左丘明 【经】⼗年春王⼆⽉,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夏,翬帅师会齐⼈、郑⼈伐宋。

六⽉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未,取郜。

⾟巳,取防。

秋,宋⼈、卫⼈⼊郑。

宋⼈、蔡⼈、卫⼈伐戴。

郑伯伐取之。

冬⼗⽉壬午,齐⼈、郑⼈⼊郕。

【传】⼗年春,王正⽉,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夏五⽉⽻⽗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桃。

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庚午,郑师⼊郜。

⾟未,归于我。

庚⾠,郑师⼊防。

⾟巳,归于我。

君⼦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

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 蔡⼈、卫⼈、郕⼈不会王命。

秋七⽉庚寅,郑师⼊郊。

犹在郊,宋⼈、卫⼈⼊郑。

蔡⼈从之,伐戴。

⼋⽉壬戌,郑伯围戴。

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宋、卫既⼊郑,⽽以伐戴召蔡⼈,蔡⼈怒,故不和⽽败。

九⽉戊寅,郑伯⼊宋。

冬,齐⼈、郑⼈⼊郕,讨违王命也。

隐公·隐公⼗⼀年 作者:左丘明 【经】⼗有⼀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

秋七⽉壬午,公及齐侯、郑伯⼊许。

冬⼗有⼀⽉壬⾠,公薨。

【传】⼗⼀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薛侯⽈:「我先封。

」滕侯⽈:「我,周之⼘正也。

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 公使⽻⽗请于薛侯⽈:「君与滕君辱在寡⼈。

周谚有之⽈:『⼭有⽊,⼯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寡⼈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

君若辱贶寡⼈,则愿以滕君为请。

」 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夏,公会郑伯于郲,谋伐许也。

郑伯将伐许,五⽉甲⾠,授兵于⼤宫。

公孙阏与颖考叔争车,颖考叔挟輈以⾛,⼦都拔棘以逐之,及⼤逵,弗及,⼦都怒。

秋七⽉,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庚⾠,傅于许,颖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春秋榖梁傳集解》-簡体

《春秋榖梁傳集解》-簡体

《春秋榖梁传集解》春秋榖梁传序昔周道衰陵,干纲絶纽,礼壊乐崩,彝伦攸斁。

弑逆簒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

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

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

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

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

夫妇之道絶,则谷风之篇奏。

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

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

天垂象,见吉凶。

圣作训,纪成败。

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政。

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履霜坚冰,所由者渐。

四夷交侵,华戎同贯。

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

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

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

下陵上替,僭逼理极。

天下荡荡,王道尽矣。

孔子覩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己。

于是就大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徳于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羣后也。

于时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

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

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着劝诫。

拯颓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

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

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徳之所助,虽贱必申。

义之所抑,虽贵必屈。

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濳徳独运者无所隐其名。

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

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絶笔于斯年。

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

春秋之传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隠,异端作而大义乖。

左氏以鬻拳兵諌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

榖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

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为合正。

以兵谏为爱君,是人君可得而胁也。

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

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可得而叛也。

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也。

以废君为行权,是神器可得而窥也。

以妾母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

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强通者也。

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

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

《穀梁传》文公(元年~十八年)

《穀梁传》文公(元年~十八年)

⽂公元年元年春,王正⽉,公即位。

继正即位,正也。

⼆⽉癸亥,⽇有⾷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葬⽈会,其志重天⼦之礼也。

夏,四⽉丁巳,葬我君僖公。

薨称公,举上也。

葬我君,接上下也。

僖公,葬⽽后举谥,谥所以成德也,于卒事乎加之矣。

天王使⽑伯来锡公命。

礼有受命,⽆来锡命,锡命⾮正也。

晋侯伐卫。

叔孙得⾂如京师。

卫⼈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冬,⼗⽉丁未,楚世⼦商⾂弑其君髡。

⽇髡之卒,所以谨商⾂之弑也。

夷狄不⾔正、不正。

公孙敖如齐。

⽂公⼆年⼆年春,王⼆⽉甲⼦,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

秦师败绩。

丁丑,作僖公。

作,为也。

为僖公也。

⽴,丧于虞,吉于练。

作僖公,讥其后也。

作、坏庙有时⽇,于练焉坏庙。

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三⽉⼄巳,及晋处⽗盟。

不⾔公,处⽗伉也,为公讳也。

何以其与公盟?以其⽇也。

何以不⾔公之如晋?所耻也。

出不书,反不致也。

夏,六⽉,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穀,盟于垂敛。

内⼤夫可以会外诸侯。

⾃⼗有⼆⽉不⾬,⾄于秋七⽉。

历时⽽⾔不⾬,⽂不忧⾬也。

不忧⾬者,⽆志乎民也。

⼋⽉丁卯,⼤事于⼤庙,跻僖公。

⼤事者何?⼤是事也,著祫、尝。

祫祭者,毁庙之,陈于⼤祖,未毁庙之,皆升合祭于⼤祖。

跻,升也,先亲⽽后祖也,逆祀也。

逆祀,则是⽆昭穆也。

⽆昭穆,则是⽆祖也。

⽆祖,则⽆天也。

故⽈:⽂⽆天。

⽆天者,是⽆天⽽⾏也。

君⼦不以亲亲害尊尊,此《春秋》之义也。

冬,晋⼈、宋⼈、陈⼈、郑⼈伐秦。

公⼦遂如齐纳币。

⽂公三年三年春,王正⽉,叔孙得⾂会晋⼈、宋⼈、陈⼈、卫⼈、郑⼈伐沈。

沈溃。

夏,五⽉,王⼦虎卒。

叔服也,此不卒者也,何以卒之?以其来会葬,我卒之也。

或⽈,以其尝执重以守也。

秦⼈伐晋。

秋,楚⼈围江。

⾬螽于宋。

外灾不志,此何以志也?⽈,灾甚也。

其甚奈何?茅茨尽矣。

著于上,见于下,谓之⾬。

冬,公如晋。

⼗有⼆⽉⼰巳,公及晋侯盟。

晋阳处⽗帅师伐楚救江。

此伐楚,其⾔救江何也?江远楚近,伐楚所以救江也。

⽂公四年四年春,公⾄⾃晋。

夏,逆妇姜于齐。

《隐公-隐公十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隐公-隐公十年》(左传)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左传》隐公·隐公十年关于左传《左传》,相传为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隐公十年原文【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辛未,取郜。

辛巳,取防。

秋,宋人、卫人入郑。

宋人、蔡人、卫人伐戴。

郑伯伐取之。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传】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

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

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

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矣。

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蔡人、卫人、郕人不会王命。

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

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

蔡人从之,伐戴。

八月壬戌,郑伯围戴。

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

九月戊寅,郑伯入宋。

冬,齐人、郑人入郕,讨违王命也。

隐公十年译文【经】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僖公、郑庄公。

夏季,羽父合齐僖公、郑庄公,进攻宋国。

同年六月壬戌,隐公在菅地打败宋军。

辛未日,郑国军队开进郜地。

辛巳日,郑国军队又开进防地。

秋季,宋国人和卫国人一起入侵郑国。

宋国人、蔡国人、卫国人一起攻打戴国。

郑国国君也趁机攻打戴国并占领了它。

冬季十月壬午日,齐军、郑军攻入郕国【传】十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隐公在中丘会见齐僖公、郑庄公。

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左传隐公隐公元年原文及翻译隐公隐公元年作者:左丘明【经】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来归惠公、仲子之。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传】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书爵。

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

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榖梁传·哀公(元年~十四年)

榖梁传·哀公(元年~十四年)
榖梁传·哀公(元年~十四年)
◇哀公元年斋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知
夏,四月辛巳郊。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角斗角而知伤,展道尽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夏四月郊,不时也。五月郊,不时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者也。郊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五卜,强也。卜免牲者,吉则免之,不吉则否。牛伤,不言伤之者,伤自牛作也,故其辞缓。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为牛者异。有变而不郊,故卜免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礼,与其亡也,宁有。尝置之上帝矣,故卜而后免之,不敢专也。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待六月上甲始庀牲,然后左右之。子之所言者,牲之变也,而曰我一该郊之变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虽有变,不道也,待正月然后言牲之变,此乃所以该郊。郊,享道也,贵其时,大其礼,其养牲虽小不备可也。子不志三月卜郊何也?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斋
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嵒。取,易辞也。以师而易取,宋病矣。知
夏,许男成卒。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黄池之会,吴子进乎哉!遂子矣。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欲因鲁之礼,因晋之权,而请冠、端而袭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吴进矣!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吴能为之,则不臣乎?吴进矣!王,尊称也。子,卑称也。辞尊称而居卑称,以会乎诸侯,以尊天王。吴王夫差曰:“好冠来!”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楚公子申帅师伐陈。于越入吴。斋

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原文译文

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原文译文

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原文译文【原文】十有一年,春,楚子伐圈①。

夏,叔彭生会晋都缺于承匡②。

秋,曹伯来朝③。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齐。

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兢④。

狄者何?长狄也⑤。

兄弟三人,一者之齐,一者之鲁,一者之晋。

其之齐者,王子成父杀之⑥。

其之鲁者⑦,叔孙得臣杀之。

则未知其之晋者也⑧。

其言败何?大之也。

其日何?大之也。

其地何?大之也。

何以书?记异也。

【注释】①十有一年: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

圈:《左传》《穀梁传》皆作“糜”。

国名。

在今湖北郧县。

②叔鼓生:即叔仲惠伯,鲁国大夫。

谷肠缺:晋国大夫。

承匡:又作承筐,宋国地名,在今河南雌县西。

③曹伯:即曹文公,名寿,共公之子,在位二十三年。

④甲午:十月初三。

酸(xi6n咸):鲁国地名,在令山东巨野县南。

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境。

⑤长狄:是狄的一种。

狄有赤狄、白狄和长狄。

长狄的国名叫邮(sou搜)瞒,防风之后,漆姓。

大概身材高大才称长狄。

何休注:“盖长百尺。

”杜预注《左传》:“盖长三丈。

”⑥其之齐者:即长狄国国君侨如的弟弟荣如。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

⑦其之鲁者:即长狄国国君侨如。

⑧其之晋者:即长狄国国君侨如的弟弟焚如。

【译文】鲁文公十一年,春季,楚子率兵攻打圈国。

夏季,叔彭生在承匡这个地方会见晋国大夫部缺。

秋季,曹文公来鲁国朝见。

公子遂到宋国去。

狄人侵犯齐国。

冬季,十月,甲午这天,叔孙得臣在酸这个地方打败了狄人。

狄人指的是哪种?是身材高大的长狄。

长狄首领有三兄弟,一个去侵犯齐国,一个来侵犯鲁国,一个去侵犯晋国。

那个侵犯齐国的,被齐国大夫王子成父杀了。

那个侵犯鲁国的,被鲁国大夫叔孙得臣杀了。

就是还不知道侵犯晋国的那个下场如何。

这里说打败狄人是什么意思?为了强调这件事。

为什么记载日期呢?也是为了强调这件事。

记载地点又是为什么呢?同样是为了强调这件事。

为什么记载这件事呢?为了记载怪异现象。

扩展阅读:《春秋公羊传》理论特色《春秋公羊传》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有独特的理论色彩。

《春秋榖梁传》及全文翻译

《春秋榖梁传》及全文翻译

《春秋榖梁传》及全文翻译《榖梁传》即《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1],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

《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1]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

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

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书中曾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因此认为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

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

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

左传隐公十一年读后感

左传隐公十一年读后感

左传隐公十一年读后感
《左传·隐公十一年》主要讲述了鲁隐公在位期间的政治事迹和国家之间的交往。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鲁隐公的治理策略和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章中提到,鲁隐公在位期间,与宋国和戎国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他通过与邻国结盟,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这种外交策略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

此外,文章还描述了鲁隐公在处理国内政治问题时的果断和公正。

他能够正确地判断形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这体现了他出色的政治才能。

总的来说,《左传·隐公十一年》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鲁隐公的历史事迹,还让我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春秋谷梁传》

《春秋谷梁传》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 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礼,帽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君子以其可辞 受之,其志不及事也。帽者何也?乘马曰赗,衣衾曰禭,贝玉曰含,钱贱曰 赙。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及者何?内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 日。宿,邑名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来者,来朝也。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 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聘,弓鍭矢不出竟 塌,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贰之也。公子益师卒。大夫日卒,正也。 不日卒恶也。
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 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 隐矣,己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 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 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梁眛。及者何?内为志焉尔。仪,字也。父,犹 傅也,男子之美称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不日, 其盟渝也。昧,地名也。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诸侯日卒,正也。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癸未,葬宋缪公。日葬,故也, 危不得葬也。
隐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 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也。 戊申,卫祝吁弑其君完。大夫弑其君,以国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宋公、陈 侯、蔡人、卫人伐郑。 秋,侅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翠者何也?公子翠也。其 不称公子何也?贬之也。何为贬之也?与于弑公,故贬也。 九月,卫人杀祝吁于濮。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祝吁之挈,失嫌也。其 月,谨之也。于濮者,讥失贼也。 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卫人者,众辞也。立者,不宜立者也。晋之 名恶也,其称人以立之,何也?得众也。得众则是贤也。贤,则其曰不宜立, 何也?《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

左传译注(隐公十一年)

左传译注(隐公十一年)

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本年实为建丑,采用殷历,冬至日为去年农历十二月乙卯(初三日,公元前713年12月28日)【经】十有(又)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北三十里)。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姜姓国,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三十六里)。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传】十一年春,滕(滕国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侯、薛(薛国位于枣庄市薛城区)侯来朝,争长(争先,接见的次序)。

薛侯曰:「我先封(建,表明先立国,薛国的先祖是奚仲,担任过夏朝的车正;滕国的始君是错叔绣,周文王之子,立国于西周初年)。

」滕侯曰:「我,周之卜正(卜官之长,管占卜的官员)也。

薛,庶(众、异)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公子翚,字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敬辞,不计耻辱)在(问候)寡人(谦辞)。

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周之宗盟,异姓为后。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薛国为任姓)齿(并列)。

君若辱贶(赐,加惠于我)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译文:鲁隐公十一年春季,滕侯、薛侯来朝见鲁隐公,两人争执朝见行礼的次序。

薛侯说:“我国在夏代时就已受封,建国比滕国早。

”滕侯说:“我国先君曾担任周王室的卜正官,薛国是异姓诸侯国,我不能在他后面受到接见。

”隐公派公子翚以自己的名义和薛侯商量说:“承蒙您和滕君屈尊来问候我。

周人有谚语说道:‘山上有很多树木,但树木不是器物,需要工匠测量观察判断用途;有客人来访,客人可能有自己的一套礼仪制度,但访问其他国家的时候,要听从主人的安排。

’以周人为主的会盟中,异姓应该排在后面。

我如果去薛国朝见您,我也不敢和您的同姓国家并列争先。

如果承蒙您给我恩惠,希望您能同意滕君的请求。

”薛侯同意了,于是让滕侯先去接受朝见。

引申:相的地位:此时的相初步具备后世宰相的某些功能,但没有太大权力,主要是帮助君主说话和处理问题的人。

相直接代替君主在外交场合上表态自战国以后就没有了,这是春秋的特有现象。

春秋谷梁传隐公(元年~十一年)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春秋谷梁传隐公(元年~十一年)原文及白话文翻译

春秋谷梁传隐公(元年~十一年)原文及白话文翻译隐公元年1.【原文】元年,春,王正月。

【译文】隐公元年春,是周王正月。

【原文】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

焉成之? 言君之不取为公也。

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

让桓正乎?曰不正。

《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隐不正而成之,何也? 将以恶桓也。

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弑之,则桓恶矣。

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

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

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

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

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

兄弟,天伦也。

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译文】即使没有事,也一定记正月,是表示重视君王的开始。

对隐公为什么不记载即位二字?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心愿。

怎么成全隐公?就说隐公不想当国君。

隐公不想当国君,是为什么呢?是想把君位让给恒公吗?是想让给恒公吗?回答是不对的。

《春秋》经都是成全人的好事,而不成全人的坏事。

隐公的做法不对,为什么成全他呢?是为了显示恒公的坏。

为什么要显露恒公的坏呢?隐公将要让位给恒公,恒公却杀了他,就显出恒公的坏了。

恒公杀兄,而隐公谦让,就是隐公善良。

隐公善良,又认为他不正,是为什么呢?《春秋》崇尚礼义,不崇尚小恩小堤惠,伸张正义而不伸张邪恶。

教顺的儿子显扬父亲的美名,而不显所父亲的坏名声。

惠公想把君位给恒公,是不对的,是邪恶的。

虽然这样,惠公既然战胜了邪恶的想法,把君位给了隐公,隐公已探测到父亲的邪恶想法,却还要把君位让给恒公,这就铸成了父亲的恶名。

兄弟是天然的亲属关系。

做儿子的从父亲那接受一切,犹如诸侯从君王那里接受一切。

隐公废弃了兄弟的长幼顺序,忘记了君父而行小恩小惠,这叫小德。

像隐公这样的人,可算是轻视君位的人,至于说履行正义之道,还没有做到。

2.【原文】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榖梁传·隐公(元年~十一年).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榖梁传·隐公(元年~十一年)◇隐公元年斋元年春,王正月。

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

焉成之?言君之不取为公也。

君之不取为公何也?将以让桓也。

让桓正乎?曰不正。

《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隐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

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弑之,则桓恶矣。

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

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

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

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

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

兄弟,天伦也。

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斋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

及者何?内为志焉尔。

仪,字也。

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

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

不日,其盟渝也。

眛,地名也。

古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

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主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

礼,赗人之母则可,赗人之妾则不可。

君子以其可辞。

受之,其志不及事也。

赗者何也?乘马曰赗,衣衾曰襚,贝玉曰含,钱财曰赙。

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及者何?内卑者也。

宋人外卑者也。

卑者之盟不日。

宿,邑名也。

知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来者,来朝也。

其弗谓朝何也?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

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

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贰之也。

公子益师卒。

大夫日卒,正也。

不日卒,恶也。

主◇隐公二年知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会者,外为主焉尔。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后可以出会。

会戎,危公也。

斋夏,五月,莒人入向。

入者,内弗受也。

向,我邑也。

无侅帅师入极。

入者,内弗受也。

极,国也。

苟焉以入人为志者,人亦入之矣。

不称氏者,灭同姓,贬也。

古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斋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逆女,亲者也。

使大夫,非正也。

以国氏者,为其来交接于我,故君子进之也。

知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

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夫死从长子。

妇人不专行,必有从也。

伯姬归于纪,此其如专行之辞何也?曰非专行也。

吾伯姬归于纪,故志之也。

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或曰纪子伯莒子而与之盟。

或曰年同爵同,故纪子以伯先也。

古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夫人薨不地。

夫人者,隐之妻也。

卒而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

郑人伐卫。

主◇隐公三年知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

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

阙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

有,内辞也。

或,外辞也。

有食之者,内于日也。

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主三月庚戌辰,天王崩。

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

天子之崩,以尊也。

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

其不名何也?大上,故不名也。

古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

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于天子之崩为鲁主,故隐而卒之。

主秋,武氏子来求赙。

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

天子之大夫,其称武氏子何也?未毕丧,孤未爵。

未爵使之,非正也。

其不言使何也?无君也。

归死者曰赗,归生者曰赙。

曰归之者,正也。

求之者,非正也。

周虽不求,鲁不可以不归。

鲁虽不归,周不可以求之。

求之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辞也。

交讥之。

主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诸侯日卒,正也。

知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缪公。

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斋◇隐公四年主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

诸侯相伐取地于是始,故谨而志之也。

戊申,卫祝吁弑其君完。

大夫弑其君,以国氏者,嫌也,弑而代之也。

斋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及者,内为志焉尔。

遇者,志相得也。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知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翚者何也?公子翚也。

其不称公子何也?贬之也。

何为贬之也?与于弑公,故贬之也。

斋九月,卫人杀祝吁于濮。

称人以杀,杀有罪也。

祝吁之挈,失嫌也。

其月,谨之也。

于濮者,讥失贼也。

知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卫人者,众辞也。

立者,不宜立者也。

晋之名,恶也。

其称人以立之,何也?得众也。

得众则是贤也。

贤则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也。

主◇隐公五年知五年春,公观鱼于棠。

《传》曰常事曰视,非常曰观。

礼,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

鱼,卑者之事也,公观之,非正也。

斋夏,四月,葬卫桓公。

月葬,故也。

主秋,卫师入郕。

入者,内弗受也。

郕,国也。

将卑师众曰师。

知九月,考仲子之宫。

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为夫人也。

礼,庶子为君,为其母筑宫,使公子主其祭也。

于子祭,于孙止。

仲子者,惠公之母。

隐孙而修之,非隐也。

初献六羽。

初,始也。

谷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

初献六羽,始僭乐矣。

《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诸侯皆用八佾。

初献六羽,始厉乐矣。

邾人、郑人伐宋。

螟。

虫灾也。

甚则月,不甚则时。

斋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隐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

宋人伐郑,围长葛。

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久之也。

伐不逾时,战不逐奔,诛不填服。

苞人民,殴牛马,曰侵。

斩树木,坏宫室,曰伐。

古◇隐公六年斋六年春,郑人来输平。

输者堕也。

平之为言,以道成也。

来输平者,不果成也。

知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古秋,七月。

斋冬,宋人取长葛。

外取邑不志,此其志何也?久之也。

主◇隐公七年知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滕侯卒。

滕侯无名,少曰世子,长曰君,狄道也。

其不正者名也。

斋夏,城中丘。

城为保民为之也。

民众城小则益城。

益城无极。

凡城之志,皆讥也。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

其弟云者,以其来接于我,举其贵者也。

古秋,公伐邾。

斋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

国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何也?大天子之命也。

戎者卫也。

戎卫者,为其伐天子之使,贬而戎之也。

楚丘,卫之邑也。

以归,犹愈乎执也。

古◇隐公八年斋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不期而会曰遇。

遇者,志相得也。

主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

名宛,所以贬郑伯,恶与地也。

庚寅,我入邴。

入者,内弗受也。

日入,恶入者也。

邴者,郑伯所受命于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

古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诸侯日卒,正也。

辛亥,宿男卒。

宿,微国也。

未能同盟,故男卒也。

主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诸侯之参盟于是始,故谨而日之也。

诰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古八月,葬蔡宣公。

月葬,故也。

斋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

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

螟。

主冬,十有二月,无侅卒。

无侅之名,未有闻焉。

或曰,隐不爵大夫也。

或说曰,故贬之也。

古◇隐公九年斋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南,氏姓也。

季,字也。

聘,问也。

聘诸侯,非正也。

知三月癸酉,大雨,震,电。

震,雷也。

电,霆也。

庚辰,大雨雪。

志疏数也。

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故谨而日之也。

雨月,志正也。

侠卒。

侠者,所侠也。

弗大夫者,隐不爵大夫也。

隐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为君也。

主夏,城郎。

知秋,七月。

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

古冬,公会齐侯于防。

会者,外为主焉尔。

斋◇隐公十年主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知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古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内不言战,举其大者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乘败人而深为利、取二邑,故谨而日之也。

主秋,宋人、卫人入郑。

宋人、蔡人、卫人伐载。

郑伯伐取之,不正其因人之力而易取之。

故主其事也。

古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入者,内弗受也。

日入,恶入者也。

郕,国也。

主◇隐公十一年知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正也。

考礼修德,所以尊天子也。

诸侯来朝时正也,特言同时也,累数皆至也。

斋夏,五月,公会郑伯于时来。

主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知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公薨不地,故也。

隐之,不忍地也。

其不言葬何也?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罪下也。

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

元年有正,所以正隐也。

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