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量基础
地质勘探方法
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调查、钻探、坑探、采样测试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来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变历史,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一、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岩层的分布、性质和状态的方法。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各种物理参数(如岩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等)的差异,来识别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
二、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系统测量地球中元素的分布、含量和变化规律,来寻找矿床和指示地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包括岩石测量、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元素在各种介质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来发现异常地段,进而寻找矿产资源。
三、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通过系统的野外实地勘查、采样和分析测试,来研究地质构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的分布、特征和演化历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四、钻探钻探是通过钻孔的方式直接获取地下岩芯样品,来研究地下岩层分布、岩性特征和含矿情况的方法。
钻探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岩层的地质特征和钻孔深度分为浅钻、中深钻和深钻等。
钻探是直接获取地下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确定矿体形态、规模和产状具有重要意义。
五、坑探坑探是在地表或地下挖掘坑道或巷道,直接观察和研究地下岩层和矿体的方法。
坑探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的采矿工程提供基础资料。
常见的坑探方法包括平硐、竖井、斜井等。
六、采样测试采样测试是在野外或实验室对各种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获取样品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
采样测试是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岩层和矿产资源的成分和性质,进而评估其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
国家测绘总局、国家地质总局制定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关于颁发《1:1000 1:2000 1:5000 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国家测绘总局1966年主编的《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草案(地质勘探专业)》,和原地质部编订国家测绘总局1965年修订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已经使用多年。
鉴于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原规范许多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国家地质总局根据地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补充。
现将修订的《1:1000 1:2000 1:5000 比例尺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印发供地质勘探部门使用。
希各单位在执行中地质勘探工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提出意见,以使本规范逐步完善。
国家测绘总局1966年主编的《1:1000 1:2000 1:5000比例尺地形测量规范草案(地质勘探专业)》,和原地质部编订国家测绘总局1965年修订的《地质勘探工程测量规范》停止使用。
国家测绘总局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一章平面控制测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条一个矿区应采用同一的平面坐标系统。
控制网的平面坐标在有条件时应与全国坐标系统联测。
第2条平面控制网的观测成果应归化到参考椭球面(或大地水准面)上,并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其在3°带内的平面直角坐标。
有特殊需要时,控制网的边长可化归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也可采用3°带的分界子午线或其它任意轴子午线。
独立控制网测区面积小于5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远景时,可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第3条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及加密关系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测图比例尺、发展远景,因地制宜地选择经济合理的布网方案。
第4条各级三角测量的精度及规格要求如表1。
第5条各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与要求:1、独立三角网:一般按测区形状布设三角网、单锁、双锁或中心多边形;2、加密三角网:在高级控制网基础上,以插网、或插点的形式进行加密。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文
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文一、综述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准确有效的观测数据对于地质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地质观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地质勘探中常见的地质观测工作项目。
二、操作准备1. 设备准备(1)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地质观测仪器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如水平仪、刻线器、测距仪等。
(2) 检查设备的电池电量,并随身携带备用电池。
2.材料准备(1) 准备好所需的观测表格和记录表格,并确定每个表格的使用方式和填写要求。
(2) 准备好相应的地图、图纸等资料,并了解相关地质情况。
3. 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质观测前,了解工作区域的安全风险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 使用仪器设备时,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注意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三、操作流程1. 掌握地质背景和目标在开始观测前,仔细阅读相关地质资料,了解地质背景和研究目标,明确要观测的重点和内容。
2. 确定观测点位根据地质背景和观测目标,在地图或图纸上标出观测点位,并记录其空间坐标。
3. 进行现场观测(1) 到达观测点位后,利用水平仪测量地面的水平位置,并记录数据。
(2) 使用测距仪等工具,测量观测点位与周围地物的距离,并记录数据。
(3) 利用刻线器等仪器,在地面或地物上进行标记和刻线,并记录数据。
4. 数据记录与整理(1) 在观测过程中,根据观测表格和记录表格的要求,填写观测数据和相关信息。
(2) 确认所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四、操作注意事项1. 在进行地质观测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注意观测点位的选择,确保代表性和充分性。
3. 在进行现场观测时,注意天气状况和工作环境,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 观测数据记录时,要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并注明观测时间和观测人员姓名。
五、操作总结地质观测工作是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准确有效的观测数据对于地质工作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Z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 1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988-05-29 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批准ZBD 10001-89目次1 总则1.1 般规定1.2 平面控制测量1.3 高程控制测量总则1.4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5 地形图规格1.6地质勘探工程测量2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3 选点、造标、埋石2.4 长度测量2.5 水平方向观3 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选点、埋石3.3 水准仪及水准标尺检验3.4 水准观测3.5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3.6 三角高程测量3.7 跨越障碍物的高程测量3.8 高程成果的验算3.9 高程计算4 光电测距4.1 一般规定4.2 仪器的检验4.3 测距边的选择4.4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4.5 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4.6 各项计算5 平板仪测量5.1 一般规定5.2 图根测量5.3 测站点5.4 地形测图5.5 地物、地貌测绘的内容及取舍5.6 图廓边测绘和接边6 地面摄影测量6.1一般规定6.2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3 摄影基线6.4 摄影与暗室处理6.5 像片调绘及补测6.6 内业测图7 航空摄影测量7.1 一般规定7.2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7.3 航外控制点的布设7.4 航外控制点测量7.5 像片调绘7.6 综合法测图7.7 航测内业7.8 纠正镶嵌7.9 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8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8.1 一般规定8.2 勘探网测量8.3 勘探线剖面测量8.4 勘探坑道测量8.5 定位测量9 地形图清绘及复制9.1 一般规定9.2 地形图着墨、刻绘9.3 原图接边9.4 地形图复制10 观测成果记录、整理及上交资料10.1 观测成果的记录与整理10.2 上交资料项目附录部分附录A 三角点点之记和三角点的位置说明(补充件)附录B 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补充件)附录C 各等级三角点标石埋设规格(补充件)附录D 水平方向观测度盘配置表(补充件)附录E 水准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补充件)附录F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及埋设(补充件)附录G 地面标志的布设(补充件)附录H 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补充件)附录I 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补充件)附录J 调绘像片的整饰格式(补充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题
大地测量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空间位置的学科。
2、椭球: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椭球体称为椭球。
3、大地水准面: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4、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上一点与椭球面上的垂线的偏离称为垂线偏差。
5、大地纬度:地面点在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大地纬度。
6、大地经度:地面点在椭球面的切线与子午线的夹角称为大地经度。
7、卯酉圈曲率半径:椭球面上平行于卯酉圈的曲率半径称为卯酉圈曲率半径。
8、子午圈曲率半径:椭球面上平行于子午圈的曲率半径称为子午圈曲率半径。
9、大地测量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中心为原点,大地经圈为基准面的直角坐标系称为大地测量坐标系。
10、大地原点:作为国家大地的基准点称为大地原点。
二、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对象?( )A.地球的形状和大小B.地球的重力场C.空间点位置的测定D.大气物理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大地水准面的特点?( )A.大地水准面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封闭曲面B.大地水准面上一点与椭球面上的垂线的偏离称为垂线偏差C.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差异是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反映D.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差异是由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大地纬度的特点?( )A.地面点在椭球面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大地纬度B.大地纬度的起算原点是赤道C.大地纬度的变化范围是0°-90°D.大地纬度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大地经度的特点?( )A.地面点在椭球面的切线与子午线的夹角称为大地经度B.大地经度的起算原点是本初子午线C.大地经度的变化范围是0°-180°D.大地经度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5、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椭球的形状?( )A.短轴近似圆形,长轴略呈扁平形B.短轴近似圆形,长轴略呈梨形C.短轴近似圆形,长轴略呈扁球形D.短轴近似圆形,长轴略呈长球形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大地测量坐标系的特征?( )A以参考椭球中心为原点,大地经圈为基准面的直角坐标系称为大地测量坐标系B大地测量坐标系的x轴指向北极,y轴指向东经0°方向C大地测量坐标系的x轴指向南极,y轴指向东经0°方向D大地测量坐标系的z 轴指向地球北极7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地球重力场的特征?( )A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B重力加速度随海拔增高而减小C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增高而减小D重力加速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进行大地测量时必须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A地面点的空间位置B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差异C大气折射改正D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三、问答题1简述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简述大地水准面的特点。
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
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
1.地球测量学基础知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地
球的大地水准面和等高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2.大地测量学:测地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大地测量学中的高程、大地水准面和高程系统等。
3.地形测量学:地面表面形态的测量和描述、地物档案的建立和维护、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和应用等。
4.GPS测量与导航:GPS测量原理、GPS信号接收与处理、GPS定位和
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PS测量在地测中的应用等。
5.遥感与地球信息系统(GIS):遥感数据源与获取方式、遥感影像
的处理和解译、GIS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GIS在地测领域的应用等。
6.地图投影与坐标系统: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常用地图投影
的具体应用、坐标系统的选择与转换等。
7.测绘仪器与软件:各种测绘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测绘软件的功能和
应用、测绘精度与误差分析等。
8.海洋测绘学:船舶测绘的原理和方法、海洋测量的基础知识、海洋
地球物理测量等。
9.卫星测量与导航:卫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导航系统的基
本原理和应用、卫星测量与导航在地测中的应用等。
10.阵地地形测量:战场上的地形测量与战争模拟。
11.土地评估与土地规划:土地的权益和规划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以上仅为地测专业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涉及面广泛,内容深入。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日后从事地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进,地测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持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是地测专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基础地质技术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 4月上238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及基础地质技术姬彦雷1,2,刘振山1,2,张建军1,2(1.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河南 郑州 450009;2.河南省地质物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9)摘 要:岩土工程复杂程度非常高,具有多样化的地质条件,在实际施工之前,需要将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做好,进而针对工程勘察工作认真、周密地进行组织与事实。
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际,对于先进的地质技术进行精心选择,为地质勘查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推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高效开展,更好地指导岩土工程进行施工建设,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下文当中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对此项工作当中应用的基础地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整体工作水平,创造更大的效益。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地质技术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7-0238-2Significanc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geological technologyJI Yan-lei 1,2, LIU Zhen-shan 1,2 ZHANG Jian-jun 1,2(1.Geophysical survey team of Henan Coalfield Geological Bureau,Zhengzhou 450009,China;2.Henan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Zhengzhou 450009,China)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very high, with various geological conditions. Before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preparation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n organize and facts carefully for the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work. In the actual work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dvanced geological technology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better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following, the significanc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basic geological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is work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hop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create greater benefits.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basic geological technology为了更好的保证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当中,加强基础地质技术的应用,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具体工作实际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操作规程与标准等,合理、高效地进行勘查,同时,工作人员在勘查工作实际应当保持较高的安全意识与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整体水平,为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1]。
地质学基础教案
地质学基础教案地质学基础教案第四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文彦君精编资料地质学基础教案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教师文彦君第4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认识到构造运动的存在,掌握构造运动,构造变动的概念;... 基础教案地质学基础教案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教师文彦君第4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教学目的:一、使学生认识到构造运动的存在~掌握构造运动、构造变动的概念,二、帮助学生建立地质构造分析的时空概念及思想,三、使学生了解构造变动,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及机理。
教学要求:一、要求学生掌握构造运动、构造变动的概念和实质~了解关于地壳构造与演化学说的相关理论,二、要求学生认识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理解新、老构造运动存在的证据,三、要求学生理解岩层产状和岩石变形与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质构造,的关系,四、要求学生掌握岩层产状改变、岩石变形的基本力学机制~并能将其和具体的变形形式及构造变动类型联系起来。
课程重点、难点:一、课程重点包括1. 构造运动、构造变动的概念与实质,2. 构造运动的特征3. 新、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二、课程难点老构造运动的证据学时分配:第1页地质学基础教案第四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文彦君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学习了三大岩类,其中火成岩、变质岩均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现在却可以在地表大量见到,如:秦岭就有大规模的侵入岩体和变质岩带。
这是为什么,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再总结是因为地壳运动,使得这些岩石被抬升到地表。
下面进入有关地壳运动部分的内容:教学内容:第1节概述一、关于构造运动的概念,一,构造运动的概念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指内力引起的地壳以及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
(具体解释概念的含义,并说明其实质。
)将构造运动与广义的地壳运动进行区别,后者包括前者以及变质、岩浆活动。
,二,新构造运动与老构造运动按照发生的时间,构造运动可分为老构造运动(一般简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运动(neo,tectonic movement)。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层测试基础知识
1.总论在石油及天然气勘探过程中,为了对钻进过程中遇到的油气显示层段能尽量做出准确评价,目前除采用地质综合录井、地球物理测井、岩心分析等基本方法外,还采用了地层测试技术;不过前几个只是直接或间接地确定油、气、水层,而只有通过后者才能确定储层产能和地层动态参数。
(一)、地层测试技术的目的地层测试又叫钻杆测试,国外叫DST是Drill Stem Testi ng的缩写。
它是指在钻进过程中或完钻之后对遇到的油气显示层段不进行完井而用钻杆或油管下入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获得在动态条件下地层和流体的各种特性参数,从而及时准确地对产层作出评价。
这种方法速度快、获取的资料多,是最经济的“临时性”完井方法。
在我国,通常把钻井过程中进行的地层测试称为中途测试;把下完套管,完钻之后进行的测试称为完井测试或套管测试。
无论是哪种测试,都是用钻杆或油管将地层测试器下入待测层段,进行不稳定试井,测得测层的产量、温度、开井流动时间、关井测压时间,取得流动的流体样品和实测井底压力- 时间关系曲线卡片。
钻杆测试的具体目的是:①探明新地区、新构造、新层位是否有工业性油气流,验证油、气层的存在;②查明油气田的含油面积及油水或气水边界,油气藏的驱动类型和产油、气能力;③通过分层测试,取得分层测试资料,计算出储层和流体的特性参数,为估算油、气储量和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钻杆测试取得的时间- 压力卡片,结合试井分析理论,可以得到下列主要参数:①渗透率我们最关心是的流体流动时的平均有效渗透率,通过地层测试可以获得这一最有价值的参数;②地层损害程度通过测试资料可计算出地层堵塞比和表皮系数;③油藏压力通过关井压力恢复曲线可外推出原始油藏压力;④衰竭在正常测试条件下,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油藏有衰竭,可以推断所控制的地质储量,判断油藏是否有开采价值;⑤测试半径是指测试过程中因流量变化所引起的压力波前缘传播深入地层的径向距离,也叫调查半径;⑥边界显示在测试半径内如有断层或边界存在,可通过压力曲线分析计算出距离,还可确定边界类型。
地质勘察基础知识精选幻灯片
2.1补沉法 预制桩人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 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
2.1.1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 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1.2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 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 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5
2、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其变化幅 度,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以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6
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与抗 震设计有关的地震参数,判别场区内饱和粉土 及砂土的地震液化情况。
7
4、分析、论证地基基础方案的可行性,提 供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推荐可能采用的桩基计 算参数,并估算单桩承载力。
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 拉及抗弯、剪强度偏低。常见的有:砖基础、灰土基础、三 合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等。
柔性基础: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置受力钢筋,利用钢筋 受拉,这样基础可以承受弯矩,此类基础可称为柔性基础。
4
二、地质勘察的目的
1、详细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的类别、地 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查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提供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值。
筑物必须慎重对待。
18
(2)
红粘土是碳酸盐系岩石经红土化作用所形成的棕红、褐 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红粘土的液限一般大于50%,具有表 面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征,吸水后迅速软化。
一般情况下,红粘土的表层压缩性低、强度较高、水稳 定性好,属良好的地基土层。但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土体呈 软塑或流塑状态,强度明显变低,作为地基时条件较差。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一、引言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的基础工作,是认识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了解地下资源和环境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对于保障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和提高地质调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手册旨在对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参考。
二、地质调查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地质调查应系统观测、系统取样、系统分析,求得地质实体的全部结构特征和地质过程的规律。
2.综合性原则:地质调查要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地质、地球化学、物理、气象、生物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3.正确定性原则:对发现的问题必须作出理论上的正确解释,得出有科学根据的结论。
4.比较原则:地质调查应当遵循比较法则,即通过区域和时空的对比,寻找地质体系和过程的规律性。
5.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是指地质调查必须以地质学综合研究为中心,以大地构造学、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古生物学为依托,对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和地下资源进行系统调查。
三、地质调查工作方法1.资料调查(1)地质调查前需要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情况。
(2)资料调查应包括地图、报告、样品分析报告和文献资料等的搜集整理。
(3)资料调查最好能够亲临地点,把握地质地貌、构造地貌、矿床及岩矿、构造地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实际情况。
2.田间工作(1)地质调查的田间工作是获取地质信息的基础。
田间工作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测量、仪器观测、取样等。
(2)地质勘查:采用目视、摸索、敲打、听声等方法,结合实地考察,探讨地质构造、地层发育、矿产分布、地貌特征等。
(3)地质测量:采取地层测量、构造测量、区域测量等方法,获取地质地貌、地层、构造等信息。
(4)仪器观测:利用地球物理仪器进行地震、地磁、地电、地热等勘探,获取地下构造、矿床分布等信息。
(5)取样: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采集地质、地球化学、气象、生物、水文等样品,为后续实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知识
2.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
此种地质调查类型又称区域地质调查。传统上运用比例尺为1:20 万、1:10万。一般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路线的间距分别为2km、 1km左右。
但该类型地质随着近年来地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更新而在规范要 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我国中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理底图 数据库之数据已由过去1:20更改为按国际1:25万分幅进行;国土 资源部现将1:25万地质图定位为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的基础地质 图件。
第二章 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程序
三、野外踏勘 踏勘目的是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情况如各岩类发育以及分布
概况、地质构造类型和样式及复杂程度等进行概略了解.并对 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验证。同时还要了解测区自然 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工 作条件和状况,为编制设计以及经费预算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设计编审 通过野外踏勘、遥感解译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测区实际情况 并根据主管单位下达任务书中的要求编写设计。设订书要求在 任务书下达后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 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 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设计书的主要内容与立项论证报告类 同,但编写时要从实际出发且要留有余地。实施过程中若有较 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批准。
第一章 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知识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_(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 Series
世 Epoch
阶 Stage
期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
21
地质学基础
地震勘探中获得的反射波资料是地层的地震响 应。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反射波波组的相位个 数。根据这些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出同一反射界 面的反射,也就实现了对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反 射波组对应的地层层位是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 来标定的。
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 用,如覆盖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它 正确地揭示出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缺陷 与弊端,并予以修正。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群 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25
地质学基础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 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 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 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 ;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 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 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5
地质学基础
(1)岩性法 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
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古地理环 境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 剖面中,常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这 种划分对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准确的,这就是 常用的岩性法来划分对比地层。
第一章 地质测量基本知识
1 基本知识
§1.3
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1.3.3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投影可将椭球面变成平面,但离开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 大,这种变形将会影响测图和施工的精度。为对长度变形加以控制, 测量中采用限制投影宽度的方法——分带投影。投影带宽以相邻两 子午线的径差l来划分。有6°、3°带等不同投影方法。 6°带 投影是从英格林尼治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隔6° 投影一次。将椭球分成60个带,编号为1~60带。 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L06)按下式计算:
1 基本知识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两 世 纪 后 , 亚 里 士 多 德 (Aristotle) 作 了 进 一 步 论 证 , 支 持 这 一 学 说 。 •又 一 世 纪 后 , 埃 拉 托 斯 特 尼(Eratosthenes) 用 在 南 北 两 地 同 时 观 测 日 影 的 办 法 首 次 推 算 出 地 球 子 午 圈 的 周 长 。
为使y值都为正,将纵坐标轴西 移500km,并在y坐标前面冠以带号, 第20带,中央子午线以西P点:
x’pp=4429757.075m x’ =4429757.075m y’pp=-58269.593m y’ =-58269.593m 在20带中高斯直角坐 标为: =4429757.075m xx=4429757.075m pp y =20441730.407m ypp=20441730.407m
1 基本知识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R=l/θ φ1 θ =
l=Rθ
L=2π R
φ2 - φ1
l
φ2
R
θ
1 基本知识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测量工作是在地球的表面进行的,而地球自然表面很不规则, 有高山、丘陵、平原和海洋。其中最高的珠峰高出海水面达 8848.13m,最低的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水面达11022m。但是这样 的高低起伏,相对于地球半径6371km来说还是很小的。再顾及到 海洋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71%,因此,人们把海水面所包围的地球 形体看着地球的形状。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 地球上任一点都要受到离 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双重作 用,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 重力,重力的方向线称为 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 作的基准线。
地质测量知识点总结
地质测量知识点总结地质测量是地质勘探与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对地表或地下的地质现象进行测量和记录,以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为地质研究以及矿山开采、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测量的主要任务包括测量地质构造、测量地质地貌、测量地质工程、测量地质断层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对地质测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地质测量基础知识1. 地质测量的定义和概念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地质现象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以获得地质信息和数据,为地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2. 地质测量的意义和作用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对地层、矿产等地质信息进行了测量和记录,为矿山开采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 地质测量的发展历史地质测量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随着各种测量仪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地质测量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二、地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地质测量的基本原理地质测量主要基于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地质现象的特征来进行的,具体包括测距原理、测角原理、测高原理等。
2. 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平面测量方法、高程测量方法、角度测量方法等,是进行地质测量的基本手段。
三、地质测量的仪器和设备1. 测距仪测距仪是地质测量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仪器,主要用于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有手持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等。
2. 测角仪测角仪是用于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角度的仪器,有光学测角仪和电子测角仪等。
3. 测高仪测高仪是用于测量地表或地下高程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和高程仪。
4.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综合性的测量仪器,它能够同时进行测距、测角和测高等测量工作。
5. GPS定位仪GPS定位仪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位置测量的仪器,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四、地质测量的工作内容和方法1. 地质构造的测量地质构造的测量主要包括断层测量、褶皱测量、构造构解测量等,以获取地质构造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壳运动
• 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及 组成地壳物质发生变形、变位的运动。地壳运动的表现 形式有两种。 • (1)升降运动 • 指地壳垂直地表方向的运动。在同一地质时期内,某 些地区表现为上升运动,形成大规模的隆起区,而另一 些地区表现为下降运动,形成凹陷区。 • 升降运动引起了海陆变迁、地形起伏,同时又控制影响 着沉积岩层岩性、岩层厚度的变化,亦严格控制着沉积 岩层及煤系地层的分布,直接影响着煤层层数及厚度变 化。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 相邻地层根据其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及 相互产状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假整合 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 接触三类。 • 整合接触 相邻上下地层产状相同,其间为连续 沉积,没有发生过沉积间断。(地壳保 持持续稳定的下降,连续接受沉积)
4、地震作用
• 地球内部聚蓄的能量迅速释放时,使地壳产生的快速颤 动称为地震。 • 地震的发源地称为震源,震源垂直投影在地面上的地点 称震中。 • 地震的大小和破坏性能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 • 1.地震分级(地震震级) • 震级表示地震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 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一次地震的发 生只有一个震级。世界各国对震级大小的确定,均统一 采取李氏(希特)震级表示地震强弱程度。目前世界上最 大的地震震级为9.5级。 • 2.地震烈度 • 指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 根据影响破坏程度地震烈度分为十二级。
沉积岩结构
• 2.泥质结构 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很细,其中< 0.01mm的约占95以上,矿物成分肉眼不能分辨。 • 3.化学结构(晶粒结构) 化学或生物化学岩由结 晶的矿物晶粒组成。 另外,化学或生物化学岩还常见有: • A.生物结构 岩石中含有大量生物化石,叫生物 结构。 • B.鲕状结构及豆状结构 主要由直径<2mm的圆球 状颗粒经胶结而成的岩石,叫鲕状结构;>2mm的 叫豆状结构。
4.沉积作用
• 介质搬运过程中,在适当的位置因动力减弱、环境变化 等,将搬运物从介质中沉淀下来,进行堆积的过程。沉 积场所主要是地表低洼的地方,如河谷,湖泊,沼泽及 海洋等。 • 1、按沉积环境不同分为: 1)大陆沉积 包括山麓沉积 河床沉积 河漫滩沉 积 湖泊沉积 沼泽沉积等 2)过渡沉积 主要有:三角洲沉积 泻湖沉积 3)海相沉积:滨海沉积 浅海沉积 半深海沉积 • 2、按沉积方式 • 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地壳运动
2.岩浆作用
•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含有大量气体挥发性组分的 复杂硅酸盐熔融体。 • 岩浆的发源地——大多数人认为,岩浆起源于软流圈。 当岩石圈运动中出现断裂时,受封闭压力的断裂处软流 圈部分物质,因压力释放,转化为液态岩浆,即原始岩 浆。 • 岩浆作用 侵入作用—侵入岩,根据岩浆冷凝的深度分为深成侵 入岩和浅成侵入岩。 喷出作用—喷出岩。 • 深成岩产状:岩基:出露面积几十——几百平方公里。 岩株:出露面积几——几十平方公里。 • 浅成岩产状:岩床 岩盘 岩盖 岩墙 岩脉
• (2)水平运动 • 指地壳沿着地表方向的运动,也就是沿地球切线方向 的运动。由于这种水平方向的平推作用,使组成地壳的 岩层发生褶皱或断裂。在地貌上,往往形成高山或深谷。 水平运动是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形式。 • 应该指出,地壳运动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不彼此孤立, 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互相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它们在时 间上和空间上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同一地质时期,不同 的地区地壳运动的方式和运动的强度也不同,同一地区 的地壳运动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其表现形式以升降运 动为主,而在另一历史发展阶段,其表现形式以水平运 动为主。 • 地壳运动强烈地区,不仅使岩层形成复杂的褶皱和断 裂,而且还导致岩浆的侵入和喷出活动、变质作用和地 震的发生。
火山喷发景观
3.变质作用
•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影响,使其温度压力环境发生改变,进而使岩石结构构 造或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变成为新的岩石,这一过程叫 做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 1)变质作用影响因素 (1)温度 (2)压力 (3)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2)变质作用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受岩浆侵入烘烤及岩浆分异热液、气 体挥发性组分作用而发生的变质作用。 (2)区域变质作用:广大地区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在地 下深处遭受长期的温度压力作用,形成广大范围的变质 岩石,这样的过程叫区域变质作用。 (3)动力变质作用 :受构造运动作用,在定向压力下岩 石破碎变质,叫动力变质作用。
两类地质作用关系
• 两类地质作用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区 别,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又都受 地球本身的旋转运动所控制。在地壳 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中,内力地质作用 是起主导作用的,特别是地壳运动, 它对地球表面形态、地壳中岩层的状 态及构造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它 还为各种地质作用创造了条件。
地质作用类型
沉积岩的构造
• 指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所反映 出的岩石综合特征。主要有: • 1.层理:组成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等沿垂直方 向规律变化而显示出的细微成层现象。 • 岩层:同一岩性的岩石呈层状展布,称为岩层。根 据岩层厚度分为: 巨厚层状 >1m 厚层状 1-0.5m 中厚层状 0.5-0.1m 薄层状 0.1-0.01m • 层理是岩层内部的成层现象,应注意区分。 • 根据层理形态,层理分为: • 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等。
岩浆岩
• 岩浆岩按照岩浆活动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两类(其中侵入岩分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 入岩);按照岩石中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 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四类。 • 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 组成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暗色的橄榄 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浅色的正 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等。
地质、测量基础
山西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吕建青
2013.05.05• 一、质基础知识• • • • • 1、地质作用 2、岩石与地层 3、地质构造与构造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1、矿山测量概述 2、矿山测量仪器
• 二、测量基础知识
地质作用
•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 地质现象:在各种自然力量影响下,地壳 物质组成、地表形态等所发生的各种变 化现象。 •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 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 地质应力:产生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力 量。 分为地质内应力和地质外应力。
1.风化作用
•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温度、气体、 水及生物等的作用,而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叫风化作用。按引起母岩破坏的因素及风化产物 的不同,分为: • 1)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遭受破坏的过程只是机械 的物理破坏,并不改变其化学成分。 • 2)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在氧、二氧化碳、水及酸 类的联合作用下,发生分解而破坏的作用。 • 3)生物风化作用:生命及其活动过程中,直接或 间接对岩石产生物理或化学破坏。
外力地质作用
• 由地质外营力引起的地质作用,叫外力地 质作用。具体讲,地质外营力主要由太阳 光辐射引起,通过阳光、大气、海浪、风、 冰川、流水等完成。 • 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在地形上削高补低, 将高山夷平,在低洼处沉积;将裸露地表 的岩石破坏,沉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 岩。沉积岩是地表出露面积最广泛的岩石。
2.剥蚀作用
• 风化产物被一定的介质动力将其从风化 母岩体上剥离开来的过程,叫剥蚀作用。 • 经过剥蚀作用,新鲜的未风化岩石裸露 出来,进一步加剧其风化作用的进行。 • 剥蚀作用与风化作用可以是同一动力介 质连续进行,也可以是不同动力介质在 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
3.搬运作用
• 风化、剥蚀产物被某种动力介质将 其携带到异地的过程,叫搬运作用。 • 搬运介质动力有:流水、波浪、潮 汐、风、冰川等。 • 搬运方式有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 化学搬运又分真溶液和胶体溶液搬 运方式。
• 5.结核 岩层中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 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矿物集合体。按成 因分为: • 同生结核 成岩结核 后生结核 • 6.生物化石 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 或遗迹化石。 • 7.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除与矿物成分有关 外,还与沉积作用发生时的古气候、古地 理环境有关。
沉积岩其它构造特征
变质岩
•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 根据形成岩石的变质作用,变质岩可 以分为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区 域变质岩等三类。 • 在变质岩中,以矽卡岩、大理岩、板 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及各种混 合岩最为常见。
沉积岩
• • • • • • • • • • • • • • 一、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一)矿物组成 沉积岩矿物成分分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化学沉淀矿物。 (二)沉积岩结构 指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间的组合关系。 按其成因分为: 1.碎屑结构 (1)按碎屑颗粒大小分为 砾状结构 >2mm 砂状结构 2-0.1mm 粉砂状结构 0.1-0.01mm (2)按碎屑颗粒大小均一程度(分选性)分为: 分选性好 >75% 分选性中等 75-50% 分选性差 <50% (3)按碎屑颗粒形状分为: 磨圆性好 磨圆性中等 磨圆性差 (4)胶结物特征 钙质胶结,铁质胶结,硅质胶结,泥质胶结等。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
• 2.波痕 保存在岩层面上的波浪作用痕迹。 • 浪成波痕特征:波峰尖,波谷圆,对称状; 其他波痕:波峰波谷均圆滑,不对称,缓 坡逆对着流水方向。
沉积岩的层面构造
• 3.印模 保存在岩层面上的凸凹不平的印 痕。 • 4.泥裂 未固结的沉积物干崮收缩形成的 裂缝,被之后的沉积物充填而保存下来。
• 碎屑岩类:按其结构进行分类命名,砾岩 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 粉砂 岩 • 粘土岩类:粘土 未经固结成岩作用或只 经过微弱的固结的松散沉积物。 泥岩、页岩 区别在于岩层内部层理(页 理)是否发育,页理发育的为页岩,不发 育的为泥岩。 煤系地层中泥岩多为黑色,但原因不 同。因黄铁矿微粒引起的黑色,叫黑色泥 岩;因有机碳引起的叫炭质泥岩。前者易 污手,后者不易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