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的模式
简述丹_凯利及其设计思想
・规划・建筑・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1120020202简述丹・凯利及其设计思想收稿日期:2006212201作者简介:陈 林(19702),男,高级工程师,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陈 林摘 要:以米勒花园、喷泉广场、A G 总部大楼花园为例,对凯利设计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他运用几何秩序、空间渗透、对设计要素的娴熟运用等多方式创造和谐的设计手法,最后对他和谐的人生进行了介绍,以使后人对他及其设计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设计思想,和谐,几何秩序,设计要素中图分类号:TU 280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美国现代园林史上,人们永远会记得一位景观设计大师,被人誉为“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这就是丹・凯利。
他以毕生的园林建设实践和生活历程折射出园林事业和人生的真谛:追求和谐。
1936年,丹・凯利进入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主修风景园林专业。
当时的哈佛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仍因循着保守的历史主义风格:设计过程极为简化,似乎用一套预定的办法就可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此深感失望的丹・凯利与他有着同感的同学艾克博和罗斯一起开始把目光投向特纳德、芒福德和柯布西耶等人的文章。
通过各种杂志、书籍和相互间的交流,他们了解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潮流以及园林设计的最新动态。
1939年~1941年,他们发表了《城市景观设计》、《农村景观设计》、《原始环境中的景观设计》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纲领,给现代园林设计一次强有力的推动,这就是今天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现代园林史上的“哈佛革命”。
有人这样评价丹・凯利:他的设计语言可以归结为古典的,他的风格可以视为现代的,但是他的作品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
1 作品体现和谐1.1 与设计思潮的合拍1)古典主义的扬弃。
代表作:米勒花园(1955年)。
“凯利对于现代景观设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既继承传统又摒弃糟粕的决心。
”(伽略特・艾克博语)1955年的米勒花园设计标志着凯利景观设计独特风格的初步形成,被认为是丹・凯利的第一个真正现代主义的设计。
哈佛大学广场案例抄绘
哈佛大学广场案例抄绘
The Plaza at Harvard University
这座广场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片难于打理的场地,它处于历史悠久的哈佛广场和北校区之间,这里是城市及大学设施遍布的地方,人来车往。
这里是学生与老式繁忙穿行于教室与宿舍间的交叉路口,经常会有当地市民步行至此乘坐公交或者地铁,游客们也常在这里驻足。
总之,这里繁华,也显得缺乏秩序。
这座广场将之前的贫瘠的未充分利用的空间进行了改造,设计师们整治了已变质的沥青路和泥泞的草地,于是这里就变成了全新的校园生活社交枢纽。
这个广场的设计初衷是为各种校园活动创造更大范围的目的地,它鼓励人们徘徊、放松、学习和交流。
从混凝土到沥青路到植被绿地的过渡同样也呈现出重要的角色,这种过渡包含着一套对雨水灌溉的被动式收集系统。
这是可持续性规划的一部分,其它方面包括对卫生间瓷器的重新利用,土壤水分感知灌溉系统,低能耗的LED 灯系统,以及对有限的植物区域的土壤进行的特种开发。
国外校园治愈景观经典案例
国外校园治愈景观经典案例
国外校园治愈景观经典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哈佛大学植物园:哈佛大学植物园是一座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校园景观,它以美丽的花园和迷人的景观而闻名。
这个植物园为学生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学习和放松场所,拥有各种植物和景观,包括玫瑰园、药草园、湿地保护区等。
2. 斯坦福大学杜尔花园:杜尔花园是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的一座著名景观,它以美丽的花园和景观而闻名。
这个花园拥有各种植物和景观,包括花坛、喷泉、雕塑和休息区,为学生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学习和放松场所。
3. 麻省理工学院Kendall广场:Kendall广场是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内的一座开放式广场,它以美丽的景观和富有创意的环境设计而闻名。
这个广场拥有各种设施,包括咖啡馆、书店、会议室等,为学生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社交场所。
4. 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基督教堂学院是牛津大学最著名的学院之一,它的校园景观以美丽的花园和建筑而闻名。
这个学院的花园拥有各种植物和景观,包括花坛、喷泉、雕塑和草坪,为学生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学习和放松场所。
这些国外校园治愈景观经典案例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和设计理念,为学生和游客提供了一个美丽、宁静、舒适的学习和放松环境。
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模式
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模式哈佛大学设计院教授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基于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种景观设计的模式,是景观设计师甚至其他方向的研究人员工作时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方法。
这一模式可以用来组织一系列与改变景观有关的问题。
尽管在景观设计中必然有着个体的以及群体的差异,但是对于景观设计师以及其他从事环境设计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着惊人的且必不可少的结构上的相似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个理论模式。
卡尔的整个模式包括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又都与一个模型相关。
使用这一框架,就能整合设计中可以运用的各种知识,并且可以帮我们找到在哪些地方还需要理论的指引。
( 景观设计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理论:生态学理论,美学理论,历史学理论,感知理论,认识论,设计过程理论,相关法学理论等。
)而在我们按照这六个层次执行一个项目之前,又往往可以逆序地思考,从而找到一个研究项目的适当的方法。
1 了解背景、明晰问题的正向过程设计中有六类问题必须予以明确,而每一类都与一个由理论驱动的模型相关。
这些模型——无论是明朗的还是暗含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精确的还是模糊的——必须基于实用的和有效的理论。
在任何一个项目中这六个层次的框架都必须至少反复三次:第一,自上而下(顺序)明确项目的背景和范围,即明确问题所在;第二,自下而上(逆序)明确提出项目的方法论,即如何解决问题;第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整个项目直至给出结论为止,即回答问题。
以下列出了在明确问题及背景时通常考虑的六个层次的问题。
Ⅰ景观的状态如何描述?包括景观的内容、边界、空间,以及用什么方法用什么语言来描述。
表述模型(Representa-tion Model)即是这类问题的表述。
Ⅱ景观内部如何运转衔接的?各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如何?这类问题的提出引出过程模型 (Process Model)。
Ⅲ目前景观的功能运转状况如何?如何判断?基于判断矩阵——包括美观、栖息地多样性、成本、营养流、公共健康、使用者满意状况等要素——产生了评估模型(Evaluation Models).Ⅳ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是保护还是改变)?被什么行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而改变?这与第一类问题直接相关,尤其是在数据、用语、句法方面。
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
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哈佛大学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下面是关于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介绍。
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设计学院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
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
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
1909年james sturgis pray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
1908-1909学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
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讲课和研讨会、独立研究。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
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
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
专业分支:哈佛大学的景观硕士现有四个分支,分别是:1)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主要针对除景观建筑以外的其他任何学科背景的学生开设的,学制为3年。
2)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I:针对本科学景观建筑专业学生进行招生的,学制2年,申请难度相较分支一要大,对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提交的作品集要求相对来说也更加严格。
3)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 AP:主要是针对本科是Bachel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位,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或是有硕士学位的学生去申请,申请难度较大。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校园景观设计也逐渐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学校中来。
因此,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成功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清华大学的景观设计。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校园景观设计以“山水园林”为主题,融合了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和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校园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和精心设计的花园小品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同时,清华大学还注重校园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大片的绿地和成片的树木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清新、舒适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其次,我们来看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学府,其校园景观设计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特色。
在哈佛大学的校园内,古老的建筑和现代的设施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景观风格。
同时,哈佛大学还注重校园的艺术氛围营造,校园内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随处可见,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我们来看剑桥大学的景观设计。
剑桥大学作为英国著名的学府,其校园景观设计以“传统英式园林”为主题。
在剑桥大学的校园内,古老的建筑、宁静的湖泊、茂密的草坪和繁茂的树木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校园画卷。
同时,剑桥大学还注重校园的功能性设计,各类教学、科研、生活设施布局合理,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便利、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以上所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案例,无论是在设计理念、风格特色还是环境氛围营造方面,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这些成功的案例给我们启示,一个成功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需要注重融合传统与现代、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氛围营造等方面。
希望各大学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能够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的案例,打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理念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Gustafson)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景观设计师之一,她的作品融合了自然、艺术和科技的元素,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富有情感和灵感的空间。
她的景观设计理念深受人们的追捧和赞誉,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理念。
1. 简介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曾在欧洲和美国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她创立的古斯塔夫森公司在伦敦、巴塞罗那和西雅图设有办事处,致力于打造具有创意和独特性的景观设计作品。
她的作品涵盖了城市公园、景观雕塑、自然保护区和私人花园等领域,深受全球各地人们的喜爱。
2. 自然与人文融合在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理念中,自然和人文是密不可分的。
她倡导在设计中融合自然元素,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空间。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地形、植物和水体等自然要素的充分利用,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秘。
3. 艺术与科技结合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作品不仅注重自然的表现,同时也融入了艺术和科技的元素。
她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水景、灯光和声音等,为景观作品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气息和感官体验。
这种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使人们在景观空间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视听愉悦。
4.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理念不仅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更是一种对人类情感和文化的回应。
她的作品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艺术和科技的思考和感悟。
我深深地被她独特的设计理念所吸引,希望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多多接触和体验她的作品。
总结通过对凯瑟琳古斯塔夫森的景观设计理念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对她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能感受到她对自然、艺术和科技的独特诠释。
她的作品在创造美的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相信在未来,她的景观设计理念将继续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Kathryn Gustafson)的景观设计理念,以其独特的融合自然、艺术和科技的方式,深受人们喜爱和追捧。
中外园林史论文--现代景园探索者 ——“哈佛三杰”
现代景园探索者——“哈佛三杰”——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0 前言0.1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霸主,既成为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最强极,亦是学术和艺术发展、交流最为繁荣的国家,在诸多学科领域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景观设计学科也不例外。
在菁英辈出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三位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在大时代的潮流中和先进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探索,堪称景观设计学界的“革命”,展开了对景观设计学界传统观点守旧者之间的论战,成为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第一批探索先驱之一。
0.2关键词景观设计、哈佛革命、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景观设计1“哈佛革命”总体概况1.1“哈佛革命”的背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不少有影响的艺术家纷纷来到美国寻找安身之地,主要的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1937年,德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格罗皮乌斯为逃避欧洲的战火和纳粹的独裁政权,来到美国,担任了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院长。
一战到二战期间,从欧洲到美国的著名建筑师还有密斯·凡·德·罗、布劳耶、纽特拉、门德尔松等,加上美国本土的建筑大师赖特,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建筑活动的中心。
格罗皮乌斯的到来,将包豪斯的办学精神带到哈佛,彻底改变了哈佛建筑专业的“学院派”传统。
在他的指导下,建筑系很快变成一个酝酿关于艺术、社会和技术的新思想的地方,充满着让人激动的探索气氛。
然而,景观规划设计的教授们试图忽视这些,他们谨慎地告诫学生,园林不同于建筑,建造园林的材料几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树也不能从工厂里制造出来,因此不必操心什么“现代园林”,园林的革新无非是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之间的微妙平衡,自然式的草地树丛看起来同样适合于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
渴求新思想的学生们不愿接受这样的观点,他们通过研究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作品和理论,探讨它们在景观设计上可能的应用,这些学生中最突出的是加勒特·艾科伯(Garrett Eckbo)、丹尼尔·基利(Daniel Kiley)、詹姆斯·罗斯(James Rose)。
哈弗大学唐纳喷泉解析
唐纳喷泉浅析一、唐纳喷泉简述: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
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
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
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
图一二、唐纳喷泉景观的总体设计思路:唐纳喷泉景观这个项目的起源是唐纳出资想在哈佛造一个喷泉。
哈佛校园中以前有很多喷泉,但是由于冬天干枯,管理人员就会在里面铺上土,种上花,这样第二年春天喷泉就消失了。
所以唐纳喷泉立足于夏天可以使用,冬天也是一种景观,不会消失。
彼特所设计唐纳喷泉没有水池,只是石头平铺在地面上,夏天喷头喷出雾状的水,冬天使用建筑排放的暖气喷雾,形成了独特的一处景观喷泉。
三、唐纳喷泉景观浅析:图二唐纳喷泉开放且美好的景观,易于大众亲近,人们可以在这儿游玩、休憩、学习等等(如图二)。
唐纳喷泉景观的优点:(1)它是一种非传统式的喷泉景观,呈现四季变化(如图三、四、五、六)。
(2)简洁,同时富有秩序的现代感,还可以从这个喷泉感受到清新、高雅的古典美,既有金属材质的精湛工艺,也有通灵天地的自然魅力;(3)唐纳喷泉所处的环境优越。
周边的遮阴效果和绿化效果都很好;(4)唐纳喷泉创造了一个非常幽静美好的空间,并且利用这个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它,享受它,让它的美感深深的打动来往及停留的人们;(5)对于目前追求奢华,极端的设计,唐纳喷泉却很节省,没有铺张浪费,做到了真正的绿色建筑;图三春季唐纳喷泉景观图四夏季唐纳喷泉景观图五秋季唐纳喷泉景观图六冬季唐纳喷泉景观四、唐纳景观图片欣赏(怎样展现它的美):图七图八图九人们在这里玩耍、戏水、休憩、学习等,美丽的喷雾景观让人感觉在仙境一般。
全球景观设计专业院校汇总
全球景观设计专业院校汇总景观设计专业在艺术留学中一直都是热门专业,深受留学生欢迎。
那么,世界上有哪些院校设有景观设计专业呢?下面是美行思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景观设计专业院校的汇总,供大家参考。
全球景观设计专业院校汇总美国景观设计专业院校: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GSD的景观建筑是专业领域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其所涵盖的设计领域包含了不同尺度、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主题,甚至涵盖了与建筑、城市、社会、经济等学科的交叉领域。
哈佛强调的景观理念更像是解决问题的手法,而不单单是对美的追求,利用景观设计去协调社会与自然,经济与产业等体系之间的平衡。
哈佛导师团队的研究领域也极为广泛,其队伍中更不乏大师的身影,如MarthaSchwartz便就职于GSD,且老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阔:Cartography&GIS、Construction &Building Systems、Design&Social Equity、Ecology、Environmental Systems、Health、History&Theory、Infrastructure、Public Art&ExhibitionDesign、Representation、ResponsiveEnvironments、Risk&Resilience、Sensory Media、Strategy&Management、Sustainability、Urbanism等。
可以说,在哈佛学习到景观领域的专业知识之外,诸多前沿的设计大师和各领域的专家也是大家“福利”部分。
另外,哈佛针对于不同设计背景的学生开设不同申请渠道,主要包括:MLA IMaster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 APMLA II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Urban Design2.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常春藤名校之一,宾大的实力一直强劲,近几年,其在景观领域的排名逐年升高,早已成为无数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院校。
三所著名大学景观设计案例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案例启示
对我国大学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生态环保理念
借鉴国外大学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生态环保的理念,采用绿 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营造宜人的校园环境。
人文关怀精神
学习国外大学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精神,注重历 史文化的传承和校园文化的塑造,提升校园的文化底蕴。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借鉴国外大学在景观设计中对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充分 利用校园土地资源,优化校园功能分区,提高校园空间的 利用效率。
北京大学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北大的景观设计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校园内的景 点如未名湖、博雅塔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历史相对较短,但作为华东地区的著名学府,其景观设计也融合了中西文化 元素,如校园内的钟楼、燕园等景点。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景观设计中注重生态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如校园内的 雨水收集系统、绿化植被的多样 性等。同时,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建筑也采用了 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
数字技术与智能化管理
设立创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鼓励学 生和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和实践。
运用数字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手段,提 高校园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科技设施
配备先进的科技设施,如高科技教室、 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提供良好的学习 和研究条件。
03
麻省理工学院景观设计
科学与工程特色
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全球顶尖的工程与科学学科研究型大学,其景观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科学与工程的特色。校园内的建筑和景 观设计常常与科技、工程紧密结合,如高科技设施、工程实验室、创新中心等,都与周围的绿色空间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 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案例
1.景观格局形成的外部因素——颐和园、圆明 园古典园林对场地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源于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求, 而作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圆明园更是把古人对 自然的理解发挥到了极至。在社会飞速发展,环 境愈加恶化,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我们的景观 设计,应从新定义山和水,国际关系学院校区景 观工程改造这一项目,就是以生态化,人性化为 出发点,尊重历史,保护环境,把崭新的设计理 念与传统元素融合,谱写了校园景观设计的新诗 篇。 2.景观格局形成的内动力——校园发展对不同 景观活动空间的需求国际关系学院作为专门培养 高级涉外工作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消,防是安中全国”与世
“消防安全”
中央党校景观改造
“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校园பைடு நூலகம்观设计
类别:校园与科技园 甲方: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规模:8公顷
“消防安全”
国际关系学院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坡上村,地 处皇家园林风景区。毗邻中央党校等著名学 府。校区紧邻城市干道圆明园西路和五环路, 交通便利。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家“教消育防委安员全”会支
在中共中央党校这样的非常地方,营造一个 寻常景观。简洁的条带状肌理,显现场地上曾 经寻常百姓人家的痕迹、生态化的水岸和下垫 面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探寻技术解决途径, 野草的大量使用彰显乡土与生态意识。
设计对策与特色:寻常景观 (1)从寻常百姓人家和日常人的需要中, 寻找场地肌理。 解决(途2径)。针对常见的环境问题,“采消取防安生全态”化的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Tanner Fountain, Harvard University
设计师:彼得·沃克 位置:美国 马萨诸塞州 坎 布里奇
“消防安全”
建筑外环境哈佛大学唐纳喷泉课件
唐纳喷泉是由159块花岗岩不规则排列组成直径约 为 18.3m的圆形石阵,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
每块石头大约4英尺长、2英尺宽、2英尺高,经计算 正好可以被用作石椅或石桌(坐在草地上)。
石块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159块天然石块从周遭纷繁的 公共空间中划分围合出这样一块60英尺直径的圆形静空 间,而雾喷泉又以柔和的方式阻隔了直径上相互对视的目
光,使这里更显私密,增加了实用性。
从物质的角度而言,首先作为水景的存在,其功能之一是 吸引别人观赏它本身的特殊形态:欣赏雾气在空中悬浮不 动的静、随风飘移时的轻逸和闹中取静的迷蒙。感受它与 周围其他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变化,去感受那被它沁润的 石块湿柔的表面与外围干燥石块的坚毅沧桑的外形之间的 对比;感受阳光下细雾中美丽的虹;同时它的迷雾朦胧改 变了人们观察对方、观察世界的方式。
建筑外环境--哈 佛大学唐纳喷泉
唐纳喷泉(Tanner Fountain)
2008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专业设计奖-地 标奖
地点:哈佛大学校园内 设计者:彼得沃克 建设年代:1984年
平面位置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内的一个人行道路的交叉口处,其北面 是一个科技中心,人流穿梭汇集于此。而这个由天然石块和雾喷泉 构成的简单、质朴透着原始的神秘美感的唐纳喷泉使的角度而言,雾喷泉的细腻、朦胧与天然石块 的粗糙、质朴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成的这个空间, 试图给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交流以及与世界交流的
方式。
春、夏、秋三季,水雾像云一样在石上舞蹈,模糊了石头 的边界。冬天当水雾冻结时,利用建筑的供热系统喷雾。 当喷泉完全静止时,则成为白雪优雅表演的舞台。
这个作品是景观设计师创作公共雕塑品的早期典范 之一,它开创了职业先河,在经受得住时间检验的同时, 并保留了全部原创思想。这个设计易于大众亲近,以一种 非传统的形式表现喷泉景观,呈现四季的变化。它已深深 扎根于人们的记忆中。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研究
I景观设计现代园艺2017年第8期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研究吴晗张天颖李彤彤(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院20世纪70年代后,景观专业开始向艺术和科学2个方向发展,美国景观设计师乔治•哈格里夫斯作为这 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景观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典范,他对景观设计语言的应用及其开放多元共生的设计手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学习。
关键词院哈格里夫斯;艺术与生态;协同理念1哈格里夫斯简介1.1成长经历乔治•哈格里夫斯出生于1952年,幼年时期不断游历,他曾经就读于南伊利诺斯大学;1977年哈格里夫斯从佐治亚 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毕业,取得风景园林学士学位;1979年毕 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毕业后 为美国S W A设计集团工作,2年后被提升为主要设计师[2>; 1983年哈格里夫斯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始了他在景 观设计道路上的新尝试;1986年成为哈佛设计学院风景园林 系的教授,并且在10年后成为风景园林系系主任。
1.2代表作品至今哈格里夫斯的作品共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达57次之 多,其代表作主要有:(1)1985年开始建造的烛台角文化公园。
(2) 1986年加利福尼亚州纳帕山谷中匝普别墅。
(3)1988年建 成的加州圣•何塞市广场公园。
(4)1988年开始建造的瓜达鲁 普河公园。
(5)1989年加州圣•何塞市市中心的广场公园。
(6) 1991年建成的拜斯比公园。
(7)1991年开始辛辛纳提大学的景 观设计和改造。
(8)2000年悉尼奥林匹克公园p i。
2 哈格里夫斯的设计思想2.1隐喻化的理念哈格里夫斯的设计理念中很大一部分是隐喻的理念,这 种理念源于对自然的感悟及大地艺术和极简风格的影响,哈 格里夫斯认为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的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隐喻,他以熟知的艺术流派加入自己的认知理解创造和 阐释了一种新的景观环境P!。
2.2诗意化的思维哈格里夫斯的作品具有诗意化,一方面是由于他非传统、非理性的构图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自身对设计哲学的理解与表现。
十如可持续发展园林 哈佛中文案例
一、概述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个领域都在谈论的话题,而园林设计也不例外。
十如可持续发展园林是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一个案例,探讨了园林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可持续发展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十如可持续发展园林项目始于2000年,旨在探索园林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
项目的名称“十如”寓意十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园林废弃物的产生等。
三、十如可持续发展园林的设计理念1. 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园林设计中,十如项目倡导生态保护与修复,将植被种植和景观构造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借助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同时减少植物种植所需的水资源。
2. 节约能源十如项目强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尝试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和建筑布局来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 废弃物减少与循环利用在园林设计中,十如项目提倡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设计来减少园林废弃物的产生,并尝试在园林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社会公益与参与十如项目强调园林设计应当关注社会公益与参与,因此在设计中考虑了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尝试创造一个社区参与和互动的环境。
四、十如可持续发展园林的实践成果1. 设计实例一:雨水收集与利用十如项目尝试将雨水收集系统融入园林设计中,通过地面排水系统和雨水桶的利用来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用于绿地的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充。
2. 设计实例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十如项目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置等手段来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来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3. 设计实例三:材料选择与废弃物利用十如项目尝试使用可回收材料和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园林废弃物的产生。
在园林设计中尝试将一些废弃材料重新利用,如将旧的木材重新加工成园林家具。
4. 设计实例四:社区共享空间十如项目通过设计共享空间和公共绿地,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园林活动,如植树、草坪维护等,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社区参与度高的园林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大学的景观设计的模式哈佛大学设计院教授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基于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种景观设计的模式,是景观设计师甚至其他方向的研究人员工作时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方法。
这一模式可以用来组织一系列与改变景观有关的问题。
尽管在景观设计中必然有着个体的以及群体的差异,但是对于景观设计师以及其他从事环境设计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着惊人的且必不可少的结构上的相似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个理论模式。
卡尔的整个模式包括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又都与一个模型相关。
使用这一框架,就能整合设计中可以运用的各种知识,并且可以帮我们找到在哪些地方还需要理论的指引。
(景观设计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理论:生态学理论,美学理论,历史学理论,感知理论,认识论,设计过程理论,相关法学理论等。
)而在我们按照这六个层次执行一个项目之前,又往往可以逆序地思考,从而找到一个研究项目的适当的方法。
1 了解背景、明晰问题的正向过程设计中有六类问题必须予以明确,而每一类都与一个由理论驱动的模型相关。
这些模型——无论是明朗的还是暗含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精确的还是模糊的——必须基于实用的和有效的理论。
在任何一个项目中这六个层次的框架都必须至少反复三次:第一,自上而下(顺序)明确项目的背景和范围,即明确问题所在;第二,自下而上(逆序)明确提出项目的方法论,即如何解决问题;第三,自上而下(顺序)进行整个项目直至给出结论为止,即回答问题。
以下列出了在明确问题及背景时通常考虑的六个层次的问题。
Ⅰ景观的状态如何描述?包括景观的内容、边界、空间,以及用什么方法用什么语言来描述。
表述模型(Representa-tion Model)即是这类问题的表述。
Ⅱ景观内部如何运转衔接的?各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和结构关系如何?这类问题的提出引出过程模型 (Process Model)。
Ⅲ目前景观的功能运转状况如何?如何判断?基于判断矩阵——包括美观、栖息地多样性、成本、营养流、公共健康、使用者满意状况等要素——产生了评估模型(Evaluation Models).Ⅳ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是保护还是改变)?被什么行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而改变?这与第一类问题直接相关,尤其是在数据、用语、句法方面。
这一问题引出了变化模型(Change Model)。
至少两类重要的变化必须考虑:当前可预见趋势带来的变化(实际包括要素自身的时间趋势以及别的要素发生变化带来的改变)相应的就有预测模型(Projection Models);可以实施的设计带来的变化,诸如规划、投资、法规、建设等都属于设计范畴,相应的就有干预模型(Intervention Models)。
Ⅴ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可预见的差异或不同?这与问题2直接相关,因为同样是基于信息、基于预测理论的。
由这一类问题形成了影响模型(Impact Model)。
在这一模型中过程模型(2所描述)用于模拟变化。
Ⅵ景观是否应该被改变?如何做出改变景观或保护景观的决策?如何评估由不同改变带来的不同影响?如何比较替代方案?这与第三类问题又直接相关,二者都是基于知识,基于文化价值的。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由决策模型(DecisionModel)来实现。
实施过程也可以被认为是另一类问题,但在这个模式中将其视为对第一类问题的反馈,即在改变后又创造了新的表述模型。
2 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反向过程以上六个步骤是按照其通常被认知的顺序叙述的,但如果按照相反的顺序来考虑更重要,将会成为组织景观规划设计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很有助于明确设计的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阶段),并且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法应该按照上述问题框架自下而上地来组织和说明,因为实际上在每一层次得到的结果或结论都是源自于上一个层次的模型的。
于是我们必须按照下列问题进行考虑,一环扣一环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在。
决策:要想决定是否要做某种程度的改变必须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
影响:要想比较就必须通过模拟各种变化来预测各自的影响。
改变:要模拟变化,必须明确(或设计)用什么样的变化来模拟。
评估:要明确潜在可能的变化需要评价现状如何。
过程:要评价景观就要了解景观是如何运转和相互作用的。
表述:而要理解景观如何作用就必须描述、概括其目前的状态。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明确下列问题:Ⅵ决策:——我们怎么知道设计是不是一个好的设计?——我们怎么知道设计是不是最好的?——这是谁的决策:设计师的?客户的?一般公众的?为我们的后代的?景观的?植物的抑或动物的?——判断是基于哪些价值观:美学?生态?利润?健康?成本?能源消耗?社会公平?——决策基于当地视角?区域视角?全球视角?——决策是长期的?短期的?Ⅴ影响:——改变如何被衡量?——由谁来衡量:设计师?专家?正规模型?——设计评判委员会是否充分地检验改变带来的影响?Ⅳ改变:——如果没有设计的干预将会怎样?——对历史的或可供比较的先例的研究如何为改变提供模型?——如何选择和适应?——光靠制图是否能充分地表现改变?Ⅲ评价:——对景观如何赋予不同的价值特性?——价值特性意味着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景观或设计;或这是一个生态健康的景观或设计”的基础是什么?Ⅱ过程:——如何理解景观如何运转或作用(不管是区域分水岭还是城市街道角落)?——我们对景观如何被感知和使用的理解程度如何?——我们如何描述这些关系?用系统分析模型?——要达到什么复杂程度和精确程度并值得付出多少努力?——我们是否假设我们的过程知识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而相对稳定?随着文化地理条件的改变呢?——景观如何与其他影响景观的因素,如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等相互作用的?Ⅰ表述:——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述?——质量以什么方式表现?——表述的有效载体是什么?——景观是由什么要素和属性组成的:形状?颜色?质地?树?泉水?山脉?点?线?面?空间?运动?斑道?廊块?基质?分区?边?节点?神秘性?一致性?想象?音乐?文字?静态的时间?空间?运动?个人体验?公共意图?什么是景观?然后,必须再自上而下贯通整个过程至少一次,以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顺次应用适当的模型,即:表述,过程,评价,改变,影响,决策。
到最后,就有了两种决策结论:“是”或“否”。
“否”就意味着一个后向反馈循环,并且需要改变上一个阶段的问题答案。
当然所有这六个阶段都可以作为反馈的关注点,“重新设计”(IV)是一个常被使用的反馈战略。
一个视条件而定的“是”的决策(其实仍是“否”)可能会引起研究的尺度、规模或时间上的改变。
(例如高速公路走廊的区位选择基于一个复杂的队列分析(Alignment analysis)。
)在尺度发生变化的情形下,仍需重新顺着框架的六个阶段逐步分析。
对一个项目的设计必须不断反复直至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
(在景观保护的领域中,也许“不建设”就是一个肯定的答复。
)一个肯定的决定就意味着实施,从而带来一个向前的改变,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表述模型。
整个了解、分析、设计景观的过程可用图1来概括:任何一个设计都会在时间和尺度上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各种变化不断地进行重复和发生联系时,上述模式就会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烦琐的研究的组织基础,可以帮助设计者理清头绪。
尽管项目具有高度复杂性,同样的问题却一遍又一遍的摆到我们面前,只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的模型、方法和答案会随着环境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尽管这个模式看起来是有序的、相继的,实践中却常常会打破这一序列。
任何一个设计项目都不会一帆风顺地通过,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起点、死角、新奇的发现等等,但是的确都能够顺着上述模式的问题和模型找到最终的答案。
3 模式的应用——纽约中央公园的实例上述模式提供了一个规划设计的思维范式,在任何一个景观设计甚至其他方面的设计或研究中(不管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都可以套用这一模式,以助于找到一个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其实它的意义还要更广泛,它从一种角度提供了一个分析现实问题、解释世界的框架。
当把模式中那些问题里的景观类的字眼换成其他要素(诸如经济问题等)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都逐渐明朗化了。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该模式的实用性。
虽然在纽约中央公园设计规划的历史中设计师和决策者们几番大施笔墨的更改,上述六个层次的模式仍可以很好地得到应用。
1856年以前,中央公园是“天然的、野生的,如同一个不洁净、不整齐的顽童”(属于对第一阶段问题的描述,即属于表述模型,I)。
在纽约城这个游憩的开放空间的背景下(II),纽约中央公园被象William Cullen Bryant和Andrew Jackson Downing这样的名人给予很低的评价(III)。
在1851年纽约市市长选举中中央公园成为一个关注点,于是发动了一次设计竞赛(VI)。
结果Olmsted和Vaux的规划(The Greensward Plan)在33个候选作品中赢得胜利( I 至 IV)。
这个规划本来雄心勃勃地要将公园的各方面都进行改进,但开始就被公园的委员会成员们拒绝了(VI)。
不少设计方面的考虑不得不重新进行(IV)。
于是不断修改,直到1868年被重新评价(V)并认可(VI)了的规划开始实施(I)。
纽约中央公园作为景观设计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被不断地引用,并被作为改进变化的楷模和大都市中开放空间使用的一个楷模。
可是到了1900年,公园被使用(II)和被评价(III)的方法都发生了改变,以致于在很多方面被认为有不少消极作用。
从1900年到1972年,又有33个之多的项目被提议,包括1919年的一个体育馆,1919年的一个飞机场,1923年的广播站,1940年的军械库,1960年的若干餐馆,以及1964年的一大批住宅项目。
这些中每一个项目都被评估了可能带来的影响(V),每一个都被否决了(VI)。
然而同时又有55个改进方案提出(IV),经影响评价(V)后被公园委员会采纳了,并且随之得到实施(I)。
这其中包括动物园、滑冰场和其他一些体育运动设施。
到了80年代,随着时间的流逝及景观自身的发展演变(II),评价公园的方法又重新发生变化(III),尤其在历史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整个80年代,很多历史保护性的计划被提出(IV)并得到通过(V,VI)。
逐渐的,这些计划被一步步实施,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又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引入了一个新的轮回(I)。
其实设计本身既是一个动词又是一个名词(Webster's,1973)。
设计作为动词:为了标识;为了感知并规划出来;为了有一个目的;为了一种功能而去设计安排——它是面向未来的。
设计作为名词:一个精巧的、有目的的规划;对形成人类产品(如景观建筑)的要素的安排;基本的组织架构(the underlying scheme);(并且,对那些把景观建筑视为“外部装饰品”的人来说,就是装饰性的图案模式)——它也是面向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