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小练习
《论语六则》课文阅读训练题
《论语六则》课文阅读训练题满分120分做题时间6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100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恕(道)”吧)!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9)翻译下列句子: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六则 原文及习题
《论语》六则【重点品析】1.《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学而不厌。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3.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甲生: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
乙生: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
丙生: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
丁生: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
【文言知识】(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古义异义词(3)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可耻”。
)(4)特殊句式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
)【课外知识补充】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
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全书约为12000字,共20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采每篇首章中的两三字为篇名,即《学而》《为政》《八俏》《里仁》《公冶长》《雍也》《达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
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
论语六则练习题
论语六则练习题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人之初,性本善。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3. 以下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C. 礼让D. 竞争4. 《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具有以下哪些特质?A. 温良恭俭让B. 好勇斗狠C. 唯利是图D. 知者不惑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重视人际关系C. 重视社会地位D. 重视物质财富二、填空题6.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7.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8. “_________,不亦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表达了对学问的热爱。
9. “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是对君子品德的要求。
10. “_________,不亦远乎?”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仁”的内涵是什么?12. 《论语》中提到的“礼”与“乐”在孔子的道德体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13.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14. 请解释《论语》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含义。
15.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四、论述题16. 结合《论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17. 《论语》中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治理有何启示?18.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道德修养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含答案)《论语》六则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5分)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7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4分),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4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分)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5分)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论语六则每课一练
21 《论语》六则每课一练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shuō)B.B.谥.号(yì) 人不知而不愠.(yùn)C.学而不思则罔.(wǎng)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ǎo)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l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òu)2.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 温故而知.新(理解、领会)B.可以为.师矣(做) 思而不学则殆.(懈怠)C.学而时.习之(时长,常常) 学而时习.之(温习,复习)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择其善者而从.之(听从)3.选择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
A.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不亦君子..乎?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有朋.自远方来。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学而不思则罔“”通“”,意思是。
5.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B.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C.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它比不上学好它)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语录体。
B.《论语》是孔子写的自己的言行的书。
C.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课内巩固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③,,,,,不逾矩。
”7.默写文中画横线处所缺的句子。
《论语六则》复习题
《<论语>六则》复习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4)温故.而知.新:(5)可以为.师矣:(6)思而不学则殆.:(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择其善者而从.之:(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耳.顺:(13)不逾.矩:3.“而”字的用法,有的表承接,有的表转折,请区分下列“而”字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择其善者而从之:(6)三十而立:3.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填空题(1)《论语》是由所记录的关于及其言行的一本体著作。
(2)孔子是时期家、家、家。
5.课文所选六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学习效果。
请分别举一个例子。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5学习效果:6.课文选取第六则论语,跟前五则之间的关系是?《木兰诗》复习题一、解释加点字。
(1)木兰当.户织:(2)唧唧复.唧唧:(3)惟.闻女叹息:(4)愿为市.鞍马:(5)西市买鞍鞯..:..:(6)南市买辔头(7)万里赴戎机..:(8)朔气..传金柝:(9)策勋..十二转:(10)赏赐百千强.:(11)木兰不用..尚书郎:(12)出郭.相扶将:(13)雄兔脚扑朔..:..:(14)雌兔眼迷离(15)双兔傍.地走:(16)安.能辨我是雄雌::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它出现在《论语》的哪一篇?3.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这句话描述了智者和仁者的不同特点,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二、选择题: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个人修养B. 强调道德规范C. 倡导社会和谐D. 提倡教育普及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B. 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C. 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3.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什么?A. 反省自己的言行B. 反省自己的思想C. 反省自己的学习D. 反省自己的工作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公冶长三、简答题:1. 请解释《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的含义。
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3. 孔子是如何理解“礼”的?请结合《论语》中的相关论述进行说明。
四、论述题:1.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请根据《论语》中的内容,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谈谈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一、填空题:1. 学而2. 述而3. 为政4. 雍也二、选择题:1. B2. A3. A4. A三、简答题: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心胸开阔,行为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和不满。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论语》六则重点语段训练
重点语段训练
《论语六则》原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一、填空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二.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
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
3.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4.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5.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
6.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
1。
七年级上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练习(语文版)
七年级上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练习(语文版)《论语》六则练习题一、填空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是________及_________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_____家,______家_________家。
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说()愠()罔()殆()2、解释下列加点字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三、名句默写:1、孔子强调学习和温习相结合的句子是: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阐述君子应具有的修养的句子是:4、孔子强调“乐学”重要性的句子是:四、本课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练习题: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则其善者而从之:6、三十而立:《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宋文学家。
刘义庆是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8.《期行》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1课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论语》是经典之一,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的纪录。
孔子,名,字,春秋末期家、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2.(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不思则罔.(3)思而不学则殆.(4)学而不厌.。
3.(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3)诲人不倦.(4)择其善者..而从之。
4.(3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3)敏而好学。
(4)不耻下问。
5.(3分)按要求默写原文。
(1)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
(2)要谦虚好学的句子是。
(3)学习要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课文里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它们是、。
(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3)文中总结了哪些学习方法?你还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试写下来。
(4)《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子曰:“不愤②不启,不悱③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由!诲女④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①凋:凋零。
②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
③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表达。
七年级语文《论语》六则 同步练习(二)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二)【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时习:按一定时间复习。
说:通“悦”,愉快。
愠: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不解。
殆:危险。
敏而好学:聪明而且爱好学习。
敏,聪明,好,爱好,喜欢。
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视为可耻。
耻,认为可耻。
学而不厌:学习并不感到满足。
诲:诱导,教导。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三,这里不是确数。
二、相关背景: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
论语六则练习题(带答案)《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同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4.就有道而正焉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一、1.已矣了2.女汝你3.知智智慧二、1.曾经2.教导3.谨慎4.趋向、接近5.检查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
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
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六则课后练习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论语六那么班级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不逾.矩〔〕罔.〔〕殆.〔〕好.之者〔〕二.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期〕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HY孟子被称为。
三.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惑:〕⑵人不知而不愠〔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新:〕⑷思而不学那么殆〔殆:〕⑸必有我师焉〔焉:〕⑹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矩:〕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从:〕四.根据要求默写。
1、参加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兴旺国家学习,但兴旺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2、孔子在<〈论语〉六那么>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六那么>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4、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论语〉六那么>中精辟的论述是:5、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6、张红在小组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五.摘出出自<论语>六那么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六.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态度〔2〕关于学习方法;〔3〕关于学习效果。
请分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1〕关于学习态度:〔2〕关于学习方法:〔3〕关于学习效果:八.文言文字词积累。
1、“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有的表修饰,请区别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择其善者而从之〔〕2、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三.人行古义:今义:3、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同步练习(无答案) 语文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七年级语文《论语》六则 同步练习(二)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二)【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时习:按一定时间复习。
说:通“悦”,愉快。
愠: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不解。
殆:危险。
敏而好学:聪明而且爱好学习。
敏,聪明,好,爱好,喜欢。
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视为可耻。
耻,认为可耻。
学而不厌:学习并不感到满足。
诲:诱导,教导。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三,这里不是确数。
二、相关背景: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某某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X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X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某某”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18《论语》课堂练习
《<论语>六则》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熟读六则语录,理解其中的生字词,掌握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
(学习难点)2.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3.背诵这六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语感。
(学习重点)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不亦说.乎(A.shuō B.yuè)(2)好.之者(A.hǎo B.hào)(3)思而不学则殆.(A.dài B.yí)(4)不逾.矩(A.yú B.yū)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B.人不知而不愠.(怨恨、心里不满)C.不如乐.之者(以……为乐)D.三十而立.(伫立)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不思则罔C.三十而立D.七十而从心所欲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知之者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六则语录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则语录中,阐述个人道德修养,表明要对他人的行为谅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说他在办事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做,却又不失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告诫我们世界上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别人总有比自己强的地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经纬】阅读《<论语>六则》,做一做下面的小练习。
文言文练习《论语》
文言文练习《论语》1、论(lún)语2、不亦说(yua)乎3、人不知而不愠(yùn)4、三省(xǐng)吾身5、传(chuán)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w?ng )7、思而不学则殆(dài) 8、诲(huì)女(rǔ)知之乎9、是识(Zhì)也10、弘毅(yì)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12、其恕(shù)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其他知不变)诲的意思:教,传授。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文《论语》六则 同步练习(三)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三)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5分)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7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4分),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4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分)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5分)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
班级:姓名:总分:
一、正字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愠.()不亦说.乎()好.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十而不惑.()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时:亦:
说:朋:
翻译:
2、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愠:君子:
翻译: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故:新:可以:
翻译: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而:罔:殆:
翻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知:好:乐:
翻译: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善者:从: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有:志:而:
立:惑:知天命:
耳顺:从:逾矩:
翻译:
三、正确使用词语,解释下列词语
1、通假字
a、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知而
五十而知天命()思而不学则殆()
3、古今异义
a、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b、三十而立.古义:今义:
c、三.人行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按原文内容填空
1、文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的:。
2、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联想到本文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