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3讲讲义

合集下载

城市详细规划培训课件

城市详细规划培训课件

城市详细规划培训课件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员对城市详细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持。

课程内容涵盖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规划背景与特点、规划流程与方法以及规划实施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2. 城市规划概述2.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科学性的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等。

2.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科学决策、民主参与等。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3.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土地的分类、配置和利用方式的规划。

它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关键内容,涉及到城市交通网络、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的规划。

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3.3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水资源、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方面的规划。

它旨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城市规划的流程与方法4.1 规划调研与分析规划调研与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的第一步,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和资料,全面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和问题,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4.2 规划设计与方案选择规划设计与方案选择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环节,根据前期的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出多个规划方案,并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4.3 规划编制与审核规划编制与审核是城市规划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编制规划文件、召开听证会、征求意见等环节。

经过审核后,规划方案才能得以正式实施。

5. 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评估5.1 规划实施规划实施是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通过具体的建设工作,逐步实现规划方案中的目标和要求。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讲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1讲讲义第一章导言一、编写说明编写这本教材主要目的,是使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应试人员通过阅读辅导材料,能够对“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有一个系统、清晰的理解,掌握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一般性知识,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

本辅导教材的对象为具有基本理论和一定专业知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以及准备参加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二、《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是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文件,是考试命题、考前培训及编写教材和有关辅导资料的依据,也是我们必读的指导性文件。

三、关于指定用书这本辅导教材是结合了近两年来实际的使用情况,并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依据《考试大纲》对以前版本的修编。

关于章节调整情况见表1-1四、关于考试题目本科目考试题目一般采取单项选择题,2002年的考试中第一次出现了多选题型,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理解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选择。

在考试内容数量分布上,《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题量达到20%,所以我们对《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和掌握的内容要认真学习掌握。

新形势对依法行政的要求1-3第二章依法行政一、新形势对依法行政的要求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依法行政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制度建设发应客观规律不够,难以全面、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不够健全,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受得不到及时救济;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ppt课件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ppt课件
5、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5、1 建筑材料 5、1、1 建筑材料的分类 5、1、2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2 建筑构造 5、2、1 研究对象 5、2、2 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7、3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15~19世纪) 7、3、1 文艺复兴建筑 7、3、2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实例 7、3、3 巴洛克建筑实例 7、3、4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4、2 建筑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 2、4、3 要了解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5 场地总平面设计 2、5、1 功能分区 2、5、2 建筑布局 2、5、3 竖向设计 2、5、4 场地排水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5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1、5、1 纵坡的确定 1、5、2 竖曲线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5、3 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 5、3、1 防水构造 5、3、2 防潮构造 5、3、3 保温构造 5、3、4 隔热构造 5、3、5 变形缝构造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讲义word精品文档76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讲义word精品文档76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1讲讲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第一章建筑学第一节复习指导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按建筑的实质性质来分,分为两大类,即生产性建筑与非生产性建筑。

其中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应试考生应熟悉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要点,并了解下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一)熟悉公共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

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2)水平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统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1)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

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3)垂直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动扶梯等形式。

1)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

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2)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通行(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

—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一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

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3)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

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33讲讲义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精讲班第33讲讲义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行使行政许可权限。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行使行政许可职能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必须在乡规划、村庄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行使规划许可权限,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主要程序为申请程序、核定程序、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
1.申请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从事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活动,应当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批文,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等,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材料,并填写乡村建设申请表。由乡、镇人民政府对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签注审核意见。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接受由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乡村建设项目的申请材料后,一方面要尊重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另一方面要依法对申报材料进行规划复核,对建设活动的内容进行核定,并审定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以确定其性质、规模、位置和范围,如果是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还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然后才能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1.乡、镇人民政府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行使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的对乡村建设项目申请的审核权限,以便把好乡村建设项目的依法申请关。乡、镇人民政府没有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行政许可权限。
2.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临时建设,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并临时性使用,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或者其他设施等建设工程。临时建设的特征:一是时间特征明显,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二是简易结构特征明显,不得建设成为永久性或者半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三是在临时建设使用期间,如果国家建设需要时,一般应无条件拆除。四是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五是临时建设规划批准证件到期后,该批准证件自行失效。如果需要继续使用时,应当重新申请临时建设规划批准证件。

核心要点第33讲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2

核心要点第33讲大都市的辐射功能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2
核心 要点
第33讲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新课标要求
知识要点
命题推理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 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 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 功能
1.[区域认知]以区域图为背景,
判断大都市的辐射带动功能 1.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2.[综合思维]以区域地图为例,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及带动功能
说明大城市群的形成与中心城
[解析]6.上海对周边地区的电子、医药、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带动作用大;
南京都市圈也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市是本区域的金融中心,有众多银行、
证券、国际贸易。A项正确。
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图。完成5~6题。
7. 根据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深圳人口合理容量最大
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 越发达,信息交流密切、人口流动频繁、 产业互动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行政 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经 因素 济发展,或规划城市发展的规模
为城市发展作出规划
应用角度 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2·浙江湖州三贤联盟期中] 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4. 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C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 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所以沈阳—大连双核结 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A正确; 沈阳和大连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 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是两城市可以构建双核结构的原因之一, 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影响双核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误。 [解析] 大连市的城市定位不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3讲 第八章及第九章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3讲 第八章及第九章
村庄工程设施整治应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相关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坚持“联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村庄整治应综合考虑中心内容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量力而行地选择整治项目,分别实施;确定整治时序,分步实施。
贯彻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原则,贯彻执行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用,切实执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方针,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厉行节约、多办实事。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要点
村庄规划应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范围包括整个村域。
村庄规划应在乡镇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的产业发展、用地布局、道路市政设施、公共配套服务等进行综合规划。
统筹用地布局,积极推动用地整合。村庄规划人口规模的增加应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不能作为规划依据。用地布局应以节约和集约发展为指导思想,村庄建设用地应尽量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弃置地、坑洼地等,规划农村人均综合建设用地要控制在规定的标准以内。
3、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
主要内容
(1)人口规模预测,建设用地规模,适合地方特点的宜农产业发展规划,劳动力安置计划;
(2)用地布局规划;
(3)绿化景观规划;
(4)道路交通规划;
(5)市政规划;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现政府公共管理保障和市场自主调节两方面;
(7)防灾及安全;
村庄规划其他参考规划内容

【PPT】城规33城镇总体布局.

【PPT】城规33城镇总体布局.
城规3.3城镇总体布局
一课程标准内容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 的一般布局原则。
二基本要求
1掌握城镇总体中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区位选择。
2掌握城镇总体布局中农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3知道城市各种对外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基本原则,说明 城市道路网的形态类型,评价其优缺点。
4说明影响城乡规划中商业区和文化设施布局的主要因素。
①方格网式交通网
②方格-环形-放射状道路网
⑵形成的原因
③环形—放射状交通网络
④自由式道路网
①方格式:a优点是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
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组织交通。 b缺点是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系统较大。 原因:地形平坦、城市规模不大,交通量小。
②方格—环行—放射式:有利于缓解疏散中心区的交通。
三发展要求 阅读城乡规划中各种产业布局的有关图表资料,根据城镇总体布局 的一般原则,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规划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一解说工业布局 1说说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2工业布局区位选择
3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
⑴布局在城市外围, 污染严重要 在城区下风地带和远离水源下河 段,并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 ⑵规模小轻度污染的企业可在城 区边缘。
2说明右下图商业中心分布特点 城市规模与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的不同。
3商业区布局的基本原则
⑴符合商业区及其服务设施本身的要求— —交通和消费人口 ⑵规划对商业服务设 施位置上的要求——项目配置、组合的协 调 ⑶服务设施的建筑艺术 ⑷地形地
五阅读下吕浦文化设施示意图,探讨:

1城市文 化设施 的内容
2文化设 施布局的 一般原则
幼儿园
R200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第3讲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第3讲讲义
④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古滕伯格揭示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所谓可达性就是:交通设施通达的方便程度。
梅耶认为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
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的机会。交通、通讯等物质措施和科学技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面发展。
城市体系理论
(4)城市体系理论
宏观整体来看广大的区域范围内存在着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但在每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又存在着向外扩散的趋势。
格迪斯认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对城市的规划应以自然地区为基础,城市的规划应是城市地区的规划。后经芒福德等人的努力形成了逻 辑框架。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卡里诺于1979和1982通过区分“城市化经济”、“地方性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来研究导致城市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次,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的生产厂家获得利润而不只是特定行业的生产厂家。经济性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性和交通运输的经济性。
②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到70%之间):工业基础已经比较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③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70%以上):为了保持社会必须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也称稳定阶段。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韦伯认为影响区位的因素有区域因素和聚集因素。区域因素指运输成本和劳动力两项,聚集因素指生产区位的集中。
廖士在区位理论中第一个引入了需求作为主要的空间变量。

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课件

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课件
• 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 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事实所 作的安排。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图
城 市 近 期 建 设 规 划 图
• 8、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 规划为依据,对城市局部地区内一定地段 土地利用、各项设施所作的具体安排。
• 9、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 和实施管理的统称。
第四节 城市性质与类型
• 城市性质的内涵: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个城市在城市 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 城市的分类: • 性质分: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综合中心城
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商贸城市、科研、教 育城市。 • 人口:超100万特大城市,50~100万大城市,50 万~20万中等城市,20万以下小城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实 施。基本大法。
• 1、制定目的: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 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 2、运用范围。 • 3、管理体制。 • 4、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针。 • 5、城市规划编制主体。 • 6、编制城市规划遵循原则。 • 7、编织阶段划分。
• 10、概念规划:侧重对城市或地区社会经 济发展的研究与论证。
概念规划
第二节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 构成: • 1、纵向体系:国家人大制定、国务院制定
的法律法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 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自治区 政府制定的规章——一般市、县和城市规 划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2、横向体系: • 基本法——配套法——相关法。
第三节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发展战 略
• 城市化内涵: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 型形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 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 的过程。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讲课讲稿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讲课讲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城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

4.城市定义及界定标准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城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地域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古代西方城市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城市布局城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都有精辟的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的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2013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点(33)

2013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点(33)

1. 居住区的组成要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

3. 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室外工程。

4.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5. 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

6. 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

7. 合理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米,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

8. 城市道路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米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千平方米左右。

9. 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

10. 按居住区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城市内的居住区;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城市规划管理培训讲义(ppt 40页)

城市规划管理培训讲义(ppt 40页)

专业管理目标:制定并实施城市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和 环境在城市空间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B .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科学知
识(六方面—P28)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四条P29);
C .管理对象(客体)——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使用
和各项建设活动。(注:主体是指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 定义务的当事人双方) 管理对象的特点有三条: 客观性、系统性、历史性。
决策的优化,是不断地从传统决策向现代化决策转变的过 程。就是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核心)、合理性、可行 性、连续性。
1 .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 1) .掌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2 ).明确决策科学化的标准。 3 ).优化决策结构。决策的优化取决于信息系规划决策的民主化 1) .推进公众参与制度。 2) .分层次决策
内容包括四方面: a.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b. 依法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城市规划 c. 依法进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d. 依法进行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 e. 考试的目的: f. 行政管理学、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 g. 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方法 和操作的知识;
(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有关知识 ——略) (第二章 行政法学有关知识 ——略) 第三章 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D .被管理者——城市规划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 E.管理中介——权力(来自于法律、法规授权的审 批权、惩治权、执行权、参议权、表彰权),规则和 组织。 (三)城市规划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P31)
1 . 城市规划管理外部环境的概念; 2 .城市规划管理外部环境的构成及其对规划管理的影响; 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 文化和科技环境;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1 .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 2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3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四.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的关系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1讲讲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第一章建筑学第一节复习指导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按建筑的实质性质来分,分为两大类,即生产性建筑与非生产性建筑。

其中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应试考生应熟悉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要点,并了解下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一)熟悉公共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交通联系(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公共建筑空间都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

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2)水平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即指联系统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有些还附带等候、休息、观赏等功能要求,有三种形式:1)单纯的交通联系空间,主要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如:旅馆、办公建筑等;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但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廊道;如:医院建筑等;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通廊等;如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等。

公共建筑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

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和过道中行人数的多少,进行防火要求最小宽度的校核;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为550~600mm;走道的宽度还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开启方向有关。

(3)垂直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是联系不同标高空间必不可少的部分,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动扶梯等形式。

1)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

包括直跑、双跑、三跑、旋转、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

2)坡道:在有些建筑中为便于车辆通行(多层车库、医院),或作为人流疏散快速、安全(火车站),往往设坡道。

—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一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

注意坡面应加防滑设施。

3)电梯:用于高层建筑及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中。

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等重要,二者要靠近布置;当住宅建筑8层以上、公共建筑24m以上时,电梯就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

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讲讲义自然环境条件-气象二、建筑场地设计要求(一)熟悉自然环境条件1.气象条件(1)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串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会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标准、间距、朝向,其中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用地指标等。

(2)风象:对场地的影响,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表示。

风向是从外围吹向中心的方向,通常用风向频率玫瑰图表示一地区的风向;风速大小决定风力,通常用平均风速玫瑰图表示;从水平性质说,下风向受污染程度与该方向风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

(3)气温:指高出地面1.5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考生要掌握的资料: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等资料。

(4)降水量:指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单位:mm。

考生要掌握的资料: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及最大降雨量。

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资料。

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2.地形地貌(1)类型:宏观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类。

进一步划分为山谷、山坡、山丘、冲沟、盆地、河漫滩、阶地等。

(2)对场地设计的影响:场地的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场地没计的布局与竖向设计,体现在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上,并且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要求:一层建筑60~l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l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用地、红线(二)熟悉城市规划对设计的要求1.用地控制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用地有严格的控制,这些控制通常是借助于几种特定的控制线来完成的。

城市规划精讲班讲义

城市规划精讲班讲义

4 .城市防灾减灾系统构成“减灾〞包含了两重含义,一是指采取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次数和频度,二是指要减少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城市中灾害的种类很多,但其中对城市影响最大和发生较为繁的灾害主要有四种:地震、洪涝、火灾和战争。

.〔1 〕城市防灾措施城市防灾措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政策性措施,另一种是工程性措施,二者是相互王簇,相辅相成的。

政策性措施又可称为“软措施〞;工程性措施可称为“硬措施〞,必须及政策制定和工程设施建设两方面人手,“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才能搞好城市的防灾①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是建立在国家和区域防灾政策根底上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城市总体及城市内各部门的开展方案是政策性防灾措施的主要内容。

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②城市工程性防灾措施城市的工程性防灾措施是在城市防灾政策指导下,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与机构的工作,也包括对各项与防灾工作有关的设施采取的防护工程措施。

城市的防洪堤、排涝泵站、消防站、防空洞、医疗急救中心、物资储藏库,或气象站,地震局、海洋局等带有测报功能的机构的建设,以及建筑的各种抗震加固处理、管道的柔性接口等处理方法等,都属于工程性防灾措施的范畴。

〔2 〕城市的综合防灾城市综合防灾应包含对各种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抗御、救援和灾后的恢复重建等内容,注重各灾种防抗系统的彼此协调,统一指挥,共同作用,强调城市防灾的整体性和防灾设施的综合利用。

①加强区域减灾和区域防灾协作;②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③优化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性能;④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⑤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⑥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5 .城市防灾工程规划内容深度〔1 〕总体规划内容深度①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②布局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③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④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系统。

〔 2 〕详细规划内容深度①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种消防设施的布局及消防通道间距等;②确定规划范围内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数量、配套内容、抗震等级、位置布局,以及平战结合的用途;③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④确定规划范围内疏散通道、疏散场地布局;⑤确定规划范围内生命系统的布局,以及维护措施〔二〕熟悉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设置要求1 .城市防洪、防涝对策对于河流洪水防治要坚持“上蓄水、中固堤、下利泄〞的原那么。

城市规划基本知识讲座课件

城市规划基本知识讲座课件
《鞍山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年)于2002年4月3日经 国务院批复。国务院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鞍山市的城市性质,并 对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管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规定了具体处理 原则,是指导我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城市性质
鞍山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 基地,是辽宁中南部地区重要的 中心城市。
4.2.4 编制年限
第二十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 提出设想。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期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
4.2.5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 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 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 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规划内容
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修编、鞍山市2030规划 专题1.鞍山市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题研究专题 专题2.研究鞍山市大气环境质量专题研究 专题3:鞍山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专题研究 专题4.东北振兴战略与鞍山产业转型发展模式专题研究 专题5.鞍山市鞍海一体化发展专题研究 专题6:鞍山市汤岗子新城发展专题研究 专题7.鞍山市城市特色与景观专题研究 专题8:鞍山市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
2. 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市规划的特点:
(1)综合性 (2)法制性、政策性 (3)地方性 (4)长期性、经常性 (5)实践性
3.城市规划的编制层面与阶段
3.1 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背景
规划
发展规划
(计划部门):如国民经济计划,各专业规划等, 是以解决数量上的目标与比例为主体,基本不考 虑空间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处。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着无数小的生态系
统。生物圈中各种生命体物质以太阳能为动力,进行不同规模的能量和物质(元素)的
循环。生物圈总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它的每个发展阶段具有历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物
2.能量流动
能量指物质做功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系统内
的传递和耗散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为能量形式的转变 (由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其二为能量的转移(能量由植物转移到动物与微生物身上) ;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如下特点:
(1 )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0.14% ;
(2)能量只能朝单一方向流动,是不可逆的。其流动方向为:太阳能一一绿色植物 一一食草动物一一食肉动物一一微生物;
(3)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
1.生物的物质环境
生物的物质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圈等组成,它们具有两个明显的特
征:其一为空间性,即提供了生物栖息、生长、繁衍的空间场所;其二为营养性,即提供 了生物发育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2.生物的能量环境
中被绿色植物利用,形成了碳水化合物,这些有机物所包含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在生态
系统中不停地流动,这就是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环境的具体组成为光环境和温度环 境。
生物的能量环境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惟一性,即能量环境的能量惟一来源是太阳,太
阳的功能是不可代替的;其二为区间性,即能量环境所提供的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条件具 有时空上的差异。
3.生物圈
生物圈( biosphere) ,也叫生态圈,是地球上活的(生物的)有机体存在和与其他有
机体以及非生命(非生物的)环境相互作用的部分,位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
态因子。生态因子影响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影响了群落的特征。 生态因子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组成(见表8-1-1) 。
表8-1-1生态因子分类表


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小池塘,都可以看成是→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边界有的是比
较明确的,有的则是模糊、人为的,其大小和空间范围通常根据人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 容、研究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
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点、基础及角度,对生 态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的一个最活跃的领域。
二级食肉动物:三级消费者
杂食动者(还原者)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不论是陆地还是水域,或大或小,都可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大部
生物生存环境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一)生物生存环境
生物的生存环境由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所构成。物理环境又包括物质环境和能量环境
两部分,它们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环境,生物圈 是生物环境的集中反映。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3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精讲班第33讲讲义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第一节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基本知识
一、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个体生物的特征主要为:出生、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
等;而种群特征则表现为: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社群关系和数量变化
等。生物个体的特性是每一个体皆具备的,而种群的特性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不具有、

统I .非生物因子1.非生物环境(生命支持系统)能源::太阳能、其他能源
气候::光照、温度、降水、风等
基质和介质::岩石、土壤、水、空气等
物质代谢原料CO2、H2O、O2、N2等
其三为能量的利用,即能量提供了各类生物成长、繁衍之需;其因为能量的耗散,即生物
的呼吸及排泄皆耗去了总能量的一部分(如生物的呼吸所消耗的能量是生物初级生产量
的50%左右)。生态系统生物成员之间最重要、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关系即食物关系 实现的。
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征。种群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 整体所具有的特征。
(四)群落
1.群落的基本概念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
分,或者可分为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基本成分,其中非
生物环境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而生物部分则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基础。
种群、群落
(三)种群
1.种群的基本概念
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这里
不仅包括对生命有机体有影响的自然条件,也包括生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影响。生物存在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条件,但归根到底不外乎是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
生态学(ecology)是由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 Ernst Heinrich Haeckel)于1869年首次
提出。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为生物之间的关系,其二为生物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据此,生态学可以简洁地表述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变其外貌,并具有一定的顺序状态,即具有发展和演变的动态特征。③群落的特征不是其
组成物种的特征的简单总和。④群落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个高级层次。它是一个新的
整体,是一个新的复合体,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⑤在一个群落 中,物种是多样的,生物个体的数量是大量的。
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生产结果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简单元机物(主要是水和
二氧化碳)转变为复杂有机物。初级生产实质上是一个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积累过程, 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是指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利用初级生产 物质进行同化作用建造自身和繁衍后代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具体说:生态系统是一
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至整个生物圈、整个海洋、整个大陆;小到一
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量环境,生物的能量环境的能量来源为太阳。太阳光
发挥两种不同的功能:一种是热能,它给地球送来了热量,使地球表面土壤、水体变
得温暖,推动空气流动,引起了空气和水的循环;另一种功能是光能,它在光合作用
(六)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由生态系统的生命物质一一生物群落来实现的
1.生物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为化学能的过程,其
3.群落的类型
群落可简单地分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可分为陆生生物群落与 水域生物群落两种。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上)
(五)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由英国生态学家(植物群落学家) 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
质结构和组成。生物圈现阶段的平衡是生物有机体与其栖居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相互作 用、协调适应共同形成的。
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
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生活环境,也称生境。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
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也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
殖的同种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和 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2.个体与种群的区别
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
无机盐(矿物质原料)
腐殖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II.生物因子2.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
3.消费者(动物)食草动物:一级消费者
一级食肉动物:二级消费者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 。即每一
个营养级上的消费者,最多只能把上一个营养级所提供的食物能量中的10%转化为自身 可利用的能量(亦即能量转化率为10% )
,这即是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由美国生态 学家林德曼( R. 1. LLindeman)于1942年提出。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2.群落的一些特点
①群落内的各种生物不是偶然散布的、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
复杂联系,群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②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生物群落经常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