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作用

合集下载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广西蚕区的应用模式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广西蚕区的应用模式

使食用菌栽培 的原料得到很好的解决 。研究还表明: 桑枝是一种木质材料 , 富含纤维素 、 半纤维 素、 木质素 、 蛋白质等营养元素, 碳氮比大于 6 , 0 比较适合于栽培食用菌 [ 4 3 。 桑枝栽培食用菌早在 2 世纪 8 年代以前就有报道 [。 0 0 5 近年来 , ] 随着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的 提高 , 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在广西蚕区农村迅速兴起 。从 20 04到 20 年 , 区食用菌总产量 08 全 和总产值 5 年翻了 3 。 倍 目前食用菌产业覆盖全区 , 正逐步向多样化 、 周年化生产发展 。 广西蚕 区农村 已经成功 开发 出利用桑枝生产榆 黄蘑 、 云耳 、 木耳 、 鸡腿菇 、 香菇 、 秀珍菇 等系列食用菌 的生产技术 和工艺流程 , 创建了“ 桑一菇一肥 ” 循环经济模式。据i 算 ,k 干桑枝可 以栽培 出 贝 lg 4 lg k 鲜菇 , 按平均销售价 4 k 计算 , 元/ g 每公顷桑 园可新增产值约 1 万一 .万元 3 . 5 4 5 ] 。以宜州市
的物质资源、 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 , 以现代科学技术 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开发利用 , 最终达到物
尽其用和资源效益最优化的目的h i 。 广西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宁 、 河池 、 来宾 、 柳州和贵港等蚕 区重点发展 , 形成桂西北 、 桂中 和桂南三大优势蚕业产业带。 0 1 2 1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 广西蚕桑生产已遍及 7 个县( 区)共 3 市、 , 有 8. 万户农 民种桑养蚕。在蚕区农村 , 8 5 种桑养蚕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 , 以桑园年产
21 0 2年 第 4 9卷 第 1 《广 西 蚕 业 》 期
G agiSr u ue V 1.4 N unx ei h r o c 9 o.1 0 2 ,2 1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而蚕桑产业则是宜州区的特色产业之一。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1.资源基础丰富宜州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桑蚕的生长和繁殖。

宜州区拥有广阔的桑园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蚕桑资源,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传统技艺保持宜州区有着悠久的蚕桑养殖传统和丰富的蚕丝加工技艺,当地群众对蚕桑养殖和丝绸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技艺。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持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产业发展潜力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蚕桑特色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蚕桑产业不仅可以提供丝绸、桑蚕等产品,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但与此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主要以传统的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的升级,传统的蚕桑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2.技术水平低下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这不利于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产品的提档升级,也制约着蚕桑产业的长期发展。

3.市场营销不足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面临着市场营销不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导致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这不利于蚕桑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化发展针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通过发展新型的蚕桑特色产业,推动多元化发展。

可以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蚕桑深加工、蚕桑茶产业等,拓宽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宜州区应加大对蚕桑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推广现代化的蚕桑养殖技术和丝绸加工工艺,提升蚕桑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

广西宾阳县发展蚕桑业的前景

广西宾阳县发展蚕桑业的前景

大县 ,农业人 口多,耕地面 积 少 ,农村 剩余 劳力 多,对发 展桑蚕业 十分 有利 。 农业是稳 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是 国民经济 的基础 。随着 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 ,从
农产品市场看 ,传 统大 宗产 品如粮食、甘蔗、禽蛋等经济效益下 降,农业产 业化要创新经营 ,产品要调整种植结构 ,从产
批蚕 ,一亩旱地 桑园可饲养 5张蚕,产鲜茧正常收获 1 5公斤,按近两年收购鲜茧价格最 7 低 1 4元 /公斤 ,最 高 2 4元 /公斤 ,平 均 2 0元 /公 斤 ,亩 收入 3 0  ̄3 0 4 0 5 0元 。扣 除投 资
纯 收入 约 2 0  ̄3 0 9 0 0 0元 /亩 。 种一亩地甘蔗 :亩产甘蔗 4 ~5 吨,去年收购价 2 0元 / 0 吨,收入 8 0 0 0 ~l 0元 /亩, 0
品种植结构调整 中,发展种桑养蚕 是我县优势产业 。
1 宾阳县桑蚕 业发展概况
宾阳桑蚕 业发展 与广 西各县 同步 ,具备较 好地力 、气候 、人力 、技 术资源优势 。在 广西蚕桑业发展 中。宾阳成为广西 自治区桑蚕业生产基地县,19 9 2年全区蚕茧产量达万担的 l 3个县 中,我县是其中之一 ,至 2 3年底 ,我县蚕茧产量超 2 0吨 ( 0 0 0 5 五万担 ) ,近年 蚕茧 价格 稳定 ,收购价格高 ,桑 园面积不断增加,桑蚕业 的发展可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 ,出 口创汇,解决 农村 劳动力就业 ,发展生态 农业,保护 生态环境 。并通 过科技含量深加工及
有 规模 能 力 的市 场销 售 ,使 农 业不 再 以农 副产 品为最 终 产 品 ,而是 形成 一 个 以深 加工 工业 产
品或开发加工食品直接进入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农民增产增收与经济的区域性合理布局有较 大的关系。

发展生态蚕业与广西新农村建设探析

发展生态蚕业与广西新农村建设探析
经 济与生 态 的两 个 良性循 环 , 从 而形 成 “ 合 理投 入 , 优 化环境 , 持 续发展 , 增 加 产量 , 改 善 品质 , 提 高效 益 ” 的 蚕 业新 格局 …。蚕 桑产业 是广 西 的特 色产业 , “ 十 一五 ” 以来 , 广 西 抓住 “ 东桑西移” 的契机 , 调 整 蚕桑 产业
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1 . 3 发展 生态蚕 业有 利于 合理 利用 资源 , 保护 环境 , 改善村 容村 貌
实行科学的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方式发展生态蚕业 , , 可充分利用 当地的蚕桑资源 、 土地、 劳力等资源 优势, 形成蚕桑经济的良性循环 。传统的种桑养蚕中, 蚕沙是最污染蚕区环境 的物质 , 如今利用蚕沙作为 种特殊的清洁能源 , 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沼气 , 不仅提高资源利用率 , 还降低生产成本 。把蚕沙资源转化
的发展 现状 、 存 在 问题 以及相应 的对策 进 行 分析 , 旨在促 进 广西 生 态 蚕 业 良性循 环 发 展 , 推 动 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设 。
1 发展生态蚕业对广西新农村建设 的意义
广西蚕区市县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 紧紧围绕“ 三农 ” 工作 , 采取 了一系列支农惠农 的政策来 加强新农村建设 , 通过发展生态蚕业改变以往“ 脏、 乱、 差、 散” 的现象 , 形成了整洁 、 文明、 富裕 的村容村貌。 尤其是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结合为一体 的广西生态蚕业 ,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 1 发 展生态 蚕 业是产 业结 构优 化 , 扩大再 就业 的有效 途径 随着 “ 东桑 西移 ” 的实施 , 广西 的 产业结 构进 行 了相 应 的调 整 。在传 统 的种 桑 养蚕 的基础 上 , 根据“ 整 体、 协调 、 循环 、 再生” 的原则 , 进行整体规划 , 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0 。通过蚕桑资源综合的开发利用 、 深

浅谈蚕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途径

浅谈蚕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途径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4 5卷 第 2期
《广 西 蚕 业 》 G a g i e c l r V 1 4 No. 2 0 u n x S n ut e u o .5 2, 0 8
浅谈蚕 业在 新农 村建设 中的作用及发展途径
伍勤 忠 ,黄梅梅 2
绸业 最 具 发展 潜 力 的 地 区之 一 。 全 区蚕 桑 生产 涉及 8 个 县 ( 、 ) 1 市 区 ,近 8 0万农 户 ,3 8万 人 3
口,蚕农 售 茧 收入 达 3 元 。蚕 桑 产业 已成 为农 业 增 效 、农 民增 收 和促 进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建 5亿 设 、构 建 富裕文 明 和谐 新 广西 的一 大亮 点 。【 l 】
人均年收入突破 3 00 。全庄 目前 已有 14户农户建成水泥钢筋楼房 ,11 0 元 4 2 户建有沼气池 , 19户农家买 了摩托车 ,16 4 0 户配备和安装 了移动 、固定电话 ,家家购置 了彩 色电视机 ,安装
了 自来水 ,村 民生 活一年 比一 年好 。 22发 展桑 蚕业 是改善 农村 基础设 施 、改善 善 农村 基 础设 施 、实现 村 容整 洁 内在 的动 力 因素 。一 是发 展桑 蚕 业需
(. 西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南宁市 1 广 5 0 0 ;2广西蚕业技术推广 总站 ) 307 .
【 要】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业 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和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提 出要调 摘 整生产布局 、提高科技 支撑能 力、培育龙头企业 、综合利用资源等对 策。
[ 关键词】 桑蚕业 ;新农村建设 ;作用 ;发展途径 [ 中图分类号】 ¥8— 1 【 819 ;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15 ( 0)0 — 07 4 ;【 06 6 7 2 8 2 05 — 0

关于做大做强广西蚕桑产业的冷思考

关于做大做强广西蚕桑产业的冷思考

从目 前情况看 , 制约我区蚕桑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在于桑种蚕种的优化问题。因此 , 必须加大资
刘培 良
( 广西 区科协
摘要
关键词
502 ) 3 0 2
本文针对广 西近几年 来蚕桑产 业发展 存在 的问题 进 行分 析 , 出 了一 些建设性 的意 见和 建议 , 提 为决 策部
蚕桑 产业 问题 建议
门参考。
1 广西蚕桑产业 的现状
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 , 热量丰富, 量充 沛, 雨 年平均气温 1 ~2 ℃ , 7 2 日照时数 10 ~10 6 0 80
维普资讯
广
V0 2 No 4 1 1. .

西



20 0 6年 8月
Au u t2 0 g s,0 6
J u n l fGu n x rc l r o r a o a g iAg iut e u
关 于做 大做 强广 西 蚕 桑产 业 的冷 思 考
2 广西蚕桑业 发展 中的问题
2 1 缫 丝加 工 业薄 弱 , 业规模 小 , . 企 生产 能 力很 有 限
20 年全区丝绸企业共 3 家 , 中缫丝加工企业 3 04 9 其 7家, 生产规模 7 90绪 , 62 生丝产量 30 90吨 , 总产
值 69 . 亿元 , 占全国丝绸工业总产值 的 0 4 当年我区蚕茧产量达 l . 万吨 , 仅 . %, 07 而区内缫丝企业仅能消
由自治区分管农业 的副主席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 , 农业厅 、 经委 、 科技厅 、 商务厅等各一名领导担任副
组长 , 其它相关 的职能部 门领导为成员。蚕桑产业办公室 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近期 、 中期 、 长期的发展规

广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广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维普资讯
20 年 1 月 06 1
中业技术推J 总站 h 500 3 0 7)
广西农民种桑养蚕有着悠久 的历史 , 它作 为 自 给 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 的 自然 经济 从未 间断。新中国成立之后 , 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 展~分缓慢 , 卜 而且时起时伏 。直到 17 年全区蚕茧 98 产量 尚 足 20t 5 0。党 的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之 后 , 家 国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 党的改革开 放政策以及 国家 “ 东桑西移”的有利条件、 上 加 茧 丝绸市场的走俏 ,在政府 的引导和群众的努 力下 , 蚕桑生产迅猛发展 , 特别是最近几年蚕茧产量大幅
枝、 蚕粪等积少成多, 也成为不 可忽视的财 富。
家庭养蚕具有一定生产规模 , 养蚕收入是家庭 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时 , 必然会精心对待 , 重视科 学养蚕。从 目前一些搞得较好 的蚕茧生产商品基地 市( 看 , 县) 规模经营具有看得 见的好处 : 一足促进了 丝绸T业的发展。全 区缫丝企业原仅有数家 , 现已
生 产 规模 是有 限 的 , 至是 不可 能 的 。所 以解 决蚕 甚
重: 要经验。广西为 了发展 民族蚕丝产业 , 成立 了一 整套服务体 系的专业技术研 究 、 推广机构。为科技
兴蚕提供 了组织保证。 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f 就 前区 蚕业指导所) , 而言 它一成立就一手抓应用技术研究 ,
蚕茧生产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有较好的经济效 益。 有专家曾作过分析 : 种桑养蚕的成本 中桑叶约占 6 %, 0 桑园必须 有一定面积 , 才能分批采叶养蚕 , 充 分利用本 区气候优 良条件多批养蚕。再从投资和生 产设备而言 ,有了一定生产规模才能较好地利用房 屋设备和劳力 , 而且在生产过程中, 消毒防病 、 加温 、 照明等也较为方便 , 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 , 了一 有 定的生产规模 , 连原来微不足道的生产副产品, 如桑

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 摘
50 0 ) 3 , 就如何将 广西蚕 桑资源有效利 用, 充分发挥蚕 桑资 源的经济效益 ,
改变栽桑养蚕的传统观念 , 掘其潜能 , 挖 延长产业链 , 高经济效益、 提 社会 效益 以及 生态效益 等 问题展 开简
要 的阐述 , 为促进广西蚕桑资源循 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蚕桑 资源 ; 循环 经济; 桑副产物 蚕
目前 , 广西桑 园的种植 面积 达 20多 万亩 , 0 每年 由此产生 的桑枝杆 约 达 2 0万 ~ 0 0 30万吨 , 大部
分桑枝弃于田间地头, 或是作为柴火燃烧 , 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 。虽然有些地方也进行了桑枝
栽培食 用菌 , 但也 只是小规模生产 , 未形成 产业化 。桑葚 、 蚕蛹 、 沙等 蚕桑 副 产 物也 未 充分加 以利 蚕 用, 经济效 益未能最大 化的体现 出来 。大 部 分蚕农 遵 循 传统 的种 桑养 蚕模 式 , 技 意 识不 强 , 乏 科 缺 对新事物新 科技 的认识 , 桑园管理 技术 落 后 , 防病 措施 不 当 , 沙乱 堆 乱放 , 成 病 原 扩散 , 蚕 造 严重 污
[ 收稿 日期 ]0 0 2 8 [ 2 1 — — ; 修稿 日期 ]00- 2 2 1 2- 4
4 3
21 年 第 4 00 7卷 第 1期 《 广 西 蚕 业 》 G agi r u ue o 4 N . ,0 0 unx ei l r V 1 7 o 12 1 S ct .
广西蚕桑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养蚕的传统观念 , 发挥其潜能 , 延长产业链 , 充分发挥蚕桑资源的有效化与合理化 , 促进循环经济发 展 , 是我 区面 临 的重 要而 紧迫 的课 题 。 将
1 开发 蚕 桑 资 源 的意 义

广西在“东桑西移”进程中的优劣势分析

广西在“东桑西移”进程中的优劣势分析

广西在“东桑西移”进程中的优劣势分析摘要:为构建“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我国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

本文以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广西发展茧丝绸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广西做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东桑西移桑蚕业产业转移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软科学立项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桂科软200898022)。

一、广西承接东部桑蚕业转移的现状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东部省市大批桑蚕企业正在向西部省市转移,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从2000年到2005年,东部地区的桑园面积占全国的比例年平均减少了0.76%,中部地区年平均减少了0.45% ,而西部地区年平均增加了1.50%;蚕茧产量,东部地区占全国的比例年平均减少2.50%,中部地区年平均减少了0.10%,而西部地区年平均增加了2.66%。

(一)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现状广西紧抓“东桑西移”工程战略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桑蚕企业,发展成效比较显著,成为我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

2010年全区蚕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桑园面积达到210万亩,蚕茧产量21.4万吨,均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

并且,广西的桑蚕生产初步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

(二)广西茧丝绸企业的发展现状2010年,广西全区有已核发鲜茧收购资格证的鲜茧收购站816家,已核发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的缫丝企业72家(生产规模为自动缫丝24.4万绪),全区自动缫丝机总装机规模约26万绪,约消化区内蚕茧量的70%,年产生丝约1.82万吨,与2005年茧丝加工企业52家,生丝产量不到6000吨比,均有大幅提升。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54.42亿元,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4万个岗位。

二、广西承接“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一)三大桑蚕主产区已初具规模,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广西三大桑蚕主产区域:桂西北是河池市;桂中为来宾市、柳州市;桂南为南宁市、贵港市,它们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能及时调运各类物资及蚕茧,“绿色通道”作用显著。

广西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广西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年 国际金 融危机 对 该 区蚕桑 业 的冲 击 。 危机 为机 遇 , 大 化 做
做强 该区蚕 桑产 业 。
1 现 状
广 西桑 园面 积 从 2 0 0 0年 的 2万 h 2 增 至 2 0 m猛 0 6年 的 1 .7万 h 2蚕 茧 产 量 从 20 2o m, 0 0年 的 29万 t 2 0 . 到 0 6年 的
年可 生产 原 种 1 0万~ 2万张 . 全 区 各蚕 种 场年 生产 所 用 1 供
危机 发 生后 , 区蚕 丝加 工企 业 受到 巨大 冲击 和 影响 。 全 农民 养蚕 效益 不大 , 蚕农 养蚕 积极 性 受到 严 重打 击 , 虽然 蚕 农没
有 出现大 量挖 桑现 象 , 疏 于管理 , 对 稳定 广 西桑 蚕业发 但 这 展极 为不利 。 上级 部 门的 正确领 导下 , 析 阻碍 广 西 桑 蚕 在 分
格局 , 广 西蚕 桑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的发 展 环 境和 市 场 为 空间 。 自贸 区 的建成 , 中 国与东 盟各 国 的农业 合 作带 来 而 给 更多机 遇 , 产 品贸 易和 投资 更加 便利 化 。 西近 年来 茧 丝 农 广 绸 业 发 展 较 快 ,0 8年 鲜 茧 和 白厂丝 产 量 分 别 为 1 . 、 20 71万
业来 抓 , 该 区蚕桑 业 行到 迅猛 的发 展 , 蚕 业 已成 为该 该 使 桑
全 区桑园面积 达 l . 3 7万 h , 4 m2产茧量 2 . 05 2万t2 0 ;0 8年 桑 园 面 积 基 本 与 20 0 7年 持 平 , 到 1 .5万 h , 茧产 量 为 达 34 m 产
桑 产 业得 到 迅 猛 发 展 , 产茧 量 从 2 0 0 0年 的 29 t名列 全 .万 、 国第 7增加 到 2 0 0 5年 的 1 . t名列 全 国第 1 之后 连 续 49万 、 , 5年 稳 居 首 位 , 占全 国总 产 量 的 2 .% , 世 界 产 量 的 约 59 占 1% , 为我 国乃 至世 界级 蚕茧 生 产基 地 。0 8年 国 际金 融 8 成 20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的新设备生产机械进行学习。
[3] 李建琴,顾国达 .“一带一路”对中国蚕丝业发
4.3 加强蚕桑资源综合技术开发和利用
展的战略意义[J]. 中国蚕业,2015,36(4):1-7.
完善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 模式,在利用蚕桑产业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应加大对 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的研究力度,利 用桑果加工桑果汁、桑葚酒、桑果酱、桑葚膏及桑叶 茶等产品;开展蚕桑产业旅游、观光[9],建立广西蚕
1 发展优势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平均气温在 16.5 ~ 23.1 ℃,降水量为 1 080 ~ 2 760 mm,日照时数 1 169 ~ 2 219 h;广西盆地大小
收稿日期:2021-11-03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作者简介:毛玲莉(1987—),女,广西桂林人,本科,经济师,研究 方向为油料作物栽培与遗传育种。E-mail:1120445631@。
先进的养殖技术与机械化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 蚕桑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桑树的种植管理、家蚕饲养 劳动强度大,从桑树种植的施肥、除草、喷药、桑树 修剪、桑果、采摘到养蚕的桑叶采摘、切叶、饲养、 消毒等工作基本都是用传统手工技术完成[7],机械化 程度不到 30%。虽然一些地区已经有部分农户开始使 用机械除草,无人机喷药、施肥,但由于机械使用和 维修需要对机械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农户操作起 来有一定的难度,从事种桑养蚕行业的劳动力大都是 老年人和妇女[8],再加上现有的机械无法较好地适用 于复杂的地形,作业质量不稳定,应用面积小,导致 机械化推广缓慢。
相杂,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丘陵错综,平地仅 占广西总面积的 26.9%,难以发展大型农业,广西独 特的气候、地理特点为种桑养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 件,全年可养蚕的时间长达 8 个月,比川、江、浙蚕 区可多养蚕 3 代,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介绍了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包括种桑养蚕促进农民增收、桑蚕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收入、生态桑园优化石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加工业发展、发展特色蚕业农业与提高蚕业效益等,以期为当地蚕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桑产业;农业经济;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蚕业生产依然为推动广西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背景下,广西地区桑蚕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桑蚕产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广西地区又一项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

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广西蚕桑生产已遍及73个县(市、区),共有88.5万户农民种桑养蚕[1],蚕茧销售收入102.95亿元,种桑养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对加快广西农民致富、优化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种桑养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广西地区桑蚕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茧丝产量、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蚕茧缫丝级别由原来的2A级以下普遍提高到4A、5A级,部分达到6A级。

种桑养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1 桑蚕饲养种桑养蚕具有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周转灵活等特点,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桑蚕产业投入通常产出比高,见效快。

以目前优良蚕种和桑树品种普及情况分析,种1 hm2桑平均可养45张蚕,1张蚕种平均产茧45 kg,按2011年鲜茧平均售价32元/kg计算,养蚕可收入可达1 440元/张,桑园年收入达6.48万元,高产的农户种桑年收入可达7.5万元,甚至更高。

以河池市为例,2011年河池市桑蚕生产遍及11个县116个乡994个村,养蚕户达23.13万户,桑蚕生产产值达30.27亿元,平均每个养蚕户养蚕收入达13 086元,全市农民桑蚕生产人均纯收入达到560元,可见,桑蚕生产已经成为河池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河池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

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

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

河池市种桑养蚕经验探讨摘要:河池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重点生产基地,桑蚕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通过分析河池市农业发展现状,对调整农业布局、加快桑蚕业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河池;蚕桑业;农业;建议中图分类号:s88-9 文献标识码:a河池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桑养蚕自然条件优越,是最适合桑蚕生产的区域之一。

河池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河池市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机遇,把种桑养蚕生产作为农民增收和全市支柱产业来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鼓励扶持桑蚕业生产,加快河池蚕桑产业蓬勃发展。

1 河池市农业发展现状河池市是一个山区市,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河池是农业大市,桑蚕、甘蔗、林果种植产业在河池农业中所占比重较大。

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河池市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缺少规模化经营,劳动者素质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经过“十一五”规划,河池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调整农业布局、加快蚕桑业发展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既是河池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结构大调整、发展大转型的有利时期。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的特殊时期,河池市应牢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实现蚕桑业乃至整个经济跨越式发展。

以下是笔者针对调整农业布局、加快桑蚕业跨越式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2.1 加强政策宣传和示范带动蚕桑业是河池市的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桑蚕生态农业、桑蚕观光农业,建设蚕桑生产示范基地,为河池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

为了促进河池蚕桑业生产,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传单、板报、横幅、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种桑养蚕技术及一些成功经验,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蚕桑业。

科教兴蚕,桑蚕兴村——来宾市发展桑蚕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记实

科教兴蚕,桑蚕兴村——来宾市发展桑蚕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记实

准化养蚕技术 、小蚕共育技术 、高产优质 高效养蚕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 、流行性蚕病综 。 合防治技术及资讯等 内容,让培 训对象更好 地为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作用。
1 1 桑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由区蚕业总站根据我区气候特点育成的桑树新品种 “ . 桂桑优 6 ”和 “ 2 桂桑优 1 ”比我市当家桑树品种沙 2×伦 1 9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统计,2 0 年 2 0 05
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正在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
极作用 。如今 , 自治区政府及市政府把桑蚕生产作为农 业优势产业来发展,给我市桑蚕产
业注入 了强劲 的动 力。在 市委、市政府 的领导下 ,一个集蚕茧 生产、茧丝加 工 、副产 品 综合利用的综合性 产业 已形成 。 2 0 上半年,我市桑 园面积 3 . 06 6 4万亩 ,同比2 0 年 2 . 05 5 6万亩增加 l . 万亩,是市 08 委、市政府大力抓桑蚕业成效最大的一年 。抢抓 良机 ,乘势而上,今年市政府 提 出2 0 年 07
罗建华
( 广西 来 宾 市 经 济作 物 站 ,来 宾 市 545 05) O
[ 中图分类号]s 8 [ 8: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1 0 1 5 2 0 )0 0 6— 6 7( 0 6 4—0 2 0 7— 4
桑蚕生产是我市近年培育起来的一项优势产业,随着我国加入 W O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 T 的实施 ,给我 市桑蚕产业的发展带来 了好机遇 ,这几年,我市 的桑蚕产业 已发展成继甘蔗
成功引进和推广 “ 桂蚕一号”和 “ 桂蚕二号”高丝量蚕品种,推广量 已达 8 %以上。 0 1 3 优 良蔟具的推广和应用 。优 良蔟具的应用是提高茧质的重要环节,以往 ,一直沿用花 .

发展生态蚕业在广西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的作用

发展生态蚕业在广西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的作用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 0 1 4年第 1 期
发 展 生态 蚕 业在 广 西 乡村 生 态 文 明建 设活 动 中的作 用
董 桂清 梁思思 陆 春霞 吴 婧婧 梁 贵秋
( 广西 蚕 业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 广西南宁 5 3 0 0 0 7 )
摘要 简要 概 述 了广 西发展 生 态蚕 业 与 “ 美 丽广 西 清 洁 乡村 ” 建设 工程 两者 的 目标 及 意义 , 分 析 了广 西在 进 行 “ 美丽广 西 清洁 乡村 ” 活动 中存在 的一 些 问题 , 着 重分 析 发展 生 态蚕 业 对 “ 美 丽 广西 清 洁 乡村 ” 工程 建设 所起 的 一 些作 用 , 以期进 一步 促进 农村 经 济 的 可持 续
划, 给环 境带 来极 大 的污染 。
3 . 2 农 民环境 意识 薄 弱 。 清 洁难 度大
目前 , 乡镇 留 守 的大 多 是老 人 、 儿童 , 由于长 久 养成 的 生活 习惯 , 造成 随 意乱 丢垃 圾 、 乱 摆摊 , 环 境 意识 较 为淡 薄 。 没 有 良好 的 生活 习惯 , 田间地 头 、 河道 水 渠 、 池塘 等 成 为 垃
广 西 清 洁 乡村 ” 活动 的开展 起 到 很 好 的推 动 作 用 , 有 利于
圾 倾 倒 的场所 , 严 重污 染 了水源 , 给 田间 的清 洁工 作 带来 较
大 的难 度 。
3 . 3 资金 不足 。 难 以形 成长 效机 制
由于 乡村 基 础设 施建 设 不完 善 , 垃圾 处 理 、 污 水 处理 等 难 于集 中处理 , 配套 建 设 的资 金 投 入不 足 , 农 民收 入 不 高 , 自筹 资金 难 度大 。 大 多数 乡镇缺 乏环 卫 工作 站 , 造 成 垃圾 随 地乱 扔 , 难 以形成 长效 的管 理机 制 。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盛产优质蚕桑资源,蚕桑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宜州区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加工环节不够完善等。

为了推动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激励政策。

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并着重探讨推动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措施和激励政策的制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背景介绍、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建议、重点措施、激励政策、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宜州区,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作为中国蚕桑文化的代表之一,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在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宜州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素有"中国蚕都"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适宜蚕桑的生长和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蚕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宜州区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当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措施,以推动蚕桑产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1.2 问题提出宜州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区域,以蚕桑产业闻名。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宜州区蚕桑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产业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蚕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

《广西经济发展之桑蚕种植》广西民族大学化生学院【摘要】广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9.6一20.2摄氏度之间。

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适合种植果遮和桑蚕。

桑蚕产业在宜州市得到迅猛发展。

过去桑蚕的饲养规模只局限在个别户,现在则几乎是全市每个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

但因养殖技术问题和文化水平,环境和价格等原因养殖户也遇到了阻碍。

【关键词】广西宜州桑蚕养殖技术扶持文化水平环境价格一桑蚕种植的现状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

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

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在日常生活中丝质生活用品我们接触的并不少,有服装,面膜,床上用品等还有用于医药类的桑叶,僵蚕这些都是桑蚕产业所涉及的服装业,纺织,化妆品,和医疗等领域,当然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

这些巨大的用途导致桑蚕发展的前景。

(二)国内其他地区也种植桑蚕,广西得天独厚的的气候环境,有适宜的温度,适合桑叶的生长,并且每年可养两季蚕。

从202x使广西蚕业异军突起,年年都创历史新高使广西目前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全国第一,名副其实成为世界重要原料蚕生长基地。

宜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桑蚕生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宜州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等历史发展机遇,及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面开放蚕茧流通市场,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桑蚕生产规模逐年壮大。

从202x年起,宜州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近年来又一跃成为广西第一大白厂丝生产基地县(市),宜州市桑园面积达到31.3万亩,桑蚕生产已遍及全市16个乡镇所有村屯,养蚕农户达10.7万户。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靖西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蚕桑产业作为靖西市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靖西市的蚕桑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靖西市蚕桑产业的现状1. 传统蚕桑产业的面临困难靖西市是一个多山地区,适宜蚕桑生产的地方较少,蚕桑产业主要集中在市区周边的一些山区和农村地区。

随着人口和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困境,蚕桑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蚕茧产量也在下降。

2.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费者对蚕桑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蚕丝制品市场逐渐萎缩,而新型蚕桑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蚕桑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

3.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对蚕桑产业的投入和研发不足,靖西市的蚕桑产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生产工艺陈旧,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二、靖西市蚕桑产业发展对策1. 科技创新,提高蚕桑产业的竞争力靖西市应加大对蚕桑产业的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蚕桑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加强蚕桑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开发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蚕桑产品。

2. 产业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蚕桑种植户提供更多的生产和经营支持,提高蚕桑种植的收益,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和产业发展动力。

3. 打造品牌,拓展市场靖西市应该借助自身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加强对蚕桑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打造属于靖西的蚕桑产品品牌。

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展销会、交流会,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蚕桑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校科研力量,培养蚕桑产业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灵川县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

灵川县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

灵川县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摘要近年桑蚕生产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从国家政策、生产条件、蚕茧市场情况等方面对灵川县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分析;广西灵川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县的桑蚕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桑蚕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新兴产业。

2005~2006年蚕茧价格持续暴涨,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2007年桑蚕种植面积达806hm2,但2007年蚕茧价格降幅较大,发展步伐变缓。

现就我县桑蚕生产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1国家对桑蚕生产的总体规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东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收入多元化,农村种植业收入已不是主要收入来源,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传统桑蚕业渐失优势。

因此,蚕茧产量迅速下降。

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东桑西移”发展战略,桑蚕生产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广西在“十一五”也作出了加快桑蚕业发展的规划,不仅要建立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贸易市场,还要打造全国桑蚕生产基地、丝绸生产加工基地。

力争建设20个以上稳定、高产的基地,5个丝绸工业园区。

国家、自治区的桑蚕生产发展规划,为我县的蚕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2我县的桑蚕生产现状及效益分析种桑养蚕是一项投入不大、风险小、回报率高于其他常规农作物的一项产业。

以前我县的桑蚕生产一直处于零星种植状态,近2年来,各级政府将这一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来抓,全县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从2005年的66.67hm2发展到2007年的806hm2,遍及全县6大乡镇,实现产值1 165万元。

种桑养蚕效益可观,据测算,养每张蚕总成本为147元(其中,蚕种费用55元、化肥费用45元、消毒及蚕药费用35元、桑苗费用7元、其他费用5元);按2007年广西鲜茧指导价17元/kg计算,每张蚕种产茧40kg左右,每张蚕茧收入为680元,则每张蚕茧利润为533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介绍了蚕桑产业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包括种桑养蚕促进农民增收、桑蚕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收入、生态桑园优化石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加工业发展、发展特色蚕业农业与提高蚕业效益等,以期为当地蚕桑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桑产业;农业经济;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图分类号 s88-9;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1-0257-02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蚕业生产依然为推动广西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背景下,广西地区桑蚕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桑蚕产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广西地区又一项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

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广西蚕桑生产已遍及73个县(市、区),共有88.5万户农民种桑养蚕[1],蚕茧销售收入102.95亿元,种桑养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对加快广西农民致富、优化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种桑养蚕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广西地区桑蚕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茧丝产量、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蚕茧缫丝级别由原来的2a级以下普遍提高到4a、5a级,部分达到6a级。

种桑养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1 桑蚕饲养种桑养蚕具有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周转灵活等特点,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桑蚕产业投入通常产出比高,见效快。

以目前优良蚕种和桑树品种普及情况分析,种1 hm2桑平均可养45张蚕,1张蚕种平均产茧45 kg,按2011年鲜茧平均售价32元/kg计算,养蚕可收入可达1 440元/张,桑园年收入达6.48万元,高产的农户种桑年收入可达7.5万元,甚至更高。

以河池市为例,2011年河池市桑蚕生产遍及11个县116个乡994个村,养蚕户达23.13万户,桑蚕生产产值达30.27亿元,平均每个养蚕户养蚕收入达13 086元,全市农民桑蚕生产人均纯收入达到560元,可见,桑蚕生产已经成为河池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河池市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

又如宜州市洛漏村孟山屯,全屯有33户人家共145人,2011年全屯桑园面积达22.67 hm2,产茧产量达50 t,养蚕纯收入达19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达5.8万元,人均收入达1.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增收工程示范村。

从这些实例可以发现,种桑养蚕目前已经成为广西蚕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1.2 桑园套种为进一步促进蚕农增收,充分利用养蚕冬闲时期的人工和土地资源,拓宽蚕农增收的渠道,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桑园套种的复合经营模式。

在广西主要蚕区,蚕农已经充分利用养蚕冬闲时期进行桑园行间套种,以此提升桑园的地力和综合效益,促进桑园增产增收。

以柳州市为例,2011年柳州管辖的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5个桑蚕生产主产县共建立了桑园套种绿肥、蔬菜示范基地225.2 hm2,带动面上种植1 066.67 hm2。

据统计示范基地纯收入逾1.2万元/hm2,蚕农增收总计可达270万元以上;宾阳县2011年进行桑园套种甜豆,可收获甜豆6 000 kg/hm2,以市场价4.0元/kg计,产值达2.4万元/hm2,利润达1.2万元/hm2;融水县2011年进行桑园套种蔬菜420 hm2,其中套种南畔洲萝卜364 hm2,其他蔬菜56 hm2。

桑园套种萝卜一般可收鲜萝卜7 500~12 000kg/hm2,收入7 500~12 000元/hm2,另外还可压青萝卜茎杆15.0~22.5 t/hm2来培肥地力,以此提高翌年桑园桑叶的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那坡县大力发展桑园套种马铃薯、蔬菜、绿肥等农作物,2011年全县开展桑园套种426.67 hm2,实现桑园增收2.25万元/hm2。

可见,桑园套种有望成为广西地区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

2 桑蚕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收入2.1 蚕蛹加工利用研究表明,缫丝后干蚕蛹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各占其干重的20.77%和70.69%,氨基酸总含量为59.68 mg/100 g,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9.65%,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为2.14 mg/100 g [2]。

可见,蚕蛹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对蚕蛹加以开发利用,不仅使桑蚕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促进了桑蚕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广西中蚕药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的蚕蛹加工项目,计划投资6 000万元,第1期可年生产蚕蛹蛋白600 t,第2期生产氨基酸300 t,蛹虫草100 t,总产值达1.22亿元,必将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桑枝栽培食用菌桑枝含粗蛋白5.44%、纤维素51.88%、木质素18.18%、半纤维素23.02%、灰分1.57%,是栽培食用菌的上等原料[3]。

实践证明:桑枝食用菌生产已经逐渐成为广西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是促进广西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宜州市为例,2011年宜州市桑枝食用菌生产突破5 000万棒,实现产值1.5亿元,利用桑枝6.25万t,桑枝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被十分看好。

以环江县为例,2011年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04万hm2,每年2次砍伐约产出15万t以上的桑枝。

丰富的桑枝资源给环江县具备了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产业的条件和优势。

在环江县,利用桑枝栽培云耳,桑园可增加产值4.5万元/hm2以上,如能利用70%的桑枝来开发种植云耳,资源的开发价值可达到4亿~5亿元。

融水县2011年生产桑枝食用菌150万袋,主要品种有香菇、黑木耳、茶树菇、鸡腿菇等,年产值400万元以上。

那坡县2011生产桑枝食用菌20万棒,实现产值160万元。

由此可见,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仅拉长了蚕桑产业链,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拓宽了路子。

2.3 蚕沙利用蚕沙是大宗的蚕桑副产物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4],是提取天然产物叶绿素、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等优良的原材料。

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的报道[5]。

如今,利用蚕沙生产叶绿素、发酵沼气等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桑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宜州市2011年蚕沙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年企业收集处理蚕沙1.23万t,生产生物有机肥3 406 t,产值441万元;忻城县利用蚕沙作为填充料发展沼气池2.5万个,不仅节约了能源,也优化了环境。

象州县利用蚕沙饲养蚯蚓的效益良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见,对蚕沙的合理利用同样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4 蚕丝被生产利用双宫茧、下茧、废丝等加工成蚕桑丝被,是桑蚕业发展的又一途径。

如宜州市2011年利用双宫茧、下茧、废丝生产蚕丝被逾1.5万床,对桑蚕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

象州县蝉宇蚕丝被公司生产的“蝉宇”牌蚕丝被,质量上乘,产品远销区内外及港澳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生态桑园优化石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广西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广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基本解决了山区农民吃饭问题后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是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调整桑蚕业发展的新思路,重点是向石山区发展桑蚕业,将桑蚕业作为石山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路子,探索石山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如巴马县燕洞乡五弄篇是典型的石山区,5个行政村承包耕地面积346.4 hm2,旱地325.07 hm2,水田21.33 hm2。

到2011年,该片桑园面积发展到249.33 hm2,占承包地面积的72%,平均产值29 250元/hm2,比传统的玉米种植可增加收入2倍以上,为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新路子。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凤山县,石山占43%。

为改善石山地区民生和农村经济,凤山县紧紧抓住退耕还林的政策,致力发展石山生态桑园,大力推广桑园套中核桃,让原来荒凉的石山变成了金山。

2011年套种核桃生态园1 000 hm2,桑产茧1 200 kg/hm2,产值3.6万元/hm2,在核桃进入挂果期后,预计产核桃1 500 kg/hm2,产值4.5万元/hm2,这样套种核桃的生态桑园产值可达8.1万元/hm2,是种植玉米收入的3倍,也为石山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4 蚕桑产品促进加工业发展,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当今桑蚕业发展的热门课题。

其中,蚕桑产品的深加工项目备受关注,而其发展需要有充足的原料作为基础。

广西地区由于蚕桑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把桑蚕产业打造成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集群的目标。

在国内外桑蚕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广西地区大力发展蚕桑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改良品种、改进技术,从各方面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提高原料茧的数量和质量,生产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和企业收入。

广西地区的一些企业积极引进相关加工生产线对桑蚕资源进行深加工,不但促进了桑蚕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广西地区部分剩余劳动力再就业也起到积极的作用,社会效益明显,间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发展特色蚕业农业,提高蚕业效益在种桑养蚕和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各地蚕农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生态环境,按照政府引导,并根据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等农业观光旅游新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柳城县茂林(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的生态休闲旅游,建起了农家乐。

该农家乐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营养美食于一体,在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还为游人提供美味的蚕桑宴席,每年都迎来了大批的游客,自营业以来,经济效益初显成效;镇兴(屯)实施“万亩桑园+蚕文化”农家乐观光旅游,使游人在采摘桑果的同时也了解了蚕桑文化发展的历程,促进了蚕业发展和蚕文化的传播,极大的促进了当地蚕业经济的发展。

6 实现“蚕业强省”目标,发展“三高”蚕业为实现“蚕业强省”目标,广西地区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举措,稳步发展“三高”蚕业,全力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三高”蚕业依靠科教兴蚕、良种良法产业化,实现“亩桑产茧量高、蚕茧质量高、综合效益高”。

发展“三高”蚕业是增强蚕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有力措施,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