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座位巧安排学生座位安排最容易使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调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性格,各科学习情况与同学关系等。
可以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也可按学生相对成绩进行分类或者依据学生个性分类,将学生分配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好座位,这些学生位置相对保持稳定。
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
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二、建立有效的帮扶制度低年级学困生相对较多,这是既定事实。
老师要是一一对他们进行补缺补差是不现实的,要是放手不管,这些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差,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
结学习帮扶对子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有效办法。
这样做比家长为孩子请家教,比老师隔三差五地辅导一下效果好。
具体做法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帮扶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并把他们安排在同桌,同一个小组,这样便于检查作业,发现问题能及时给予辅导。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好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好学生的个人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建立“帮扶成效”考核奖励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是用来提高帮扶双方的兴趣,让他们保持一颗强烈的好胜心和永久的责任心。
对于帮扶效果好的同学,教师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可加分或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帮扶效果好的在班上评先选优时可适当加分或倾斜。
这样,既培养了帮扶者的能力,又检验了帮扶者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教师挤出更多时间。
三、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纪律是上好课的保证,没有好的课堂纪律,老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乱哄哄的课堂上就是想学习的学生也没法学好。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
课程改革论文最新5篇浅谈新课程论文篇一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
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6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
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6篇)-教学改革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2014年9月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目标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一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1]。
“高考不分文理”不仅会推动基础教育的变革,而且将完善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的条件,从而使大学建立通识基础上的主修制度,形成符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体系。
实现这一目标,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是先决条件[2]。
本文拟以“高考不分文理”改革目标为背景,围绕如何创设以学习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教学问题,初步讨论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核心要素。
一、重塑通识教育理念,强化大学的教化功能高考文理分科事实上是服从并服务于大学专业划分要求的无奈之举,反过来文理分科又为大学教学改革设置了障碍。
我国大学的专业划分和专业之间的壁垒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专业划分的标准主要基于社会职业或专业岗位要求,带来的后果是“每个学科专业就是一个个的王国”[3]。
更为严重的是,在强化专业训练的同时,大学的教化功能被严重忽视。
只重视技术和技术训练,缺少人文关怀,会导致教育,造成人类心智。
“大学通识教育,是传承文化价值、提升社会文明,实现大学教化功能的有效方法。
即使仅仅从功利的视角看,知识经济的到来,职业更新加快,知识陈旧速率提高,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化、职业选择自由化的推进,以职业定向和专业对口为目标的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将学生于狭隘的专业圈子,既不符合社会需求,也不能帮助学生有效适应社会。
罗索夫斯基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教养的人:有教养的人,必须能清晰而明白地书写;应该对认识和理解宇宙、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和鉴别能力;在我们时代的其他文化方面,他不应该是一个狭隘无知的人;应能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并思考伦理和道德问题。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论文
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法。
幽默、富有情趣、诱导的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优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正确的选取教学方法,差生学习主动性差、基础差,教师要考虑差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差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调动他们自我建构的积极性。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设问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恰当的提问往往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思维发展,通过提问来激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由于差生不注意复习和对知识的巩固,不注意知识的再现,对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透彻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所以,教师课堂提问既要考虑新知,又要通过提问来巩固和回忆旧有的知识,以进行多次建构和分散复习。
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学困生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现代学习中提倡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差生思维。
要允许学生失败,让学生充分思维,课堂提问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或则回答问题错误,教师就会让学生终止回答,这样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所以,要让学生充分思维,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思维的缺陷。
2、提倡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探索在生物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习尖子也不是课堂的焦点,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充当主角。
这样,学困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的群体活动。
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思维接触,教学系统的优化组合,实现思维发展。
由于教师和学生不在一个思维水平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能让其更了解自己思维的不足,调节自己的学习。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
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5篇)语文新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学校语文语文新课改1 提高熟悉,更新观念首先,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制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我们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同学,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学问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老师和同学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加者和开发者。
其次,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从“讲学”走向“导学”。
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乐观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改“讲学”为“导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老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同学的“学”,成为同学学习过程中的参加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看法者。
2 改造课堂,转变方式首先,教学模式:从“满堂灌”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
“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知同学“这种草好吃,应当这样吃,必需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依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老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当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同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进展同学共性。
其次,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探究式”学习。
以往同学的学习,是一种单调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活跃思维、进展力量。
因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同学的主动参加,强调探究学习。
以同学为主体,给同学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争论沟通时间和读书时间,让同学自己操作、思索、想象、观看、实践,增加课堂上同学参加分组争论、全班沟通、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同学,促进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进展。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教育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下,教育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教育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而美育教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同时,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教育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教育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育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教育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育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教育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教育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3年前,我们从昌乐学习回来,由范局长亲自主抓,在我校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在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成绩,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还走在了全区的前面,并引起了市里的关注。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了许多困惑,以致对我们的改革提出了疑问,甚至有个别教师又回到了原有的固有模式上课,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遇到了瓶颈!改是必然的,否则就没有出路!这次学校派我到全国闻名的课堂教学改革成功范列的杜郎口学习,我欣然前往。
想看看这个偏居鲁西北茌平的普通农村中学、这个曾经濒临拆并的学校是如何变成现在蛮声国内甚至国外的学校。
经过3天的旅途劳顿,我们一行33人来到杜郎口,初到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大片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设备简陋,更不必说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的设备如多媒体、试听教室等。
据张校长介绍: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正规师范本科生很少,专科较多,中师占相当比例。
改革前,有一个班60多名学生在中考前只剩11名学生,整个学校升入高中的只是个位数!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无法进行,有一大半学生跟不上进度,学生厌学现象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完全就是一个“痛苦的制造者”!可就是这样一个学校,经过十年改革,现在学校中考成绩由过去全县倒数第一到现在名列前三名。
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了山东省的一个窗口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的上万名教师来学习,每天来学习的教师络绎不绝!就是这样一所农村中学,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办法总比困难多”,创造了教育的神奇!是什么让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3天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是真的动起来了,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个个充满着自信。
课堂上为了看清楚其他同学的展示,再也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规规矩矩、正襟危坐,而是呈现出蹲在地上、站在座位和课桌上,时而七、八个脑袋凑在一块,时而一哄而散的活泼局面。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论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关于浅谈新课程论文(精选6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
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
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就教学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
课堂改革小学论文(8篇)小学课改论文篇一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一起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过程。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小学生虽小,但是却有着鲜明个性与巨大的潜能,为此,我们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期待,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勇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体现教学的民主,让课堂上能够有更多不同的声音。
这样,才能使教学氛围更加愉悦、轻松,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开展互动探究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传统教学,学生是教学的附属,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着经由教师传递的书本上现成的知识。
教师眼中的成功课堂是学生没有疑问,取得高分。
这忽视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只重书面成绩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弊端。
在新课改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是教学的附属,而是学习的主人,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积极的探究,形成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成功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以问题为主线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宽的互动平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灌输,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与交流。
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首先让学生任意出数,多大的数都可以,只要学生说出来,我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
学生发现我总是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而他们在判断时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费时费力不说,结果还一定准确。
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时,有没有简便算法,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规律呢?这样学生便会以此问题为主线来认真地观察这些数的特征,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
教学课改论文
教学课改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课改论⽂1 ⼀、教师主动转变⾓⾊,建⽴良好和谐的师⽣关系 新课改对当前⾼中物理教学提出更⾼的要求,包括对教师本⾝的重新定义,课堂教学⼿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标的确⽴。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进⾏⾃住性学习,强调教师与学⽣之间的互动以及学⽣之间的⼩组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发⽣了转变,传统的教师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倡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学⽣⾃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向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是学⽣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创新教学⼿段,精⼼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对于学⽣理论知识的灌输。
因此,教师⼤多采取单纯的教材内容的传授⽅式,将物理知识作为书⾯化的内容传授给学⽣。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代物理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学”的能⼒的培养,关注学⽣的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通过⾃⼰的研究探索获取知识,例如组织学⽣进⾏分组讨论学习或者进⾏探究性试验的⽅式。
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作为新课程改的⼀项新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出新教材基础上物理教学课堂上的应⽤价值,物理教师应当以探究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让学⽣从实验活动过程当中体验物理的基础原理和规律性,从⽽让学⽣深⼊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产⽣过程,进⽽增加学⽣学习物理知识的动⼒。
探究性试验学习不仅可以对学⽣学习物理进⾏动态性的构建,以便使学⽣在探究实验当中完善对于物理知识的构建和真正掌握。
三、增加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我动⼿的能⼒ 物理实验室⼈类获取知识且开始认识世界的⼀种重要的活动,是科学探究⼯作的基础。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
小学教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5篇)学校老师课改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 新课程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对老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语文教学必需进行改革,才能培育在教学方面具有高素养的学校语文老师,才能适应学校语文教育进展与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对学校语文老师素养的要求老师的高素养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对学校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重大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应当树立符合时展的教育理念,并且把先进教育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同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成长、进展的过程。
同学的成长和进展,不仅是积累学问,而且包括力量的进展、人格的健全。
这就要求老师全面更新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同学观,引导同学认知语文学问,使同学在把握学问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学问和力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2.建构多元学问结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
一个胜利的学校语文老师,除了要具备语文专业学问外,还应当具备特别宽广和全面的学问修养,广泛学习与儿童生活亲密相关的学问,力求实现自身的学问结构对儿童生活的全面掩盖,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老师自身的专业化进展。
3.具有自主创新意识新课程具有高度的制造性,注意同学创新精神与实践力量的培育,老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必需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老师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素养的凹凸直接打算着创新教育的成败,也打算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老师要具有自主参加意识,擅长创新,并将其渗透于语文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篇一: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基于幸福文化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它会为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抵制学习虚无主义以及教师的职业倦怠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
但当前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却令人担忧。
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幸福指数堪比世界最低。
在片面追求成绩的评价体系下,家长、教师们也往往过度看重学习成绩,升学、评价等竞争压力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
再者,学生的学习同时也面临虚无主义的巨大危机。
很多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看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学习,有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结。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则是教师职业倦怠感增加,没有感觉到自己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因此,中小学课堂应该引入“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将幸福教育的理念具体化,构建一个让师生幸福的课堂。
那么何为幸福?何为幸福课堂?基于幸福文化又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理论家马斯洛的《人类动机论》揭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人生幸福的一种最简单而又充分的描篇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有改革探索,才会有发展进步。
在课改之路上,教师要始终把握住培养学生能力这个核心,切忌有形无实。
一、问题呈现(一)过分追求课堂形式活跃表现:1.“满堂提问”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许多老师一改过去以讲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满堂发问,甚至提出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课堂热闹了,结果收效甚微。
2.“课件+表演+讨论”型个别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漫无边际地讨论或学生表演。
但讨论中,常常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混于其中,乐得清闲”;表演时,绝大多数学生是表演者的“忠实”观众,思维未参与其中;课件展示,画面美轮美奂,学生一晃而过,心中未留下多少痕迹。
课改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改;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策略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探索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实践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支持,而我国许多地区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
2.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4.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四、课改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策略1.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论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论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如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
这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最大、力度最强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但归根结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课程改革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
这样,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确定,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
事实上,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作为老师,我们只是想着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理解知识片面性。
其实知识既是“名词”,更是“动词”,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具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
而新课程的学习观恰恰是倡导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特别是数学课程有许多关键知识、核心概念和规律、原理,必须引导学生利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
我们一直说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合作、探究性学习呢?有些老师觉得对于探究性学习不知从何处下手,其实当我们翻开课改新教材时,会发现每一节都有“探究”“思考”这些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我体会到,这些探究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也能够引导教师,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我讲“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课,在过去的旧教材上,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直接给出证明的,并要求学生掌握证明过程。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
新课程改革论文三篇活用新教材教活新课程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陈福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已有数年,改革的成效更是日趋显著,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但至今为止还有少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中老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仍就心存余虑,无所适从,仍然使用老办法来教新教材,达不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更是让人担忧。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其实,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教材不是圣书,也不是绝对权威,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地区差异、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应从实际出发,既要遵循教材,有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因为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材,才能跟得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认真分析和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
能否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得越深,越发能够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个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第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一般都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和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分析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成功经验;挑战;改进策略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分析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1. 前期调研在改革前,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前期调研,了解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生互动不足等。
通过调研,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2. 制定改革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学校制定了《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实施改革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革意识;(2)组织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1. 注重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过程中,教师们注重教学设计,将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融入课堂教学。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英语课上,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精选3篇(全文)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精选3篇(全文)课堂教学改革篇1摘要:传统教育的影响,让许多教师仍停留在老的教育模式下,没有应用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育模式中去,学生仍被动的学习,我们应把这种更新应用于现在的课堂中去,运用积极备课,提升课堂互动的具体措施来改进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主动性自主互助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热门推荐位理念等。
唯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1、是要转变思想观念。
是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很重要,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
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3、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学生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要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具体措施如下:1、备课精品范文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
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目中的新课堂
屯庄营中学王志强
春去秋来,在实施新课程的这一学期里,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宗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通过学习与领会新课程的标准,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其感觉就沐浴在教育的春天里。
一、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表现出与传统教育观不同的崭新的教育理论,新颖独特,时代感强,有春风扑面之感,读来耐人寻味。
课程标准把握住时代精神的脉搏,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融会了世界优秀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出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新课程标准十分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渗透,如查阅资料、浏览网络、收集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个别化教学,进行探索性学习等。
二、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起符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以综合为特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教学领域内的一次深层次的革命,这是一线教师感受最深和最受鼓舞之处。
新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为学生创设了大量调研、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有些研究性学习案例十分典型精彩。
这些学习活动的创设,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基层教师理解“体验性学习”提供了启示,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拓展了空间。
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各学科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上有许多新颖、活泼的做法值得称道。
三、体现了创新与继承的过程
1、课程理念的创新
课程理念创新的可贵之处,不是通过堆砌一大堆新的理念和口号,而是要抓住最紧扣时代的方面,简洁地、重点突出地体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鲜明的时代精神。
即使是处于课程改革的意识形态层面的课程理念,也应该让教育实践工作者看到具有操作落实的可能性。
2、课程方法的创新
课程方法的创新不是完全重起炉灶,它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教训,分析清楚原有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评价和课程实施方法的利弊,趋利避害;要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和教育科学的进展,及时吸收和消化那些经过国内外实践检验的新方法,不断对原有的方法体系进行发展性的更新。
3、课程体系结构的创新
它把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在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呼声代表了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
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同样是讲究效益的,新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主流课程能在学生发展上产生多大的效益,需要我们本着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探索,课程在结构层次上的改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着未来人才的知识和智能发展的结构,决定着能否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这样的问题切忌轻率的回答。
4、课程内容的创新。
课程内容的创新需要体现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我国基础教育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明显表现在课程内容的更替大大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从而加大了由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滞后性所带来的学校的课程内容的落后和僵化的面貌。
所以,目前课程内容创新就是要以加强内容的时代性为主,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一些基本的课程思想,如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体现人文精神的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养成等;体现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适当地处理减轻学生负担和社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而课程时数却越来越少的矛盾;体现课程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并生成全新的内容载体;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课程内容选择在价值观上的更新。
跨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终的方向是真正顾及每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顾及学生今天的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能够始终保持继承和创新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改革机制,将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思想真正确立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那么,相信在未来教育的国度里,将永远是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