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合集下载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粤雅堂从书》本)。

,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作者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

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原文:崇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崇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湖心亭看雪》主旨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主旨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主旨及赏析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章是张岱(dài)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

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还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痴”字(以渔者的身份)表达出作者不随流俗,遗世孤立的闲情雅致,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的情趣。

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赏雪人的情态,将赏雪人融入了这迷人的雪景之中的痴迷之状描绘的生动逼真。

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更是用了白描手法。

主旨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湖心亭看雪》表达的是诗人清高自赏和淡淡的愁绪,下面整理的是张岱湖心亭看雪古文赏析,欢迎阅读。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1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2绝3。

是日更定4矣,余5拏6一小舟,拥毳7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10长堤一痕1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3。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14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5?”拉16余同饮。

余强17饮三大白18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9。

及20下船,舟子21喃喃22曰:“莫23说相公24痴,更25有痴似26相公者。

”【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散文】《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译文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译文
14.【喃】象声词。
15.【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6.【更】还。
17.【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傻,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通假字
1.余挐一小舟:挐(ráo)通“桡”,持引申为撑、划。
一词多义
1.是: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是金陵人(表判断)
2.一: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6.【雾凇沆砀】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7.【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名着。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4.【挐(ráo)】即“桡”,撑(船)。
5.【拥毳〔ì〕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鸟兽的细毛。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gèng)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湖心亭看雪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4. 【拏(ná)】撑船。

5.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6. 【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7. 【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8.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9.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10.【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湖心亭看雪 原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 原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和注释如下: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4、【挐(ráo)】即“桡”,撑(船)。

5、【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沆砀】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晚明小品在中国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雾凇: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是:表判断。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湖心亭看雪解词译文

湖心亭看雪解词译文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解词】余:我。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俱:都。

绝:消失。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原文】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解词】是:指示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挐(ráo):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译文】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原文】雾凇(sōng)沆砀(hàng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解词】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惟:只有。

一:全。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

而已:罢了。

【译文】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上下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倒映出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的小船以及船中的米粒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解词】毡:毛毯。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童在煮酒,炉上酒正正沸腾着。

【原文】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解词】】焉得,哪能。

更,还。

【原文】。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到(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原文】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líng)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导语: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是怎样的呢?掌握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才能领会到湖心亭看雪的诗境美!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全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知识扩展:湖心亭看雪(扩写)崇祯五年十二月时,我住在西湖。

都说西湖的夏天美,可我认为冬日的西湖也别有一番风味。

西湖的冬日不经常下雪,可这场雪下了三天还没有停。

八点钟时,我独自撑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到西湖中间的小亭看雪。

湖上没有一丝声音,全都是静悄悄的。

雪后的西湖真美!冰花一片弥漫,天是白的,云是白的,山是白的,水也是白的。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是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所写的一首朦胧的梦幻诗,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篇1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他的作品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颂,《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代表作。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字,却把湖心亭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

全文围绕一个“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迷,对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痴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的一片痴心。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导语:《湖心亭看雪 》是明朝张岱创作的写景散文 ,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 绪。

下面是文言文现象,欢迎参考!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 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赏析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 却 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 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 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 也是如此。

“十二月”, 正当隆冬多雪之时, “余 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 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 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 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 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 法,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 宗元1/6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 一个“钓雪”的渔翁。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湖心亭看雪的原文翻译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的赏析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着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湖心亭看雪的全部译文

湖心亭看雪的全部译文

湖心亭看雪的全部译文《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张岱所作,全文译文如下: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赏析】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张岱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通过对雪后西湖的景色进行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感慨。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

淡淡写来,情致深长。

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 • • • • • • •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小话题说景之“奇” • 色彩之奇 • 构图之奇 • 三“与”之奇 • 量词之奇 • 视角之奇 • 情怀之奇 •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挂冠归隐到 田园中去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 正当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 “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张岱
赏奇景 话奇人 悟奇情
• • •

• •

• • •
一、牢记以下词语的读音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 更(gēng ) 定 铺毡(zhān) 二、一词多义分辨 1、一小舟 (量词,一个) 上下一白 (全) 2、 是日更定 (这) 是金陵人(判断词,这) 3、 上下一白 (白色) 强饮三大白而别(杯) 4、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盖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写下此文。

张岱干嘛热闹不享,却偏偏要去寻孤独?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 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 好花鸟…… ——张岱《自为墓志铭》

作者先绘大背景:将天长水远,雪瘦江寒的清冷一 笔泼来,这是最有中国古典意境的山水泼墨。继而 以极其凝炼的笔法,将一个个小镜头特写推出。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人 间景物之小,让人感慨天地之悠悠,人生之渺渺, 颇有佛家禅意。短短几句,便实现了大与小,远与 近,虚与实,物与人的融合。游动的视角与静默的 山水在瞬间成为一种永恒,一种不忍惊动,不容打 扰的永恒。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 三粒”,寥寥几笔,点出了当时雪夜朦胧模糊 之景,由长短、点线、方圆、多少、大小、动 静的对比,简洁地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合 一的艺术画面,画面中的人也自然变得悠远脱 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

推荐阅读
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蒋勋《孤独六讲》

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中的术语。它是指用经 济的笔墨,精练质朴的文字对事物进行描写,寥 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即鲁迅所说的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白描重 在写意传神,很少用比喻。白描手法的关键在于 逼真地刻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 征,同时要求语言准确、简洁、不能写得过繁过 细。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 洞察力,同时具备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准确描摹 事物的能力。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 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 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亦
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心
曰:“憾也!憾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 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 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 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 • • • • • • •
湖上冰花弥漫 天云山水 浑然一体茫茫一片 湖上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淡淡痕迹 一点湖心亭的朦朦轮廓 和我的如芥小舟 与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阿 桑《叶子》) 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 满的……孤独往往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 到了最完美的状态 ……孤独往往是自豪的。(蒋勋 《孤独六讲》) 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 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所以 不管禅宗或者西方教派,都有闭关的仪式…… (蒋 勋《孤独六讲》)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公者。”
张岱:
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宦 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 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 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 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 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 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 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 哀的挽歌。没有希望, 没有奢求,没有期待, 惟有哀怨,惟有梦忆。 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 之叹、故园之思、人生 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 就是《陶庵梦忆》的艺 术真谛。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吾等均乃 之人!”

“吾等均乃 “吾等均乃 “吾等均乃 “吾等均乃 “吾等均乃 ……
超凡脱俗 情趣高雅 特立独行 逍遥自由 乐享生命
之人!” 之人!” 之人!” 之人!” 之人!”
与《观潮》一文中渲染潮来盛况的句子进行对比,体会渲染 与白描的区别。 《观潮》中描写潮来盛况的句子: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 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本文中描写雪夜湖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对比分析:《观潮》文中的描写,自远而近,描写细腻。 “线”、“城”、“岭”绘其形;“银”、“玉”绘其色; “大声如雷霆”绘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 天沃日”绘其势。从形、声、色、势四个方面详尽描写, 并且多次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极尽铺陈之能事, 渲染出潮来盛况。而本文中的描写,作者用笔极为俭省, 只几笔写意,点出堤、亭、舟、人等影子,简练朴素,不 加渲染,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设计朗读的方法: “轻”读还是“重”读 “缓”读还是“疾”读 声“ 抑”还是声“扬” 声“断”还是声“连”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 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他环顾四周,看到四 周一片洁白,于是漫步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 诗》。他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 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了一夜才到, 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 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去的, 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