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合集下载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引言

师范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教育、教师、幼儿教育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育者的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致力于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即“立德树人”。

时代内涵

“建设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和才德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新时代给予师范院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时代需要高素质、高技术、高素养的人才,而师范院校则应当强调教育学生立德修身,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教师。

实现路径

基本原则

凝聚教育事业强大德育力量,促进教育德育全面发展。坚持方向引领,以课程思政、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主阵地为切入点,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师要带德、师德示范、师德引领、德育先行、以德论治。

教学实践

师范院校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师培养中,要强化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教育,注重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育学生谦虚谨慎,勤于思考、持之以恒。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教师是最好的榜样,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都要树立好的形象和信誉。要重视教师“师德”,教师应该一心为学生服务,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学习和成长。

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保证。要从校园文化、宿舍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落实德育工作。在校园文化方面,要打造“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象征,提

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三)坚持以文化人,创设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植于人,使人有了立根之基。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
第一,张贴关于立德树人的宣传标语、宣传画,创
内,我国将教育作为经济基础的推动力,成就了经 建关于立德树人的造型物、宣传栏等,增强宣传氛围;
济化的教育和政治化的教育,与“人”渐行渐远。到 同时,加强对这些宣传阵地的管理,及时更新相关
三、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高校可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主题调研、宣讲
(一)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构建协同育人的体 报告、榜样教育等文体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
制机制
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等文化活动,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 现德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
主义教育的办学方向,因此,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把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4.071
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2020 年 4 月 20 日 Apr.20 2020
林啟霞
关键词:立德树人;文化载体;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4-016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 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是新时代对教育 的根本任务的明确规定,也是对高校“如何培养人” 的回应。本文旨在探寻立德树人的文化根基和历史 演进,进而深化对立德树人内涵的认识,彰显立德 树人的意义,探讨和优化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

引言: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将其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旨在以德育人,以德养人,使每个人都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将探讨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以及实施路径,旨在加深对此重要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关注。

一、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以德育人、以德养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仅仅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已经不再足够。培养具有道德、智慧、才艺、健康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还强调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潮不断蔓延,而立德树人的理念则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身社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力量。

3. 培养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还在于培养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正在面临冲击和挑战。通过立德树人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

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明的自信,从而使他们具备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

二、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

1. 建立德育体系

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德育体系,将德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核心。通过制定德育目标、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和提供德育资源等措施,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接受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5-17T01:59:34.22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2期作者:李施慧

[导读] 为顺应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李施慧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为顺应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深刻领会立德树人内涵,梳理和归纳推进过程中意识、环境、载体与机制等方面所面临的新考验。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德育氛围,加强师德引路、增强主体自觉,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载体,完善育人体系、构建协同机制,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实践育人及形成“三全育人”思政工作大格局的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实现路径

1 前言

“立德树人”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和教育分不开,不仅它是高校教育的新指导理念,同时高校教育也要在实践中践行。如何来把握“立德树人”融入高校这一发展教育的新途径,需要我们对这个新课题不断探究和研究。

2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其真正含义涉及两个方面,包括以树人为教育核心,以立德为教育根本,只有抓住立德树人的本质,才能建立起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事业。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深化德育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新形势,因此才有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立德树人看似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但其根本任务却十分具体,为了完成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必须要全面开展德育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突出核心价值观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素质,并具备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必须要为中国发展建设奋斗,因此也为教育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更是注入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这也决定了教育工作,就是为中国的发展建设培养人才,并以此来确定更为有利的教育方针。

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师德内涵

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师德内涵

2020

年第5期管理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可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思想的教育者和道德教育的示范者、引领者。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积极弘扬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努力拼搏的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目的,培养出一批批有文化、有素质的时代接班人。“风正扬帆远,气正铸师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立德树人。一、热爱学生———新时代师德之魂爱是师德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投入,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每一位教师的梦想都与学生紧紧连在一起,学生是幸福的,教师便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教师便是欣慰的。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为自己和他人、为社会创造幸福,才有可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对教育者而言,爱是教育的动力源,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对学生成长的守望。教师从心灵深处激发的真情是与生俱来的大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点燃学生的梦想,用教育的智慧和力量培育希望之花。孔子说“仁者爱人”。学校是塑造人的心灵的地方,是爱的领地。一个有爱心的教师,一定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有爱心的学生。二、包容学生———新时代师德之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要慢慢将他们培育成时代的创造者和肩负者,这需要教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一次数学课上,教师把前一天的试卷发了下去,对考得好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对个别考得不好的学生进行了批评,尤其对不该出现错误的学生和粗心造成失分的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结果,一位男生非常不服气地质问:“老师,我考了91分,你还批评我,我前面的女生才考了75分,你怎么不批评她呢?你是不是偏袒女生?”这让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很是尴尬。下课后回到到办公室,一边哭一边向我诉苦。我一听也很生气,想狠狠训斥一下这名男生,但转念一想,这样做看上去是化解了数学教师心中的怒火,却让那名男生对自己的两位教师有意见,感觉教师之间就是相互袒护。于是我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同那名男生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包容了他的鲁莽和无理。后来这名男生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向数学教师承认了自己的过错,真诚地鞠躬道歉。这件事让我明白,教师宽广的心胸是塑造学生明亮心境的基本素养和源泉,教师有了包容之心才能培育出耀眼的花朵。三、尊重学生———新时代师德之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教师要赢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与尊重,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使受教育者愉悦地接受教育。如果常常使用嘲笑、挖苦、体罚、讽刺等手段来对待学生,或对学生偶尔出现的错误不加分辨地加以严厉批评,结果往往会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尺度、有分寸,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一听学生犯错了就批评,甚至“殃及池鱼”。教育没有捷径,只有真诚付出,将心比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学生,严慈有度,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师德如一缕阳光,会照亮学生的心际;师德如一丝春雨,会滋润学生的心田;师德如一粒爱的种子,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良好的师德是新时代的金种子,是时代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强有力保障。作者简介:谭有秀,门源县第二小学,一级教师。[责任编辑朝晖]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及意义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及意义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及意义

作者:胡春莲

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05期

摘要:

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新时代高校“立什么德、树什人”的问题。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实现对我们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内涵;意义

教育是立国之本,兴邦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是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办学门目标,所谓立德树人是指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通过教育引导、感化和激励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树人就是要通过合适的教育来改变人和塑造人,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一)立什么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什么德是立德树人要解决的培养什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立德树人就容易流于空泛,失于模糊,偏于宠统。”[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所立之德:首先是立时代之德,即掌握时代性道德知识。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实守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次是立未来之德,即树立超越性道德信仰。引导大学生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信念之德,坚持个人利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思考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思考

24

基金课题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9年度贵州大学统战一般项目“统战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GDZX2019031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思考

唐开将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要坚持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把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本文从提升“立德树人”教育主体的道德修养、增强“立德树人”教育客体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载体的丰富多彩三个方面,提出路径思考,旨在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24-02树业立德,培养人才。中国自古就把“德”作为评价一个人的首要标准。放眼当今时代,“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应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性1.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和升华,是符合我国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正确认识。它是在一个阶段内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是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积极学习党的十八大及相关会议、文件的重要精神,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不断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1. 引言

1.1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意义

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意义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立德树人

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关键环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人才、传承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可以推动教育事业的转型升级。通过立德树人,可以引领高校教育朝着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方向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提升。

高校立德树人还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提供重

要支撑。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的深入人

心奠定坚实基础。立德树人,意义重大,责无旁贷。

2. 正文

2.1 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根本宗旨。其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立德树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团结互助等。立德树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立德树人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立德树人,高校教育可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对策研究显得尤

为重要。本文首先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的解读入手,分析其

内涵和目标;接着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师

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教育教学方式的拓展以及立德树人教育评价体系

的建设;最后展望未来,总结研究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

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提供重要参考,

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研究、对策、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挑战、素质、未来展望。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对高职

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挑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成为

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

如何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课题,这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必

然选择。落实“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需要深入研究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探索

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高。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理念,探讨面临的挑

战及相应的对策,并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

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落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

新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高等教育在推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人才培养,更是要弘扬和引领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立德树人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

首先,高校是培养未来国家骨干人才的重要阵地。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高等教育任务已经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转变为培养拥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生力军的重要保证。

其次,高校是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平台。高等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推动社会的道德和法治建设,引导学生形成崇尚科学、崇尚人才、崇尚文化、崇尚法律、崇尚公德、崇尚诚信等良好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高校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阵地。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不仅要满足培养素质高、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要引领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走向新的层次。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更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将其优秀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传递给世界。

高校如何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课程建设。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可以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内涵解读及实现路径探究

“立德树人”内涵解读及实现路径探究

“立德树人”内涵解读及实现路径探究

作者:李坤鹏,郑亚

来源:《中国储运》 2018年第6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必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适时实施改革转型策略。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

就是针对教育改革,对“教育事业根本任务”这一命题的准确解答。高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

地方,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阵地

一、“立德树人”内涵的时代解读

德行的培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礼记·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中,修身意为“修养自己的德行”。在人们的认知中,德行对于个人、民族甚至国家而言都是第一位的,是个人立于天地、

民族繁衍不息、国家强盛不衰的基础。因此,人们将“立德”作为“三不朽”之首[1],这些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便对品德培养十分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则是强调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民族、家庭繁衍、传承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只有更好地实现个

人成长成才的教育,才能真正推动国家、民族、家庭的发展。

“立德”、“树人”的理念自古就有,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任何时期,

国家都注重对公民德行的培养,但“德”的内涵却大相径庭。当前,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准则,[2] 这种内涵更加个人和集体的融合统一。因而,我们倡导的“立德”更注重以社会主义道德观塑

造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理念的深化,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

一、本文概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愈发显得重要而紧迫。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难点及实现路径,以期为高校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文章将明确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包括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理解、新要求。文章将分析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主要难点,如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学生思想的复杂性、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等。文章将探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完善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等。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解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立德树人,简而言之,就是树立德性,培育人才。这一理念强调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的内涵体现在对德育工作的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要求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完善。

立德树人的内涵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平台,促进学生在学术、实践、创新等多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的理论源起与实现路径研究

立德树人的理论源起与实现路径研究

立德树人的理论源起与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立德树人的理论源起与实现路径。引言部分分析了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指出了立德树人理论的重要性。正文部分首先

探讨了立德树人理论的起源和内涵,接着从实现路径和培养学生思想

道德素质的途径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最后提出了构建立德树人教育体

系的建议。结论部分总结了立德树人理论的价值和实践意义,强调了

其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立德树人理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教育实践提供理

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

关键词:立德树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起源、内涵、实现路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理论价值、实践意义。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立德树人是一项长久以来被重视和探讨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教育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立德树

人的理论旨在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不仅仅是应试教育

和业绩导向。当前社会人才的培养理念逐渐向立德树人转变,因此对

于如何理解和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立德树人的起源、内涵以及实现路径,希望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

立德树人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深入研究立德树人的理论和实践路径,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

新时代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新时代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新时代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引言

新时代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立德树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教师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立德树人路径,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

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品德、知识和能力,使其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是教师落实该任务的第一步。

1.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

情感体验、品质修养和公民意识。

2.知识教育: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科学

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实践操

作等方面的能力。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于落实该任务至关重要。

1.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独立个体,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

2.德育为先: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其

成为有道德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每

个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优化教育环境

优化教育环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条件之一。

1.创设良好氛围: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

2.丰富教育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立德树人的内涵包含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素养、专业素养和个

人能力,旨在培养一代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实施立德树人的路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以德育为核心

德育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需要从思想观念、教育方法、教师

队伍等多方面加强德育工作。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

意识、诚信意识等,通过开设德育课程,建立学生思想引导制度,加强学生党员、团员的

组织管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通过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来实现。我们需要为学

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科技创新,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创新

创业大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解决

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精细化教育管理,建设优良师德

教育管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教育教学的精

细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我们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和德育水平,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通过师德考核、交流研讨等方式,建设优良的师德风尚,使教师成为学生立德树人的重要引领力量。

四、加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合作

立德树人不是学校的一项孤立工作,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合作共同推进。学

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学校也应该与社会各界开展合作,通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引言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师范院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

作用。而“立德树人”作为师范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一直是师范院校努力追求的

方向和目标。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以期能为师范院校引领时代、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一些思想上的启示和帮助。

“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传统师范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其时代内涵是多重的,除了

传承优秀教育传统和文化遗产之外,更要紧紧围绕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立德树人”的时

代内涵:

多元思维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

多样化的时代。师范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其融入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

念中。具体来说,需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用多元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和问题,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需要教育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他人,拥抱多样性,以期能在未来的职业和人生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开放性教育

社会在不断变革,所需要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场所,师范院校应该注重开放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探索和创造,深入了解外部环境和职业领域,积极开拓职业和人生发展的思路和路径。同时也需要将这种教育理念灌输到学生心中,鼓励他们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个性化定制教育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高要求,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业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现路径

【摘要】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课程改革、夯实实践基础、传承优秀文化等路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关键词】师范院校立德树人时代内涵实现路径

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从根本上回答了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性问题,也为师范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师范院校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结合师范院校办学目标和实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续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党的十八大继续强调了教育的两个“服务面向”和一个“根本目标”,也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阐明了我国新时期的根本教育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教育领域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需要依靠整个教育战线的共同努力和全面推进。师范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也是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因此,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师范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是师范院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

(二)立德树人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方式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人民的热烈期盼,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更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首要的创新任务。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基础教育的改革更是重点和难点。这需要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厚、创新精神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强力推动。师范院校处于教育研究的前沿,教师教育是其根本优势所在,有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范院校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但近年来,师范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存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倾向,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明显不足,甚至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在教师岗位公招考试竞争中也不占一点优势,体现不出专业特长。因此,坚持立德树人,有利于师范院校提升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有利于增强师范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师范院校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方式。

(三)立德树人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过30多年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面临着艰巨的现实挑战。这需要全体人民接续奋斗,更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一代一代有志青年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同心同向,奋勇向前。教育战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共同理想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推动中国特色事业的强大合力。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教师是当地的知识代表、精神风标和道德化身,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和成长的人生导师,因此,他们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奠定社会共同理想根基的责任。通过他们在教育岗位上的言传身教,可以在更大广大范围的青少年群体中,在我们党和国家未来接班人心中,凝结共同理想更为坚定的信仰,形成我们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基本将走向基础教育和基层教育的岗位,是未来人民教师的人才源泉。坚持立德树人,在师范院校学生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的关键环节,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四)立德树人是切实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抓手

“德才兼备”是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更是教师人才的灵魂。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之外,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精神人格,对于新时期的教师人才显然更为重要。当今社会,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教师队伍中一些从教不廉、索要礼金、有偿家教补课、生活作风不正、教育手段粗暴、学术腐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声誉。纠正这些不良风气,除了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之外,更要从抓防范入手,从抓源头入手,切实抓好师范院校这一教师人才库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但是,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取向不当、社会责任感不强等现象,与社会的现实期望背道而驰。因此,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德才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提升整个教师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在师范院校来讲,所立之德既是要弘扬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弘扬新时期教师师德规范,也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就是要对师范学生进行道德观塑造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2],帮助学生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崇高理想,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所树之人,就是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树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从教师的现实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为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一)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1.加强从教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从教使命感。理想理念在教师的综合素养中居于核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