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小测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随堂小练
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D)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 增长带来的问题。 2、关键词:人口增长、问 题 3、人口增长影响经济的持 续发展。故选D。
随堂小练
③山西大庄城氏市号的称数数量千增万两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 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繁商大荣业以的网上城资市料,工摘自商《业简非明常中繁国荣经济史》 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区域性市场
盛泽镇
全国性市场
三、盛世危机——人口的增长
原因 1③、为清清朝朝时前期期,的手统兴工盛业治奠有定了者了很基大采础发。展取。 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
玉米“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①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 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
琅彩开光花卉碗
《清代纺织图》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随堂小练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
①政府奖励垦荒,耕地面积扩大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 农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2、关键词:清朝农业 3、以上都是清朝农业的发 展表现。故选D。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
和发展有何意 义?
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
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推动手
,天下足”的谚语。 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代纺织图
手工业的发展
具体表现:
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 工业工场
商业的发展
商业很发达 频繁。。兴盛。。商业网
城市典型代表
一、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清朝垦荒执照
二、水利兴修方面 三、粮食种植方面 四、经济作物的种植
清朝以前,江南盛
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
达,被誉为鱼米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
农业生产
学生讨论:农
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 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
的恢复和
业生产的恢复
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 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
宜宾要抓住机遇, 抢占先机,发挥自 身优势,融入“一 带一路”战略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 材 地 位
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
教材内容
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 发展
学生自由阅读 p94第一自然 段:归纳农业 生产恢复和发 展的背景、政 策、作用?
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 发展
学生讨论:农 业生产恢复和 发展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
农业生产 的恢复和 发展
《盛世滋生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 华的市井风情。
“十万烟火”“甲于天下” 地值寸金”
商帮典型代表
晋商
(粮食、食盐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 经济作物种植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 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5、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的作用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卷,亦名《姑苏繁华图》卷,原系清宫珍品,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徐扬,字云亭,苏州 人,家居穿珠巷,监生出身,曾为吴县候选主簿。清代乾隆十六年 (1751年)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徐扬与吴县篁村人张宗苍各自进 献画册,由此二人取入画院供奉。乾隆十八年(1753年)钦赐徐扬 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清宫珍藏书画名著《石渠宝笈》,刊录徐扬 的作品35件,《盛世滋生图》是其中主要一卷,完成于乾隆二十四 年(1759年)。全图钤有鉴赏或收藏之章凡17方,从“乾隆御览之 宝,等钤印剖析可知,乾隆对此图卷十分赞赏,其中”太上皇帝之 宝“便可佐证乾隆禅位于其子仁宗嘉庆之后,仍依依留恋并浏览这 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期, 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制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 的水平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一、商业网的形成 形成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 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二、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 1、形成状况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 县城的规模还大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帮作用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归纳总结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①全国商业网的形成 ②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汉口 ③商业都市的出现: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④商帮形成:晋商与徽商的形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主要讲述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

2.难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成就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

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xx年xx月xx日•引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目•结论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01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02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03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当前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其次,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最后,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过程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阐述。

首先,对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研究,导致对于某些领域的发展状况不够清晰。

研究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研究,深入探讨其发展过程、特点及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研究方法上,将采用历史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分析和解读,力求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研究目的和方法02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

明朝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设立内阁制和六部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明朝时期,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的统一。

例如,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控制,推行儒家思想和文化,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和交流。

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具有独特的特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 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 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 有很大的发展。
时空观念
手工业工场的发展 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任务三: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这些劳动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时空观念
苏 《盛世滋生图》局部

水韵苏州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 “十万烟火”财富“甲 于天下”,有的地段 “地值寸金” 。
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 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 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
进行商业活动。
例子
史料实证
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等。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
导入新课
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并发展的?
平定噶尔丹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欢迎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通过金瓶掣签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②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
下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
人 清初 1400万

乾隆末年 3亿

咸丰 4亿三千万

带来的问题 ①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时间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
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88亩
康熙六十年(1721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些重要知识,如: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增长,以及清朝前期我国⼿⼯业资本主义得到⼀定发展,清朝前期出现的商帮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法借助图⽚和材料,帮助学⽣了解清朝前期农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指导学⽣通过研读史实,从材料⼊⼿解决问题,帮助学⽣掌握学习历史的⽅法,提⾼学习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清朝⼈⼝的增长问题的了解的,认识⼈⼝的增长给融合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态环境的破坏,帮助学⽣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农业、⼿⼯业、商业的发展【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江宁、佛⼭的⼿⼯业⼯场的性质。

2.⼈⼝增长带来的影响。

【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阅读史料,并结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法,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理性思维能⼒。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这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个盛世。

此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增长迅速。

(展⽰康乾盛世的图⽚)⾃主探究:这⼀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增长的情况如何?⼆、新课学习⼀、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提问:在清朝的时候,每⼀位皇帝每年⽴春⽇,都要亲⾃⽀扶犁和耕种。

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回答:体现清朝统治者对农业耕作的重视。

教师讲解:清初统治者这么做的⽬的是为了引导各级官僚机构重视农业、劝民农桑。

特别是明朝末年的⼤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产的重要性,清朝初年的⼏位帝王,都⼗分重视农业⽣产,⼤⼒推⾏垦荒政策,使农业⽣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课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课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4.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的是( A ) A.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B.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8 9 10 11 12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2.[2023•石家庄期末]从《清史稿》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 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 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对这一现象,最准确的理 解是( D ) A.造成了税收政策的变化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C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玉米和甘薯
D.花生和葡萄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是( D ) A.文化专制加强 B.民族关系紧张 C.市民阶层壮大 D.人地矛盾尖锐
5.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 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 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梳理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1)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

(2)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3)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作等。

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海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组织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4)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人。

(3)工场手工业的特点:规模大、分动合作、雇佣关系2.商业的繁荣(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这些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表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影响:①推动经济的发展②人地矛盾突出;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清乾隆时期釉彩大瓶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
(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制糖、制茶等 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业: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江宁机户李扁担、李东阳,都
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织工超过5万人。
规模大
分工明确
人数多
《丝织十景图》描绘了丝织过程中
《南都(南京)繁会图》明·仇英 街市上店铺林立,“西北两口皮货 发客”,“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大商帮,如山西的晋商(乾隆时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开 设“票号”)、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山西商人

组成的晋商,主

要贩卖粮食、食 盐、绸缎等,到 乾隆时又专门经 营汇兑、放贷和 存款业务,在全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原 因2.知;道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 3.了解清前期人口增长的概况、原因及影响; 4.深刻感悟康雍乾盛世的繁荣与隐忧。
第一章 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康熙耕织图》
《雍正耕织图》
一、盛世基业——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展
1.背 景: 2.原 因:

会 经
手工业和商 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业的发展 商业:商业发达,工商业市镇,大商帮

的 发 展
人口的 增长
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因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牛刀小试
A 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影响。
初步感受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初步了解自
然环境、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利:了解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阅读
学生学习能 史料和提取基本信息的能力,对清代历史的兴趣。
力分析
难: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辩证料,了解清朝前期
教学策略选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
生感受兴修水利是农业发展的保证。 教师示图片:双季稻、玉米、番薯。 辨认图片、了解种植及产量常识—这些农作物的种
植是的清朝粮食产量提高,为经济作物的发展创造条 件。
教师示图片:棉花、烟草、茶叶。 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会带来什么影响? 农业发展的措施及影响是康乾盛世出现的重要内 容,因此带领学生角色体验。进行文字及图片信息的提 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感受康乾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及表现。 问题: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呢? 结论:社会稳定;推动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择与设计 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
影响。
教学过程
本课中第一个子目——盛世基业 这一子目中,教师设计问题:面对清初土地荒芜、
人口减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状况,如果你是清朝初 年的皇帝,你会怎么办呢?
(首先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带来经济的恢复) 意图:设计角色体验的问题,适合初一学生,引起 兴趣。 第二个子目——盛世繁华 农业:继续进行当皇帝的角色体验 问题:试着说说要想农业发展,都能采取那些措 施? (考虑:城市中长大的孩子,缺少农业生活常识, 此时老师放慢脚步,让学生想一想、体会一下。会收到 较好的效果。归纳:推行垦荒政策;兴修水利;推广高 产作物;改进耕作技术) 教师提升:用文字或图片信息印证学生的推测 问题:每一项措施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意图:引发学生边看材料边思考,做到论从史出。 教师示材料:顺治帝十八年(1661 年)全国耕地面 积为 549 万公顷,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为 607 万 公顷,雍正二年(1724 年)增至 723 万公顷。——白 寿彝《中国通史》 关注数字变化,直观感受垦荒措施成效显著。 教师示:黄河筑堤图,图片+老师补充史料——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课件_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课件_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41张PPT)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
清朝前期,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
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清朝时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谚语。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以苏州、湖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 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天下足” 反映了清朝时期 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也成为 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同时它也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 业区域的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 展。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 材料中“天下有四聚”是指哪些城市?为什么被称 为“天下有四聚”?
京师、佛山、苏州、汉口。 因为这些城市的商业发达。
三、人口的增长
时间 17世纪初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人口 2亿 1.19亿 1.5亿 3.1亿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 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 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 发展。
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可以感受到 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清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 品增加,投入市场,商品经济活 跃。
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2.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 实,了解清朝前期社会的兴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人教版

人口的增长
影响: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土地过分开垦,
造成植__被_____和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地___力_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___持__续__发__展____.
农业的恢复 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推行垦荒.耕地面积扩大,粮食提高
晋商业务: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行业; 徽商业务: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3.影响: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___社__会__经___济_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盛世滋生图》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
阅读课本P99—P100,思考下列问题: 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 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2)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 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提示: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材料三:(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 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 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 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晋商俗称“山西帮”.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 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 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 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 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 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 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页)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框架】【知识框架】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 【重点梳理】【重点梳理】1.明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背景背景 (1)(1)元朝末年元朝末年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民不聊生(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然后向北进军明朝建立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他就是明太祖 推翻元朝元朝随后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结束了元朝的统治2.朱元璋强化皇权朱元璋强化皇权原因巩固统治巩固统治,,强化皇权强化皇权 措施 (1)(1)在地方在地方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驻守各地,,监控地方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巩固皇室(2)(2)在中央在中央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了军事大权(3)(3)厂卫制度厂卫制度厂卫制度::为监察官民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2)一些农村地区发 展为工商业市镇
前门街市图(局部)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①代表:晋商和徽商
②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盛 世 滋 生 图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 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 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 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 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 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 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 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 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 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 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 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 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 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 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 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点拨】根据题干材料中“苏州等地”“工商业成为民 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可知明清时 期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江南 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只说苏州等 地工商业发达,没有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题 干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排除D。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A. B. C. D.
【答案】D
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答案】C
3.谚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谚语由“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了( )
A. 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
B. 宋元时期商业繁荣
C. 古代北方经济的发展
D. 古代南方成为工业中心
【答案】A
4.康熙、乾隆时期,丝织生产超过苏州、杭州的城市是()
A. 无锡
B. 广州
C. 南京
D. 松江
【答案】C
5.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 纺织业
B. 采矿业
C. 运输业
D. 餐饮业
【答案】A
6.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推行垦荒政策
C. 发展手工业
D. 改进生产工具
【答案】B
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 洛阳和长安
B. 开封和临安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阳
【答案】C
8.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C
9.以下不属于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 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B. 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D. 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答案】A
10.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A. 皇太极
B. 顺治帝
C. 康熙帝
D. 乾隆帝
【答案】D
11.清朝前期商业繁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其中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的商帮是()
A. 晋商
B. 徽商
C. 鲁商
D. 浙商
【答案】A
12. 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

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图3和康乾盛世局面有关,该局面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哪几位皇帝统治时期?
(2)观察上图,指出这一“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答案】(1)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

(2)农业方面: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手工业方面:手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商业方面: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全国性商帮;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在北京、江宁、扬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