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合集下载

关公神像的描述

关公神像的描述

关公神像

一、关公神像的起源与意义

关公神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代表了忠诚、正义和勇气。关公,即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关公神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在今天,它在中国各地的庙宇、公园、纪念馆等地都可以见到。

二、关公神像的造型与特点

关公神像的造型多种多样,但最经典的形象是关羽身披青龙偃月刀,戴红色头巾,面容庄重,神情威严。他通常被描绘成高大威武的形象,有时还会有长须和双翼的装饰。关公神像的特点是力量感和威严感,给人一种庄重而威武的感觉。

三、关公神像的象征意义

1.忠诚与义气:关公是忠诚和义气的化身,他对刘备忠心耿耿,被誉为“义之

将军”。关公神像的存在提醒人们要忠于信仰、忠于家国,同时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2.正义与公平:关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正义之士,他在三国乱世中秉持正义

与公平,以身作则,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尊敬和爱戴。关公神像的存在提醒人们要追求正义,维护公平,不畏强权,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3.勇气与力量:关公是中国历史上勇猛无敌的将领之一,他在战场上展现了非

凡的勇气和战斗力。关公神像的存在激励人们要勇往直前,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四、关公神像的文化影响

关公神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宗教信仰:关公被尊奉为神明,许多人将他视为信仰的对象,每年都会举行

盛大的祭祀活动。关公神像的存在满足了人们对信仰和宗教需要的追求,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春节习俗拜关公

春节习俗拜关公

春节习俗拜关公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有许多传统习俗和活动,其中之一就是拜关公。拜关公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祈福的方式,下面将为您介绍春节期间拜关公的习俗。

一、关公的由来

拜关公的习俗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关羽。关羽,字云长,是中国三国时期的一位武将,被尊称为武圣。他忠诚勇猛的事迹深受人们的敬仰,成为了庙堂和民间的信仰对象。拜关公的习俗也由此诞生。

二、拜关公的时间和方式

1. 时间:在春节期间,特别是正月初二,许多地区都会举行拜关公的活动。

2. 地点:拜关公的地点通常是关帝庙、庙宇或者庙会等。

3. 仪式:拜关公的仪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步骤,包括上香、敲鼓、磕头等。人们会带着诚挚的心情向关公祈福,祈求平安、顺利和好运。

三、拜关公的意义和祈福内容

1. 祈求勇气与战胜困难:关羽是武将中的楷模,人们拜关公也希望能够获得关羽的勇气和力量,战胜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 祈求平安和福运:拜关公还有祈求平安和福运的寓意,人们希望

借助关公的神威,能够避免灾难和厄运,获得幸福和吉祥。

四、与拜关公有关的活动

在春节期间,除了进行传统的拜关公活动,还有一些与拜关公有关

的民间活动:

1. 打关公牌:这是一种民间的娱乐活动,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参加打

关公牌的比赛,以求得好运和祝福。

2. 关公庙会:在许多地方,会举办关公庙会,届时人们可以欣赏到

各种表演和游玩项目,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其他与春节相关的活动

春节期间不仅有拜关公的习俗,还有其他与春节相关的活动,比如

关公赞贯口

关公赞贯口

关公赞贯口

摘要:

1.关公赞贯口的来源和历史

2.关公赞贯口的内容和特点

3.关公赞贯口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正文:

关公赞贯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民间口头艺术形式,源于人们对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的赞美和崇敬。这种艺术形式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关公赞贯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关羽英勇事迹的叙述,也有对其忠诚、仁爱、勇猛品质的赞美。其中,关羽的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充满英雄气概。关公赞贯口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表达生动,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通过对关羽的赞美,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正义的追求。

关公赞贯口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它以关羽为榜样,教育人们忠诚、仁爱、勇猛,对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关公赞贯口也反映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总的来说,关公赞贯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对正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公文格式规及常用公文写作的技巧

公文格式规及常用公文写作的技巧
17
9、制文机关
制文机关亦称落款,指发文使用的名义。发文的名义 必须是法定的公文作者,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 都是法定的公文作者。发文的名义主要是以单位(组织) 的名义为主,有时也用机关首长和国家领导人的名义,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令》、《省长令》、《市长令》、《县长令》等,一般用 于机关首长对所属工作人员的《任免令》(或《任免通 知》)。以单位名义发文要写全称或者规范化的简称,以 领导人名义发文,要注明其职务和姓名,两个以上机关联 合行文要联合落款。党的机关公文一般在落款处署上发文 机关名称,应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的简称。
2、发文字号
(1)发文字号三个构成要素的排列,应先是机关代字, 其次是年份(书写时两面加六角括号),最后是发文顺序 号。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2)党政机关的发文字号以分开编制为宜。 (3)机关代字中应明确发文的含义,如“中发”、 “国发”、“中办发”、“皖党发”、“皖政发”等。 (4)几个单位联合行文时,不应一文多号,而只标主 办机关发文字号。 (5)发文字号的标注位置,应以置于版头之下正中位 置为宜。 (6)发文字号一律使用三号仿宋体字。
标识。
20
11、印发传达范围
党的机关公文称“印发传达范围”,行政公
文则称为“附注”。确定公文的阅读范围,要依
据工作的需要和安全保密的要求进行。需要限定

关公文化的商业表现形式

关公文化的商业表现形式

视电视台、福建海峡电台、关公网、吉林省关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媒体代表。副市长陈竹琴
出席推介会。 通过播放招商引资宣传片和口头推介的方式,运城市充分展示了得天独厚的六大发展优势: 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二是明显的交通优势;三是多元的产业优势 ;四是厚重的文化底蕴;五是难得 的政策机遇优势;六是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 签订的4个招商引资项目是: 蓝宝石基板、O—LED和聚光型太阳能光伏项目,投资32亿元,引资方为空港新区管委会, 投资方为台湾光能顾问有限公司; 垣曲县白马山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投资3.3亿元,引资3亿元,引资方为白马山旅游区,投 资方为太原城北热力公司;
PART
03
营销推广
关公文化节——运城
每年的四月初八、九月 初九是关公文化节,期间都 有精彩纷呈、声势浩大的活 动,如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的“金秋大祭”、设祭坛、 齐三牲、鸣古乐、着古装等。 此外,还有天下第一鼓的绛 州鼓乐和绛县“飞龙“等文 艺表演,让参与者可充分领 略关公故乡的民间文化风采 和关公文化的底蕴。
PART
03
营销推广
1 2 3
1、山西关公文化图片展在台中灵圣宫开幕,图为开幕式剪彩仪式
2、嘉宾合影留念
3、 《两岸关系》杂志社工作人员向台中市副市长徐中雄赠送纪 念品
PART
03
营销推广
关公磨刀节——南宁关帝庙
“关公磨刀节”期间主要活动安排如下:

关公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公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公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作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其文化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公文化精神不仅体现了勇猛果敢、忠诚正直的品质,还包含着团结合作、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关公文化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公文化精神弘扬了勇猛果敢的品质。关公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将领,他在战场上勇猛无畏,敢于担当,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这种勇猛果敢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勇往直前,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

关公文化精神弘扬了忠诚正直的品质。关公对于刘备忠心耿耿,他始终坚守信义,不受外界的干扰。忠诚正直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同样重要。只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和团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正直的品质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正直的品质,才能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关公文化精神也弘扬了团结合作、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关公在刘备的帐下,始终以团结合作为原则,他不仅为刘备出谋划策,还与其他将领共同作战,取得了许多战略胜利。团结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和

利益。而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则是关公文化精神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公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提醒人们要勇往直前,敢于担当,还要忠诚正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团结合作和奉献他人的价值观念也是关公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只有通过这些品质的培养和践行,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个人的价值。

祭关公中国除夕夜的敬拜关公仪式

祭关公中国除夕夜的敬拜关公仪式

祭关公中国除夕夜的敬拜关公仪式人们常说,“除夕不关门,关公不收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

部分,除夕夜的祭拜关公仪式承载着人们对于新年祈福和对关公的崇

敬之情。在这个庄严而热烈的仪式中,人们向关公祈求平安吉祥,祈

愿一年的幸运和丰收。以下是对于祭关公仪式的描述和解释。

关公,又被尊称为关羽,是中国三国时期蜀国的勇将,被誉为“忠

义之花”。他的英勇和忠诚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因此,在除夕这一重要的仪式上,人们纷纷来到关帝庙或者在家中祭拜

关公,表达他们的尊敬和敬意。

祭关公的仪式通常在除夕晚上开始进行。无论是在关帝庙还是在家中,人们都会将关公的神像摆放在高处,如神龛、桌子上或者墙壁上,鲜花和水果也被准备好,犹如迎接贵客一般。同时,人们会点燃香,

整齐地摆放在神像前,以示虔诚和敬意。

在仪式开始前,主持人会念诵祭文,向关公表达祝福和感谢之情。

祭文通常包括对关公事迹的回顾、对他的崇敬和感激之词以及对于新

年美好祝愿的表达。主持人会以慷慨激昂的声音,庄重而肃穆地将这

些祝福呈现给众人。

随后,主持人或者家属会引领祭拜者依次前往神龛或者神像前行香,并向关公敬酒。行香之时,人们会亲手拿起香,躬身向关公深深鞠躬,以示敬意。然后,将香点燃,芬芳的香味弥漫开来。敬酒则是通过将

酒杯举过头顶,然后小口饮尽,再行三次,象征着人们对关公的敬意

并表示真诚的祝愿。

祭拜者还会在仪式中禁用与关公有关的符号,如酒盏、龙图、马等等。这些物品被认为与关公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在祭拜之时也

需要进行尊重和庄重的处理。

在整个仪式进行期间,人们可以借机讲述关公的故事,以传承他的

关王庙的楹联

关王庙的楹联

关王庙的楹联

1. 关王庙简介

关王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座庙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将领关羽而建立的,也是中国最早的关公庙之一。关王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楹联而闻名于世。

2. 楹联简介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常以对仗、对偶、对仗叠用等方式表达主题思想。在关王庙中,楹联被广泛应用,并成为该庙宇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关王庙楹联的意义

关王庙的楹联不仅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关羽的崇高精神。这些楹联通过精炼、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向人们传递了正气、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

4. 关王庙楹联的分类

关王庙的楹联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对联、横批、匾额等。其中,对联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上下两幅对仗句子组成。横批则是对联上方的一行字,起到点缀和衬托作用。匾额是楹联中的精华部分,通常书写在庙宇入口处或主殿上方。

5. 关王庙楹联的特点

关王庙楹联以其简练而含蓄的表达方式而著称。它们往往能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同时,在字数和结构上也具备较高的规范性和规格性。

6. 关王庙楹联的内容

关王庙楹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达对关羽英勇事迹和崇敬之情的楹联,也有寓意吉祥、祈福、劝人向善等主题的楹联。以下列举几个典型例子:

•上联:忠肝义胆三国豪杰下联:智勇双全五虎将军

这幅楹联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和忠诚,表达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上联:忠诚仁义世间稀有下联:英勇豪杰古往今来

这幅楹联强调了关羽的品德和勇气,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佩。

关公庙活动方案

关公庙活动方案

关公庙活动方案

1. 活动概述

关公庙作为一座集文化、宗教和旅游于一体的历史古迹,为了进一

步丰富游客的体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计划举办一系列精

彩的活动。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关公庙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时

间安排、参与人群和宣传策略。

2. 活动内容

2.1 传统文化展示

关公庙活动将进行传统文化展示,其中包括: - 武术表演:邀请专

业武术教练和表演团队进行展示,展示关公武艺,让游客领略中国传

统武术的魅力。 - 经典戏曲演出:通过传统戏曲表演,讲述关公的故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文艺演出:安排舞蹈、音乐等文艺表演,让游客在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2.2 文化体验活动

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关公庙活动将开展一些文化体验活动,例如: - 书画体验:提供书画工具和指导老师,让游客亲自体验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 手工制作:设置手工制作区域,提供相关材料和指导,让游客亲手制作一些传统工艺品。 - 传统美食品尝:在活动现场设立传统美食摊位,供游客品尝传统美食,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味道。

2.3 游园活动

除了传统文化展示和文化体验活动,关公庙活动还将举办一系列游

园活动,包括: - 亲子游园:举办亲子游园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和游戏,让家庭在游园中共度欢乐时光。 - 寻宝活动:设计游园寻宝活动,以关公的传奇故事为背景,让游客在寻宝中了解关公的传统美德。 - 青年文化沙龙:邀请青年学者、文化名人等举办文化分享沙龙,让青年游客

在欣赏景观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时间安排

活动将于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节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 春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

关公青龙偃月刀是中国历史上一把著名的兵器,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关

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和传承路径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公青龙偃月刀最早出现在中国三国时期,属于关羽所使用的兵器,因此得名。青龙

偃月刀的形状独特,刀刃呈弯曲形状,刀柄长而粗壮,整体外形给人以威猛的感觉。青龙

偃月刀加之关公的英勇形象,使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影响。最早的青龙偃

月刀是以铜为材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

逐渐提高,青龙偃月刀的材质也开始采用钢铁,使其更加锋利和耐用。文化背景的变化也

影响了青龙偃月刀的外观和用途,如明清时期的青龙偃月刀就相对更加精美,刀柄上可能

还镶嵌了宝石等装饰品。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关公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他

用青龙偃月刀保家卫国的事迹深入人心,因此青龙偃月刀寓意着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精神。青龙偃月刀的刀柄被设计成八棱形,寓意着八方来贺、八方护佑的意义,象征着吉祥

和祝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偃月刀也被赋予了道德和文化的内涵,代表着荣誉、忠诚、勇猛和正义等价值观。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传承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的传承,如小说、戏剧和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将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故事和形象传播至今。另

一方面是通过手工制作和技艺传承,将关公青龙偃月刀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传承下来。目前,一些手工艺人仍然在制作关公青龙偃月刀,并将这一技艺传授给后代,保持着这一传统工

荆州的民俗文化

荆州的民俗文化

荆州的民俗文化

李小林

关帝庙会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l3,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了延续千年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荆州军民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夹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胜街”。逢年过节,荆州人玩龙灯,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荆州城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绣有关羽像的丝织手绢,印有关公的精致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荆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许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荆州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羽镇守荆州的故事。关公的忠义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荆楚大地。随着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中国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经常聚在荆州关帝庙,用不同的语言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荆州花鼓荆州花鼓戏作为一种荆州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

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由此可见荆州人对荆州花鼓戏的由衷喜爱。

关公崇拜及其时间流变 (1)

关公崇拜及其时间流变 (1)

关公崇拜及其时间流变

关公崇拜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文化,可以概括为关公文化。所谓关公文化可以表述为:基于对关公的崇拜信仰而形成的相关社会集团具有的特色的民俗文化。也就是说在千百年来人们尊崇、信仰关公的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相关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它以关帝庙宇为物质载体,以祭祀、文学、传说、民歌、绘画、雕塑等不同形式寄托人们对关帝的无限崇拜和敬仰,形成了奉祀关公的丰富的文化景观。关公文化是在汉民族文化大环境中形成、发展的,千百年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错综复杂地影响和制约,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各种分异。反过来,关公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文化地理环境条件下可孕育出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关公信仰文化同样如此。此过程按照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分析关公文化的基本框架。即关公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产生的源地随时间过程的传播扩散、不同时间断面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文化生态关系、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冲突和整合、所有这些过程发生发展的结果或状态(即文化景观)。本文对关公崇拜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审视分析,由此勾画其在时间长河中发展的流变。

一、关公其人

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有一类很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对人神的崇拜。所谓人神崇拜就是在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某些生前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进行神化,并赋予其某种或某些职能进行祭祀和崇拜。原始人类认为生前强有力的人,其鬼魂也一定是强有力的,于是就把这些人神化,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这种信仰方式为后世所继承。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许多历史人物被人为地神化,成为某个地区乃至全国的保护神或专门神,有些甚至充当了传统信仰中的天神、地祇。奉祀人神的庙宇遍布城市乡村,人神信仰成为民间重要的信仰形式。如,供奉文圣孔子的文宣王庙有很多,过去在各个城邑都有这类建筑。而武圣关公庙在海内外数量及规模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这说明在中国民间对关公的信仰非常普遍。关公崇拜最初属于民间信仰,是对三国人物关羽的人神崇拜。随着中国古代文化地理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使关羽崇拜逐步上升、扩大,但该文化的形成发展并非偶然,而与该文化的核心人物关羽本身所具有的特质直接相关。

关公文化诗词

关公文化诗词

关公文化诗词

摘要:

1.关公文化的简介

2.关公诗词的起源与特点

3.关公诗词的代表作品

4.关公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影响

正文:

关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着忠诚、义气、仁爱等美好品质,深受广大民众的尊崇。在关公文化中,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了关公的精神内涵。

关公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关羽的事迹就已经成为了文学作品的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开始以诗词的形式来赞美关羽的忠诚、义气等品质,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关公诗词传统。关公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其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的史诗,也有描绘关羽英勇事迹的叙事诗,更有表现关羽品质的抒情诗。

在众多的关公诗词中,有一些作品堪称经典,如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一,诗中写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高度赞扬了关羽的英勇与忠诚。另外,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临江仙·关羽》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关公诗词,词中写道:“青龙偃月刀,赤兔千里驹。英勇冠三军,义气感千古。”这些作品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形象和崇高品质。

在现代社会,关公诗词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许多学校、企业、公共场所都以关公诗词为题材进行创作,以此来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同时,关公诗词的研究和传播也得到了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总之,关公诗词作为关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了关羽的忠诚、义气、仁爱等美好品质。

关公

关公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 付与苍生
忠义永存
台湾关帝庙的数字变化
按照现有文献资料记载,台湾关帝庙建立在郑成功收复台 湾后的明郑时期
明郑时期共建有9座关帝庙
清治时期,根据台湾地方志记载,台湾新建的关帝庙有33 座
日据时期的数量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初期为了维持社会安 定,曾通令保护台湾庙宇。而台湾民众则利用庙宇保存中华文化传 统,抵制殖民文化,还有人利用寺庙进行反日斗争,关帝庙发展迅 速。因此在1915年以后,日本台湾总督府全面调查各地主要庙宇 情况。据1930年統計,全台共有关帝庙150座,其中台北州17座, 新竹州23座,台中州30座,台南州48座,高雄州20座,澎湖厅11 座,花莲港厅1座。41937年以后,日本全面推行皇民化运动,以 整顿庙宇为名,大肆毁坏庙宇和神像,到1942年10月止,台湾全 島关帝庙被毁者有:新竹州10座,台中州2座,台南州35座,高雄 州10座,共57座。
两岸三地共祭关公
首先,来看一则视频
是啊,北关公,南妈祖。那 我们就看看到底是怎个北关 公。
漂洋过海的关公
台湾关帝信仰起源于泉州、漳州人民移居台湾所带去的神灵崇拜。 明末清初,大批泉州和漳州人移居台湾,他们在台湾建关帝庙,一 般说来,新建立的庙宇都是从某处旧庙宇分灵而来的,因此台湾关 帝庙同闽南的关帝庙有密切的关系。在台湾的关帝庙中,有两座最 为重要。一是台南的小关帝庙,位于台南市中区三义街26号,旧地 名为抽签巷。它是台湾最早的关帝庙,称为开基武庙。所供关帝称 为文衡大帝,其金身相传是郑成功所部从福建晋江士门关帝厅恭请 来台奉祀的。民间百姓对此庙十分尊崇,有事就向文衡大帝求签。 相传签很灵验,所求的人很多,整条巷子布满解签、卜卦、金纸、 香烛等店铺,因此称为抽签巷。

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

晋商与关公文化渊源4
明清时代,凡有晋商活动的地方,多建有晋商会馆 和关公庙宇。有些地方的晋商甚至是先建关帝庙, 后建会馆。晋商把关公作为他们最尊奉的神明,以 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和经商活动, 把关公文化作为他们的伦理取向。
晋商与关公文化渊源5
山西商人尊崇关公的“忠义诚信”而恪守“一守信、 二尚义、三取利”的商业信则,终能“纵横欧亚三 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这个符号代表着诚信和财富!
关公精神与文化要义
关公一生所体现出来的“忠、信、勇、义、仁、 礼”为几千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推崇敬仰。 成为关公精神的精髓要义

忠:忠诚,忠心之意。 大的方面讲:对国以忠,关公一生忠诚报国,终为万世 人极,小的方面讲,于已的利益集团忠心耿耿,善始善 终。 如果对这种精神只理解为愚昧的忠君,在21世纪的今天, 是愚昧可笑的。中华民族巍巍5000年,有多少忠臣烈士, 对祖国,对人民,对伟大的事业,正是有了这种精神, 使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凝聚成一种无坚 不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晋商会馆崇奉关帝,馆庙合一。 晋商会馆在当时具有“祭神明、联桑梓、叙乡情” 多种功能。会馆内最豪华的建筑是供奉关帝的拜殿、 正殿和演戏酬神的戏楼、戏台,最高建筑是供有关 帝夜读《春秋》神像的春秋楼。
晋商与关公文化渊源8
馆内颂扬关羽的楹联匾额触目可见: 河南周口山陕会馆春秋楼檐下,至今悬挂着“气肃千 秋”“大义参天”“精忠贯日”三方蓝底金字木雕匾额。 甘肃张掖山西会馆大拜殿前悬有关帝庙大匾,殿内塑关羽神 像。 晋商将关羽诚信忠义精神引入商界,增强了商人间的凝聚力, 强化了同业自律,使晋商社会地位和人格得到提升。这是晋 商对我国商业文化和关公文化的重大贡献。 会馆内设戏台,一为酬神祭祖,祭拜关公,求神灵护佑。二 为听乡音,叙乡情,消解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为借演戏娱乐联络当地官方、各路客商,交流信息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演变文化内涵与传承路径

1. 引言

1.1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起源

关公青龙偃月刀,作为中国传统兵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内涵。关于其起源,关公青龙偃月刀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军事统帅关羽。据传说,关羽在参加战争时,曾携带一把巨大的青龙偃月刀,英勇善战,威震敌军。这把青龙偃月刀的制作精美独特,刀身上镶嵌着飞龙和华饰,刀背呈弯月形,威力无穷。关羽以此刀破敌如麻,无人能敌,名震天下。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起源可以说是与关羽的英勇形象紧密相连,体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涵。这把刀成为了关羽的象征,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兵器之一。关于青龙偃月刀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法,也有许多传统的技艺和秘籍相传,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关公青龙偃月刀的起源不仅仅是一件兵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忠义、武勇和传统美德。它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令人敬仰。

1.2 关公青龙偃月刀在历史上的地位

关公青龙偃月刀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关公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其所持青龙偃月刀成为了他的象征之一。在历史上,关公青龙偃月刀代表了忠诚、勇敢和正义,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

名刀之一。关公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其所持的青龙偃月

刀更是被后人奉为神器,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关公青龙偃月刀在历史

上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作为军事武器的威力和战斗力,更体现在其象

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上。历史上,关公青龙偃月刀被认为是神鬼之最,

有着神奇的力量和不可战胜的威力。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公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

摘自赵波、侯学金、裴根长《关公文化大透视》

关公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丰富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关公文化具有既厚重又多彩的鲜明特点。探讨关公文化的内容及形式,是关公文化研究的中心任务之一。

一 关公物态文化

关公物态文化,即关公文化的物化形态,亦即关公文化的物质内容。

关公文化的结构有物质层次与精神层次,与此相对应,关公文化的内容也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大的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主要的、内在的,是关公文化的灵魂,物质内容是形象直观的、外在的,是关公精神的物质体现。二者虽有区别,但都是关公文化整体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关公文化的残缺不全。对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来说,不应忽视关公文化的物质层面,但更要注重对关公文化精神层面的认识和把握。否则就不可能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关公文化的精神实质,不可能真正体味关公文化的神韵及其对中国社会与人心的长时期的深刻影响。

关公文化的物质内容,主要包括关公生前生活、作战活动的遗物、遗址,如常平故居,反映关羽征战生涯的河南省许昌市灞陵桥、湖北省荆沙市得胜街、监利县的华容古道、襄樊市关羽水淹七军之地--罩口川、远安县关羽回马处等。后人祭拜关公的各种文物古迹,如玉泉山关公显圣处,遍布全国及海外的难以计数的关庙、碑刻、塑像。最著名的有全国四大关庙:解州关帝庙、关羽家乡祖祠--常平关帝庙、洛阳关林、当阳关陵。在台湾现在就有大小关帝庙近900座,其中台北234座,高雄118座,台南67座,云林65座,台中6l座,宜兰58座,苗栗50座,基隆47座,南投41座,桃园35座,屏东24座,嘉义23座,花莲19座,新竹18座,澎湖16座,台东15座。如果加上以关公为陪神的寺庙就更多得不可胜数了。台湾西北部青草湖附近的关公神像,高达50余米,被称为“恩主公大神像”。历史上的关羽早已逝去,但遍布中华大地的一处处关公遗迹、一座座庄严的关庙,世世代代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关公的故事,传扬着关公的精神,使关公文化历久不衰,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关公制度文化.

关公制度文化属于关公精神文化的范畴,关公精神文化即关公文化的精神内容,包括制度文化、民俗文化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关公文化中的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庙制和祀典两部分。关公宗庙制度、祀典制度是中国古代宗庙祭祀制度延续和发展的体现。中国的宗庙祭祀制度历史悠久,它是宗法制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到西周时,周公便创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尚书大传》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礼作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立宗法制度,主要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等。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而十分重视尊祖敬宗。宗庙祭祀制度就是维护宗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对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巩固奴隶制政权,发挥过重要作用。进入封建社会之后,这一传统制度被历代统治者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皇宫之前,左宗右社的制度,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北京故宫前左侧是明清

的太庙(即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侧是明清的社稷坛(即今天的中山公园),也就是“左宗右社”的格局。“左宗”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共同表达了王朝的天下及对全部土地臣民的占有。周朝的庙制,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

关公文化中的所谓庙制,即关于关庙建筑的各种规定和制度。《清史稿》记载:“清初都盛京,建庙地载门外,赐额‘义高千古’。世祖入关,复建庙地安门外。”关公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灵和圣人,为其建庙是庄严而神圣的大事,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制定了各种严格的规定。尤其在清朝,由于把关公作为护国神,其庙制具有代表性。《清会典》中定制:“南向,庙门一间,左右门各一,正门三间,前殿三间,殿外御碑亭二,东西庑各三间,东庑南燎炉一,庑北斋室各三间,后殿五间,东西庑及燎炉与前殿同,东为祭品库,西为治牲间,各三间。正殿复黄琉璃瓦,余为简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规定:“殿及大门,易绿瓦为黄。”全国各地关庙,无论京都还是边疆,无论是官建还是民建,规格统一,几乎没有例外。其建筑等级之高,与皇宫、皇陵相同。建筑所用琉璃瓦,是皇宫建筑材料,黄色的琉璃瓦面是最高等级建筑物的标志,是关公所处的最高社会地位的象征,显示出华夏第一神的无上权威。

祀典即剥削阶级国家的祭祀典礼,它是统治王朝关于祭祀的礼仪规定和典章制度。《清史稿》云: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统治阶级维护其江山稳固的政治信条。“祀与戎”即文、武两手。文治武功,是剥削阶级王朝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无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这两件事都高度重视。特别在封建社会,为办好祭祀这件大事;各代王朝都制定有各种细密严格的制度,清政府尤为典型,他们以此作为维系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精神支柱。关公是历代统治者顶礼膜拜的重要神灵,从宋代开始就被官方纳入了祭祀的范围,而且愈演愈烈,直到清朝政府,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宋明时期,随着关公神格地位的升高,对关公的祭祀也越来越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据韩组康撰《关壮缪侯事迹·考证·祀典》载:“宋祀武成王,以关壮缪等七十二将配车。北京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公庙,每岁五月十三日,以侯生辰,用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国有大事则告。南京汉寿亭侯庙,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自玄津桥改建于鸡鸣山。每岁四孟及岁暮,遣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嘉靖年间,朝廷定制,京师关庙,每逢五月十三日,用牛、羊、豕各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寺官去庙行礼,敬祝关公生辰。四季岁首及除夕,另遣官祭。国有大事,必以告知。当时还规定,全国最大的关庙--解州关帝庙以四月八日,九月十三日为祀期。祭品比京师减去牛一头。万历年间,知府吕坤规定,祭祀用猪、羊、鹿、兔各一,鱼豚肉四色,祭米饼,糁、糗米粉粢,榛、栗、菱角、茨实、笋、果蔬酒盐,香帛松膏,春秋如仪,从库钱开支。在祭祀关公时,都要致祭文。元代、明代皆有祭文。如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遣官致祭的祭文是:“惟兹高堰,捍御淮流。运道攸关,民生足赖。时将倾圯,修葺维艰。幸仗神威,阴扶默相。狂澜既顺,保障无虞。凡兹庇民福国之功,孰非忠义显应之助。爱以河臣助请,特颁祠额,并遣致祭。用达洪庥,惟神鉴歆,永资护佑。”各种祭文的具体内容因时因事而各有差别,但基本精神都是歌颂、感谢关公的功德,请求关帝的保佑。

清朝是关公崇拜发展的顶峰时期,对关公的祭祀也达到了顶峰。清高宗弘历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敕撰《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对清朝的祭祀礼制进行了系统规定。这就使自周代以来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关于宗庙祭祀制度的发展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