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文/昆明丑小鸭中学詹大年)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第一、社会因素方面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滋生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人们容易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失衡。
很多家长,在“忙于生计”中忽视了孩子的教育。
作为“生产资料的钱”和作为“生活资料的钱”在家长心目中概念模糊,这样会更加带来孩子对“钱”认识上的先天不足,导致有的青少年从小会追求消费、追求刺激、盲目攀比。
2、伦理道德文化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和西方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的和现在的伦理道德文化,彼此之间有“差异性”,也有“兼容性”。
这些,会带来社会价值流的改变,也会引起社会价值的迷乱。
负面的社会现实和一些低级的文化诱惑会导致青少年追求及时满足,否定工具价值;寻求感性刺激,丧失理性批判;讲究及时行乐,缺乏拼搏精神。
还有的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十分的迷茫。
现在,社会教育文化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教育的不公平性和不均衡性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是谁都可以看到的,但几乎钱权之士都在寻找“优质教育”或者“贵族化教育”的教育消费需求,都希望自己能找到教育的世外桃源,或许是因为对教育的无可奈何,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正在丧失。
这种现象,对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社会道德冷漠症”。
表现为无视社会公德和法纪制度,心高气傲,冷酷无情。
3、社会不良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政治制度的相对滞后,分配体制的不公平,社会上贪污贿赂、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已经无孔不入地影响着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态度的形成。
“坐在教室前排要送礼”,“当个小组长要送礼”,“评个三好生要请老师吃饭”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非正常的“权力观”和“人情观”从小就开始萌生了。
4、计算机网络商业利益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神奇的力量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1. 社会经济压力:当前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加剧,许多家庭生活负担沉重。
一些青少年受到贫困、失业或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影响,缺乏物质享受和尊严感,通过犯罪活动来获取物质需求。
2. 教育水平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一部分青少年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个人发展的机会。
这些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面临就业竞争压力,导致选择犯罪活动。
3. 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价值观如物质主义、暴力倾向等在社会中泛滥,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犯罪。
二、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和关心,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追求刺激和快乐的冲动推动他们参与犯罪活动。
2. 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紧张:虐待和暴力在家庭中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这种不稳定和暴力的环境中,青少年可能学习到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他人的不尊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3. 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条件差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庭可能会驱使青少年选择违法犯罪手段来改善生活状况。
三、个人因素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抵御错误的诱惑。
他们往往冲动、好胜,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从而选择犯罪行为。
2. 心理问题: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过度自信等。
这些个人因素增加了他们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3. 良好社交能力缺失: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使一些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无法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频率高: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集团化倾向:青少年犯罪更容易形成犯罪团伙或集团,其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 倾向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偷盗、抢劫、吸毒、校园暴力等与年龄群体相关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暴力、父母溺爱或冷漠等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发展和犯罪倾向的增加。
2. 教育因素:教育质量低、学校氛围差、教育失灵等原因会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流氓文化、媒体暴力影响、社区犯罪多发等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4. 心理因素: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作为表达自我、追求刺激的方式。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与引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3. 社会环境改善: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扫除社会流氓文化,减少暴力媒体内容,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4.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惩处与教育改造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特点与成因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解决。
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层面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浅析青少年犯罪原因
浅析青少年犯罪原因1.自控能力较差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因。
未成年人性意识觉醒较早,自我意识、体验感强,喜幻想、易冲动、爱虚荣,且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遇事容易冲动、随性而为,进而导致行为偏离道德和法律约束,最终触犯法律。
有的学生在校与他人发生矛盾吃了亏,就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而自卑感太强,产生补偿心理,以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方式招引大家的瞩目;还有的未成年人进取心差,不好好学习,爱慕虚荣、贪图享乐,为追求物欲而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有原发性影响。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庭结构的缺陷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缺乏亲情的关爱,极易导致未成人产生自卑,出现性格畸形,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其次,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直接原因,如溺爱型教养方式,容易让未成年人形成任性骄纵的不良心理;粗暴型教养方式,容易被未成年人模仿而形成暴戾、好斗的性格,拟或引发逆反或者自暴自弃心理;放任型教养方式,容易造成未成年人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羁傲不训的不良性格,极易受到外界诱惑。
3.学校品德及法治教育的缺失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当前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片面以学习成绩定成败、论英雄,极易造成学习成绩欠佳的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许多学校对法治教育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应付,很少安排上法治课,方法简单走形式,起不到应有效果。
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淡薄,不能认识和辨别某些行为的正当性和非法性。
同时,学校亦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很少配备专业心理老师,对问题未成年人缺乏心理疏导,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4.社会环境的污染对未成年人犯罪形成心理上的诱因。
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危害极大,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严重化的主要社会根源。
面对商品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的诱惑、腐败行为的侵害,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畸形的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进而转化为潜在的消极因素,成为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恶性肿瘤”。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今天我们特别举办了这场青少年犯罪预防专题讲座。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犯罪行为较为常见。
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低龄化趋势明显。
现在有不少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实施犯罪行为。
2、团伙作案增多。
青少年往往喜欢拉帮结派,三五成群地共同作案,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
3、犯罪手段成人化。
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残忍和狡猾。
4、犯罪动机简单。
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模仿,缺乏深思熟虑。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犯罪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溺爱放纵、疏于管教等,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还有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诱惑很大。
例如,网络上的暴力、色情信息,不良影视作品,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都可能使青少年受到侵蚀。
4、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还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危害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犯罪者自身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对于受害者来说,身体上的伤害可能会伴随一生,心理上的创伤更是难以愈合。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途径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
缺乏家庭关注、疏于教育和监督,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和暴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一些家庭存在着经济贫困、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家暴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2.学校环境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些学校存在校园暴力、欺凌等问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产生反社会行为。
此外,教育体制单一、过分偏向功利等问题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逆反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3.社会因素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价值观扭曲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社会上的经济差异、失业率高等问题也导致了一些青少年陷入困境,无法摆脱贫困,从而被迫选择犯罪。
二、解决途径1.家庭教育的加强加强家庭教育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此外,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学校教育的改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提供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败感。
3.社会环境的改善改善社会环境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键。
社会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价值观。
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减少青少年因经济困难而选择犯罪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改善环境,才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未来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挑战。
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涉足犯罪活动,这无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2、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包括网络犯罪、校园暴力、吸毒贩毒等新型犯罪。
其中,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传播等。
3、犯罪手段成人化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影视作品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成人化,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隐蔽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对群体的依赖,容易结成团伙进行犯罪活动。
团伙犯罪不仅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犯罪动机简单化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盲目模仿,缺乏深思熟虑的犯罪动机。
例如,为了追求刺激而参与打架斗殴,或者因为好奇而尝试吸毒。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也给一些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伤害,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文化,如暴力、色情、享乐主义等,这些文化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传播,容易侵蚀青少年的心灵。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精华)
当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因此,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探讨。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
青少年犯罪还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其主要特点有如下九个方面:1、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
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净干些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甚至称霸一方,向黑社会发展。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据报道,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法院不公开审理一抢劫案件,18个被告中,只有一个19岁,其他均为未成年,最小的才15岁。
这是一群在城市游荡的孩子,一没钱就几个人凑在一起,窜到街上,见人峰拥而上,先打后抢。
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分析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分析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些可能的根源分析:1.家庭环境问题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对其行为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内部的冲突、家庭暴力、离婚和父母缺席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犯罪倾向增加。
缺乏温暖、关爱和监督的家庭环境使得青少年更容易被负面影响所吸引。
2.学校环境问题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学校环境的质量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往往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欠缺有效管理、缺乏积极的教育方法和高质量的教师可能导致青少年的适应问题和个人发展障碍,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3.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根源。
青少年来自贫困家庭、缺乏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的情况下,可能为了谋求生计或者满足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缺乏经济资源和社会支持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4.社交圈和同伴压力青少年对社交圈和同伴的影响往往很大。
某些社交圈中,青少年可能受到不良行为的鼓励和同伴压力,从而被卷入犯罪活动。
寻求认同感和追求冒险的欲望使得一些青少年易受这种影响。
5.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依赖物质等,可能导致他们对犯罪行为的倾向。
缺乏适当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可能使得一些青少年无法有效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困境,从而采取非法手段解决问题。
要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以上根源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家庭和社会应提供稳定的环境和积极的支持,学校应提供优质的教育和适应性培养,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心理健康支持。
通过这些综合的努力,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率,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未来。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以及找出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造成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和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不良行为的倾向。
其次,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正面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
另外,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各类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也使一些青少年容易受到诱导而犯罪。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也是影响他们行为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家庭成员关系的紧张冲突,以及家庭成员对青少年的不正确引导,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引发青少年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从而寻求不正当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培养和引导青少年的重要场所,但一些学校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的规范和纪律管理力度不足,容易让一些青少年形成轻视纪律的心态。
其次,学校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道德和品德教育,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扭曲。
此外,学校中存在的欺凌和暴力问题,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
四、个人因素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个人的内在因素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更加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引导。
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未成熟,情绪管理能力低下,对风险和后果的判断不足,容易冲动行事。
此外,青少年的价值观慢慢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行为。
结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也有个人内在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不能只从单一的角度出发,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
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原因
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原因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这些年轻人的行为不仅对他们自己造成了伤害,还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供对策。
一、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
家庭稳定性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暴力、亲子冲突以及父母缺乏引导孩子的能力都可能导致孩子选择犯罪。
解决办法:政府应该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和辅导,提供家庭冲突解决方案和亲子交流培训。
同时,鼓励父母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并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问题教育系统在塑造和引导青少年行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果教育系统提供的资源有限,或者存在质量问题,青少年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进而产生犯罪行为。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也会导致一些年轻人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增加他们走向犯罪的风险。
解决办法:政府应投入更多资金改善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
此外,应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责任心。
三、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不平等、贫困和失业率高等问题可能导致一些年轻人走上犯罪道路。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社交支持、寻求刺激或者渴望金钱而选择违法行为。
解决办法:政府应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来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社区服务和支持,提供青少年参与积极活动的机会,以减少他们走向犯罪的可能性。
四、媒体影响现代青少年生活离不开各种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不健康的媒体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对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造成扭曲。
暴力和犯罪内容的过度曝光可能让青少年轻易模仿成为现实。
解决办法:家长和学校应该教育青少年对媒体信息保持辨识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和媒体素养。
同时,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限制暴力和犯罪内容的传播。
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教育机构、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治安和青少年群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调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以期为相关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建议。
一、背景介绍青少年犯罪指的是未成年人以及年轻人在不法行为上涉及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的犯罪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伤害,更对青少年本身的成长造成阻碍。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 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从20xx年到20xx年间增长了X%,其中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最为突出。
2. 犯罪类型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犯罪类型从传统盗窃、抢劫,扩展到网络犯罪、欺诈等新型犯罪手法。
3. 青少年犯罪普遍呈现低龄化趋势。
一些犯罪行为的起点年纪逐渐下降,一些中小学生因少年犯罪而受到处理的案件也有所增加。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的问题。
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缺乏教育指导、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倾向增加。
2.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关注度不够,教育内容无法满足个体的需求,缺乏法治教育的普及。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传媒内容过于暴力、社交网络的不良引导等社会因素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四、青少年犯罪的解决办法1. 家庭教育的加强。
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2. 学校教育的改进。
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 社会治安的改善。
增加社区治理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公共安全设施水平,提供更多的娱乐和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
4. 培养良好的上网文明。
加强网络安全科普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
五、结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频发不仅给受害者和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对社会秩序和未来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1. 环境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工作繁忙,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导致孩子无人指导、无人抚养。
此外,一些家庭存在家暴、离婚等问题,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良影响。
另外,社区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社区治安差,青少年容易接触到犯罪和不良行为样本,导致其产生模仿行为。
2. 学校因素学校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学校存在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导致学生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方向感。
此外,一些学校存在欺凌和暴力等问题,使得青少年产生反叛心理和攻击行为。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之一。
社会的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让一些青少年产生失落感、挫折感,进而投身于犯罪行为。
另外,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一些电视节目、电影和音乐等内容传达了不良价值观,误导了青少年的行为准则。
二、解决方法1. 家庭教育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首要任务。
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确保其得到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家庭教育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行为道德准则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社会相关机构的合作,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问题和挑战。
3. 社会关爱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保护。
青少年犯罪研究解读
青少年犯罪研究解读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攀升,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本文将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解读,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背景因素:家庭环境、教育、社会情境等都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
家庭矛盾、父母离异、父母缺席等不良家庭因素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社会支持不足等社会情境因素也会推动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2. 心理因素:青少年常常面临认同困境、自我价值感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
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心理因素也可能成为他们犯罪的动机。
3. 同伴影响:同伴的影响在青少年中是非常强大的。
如果青少年交往的同伴中有犯罪倾向,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参与犯罪行为。
同伴关系的变化、社交网络的扩大等因素会增加这种影响的程度。
二、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层面,还涉及到社会和家庭的多个方面。
1. 个体层面:青少年犯罪可能导致犯罪者自身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遭受到暴力、滥用药物、艾滋病等问题的困扰,犯罪记录也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2. 家庭层面:家庭是一个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环节。
家庭成员可能因为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而面临社会压力和心理困扰。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和关爱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3. 社会层面:青少年犯罪对社会秩序和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犯罪行为可能导致社区犯罪率上升,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成本也包括了来自于司法系统的开支,如警察力量、司法程序和监狱等。
三、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社会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家庭和教育干预: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资源支持。
鼓励学校和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和项目,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法制教育黑板报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文字稿
法制教育黑板报资料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
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
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
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
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
他
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
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
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环境
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
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
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
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
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人格可塑性大,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正确地分析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对于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这一特殊而重要的“危险期”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拟就分析我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原因,从而得出预防他们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一、犯罪年龄呈低龄化且文化程度不高。
以前,青少年犯罪作案的高峰年龄以16岁至18岁居多,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年龄进一步呈下降趋势,不断呈现低龄化特征,以14岁至15岁年龄段为多。
据统计,2016年、2017年、201年,我县审查起诉的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分别占25%、27%和30%,初犯年龄也由过去的15岁提前到13、14岁。
如2018年3月份,审查起诉的一起孙某等4人抢劫案中,年龄最小的刚过14周岁的生日,而年龄最大的还没有过16周岁的生日。
他们这些人,年纪很小就不上学,在社会上混,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犯罪客体以侵财为主。
近三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在众多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性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
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或畸形的物质欲望,盲目追求享乐,当通过正当的渠道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往往一些不正当途径来获取。
如临沂某中学17岁学生李某,家庭贫困。
李某上高中后,看到有些同学手拿MP5,腰带手机时,感觉自己不如人家,于是,趁同学们上课时,就溜回宿舍偷人钱财,买来MP5,手机等用来在同学面前“显摆”,最终被绳之以法。
三、犯罪动机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具体表现在犯罪动机简单,作案没有明确目的,多属一时感情冲动,有的是出于好奇、自我表现和寻求刺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如2006年12月10日,费县某初中生张某和李某在课下玩耍时,张某占了“下风”,自以为丢了面子,于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在李某身上乱捅一阵,最终导致李某死亡。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3、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5、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不健全,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故而也使得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
6、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
1999年有前科、累犯占22 79%。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
当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如下⼏个特点:1、疯狂性。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格,往往容易⾛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逞强好胜,在进⾏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
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较简单,其⽬的单⼀,随意性强。
⼀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时的感情冲动⽽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为反映了未成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
如案例三种的⼩新,其⾏为的仅仅是为了偷点钱去上⽹⽽⾮杀⼈。
3、连续性。
对某些具有偷窃、抢劫等犯罪⾏为的青少年,⼀般在初次作案得⼿之后,侥幸⼼理便得到强化,从⽽对物质享受产⽣了贪得⽆厌的欲求。
产⽣连续性犯罪。
4、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
从组织结构看,⼀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且这种组合往往是⼀拍即合,⼀哄⽽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解体。
案例⼆中的徐某即带有鲜明的学⽣团伙性质。
虽可能是因为玩游戏或其它简单原因纠结。
5、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段的残忍性。
青少年犯罪⼀般没有事前的充分考虑和酝酿过程,没有预谋,⽽往往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时冲动,就可能⽴即萌⽣犯意,突发犯罪;⽽且想⼲什么就⼲什么,不计后果,从⽽酿成恶性犯罪。
案例三中⼩新的⼿段可谓残忍,⼀死⼀重伤的结果⾮常⼈所能想象得出的。
6、犯罪动机的单⼀性和犯罪⽬的的荒诞性。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其⽬的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
他们有的是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有的是模仿⼩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的⼀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我的天不怕地不怕⽽犯罪。
案例三中⼩新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偷钱,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也可见青少年犯罪⾏为时严重的盲⽬性和不计后果性。
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有哪些当前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一)纠合性当前青少年犯罪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相同地域为基础,纠合在一起,共同作案。
在纠合过程中,为了争强好胜而在团伙中争当霸主,常常象滚雪球一样结合成更大的团伙,以壮大势力。
这样,可以互相壮胆,在“人多势众”的心理支配下,犯罪过程中反映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理智无法控制行为,其犯罪一旦得逞,便紧接着再干。
为何会出现这种纠合性呢?主要是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喜欢交际,乐于结群,一旦受坏人和外界不良因素引诱,在人多势众、互相壮胆的情况下,作起案来胆大妄为。
(二)偶发性青少年违法犯罪与成年人违法犯罪相比,他们的动机往往比较简单,有时甚至表示出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
他们的犯罪,一般来说,较少预谋、策划,常常是在外界的影响下,或者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犯罪的偶发性还表现在有的青少年平时表现还比较好,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犯罪。
青少年这种偶发性犯罪现象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分不开的。
青少年发育期,身体增长速度快,生理能量代谢率大,性的生理冲击力强,但是,他们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因此具有较大冲动性,容易干出意料之外的犯罪行为。
(三)野蛮性野蛮性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表现特征。
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遇事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一切的去行动。
如果这种特点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表扬,则是一种上进的动力,但如果用在违法犯罪上,则又成为一种破坏力。
有一些青少年年龄虽小,但作恶犯罪却肆无忌惮,气焰嚣张,动不动就以“是不是给你放放血”,“不要喊,否则就要你一只耳朵”等相恐吓,以拳打脚踢、刀戳、捆绑等手段,侵犯人权,抢劫钱财。
(四)反复性由于青少年思想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方面,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经过帮助教育,痛哭流涕,表示要改邪归正,表现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大反复性,有些青少年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成了多次“进宫”的老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队:11级本治一区学号:20113101140117 姓名:谭振宇当代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原因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犯罪的严峻态势并不奇怪。
我们对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
除了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与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如机体需要增多、性成熟,和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模仿、猎奇等),以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上偏年轻的客观情况,使得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率较高。
当代青少年人犯罪无理论从犯罪性质、犯罪动机、犯罪方法、犯罪形式、犯罪主体以及犯罪低龄化、反复性、传导性、犯罪突发性等等方面,都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大体上,当代我国青少年犯罪有以下特点(共7点):1、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队性特点。
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
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
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据报道,今年9月在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法院不公开审理一抢劫案件,18个被告中,只有一个19岁,其他均为未成年,最小的才15岁。
这是一群在城市游荡的孩子,一没钱就几个人凑在一起,窜到街上,见人峰拥而上,先打后抢。
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不断有青少年组成的带有封建帮会色彩和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团伙,净干些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甚至称霸一方。
200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此案告破后,挖出了一个犯罪团伙。
这个团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他们成立了“好汉帮”、“神龙教”,还有敢死队,其中有“老大”、“军师”、“打手”等。
少年“黑社会”已露端倪!2、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趋暴力化的特点。
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
这些人或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或暴力抢劫,或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的疯狂性。
比如,据报道,去年上海市一名17岁的少女因母亲对其管教太严,竟用刀将其母亲砍杀致死。
在日本,2001年初,神奈川县一所中学的两名学生因不满老师的耐心规劝,居然动手“修理”了8名老师长达1小时,造成2名老师下鄂骨折,一名怀孕女教师险些流产。
时隔不久,日本西北部一中学生因不满老师的训斥,放学后用一把小刀连刺老师十刀,致老师惨死刀下。
3、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预谋,突发性犯罪比较多。
笔者曾办理的一起郑××故意杀人被害人代理案(案发于1999年8月15日),仅仅是两人因打台球发生口角,郑××就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被害人连捅四刀而致人死亡。
笔者还承办过一起李××抢劫案,李××是一个高中学生,平时在班上表现、学习都不错,在一天打台球时,仅仅是因跟随一个同学找另外一学校的学生出气,主犯在打人过程掏走了30多元钱,结果李××因构成抢劫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4、犯罪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
在青少年犯罪中,不少犯罪手段成人化,且有不少是智能犯罪。
曾有一起强奸案,三个被告均为未成年人,一个才15岁,但在对付舞厅小姐实施强奸时,显得非常“老练”。
另据报道,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本市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报案,该公司在交纳上网费时,发现在北京电报局的163上网帐号被人盗用,累计损失达40余万元。
经公安部门认真排查,终于将本市第一个黑客——年轻的在校大学生卢某抓获。
实际上,现在很多制造病毒的“高手”都是青少年。
再者,犯罪的低龄化也比较突出。
13、14岁的小孩动辄拿刀伤人、杀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
5、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来看,反复性强,再犯的犯罪率上升。
青少年模仿性强,犯罪学得很快。
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既有可塑性强、易于改造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反复性。
在看守所、监狱的“交叉感染”,使其学会了更多的犯罪“技术”,由以前的“一面手”变成“多面手”,并且胆子更大,反侦查性更强。
这恐怕是重大、恶性案件在青少年中不断发生,并且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6、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资欲望的贪念性的特点,初犯、偶犯则成为最新动向。
初犯、偶犯日益增多,已成为目前贪利性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新动向。
从四川省泸县法院统计数字看,抢劫、盗窃、强奸(幼奸)、故意伤害这几类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的百分之九十三点一,其中抢劫、盗窃则占绝对多数。
据近几年的犯罪调查表明,贪利性犯罪者,初犯、偶犯所占的比例较大。
据河南省两个少管所得未成年抢劫犯的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八点一属于初犯或偶犯。
累犯、惯犯还不到调查全员的百分之二。
7、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传导性特点。
未成年人正在成长过程,辨别是非你、能力薄弱,不仅易受外界感染,而且传导性强,如不及时进行教育,预防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相互感染,则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例如成立于2000年9月,2001年4月被警方破获得四川泸县的具有黑色会性质的“新龙会”,“老大”是一个20岁出头的青年,另有3、4个骨干年龄都超过18岁,其余97名成员都是青一色的未成年人,而且都是学生。
他们就是相互串联、相互感染越滚越多。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本身不仅影响社会治安,造成道德损失和物质极大损害,而且它如同瘟疫传播者一样,影响一代未成年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共5点)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之所以形成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既有主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
大体有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之中的主要方面原因。
原因如下:1、自身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
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
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2、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
”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前文谈到的我所曾承办的三名未成年人强奸案,三个被告人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其共性是对孩子缺乏关爱。
法庭教育时,这三个父母都痛哭流涕,说对不住孩子,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3、学校原因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
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
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
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
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
一个18岁的黑帮“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谈到:“有一次上课迟到,老师罚我在教室的角落里举砖头,我心里发狠就用砖头一下砸在一张课桌上。
老师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我和他打了起来。
就这样,我被学校记大过处分。
我认真学习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
我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在一起,整天寻衅滋事。
”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
前一段时间,笔者办理的刘×抢劫案,被告人刘×在学校、网吧门口强行向其他学生索要钱财,以满足其上网消费。
他感觉这些都是小事,压根没有和犯罪联系起来。
4、社会原因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
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腐蚀则最为严重。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可一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理想被严重扭曲,他们为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
笔者曾办过一起赵××奸淫幼女案,赵××只有15岁,就“糟蹋”、奸淫了8名女孩,这些女孩小的仅有4岁,大的才11岁,赵××年纪不大,但却花样翻新,手段残忍,这些都是他看黄色录像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