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比率
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
本文将从我国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法律规定青少年犯罪数量的现状1. 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我国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数达到11.8万起,涉案人数达14.6万人。
其中,14至16岁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数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案件数的40%以上。
2. 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类型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贩毒等。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财产型犯罪和暴力型犯罪较为突出。
3. 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一些青少年犯罪手段趋向成人化,如使用枪支、刀具等凶器,作案手段更加残忍、狡猾。
4. 犯罪地域集中青少年犯罪地域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
二、青少年犯罪数量上升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校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诱惑、违法犯罪分子的影响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违法犯罪思想。
4. 青少年自身因素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认知能力、自控能力、道德观念等方面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犯罪。
三、对策与建议1. 家庭教育(1)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和睦,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2)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3)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学校教育(1)改革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特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同学违法犯罪现象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治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摆在全社会面前。
据报载,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在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中已达到70%,占同期25岁以下青少年犯总数的15%左右。
而在校同学的违法犯罪现象则日趋严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青少年同学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同学违法犯罪的表现形式很多,他们小则偷偷摸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骚扰四邻,大则抢劫、盗窃、流氓、危害社会。
通过近几年来办理案件来看:K偷窃扒拿等盗窃行为表现得十分普遍。
或从自己家中偷钱偷物,或偷别人钱物等。
城内某中学一名初一同学,从几岁开始常常在家中偷父母的钱,父母发现后没有引起重视,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后又发展到亲戚家中偷,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偷来的钱大部分用于打游戏、上网吧。
去年五月份,一次性从亲戚家中偷得现金1500元,买照相机,请同学吃饭,到新华路红茶坊吃套餐,一个下午花掉800元,这样的现象在中学有,在小学也有,有男生女生,他们抽烟、喝酒、打游戏机、上网吧、吃零食,家长给的零用钱满足不了,就去偷,偷少了不够花,就去偷大的。
如2000年5月,我们去办理一起盗窃案件,发现城内某一高中一名男生,17岁,自带一把螺丝刀,在城内某厂自车棚乘无人之机撬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锁,准备骑出厂区,被当场抓获。
在检察中发现该同学自九九年来先后在城内盗窃自行车6辆。
另外还发现该同学伙同其他同学,在城内的一些工厂、企业偷铜、铁等物品。
在办理案件中还发现有的同学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偷窃摩托车、自行车。
去年8月,在办理城内一起偷窃案件时,发现城内某小学五年级同学,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乘营业员不备,从钱盒子中偷现金300元。
还有的小同学偷未锁的自行车到废品收购站卖,被抓获。
2、打架斗殴、流氓滋扰等违法犯罪活动尤为特别青少年同学,特别是初、高中同学拉帮结派结伙斗殴现象。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原因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目前我国这一群体有4亿人,未成年人是人类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与吸毒并列为“三大公害”,它不仅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
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最高,在日本14岁-----20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国青少年的1.36 %,英国为3%,美国为5%,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岁至25岁的青少年占60%以上,尤为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犯罪青少年中,14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逐年递增,未成年人犯罪祸及社会,祸及我们的未来,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犯罪,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
一、犯罪主体要件特点(一)犯罪成员呈低龄化趋势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与六七十年代相比,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初犯年龄由原来的17、18岁下降到了11、12岁,现在不少未成年人在11、12岁时就开始小偷小摸了,十三四岁时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到十五到十八岁这个年龄段时,已成为犯罪的高峰期了(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低龄化的犯罪趋势下,未成年犯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素质的低下,使他们缺少起码的鉴别能力,易受到诱导走上犯罪道路,在社会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与未成年人相适应的文化,就很难找到职业,没有职业,就没有收入,为了生活,为了消费,在正道走不通的情况下,他们往往走上歧途,走向犯罪之路。
(三)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的进步和女性的解放,使得女性参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女性犯罪也随之呈上升趋势,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很多,远不止以上所列的几点,医生给病人治病需要了解病情特征,目的是治病救人,我认为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目的是对症下药防治未成年人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近年来,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据日本70年代的统计表明,14岁--20岁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占全国青少年的1.36%,英国为3%,美国为5%,南朝鲜为2.2%。
如此大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而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给我们的家庭教育现状带来了警示。
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
青少年犯罪除了无业人员及城市周边地区人员居多,父母离异、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结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财产的案件多,不计后果、追求哥们意气的多等等这些长期以来所固有的原因和特点外,还有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网络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继父母离异、毒品、电子游戏等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后,网络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催化剂作用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
学生由沉迷网吧发展到有轻微违法行为,就是由于在网上浏览到了暴力、色情等网页,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引发犯罪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一)因沉迷网吧而导致犯罪。
上网是近两年来在青少年中颇为流行的事,同样在犯罪的青少年群体中也毫不逊色。
如某市法院审结的一起盗窃案中,被告人余某从初三开始就在别的同学带领下经常光顾网吧,他经常是深夜从学校溜出上网至天明前再回校舍,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后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流入社会沉迷网络继而引发犯罪。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一、引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 频率高: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群体中占比较大,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 集团化倾向:青少年犯罪更容易形成犯罪团伙或集团,其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3. 倾向性犯罪: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偷盗、抢劫、吸毒、校园暴力等与年龄群体相关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暴力、父母溺爱或冷漠等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不健康发展和犯罪倾向的增加。
2. 教育因素:教育质量低、学校氛围差、教育失灵等原因会使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流氓文化、媒体暴力影响、社区犯罪多发等会对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4. 心理因素:青少年个体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攀比心理、叛逆心理等也会导致他们选择犯罪作为表达自我、追求刺激的方式。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注与引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注重素质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3. 社会环境改善:加大社会治理力度,扫除社会流氓文化,减少暴力媒体内容,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社区环境。
4. 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 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法律惩处与教育改造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特点与成因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解决。
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并在政策制定层面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力度,以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居高不下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犯罪行为偏向性比较显著,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以抢劫、偷盗、入室盗窃等财产犯罪为主。
二是犯罪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常见的是青少年犯罪,尤其是15至17岁的人群。
三是社会影响较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频率高,不仅给受害人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犯罪。
二是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各类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示范,导致他们对法律和道德观念的认同度降低。
三是学校因素。
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不力以及学校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四是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与不良同龄人的交往,导致他们犯罪。
针对以上的特点和原因,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社会教育。
社会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普及,使其充分了解法律的约束和制裁。
三是改进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加强社会监管。
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和社会防控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控和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避免其沉迷于不良环境和行为。
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一、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数据统计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在犯罪的青少年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2至18岁之间,其中15至17岁是最主要的犯罪群体。
三、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破裂、家庭教育缺失等,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环境: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游戏、暴力影视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模仿心理,导致犯罪行为。
3. 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成绩,忽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4. 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存在自卑、叛逆、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可能导致极端行为。
四、犯罪特点1. 团伙犯罪增多: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团伙趋势,他们相互支持、共同作案,增加了打击难度。
2. 暴力犯罪增多:部分青少年受网络暴力文化影响,倾向于采用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3. 犯罪手段智能化: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等。
五、影响分析1. 对个人:青少年犯罪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自杀。
2. 对家庭:青少年犯罪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可能导致家庭破裂,影响家庭和谐。
3. 对社会:青少年犯罪会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增加社会治理难度。
六、对策建议1. 强化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2. 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网络暴力文化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减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3.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其预防对策,对当今社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指 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据统计,在全国2.2 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同时,青少年犯罪年龄正不断下降,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7岁。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加强青少年预防犯罪工作,有利于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也给青少年自身以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新时期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从犯罪形式看,犯罪呈现多样化一是盗窃犯罪增多,许多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在受到父母或家庭、学校的约束时就开始小偷小摸,从而走向盗窃犯罪。
二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增多。
有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在家庭暴力或家庭冷战中成长,造成孩子冷漠、内向、残酷的性格。
还有的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委屈,少许的言差语错就要采取残忍的报复手段。
三是网络犯罪迅速兴起,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
2023年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
2023年关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2023年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1. 引言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对社会治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和预防措施,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2023年的调研。
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相关研究、统计数据和政策文件。
3. 特点(1)年龄特征:青少年犯罪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其中15-17岁的年龄段犯罪率最高。
(2)性别特征:男性青少年犯罪率远高于女性。
(3)犯罪类型:涉及较多的犯罪类型包括抢劫、盗窃、暴力犯罪和贩毒等。
4. 成因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等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2)教育环境:学校教育质量、师生关系、学业压力等也与青少年犯罪有关。
(3)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社会文化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选择。
5. 预防措施(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
(3)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增加社会支持网络。
(4)法律法规: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和触法行为应对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治教育。
6. 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多方合力来进行预防。
通过加强教育、提供社会支持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约站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少年农民等。
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3)(4)(5)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至于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好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广泛开展以“两法一制”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
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1、从犯罪形式看:①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
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两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人占总数的60%,超过半数。
②内部组织结构紧密。
以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为例,吕建龙集团的成员分为核心成员、一般成员和外围分子三种,核心成员吕建龙、汪文旭、马慧清、唐占仓4人同居一屋,吕建龙专门制定了值班制度,规定4人中每天留一人在家值班,吕作为集团首脑,通过掌握集团犯罪收入分配权控制了其余6人,形成吕位于塔尖位置的、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状权力结构。
2、从犯罪手段来看:①作案手段凶暴、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福建省漳平市一名少年犯杀人案,该少年看着手表杀人,计算杀一个人需多长时间,杀完以后还准备杀第二个人。
②犯罪手段趋于成熟化、智能化,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和逃避打击的意识。
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
如2001年末兰州市青少年结伙抢劫出租车司机类案件。
3、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劫犯罪等各类案件俱有出现,并且均有上升趋势,而又以盗窃犯罪居多。
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而有些则走向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更有甚者,模仿电影电视中人的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盗窃未成,遂杀人抢劫。
4、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模板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模板一、违法犯罪基本情况随着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青少年犯罪如今已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已高达上百万,其中约70%为男性。
青少年犯罪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分别占了12.6%、30.2%、33.5%和14.1%。
青少年犯罪罪案类型主要为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贩毒、盗窃汽车等严重型犯罪。
二、犯罪形式规律特点1.犯罪动机复杂:青少年的心理和思维尚未成熟,又处在一个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犯罪动机复杂、多样化,主要有物质欲望、恶趣味、逃避现实、报复等动机。
2.行为模式单一:青少年犯罪的行为模式单一、创意不足,主要是盗窃、抢劫等传统的黑社会犯罪。
3.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家庭因素有关。
家庭教育不善、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有犯罪史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4.网络游戏问题突出: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的广泛传播,也给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很多青少年变得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也使得他们误入了不良的网站和信息源,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防控短板1.预防意识不足:许多青少年犯罪是可以预防的,但很多人因为预防意识不足,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措施。
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老师等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关注都应该加强。
2.预防手段不够完备:目前,公安机关针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手段还不够充分,需要继续加强建设和完善。
3.应对机制不完善:公安机关、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防控力量之间协调不力,应对机制不够完善,也是防控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短板。
四、对策建议1.应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青少年的监督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应加强学校教育,加强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此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应加强与社会各类组织的合作,建立联合防控体系,共同开展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犯罪的工作。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并通过积极探索与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兴旺发达、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也是关系到下一代反腐蚀防演变,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事。
本文仅据调查掌握的一些资料对张掖市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做粗略概述和剖析,以向全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趋势1999年至2001年上半年,全市各级法院共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443件499人,分别占同期刑事案件的4.12%和4.05%。
其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有:(一)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和智能化——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
犯罪青少年一般都曾是由于某种原因辍学的文盲半文盲和学校中的“双差生”,平时就有小偷小摸、逃学、说谎等不良行为。
由于处境、习性相同或接近,加上封建社会的行邦意识在未成年人中的抬头,以为群体作案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成功率比单个行动要高。
因此往往聚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交叉感染”,逐步走上犯罪道路,形成犯罪团伙。
据调查,各类青少年犯罪案件中与团伙有关的占80%左右,初次违法犯罪年龄在6至14岁龄段的占总数的20%左右,15至16岁的占总数的50%左右,18岁以上到25岁以下的青年人犯罪占总数的30%左右。
这表明14至16岁青少年是犯罪年龄峰值期,而18岁至25岁青年的犯罪亦不容忽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在逐年增多,年龄最小的还不到10岁。
——青少年犯罪手段日趋恶劣且不断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
有的犯罪前有预谋、犯罪中有伪装、犯罪后有对策;有的作案前探讨反侦察手段,制定进退的“最佳路线”,以多种形式变幻莫测地化妆作案、伪装现场,作案后实施反侦察的伎俩手段成人化;有的利用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及多种电器、电子设备和电脑等作案,犯罪趋向智能化。
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某区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的情况,结合该院2011年-2012年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认真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预防建议。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两抢一盗”侵财型犯罪案件比例高。
由于未成年人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沾染上抽烟、喝酒、上网等不良习好,为满足个人消费欲望,容易实施侵财性犯罪。
近两年,该院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5件101人,其中“两抢一盗”案件32件74人,分别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和人数58.19%和73.27%。
2.共同犯罪案件比例高。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单独作案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加之未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差等原因极易结伙作案。
该院办理的这101名犯罪未成年人中共同犯罪的有94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93.07%。
3.犯罪主体文化水平低、自食其力能力不足。
这101名犯罪未成年人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其中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93人,占未成年犯罪总人数92.08%,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足,为了贪图享受而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4.侵害对象、作案区域相对固定。
由于未成年人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多选择学生等作为其犯罪侵害的对象,以学校为中心所辐射的周边网吧,以及通往学校的道路、城郊结合部等地点作案。
如该院2012年办理姚某、宋某、乔某抢劫案,三名被告人多次在晚上以翻围墙、爬窗户的方式进入某镇初级中学男生宿舍,或者在校园周边采取殴打、搜身及威胁的方法,抢劫20余名学生200余元。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一)家庭原因1.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
一般而言,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关爱和管教,容易导致未成年心理扭曲和个性畸形,在性格、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因而走向犯罪。
这101名犯罪未成年人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双亡家庭的涉罪未成年人有32人,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31.68%。
如,2012年5月,16岁的王某盗窃一案中,由于母亲过早去世,从小形成了一种自卑、自闭的心理,其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疏于管教,因此导致其上网成瘾,当缺钱上网时便产生了偷盗的想法,进而走向了犯罪。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正在日益加重,主要形式表现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杀人等等。
虽然具体的犯罪形式有所不同,但各种青少年犯罪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具体来看,目前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1 犯罪年龄低龄化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1.2 犯罪类型多样化目前,青少年犯罪已几乎涉及整个犯罪领域,其中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但凶杀、强奸、敲诈、吸贩毒案件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1.3 犯罪人员低文化从某市少年犯管教所近几年来对青少年文化程度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的文化较低,小学文化水平占40.2%,初中文化水平占47.5%,可见少年犯中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最多。
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还不及于此,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1.4 犯罪团伙化突出团伙犯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
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于是就三五成群、拉帮结派。
由于他们缺乏对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法制观念淡薄,又受到“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易在团伙犯罪中冒险、冲动,酿成大案或是恶性案件。
1.5 犯罪形式智能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成人化。
1.6 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特点。
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含义: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特点: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
2001年至2003年,陕西省西安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岁)犯罪嫌疑人1838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4878人的43.5%。
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犯罪特征:以侵财型犯罪为主,此类占批捕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65%,以抢劫和盗窃最突出,其次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犯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较常见,三年共批捕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绑架等五类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920人。
案例1:赖某某等3人(年龄在14-17岁不等)为抢摩托车,以雇车为名将载客司机谢某某骗到偏僻路段,用西瓜刀将谢某某砍死后,骑着抢来的摩托车逃离现场,荒唐的是,作案前3人还模仿电影里的镜头,特地到城里买了一块手表,看杀一个人要花多长时间。
黄某某仅仅因其父不肯给他200元“出门打工费”,便当场用水果刀将其父刺伤致死。
新的犯罪特征:出现一些新的类型,如绑架、投毒、妨害公务、非法拘禁、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明显增加,如利用网络进行强奸、诈骗等。
青少年犯罪的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
在作案时,有的青少年往往不计后果,采取残忍手段。
青少年犯罪的方式以结伙或共同犯罪为主,出现了帮派苗头。
主要表现在抢劫、抢夺、绑架、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犯罪中,基本上都是2个人以上共同作案,在批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占了62%。
案例2:姜某某通过玩网络游戏认识浙江的网友楼某某后,多次以做生意急需资金为由向楼某某“借”(实为诈骗)了70多万元用于挥霍。
案例3:陈某某、黄某(两人均为18岁,已于2005年10月被执行死刑)伙同郭某某、林某某、林某某经多次密谋,事先便踩点好埋尸地点,绑架了小学六年级学生连某,采取先“撕票”后勒索30万元现金的手法,用尼龙绳残忍地将连某活活勒死。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1、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青少年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
2、暴力性犯罪占很大比例。
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
据统计,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各占总数20%以上,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也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近一两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占总案数的70%。
3、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
青少年罪犯中,大都接受的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甚至还有的形成犯罪集团。
青少年罪犯虽年轻力壮具有体力优势,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太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心理压力大,且他们大都实施暴力犯罪,担心被害人反抗,总觉得单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故他们经常纠集几人去共同作案形成犯罪团伙甚至犯罪集团,这样既能使部署安排周密,又能在力量上足以抵制被害人的反抗。
5、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再加上对流动人口管理上的不健全,暂住、录用外来人员不予申报,使得外来人口管理上很混乱,给一些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且作案后逃之夭夭、不留踪迹,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故而也使得流窜分子大肆进行作案。
6、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
1999年有前科、累犯占22 79%。
青少年犯罪
思考题
1.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犯罪? 1.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犯罪? 为什么青少年容易犯罪
2.你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主观思想上的 2.你认为青少年犯罪是主观思想上的 问题还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多? 问题还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多?
授课完毕!
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 (一)犯罪情节恶劣,犯罪手段升级。 • (二)犯罪年龄提前,低龄化严重。 • (三)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 • (四)犯罪诱因简单,盲目性突出。 • (五)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犯罪
凸现。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不懂法律! 一、法制意识淡薄 、不懂法律!
二、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1.分辩是非的能力低。 1.分辩是非的能力低。 分辩是非的能力低 2.虚荣心 好胜心强, 2.虚荣心、好胜心强, 虚荣心、 易冲动,好感情用事。 易冲动,好感情用事。 3.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 3.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一、学习法律,遵守规则, 学习法律,遵守规则, 做一个守规则的人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谦虚的人 严格要求自己,
三、讲诚信,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讲诚信,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树立理想, 树立理想,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些法律常识
1、什么叫犯罪? 什么叫犯罪? 法律是什么?什么是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2、法律是什么?什么是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什么是正当防卫? 3、什么是正当防卫? 刑法包括那些? 4、刑法包括那些? 判死刑就是死定了吗? 5、判死刑就是死定了吗? 自首可以减刑吗? 6、自首可以减刑吗?
关于青少年犯罪相关问题的司法统计分析
关于青少年犯罪相关问题的司法统计分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笔者所在法院,陆川县法院2008年提起公诉286件445⼈,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100件175⼈,占案件总数和⼈头总数35%、39.3%;2009年提起公诉273件404⼈,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115件199⼈,占案件总数42.1%、49.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例呈逐年增加趋势,成为犯罪⼈群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
2008年14⾄18周岁未成年⼈犯罪37⼈占青少年犯罪⼈数的21%,2009年14⾄18周岁未成年⼈犯罪60⼈占青少年犯罪⼈数的29%。
(三)⽂化程度低、法律意识薄弱。
2008年青少年犯罪⼈员中,⼩学⽂化的有69⼈,占青少年犯罪⼈数的58.2%;初中⽂化100⼈,占57.1%;⾼中⽂化6⼈,占3.4%;2009年青少年犯罪⼈员中,⼩学⽂化的有91⼈,占青少年犯罪⼈数的45.7%;初中⽂化的有106⼈,占53.3%;⾼中⽂化的有2⼈,占1%。
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因为⽂化⽔平低下导致他们缺乏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从⽽⾛上犯罪之路。
(四)犯罪性质中暴⼒犯罪⼈员增多,犯盗窃罪⼈员居多。
2008年我院受理暴⼒犯罪的青少年⼈员有52⼈,占青少年犯罪⼈数的29.7%, 2009年79⼈,占39.7%。
2008年青少年犯罪⼈员犯盗窃罪的有79⼈,占青少年犯罪⼈数的45.1%,2009年有78⼈,占39.1%。
(五)农村青少年犯罪⼈员居多。
2008年青少年犯罪⼈员中农民⾝份的160⼈,占青少年犯罪⼈数的91.4%;2009年183⼈,占91.9%。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主观⽅⾯ 我们通过统计分析,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法,意志品质薄弱,辨别是⾮能⼒差,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和坏思想的影响,极易⾛上犯罪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这个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已经非常普遍,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
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青少年犯罪动机。
具有贪利性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理所当然地就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因而也无法完全摆脱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就消极因素而言,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市场的竞争性,使一些人为了获得利润,甚至不惜违法犯罪。
有人将当前犯罪归纳为“三种手段,一个目标”。
一种手段是权,利用职权,大搞贪污犯罪;其二是钱,用钱贿赂,买通关节,大干违法犯罪勾当;其三是拳,既无权,也无钱,又想发财,只好靠拳头,进行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追求一个目标-钱。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绝大多数为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犯罪。
据吉林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所1996年对吉林省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1992年到1995年吉林省未成年人犯罪共有3892名,涉及到7种犯罪类型,侵犯财产犯罪(盗窃、抢劫)为2840名,占总数的72.9%。
另据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法院统计,1993年48名少年犯中有42人犯盗窃罪,1994年56人中有40人犯盗窃罪,1995年96人中有61人犯盗窃罪,分别占同年少年犯总人数的87%、91%、63%。
从犯罪动机分析,绝大多数是追求享受,任意挥霍。
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具有疯狂性特点。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具体表现为:(一)行凶杀人、严重伤害。
有的青少年谋财害命、焚尸灭迹;有的报复杀人;有的因婚恋矛盾杀死对方;有的因邻里矛盾打架斗殴,严重伤害他人。
如深圳市早在1989年一年之中发生该类类案件56起,死19人,伤害38人,案犯中青少年占60名,为总数的84.5%。
(二)暴力抢劫。
近年来,青少年抢劫犯罪已由原来的随意性向特定性方向发展,犯罪手段由原来的仅仅凭借拳脚施暴、口头危胁转向使用武器,如手持匕首、棍棒、屠刀、抢支等作案。
(三)暴力强奸。
这部分犯罪分子手段恶劣。
例如,1994年湖南省怀化市发生的4起重、特大强奸案,犯罪分子都是挟持女子搭乘机动车到市郊偏僻失控地区实施强奸,其中搭“的士”的三起,搭三轮车一起。
(四)疯狂地侵吞公款。
从近年来查处的此类案件来看,这类犯罪分子不仅年龄小,犯罪数额巨大,而且往往是钱财到手,即大肆挥霍,或周游中国,或携款潜逃国外,或偷渡台港澳地区。
例如辽宁鞍山市民生食品厂出纳员金某,工龄仅4年,贪污的历史劫有3年零3个月,共计贪污24.38万元。
云南省大理市工商银行石如刚,21岁,竟贪污70.5万元。
再如广东省东莞市的贪污犯林某某时年方19岁,贪污数额竞高达126万元。
如此疯狂的攫取,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三、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形式具有团伙性特点。
渴望友情、乐于合群,是青少年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
青少年往往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想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群体。
青少年违法犯罪也便多以团伙形式出现,这些犯罪团伙大小不一,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
由于青少年经验少,能力差,他们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
特别是一些未成年犯罪人员往往是在校的双差生、辍学生、流失生。
这些人往往是学校的落后群体或者是由于邻里关系,或者是结识于游戏机、录放厅等低游戏场所共同的失落感、消极心理和志趣,使他们聚合在一起。
因此,团伙犯罪则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其社会危害性极大。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约有60-70%属于团伙犯罪。
据黑龙江省公安厅研究室对哈尔滨少管所700名在押犯调查,团伙犯罪占88.23%。
其中杀人团伙占17.1%,抢劫团伙占43.75%,盗窃团伙占27.38%,强奸团伙占7.25%。
大兴安岭行署公安局1995年1-10月份打掉犯罪团伙84个,其中未成年犯罪团伙就有79个,占94%。
在青少年团伙犯罪中,有些属于一般性结伙犯罪,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犯罪团伙向犯罪集团发展,并且有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已经成为完整上意义的犯罪集团。
从近几年青少年团伙犯罪发展趋势看,团伙作案惯做大案要案,一旦团伙中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性结伙犯罪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甚至成为一种带有黑社会色彩的有组织犯罪集团。
当前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不仅有名称、有头目,而且有纪律,实施犯罪时有计划、有分工,大部分青少年犯罪团伙属于同性组成的团伙,但也有不少是男女青少年组成的混合型团伙。
有的犯罪团伙实施特定的单一类型的犯罪,但也有不少犯罪团伙实施多种类型的犯罪。
犯罪团伙的精神纽带主要是"哥们义气"和性格志趣的一致性及犯罪意识、犯罪利益的相联性。
他们凭借人多势众,称霸一方,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一般地说,大案要案均为青少年犯罪团伙所为。
十多年来,多次"严打",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历史与现实的情况表明,团伙犯罪比青少年个人实施的犯罪危险更大,并且具有相当大的腐蚀性,因此对于这类犯罪要坚决予以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四、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看,具有反复性特点。
青少年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易于接受教育改造。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
例如,有的青少年犯过去只是“一面手”,通过劳改、劳教农场出来后,则变成了“多面手”。
根据研究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间,我国青少年重新犯罪率很低,一般不到5%;到了八十年代,重新犯罪率上升到100%左右。
近些年来,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不断增加,有些地方达到15%以上,甚至在20%左右。
个别地区超过了30%以上。
据调查,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犯新罪往往比以前犯罪的要严重得多,当前我国许多大案要案和恶性案件,多系重新犯罪分子所为。
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惯犯、累犯、教唆犯及犯罪团伙头子,他们虽然经过多次处理和教育挽救,但是,由于他们多次人作案强化了犯罪动机,已由初犯的恐惧,转为熟练,不仅不思悔改,当他们的犯罪行为受到制裁或不切实际的需求受阻后,非但不予收敛,反而疯狂地报复社会,成为对社会治安具有极大危险的分子。
所以加强研究重新犯罪的特点和规律,预防和控制重机关报犯罪率是一项极其重要任务。
此外,就少年犯罪而言,还具有突发性、连续性、传导性的特点。
突发性之所以成为少年犯罪的特点,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
一般地说,较少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化,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
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所谓连续性,是指有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
所谓传导性,青少年有强烈的模仿性,然而由于他们年龄幼小,辨别是非能力薄弱,易感性强。
这种传导性在团伙中犯罪表现的最为明显。
在团伙中少年犯常以老带新,多面手带单面手,把自己违法犯罪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新伙伴。
所以,有人比喻青少年犯罪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回答人的补充 2011-05-24 15:27案例一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
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
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
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
“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
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案例二: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男,汉族,17岁,初中文化,江西省人。
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在湖里后埔某网吧上网,因其盗用他人帐号上网被管理员发现而被赶出网吧,2005年1月4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纠集了两名身份不明的男青年到该网吧为其被赶出的网吧的事出气,到网吧后该三人将网吧管理员李某打成轻伤,将另一管理员黄某的手划伤,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检察机关经审查以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杨某某批准逮捕。
案例三:2004年11月26日晚上,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王某某、谌某、黄某某、童某某在一起喝酒时,王某某提出说去抢点钱来花,于是当天晚上将近凌晨时,上述五人外出寻找目标,无人来到湖里兴隆路正遇上骑自行车下班回家的被害人林某,上述犯罪嫌疑人上前将林某的自行车踢倒,并将林某推倒,犯罪嫌疑人何某某还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林某的大腿捅伤,五人抢了林某身上的一部手机和200多元现金,逃离了现场,被害人林某因被捅伤后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
事后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明知上述犯罪嫌疑人抢劫犯罪的情况下,还让上述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留宿。
检察机关对该案审查后,对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王某某、谌某、黄某某、童某某以抢劫罪批准逮捕,对犯罪嫌疑人张某以窝藏罪批准逮捕辍学少年抢劫近百学生围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