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4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54a36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0.png)
⾼⼆历史必修⼀专题四知识点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较、分析并运⽤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物进⾏分析评价,进⼀步增强我们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
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专题四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历史必修⼀专题四知识点1中国资本主义的产⽣:中国资本主义产⽣的历史背景:①⾃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资⾦和市场,促进了近代⺠族⼯业的兴起。
中国⺠族资本主义产⽣的时间:19世纪六七⼗年代;分布: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陈启沅在⼲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中国⺠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春天:⺠国初期,⾟亥⾰命_清朝帝制,建⽴中华⺠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些障碍。
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业的热情。
⼀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族⼯商业,出现了⼀个短暂的春天。
其中,以纺织业和⾯粉业的发展最快,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兄弟。
⼀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重来,整个中国⺠族⼯业迅速萧条。
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南京政府建⽴到抗战爆发前的⼗年),⺠族⼯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抗⽇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矿或被⽇军所毁,或被⽇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统治。
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族资本的萎缩。
⺠族⼯业的萎缩:蒋介⽯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发动内战,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量涌⼊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还⼤肆进⾏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族企业;此外,国⺠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族⼯业陷⼊绝境。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作⽤——中国⺠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奋⼒拼搏,但历史证明,在半封建半殖⺠地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不通的。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https://img.taocdn.com/s3/m/2a6f84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5.png)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四课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初步的国家机构。
- 商朝:继续沿用世袭制,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官僚体系,强化了中央集权。
- 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封建诸侯来巩固中央统治,同时确立了宗法制。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各国争霸,频繁发生战争,推动了军事、政治、经济的变革。
- 各国实行变法,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推动了法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3.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设立郡县,同时实行推恩令,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 政权更迭频繁,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局面。
- 士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隋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更加公平。
-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势力的监控。
6.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枢密院等机构,分权制衡。
-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广大疆域的统治。
- 明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重视农业生产。
- 发展了灌溉技术,如都江堰、灵渠等,提高了农业产量。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逐渐专业化,出现了丝绸、瓷器等特色产品。
- 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形成了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3. 社会结构与阶层- 社会结构以士农工商四民为主,各阶层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和职责。
- 士族和地主阶级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政治和经济有较大影响。
4.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 文化上出现了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辉煌成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f9df42ff00bed5b9f31d7f.png)
①政治上: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受压抑,使 政治黑暗腐败。
②经济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 国落后于西方。
③思想文化:禁锢思想和文化专制,使科技 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
形成性练习
1.“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
思考: 明朝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 丞相吗?
内阁首辅与丞相的区别 丞相
权力来源 丞相制度赋予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参与决策 侍从咨询,无决策权
对皇权影 响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 专制强化的产物
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 问,原非宰相!”
他生前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 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 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萌芽和雏形
明成祖:这王设个直内机:阁“构三“制先以,生其品居授级宥餐较密大低之内,地,,常参在侍与东天机角子务门殿。内阁,之
下故”谓,之避内宰阁相,之常名人,所名不曰能内到阁。”。”
———《—明史正·职式官志确一立》
明宣宗内以阁 后:入阁官员地位提高(具有 票拟权)
内阁职权与性质
材料2:地居近密,而纶言批 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 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 居丞相之名耳。——《明史》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内阁的职权:职权范围不明确,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的性质:是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探究二:军机处
设立时间及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主要特点(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办事效率等) 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主要工作)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4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4](https://img.taocdn.com/s3/m/9fe437a0c850ad02df80412a.png)
(破坏关税自主权) 《天津条约》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
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 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口岸通航等。 《北京条约》内容: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 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二、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 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商埠;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 收内地税。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运用:《马关条约》的影响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次
考试内容
第10课 ①《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
鸦片战 约》的主要内容
争
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金田起义的时间
第11课 太平天 国运动
②定都的时间和地点 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 要内容及其评价
第12课 甲午中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021/6/30
√ √ √ √
8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 部庶务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二、识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 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1bf9da71fe910ef12df8c9.png)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协(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 二届政协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 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 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 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 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 可以获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确立和发展:
继续存在:
2、1954年二届政协召开
新的阶段: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汉族
内蒙古自治区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杂 居
小聚 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 区1958
总结
一次典礼:开国大典
二个法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专题四第1课
主 政新 治中 建国 设的
民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 1 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四](https://img.taocdn.com/s3/m/ff5d29d8240c844769eaee46.png)
高一必修一专题四单元测试卷命题:高一备课组一、选择题。
(24小题,每题2.5分,共60分)1、为新中国成立作组织准备的是()A、三大战役的胜利B、渡江战役的胜利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D、开国大典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①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②民主革命的胜利③社会主要力量的壮大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提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为工作中心”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八大”4、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立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5、“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A、民主集中制B、三权分立制C、党委负责制D、党政分开制7、在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建立和最晚建立的分别是()A、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8、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694c386c175f0e7dd1370b.png)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
1、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 与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朝廷决策机构 C.地位上升但职能基本未变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答案C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 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 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答案C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宰相
内阁制 内阁首辅
相似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内阁制地不位同于宰法相定制,,制宰度相赋被权制度非赋法予定决,策咨大询权机,构地
不位十(权分力巩来固源,) 但内宰阁相只制是度赋皇予帝的侍从皇咨帝询个机人构意愿,,本信任身 同并于千丈无最。决高职策 统权权 治, 者其 的参 决权 个与策力 人并信不任职顾宦来,权问官,范牵自一无围制于旦决始策制失终权度宠不,不及,明能职 地朗正,位 位式只, 便统是而 会领皇来 一百帝官自 落侍,受从
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 巩固了专制统治;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四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四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e43a6c8e9951e79b8927b4.png)
专题四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条主线: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两大方面:政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三大成果:一是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新时期。
二是港澳顺利回归。
三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二、重大历史线索1.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实现了民主与法制——一个纲领、一部宪法、三大制度、一个理念。
(1)一个纲领:共同纲领。
(2)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一个理念:依法治国。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进宪法,这标志着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3.“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异同(1)相同点: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不同点:概述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出题形式看: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从选项中选出与之相符的论据或结论。
二是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
2.从考查功能看:考查理解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顺推、逆推的合理性,逻辑性。
【典型例题】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
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
”这表明()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技巧攻略】析题干―→过去金门充满硝烟,而今金门老百姓在厦门购地置产,拥有人民币账户。
挖寓意―→过去充满硝烟说明两岸关系紧张,“而今保守的估计,购地置产,拥有人民币账户”说明民间交流加强。
析选项―→A项“放弃限制”的说法不符合材料,B项准确提取了材料的核心信息,C项与材料无关,D项只单独体现了台商,与题意不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4)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4)](https://img.taocdn.com/s3/m/efaf38ea580216fc700afdfa.png)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
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c24576af45b307e9719704.png)
1. 这个指的官职? ——丞相 2.这一官职何时产生? ——秦朝 3.丞相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决策机要 消极作用:因权力过重威胁君权, 造成深刻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之争
历朝限制相权的措施: ① 汉朝:实行内外朝制度 ② 唐朝:设置三省六部制度 ③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你如何看待宰相制的废除? (评价)
积极: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有利于加强皇
权,巩固统治。)
消极: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社会的兴衰完全 维系在皇帝身上。
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直接)
——为强化皇权。 (根本)
3、职能:
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职能的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逐 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 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4、地位: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中枢机构
④意义:
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 成功的经验。
课堂练习:
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
高皇帝指的是( A ) A.朱元璋 B.明神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
2、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C )
明朝建 立 后,
明太祖为 巩固统治, 是怎样加 强君权?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https://img.taocdn.com/s3/m/7083b4c689eb172ded63b7ae.png)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内容:①规定国名、国歌、国徽、国旗。
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临时宪法的性质)。
③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③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1954年9月。
(2)主要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宪法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中国的根本大法。
③意义: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目的:保障民主,防止一党专政②初步建立: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③发展:1954年12月,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2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031d14e518964bce847c3f.png)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国歌。
请结合课本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1
(4)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5
(3)
课堂小结
——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1.一个典礼——去旧迎新 迎接“民主” 2.二次大会——民众参与 尝试“民主” 3.三大制度——传承创新 构建“民主” 4.两部大法——精心设计 保障“民主”
1.(2014·江苏高考)1953年6月24日 《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 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 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 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 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其性质和职能在1954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4年后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 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 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我国政党 制度的巨大优势就在这里,同国外一 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此,一些人 不太理解我国为何不采用美国的资产 阶级代议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而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底三权 分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哪个更适合中 国,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导与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四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导与练】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四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0a7b402581b6bd97f19ea5c.png)
(3)完善: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 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 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党和 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 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 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 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 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共产 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解析:D 《共同纲领》确曾作为临时宪法而 存在,但 1954 年宪法通过后,其地位自然被 取代,而过渡时期是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
2.1949 年 10 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 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 声。“时间开始了”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D.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1.特点 (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 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 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 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 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 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一 新中国初期的 政治建设
课前预习Hale Waihona Puke 栏 目 导 航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通史坐标:
高中历史 专题4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4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0c786186bd97f192279e9d7.png)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 新中国 背景 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2)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 (2)召开:1949年 召开 召开。 省平山县 西柏坡 召开。
(3)此后, (3)此后,全国有条件建立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逐 此后 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到1958年,内蒙古 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1958年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 成立。 成立。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的愿望, 己当家作主 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 团结, 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背景:1953年 (1)背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召开全国 背景 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 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地方人民大会逐级 召开, 召开,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 基础。 基础。 (2)召开:1954年 (2)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召开 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 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 其根本的政治制度, 其根本的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 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方向和途 原则。 径。宪法体现了 人民民主 原则和社会主义 原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0c64442cc58bd63186bde3.png)
二、军机处 ⑴设立的时间、原因: ⑵职能(演变) : ⑶军机处的特点: ⑷军机处的评价(作用):
⑷评价:
积极: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弊端: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隆宗门内军机处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
军机处的设置后,皇帝可通过军机处对地方大 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 递送奏折,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大大 缩小,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 置的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朱元璋废丞相
⑴原因—— ⑵内容—— ⑶评价——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皇帝亲自处理全国重大政务,政务太多,无法及时处理 2、过程:
D.负责各地的军政要务
2.“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
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背景和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设立军机处
时代 晚期 的政
中央集权与 地方分权 表现
机构:理藩院 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改土归流
治形 结果: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皇帝 态 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下的极端行为:明-特务统治;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四.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四.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6fb13deefdc8d376ee3256.png)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性质 ①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_________和根本政
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
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 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内蒙古 (2)到1958年,_______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
后成立。
西藏 (3)1965年,______自治区正式成立。 3.意义 当家做主 (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 (2)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的制定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两者的性质不同。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 用;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4.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制定了新中国 各项制度的总原则;后者用根本大法的形式
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5.两者制定的时间背景不同。前者制定于新 中国成立前夕;后者制定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 确立。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要点二
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构成: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特点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38a26fb307e87101f69646.png)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
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
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吗?
清朝皇权的加强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皇权受限
皇权得以加强 皇权高度发展
军机处的由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 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
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
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 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 解清朝军机处设置及评价。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 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 权利,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于皇帝手中,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 到了顶峰。
三、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消极影响
1、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 失误;
2、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 旧之风;
3、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 义、贪污腐化。
4、东西方拉开差距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 帝旨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