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心悸辩证施护原则-中医护理
心悸的辨证施护
心悸的辨证施护发表时间:2015-10-16T09:23:29.59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孙助敏高明焕[导读]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院内科河北唐山每因情志激动或过度劳累而诱发,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孙助敏高明焕(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院内科河北唐山 063300)【摘要】目的:探讨心悸的辩证施护。
方法:将120例心悸患者按中医的不同证型分别护理。
结果:总有效率96.7%。
结论:对心悸患者实施辩证施护,能有效的控制心悸,降低心悸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悸;分型;辨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74-01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表现的一种病症。
每因情志激动或过度劳累而诱发,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2012年5月2013年6月,对收治的120例心悸患者施行辨证施护,收到良好效果。
体会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心悸患者,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1岁,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及辨证施护,痊愈66例,好转50例,无效4,总有效率96.7%2 辨证分型[1]2.1 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2.2 心血不足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健忘,头晕目眩,而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3 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日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2.4 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心悸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
心悸患者的辨证施护体会标签:心悸;辨证施护;体会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心慌烦躁不安为主要临床症状。
多因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失血过多、七情所伤、药食不当等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伴有胸闷、气短、健忘、失眠、耳鸣、眩晕等。
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心脏病变会导致肝、脾、肾、肺功能失调或亏损,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按心悸患者的证侯属性,从生活起居、情志、饮食、服药、治疗等,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资料本科自2009年~2012年共收治心悸患者153例,其中男68例,女85例;年龄最大者85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525岁。
2护理方法21一般护理①生活起居护理:病室空气流通,光线柔和,阳虚者病房温度稍高,避免噪音,减少搬动,必要时半卧位,医护人员操作和巡视做到四轻,保证患者休息。
②情志护理:情绪波动易导致心悸,医护人员在做各种治疗和检查前,要告知患者目的和意义、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和担心,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回到工作岗位。
③饮食护理: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食瘦肉、鱼肉、牛奶、豆制品、鸡蛋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少食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忌食烟、酒、咖啡、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④服药护理: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浓煎饭后1 h少量热服,利尿和补益药应空腹或饭前服,安神药睡前服,服药后2 h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⑤排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忌努责,避免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病情。
可以按摩腹部或按摩足三里、内关穴、合谷穴可调理胃肠功能,或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可防止便秘。
按摩下腹气海可促进患者排尿。
22辨证施护221心虚胆怯证心悸不宁、烦躁不安,梦多少寐易醒,纳呆,苔簿白,脉细数。
施护:①隔姜灸神门、内关穴,每日1次,每次15 min。
②耳穴压籽,心、肾、副交感穴,隔日1次,双耳穴。
心悸的中医护理方案
心悸的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心悸是指患者感受到的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情况。
(心脏协会)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精神紧张、运动过度等。
中医认为,心悸是由心脏失常引起的体内阴阳失衡的表现。
中医护理方案以平衡阴阳、调理心脏功能为核心,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等。
中医护理方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丹参丹参被广泛用于治疗心悸症状。
它具有活血化瘀、调理心脏功能的作用。
可以选择丹参片或丹参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2片或15毫升。
2.益心安益心安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可以安抚神经、平稳心脏搏动。
每天3次,每次2片。
3.延胡索延胡索具有舒张血管、缓解心悸的作用。
可以选择延胡索口服液,每天3次,每次20毫升。
除了上述几种中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医生还会根据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中药调配和治疗。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护理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调整经络和穴位来平衡阴阳,调理心脏功能。
1.心包经针灸心包经的相关穴位可以起到舒缓心脏、缓解心悸症状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穴、神门穴、太渊穴等。
2.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一个常用的穴位,针刺足三里可以调理心脏功能、缓解心悸。
每次针灸20分钟,每周2~3次。
除了上述穴位,针灸的穴位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其他与心脏相关的穴位。
按摩疗法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通过按摩心脏周围的区域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悸症状。
1.心俞穴使用双手的指腹轻轻按摩心俞穴,可以起到舒缓心脏、缓解心悸的作用。
每天早晚各按摩10分钟。
2.手心按摩用一只手的手心轻轻按摩另一只手的手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心脏功能。
每天多次,每次1~2分钟。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用力造成不适。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煎炸食品。
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镁等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心悸的辨证施护
心悸的辨证施护作者:姚琴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23期摘要通过对心悸患者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六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合相应的情志调护、饮食指导、起居护理、对症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通过临床观察对改善症状,促进治疗效果及预后,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悸分型辨证施护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10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心悸不安,甚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
病位在心,包括惊悸和怔忡。
惊悸多呈阵发性,常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
怔悸则自觉心中悸动不安,遇劳则甚,病情重。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以心悸为主者。
针对心悸特点,采用辨证分型的施护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般护理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避免噪音。
光线宜暗淡,温湿度适宜,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要温暖干燥。
病重者要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还可配合气功,太极拳等疗法,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
嘱患者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定信念,坚持治疗,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饥、过饱、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
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核桃仁等,切忌排便时努责而发生意外。
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煎后趁热服用。
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坐卧位,并予氧气吸入。
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舌苔脉象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并做好记录。
如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心前区剧烈疼痛,以及呼吸、脉搏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理。
辨证施护心虚胆怯型:以心悸不安,害怕易恐,坐卧不宁,少寐多梦易醒,舌苔薄白,脉细弦或动数为辨证要点。
①施护原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中医护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并且将其分为辨证和施护两个环节。
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病机等,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的方法,辨别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程特点,以便制定出救治方案。
施护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护理操作。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如下: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施护。
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各异,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采取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施护。
2.因病施护:中医护理注重因病施护,即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患有风寒感冒的患者,可采取温针灸、贴敷艾叶等方法进行施护,以驱散寒邪、缓解症状。
3.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采取温补脾胃的护理方法,以增强阳气。
4.治未病:中医护理不仅注重治疗疾病,更注重预防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5.融合中西医: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还包括融合中西医。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护理过程中应综合利用两者的优点,制定综合性护理方案。
例如,在护理心脏病患者时,既可以采取中药调理,又可以结合西医药物治疗。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基本准则,它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恰当的护理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辨证施护能力,不断提升中医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1.心悸中医护理方案2.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3.中医护理:失眠的辩证施治4.中医护理的中医护理简介心悸中医护理方案张某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态因素而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来诊。
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证)调护原则: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五、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六、临证(症)施护:1、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2、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健康指导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浑身没劲心慌怎么回事1、浑身没劲心慌可能是颈椎问题头晕颈部不适,头胀痛,或有上肢麻木、疼痛:往往是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头晕的疾病。
2、浑身没劲心慌可能是肌肉疲劳还有一种头晕是白领阶层常见的: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电脑,下班时头晕,自觉颈部肌肉酸胀不适,这种情况是由于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长,颈肌紧张造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颈椎保健体操或针灸按摩治疗,并加强体育运动锻炼。
(中医)心悸患者的辩证施护
施护
• ①住室宜 安静 以利休 息。 • ②饮食忌浓茶 、辛辣劫火劫阴之 品,宜食 赤豆 、红 枣、动物心脏 、杞子粥、黄苠粥 等养血补益心脾类食物。
(三)阴虚火旺证
施护
• ①汤药要温服 ; • ②心神 不安与精神状态有关 ,故要加强生 活、精神护理 ; • ③生 活起居要规律 ,根据病情适当活动。 • ④饮食清淡 ,避免 刺激之品,需戒除烟酒 、 浓茶。酸枣仁 、红糖煎水饮有 养血安神作 用 ,挟有痰热上扰心神者可用竹茹、贝母 煎 水饮 用 。
(二)心血不足证
心悸患者的辩证施护
心悸定义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 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 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多见于西医学 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 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 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具有心 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 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 5 皮肤护理 急性期、病情重者需绝对卧床 ,做 好皮肤护理,尤以水
气凌心水肿患者 ,应定时按摩受压 部 位 ,避 免皮肤 损 伤 ,预防压疮 发生 。 .
(一)心虚胆怯证
• 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 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 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护理本证:镇惊定志,宁 心安神
出院指导
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如各种心脏病 、甲状腺 机能 亢进,贫血等 。 ② 平素要保持 心情舒 畅,避免情志为害 ,可 减 少发病 。 ③ 饮 食 不 宜过 饱 ,应 以清 淡 为 主 ,忌 辛辣油腻之品,戒烟忌酒 ,忌浓茶 ,咖啡 。 ④起居有 规 律 ,可作 适 当的体 育锻炼 ,避 免剧 烈运 动及强 体力活 动。 ⑤在康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服药,巩固疗效。
中医内科护理学心悸患者护理
用药注意事项及禁忌
遵医嘱用药
心悸患者在用药期间应严格遵守 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
增减剂量或停药。
饮食禁忌
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应忌食生冷 、ຫໍສະໝຸດ 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 影响药效。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 群在使用中药治疗心悸时应谨慎, 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5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饮食调养建议
饮食原则
心悸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推荐食物
建议心悸患者多食用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红枣、莲子、百合、龙眼肉等。同时,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06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 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 证。
临床表现
心悸患者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加 强、不规律或感觉心脏跳动不适 ,可伴有胸闷、气短、乏力、头 晕等症状。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
病名释义
中医将心悸归属于“惊悸”、“怔忡 ”等范畴,认为其多与心虚胆怯、心 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 凌心、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
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 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 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治 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 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 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 目眩,舌红少津,苔薄黄或无 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火, 养心安神。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 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 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03
护理评估与计划制定
心悸的辨证施护
心悸的辨证施护【摘要】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症、心血瘀阻六种不同的证型。
我科运用中医中药特色为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心悸;证候分型;辨证施护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心悸又有惊悸和怔忡之分。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心悸多见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等,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饮食不当,劳逸过度,情志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1 证候分型1.1 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1.2 心血不足心悸,少寐多梦,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脉细。
1.3 阴虚火旺心悸,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或为促脉。
1.4 心阳不振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心痛隐隐,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弱,或见结脉、代脉。
1.5 水饮凌心证心悸,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1.6 心血瘀阻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舌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2 辨证施护2.1 心虚胆怯证2.1.1 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避免噪音,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新鲜。
2.1.2 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身心愉悦,多关心患者,进行劝解、安慰、使其配合治疗。
2.1.3 夜难入寐者,晚餐不宜过饱,睡前1 h可吃莲子百合红枣羹1小碗或饮热牛奶一杯。
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中的舒缓技巧
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中的舒缓技巧心悸是指心脏搏动感明显及不适的主观感受,常常伴随着心率加快、心跳过速等症状。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可以在调理心悸患者的身心状况中起到积极的舒缓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中的舒缓技巧。
一、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护中医强调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体质等方面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心悸患者可以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来了解症状特点,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比如,有的患者的心悸是由气虚引起的,治疗时可以通过补气养血、调理气机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调整饮食习惯中医护理强调饮食调理,推荐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选择适宜的食物。
对于心悸患者来说,宜选择清淡、营养均衡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百合等具有补益作用的食材。
此外,还应避免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悸症状。
三、中草药应用中医护理常常采用中草药来调理心悸患者的身心状况。
常用的中草药有天麻、远志、丹参等,它们具有舒肝息风、安神定志、活血祛瘀等作用。
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伍中草药,制作成复方或者汤剂,达到舒缓心悸的效果。
四、针灸推拿疗法中医护理中的针灸推拿疗法被广泛用于心悸患者的舒缓治疗中。
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方法。
推拿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活血化瘀,舒缓筋骨、肌肉的方法。
这些疗法通常结合使用,对于心悸患者来说,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来舒缓症状,调理身心状况。
五、心理疏导和调节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的舒缓中也非常重视心理疏导和调节。
心悸通常与情绪波动有关,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心悸症状的加重。
因此,中医护理注重帮助患者调整心态,通过揭示心理障碍和问题,引导患者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预期,增加对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心悸患者中的舒缓技巧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医诊断与辨证施护、调整饮食习惯、中草药应用、针灸推拿疗法以及心理疏导和调节等。
这些技巧旨在通过调理患者身体、情绪和心理状态,缓解心悸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悸的辩证施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7 年第 4 卷第 8 期2017 Vol.4 No.81482心悸的辩证施护何艳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心悸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较复杂,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该病最大的特点是,病情起伏较大,所需治疗时间较长,对于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鉴于此,临床需根据心悸患者实际病情变化情况,对于展开安全、高效的辨证施护,以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缓解其病痛,最终促进其及早康复。
【关键词】心悸;辩证施护;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8.1482.02心悸多由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情志刺激所致,该病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心并非肾,对心气患者需肾阳之气加以鼓动,否则会引发心阳、心气不振等不良反应;若机体温煦功能严重失调且无力运行气血,则会引发背寒、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1]。
在西医学中,常常因各种因素所引发的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以及神经症等均属中医心悸范畴。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心悸辩证分型第一,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多梦易醒,苔薄白,脉数或细弦;第二,心悸气短心血不足,苔薄白,头晕;第三,心阳不足病情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沉细无力[2];第四,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口干,盗汗,耳鸣,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第五,心血淤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发,唇甲紫绀,舌质紫黯,脉涩或结代。
2 心悸临床护理2.1 一般护理2.1.1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为心悸患者通过一个整洁、安静的病房,确保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其中,温度保持在18度-22度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多关注四季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预防工作,以免患者住院期间受噪音以及强光刺激[3]。
心悸的辨证施护体会
心悸的辨证施护体会标签:心悸;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一般呈阵发性发作,常与情志、劳累、浓茶、烟酒刺激、感染等情况有关,病位在心。
时发时止,病情较轻;若无外因而悸者,发作无定时,病情较重,本病男女四季皆可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足、水饮凌心、心血瘀阻6型,本文就心悸的辨证施护及一般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均选自本科2010年5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3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
2 一般护理(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注意保暖,排除一切噪音干扰。
(2)饮食宜清淡,要有节制,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
忌辛辣、咖啡等,宜进食莲子、桂圆、大枣、山药、甲鱼等。
(3)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的患者,需有人在旁陪伴,予以心理安慰,平时多与患者沟通,消除紧张、激动、恐惧、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教育患者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4)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病情好转再逐渐起床活动;对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对于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可适当做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5)起搏器植入术后平卧1~2 d,然后鼓励患者取坐位和下床活动,术肢忌用力抬举、负重、过度外展等,忌重物撞击术口,远离电、磁场,按时换药,无特殊1周后拆线,无早期并发症者出院随访。
(6)心悸时遵医嘱针刺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亦可耳穴埋籽。
(7)心跳骤停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8)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食品,如香蕉、蜂蜜、核桃仁等,多食含纤维素的食品,切忌用力排便。
3 辨证施护3.1 心虚胆怯证候:心悸不安,善惊易怒,坐卧不宁,少寐多梦,气短自汗,神倦乏力,舌苔薄白,脉虚或弱且数。
施护:①做好情志护理,患者心悸发作常为突发大惊或情志突变,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内伤,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战胜忧愁恐惧,使心情开朗,则心悸易除。
心悸的中医护理
心悸的中医护理发表时间:2014-04-29T09:15:53.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作者:王洁玉[导读]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
王洁玉(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上江卫生院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摘要】目的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是心内科常见的病症。
患者常因情志波动、劳累过度而发生,常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同时并见。
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病以心悸为主症时,属本病辩证范畴。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医证型对在我院内科住院的62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悸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53-02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悸动、心慌不宁,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跳三五不齐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为主症时,属本病辨证范畴。
本文应用中医护理我院内科住院的心悸患者为62例,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符合诊断心悸的病例共62例,均来自我院内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6±4.5岁,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失眠、心悸心烦、心中气虚、心悸胸闷等症状。
2 病因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或久病失于调养,或失血过多;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气、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而心悸。
(2)年老肾亏,或久病及肾,或郁怒伤肝、肝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心神而心中悸动。
(3)久病气血不足,延及心阳虚弱,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而发心悸。
(4)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心悸的辩证施护
(3)心阳不足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心悸甚者,必须卧床休息。
③注意保暖,居室向阳,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着。
④兼有水肿症状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重度水肿者参照“水肿”病护理。
(4)心血瘀阻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6)针刺止悸穴位如双内关、双针神门。耳穴有心、肾、副交感等。
(7)必要时可作心电图检查。血压过高或过低者,应定期测血压。
2.(1)心血不足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③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忌烟、酒、浓茶及咖啡。
④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针双内关、双神门,服用补心丹1~2粒,每日2次。
⑤心悸胸痛发作时可服用三七粉1.5g,琥珀粉1.5g。
3.养生指导
(1)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如各种心脏病、甲亢、贫血等。
(2)重视自我调节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丰富生活内容,怡情悦志,使气血条达,心气和顺。
(3)生活起居有一定规律,注意适当锻炼身体,使心肺功能正常,预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外邪的侵袭。
(3)心悸经常发作者,要重视休息。若属于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则要卧床休息,甚至绝对卧床。
(4)对重症心悸病人,要严密观察脉象、呼吸、面色、血压的变化。若见脉结代、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心气衰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表现时,立即予以吸氧,报告医生。同时可针刺内关、神门。
(5)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一分钟),并做记录。服药后要观察服药反应,若发现有中毒症状时,暂停给药。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饮食有节,勿过饱,勿食肥甘厚味;戒烟慎酒,忌浓茶、咖啡。
心悸中医护理
心悸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
多与情绪、劳累、饮食等因素有关, 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痰火扰 心等。
病机
心悸的病机多与心、肝、脾、肾等脏 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与心的关系最 为密切。
心悸的分类与诊断
分类
心悸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虚证多因气血不足所致,实证多因痰火扰心所致 。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结合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 确定病因、病机及证型。
药物护理
遵医嘱用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药 物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 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 情调整治疗方案。
03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针灸护理
针灸护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 ,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平 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心悸的目的。
在心悸的针灸护理中,常用的穴位包 括内关、神门、心俞等,这些穴位位 于手臂、胸部和背部,通过刺激这些 穴位可以缓解心悸症状。
针灸护理的具体操作包括针刺和艾灸 两种方式,针刺是通过针具刺激穴位 ,而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条来温热刺 激穴位。
针灸护理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以免引起感染。
拔罐护理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火源和气源的安 全性,以免引起烫伤或爆炸。
在心悸的拔罐护理中,常用的拔罐方 式包括火罐和气罐两种,通过拔罐刺 激胸部、背部等部位的穴位和肌肉, 可以缓解心悸症状。
04
日常生活中的心悸护理
起居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潮湿和阴冷的环 境,以免加重心悸症 状。
推拿护理
心悸辨证施护
-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PART 3
兼证
兼证
心悸伴失眠
兼证
症见: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施护
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 睡前可以泡脚或喝一杯温热的牛奶来促进睡眠 遵医嘱使用中药治疗:以缓解心悸和失眠症状
兼证
可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增加心脏负担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的发生 对于严重心悸伴失眠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及依赖性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进行处理
PART 2
虚证
虚证
心血不足证
虚证
症见:心悸头晕,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 施护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补血的食物 如红枣、猪肝等 遵医嘱使用中药治疗:促进气血的生成 和循环 可适当进行柔和的锻炼如太极拳、散步 等增强体质
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PART 1
实证
实证
痰火扰心 证
实证
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 ,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施护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 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适当使用轻泻 剂 胸闷、心悸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中药煎水 服用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兼证
总之心悸的辨证施护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 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 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护理医学中医护理学心悸
护理医学中医护理学心悸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的是患者感到自己的心脏跳动明显增多或不规则。
心悸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经常性的,有时甚至会伴随其他症状出现,如头晕、胸闷、气短等。
在护理医学中,心悸可以通过中医护理学来进行治疗和管理。
中医护理学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护理的科学。
在中医护理学中,心悸被称为“心悸症”,它通常是由于心脏功能紊乱、心气不足、心火旺盛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治疗心悸的方法主要是调整心脏功能,调理心气和平衡心火。
在护理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如果患者的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有力,可能是心火旺盛所致;如果舌苔薄白,脉象弱缓,可能是心气不足。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
对于心火旺盛所致的心悸,中医护理学主要采用泻火降压的方法。
首先,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泻火降压,如炙黄芩、泽泻、当归等。
其次,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可以采用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
对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中医护理学主要采用补气益血的方法。
首先,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补气益血,如党参、黄芪、当归等。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
同时,可以采用温经散寒的物理疗法,来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
除了中药和物理疗法,中医护理学还注重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
心悸多与情绪波动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情绪疏导、心理疏导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悸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学在心悸的治疗和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调整心脏功能,调理心气和平衡心火。
此外,中医护理学还注重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轻心悸症状。
最终,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心悸辩证施护原则-中医护理
心悸辩证施护原则-中医:
(1)一般护理:
①居室环境温湿度应适定,安静,避免突然的高声、噪音的干扰。
②情志因素如思虑过度、惊恐等,常为本病的诱因。
所以要重视做好情志护理,避免情志刺激。
当病人心悸发作时常自觉心慌恐惧,六神无主,此时最好有人守护在旁,使其感到放心,稳定情绪。
③心悸经常发作者,要重视休息。
若属于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则要卧床休息,甚至绝对卧床。
④对重症心悸病人,要严密观察脉象、呼吸、面色、血压的变化。
若见脉结代、呼吸不畅、面色苍白等心气衰微表现时,立即予以吸氧,报告医生。
同时可针刺内关、神门。
⑤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之前,要测心律、心率(测一分钟),并做记录。
服药后要观察服药反应,若发现有中毒症状时,暂停给药。
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⑥针刺止悸穴位如双内关、双针神门。
耳穴有心、肾、副交感等医学教育|网。
⑦必要时可作心电图检查。
血压过高或过低者,应定期测血压。
(2)心血不足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适当休息,避免过劳。
③适当的饮食调补,可选用桂圆、红枣、莲子、黑木耳、瘦肉、牛奶、猪心等食品。
忌烟、酒、浓茶及咖啡。
④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针双内关、双神门,服用补心丹1~2粒,每日2次。
(3)阴虚火旺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重视情志护理,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伤肝,致肝阴虚阳亢。
同时必须作发了家属工作;积极配合。
③戒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细腻之品。
④饮食可适当清补,补益心肾之阴,如可食用甲鱼、桑椹、银耳、红枣、鲜藕等。
⑤心悸时可服用珠砂安神丸1~2粒。
或针内关、神门,或耳穴埋豆。
⑥心悸伴头晕目眩者,要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每日测血压1~2次。
(4)心阳不足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心悸甚者,必须卧床休息。
③注意保暖,居室向阳,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着。
④兼有水肿症状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适当限制饮水量,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重度水肿者参照水肿病护理。
(5)心血瘀阻证:
①一般护理内容。
②本证常伴胸闷心痛,要密切观察脉象等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剧烈胸痛、面色苍白、脉结代或细微欲绝,则属心阳暴脱之危证,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立即予头低卧位或平卧位,测呼吸、血压。
配合医生抢救。
③心悸伴有胸闷不适者,需卧床休息。
④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及肥甘厚味、忌食动物油脂及内脏,鱼子、虾子、蟹子黄、蛋黄、富含胆固醇应慎食或不宜食。
可用少许红花酒20ml,每日小酌,有活血通脉作用。
⑤心悸胸痛发作时可服用三七粉1.5g,琥珀粉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