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象似性解读
试析威廉·卡洛斯·威谦斯抒情诗中的创新性特征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天生的诗才。
尽管诗人本人认为他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他对现代诗歌的革新顺应并引导了时代潮流,这使他的声誉在二次大战后大增,他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崇拜者和追随者。
一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威廉斯对美国诗歌发展的影响超过了庞德和艾略特。
在威廉斯的诗作中,抒情诗成就最大,是美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威廉斯的抒情诗短小精炼,述写平常人和琐细的事。
他的诗直接再现生活中的一瞬间以及诗人在这一刻的感受,而不对叙述的事物做任何评论说理。
当时的美国文坛盛行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风气,大诗人艾略特的诗旁征博引,文人味十足。
威廉斯厌恶像艾略特这样向美国诗坛散布欧洲文风的作家,认为《荒原》一诗的受欢迎是一场灾难,并终其一生为在美国国内创造具有美国特色的现代诗歌而努力。
他十分重视对诗歌形式的创新,反对传统,强调诗歌必须反映现实,与现实直接联系。
在《像是首诗》(A Sort of Song )中,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名言:观念只能寓于实物之中(No ideas but in things )。
他的诗歌也往往被称为“实物诗”、“感官诗”(poetry of things,poetry of senses)。
诗中是有关人的感官(如视觉、嗅觉、触觉)直接感受事物,与事物发生联系,因此诗风朴实、具体、生动,反映人的真情实感。
一1909年至1917年间,英美一些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了意象派这一文学运动。
意象派诗以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单位,直接表现所观察到的事物而不加任何解释或评论。
诗人只不过是“搜集体验,尤其是视觉的体验”,而“不允许抽象的语言进入诗中”[1]。
庞德是前期意象主义的主要成员,意象派(imagism )这一名称就是他在1902年确定的。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期间,威廉斯就结识了庞德和H.D.并与之成为好友。
他的早期诗作明显地受到意象主义的影响,有几首还成为实践意象主义主张的名篇。
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写作风格
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写作风格发表时间:2016-06-17T10:30:41.00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月作者:金鑫王为仕[导读] 关注普通人和寻常风景。
其次,他力求创新语言,并在他的诗歌中使用绘画技巧。
本文试图从意象主义,本土主义上来谈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写作风格。
金鑫王为仕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304摘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以他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许多意象主义的诗歌。
他的诗歌以美国为基础,关注普通人和寻常风景。
其次,他力求创新语言,并在他的诗歌中使用绘画技巧。
本文试图从意象主义,本土主义上来谈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意象主义;本土主义;色彩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以他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鲁瑟福德城的一个商人的家庭。
1902年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埃兹·拉庞德、希尔达·杜利特尔和“精确主义”画派画家查尔斯·德穆斯,他们的意象主义对威廉斯早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廉斯的一生主要是行医,业余从事诗歌创作,也写小说和评论文章。
威廉斯在文学创作上曾受大学时期的好友埃兹拉· 庞德等意象派作家的影响,并在诗歌形式方面进行了实验,发展了自由诗体。
他坚持“美国特色”,也许是因为行医使得威廉斯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的缘故,诗人不断从生活体验中选择本土题材,力求用美国本土语言写作。
本文将从意象主义及本土主义两方面讨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创作风格。
一、意象主义在威廉斯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庞德及 “意象主义”对其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象似性解读】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的象似性解读】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威廉斯把绘画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技巧引入到诗歌创作中,打破了诗画界限,突破了时空局限,注重诗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表现。
此外,诗人把诗歌的形式结构放在突出的地位,运用独特的诗行排列来塑造空间图符和造型,追求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
象似性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意义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19世纪末皮尔斯最早提出象似性并根据符号和其所指对象之间不同的关系,把符号分为:象似符、指示符、象征符;在此基础上,又把象似符分为影像符、拟像符和喻像符。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语言中的象似性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Haiman的研究,他把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还把后者进一步分为距离、数量、顺序、标记、话题和句式象似性等。
本文试图运用象似性原则解读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以期证明语言符号的形式乃是客观世界和人的思维的生动映照。
二威廉斯诗歌中象似性的主要表现1 语音象似性:词与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很多自然的语音相似关系,如“cackle”、“cuckoo”、“meow”等拟声词;还有一些词汇的音素组合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以sl-开头的词多表示“滑动”:slide(滑行)、slip(滑倒)、slick(使…平滑)等。
威廉斯的诗歌《舞》中,使用了大量含有/aund/音的词,不仅暗示了跳舞的农民们身材的粗壮肥圆,也暗示舞蹈者们围成圆圈,以及舞蹈者动作的循环往复。
/aund/音的使用达到了“以音示意”的象似效果。
2 数量象似性: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
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语言的单位数量也就越多。
例如《佩特森》一诗可谓是诗人的压轴之作,诗人运用宏篇再现了丰富的内容。
威廉斯之所以选择他的家乡佩特森城作为史诗题材,是因为他试图通过描述这座位于巴塞克河畔的工业城市的盛衰史,来表现一个更广泛的题材――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以及工业文明与大自然和人性之间的冲突。
_思在物中_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
“思在物中”———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武新玉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现象学理论,从创作主题、语言和形式等方面探讨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的意义,认为威廉斯诗歌的美学思想“思在物中”使诗歌摆脱了“思”的束缚,更加客观具体地走向了日常生活。
关键词 威廉斯 客体派 思在物中 现象学直观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 illia m Carl os W illia m s,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卓越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开拓者。
1928年3月与刘易斯・朱可夫斯基(Louis Zukofsky)的结识,让威廉斯更多地从“意象”转向了“客体”,并在30年代投身于客体主义(Objectivis m)运动,致力于客体派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探讨和实验。
威廉斯对自己的客体派诗学有过这样的解释:“我用这个词是因为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人生活在世界上,与世界同在,你感觉到它们,想到它们,那是首要的事。
”①威廉斯认为诗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必须源于现实世界,因为现实世界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和源泉,它本身就充满诗意。
他还主张诗歌必须使用普通人的鲜活语言及韵律来表现日常生活,要清新明朗,剥去一切虚饰,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艺术构思和表情达意。
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强调从形而上学的纯粹思想走向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存在,而这恰是现代西方现象学的一个突出特点①张子清:《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49页。
———海德格尔就曾经将现象学的座右铭定为“走向事物本身”。
①一、诗之主题:走向生活本身威廉斯的诗歌关注美国人独特的生活,他所描写的无论是树木、花朵、穷人、病人、城市等,都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世界里的人和物。
他立足本土,认为现代诗人应该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发现并挖掘隐藏其中的美,哪怕是“丑陋中的美”。
如下面这首《完美》(“Perfecti on ”):啊,可爱的苹果!纵然已完全腐烂,却依旧美丽,轮廓少有瑕疵———也许顶部有点儿皱此外别无毛病处处堪称完美!啊,可爱的苹果!那完好无损的表皮覆盖了何等浓厚痛苦的褐色!一个月前我把你放在门廊的栏杆上等待你成熟没有人动过你外国文学评论 No.2,2010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78页。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用“意象”写作的本土诗人
经验。多年后他写到惠特曼, “总是说他的诗,虽已打破了英语诗 律中抑扬格五音尺式的统治,但才刚刚开始他的主题。我同意。 要用新的方言,通过在音节上进行新建设来把它继续下去,就要 看我们的了”④。除了美国著名民族诗人惠特曼的影响,威廉姆 斯书写具有美国本土鲜明个性的诗歌的决定还受到哲学家杜威 的影响,“杜威在《美国主义也地方主义》中著名的论断‘地方的 是唯一普遍的’以不同方式影响了许多作家威廉·卡洛斯·威廉 姆斯便是其中之一”⑤。威廉姆斯在给朋友的信中也坦诚杜威对 自己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这一点: 普遍性只存在于地方 性之中。我取之于杜威”⑥。此后,威廉姆斯把意象主义和本土主 义结合,不仅在诗歌的音节韵律等形式方面进行改进,在语言上 他坚持用美国本土语言描写美国的风土人情,在内容上,则引入 日常普通生活当中的素材来塑造诗中的意象,真正成为一个用 “意象”写作的本土诗人。
三、反对艾略特,坚持美国本土主义 然而就在威廉姆斯满怀热情的书写着他的美国诗歌的时 候,庞德、艾略特则却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在艾略特发表《普鲁弗 洛克的情歌》的时候,威廉姆斯就开始反对艾略特,认为艾略特 是在“向后看”。 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艾略特背叛了我所信仰的东西。他是 在向后看;我是在向前看。他是个因循者,具有我所不具备的才 气、学问……但我觉得他排斥了美国,而我拒绝被排斥,所以我 的反应很强烈……他取得了那么巨大的成功,令我震惊;我的同 代人都朝他蜂拥而去— — — ——离开了我想要的东西。这迫使我要 成功。⑦ 如果说《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激发了威廉姆斯的斗志,比《普 鲁弗洛克的情歌》远为成功的《荒原》的发表却是毁灭性的,是 “在我们的文学遭遇巨大灾难”,他对《荒原》的出现尤为反感失 落。⑧ 尤其对我,它就像一颗嘲讽的子弹打来。我立刻觉得它使我 倒退了二十年,我确信事实如此。关键是,就在我觉得我们正要 逃向与一种新艺术形式—— ———植根于将会赋予它成果的本地性 之中— — — ——的本质更加接近的境地,这时,艾略特把我们送回了 课堂。我立刻知道,在某些方面,我是失败得最惨的。 四、威廉姆斯的诗歌 尽管在早期,威廉姆斯没有得到重视,但是他笔耕不辍,坚 定自己的创作风格,先后写出了《红色手推车》、《去传染病的路 上》等著名诗歌,并在这些诗中结合意象主义和本土主义,践行
对《红色手推车》的“陌生化”解读
对《红色手推车》的“陌生化”解读钮洪敏;李忠华【摘要】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主张“思在物中”,糅合现代绘画艺术;拒绝说教,坚持以日常事物入诗并将其陌生化,以唤醒人们重新认识生活、感知艺术。
“陌生化”是用文学技巧将熟悉的文学事实变陌生,唤醒读者去感受生活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与威廉斯的诗歌理念不谋而合。
威廉斯在《红色手推车》中,通过诗歌语言、结构,视听感官和意象上的“陌生化”手法,凸显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让读者真正听到、看到并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imagists and the founder of the Objectivism,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insisted on“no ideas but in things”, combined modern painting art, rejected didactic elements, and chose to infuse daily objects into his poems and defamiliarize them to arouse rea ders’ acknowledgment of life and perception for art.“Defamiliarization” is a concept in Russian Formalism;it is used to make what is familiar unfamiliar in literature by combining various literature skills, to arouse read-ers’ perception of the vividness and liveliness of daily life,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poetic theory of Williams.In his masterpiece, The Red Wheelbarrow, Williams highlighted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poem and made readers hear, see and feel the loveliness of the daily life through“defamiliarization” in language and structure, audio-visual senses, and images.【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威廉· 卡洛斯· 威廉斯;《红色手推车》;“陌生化”【作者】钮洪敏;李忠华【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2《红色手推车》(The Red Wheelbarrow)是美国意象派、客体派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著名的一首小诗。
卡洛斯.威廉斯诗歌色彩语言
卡洛斯.威廉斯诗歌色彩语言浅析摘要卡洛斯·威廉斯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则融入诗歌的创作,使其产生了鲜明的视觉效果,而色彩是构成威廉斯诗歌形象的最重要因素:色彩不仅能准确地表达视觉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传递作者强烈的情感。
威廉斯运用极其丰富的表达色彩的语言,来传递色彩的情感因素,从而创造出独有的诗歌美学特征。
本文试从色彩学理论来分析威廉斯诗歌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视觉艺术效果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彩延伸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是美国现代新诗的一代宗师。
作为彪炳史册的现代主义诗人,威廉斯一生执着于对诗歌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许多诗都能唤起读者鲜明的视觉画面。
威廉斯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则融入诗歌的创作,使其产生了鲜明的视觉效果,而色彩是构成威廉斯诗歌形象的最重要的因素。
正如他给庞德的信中所提到的一样,“我所做的一切皆是努力用事物其本来的色彩和形状来理解事物”。
色彩不仅能准确地表现视觉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传递强烈的情感。
身为画家和诗人的威廉斯运用极其丰富的表达色彩的语言,来传递色彩的情感因素,从而创造出独有的诗歌美学特征。
一色彩的对比色彩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绘画元素,具有非常强的表达性,也是能产生画面美感的要素之一。
美学家黑格尔曾说:“色彩感是每一个艺术家所必须掌握的,是一种应该掌握的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因此这是一种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元素,诗人努力去选择各种色彩以传递他们的感知、感觉和感情。
”色彩的对比是一种最为基本和最强有力的绘画技巧,它通过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虚实等不同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比对效果,充分地展现色彩之美。
不同色彩的对比能达到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或五彩斑斓,或朴实无华。
在诗歌《伟大的数字》中,威廉斯充分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在雨水和光线中我看见“5”呈金黄色在红色消防车上车子驶过那么匆忙无人留意伴着轰鸣的钟声和警报的长鸣车轮隆隆驶过漆黑的城市诗人在诗中使用了“金黄色”、“红色”、“漆黑”三种色彩,颜色的冷暖、明暗对比鲜明。
认知诗学视阈下的视觉诗“The Red Wheelbarrow”解读
认知诗学视阈下的视觉诗“The Red Wheelbarrow”解读摘要: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的三个角度(图形—背景,象似性和概念整合)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经典视觉小诗“the red wheelbarrow”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关注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思维的运作过程,深入挖掘该诗内部认知机制,最终阐释出该诗真正的意义和美。
关键词:视觉诗图式—背景理论象似性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一、引言视觉诗是一种用文字形式创造出的视觉诗歌形式,是文字与主题相关的图形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
[1]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一生执著于对诗歌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他的许多诗都很容易唤起鲜明的视觉画面,其中小诗“the red wheelbarrow”作为其视觉诗中的典型代表,一直吸引着学者们的注意。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该诗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角度: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传统的文体学角度(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音特征、结构特征)、诗歌美学思想、威廉斯的创作主张,却忽略了这首诗取得诗学效果的内在认知机制。
本文尝试在认知诗学的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图式—背景理论、象似性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来对该诗进行认知解读,意在帮助读者理解该诗产生美感和主旨表达的认知理据。
二、图形—背景视角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原由丹麦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edgar rubin)提出,他通过研究经典的“面孔/花瓶图”发现:“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部分更容易被知觉者所注意,背景部分的细节则比较模糊。
”[2]认知语言学家泰尔米(talmy)意识到,人们的语言表述习惯和认知习惯,有符合图形—背景理论的特点,于是将其引入语言研究领域,成为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背景”则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
现当代美国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18首
现当代美国诗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18⾸现当代美国诗歌:威廉斯诗选18⾸ 威廉斯(1883-1963),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祖。
代表作是长诗《裴特森》。
威廉斯最初是意象派诗⼈,但后来转向客观主义。
他因对普通场景和物体的准确描写⽽著名。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庞德的同窗好友,诗风很接近意象派,同时继承了惠特曼的浪漫主义传统,在意象派星散后,他是唯⼀对意象派坚持具体性原则并终⾝服膺的诗⼈,他的诗歌创作是意象派所产⽣的最有积极意义⽽且最持久的成果。
威廉斯创作的特点是坚持使⽤⼝语,⽤简明清晰的描述性意象,⽤松散的短句,反对复杂沉重过于致密的内部结构和晦涩的象征体系。
20年代末他参加“客体主义”诗派,主张“要事物,不要概念”。
他认为⽇常⽣活中粗糙、丑恶、平凡的事物均可⼊诗,写作速度宜快,以使天籁得以⾃然记录。
他还强调美国本⼟风格,⽤普通美国⼈的语⾔,写美国题材,建⽴有美国本⼟特⾊的诗歌。
他说:“我相信⼀切艺术都从当地产⽣,⽽且必须如此,因为这样我们的感官才能找到素材。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CarlosWilliams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个诗⼈之⼀。
威廉斯在谈到《荒原》的⾯世对他个⼈的影响时说:“对于我,它特别像迎⾯射来的⼀颗嘲笑的⼦弹。
我⽴刻感到它使我后退了20年,我相信的确如此。
”在另⼀处威廉斯把《荒原》的发表看作是诗坛上的晴天霹雳,说“它好像是原⼦弹落下来,把我们的世界炸开,我们向未知领域作的种种勇敢的突击被化为灰尘”。
艾略特以诗歌创作开辟了西⽅现代诗坛,以他的美学思想创建起来的英美新批评理论更是雄霸英美诗评论坛和⼤学⽂学讲堂长达30年之久。
然⽽威廉斯却认为艾略特是在向后看,同时认为⾃⼰应该向前看,即他希望⾃⼰能够创作出纯粹美国化的诗歌以抵抗艾略特的创作路线。
威廉斯的⽗亲是英国⼈,⽗母移居美国,他算是⽣在美国的第⼀代美国⼈,他终⽣是个职业医⽣,重临床、重器械,职业与出⾝造就了这是个现实味⼗⾜的诗⼈。
红色手推车_威廉_卡洛斯_威廉斯的创作宣言
诗歌所营造的静态视觉意象。在这首 “视觉诗” 读者看到 中, 的是用语言勾勒出的一幅优美的静物图: 画面的中心是手推 车, 是人们使用的工具, 与其相对的是小鸡, 大自然的产物。 手推车、 雨水和白鸡, 本来都是极为平常的事物, 然而诗人把 一辆被雨水洗得锃亮的红色手推车与几只雪白的小鸡放在一 起, 用白描的手法, 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的静物写生, 使邻家 院子里雨过天晴时分那番熟悉景象永恒地定格在了美国文学 史上。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晶亮的雨水与手推车、 白色小 鸡这两个日常生活景物并置起来, 展现了一种诉诸于读者联 想之上的视觉美。在此, 诗人只是 “直接处理” 并列的客观意 象, 并不做多余的解释或说明。 然而在这看似客观的画面中, 我们却从一个新角度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 能够发现日常生 活中难以察觉的视觉美。诗人在这里既不让感情直接宣泄, 又避免观念的直白流露, 他仅选择生活中的普通事物, 靠意象 说话, 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诗歌的画面效果, 使读者通过这些 精心构造起来的意象唤起自己内心的审美情感。 该诗看似没有明显的思想表达, 整首小诗被几个意象覆 盖, 似乎有点过于简单, 但它隐藏的思想、 意象的背后观念和 联想正是以特有的方式展示了意象派诗歌的圭臬。 威廉斯的 这种 “直接处理意象、 间接处理意思” 的手法与下文的这首中 国的意象派古词迥然不同。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字, 就描写了多达十一个意象, 集 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字数精炼、 意象密集的特点。十一个 意象, 看似杂乱, 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排列在一起, 孤立的景物 就构成有机整体,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悲绪四溢的 “游子思 归图”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 淡的气氛, 又显示出一种清新优雅的境界。 “枯藤老树” 给人 以凄凉的感觉, “昏” 而 又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 “ 则让人感到优雅闲致。 十二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 景。 “古道西风瘦马” 又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 苍凉凄苦的意 境, 为僻静的村野图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 又使这 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 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 “ 点明全曲的主题意蕴: 昏鸦尚且能 有老树可归, 而游子却漂泊无着、 有家难归, 在那鸟禽回巢、 羊 牛归圈、 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 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柔肠寸断?
威廉_卡洛斯_威廉斯诗歌的零散化特征_以_佩特森_为例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目前被认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威廉斯和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相识的好友庞德(Ezra 是美国二十世纪由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转向后Pound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最富有成就的两位代表人物,被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垮掉派、黑山派、自白派、新超现实主义派等后现代主义诗歌派别推崇为精神导师;他们的诗作和诗学思想对美国后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可以说,威廉斯对后现代诗歌的影响是得到批评界公认的,然而对威廉斯诗歌具体的后现代特征的详尽阐述并不多见。
在阐述具体的后现代诗歌特征之前,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后现代诗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后现代诗歌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二战之后西方人的信仰进一步缺失;欧美之间以欧洲为中心的统一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分化;人们对二战期间的巨大灾难,如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德累斯顿大火,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记忆犹新;对美苏间的核军备竞赛忧心忡忡;战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旧的传统、中心和权威不断地受到质疑和挑战。
在美国,除了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创伤之外,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反叛青年的嬉皮士群居、吸毒、黑社会、种族矛盾、女权运动等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人们感到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世界支离破碎,秩序全无。
这些新的社会现实和思想变化必然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题材和新的表现方法。
在中心被消解,意义被悬置后,一切走向平面化、零散化和边缘化。
后现代诗歌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远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紧张的、破碎的、与自身分裂的”(阮炜:。
“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零散化特征使得它1998303 在形式上必然走向拼贴和复制。
不同肌质的语言片断被拼贴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戏剧性场面或蒙太奇”(曾艳兵:。
200211~15文学的某一后现代特征必然离不开整体的后现代文化背景,威廉斯的诗歌创作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
意象诗《唤醒老妇人》的认知诗学解读
意象诗《唤醒老妇人》的认知诗学解读摘要〕《唤醒老妇人》是威廉斯意象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没有直接描述老年的情景,而是描写了一群在黑风冲击下飞翔的小鸟,这使得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充满了丰富的意味。
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入手,从认知语法角度分析诗中“鸟”的意象的涵义,揭示诗歌的主题,挖掘其内在的认知理据,以期为该诗的研究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键词〕认知诗学认知语法意象勾画1 引言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Williams1883~1963)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对意象派坚持具体性原则终身服膺未替的诗人。
威廉斯坚持使用描述性的意象,他主张“思想只存在于事物中”(No ideas but in things)。
他的诗作很少使用复杂的结构,繁复的比喻。
但实际上,他的白描后面隐藏着深沉的寄托。
《唤醒老妇人》是威廉斯意象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诗歌名为《唤醒老妇人》,但是纵观全诗,仅在第一行出现了“老年”这个词语,其他诗行根本未提及任何关于老年的景象,整首诗描写的是一群在阴暗的寒风冲击下飞翔的小鸟,这使得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充满了丰富的意味。
本文拟从认知诗学入手,运用认知语法中的相关概念分析诗歌中鸟的意象,从而揭示诗歌的主题意义,挖掘其背后的认知理据,以期对该诗的研究做出一种新的尝试。
2 认知诗学与认知语法认知诗学研究可追溯到Tsur(1983),但真正受到关注确是本世纪初的事,即Stockwell(2002)编写的《认知诗学导论》与Gavins&Steen(2003)合编的《认知诗学实践》的出版。
Gavins &Steen(2003:5)认为有两种认知诗学研究:一种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种与认知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
在这两本认知诗学著作中,都有关于认知语法与文学文本研究的章节,可见,认知语法同图形———背景、概念隐喻、脚本和图式等理论一样是认知诗学所包含的主要理论范畴。
醉人的意象与文体美——从女性主义角度品读《红色手推车》
醉人的意象与文体美——从女性主义角度品读《红色手推车》王丽【摘要】《红色手推车》是美国著名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经典之作。
本文以诗歌中几个重要意象以及诗歌的文体为切入点,对其经典作品《红色手推车》进行女性主义的解读。
并就此发现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魅力。
%The Red Wheel Barrow is one of the famous poems written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a well-known modern poet in American. The paper makes the images andthe style as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and tries to decode the works fromthe feminist point of view with the purpose of finding out the aesthetic effect that comes from it.【期刊名称】《巢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6页(P111-115,119)【关键词】红色手推车;意象;文体;女性主义【作者】王丽【作者单位】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巢湖2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2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意象派诗歌和现代美国诗歌的重要诗人。
威廉斯享有“红色手推车诗人”之称,其原因是诗人曾写了《红色手推车》。
此诗为一首小诗,原文为:The Red Wheelbarrow 红色手推车so much depends 这么多upon 依靠a red wheel 一辆红色barrow 手推车glazed with rain 雨水把它洗得water 锃亮beside the white 旁边是群白色的chickens 鸡[1]威廉斯的诗歌之所以倍受青睐,除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之外,也与他的职业,即儿科医生有关。
英语抒情诗歌中的意象修辞分析以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两首诗歌为例
[ 收稿日期 ] 2012- 08- 18 [ 基金项目 ] 2010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 F10015) [ 作者简介 ] 吴倩 ( 1981- ) , 女 , 天津人 ,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 英文诗歌和翻译理论及实践 ; 孙丙 堂 ( 1965- ) , 男 , 河北 固安人 , 硕士 ,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 研究方向 : 认知语言学及英语文在排列在醒目位置的 4 个单词 depends, wheel, rain 和 white, 这 4 个单词出现在 每节诗的末尾, 使读者在读诗时会重 点品味其中 的方式 韵味和含义。 细读此诗, 读者还能发现作者通 过多层次多 角度地 给读者构建了视觉意象的空间。首 先是色彩对 比, 作者 描述的红色 和白色 给读 者以颜 色上鲜 明的 对比。第 二 是空间对比, 作 者以 手推车 为画面 的中 心, 上层 空间 有 细雨落下, 侧面空间有小鸡围绕, 立 体感极强, 为 读者打 造了清新自然的画面。 2. 动觉意象 此诗错落有致的结构首先就能 给读者以灵 动、 跳跃 的感觉。仔细揣摩, 鲜红色的手推车 上挂着湿漉 漉晶莹 剔透的雨滴, 车旁一群咯咯叫的白 色小鸡, 动中 有静, 静 中含动, 给读者以色彩跳跃、 动静结合的动觉意象。 3. 嗅觉意象 此诗虽然没有用任何一个字来 描述味道, 但 是当读 者在脑中形成了诗中描述的动静结 合的画面后, 自然的 想象出了雨滴湿漉漉的味道、 雨滴落 在手推车上 使手推 车生锈的味道, 以及作者未曾提及但 很容易在读 者脑中 出现的雨中草地的清新味道, 这几种 味道都构成 了此诗 沁人心脾的嗅觉意象。 4. 听觉意象 和嗅觉意象相似, 作者也没有特 意拿出文字 来描述 声音, 但是当读 者读 到闪光 的雨滴, 红色 的手推 车和 雪 白的鸡雏时, 读者很容易就感受到了 雨滴落到手 推车上 的声音和鸡雏簇拥在手推车旁咯咯 啼叫的声音, 仿佛小 鸡们既喜欢手 推车 鲜艳夺 目的 颜色, 想 要围在 其旁, 又 因雨打在身上, 所以咯咯啼叫。这几 种事物的出 现给读 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构建了丰富的听觉意象。 诗的开头 这 么多 全 靠 显得 突兀, 这 种突 兀是 有 份量的。诗人陡 然写下 了这 两行诗, 这种 极直 接的、 单 刀直入的手 法很能 引人 注目。接下 来的 意象只 是片 刻 的观察, 没有解释, 没 有任何 暗示。 这么做 究竟 是为 了 什么? 在推车 之内还 是推车 之外? 是什么 使这 辆推 车 强烈吸引了 诗人? 车 与鸡是 怎样 的关 系? 几个 单纯 的 意象之间有什么心理上的联系? 总 之, 这一系列 的问题 需要读者自己 去回 答, 在无 法明确 的踪 影中, 我 们会 愈 来愈深切地感受到这首小诗的强大魅力。 这首诗既是威廉 卡洛斯 威廉 斯的代表作, 也是意 象派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运用了多 个意象元素, 一个概 念叠加在另一个概念上, 多个意向元 素为读者构 建了心 理上的联系, 这种艺术手法使整个诗 歌富有立体 感和层 次感。诗中以手推车、 雨水和小鸡这 类平常事物 构建了 一幅色彩艳丽、 动静 结合的 画面, 使 我们 看到一 种生 命 的力量, 看似单刀直入的艺术手法其 实激发了读 者丰富 的想象, 是运用意象元素非常成功的一个作品。 ( 二) 威廉 卡洛斯 威廉斯的诗歌 致穷老妪 To a Poor Old Woman munching a plum on the street a paper bag of them in her hand They taste good to her They taste good to her. They taste good to her You can see it by
符号化诗歌《伊卡洛斯的坠落》之意义解读
符号化诗歌《伊卡洛斯的坠落》之意义解读王爱娟(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肇庆526000)[摘 要]诗歌《伊卡洛斯的坠落》描述了伊卡洛斯坠落时周围的环境及坠落后的如若云烟。
诗中包含了大量的符号,每个符号都蕴含了深刻的内涵。
全诗虽然没有一个标点,然而伊卡洛斯的下落却如一条完美的曲线,整首诗作为一个完整的曲线符号解读时,更是赋予了其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伊卡洛斯的坠落》;符号学;符号;意义[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20)05 0017 02 [收稿日期]2020-02-14 一、前言威廉姆·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CarlosWil liams,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家,早期的写作受到庞德的巨大影响,诗风严格遵守“意象主义运动”的创作原则,即主张诗歌突破传统题材和韵律,语言口语化,选用典型的、抽象的意象,对意象及对场景的描述多采用隐喻的方式而非直接表达[1]。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廉斯逐渐脱离“意象主义运动”中所提倡的各种抽象的隐喻形式,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主义风格。
倡导用简单的语言对意象的细节描述,用开放的诗歌形式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简单、普通的诗歌却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威廉姆·卡洛斯·威廉斯的代表诗歌《红色的手推车》(TheRedWheelbarrow)以其巧妙的创作手法、常见的意象选择描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诗歌《伊卡洛斯的坠落》(TheFallofIcarus)也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意象派作品,韵律自由的整首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然而诗中的每一个符号却有着深刻的内涵,留给读者自由的想象空间。
目前国内对威廉姆·卡洛斯·威廉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此作品《红色的手推车》的研究。
对其诗歌《伊卡洛斯的坠落》的研究资料很少,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伊卡洛斯形象的塑造上,例如2014年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第4期的文章《伊卡洛斯:悲情英雄,还是轻薄狂徒》主要是从古希腊原型人物伊卡洛斯入手,通过不同画家及雕塑家对伊卡洛斯的形象刻画,作者对伊卡洛斯的性格做了进一步的探析[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