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的分析

合集下载

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近年来,财政分权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财政分权指的是中央政府将财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事务上的相对独立和自治。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地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阐述财政分权对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经济方面财政分权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将财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特点,制定更加灵活、精准的经济政策。

地方政府能够结合自己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特色产业扶持和发展政策,推动本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财政分权还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权力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

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投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方面财政分权有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之间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这有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财政分权还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责任感和服务水平。

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责任,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服务任务。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来到本地区,地方政府会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环境方面财政分权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行动。

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将会更加关注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地方政府会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和绿色发展,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财政分权也能促进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研究

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研究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定范围内的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相应范围内享有财政自主权。

这种财政分权的做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财政分权的背景与意义财政分权在现代国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财政分权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具有较大差异,中央政府无法完全照顾到各个地区的特殊情况。

因此,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加灵活地调控和使用地方财政资源,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财政分权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的责权一致。

在中央政府授权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更好地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将承担更多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责任,也会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财政分权的意义在于,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大的财政自主权,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财政分权也有助于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减少中央对地方的过度干预,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1.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财政分权的核心是将财政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其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自主决定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这种财政自主权的提高,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地方民生问题。

2. 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财政责任。

地方政府需要自主决策并保障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种财政责任的增加促使地方政府更加注重财政管理,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使用效率。

3. 加强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的互动财政分权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2020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马宇,张婷婷(3)……………………集体产权、资源禀赋与农村政治生态优化研究张毅,董江爱(14)………………………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省域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陈堂,陈光(21)………………………………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金融”耦合的异质性研究范文祥,李将军(32)………………………中国金融结构演进、信用中介链条与金融稳定朱凯(41)…………………………………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和金融化相关股价崩盘风险王贞洁,徐静(54)………………………政治关联、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罗天正,关皓(67)……………………………………要素市场扭曲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数据的实证分析于明超,吴淑媛(78)…………………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耿晔强,常德鸿(89)……………………………云南地级市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基于“密度、距离、分割、依赖”的角度陆亚琴,李静(102)……………………2020年第2期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基于新经济生产方式的考量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3)…………………………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王雨薇,国世平(1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陈智颖,钱崇秀,陈苗臻(19)………环境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央地关系的调节作用罗斌,凌鸿程(32)……………………………………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周少甫,陈哲(49)……………………………………公司丑闻的强制披露是否影响内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金缦(60)…………市场竞争、并购商誉与投资效率张安军(74)…………………………………………………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杨刚强,程恒祥,吴斯(89)…………………………外资占比、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邢震,梁君(101)……………………………………2020年第3期论贸易优势理论的当代发展吴杨伟,李晓丹(3)………………………………………………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曾繁华,吴阳芬(11)……………………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解晋(20)………………………………………………大数据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吗吕明元,苗效东(31)………………………………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郑芳,王建生,位梦蕊(43)…………………………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54)…………………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基于拔靴滚动因果方法尹晓娜,李静萍,苏志伟(67)………………………………多中心空间演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吗陈秀英,刘胜(79)……………政府补贴、寻租与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张志昌,任淮秀(92)……………………………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宋哲,于克信(104)………………………………………2020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基于跨越低收入均衡和中等收入均衡视角周文(3)…………………………………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于碳排放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经验证据刘梦,胡汉辉(19)………………………FDI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基于区域外部性的扩展模型刘清杰,任德孝,刘倩(36)……………………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绿色经济效率损失张政,李雪松,王冲(51)…………………………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分位点的分层省级数据分析宫锡强(64)……………………………………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周志方,李瑾瑾,曾辉祥(72)………………………金融去杠杆与企业风险承担———来自民营企业的证据覃飞,石小霞(89)…………………………………………靠“关系”还是靠“学历”?———私营企业员工薪酬中的亲属关联效应和文凭效应研究赵秋成,马洪旭(101)………2020年第5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空间差异及演化趋势的实证研究罗海平,艾主河,何志文(3)………………中国科技进步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徐淑红(15)………………………………………中国财政支出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赵哲,谭建立(24)…………………………内部人减持对高送转的影响———基于媒体关注视角康明惠,陈佳敏,苗苗(37)……………………………………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云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虹,张柯(52)……………………………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水平———一个基于我国农业领域中“关系”的实证研究刘胜春,阮萍(66)…………………服务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影响研究———平台能力的中介作用杨路明,张惠恒,许文东(76)…………………………………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情感理论的研究视角何雨珊,陈鹏宇,陶向南,彭达枫(92)…………………精准视角下扶贫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柳志,王善平(104)………………………………2020年第6期土地租税与土地财政演进———基于公共物品融资的经济逻辑张垒磊,闫晨(3)…………………………………地方政府“土地生税”研究:基于工业用地视角李学增,郭贯成,崔久富(17)………………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陈海龙,陈小昆(29)……………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朱风慧,刘立峰(42)………………………………行政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资源配置厉华威(54)……………………………………………党组织嵌入、审计监督与预算松弛———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代彬,谈星辰,刘怡(64)………………………企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杨玥,张强,江新会(80)……………………………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综合评估研究———基于仪器设备视角冷松(92)……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调节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谭立力,刘小莞(104)……………………………………2020年第7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王伟,孔繁利(3)………………城市群发展战略下中心城市金融溢出效应研究罗小伟(17)…………………………………交通信息高度联通下的西南地区旅游增长新特征及其验证黄书雷,方行明,全诗凡(28)……技术创新、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研究庄雷,王飞(40)…………………………………股权集中或股权制衡能否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束缚———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张力派,于文领,陈玲玲,郭晓华(5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双重视角的研究黄倩,李宽,熊德平(66)……………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杨晓亮,李冬,王维红(81)………………知识积累、开放式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绩效研究杨立生,陈倩(98)………………………2020年第8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 成员国的经验证据张文爱(3)…………………………………………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兼议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的政策逻辑陈秀英(18)………………………………中国居民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严艳,陈磊(26)………………………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王健,赵凯(38)…………………………………………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黄晶(55)………………………………………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可得性的脱贫效应分析马骥,杨振宇,马金书(68)…………………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陈欢,庄尚文,周密(80)………………………………如何识别R&D 税收激励效应?———从创新数量与质量视角说起姜安,黄惠丹,吴松彬(92)…………………………新时代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探讨王中庆,王继军(104)……………………………………2020年第9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寇冬雪(3)………………………………………不动产供给数量结构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加速效应研究赵华平,侯碧瑶,张所地(18)………P2P 平台合规化转型对平台运营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于博,董怡然(31)…………………基于国际视角的人口结构变迁与寿险消费:理论梳理与实证检验袁成,崔慧(49)…………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6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廖婧琳,胡妍,项后军(73)………………………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政治周期吗?梅正午,孙玉栋(88)……………………………………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服务质量———基于CGSS 数据的经验分析李振,吴柏钧,王丹阳(99)…………………………2020年第10期繁荣的诅咒:对金融部门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一个分析框架杨宇焰,张柏杨(3)…………………………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对“制度接近性”假说的再检验聂爱云,何小钢,朱国悦,李建体(20)…………产业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LDS 的准实验研究王志涛,徐兵霞(32)……………………………………过度负债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吗廉永辉,褚冬晓(45)…………………………………卖空机制真的可以抑制公司违规吗———基于中国式融资融券的实证分析武晨,王可第(62)……………………………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周国富,柴宏蕊,方云龙(76)…………………………高管学术背景、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投入何旭,马如飞(88)…………………………企业轻资产运营与全要素生产率盛明泉,冯天宇,谢睿(101)……………………………2020年第11期试析中国现阶段是否具备有效开征房产税的前提和条件周文豪(3)…………………………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贸易比较优势的视角龚梦琪,尤喆,刘海云,成金华(15)…………………教育水平、相对剥夺与流动人口健康成前,李月(26)…………………………………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缪小林,李闵(36)………………………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中国西南地区6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冯朝睿,李昊泽(46)……………中国操纵汇率了吗———基于汇率宏观基本面模型的实证分析王盼盼,石建勋(57)………………………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孙芹,宋夏云(70)…………………………守住底线还是拓展空间:来自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证据胡明霞(80)…………………………文化距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尹忠明,秦蕾(90)………………………………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刘永松,王婉楠,于东平(100)……………2020年第12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刘佩,孙立娟(3)………………………………………基于劳动力就业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论与实践郭兆晖,孙金山,郭路(19)…………基于QCA 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何涌,陈梦颖(27)…………………………………………………中国金融周期的再测度———基于动态因子法的分析刘璐,王晋斌(39)………………………………………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姚婷,宋良荣(53)………………………市场化债转股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李志军,陈龙(64)……………………………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袁蓓,夏昊(75)…………………………………股权激励水平内部差距与企业创新陈鹏程(8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基于“两微”舆论风险的视角李贞,李栋(105)………………………………。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研究王效梅【摘要】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国家应调整和完善相关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减少人口老龄化造成的消极影响.【期刊名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财政政策【作者】王效梅【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山西晋中0306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2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寿命在逐渐延长,学术上将这种社会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呢?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或趋势。

一般以老年人口比例作为衡量指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超过65岁的人口数量达到7%以上,或者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达到10%以上,则定义该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具有群体性,指的是群体的老化,并非看重个体。

(一)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总人口数量达到13.7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7%;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

理论上讲,从2000年起,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目前中国已经占据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榜首”,除了中国以外,再无任何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突破1亿大关。

中国有关学者根据相关资料推测,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不仅在数量上世界第一,老龄化程度也将“雄踞榜首”。

根据人口专家建模预测,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持续增长,将在2050年达到一个极端,超过4亿。

这样一来,必然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以及福利制度等不同经济层面造成巨大压力。

影响人口分布和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和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和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分布和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口格局。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导致人口的流动。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企业和产业,能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涌入。

例如,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无数的求职者和创业者。

相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就业机会有限,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生计,会选择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

此外,收入水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高收入地区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享受,对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和迁移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更受人们青睐。

例如,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的地区有利于农业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吸引人口聚居。

而一些气候极端恶劣的地区,如严寒的极地、干旱的沙漠等,由于生存条件艰苦,人口相对稀少。

地形地貌也会影响人口分布,平原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和人口的聚集;而山区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入。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人口的走向,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会吸引相关产业的工人和企业聚集。

社会因素在人口分布和迁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会选择迁移到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

医疗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人们更愿意生活在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水平高的地区,以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

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传统的地区,会吸引具有相同文化背景或对该文化感兴趣的人聚集。

此外,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地区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吸引人口流入。

政治因素同样会对人口分布和迁移产生作用。

《2024年人口老龄化、经济状况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分析》范文

《2024年人口老龄化、经济状况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分析》范文

《人口老龄化、经济状况与卫生费用的关联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还对卫生费用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人口老龄化、经济状况与卫生费用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内在逻辑和相互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均寿命延长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增加的现象。

当前,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出生率下降,导致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但在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

三、经济状况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经济状况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状况也影响着生育率和人口结构。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生育率下降,导致老龄化现象更为显著。

此外,经济状况还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疗保障和社会参与等方面。

四、卫生费用与人口老龄化的关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卫生费用的问题日益凸显。

老年人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因此,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导致卫生费用的增加。

首先,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较高,包括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药品等方面的支出;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机能下降,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服务;最后,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普及,医疗费用也在不断上涨。

因此,卫生费用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五、经济状况对卫生费用的影响经济状况对卫生费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政府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经济状况也影响着个人的医疗支出能力。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医疗支出能力较强,能够承担更高的医疗费用;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医疗费用可能成为家庭负担的一部分。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及财政政策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及财政政策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的财政政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0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的财政政策摘要随着各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也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劳动力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存等特点。

本文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特点以及特殊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提出了一套专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问题,财政政策AbstractOur country is entering the population aging society after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ntered into population aging society, but because of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ifferences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ur country’s aging population acts differently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such as large-scale, fast develop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high-aging labor and abundant labor resources existing together,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several key economic factors which can seriously affect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ety from the p erspective of aging population, explore the aging population’s impact s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a set of special strategies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according to our unique economic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Keywords:Population aging Economic problems Fiscal policy正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的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人口老龄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随之不断延长。

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育意愿的下降,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是我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加。

这一现象不仅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更会对财政收支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来说,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对财政收支的影响:1. 医疗和养老费用的增加由于老年人群体的增加,医疗卫生和养老养护等方面的支出也会明显增加。

这将对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如果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和救助措施不足,则这些支出还将通过家庭转嫁到家庭财务中,还可能导致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

2. 经济增长减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这对经济增长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这种趋势也将会加速。

因此,加强老年人员特别是退休人员就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

3. 财政收入和税收减少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劳动力总量,从而导致财政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适当调整税制,增加非税收入,从而保证社会的财政平衡和稳定。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蓬勃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这个问题,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1. 加强老年人员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支持他们的就业创业。

2. 坚持老有所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

3. 加强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4. 健全政策体系,包括退休和养老制度等,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利益。

5. 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质量。

6. 加强科技和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群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与应对策略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与应对策略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与应对策略第一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7%,相当于约2.6亿人。

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3.5%,相当于约4.6亿人。

这意味着中国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

第二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和医疗费用的支出将会急剧增加。

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只有少部分人能够领到足够的养老金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大部分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来自子女或家庭。

这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来源,因为子女可能无法继续提供支持或者遇到不可预测的生活事件,从而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也将随之而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频繁。

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而这将加剧医疗保健支出的压力。

同时,老年人由于普遍存在健康问题和不良健康状况,因此医疗保健的成本也随之上涨。

第三章:应对策略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对策略:1. 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政府应该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包括提高养老金、加强社会福利、打造养老机构、促进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等。

2. 加强医疗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医疗保障力度,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信息化。

3. 鼓励个人储备养老金。

政府应该加强对个人储备养老金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中高收入者进行养老金储备,并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使老年人自身具备一定的生活保障能力。

4. 提高劳动力生产率。

政府应该加强对劳动力的培养和教育,提高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扩大就业和减少失业率,增加税收收入。

第四章:结语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

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一:1、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贸易开放度、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3、内蒙古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4、循环经济模式下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5、新疆南疆经济空间演化格局及驱动力分析6、生产性公共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多地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7、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经济激励额度评估8、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9、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10、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用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分析1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13、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14、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15、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16、从宏观数据看中国经济的当下格局与长期增长前景17、创新驱动、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分析18、从共享单车上树现象谈如何有效管理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9、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2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21、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22、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23、新兴经济体国家工业化水平测度的实证分析24、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25、论“分享经济”下我国劳动法保护对象的扩张--以互联网专车为视角26、土地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研究27、美国经济政策转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8、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29、中国海洋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空间分异30、房价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3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32、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对不同负债结构国家的经济影响33、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34、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空间效应分析35、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省份面板数据36、基于动态因子分析法的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二:37、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战略的调整与实施38、我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39、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解释力和话语权240、积极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41、中国FDI与ODI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42、马克思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比较43、农业机械化、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研究44、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45、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46、煤炭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47、我国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与实证研究48、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倒U型关系:杠杆率非对称变化机制视角49、城市规模与经济密度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50、城市群内部经济服务化空间互动关系分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51、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52、湖南省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演变53、非均衡发展条件下地级市经济差距时空特征54、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投资社会风险探究55、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回顾与反思--兼论中国宏观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6、新常态、新经济与商业银行发展转型57、地方立法需求与社会经济变迁--兼论设区的市立法权限范围58、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59、中国经济增长拐点问题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学和微积分学的实证分析60、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61、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环境的短期效应综合评估62、“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63、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64、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65、上海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反事实”思维视角366、长三角地区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时空分异67、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68、基于VAR模型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69、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金融发展对经济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70、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71、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72、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三:73、财政激励、政府偏好与地区经济增长74、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75、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财政政策调控7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77、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8、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79、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80、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8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8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3、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及代际经济支持84、基于空间计量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85、中国-欧亚经济联盟FTA的经贸效应模拟分析--基于GTAP模型及偏效应分解8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87、双向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来自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88、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489、中国经济增长与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的结构调整90、利润率下降与中国经济新常态91、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陕西省为例92、考虑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区间非线性经济调度研究93、中国旅游投资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差异分析94、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95、区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减排潜力研究96、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应用97、金融发展缘何抑制了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98、土地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99、政府干预、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动力--兼论“简政放权”如何动态释放改革红利100、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101、基于“互联网+”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02、甘肃省生态资产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时空变化格局10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性分析104、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与其城市经济的偏移增长及重心耦合态势研究105、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106、中国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107、生产商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选择108、经济转型视野的“去库存”与房地产市场稳健性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四:109、江苏区域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耦合特征及其作用机制110、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研究5111、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12、作为经济伦理的经济共享理念113、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114、城市化、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115、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116、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117、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18、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119、中国城市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效应及空间溢出性120、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问题研究121、“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2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123、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贡献124、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双重冲击下的世界经济125、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研究略论126、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兼论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异同127、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128、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129、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医疗费用上涨对我国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分析130、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基于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1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32、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转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现状与问题的思考13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134、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6135、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136、金融集聚与区域民营经济成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137、浅析体验经济环境下服装品牌的体验设计方法138、经济因素对服装流行色趋势影响的实证研究139、循环经济下的闭环模式对我国服装企业的启示140、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141、中国经济的“双重”结构转型与非平衡增长142、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143、互联网、信息元与屏幕化市场--现代网络经济理论模型和应用144、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本科经济类毕业论文题目五:1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146、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回顾与展望--变化大背景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综述147、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148、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149、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150、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逻辑151、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的关系及发展前景152、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探析153、中国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154、“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及其效应分析155、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156、中国旅游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异关系7157、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效应--基于联立方程的检验158、人口老龄化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探讨159、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160、基于通用分布的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动态经济调度161、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162、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163、中国金融状况的波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164、中国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研究165、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166、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167、农业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68、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169、马克思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原理及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意义170、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171、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联特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172、交通可达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江苏省为例173、政治关联与经济增长--基于卫星灯光数据的研究174、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175、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176、在职消费经济效应形成机理及公司治理对其影响177、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178、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9、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180、要素重新配置型的中国经济增长181、中国政治精英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分权的可持续性89。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第一部分1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3基于MM莫型的税收效应分析4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究—基于资本税收效应的分析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6我国上市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研究7从上市公司分配方案看我国股利政策的特点8股利政策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9技术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研究10累积投票制度与分类表决制度的比较11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12市盈率、成长性与公司股票价格/ 现金流量与股票价格13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中美两国发行制度的比较研究14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15对我国寿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实证研究16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莫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7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8我国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及预测19我国寿险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0股指的变化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第二部分1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研究3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4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5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浙江案例6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7利率波动对股价的影响研究8农产品期货的周期性研究9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10上市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研究11上市证券公司税收负担研究12社会保障资金运作绩效研究13基于copula 技术的金融相依性分析研究14基于分位点回归的VaR度量方法15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16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问题研究17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18人民币实际汇率预测:基于STAR莫型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2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3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结构的分析4实际汇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5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东亚各国数据6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7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分析:基于东亚各国数据8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研究9危机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研究10危机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保增长、促就业”的效果研究11我国2001-2006年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12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中国国际资本输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4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15我国P2P网贷平台借款人行为分析:以拍拍贷网贷为例16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一一基于XX政策目标定制廉创论文.包修包讨.专本论文【论文老师0盟餌25的1佩】17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18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1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问题研究第三部分1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2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4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5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6人民币升值具有J曲线效应?7劳动收入占比与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研究8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成立吗9全球供应竞争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10 “金融脱媒”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1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中韩比较12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中德比较13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研究14私人银行现状的中外对比15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16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17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8中韩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的比较研究19房价的变动对人身险需求的影响20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第四部分1腐败行为对城市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来自省会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股权结构、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基于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3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4银行治理、高管薪酬与风险承担5VaR风险度量及其在股市中应用6VaR在汇率风险度量中的应用7股票市场高频数据风险分析8均值-方差准则下最优投资组合选择9宁波市洪涝灾害的防灾防损措施研究10网络购物退运费险现状及对策网络购物退运费险现状及对策11浙江省小微企业巨灾保险模式探讨12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13金融脱媒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定制原创论文"包修包过・专本论文【论文老师QQ2402599198J14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研究15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17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房价18人民币升值对中国FDI的影响19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20亚洲国家实际汇率联动效应研究第五部分1政府消费与人民币实际汇率2股票股利、现金股利市场反应比较3股指期货GARC效应检验4股指期货价格随机游走检验5日度上海市场流动性波动性相关性检验6日度深圳市场流动性波动率相关性检验7深圳市场股价惯性翻转效应检验8股市乱象背后的行为金融学本质9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变化和CPI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联动性分析10黄金等贵金属在资本市场的避险能力研究11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于其经营状况的预测能力分析12套期保值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能的应用13统计套利在市场上的应用14中小投资者偏向“非理性”投资股票市场的原因分析15银行风险度量的理论与实证16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17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银行风险行为研究18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实证研究19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和风险水平影响实证研究20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资本与风险的关系研究第六部分1人口老龄化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2深圳A股市场交易量溢价检验3投资者情绪、资产估值与股票市场波动4投资者情绪测量研究5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本与风险关系研究6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信息传到机制7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一一以高科技行业为例8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一以创业板为例定制瓯创论文.包修包过・专本论文【论文老师QQ24025991981 9中国上市公司红利政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一以金融(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业为例10中国证券市场IPO现象分析一一以中小板为例11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与股价联动关系研究12国际资本流动会影响汇率波动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检验13国际资本流动与股票价格指数关系的实证检验14国际资本流入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15互联网与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分析16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7美国宏观经济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18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一一基于协整约束的VAR莫型的分析19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分析20基于B2B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21创业板投资收益风险分析22行为金融之处置效应检验23可转换债券套利机会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早在2000年左右,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就达到了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老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各省份老龄化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将导致资源分配规划会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的特征,并且通过模型找到形成特征的原因及每个原因的影响程度,对这些原因提出政策建议,让老龄化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让社会资源分配能够满足我国每一个地区的需求,提高社会劳动价值。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分布特征(一)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省际差异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每个地方又有不一样的风俗及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

我国开始达到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在2000年左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个省会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形成了如今的分布趋势。

表1 2021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老年人口占比省份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天津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北北京浙江陕西老龄人口占比0.1880.1780.1760.1750.170.1680.1660.1590.1580.1550.1550.1540.150.1420.1410.14省份河南内蒙古山西甘肃广西江西贵州福建云南海南宁夏青海广东新疆西藏老龄人口占比0.1380.1380.1350.130.1260.1240.120.1150.1130.1080.10.0990.0910.0810.06(数据来源:2021年各省统计年鉴)表1所示的数据是2021年我国各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老年人口占比,若以7%为界限,全国仅有西藏未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若以青海和湖北为界线,将地理区别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区,在西部地区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均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重点分布于中心地区,而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重点分布在沿海地区。

(二)倾向于乡村分布的城乡差异在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去城市里发展。

经济与金融专业论文选题指南(新)

经济与金融专业论文选题指南(新)

经济与金融专业论文选题指南一、选题说明选题范围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专业范畴。

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水平,要具有可行性,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选题具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结合学生的自己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行选题。

鼓励学生对结合本专业对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探讨;2.毕业论文的选题的难度和强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条件,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努力能够完成写作任务。

3.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在金融学、经济学专业及相关专业范围内。

二、选题清单(一)银行类问题1.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2.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3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发展问题研究4.银行信贷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5.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与银行业务发展研究6.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问题分析7.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8.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结构的分析9.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11.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2.我国银行并购案例剖析13.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冲击14.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研究15.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16.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研究17.银行风险度量的理论与实证18.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研究19.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实证研究20.银行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研究21.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策略22.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23.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24.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或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25.中央银行利率政策调整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26.人工智能发展在银行业领域的应用研究27.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有效监管的实施28.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研究29.金融科技创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研究30.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时的可行性31.中国银行业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32.银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探析33.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案例与分析34.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35.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36.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37.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8.银行业外汇风险及管理39.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40.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策略研究——以***银行为例(二)证券类问题1.新股上市市场稳定机制研究2.中国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3.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对中国股市波动的影响4.利率波动对估价的影响研究5.农产品期货的周期性研究6.从上升公司分配方案看我国股利政策的特点7.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8.股利资产与我国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9.技术指标在我国证券市场运用的实证研究10.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中的投资者利益保护11.上市证券公司税收负担研究12.我们IPO定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IPO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研究14.股票市场高频数据风险分析15.均值-方差准则下最优投资组合选择16.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17.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潜在问题及政策建议18.股指期货价格随机游走检验19.中小投资者偏向“非理性”投资股票市场的原因分析20.深圳市场股价惯性翻转效应检验21.股市乱象背后的行为金融学本质22.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变化和CPI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联动性分析23.黄金等贵金属在资本市场的避险能力研究24.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于其经营状况的预测能力分析25.套期保值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可能的应用26.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27.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8.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信息传导机制29.我国上市公司增发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创业板为例30.中国上市公司红利政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金融(银行保险券商信托)业为例31.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研究33.国际资本流动与股票价格指数关系的实证检验34.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对策35.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及定位研究36.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7.对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探讨38.利率市场化后企业投融资策略的调整39、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40.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41.创业板投资收益风险分析42.可转换债券套利机会分析43.金融科技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44.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45.开放式基金融资研究46.中国风险投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47.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模式48.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以高科技行业为例49.板块分割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50.科技赋能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模式和路径研究51.科创板市场定位分析52.高科技行业股票投资研究53.大陆股指期货与香港恒指期货对比分析54.涨跌幅限制制度的利弊分析55.健全有效控制资本消极作用的制度机制研究56.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研究57.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平衡发展研究58.资本市场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研究59.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60.资本市场助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研究61.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研究62.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的投资端改革研究63.注册制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成效及其优化研究64.股票发行注册制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研究65.股票发行注册制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研究66.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的投资者保护研究67.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68.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研究(三)保险类问题1.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研究2.基于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医疗保险研究3.中国农产品价格保险研究4.上市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研究5.对我国寿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实证研究6.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7.互联网保险监管研究8.中国保险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9.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研究10.股指的变化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分析11.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广东省小微企业巨灾保险模式探讨13.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14.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本与风险关系研究15.人口老龄化对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16.我国社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7.我国保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8.我国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研究19.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保险20.试论保险品种的开发与营销21.论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方面22.论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23.论建立保险公司的经营机制24.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25.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研究(四)经济类问题1.财政分权与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分析2.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3.基于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分研究4.人民币实际汇率预测:基于STAR模型5.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周期及影响因素分析6.实际汇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7.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8.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9.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分析10.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入的研究11.中国国际资本输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12.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分析13.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资产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14.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金融对策研究15.论人民币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17.广东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18.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19.人口年龄结构与中国房价20.人民币升值对中国FDI的影响21.升值预期与通货膨胀22.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及效果研究23.政府消费与人民币实际汇率24.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波动的影响研究25.国际资本流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26.美国宏观经济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研究27.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分析28.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研究29.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分析30.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与对策31.某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2.某地区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研究33.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34.研究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及解决措施35.探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解决策略36.个人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研究37. 政府债务管理的效率问题及其调控(五)互联网金融类问题1.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保险业发展研究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证券业发展研究4.基于B2B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5.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6.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7.基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8.当前网络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9.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体系建设的思考10.论支付宝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11.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12.我国电子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13.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14.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与发展15.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对策建议16.股权众筹融资监管17.互联网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18.互联网基金的发展现状研究19.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20.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2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的发展研究22.论互联网金融的行政监管与刑法规制23.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24.监管创新、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25.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26.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27.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8.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思考29.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30.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31.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变革方向32.第三方支付态势与监管:自互联网金融观察33.互联网金融的双边市场竞争及其监管体系催生34.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发展思考35.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对策研究36.探究智能投顾在个人资产配置策略中的应用37.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应用研究38. 基于“云”技术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研究39.探究科技金融创新在打击非法集资中的应用40.探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4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探析42.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

全方位调整人口政策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全方位调整人口政策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全方位调整人口政策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作者:董俊孚李燕玉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01期人口老龄化是各国所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已经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与总人口老化相伴随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比规模变化更加重要。

对中国来说,几千年来的人口形态和社会形态正发生重大转变,一个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大、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老化的全新社会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机遇与挑战。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劳动力老化对于经济的影响,结合国家政策方向,分析出切实可实施的细化解决办法。

一、我国人口基本现状(一)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即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

联合国预测50年后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将是印度,这却意味着,我国有很大可能在未来近50年里仍然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即老年人口数将会达到最大值4.87亿,这已经成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我国并不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根据联合国数据,当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日本,202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28.7%。

总之,到205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不是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国家,但一段时间内一直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政治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经济正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社会韧性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还有很多回旋的空间及解决办法。

(二)人口老龄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我国老龄化程度呈空间分布趋势,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只有西藏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新疆和青海都已经进入老龄化。

在2007年,我国只有天津、江苏、重庆、上海等地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到了2017年,仅10年的时间,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安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都纷纷步入重度老龄化。

人口流动对地区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地区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地区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1. 引言1.1 人口流动对地区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对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

人口流动会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造成影响。

随着人口流入或流出,地方政府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的重点和方向,以满足不同人口的需求。

人口流动也会影响地区的公共服务需求。

随着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地方政府需要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相关公共服务的投入,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还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人口的增加或减少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地方财政的运作和支出水平。

人口流动还会影响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

不同地区的人口流动情况不同,导致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人口流动对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人口流动对地区财政支出影响的因素人口流动对地区财政支出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性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人口规模是影响地区财政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和范围。

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来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需求,从而对地方财政支出产生影响。

人口结构也是影响地区财政支出的重要因素。

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人口对地方财政支出的需求也不同,如老年人口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而青少年对教育服务的需求较大。

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人口结构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财政支出规划。

人口流动性也会对地区财政支出产生影响。

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可能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管理难题,需要增加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从而增加了地方财政支出的压力。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地方财政支出产生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拥有更高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则可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不足。

论人口对财政平衡影响

论人口对财政平衡影响

论人口对财政平衡影响内容提要:人口因素是决定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Auerbach(1991)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人口因素对我国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城镇化速度是缓解我国财政政策代际不平衡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将生育率保持在可持续生育率水平对缓解财政政策的代际不平衡有帮助。

关键词:代际核算,代际平衡,城镇化,总和生育率一、引言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Buchanan(1958)和Modigliani(1961)提出财政赤字可以衡量财富的代际分配情况,如果有财政赤字,意味着现存代在花未来代的钱,而如果财政盈余,意味着现存代把财富留给未来代。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界开始对用财政赤字作为衡量财政政策的手段提出质疑。

Feldstein(1974)指出大量隐形养老金债务没有记人政府的债务,从而降低了财政赤字;Eisner、Pieper(1984)认为赤字没有考虑政府的财产。

Blanchard(1993)等人提出自己对财政赤字的定义,并试图说服政府接受自己的观点。

而Kotlikoff(1984,1988)指出财政赤字本身与代际政策没有内在的联系,当采用不同的代际政策时财政赤字可以不发生变化,或者代际状况相同时赤字却可以大相径庭。

因此需要寻找替代财政赤字的方法。

AlanJ.Auerbach,JagadeeshGokhale和LaurenceJ.Kotlikoff(1991)提出一种新的解释代际平衡的方法——代际核算方法,到现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30个国家建立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其中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泰国已经构建了自己的代际核算体系。

核算结果显示泰国由于人口结构较为年轻,而且没有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泰国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未来代,现存代的负担大于未来代。

而韩国的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要维持下去,未来代的负担是现存代的60%到120%。

在已经建立代际核算体系的国家中,代际不平衡状况最严重的国家是日本,未来代成员的负担是现存代的2.7到4.4倍。

史桂芬-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史桂芬-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史桂芬简历学院(部):经济学院姓名:史桂芬性别:女出生年月:1972.03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学习经历2016/11-2016/12,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学者2016/7-2016/8,英国赫瑞瓦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5/11-2015/12,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文理学院经济学部,访问学者2014/10-2014/11,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学者2013/12-2014/01,日本一桥大学,客座研究员2010/08-2011/08,美国斯坦福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08/03-2008/07,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进修2005/08-2005/09,美国林肯土地政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西方公共财政与房地产税高级培训2003/09 - 2009/07,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院,区域经济学,博士2002/04 - 2004/03,日本宫城教育大学,教育经济学,硕士1996/09 - 1999/07,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1992/09 - 1996/07,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学士2.工作经历2012/12 - 至今,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06 - 2012/12,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06 - 2007/06,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1999/07 - 2002/06,东北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教二、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财政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政策政府金融三、主要学术兼职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与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年会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年会理事吉林省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四、聘期内教学工作1.讲授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及授课对象:区域财政政策必修博士财政学理论与实践必修硕士财政学热点必修硕士地方财政管理必修硕士2.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3.指导研究生情况:硕士生:16(名)博士生:4 (名)4.指导学生取得的突出成绩李成宇(博士)、硕士生贾婷月、刘欢、何沁芸、陈昕四位硕士均获国家奖学金;贾婷月于2013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刘欢于2017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攻读博士;何沁芸于2017年考入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攻读博士;陈昕于2017年考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

人口流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

人口流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10人口流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李 珊 北京理工大学摘要:基于城镇化背景下,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渐趋庞大且呈现出规律性特征。

本文从人口流动和老龄化的原因特征入手,深入研究人口流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然后通过分析以上研究所得结论,力求给出相对合理、实用性较强的建议,为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缓解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010-01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

引起并加速我国老龄化有诸多因素,除了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低生育率和经济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带来的低死亡率这两个原因,专家学者们也逐渐将研究视角转向人口流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人口流动的规模性和方向性也日益明显。

二、人口流动与老龄化的关系人口流动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生存需要。

人天性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倾向于选择对自己生存以及繁衍后代最有利的地方生活,因此,生存需要是人口流动的直接动因。

第二,发展需要。

人并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而会寻求更好地发展机会完身自身、实现价值。

因此,人们倾向于迁徙至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

当然,战争和政策因素也会对人口流动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社会相对安定、政局平稳的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源于上述两种主观自发性因素,生存和发展需求是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

当前我国不管是城乡还是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渐趋严重。

由此,人口流动的规模化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人口流动大军中,有精神和体力、改变生活条件欲望强烈的年轻人成为主力。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的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是80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期双月刊总第232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Z HO N G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E C O N OM I C SA N DL AWɴ.1.2019B i m o n t h l y S e r i a lɴ.232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的分析庞㊀伟㊀孙玉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利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当老龄化水平较低时,纵向的财政分权可以促进人口大量迁入,而地方政府间横向财政自主度差异程度却对流动人口规模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当老龄化水平超过门限值后,政府间横向差异和纵向财政分权收入指标的影响不再显著,但财政分权支出指标对人口流入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进行地方政府间财政改革,并通过改革户籍制度㊁推动国家级城市群建设和调整落实人口老龄化政策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口流动性.关键词:流动人口;财政分权;老龄化;门限效应中图分类号:F 812.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G5230(2019)01G0118G08收稿日期:2018G09G26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事业财政投入重大问题研究 (17J Z D 014);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发展研究 (18Z D A 10)作者简介:庞㊀伟(1989 ),男,重庆黔江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孙玉栋(1965 ),男,黑龙江嫩江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流动人口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1].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比2015年末减少了171万人.当前绝对规模的减少,主要是受到户籍制度㊁公共服务供给等经济社会政策的影响[2].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破除妨碍劳动力㊁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以假定人口不流动为前提的,这造成我国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公共产品资源的分配方式都是以户籍人口为基数.此外,财政分权会加剧政府间竞争,从而进一步加重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等 显性公共物品 的偏好,流动人口就更加难以获得所需要的教育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最终导致劳动力要素的流失,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既会改变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3],也会通过推动产业发展㊁限制房价上涨对人口流动产生影响[4][5].因此,为提高人口流动性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间财政关系与人口老龄化是需要同时考虑的因素.本文基于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现实背景,研究分析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机理,这对促进我国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811一㊁文献综述一般来看,财政体制与当地的经济增长㊁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户籍管制水平㊁房地产价格等因素存在明显的联系,因而财政分权能够通过影响流动收益和流动成本的方式,促进或者抑制人口流入或者流出.黄燕芬和张超指出由于行政层级的差异,上级政府以 上收财权 这种集权方式可以挤占低行政层级城市的财政资源,造成城市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促使流动人口向行政层级更高的城市集中[6].张丽等的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地方财政对人口长期迁移的作用进一步增强[7].席鹏辉和梁若冰认为省以下财政自给率的提高,能够减少上级财政的财政攫取,有利于将新增的财政收入用于地方公共品供给[8].杨晓军则指出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口向城市流动[9].曾永明和张利国的研究发现由于受到 户地双歧视 ,农民工的工资率减损更大,这不利于劳动力要素的流入[10].丁菊红则指出财政分权程度与户籍管制水平直接相关,且随着财政分权水平提高,地区户籍管制水平会随之降低,人口的流动性会相应提高[11].此外,黄燕芬和张超指出过高的房价和租金会成为反向推力,不利于人口流入[6].但张佐敏等人认为地方政府在教育㊁科技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能够削弱高房价对城市劳动力人口的 驱逐 效应,进而降低人口迁移的成本[12].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不仅会通过产业结构㊁房地产价格等间接影响人口流动,还会倒逼财政收支刚性调整,从而使得财政体制对人口流动性的影响发生变化.钟若愚认为人口老龄化可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劳动力的转移[13].郭娜和吴敬的研究认为,虽然人口数量的增长的确是推动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但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减弱这种正向影响使房价下跌[5].另外,赵彤研究发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地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占G D P的比重就会越高[14].张丽等指出,过度的社会保障支出严重挤占了公共教育支出,相对减少了地方人力资本的投入,减弱了财政对人口迁移的正向影响[7].甘行琼等则认为要使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够适应人口流动的趋势,就应该依据事权划分的激励原则,由中央政府承担部分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支出责任[15].从以上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体制对人口流动性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人口快速老龄化也会促使财政收支发生变化.但大多文献在分析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的同时,忽视了人口老龄化与财政分权的联系,由此得到的政策建议背后的理论逻辑是不够严谨的.基于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由于地方公共服务主要由基层政府提供,人口流动也以省内为主,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更为直接,因此本文将省以下财政分权作为研究对象;二是不同的老龄化水平下,财政支出结构会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在这一前提下,相同的财政分权水平下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也并不一致.因而本文将在总结与梳理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分析不同老龄化水平下省以下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门限效应.二㊁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一)流动人口规模的动态优化借鉴L i c h t e n b e r g和D i n g的理论模型[16],本文先分析流动人口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假设在t期,地区流动人口M t与当地的劳动力人口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劳动力人口为L t=θM t,θ>0.流动人口为地方官员经济竞争带来的效用为:Y t=A L t=AθM t=AᶄM t(1)式(1)中,Aᶄ>0,且为常数.这一收益可以被视为人口作为生产力要素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根据前文所述,地方政府吸引流动人口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棚户区改造等.模型将成本函数记为C (M t),且Cᶄ( )>0,Cᵡ( )>0.杨晓军指出上一期流动人口规模会对当期流动人口规模产生影响[9],到t+1期时,地区流动人口规模为:M t+1=M t+γM t=(1+γ)M t(2)911式(2)中,γ>0.把地方官员从流动人口M t 获得的收益记为V (M t ),则:V M t ()=m a x R t {AᶄM t -C M t ()+αV M t +1()}(3)式(3)中,α表示未来的经济绩效对地方官员的激励程度,0<α<1.由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地方官员所要面临的流动人口动态优化问题就是在预算约束条件(1)下,通过选择M t ,使V (M t )最大化.(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引入在晋升锦标赛中追求更高经济绩效的地方官员,会增加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实现经济的短期快速增长.安苑和王珺指出当可支配人均财政资源超过一定的门限值后,地方政府才会增加公共服务支出[17].因此,本文认为财政收入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或者支出分权程度越低的地区,经济绩效对地方官员的激励相对较小.假设M 0㊁M 1㊁M 2分别表示财政收入分权水平低㊁中㊁高时对流动人口的需求规模,α0㊁α1㊁α2分别表示在相同的支出分权水平㊁不同的收入分权水平下,未来经济绩效对地方官员的效用大小,则α2<α1<α0.当流动人口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式(3)可以整理得到:C ᶄM t ()=αiC ᶄM t +1()+A ᶄ[](4)通过变量代换,此E u l e r 方程的稳态水平为:C ᶄM 0()=α01+α1+α1α2()1-α0α1α2A ᶄ(5)C ᶄM 1()=α11+α2+α0α2()1-α0α1α2A ᶄ(6)C ᶄM 2()=α21+α0+α0α1()1-α0α1α2A ᶄ(7)根据C ᵡ( )>0,α2<α1<α0,可以证明M 0>M 1>M 2.因此,当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低,下级政府所获得可支配财政资源越少时,对人口流动性的需求则会更大.由此,本文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H 1:当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高,或者支出分权水平越低时,地区内流动人口的规模越大.(三)老龄化程度的引入随着老龄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刚性增长会迫使地方政府减少其他财政支出,导致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本文假定ε1㊁ε2分别表示老龄化程度较低和较高时,地方政府为吸引流动人口所增加的机会成本,根据分析可知,ε2<ε1.因此,修正后的成本函数C x (M t )为:C x M t ()=εiC M t ()(8)由于1/ε2>1/ε1,说明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保持稳定时,老龄化程度较高时财政分权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会弱于老龄化程度较低时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第二个研究假设:H 2:不同的老龄化水平下,同一省以下财政分权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不一致.三㊁研究方法㊁变量说明与样本选择(一)研究方法1.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的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与个体效应无关,但这种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成立的.固定效应模型不需要基于这种假设,因而更适合于面板分析[18].为了减少个体特征和时间效应对模型产生的影响,本文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模型如下:Lm i g i t =α0+α1F e d i t +βX i t +λt +u i +εi t (9)式(9)中,被解释变量L m i g i t 为t 年地区i 的流动人口规模,核心解释变量为F e d i t ,表示纵向财政分权指标和横向政府间差异程度,X i t 是模型的控制变量,u i ㊁λt 为个体㊁时间的异质性截距项,εi t 为随机扰动项.2.门限效应模型.传统采用分组检验的研究方法,既不能检验门限的个数,更不能有效估计出准021确的门限值,也无法对不同样本回归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H a n s e n提出的非动态面板门限回归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关于门限的显著性检验,假设只存在一个门限值,本文在式(9)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老龄化水平下财政分权对流动人口的门限效应模型,如下所示[19]:Lm i g i t=α0+α1F e d i tˑI(o l d<γ)+α2F e d i tˑI(o l dȡγ)+βX i t+εi t(10)式(10)中,o l d为门限变量,表示i省份第t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I( )为特征函数.γ为门限值.以上的分析方法仅仅考虑了存在一个门限的情况,但在实际经济分析过程中经常存在多个门限值.当存在两个门限值时,式(10)则可以修改为:L m i g i t=α0+α1F e d i tˑI(o l dɤγ1)+α2F e d i tˑI(γ1<o l dɤγ2)+α3F e d i tˑI(o l d>γ2)+βX i t+εi t(11)式(11)中,门限值γ1<γ2.根据单门限的估计和检验方法,在假定单门限模型中γ^1为已知的前提下,再进行γ2的检验.当γ^2对应的门限值残差平方和最小时,再对γ^2进行门限效应的检验.当需要搜索确认第三个甚至更多个门限值时,可以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拒绝门限效应检验的原假设为止[20].(二)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杨晓军的研究中采用各省市城区暂住人口数量作为流动人口的代理变量[9],借鉴这一方法,本文则将历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各城区暂住人口数作为流动人口数,并将该数据取对数,记为L m i g.2.核心解释变量.财政分权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分权指标㊁支出分权指标和自主度指标三类.本文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㊁各省㊁直辖市和自治区统计年鉴㊁统计局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计算了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水平,即:财政收入分权指标R e v=省级以下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省(直辖市㊁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支出分权指标E x p=省级以下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省(直辖市㊁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横向财政关系表现为同级政府间财政自主度的差异,因而本文先计算了各市级政府财政自主度=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再根据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到横向政府间财政自主度差异系数,用R r e表示.3.门限变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标准的定义,本文根据统计局数据库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衡量我国各省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并作为门限变量,用o l d表示.4.控制变量.本文将党代会召开的虚拟变量P p c与人均外商投资直接利用额P f d i分别代表政治周期与政府竞争,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当地区党代会在t期召开,P p c i t=1,否则取0;P f d i=地区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局数据库.(三)样本选择由于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比例进行过调整,因此本文的研究基期定为2004年.而湖南㊁青海㊁海南㊁新疆和西藏关于地市级政府财政收支的统计数据不全,本文不做考虑.表1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四、实证结果分析(一)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根据表2模型(1)~(3)的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横向的财政自主度变异系数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我国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指标都能促进流动人口的迁入,即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越高,或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越高,当地的流动人口规模都会增加.从影响系数来看,财政收入分权指标R e v仅为支出分权指标E x p的1/3左右,即省以下政府承担更多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所吸引的流动人口,远大于获得更多财政收入所吸引到的规模.121㊀表1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代码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o b s 流动人口规模L m i g5.17601.12340.33657.7999338财政收入分权R e v0.73790.14310.37390.9741338财政支出分权E x p0.72560.12780.33880.9327338财产自主度变异系数R r e0.37270.14840.09850.8418338人口老龄化水平O l d0.09500.01750.05470.1540338当年党代会P p c0.18930.39240.00001.0000338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百万美元/万人)P f d i0.25990.40790.00573.0341338㊀表2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被解释变量:流动人口规模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解释变量R e v2.0110∗∗∗(0.6758)1.7300∗∗(0.7060)1.7447∗∗(0.7075)1.9542∗∗∗(0.6621)1.6927∗∗(0.6921)E x p5.8964∗∗∗(0.6638)6.2509∗∗∗(0.7127)6.2526∗∗∗(0.7136)5.3954∗∗∗(0.6629)5.7275∗∗∗(0.7110)R r e-0.7006(0.5171)-0.6906(0.5181)0.3449(0.5511)-0.6508(0.5069)控制变量P p c-0.0315(0.0625)-0.0539(0.0613)-0.0381(0.0722)-0.0508(0.0613)P f d i0.5791∗∗∗(0.1487)0.9549∗∗∗(0.1703)0.5753∗∗∗(0.1486)常数项α0-0.5863(0.5084)-0.3751(0.5311)-0.3838(0.5320)-0.3194(0.5242)4.8077∗∗∗(0.2105)-0.1245(0.5246)个体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o b s338338338338338338H a u s m a n检验16.37∗∗∗18.00∗∗∗19.54∗∗∗15.33∗∗∗15.37∗∗∗15.43∗∗A d j u s tR20.31580.31980.32040.34860.21930.3520PGv a l u 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㊀㊀注:(1)∗∗∗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水平上显著;(2)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㊀㊀为进一步确定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变换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模型(4)~(6)结果所示,各指标的显著性影响并没有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模型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一般来说,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高,下级政府所获得的财政资源就越多,改善当地公共服务供给的意愿和财力就越强,流动人口因此不断迁入.随着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增加,下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会相对减少,因此不太可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导致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减弱.但根据模型结果,财政支出分权水平对流动人口迁入不仅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种影响还远大于财政收入分权,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分税制改革后,由于行政层级在资源配置上的优势,上级政府通过 上收财权㊁下放事权 的方式,使得下级政府只能获得较少的财政收入,同时,承担较多的财政事权.而且越到基层政府,这种错配现象越为严重.但行政层级越低,追求政治晋升的地方官员越多,政治竞争导致的经济竞争更为激烈.其次,当下级政府分享的财政收入一定时,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增加使得可支配财政收入减少,因此地方政府会更积极主动地招商引资,这就导致了横向的政府间竞争,并且承担的财政事权越多,这221种激励会越强烈.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政府不仅能够给予社会资本更多的投资机会,还能通过税收优惠或者提供更低价格的土地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社会资本成立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对于流动人口来说,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无论迁往何地,所能享受的公共服务都不可能与本地户籍人口相同,因此相对于工作机会,各地公共服务改善对促进流动人口迁入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流动人口会更愿意选择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更高福利待遇的地区.最后,提高财政支出分权水平,会加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承担更多的事权意味着刚性支出的增加,地方政府会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产出更多的城镇地区,进而拉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托达罗建立的城乡二元人口流动模型表明,城乡差距越大,流动人口所预期的收入差异就越大,人口流动的可能性越高[21].因此,大量农村劳动人口将从农村转移至城镇,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二)老龄化背景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门限效应1.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门限估计结果.包括上述研究在内的国内大部分文献,都是假定各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同且不变,因此总人口的流动性是保持稳定的.由于大量流动人口向行政层级更高㊁经济发展更好的地区聚集,各个省份的老龄化程度并不一致.在同样的财政分权水平下,由于老龄化程度的不同而导致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会制约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基于此,本文分别对模型(4)和(5)进行门限效应检验,并估计其门限值,如表3所示.㊀㊀表3门限效应检验和门槛值估计模型(4)模型(5)单一门限双重门槛单一门限双重门槛门槛变量门限值10.10080.07740.10080.0774o l d 门限值20.10080.1008S S E144.3902151.2110185.4548181.4874L R 检验29.3203∗∗∗7.121718.5108∗∗∗6.2520B o o t s t r a p P 值0.00000.27600.00000.1800㊀㊀注:(1)∗∗∗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水平上显著;(2)P 值采用b o o t s t r a p 法重复500次模拟得出.㊀㊀对模型(4)进行单门槛检验,其L R 检验估计量为29.3203,而通过b o o t s t r a p 法重复500次得到的P 值为0.0000,说明在1%显著性水平强烈拒绝不存在门槛效应的原假设.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双门槛效应时发现P 值并不显著,由此可知模型(4)有且仅有一个门限值.同理,根据检验结果,模型(5)也只存在单门限效应,并且模型(4)和(5)的人口老龄化门限估计值均为0.1008.㊀㊀表4㊀老龄化背景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对人口流动的门限估计结果纵向政府间关系模型(4)横向政府间关系模型(5)解释变量R e v (O l d <0.1008)4.1782∗∗∗(0.7183)(O l d >0.1008)-1.2904∗(0.7016)E x p (O l d <0.1008)13.3301∗∗∗(2.4626)(O l d >0.1008)-10.7559∗∗∗(2.2841)R r e(O l d <0.1008)-1.9749∗∗∗(0.5355)(O l d >0.1008)-0.1323(0.4312)控制变量P pc -0.1547(0.1558)-0.2344(0.1754)P f d i 1.5085∗∗∗(0.1690)1.5291∗∗∗(0.1752)o b s 338338P Gv a l u e 0.00000.0000㊀㊀注:(1)∗∗∗㊁∗∗和∗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水平上显著;(2)O l d 为门限变量人口老龄化水平;(3)括号中数字为标准差.2.纵向财政关系的门限效应分析.根据表4模型(4)结果可以看出,地区老龄化水平达到门限值前,财政分权对流动人口规模的影响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一致.但超过老年人口占比超过门限值后,财政收入分权指标的影响仅表现出弱显著性,而财政支出分权指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人口流动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当地区老龄化水平超过10.08%以后,省级以下政府承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越多,不仅不能吸引更多的流动人口迁入,反而会导致人口的大量流出.321老龄化程度加重后,财政支出分权对流动人口规模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释:第一,老年人口的增加,会使得地方政府必须增加社会保障㊁医疗卫生等财政支出.在经济增速放缓㊁省市两级政府所分享的财政收入比例一致的前提下,省以下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增加会减缓空间城镇化的速度,阻碍人口的流入.第二,政府财政投资的减少,并没有削弱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效应 ,反而使得大量资本流出.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下降,这必然促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促使企业外迁.最终当地工作机会减少,流动人口也会随之减少.第三,下级政府承担的财政事权增加,不仅压缩了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也使得地方政府无法获取足够的资金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进一步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第四,从省际层面来看,中青年劳动力向经济更发达的省份聚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速㊁工作机会和工作待遇等都优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3.横向财政关系的门限效应分析.表4模型(5)的结果表明,地市级(区县级)政府财政自主度变异系数R r e对流动人口规模也表现出门限效应.周黎安和吴敏指出区域内财政自主度差异程度越高,省级政府进一步上收财权的可能性越大[22].当老龄化程度低于10.08%时,省级政府上收财权会使得下级政府财政收入分权指标下降,根据模型(4)财政收入分权的正向促进效应,此时区域内财政自主度差异水平增加会不利于流动人口的迁入.而且横向自主度变异系数越大,省级政府上收财权后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就会越多,从而挤占了省级政府用于G D P增长的财政资源,致使省际间流动人口减少.当老龄化水平超过10.08%后,转移支付增加会降低省以下政府的财政支出分权水平,从而对人口流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这也减少了省级政府经济建设资金,降低了对省际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最终导致影响并不显著.五、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人口流动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在老龄化门限值前,纵向和横向财政分权指标都能对人口流动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过纵向的财政分权是促进人口的流入,横向的财政分权却是加快人口的流出;在门限值后,横向财政关系的影响不再显著,纵向财政分权支出指标则表现出对人口流入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模型结果和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人口流动性.第一,完善分税制制度安排,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积极推动税权划分.省级政府应根据省以下各个地区老龄化水平,划分各个地区各级政府所应该承担事权.对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省级政府可以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其次,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对各级政府的税收进行划分.并且可以借鉴德国㊁加拿大等国家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将一部分增值税收入用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以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第二,逐步改革户籍制度,给予流动人口市民待遇.首先,户籍制度导致的属地化的管理方式,尽管使得流动人口难以获得同等的公共服务,但是能将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落实到该级政府.出于短期内户籍制度大幅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按照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不同类型,实行差异化的落户政策,从而增加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机会.其次,对财力欠发达地区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㊁财政转移支付等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以提高其财政自主水平.最后,中央可以成立相应的社会调查评价机构,充分采纳当地居民对当地公共服务的意见和评价,将其纳入政治晋升的考核指标中,提高地方官员对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视程度.第三,推动落实国家级城市群建设,通过其辐射作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的有限和不足决定了当前我国不能采用平均化的方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短期我国应该集中一部分财政资源用于国家级城市群建设,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人口.在中长期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㊁产业转移等方式,实现特大城市㊁大城市与周边小城市的协同发展,将经济发达的流动人口逐步引导到中小城市.4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