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读文本,发掘教学价值

合集下载

精准把握文本价值,提升阅读教学效度

精准把握文本价值,提升阅读教学效度

精准把握文本价值,提升阅读教学效度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升。

而要提升阅读教学效度,就需要精准把握文本的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精准把握文本价值,提升阅读教学效度。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章,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不同的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需要阅读实用的资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有些学生则需要阅读有趣的故事来消磨时间。

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精准把握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二、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很重要,因为阅读材料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年级、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

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学生就会感到无聊;如果材料过于复杂,学生就会感到困难。

因此,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是提升阅读教学效度的关键。

三、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数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掌握文本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就难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设置语音朗读器、播放音乐、展示图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

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坚持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现当代散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本细读”方法简介“文本细读”是一种全面深入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注重细节,追寻文本的内在逻辑和语言特点,并进而推敲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第一遍通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意图。

2. 第二遍逐句阅读文本,注意文章的语言特点、句子结构和语调。

3. 第三遍深入阅读文本,寻找细节,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1.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本身高中现当代散文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剖析文本的内涵和意义,而“文本细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洞察文本本身。

通过逐句阅读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特点、句子结构和语调,进而推敲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在逻辑、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例如,在学习《故乡》这篇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剖析小说家沈从文的深情款款、笔力雄浑的文风、流畅秀逸的句子和含蓄温情的诗意句子,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此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乡》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文本细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逐句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推敲作者意图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全面深入地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文本的深层内涵、主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在语言细节和修辞运用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掌握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3. 发掘文本蕴含的价值与思考高中现当代散文多以思想性、人文性和价值观的传达为主要特点。

而“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与思考,探索其中所呈现出的人生哲思和内涵,进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智慧修炼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智慧修炼


千个读 者一 千个哈 姆雷特 ” 是 一个代 表性 的说 情 感 。 整 个 课 堂 放 得 开 , 得 拢 , 得 去 , 得 来 , , 收 进 出 既
法 。这 里有两种可能 。一 是在共 同指 向基础上 的不 赏析文本 , 又训 练思维 。这一切 的前提 , 是教师 自己 同解读 。 比如刘兰芝很美 , 但到底 怎么美 , 各人有 各 的阅读 发现 。如果魏 老师没有发现 “ 问” 清泉 ” 松 “ 两 便不可能有此教学创意 。山 人不 同的理解 。另一个是 理解 的指 向本 身就 不 同。 意象在诗 中的独特作用 , 比如对薛 宝钗 的理解 ,有 人以为她乖巧豁 达 ,有 人 西晋城第二 中学程亚萍老师执教鲁迅的《 <呐喊 >自
从 而走进 作者 的情感世 界 ,与之进 行情 感 的交流 、

个 优秀 的语 文教 师要 追求智 慧 的阅读教 学 ,
思 维 的碰撞 与精 神的相 遇 。漫 步于《 雨巷 》 于烟雨 就必须能够智慧地解读 课文 。要么寻求解读 文本的 , 迷 蒙 中细 细地 咀 嚼小 资情 调知 识 分子 所 沉 醉 的迷 新视 角 , 获得对文本 内涵的薪理解 ; 么寻求解读文 要 茫、 哀怨 与感伤 ; 捧起 《 一碗 阳春 面》 深 切地体 会母 本的新 途径 , , 采用新 的切人方式解读文 本 ; 要么发现 子 三人 逆境 里 团结 、 助 、 互 坚强 的精神 和老板夫妇 的 文本解读 的新 问题 ,并 通过 问题解决 形成 教学 的新

21 8月 . . 0 1年 中


博采广纳 , 实文本解读的学养基石 夯
知名语 文特 级教 师赵谦翔 曾如此 自警 : 自古大 “
师 皆务本 , 从来腐儒事急功 。养根俟实铸大器 , 投机

文本细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效度

文本细读,提升阅读教学的效度
上讲 台想 当然 地 进行 教学 , 造成 对 文本 理解
教师必须 对文 本进 行 细读 , 才 能 引领 学生 深
入 文本 , 读懂 他人 观点 , 也读 出 自己的体 悟 , 使课 堂充满深度 和趣味 。

的“ 表面化” 、 “ 僵化” 、 “ 概念化 ” 、 “ 片面化 ” , 使 得语文课 堂变 得肤 浅 和浮 躁 。我认 为 , 语文
阅读教学 目的在 于培 养学 生 的 阅读 能力 , 而


独 立解读 。 品昧文本妙处
钱梦龙老师 曾说过 一段肺腑 之言 : “ 每教 篇课 文 之 前 , 我 总要 反 反 复 复 地 读 , 或 朗
文本细读则是 实现这个教学 目的 的有 效方法 之一 。所谓 “ 细读 ” , 我 的理解 是 以反 复阅读 、 仔 细琢磨 为基 础 , 尽 可 能详尽 地 了解 作家 的 创作心态 , 准确把握其 创作意 图与艺术 构思 。
说不定哪天借到外力 , 可能一步 登天 ; ( 4 ) “ 东 隅 已逝 , 桑 榆 非 晚” ——不 管 什 么 年 龄 层 的
人, 从 今天 做起 , 从现 在做起 , 都来 得及 到达
二、 链接资料 。 了解 文本 内涵 对于那些 内涵 特别 丰厚 的作 品, 仅凭 一
四五 十字 , 如果 我 们字字 玩 味 , 细 细咂摸 , 必 能于多个 细微处 品出真味来 。 比如 , “ 风 烟俱 净, 天 山共 色 ” 中 的“ 风 烟” 指 的是 什 么——
“ 风烟” 在古 典文学 的意象 中, 可指 “ 烽 烟” , 是
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初 读时 , 要 把教参 、 各 种 网络评论文字等统统 丢开 , 力求 读 出心得 ,

基于项目化学习精准解读文本策略例析

基于项目化学习精准解读文本策略例析

基于项目化学习精准解读文本策略例析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育人模式。

研究表明,教师运用项目化单元教学,强调项目化学习,学生在处理信息、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就越强。

面对这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如何精准解读文本,引入项目化学习,设计一个适切的“项目”呢?下面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具体的解读策略。

一、据文而理,构建核心知识核心知识的确定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起点。

它产生于语文教材内容,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去考虑教材需要我们教会学生什么,从而锁定核心知识,明确学习目标,直抵语文要素的内核。

课文《故宫博物院》由四则材料组成,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是介绍故宫博物院全景的说明文,材料二是太和门被烧的故事,材料三是官方网址游览须知,材料四是一张故宫平面示意图,特别适合达成小学阶段“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目标。

这个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训练的语文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属于新课标三大学习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学生在整个大单元学习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和巩固阅读策略,自主开展“有目的的阅读”,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筛选阅读材料,对自己的阅读不断监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故宫博物院》在这一单元中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和课后习题“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和同学交流:你会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以下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可见本课的核心知识就是学生要掌握的关键知识技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能‘据意下策,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调用相应策略,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这既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反复强调的目标所在,也是其旨归。

在生活中,它是一种必然的存在,我们常常会因客观实际的需求而完成指定的阅读任务。

充分运用文本细读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充分运用文本细读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充分运用文本细读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要以细读先行,以自身的细读引领学生的细读。

文本细读之“细读”,根本含义是立足于文本的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地发掘。

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反复地阅读,注重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文本细读,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材解读和精心的教学预设。

而精心的教学预设,必须在备课上花功夫,尤其要在文本细读上下功夫。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潜心细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价值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主要以周国平先生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为例,谈谈个人的体悟。

一、采用多重视角进行文本细读,挖掘文本价值文本细读,是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本阅读的态度。

文本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和依据。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细读让文本呈现应有的多种状态,使我们能够通过多种视角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

1.要立足于读者的角度,活在文本中在读者的眼中,文本是独立的、生动的、鲜活的精神世界,需要读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智慧去激活、点燃。

细读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在揣摩文本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读,重新把握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心声。

如果教师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细读文本,让自己走进文本的世界,成为其中一个角色,让文本带着你游历其中;以直接拥抱文本的姿态,用心聆听文本的种种言说,用心察看文本的种种景象,这样的细读带着感性、带着诗意,带着对文本语言的敏感和珍惜,才能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此时,“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对文本的细读就有多深。

2.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学在文本中文本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学生,文本的阅读学习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凭借。

学生的阅读心理重直觉把握,重感性体验。

精准解读文本的策略

精准解读文本的策略

精准解读文本的策略作者:严俊锋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02期文本解读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对文本进行的全面分析和深入理解,是教师高效使用文本资源、针对性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

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精准制定教学策略,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置教学环节,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进入新学期,面对新教材,教师应该如何全面解读、深入挖掘文本呢?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全面、准确、深入地解读所教文本,既是教学常识,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只有精准解读了所教文本内容,才能准确把握文本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流程,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策略或路径,从而落实“用教材教”这一教学思想。

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的解读为例,谈谈文本解读的策略。

一、深研文本,总体把握,确定教法初中学段对具体课文的解读,一般包括对课前“预习”的解读、正文的解读和课后“思考探究”的解读三部分。

与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探究”的解读相比,正文的解读尤显重要,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均源于正文,而其他板块起辅助解读作用。

按照既往的阅读经验,以《邓稼先》为题,文章应是人物传记类文章,而且应该按照时间顺序叙写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但精研文本后,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形式非常“散”:第一部分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痛点为切入点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人生经历和所做巨大贡献;第三部分写邓稼先与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不同;第四部分写中国原子弹试爆后作者的感受;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作者的设想;第六部分写作者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

结合文本“散”的特点和文本内容,笔者认为,在设计教案时,教师应改变人物传记的一般教法(分析“传记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哪些贡献、有哪些影响等”),从人物传记着重表现传主品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文本每一部分的具体描述中挖掘人物的某种精神或品质。

细读,发掘文本的个性价值

细读,发掘文本的个性价值
文本解读
细读 霞掘袁率 介槛
浙 江嵊 州 市城 北 小学 (140 茹 茉莉 32 0 )

个 文 本就 如 同 一 个 人 , 有 既
师 : 意 “ ” 平 舌音 ,鼠 ” 注 松 是 “
是翘舌音 。 老师读 。 跟 ( 读 、 名读 、 组 读 ) 跟 指 分 师 : 师把 这 只 可 爱 的 松 鼠 贴 老 在 黑板 上 。
师 :贴 黑 板 ) 能 给 “ ” 再 ( 谁 松 字
找 个朋 友 ?
( 学生组 了“ 松树 、 松果 ” , 等 教 师随机教 学)
师 :出 示 松 树 图 ) ! 棵 多挺 ( 瞧 一
可循 的语言现象 , 目的地组织学 有 生学 习 , 么积累和运用 语言的效 那 果会更加理想 。
旬 二 : 亲说 完 , 刻 又坐 了 母 立 下去 , 刻又 弯 曲 了背 。 刻又将 立 立
师 :出示 松 果 图)老 师 这 儿 就 (
有 一 串松 果 呢! 面 出示文 字 : ( 反 松 果, 学生练读) 师 : 子 们 , 了课 文 , 们 知 孩 读 我
道 了松 鼠 、 树 、 果 之 间 的 关 系 松 松
二 、 读 语 段 。 掘 个 性 细 发 化 的表达 规律
语文科 承 载 的 主要 任 务就 是 学 习 语言 。虽 然 , 泛泛 地 读 , 指 导 无
要 通 过 我 们 在 语喜 欢吃 的 东 :
西 。
生 : 树 是松 鼠 的 家。 : 松
生 松树 能 长 出松 果 。 : 生 松 果是 松 树 的 种 子 :
复 , 起 到 的表 达 效 果 是 给 人 一 种 所 慢镜 头 的感 觉 ,突 出了 母亲 的辛 劳 , 人 感 受 到 慈 母 情 而 “ 让 I - f; 立

陈先云:教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5大关键

陈先云:教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5大关键

陈先云:教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5大关键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并不是什么难事情。

(一)强调教材在教学中绝对地位与作用语文教科书的各项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及重要载体。

理解与把握教科书编排意图,需要充分了解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栏目设置及主要内容,要清楚、明了教科书中一些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这是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与运用的前提。

需要老师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认识。

(二)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统编教科书按照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课文、课后思考练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的各栏目设置,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建立联系,并不意味着单元中的各项内容要体现人文主题,都能紧紧围绕语文要素。

1.谨防语文要素简单的“贴标签”现象当前小学语文界,大家把关注点或者说兴奋点集中在“语文要素”的层面上。

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不到位,语文要素出现了简单的“贴标签”现象。

2.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三个维度:阅读、表达(口语与书面语)、习惯。

3.单元导语≠语文要素: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提示的是本单元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重叠、有交叉,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这要求我们不要单纯从字面去理解单元导语,要真的研究每一条的内涵。

)4.理清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目标的发展性:教科书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练习题;有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

(三)统编教科书体系训练目标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从纵向上看:从语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等方面,教科书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序列,力求做到目标精准,体系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表现为学过的语文要素,包括前册次和本册前面的单元,在之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升,这是教科书训练体系上的一大特点。

也谈语文教师的“四艺五术”

也谈语文教师的“四艺五术”

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所需能力和素养众多,但从教学设计和实施来看,最核心的基本功应该包括四种,即研读文本的能力、教学选择的能力、设计问题的能力、点拨引导的能力。

笔者认为,这四种语文教学领域内的能力或本领,或可称为语文教师的“四艺”。

一、教师“四艺”的内涵1.研读之术。

研读文本的功夫,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它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的前提,只有读通、读透了文本,才能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怎样高效地教。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我在每教一篇文章之前,总要反反复复地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味儿来,才决定怎样去教。

”(1)精准的文本解读,能挖掘平凡语言的无穷魅力。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即使平凡的文字,亦有不菲的教学价值,关键词句、重点语段则具有更深沉的教育意义。

新课标要求“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捕捉潜在信息,发掘核心价值。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品析“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一句,扣住“千种计划”发问:十年多少天?几天一计划?——这看似不经意的数字,能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家人对叔叔的苦盼。

又如,品析“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一句,教师可扣住两个“啊”字,要求学生朗读,使之在对比中理解人物从惊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2)精准的文本解读,能优化教学设计的框架走向。

文本解读决定了教学的走向,而解读的精度与准度,是决定设计优秀与否的关键因素。

多数课文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词、一句、一段,或开篇、结尾、结构,若能深入而智慧地进行解读,就能依托巧妙的切入点精妙设计教学。

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教学时,教师多从人物形象切入,而未能深入进行文本解读,因而难以品析文章的精髓。

结合文章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间的角逐由争霸转为兼并,“合纵”“连横”的外交成效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涌现了众多成功的外交范例,这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深度挖掘。

文本解读五视角

文本解读五视角

odern chinese备教导航文本的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

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着种种弊端。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从语文学科本位、编者意图、文本教学价值、拓展教学资源、主题多元化五个视角来准确解读文本的五种方法,即“聚焦文字”“把握意图”“凸显核心价值”“拓展资源”“主题多元”解读法,以期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体验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的过程。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一切活动的前端,又是阅读教学的终端。

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解读方法,是能否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关键,它关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实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实施,阅读教学效果的高与低。

可以说,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在听了较多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归纳了以下五种解读文本的方法。

一“聚焦文字”解读法文本解读应回归语文学科本位,忌重人文而轻语言。

语文课应是基于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教学内容的建构要依据语文的本体,语文的本体应是“语文味儿”,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切、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边。

”有老师上《我与地坛》,整堂课围绕三个问题开展讨论:“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应该怎样好好活?”“回忆自己有没有做过对不起妈妈的事情,以‘妈妈,请原谅我!’为题写一片段。

”“怎样理解作家刘墉的‘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很显然,这堂课没有引导学生花时间去细读文本,而是对文本走马观花,忽视了对学生对文本的涵泳、浸入与体验,忽略了文本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来表现作者从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以及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中领悟到生命真谛的内容,而是花了几乎全部的时间诠释母爱这一主题。

应在传授语文知识、锻炼学生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能力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而不能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抛弃品味语言这个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的定位

深入解读文本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发布者:陈小洪发布日期:2011-08-03 10:26:36.0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

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

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还应当是关照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

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懂得尊敬老师。

”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若改为“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

”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

“阅读教学提效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

”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教学内容。

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文本教学解读的运用策略

山西教育·教学2017.03讲坛艺术JIANGTAN YISHU朱凤春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设计酝酿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文本解读可以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走向个性。

但是,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的精彩,凸显自己的个性及独特感悟,导致解读出现了严重偏斜,使文本“教学价值”流失,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笔者认为,教材文本之所以为教材文本,在于它的教学价值。

在文本解读中,要实现“教育性转化”。

教师要立足教材的教学价值,观照教材体系,关注文本特质,着力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

同时,要立足儿童视角,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

唯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观照教材体系,探寻坐标定位教材编写有其结构与体系,它观照了课程标准,观照了学生认知水平,观照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基于教学的解读,就不能仅从单个文本来解读,而应从教材编写体系出发,对照《语文课程标准》,探寻文本在教材体系里的坐标定位,准确把握文本的教学价值。

(一)对照课程标准,定位文本教学坐标《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航标灯”,只有遵循它,才能准确把握学科特色,实现有效教学。

进行文本教学解读时,我们应该仔细研读课标,尤其应对照相应的年段教学目标,看一看该文本承载了哪些特有的教学任务,言语特色在哪里?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哪里?……只有对照课标,我们才能为文本在教材体系里“定位”,才能明晰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最大的麦穗》的教学。

研读文本,你会发现课文里有三处运用了分号,课后习题2是这样的“课文有几处使用了分号?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用法。

”编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个知识点一定要教吗?……对照第三学段中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你会发现第6条是这样表述的:“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原来,体会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是本学段关于标点学习的一个目标,这篇教材还有这样特有的教学价值!思想清晰了,教学目标与策略也自然清晰起来。

深度探究、灵动生成——高品质课堂的关键词

深度探究、灵动生成——高品质课堂的关键词

Ben qi guan zhu深度探究.灵动生成——高品质课堂的关键词高品质课堂是对一般课堂的超越。

它超越于一般课堂追求的教学预设目标,注重在师生共建的过程中,追求更多的生成性目标。

它超越于一般课堂的表层加工,追求有深度的探究和挖掘,从学生思维的深层结构发力,注重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形成。

它超越于一般课堂的师生简单互动,追求在学生和教师的思维碰撞、灵魂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语文高品质课堂具有文本中心,对话中教学、追求高效益三个特征。

教师可以从精准定教、精彩施教入手,精心构思,完成高品质课堂的设计与教学。

文本是中心。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传授、阅读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渗透,这些要素的生长点基础在文本。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座座语文学习的矿山。

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就是在这座座矿山中寻矿与挖矿,采撷矿石。

探寻宝贵的矿藏是师生活动的终极目标。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几进几出,沐浴先贤的圣哲情怀,是一堂高品质语文课堂的必备要素。

古典名篇《出师表》就是一篇精美的文本。

作者叮咛备至的恳切语言中饱含拳拳忠心。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授文言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体会作者的情怀为根基,以体味诸葛亮的忠诚为目标,培养学生尽忠于祖国的情怀。

如果教师以大谈三国为入口,大谈诸葛亮的其人其事,就远离了文本阅读这个核心。

这显然是低效的课堂。

高品质课堂一定是教师与学生反复研读文本,围绕文本进行教学活动。

对话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高品质的语文课堂的形成离不开师生的有效对话。

这里的对话既有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也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有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

即使文本文质兼美,但不与学生发生对话,学生就不能走进文本,文本之于学生也毫无意义。

高品质的语文课堂要在师生共建中、在学生与文本的共建中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和内涵发展。

教学《一颗小桃树》时,教师围绕"读没出息的小桃树一读懂这棵小桃树一写出自己的感悟”三个环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最终获得自己的收获,让课堂效益得到了最大化。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五个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五个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五个策略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

只有深入地理解教材、精准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我们的课堂才会灵光闪现、新意不断,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名师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并不在于他们使用了多么精美的课件、采用了多么精妙的教学手段,而在于他们对教材有着属于自己独到的解读。

对教材多一些思考,我们就会有更加深入独特的解读,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就会多一份教学自信;多一些思考,我们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机智地处理课堂意外;多一些思考,我们就能够让课堂有自己个性,贴上自己的标签。

解读,就是要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作者表达的秘密;就是要细心研读,发现文章的亮点。

策略一:自主纯净地读,在不断追问中有所发现自主纯净地读,就是要静下心来,潜心阅读,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不掺杂外界的任何因素。

当前,一些青年教师上课前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不是静静地读课文,独立钻研文本,而是急匆匆地翻看教参或相关教案,或者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有的教师已经走进了课堂,但课文还没有读上两三遍。

这样的解读缺位必然造成设计不精,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

因此,我们要沉下心来读,一字不漏地读,不参考任何资料,不受别人思想的影响,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后,再去看别人对教材的解读,阅读相关的资料,补充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我们的教材解读就会张扬个性,充满新意。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老课文。

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等著名特级教师都上过这一课。

三位特级教师积淀深厚,风格各异,课上得非常精彩,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都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独到的解读。

备课,第一步就要解读教材,要自主纯净地读,读出自己的发现。

反复细读课文,不断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如,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来写圆明园的辉煌,这是为什么?写圆明园的建筑时,作者用了大段的文字,但是写更加珍贵的历史文物时,作者却仅仅用了几句话,这又是为什么?这就是属于我们的解读,我们深入思考的结果。

准确解读文本 苏艳霞

准确解读文本  苏艳霞

“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 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 侮辱为尊重呢?”
3.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
案例一:《检阅》 当博莱克拖着残疾的腿总是跟不上大家的步子时, 博莱克 ,队员们 ; 当博莱克一次又一次地摔倒时,博莱克 , 队员们 ; 当博莱克被拐杖磨破了皮,博莱克 , 队员们 。
3.从文章的留白处入手
案例二:《燕子专列》
(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我们要能说出自己学校 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和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等课型的 教学模式)
4.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导入新课
教 学 过 程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效果检测 小结提升
四、试题质量分析
今后的试卷质量分析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写:
1.试题分析主要分析考查的内容以及目标要求(意图), 通过分析试题,揣摩命题意图,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的知识点、 训练点。 2.答卷分析首先应当具体地写出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学 习 重 点 学习方法
17、可贵的沉默
课后第一题
一、准确解读文本
2.解读课文的策略
解读单元导语、交流平台 明确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 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 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爱护动物 的意识。 从语言、细节、篇章结构都努力 进行解读。
多次重复地进行细致研读
教学设计
充分利用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 价值,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语 文素养的熏陶 。
(2)2011版课标的变化 强调识字和写字: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 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特别提出了要在每天的 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字的要求;适当降低第一、 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在“教学建议”中进 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分内容、分 学段细化识、写要求,教学要求更为明确。

如何解读小学语文文本[论文]

如何解读小学语文文本[论文]

如何解读小学语文文本“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解读文本也有着很深的启发。

一、走进文本,理清一条主线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初次接触文本,我们要抛开一切参考资料的束缚,潜心会文,反复诵读,读懂文章的内容,读出文章的情感,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1.解读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标题常常是已经告诉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

我自己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让学生学会分析文本的题目,从中感知文本的一个初步内容,或者从中感触文本的基本思路,这也是我们初步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一个前期准备。

例如《将相和》。

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内容:(1)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故事;(2)将是武官,相是文官;(3)“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现在和好了,那么他们之前一定有过矛盾。

从中也可以产生以下几个问题:(1)“将”“相”分别是谁?(2)造成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又是怎样和好的?简单的三个字,可以使我们得到解读文本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也可以循着这个思路去指导学生解读题目。

2.理清思路。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

这个点其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意愿,也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点切入文本也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线。

但是这个点,有的直接明了,有的隐含文中。

这就需要教师理清头绪,以备在课堂教学中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例如《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很多老师都是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解读文本。

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文中有十一个“诸葛亮说”,但只有一处的提示语是“诸葛亮笑着说”。

诸葛亮为什么“笑”?就会成为教学全文的一个有力的切入点。

《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学习心得

《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学习心得

《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学习心得•相关推荐《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学习心得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学习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学习心得篇1 今天,听了陈先云主讲的《如何认识和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语文要素》,对我来说,触动非常大,收获非常多。

在诗词教学中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朗读、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生只要能熟读成诵、粗知大意即可,对具体诗句的分析、对诗人感情的体会等都不作要求,也不要求学生默写,主要还是以感知大意,内化吸收为主。

文学教育也很重要,但应处于从属地位。

在小学除了语文学科以外,基础教育阶段其他学科是不可能担负起文学教育任务的。

在小学阶段,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文学启蒙教育,但是文学教育应该处于从属地位。

小学阶段不要教文体知识,更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文学课。

教好这套教科书,还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当前在没有充分了解、正确把握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栏目设置及主要内容的内涵与意义的情况下,不鼓励也不提倡所谓创新,不妨“照本宣科”使用好教科书,以确保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需要依据统编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悟透文本,发掘、提炼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在充分解读、吃透教科书的基础上,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精准目标。

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找准着力点。

每节课抓住一到两个重点或关键问题,不求多,只求?“一课一得”。

而在实际教学中要精简目标:教学要简化头绪,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要防止杂、乱,要将重点目标作为教学的主线,提取主要信息。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三个维度作者:李朝娜来源:《中学语文·中旬》2023年第09期摘要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方法众多,教师可从深度、法度、新度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

教本、生本、师本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参与方,师本是最关键因素,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发掘教材内容,观照生本学情,利用师本优势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传授文本解读方法,延伸文本解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对学科教师来说,科学解读文本是基本功。

教师要借助教辅材料和校本课程,深度发掘教材,追求文本解读的深度;观照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组织教学,突出文本解读之法度;利用学识优势,推出更多全新学习方案,强调文本解读之新度。

教师科学解读文本,可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可为科学引导学生创造条件。

初中学生有一定阅读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有重要的现实帮助。

一、发掘教本内涵,追求文本解读之深度文本解读是探秘的过程。

面对相同的文本内容,不同的读者会给出不同的解读。

而教师的责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从表层走向深刻,探索文本解读的密码。

文本解读追求深度,而教师具有专业特长,自然能够顺利进入文本解读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解,找到文本与学生的对接点,作出科学设计。

文本解读追求深度,教师需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无限发掘文本内涵。

一旦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所有的深度发掘都是徒劳的。

学生的思维存在一些局限性,教师在布设文本解读任务时要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学生的阅读认知基础展开具体设计,提出阅读要求,以有效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

如《老山界》,教师先期搜集相关资料,设计课件并在班级展示,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背景,为深入阅读文本奠定基础。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提出阅读要求:红军长征是艰难困苦的,其困苦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但这些红军战士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始终保持乐观精神,这无疑是最为可贵的;阅读文本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重点探索,如时间空间顺序、描写方法、文章主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解读文本,发掘教学价值
作者:曹燕
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17年第09期
【摘要】文本解读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不强,文本解读不到位,做不到正确、细致、创意。

本文结合两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例,就教师如何正确、细致、创意解读文本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解读教学价值
如果说精彩的课堂是一条清澈灵动的小溪,那么,正确的文本解读就是小溪的“泉眼”,教师解读文本越正确、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这条溪流就越能源源不断地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始终把力气花在解读文本上,不断锤炼自己。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教师解读文本的重要性时说:“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

”这样的说法是恰如其分的。

因为,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有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如何才能培养正确解读文本的能力?本文根据薛法根老师的《半截蜡烛》和管建刚老师的《春联》的课堂实录,来阐述精准解读文本的关键。

一、学生视角解读,正确把握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既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也是读者享受阅读、感受文字魅力的过程,就像欣赏美好的自然景观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行、细品,才能从中体会到别人忽略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风景美丽邂逅。

作为语文教师,仅仅从读者视角、教师视角解读教材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明确的学生视角。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但要思考如何把文本教给学生,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角度贴近文本,用儿童化的视角去挖掘文本中符合儿童文化的那些东西。

只有这样解读文本,才符合教学最基本的规律,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体验。

例如,薛法根老师执教《半截蜡烛》时,针对六年级学生对小说类文本的实际学习情况,用“画情节图”的方法让孩子快速掌握小说情节。

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情节,读通课文,为精读文章打下基础。

管建刚老师执教《春联》时,根据四年级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抓住说明文如何举例子的重点来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充分站在了学生立场来解读说明文本的独特价值。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清楚自己要在课堂上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有从学生视角解读文本,才能知道自己要教到什么“度”,学生要学到什么“度”;只有从学生视角解读文本,才能成竹在胸地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资源。

总之,只有从学生视角正确解读文本,课堂目标才会实现,才能把文本读透,才能上出充满灵魂的语文课。

二、细致入微解读,感悟文字魅力
“细读”,是感受文字魅力的必要途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细读”呢?
1.抓住字词,品味文字之美。

薛法根老师讲解的是《半截蜡烛》,该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薛老师就抓住了此处的“似乎”,问学生:“这场危机真的过去了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学生就在这样的追问中感受到了“似乎”一词的关键性作用。

又如管建刚老师的《春联》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春联的特点时,学生有的用了“讲究对仗”“声律美”,有的用了“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多样性:讲究对仗就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声律美就是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感受到了文字、语言的魅力。

当然,这些目标的达成与教师课前的文本细读是分不开的,一切细读的前提都是多读、慢读和深入读。

教师在细读文本之后,一定要留下内容、文字、情感,真正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性目标。

2.揣摩语言,感悟表达特点。

前文提过,薛法根老师执教《半截蜡烛》时利用情节曲线图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讲得精彩、惊险。

这样的学习活动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

教师要准确把握住文章的表达特点,在营造紧张的气氛的同时,进一步借鉴戏剧的手法——“旁白”,让学生感受到伯诺德一家的紧张,明白作者为什么不用“心里想”这三个字来表达,而是通过作者的嘴巴说出来。

又如管建刚老师的《春联》一课,管老师在“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引用了大量生活中的春联作为延伸阅读,引导学生追问:千千万万的春联中,为什么只选了这四副?学生进而了解到举例子要分好类、排好序。

此外,通过让学生比较阅读,感受到举例子不能重复。

三、创意解读文本,打开语用之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而,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实现符合学生年段特征的独特的语用价值。

然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先理解文本语
言,再感受文本中语言表达的奥妙,体会表达的特点,随后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或者要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创造性地应用。

《春联》一课的教学中,管建刚老师在带领学生感受说明文的举例要分类的奥妙后,又创设了一个语言环境:如果让你给商场的包来分类,你会怎么分呢?学生接着就打开了语言表达的匣子,在模仿课文言语表达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薛法根老师执教《半截蜡烛》时也是如此,教师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营造紧张的气氛的,然后总结出文本表达的特点——借用戏剧中的旁白,就是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借作者的口说出来。

学生领悟到这种新的表达方法后,老师即可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当场发挥,学生也能作出精彩的表达。

由此可见,学生表达的精彩也源自于老师创造性的文本解读。

对教材的正确解读是课堂教学的“神”,各种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形”,神形兼备才是一节成功的课。

总之,教师精准的解读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之一,当教师从教材中找到了学生的生长点,引导他们发现语言的奥秘时,语文课堂就会焕发生命力,师生就会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言意兼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