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诗词分析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叙事诗大全_叙事诗鉴赏_古诗大全
叙事诗大全_叙事诗鉴赏_古诗大全关于叙事诗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叙事诗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其全文古诗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第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第二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a/26360。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翻译】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解古典诗词的借事抒情手法
例解古典诗词的借事抒情手法| 例解古典诗词的借事抒情手法借事抒情是指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来抒情(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代张籍《秋思》)【析】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2:“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析】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例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析】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例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析】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高考叙事诗鉴赏技巧
高考叙事诗鉴赏技巧一、叙事诗唐朝元和年间,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写了一首想念朋友元稹的诗《梦微之》:“晨起临风一难过,通州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作者在诗中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元稹因何事想起了他,以致他昨夜梦到元稹。
作品从侧面表现出对元稹处境的无穷关怀。
而当时诗人元稹被贬通州,与白居易相隔千里之遥,读到白诗以后,立刻写了一首和诗《酬乐天频梦微之》:“山川万重书隔离,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作者在诗中直接告诉白居易:由于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摧残得魂不守舍,不可以自主,梦见的全部是些不相关的闲人,恰恰没梦见你,很奇妙地表现出想梦见白居易而不可以的难过。
这两首诗固然内容不同样,但也可以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色。
第一是两首诗中都写了梦。
白诗用记梦以抒发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未曾入梦写凄凉心境。
其次是两位诗人在创作时都没有使用古诗中常有的寓情于景的手法,都是以叙事为主。
我们在阅读了大批古诗词以后,有个错觉老是以为古诗里面必定要写景,其实中国最早的诗歌仍是以叙事为主,从“诗经”到汉乐府都是这样,由于先人除了关怀自己的生活以外,极罕有对外界环境的觉醒。
古诗词中的叙事诗一般有精练的叙事和完好而集中的情节,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重的诗意。
最早的如《诗经》里面的《氓》《无衣》《硕鼠》,还有南北朝时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叙事诗的经典之作。
到了唐朝,李白、杜甫都写过好多叙事诗。
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更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开始大批创作叙事诗。
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一样,那些由详细作者创作的叙事诗歌被称作文人叙事诗。
如李白的《静夜思》《赠汪伦》《听蜀僧濬抚琴》、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琵琶行》等都属于文人叙事诗。
本文所波及的主假如这种诗歌。
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不太着重用风景描绘,主要靠叙事来抒怀或说理。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景遇融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叙事类诗词分析PPT精品文档
,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10
场景 情节
叙 事 诗
抒情性
叙述角度
第一人称
叙述顺序 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以小见大 对比 铺陈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寓情于事 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 借典抒情 民本思想
关注现实 英明政治
主
人道期待
题
情与爱
盛世渴望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可从内容情感、叙事特色、表达技 巧等方面进行命题,提供答案。
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 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 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
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
8
形象跃然纸上。
(2017·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 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 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 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
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
9
(2017·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 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
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 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古诗中的叙事艺术和写景艺术
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古诗内容题材分类
古诗内容题材分类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八大类。
1、叙事诗叙事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
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
2、抒情诗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3、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4、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5、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6、怀古诗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
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7、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8、悼亡诗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古诗词还可以通过议论叙事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
古诗词还可以通过议论叙事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一、前言古诗词被誉为国粹,其中流传至今的经典佳作,更是巧妙地引领读者回味江山,品味人生。
而古诗词中除了表达情感、形容景物等传统方式,也有通过议论、叙事等方式展现真情实感,引发读者共鸣。
本文将从议论、叙事两种角度,探讨古诗词的生命力以及为何会引起共鸣。
二、议论篇古诗词中表达观点的方式有很多,而议论是其中之一。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中表达了岁月更替不肯,花开花落依旧自有生命力。
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议论方式。
在《南方有乔木》中,唐代诗人王安石用警句式的议论方式,刻画出深深蕴含的人生哲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今天,这句短小的话语,在年轻人中仍是广泛流传。
王安石的诗句寄托了人们追求真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怀和决心。
王安石用短小精悍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民族的骄傲和信念。
三、叙事篇古诗词中的叙事方式常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引发读者产生深刻的共鸣。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实是通过叙述一个人离乡背井的故事,表达生命的短暂和不易、人生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主题,引领读者深入体味人生哲理。
另外,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叙述了一个永不疲倦的桃花源。
虽是虚构但又写实的形式,使人不仅追忆了这个神奇的桃花源,而且也激发出人们的向往之情。
陶渊明的诗作,将人们的梦想和现实缝制在一起,为读者带来了甜美的诗意。
四、总结议论叙事虽然不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也能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发读者共鸣。
诗人们的用心与深邃,让那句句警句、那段段故事,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闪闪发光。
古诗词因此也成为了我们心灵上的精神家园。
作者借此机会向这些伟大的诗人们致敬,同时也引领大家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尝试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六年级叙事作文:古诗词赏析——《江雪》_550字
三一文库()六年级叙事作文
古诗词赏析——《江雪》_550字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
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少年儿童珍贵
的精神营养品。
特别是唐诗宋词80首都是脍炙
人口的佳作。
我们要继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每册语文书都有古诗词单元。
通过古
诗词的学习我们从中了解作者当时的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了解作者对生活、政治的态度。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我特别喜爱唐诗柳宗元写的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历史背景:政治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处
境孤独。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他本人如同景物里描写
的钓鱼翁一样顽强不屈,孤独清高。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雪景:望遍千山,看不
20 × 20。
古诗词的戏剧性与叙事性
古诗词的戏剧性与叙事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文学形式的精华,古诗词既具有戏剧性的魅力,又展现出浓厚的叙事性。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戏剧性与叙事性的表现,并剖析其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戏剧性的体现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中的瑰宝之一,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
首先,古诗词的写景描写往往活灵活现,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类的描写,将月光照射下的光景形象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一个戏剧性的现场。
其次,古诗词中经常运用对话的形式,增强了戏剧性的表现。
对话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为故事情节构建出更加丰富的内容。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问与答结合,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思考和情感,赋予了诗词以戏剧性的张力。
最后,古诗词往往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以营造紧张的气氛。
排比使得句子间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关系,增加了冲突和变化的感觉。
对仗则通过音韵和语言的对应,使诗词更加饱满和优美,具备了戏剧性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叙事性的展示古诗词中的叙事性是其独特之处,让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展开。
古诗词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抒发和对话来展示故事的发展脉络,具备了浓厚的叙事性。
首先,古诗词通常有明确的主题和情节,通过创造人物和事件来表达。
比如《长恨歌》中的玉娇龙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以及《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等,都是通过叙事方式展现的。
这些故事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家国情怀的追求。
其次,古诗词的叙事性还表现在情节的布局上。
其情节结构常常具备开端、发展和结局的基本要素。
通过开门见山的开端,展示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然后通过情节的发展逐步推进故事的进程,最终通过高潮和结局来达到情感的发酵和情节的完整。
再次,古诗词的叙事性还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行为和心理的刻画,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古诗词鉴赏800-1000字
鉴赏示例:《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情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诗的开头,白居易用“汉皇重色思倾国”来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迷。
接下来,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和才华,以及她如何在后宫中崭露头角。
在这一部分,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杨贵妃与其他宫女进行比较,突出了她的独特之处。
随着故事的展开,白居易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深沉的爱情。
他们在一起时,无论是宴饮歌舞还是游园赏花,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情蜜意。
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的爆发打破了他们的美好生活。
唐玄宗在逃离长安时被迫放弃了杨贵妃,而杨贵妃则在马嵬坡被迫自尽。
这一情节的描写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奈和命运的残酷。
在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通过对唐玄宗痛苦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和内心的痛苦。
这一部分的语言深情而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
总的来说,《长恨歌》是一首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的叙事诗。
它通过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无常。
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寓言等,使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长恨歌》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同时,这首诗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伟大与悲凉。
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学的美妙,还可以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智慧。
诗词中的叙事手法
诗词中的叙事手法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用来进行抒发感情和描绘景物的,也可以通过叙事手法来讲述一个故事。
在古代诗歌中,许多叙事手法被广泛运用,让读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领略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以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讨其中的魅力与韵味。
叙事手法在古代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诗词多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述,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其中,以叙事抒情为主要手法之一。
这种手法可以使诗词更加接近故事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诗词中,叙事手法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形象来实现。
比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描绘登高的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典型的壮志凌云的故事。
诗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描写让读者感触颇深,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登高者的豪情壮志。
除了描写人物形象,叙事手法还可以通过描述事件和情节来实现。
比如,宋代辛弃疾的《夜行船忆山东》中,他通过描写夜行船的情景和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勾勒出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故事。
诗中的“泊秦淮,梦孤雁,夜寒梧桐影”等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辛弃疾的离愁别绪和漂泊在外的孤独。
此外,叙事手法还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实现。
比如,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以出猎为背景,通过描写江城的景色和猎人们的情景,讲述了一个喜悦和豪情的故事。
诗中的“雁声远过北湖声”、“猎骑出门踏破雪”等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叙事手法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完整的故事中。
这种手法使诗词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和现实,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
通过对叙事手法的学习和探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感受到其中的深意与美感。
中国唐诗中最长叙事诗《秦妇吟》及赏析
中国唐诗中最长叙事诗《秦妇吟》及赏析★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词⼈。
字端⼰,长安杜陵(今西安)⼈,唐朝乾宁进⼠,此前曾漫游各地。
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建⽴前蜀,其为宰相。
终于蜀。
其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
有《浣花集》。
★原作:中和癸卯春三⽉,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绝,绿杨悄悄⾹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折。
借问⼥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征鞍,妾亦与君停⽟趾。
前年庚⼦腊⽉五,正闭⾦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拦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
居⼈⾛出半仓皇,朝⼠归来尚疑误。
是时四⾯官军⼊,拟向潼关为警急。
皆⾔博野⾃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乘奔⾄,下马如门痴似醉。
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
南邻⾛⼊北邻藏,东邻⾛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兽。
轰轰崐崐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
⽕迸⾦星上九天,⼗⼆官街烟烘炯。
⽇轮西下寒光⽩,上帝⽆⾔空脉脉。
阴云晕⽓若重围,宦者流星如⾎⾊。
紫⽓渐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
家家流⾎如泉涌,处处冤声声动地。
舞伎歌姬尽暗捐,婴⼉稚⼥皆⽣弃。
东邻有⼥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
长⼽拥得上戎车,回⾸⾹闺泪盈把。
旋抽⾦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马。
有时马上见良⼈,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真仙⼦,⼀⼨横波剪秋⽔。
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夫跳跃上⾦阶,斜袒半肩欲相耻。
牵⾐不肯出朱门,红粉⾹脂⼑下死。
南邻有⼥不记姓,昨⽇良媒纳新聘。
玻璃阶上不闻声,翡翠帘前空见影。
忽看庭际⼑刃鸣,⾝⾸⽀离在俄顷。
仰天掩⾯哭⼀声,⼥弟⼥兄同⼊井。
北邻少妇⾏相促,旋解云环拭眉绿。
已闻击托坏⾼门,不觉攀援上重屋。
须臾四⾯⽕光来,欲下回梯梯⼜摧。
古诗词的叙事手法
古诗词的叙事手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古诗词中,有一种叙事手法是许多人喜欢的,那就是补充叙事手法。
补充叙事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能够让诗歌更加丰富,更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
补充叙事是指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一些细节、描写、情感等等,以达到更加生动、真实的效果。
在古诗词中,补充叙事手法的应用是非常多的,它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首先,在古诗词中,补充叙事手法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他在诗歌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却可以让人想到诗人登高眺望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受。
杜甫在后面还写道:“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里的“吴楚”、“东南坼”等描写更加具体生动,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激动和感叹之情。
其次,在古诗词中,补充叙事手法还可以帮助诗歌更加逼真地表现人物、事物。
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他在诗中描写了自己所住的陋室:“风尘之思,或为身灾;奋起千阶,如襟怀钟。
”刘禹锡通过补充叙事,将诗歌中的陋室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真实,读者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在宣扬贵贱、威仪、风气、敬慎等方面的主张。
此外,在古诗词中,还有一种补充叙事手法叫做抒情叙事。
抒情叙事在古诗词中的应用很广泛,它能够帮助诗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他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诗人通过补充叙事,将草原的景象呈现的淋漓尽致,读者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伤和无限的唏嘘。
再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句话所描述的是自然风景,但是通过补充叙事,可以想象到诗人登楼的情景,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诗人逐层攀升的努力和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之情。
总之,古诗词作品中,补充叙事手法的运用是非常丰富的。
初二叙事诗词
诗词
手中的诗册仅仅翻了几页,但那无名的震撼让我不禁怦然心动。
落日西垂,伴着柔和的夕晖,我又来到诗词的身边,去寻一刻安宁,觅一份明净,享一丝感动。
诗词中的月
不知是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赏到了月亮,从此载着千里婵娟的美好愿望的月光便夜夜皎洁,荡进了无寐人的心中。
月是游子的的故乡,在举头望月时,乡心也驻下了;月是思女的牵挂,在长安捣衣声中夜夜减着清辉;月是送信的使者,携着一片愁心带往夜郎西;月还是孩童心中的白玉盘,或疑为飞在云端的瑶台镜,将柔光洒向人间。
诗词中的月,是无数人的欢乐,也是无数人的慰藉。
它的月,让我怦然心动。
诗词中的酒
多少文人墨士,不惜千金换酒,只为那忘却一切的大醉。
三杯通大路,一斗成自然。
多少人醉于花间孤寂,多少人付醉还累江月,多少人醉中挑灯舞剑,多少人在醉酒中宠辱不惊,不惧一切。
酒,那一壶,一杯,一斗的烈酒中融进了多少人的喜与愁啊!
诗词中的酒,让无数人销忧除愁,忘却烦恼。
它的酒让我怦然心动。
诗词中的人
一壶酒,一把锄头,一轮明月,一座南山,一路狂饮,一生赏菊,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锄出一位红尘外的智者。
他们曾经有过风光,现
已皆拋,不为粉饰,不为人仰,只为一路尽情高歌,一生逍遥。
诗词中的人,让我折腰。
它的诗人,那种清高,让我怦然心动。
轻掩诗册,望窗外星星点点,那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仍未消。
那种被牵挂,惆怅,清高填满的感觉无法消除。
诗词,让我怦然心动,它的月,它的酒,它的人!。
【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荐】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雁儿落过得胜令·寻致争不致争朝代:元代作者:高克礼寻致争不致争,既言定先言定。
论至诚俺至诚,你薄幸谁薄幸?岂不闻举头三尺有神明,忘义多应当罪名!海神庙见有他为证。
似王魁负桂英,碜可可海誓山盟。
绣带里难逃命,裙刀上更自刑,活取了个年少书生。
译文该争辩的却不争辩,已经说定的就要言而有信。
要论至诚我最至诚,不要你薄幸无情还有谁薄幸无情。
难道不知道举头三尺就有神明,忘恩负义的都会担当罪名。
海神庙的故事可以凭证。
像王魁负桂英。
想当初他曾经在神前海誓山盟,后来他负情,终于未能在女人手中逃却生命,自杀身亡的桂英女,最终处死了这个年少书生。
注释雁儿落过得胜令:双调带过曲。
又名《鸿门凯歌》。
致争:争气。
当罪名:担罪名,承当罪责。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2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文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里再也没有别的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诗意叙事叶梅《撒忧的龙船河》解读
诗意叙事:叶梅《撤忧的龙船河》解读王红王丹内容提要:诗意叙事是用象性言说代替事件言说的叙事方式,叶梅以诗意化叙述笔调和技巧来结构《撒忧的龙船河》,其诗性特征诠释了土家人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追求,文本联想的去限性化给人以圆通的关学感受。
关键词:《撒忧的龙船河》诗意叙事土家族叶梅诗意叙事意指叙事的诗化倾向,是一种用象性言说代替事件言说的小说叙事方式,即意象成为作者传达意义的载体,曲性化、非直呈性的表意方式实现文本阐释空间的拓展和多义性的延展,进而消解故事性叙述方式的直接性和意义的单一性。
因事件的萎缩或不必要细节的省略,小说实现联想的去限性化,以达到圆通无阻的美学高度,让读者在诗意韵致的文本中体味灵动跳跃之感。
《撒忧的龙船河》‘D是当代土家族女作家叶梅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此为个案,在文本解读基础上感受其诗性特征,分析其彰显诗意的叙事技巧,进而探索民族文化诗意化的精神旨归。
文本的诗意表象小说的诤l生品质就是小说的文体、语言、形象等因素在审美维度上所呈现的诗意特征。
叶梅擅于抒情写意,小说作品中较少描述情节过程的外在形态,而注重对诗意的追求。
《撒忧的龙船河》充满了灵动跳跃的意象,瑰丽奇幻的文化和抒情唯美的细节,流动着的诗意韵致使文本处处氤氲着峡江文化浓厚的浪漫情调。
第一,灵动跳跃的意象表征。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抒情单位,是构成诗歌的符号与灵魂,当其作为审美物象进入叙事文本后,也成为诗意叙事形式的核心。
叶梅常从土家族的文化生活中捕捉生动而绝妙的意象,“寻找或建构人生意义与生活物象之间的神妙契合点,来隐喻或暗示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命运和生活姿态。
”聪撒忧的龙船河》中,悠悠流淌的龙船河是小说的整体意象,是叶梅用现实与梦幻交混之法精心营构的土家人生命之河。
龙船河“看是纤细实际奇险刁钻,水流变幻莫测,时而深沉回旋织出串串漩涡,时而奔腾狂躁如一束束雪青的箭镞。
”龙船河自远古奔腾而来,挟带着祖先血液,繁衍哺育了代代土家儿女;它的奇险刁钻打造了覃老大这条浪里钻水上走的硬汉,但也将其独儿吞没;它的温润如脂一次次抚慰着覃老大疲惫的身心,却不允许他用放弃生命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己亥杂诗 起舞是叙事古诗
己亥杂诗起舞是叙事古诗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构建知识框架
(2017·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 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 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 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
赏析句子 叙事特色
概括内容 叙述特色和对 概括内容 抒情手法
叙述角度 场 景 叙述顺序 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情 节
对 比
铺 陈
叙 事 诗
抒情性
寓情于事
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 借典抒情 民本思想 英明政治
间接抒情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关注现实
主题 情与爱
人道期待 盛世渴望
答题规范:
(1)本诗前六句叙写
,语言质朴生动。后两 句叙写 ,道尽了采桑养蚕之人的辛酸悲苦。 ( 1)这首诗在人物刻画上独具匠心,试做简要分 )养蚕采桑之苦,官吏催逼之紧 ( 2 析。 (2)以采桑女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
觉辛酸。 在刻画人物时,善用夸张、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 法,“ 将人物形态和心理融为一体,
善用对比,将女子的辛劳凄苦和里胥的催逼压榨形成 鲜明对比,寓情于事,虽不着一字议论,却婉曲地斥责 13 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残酷现实。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也。
——《汉书・艺文志》
叙述: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 酸。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 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 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 10 ,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
9
(2017·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 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 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 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述事以寄情
——叙事类诗词鉴赏
瑞安十中 陈婷茹
浙江省2013年——2017年古代叙事类诗歌鉴赏
年份 13年《秦中吟歌舞》 (唐 白居易) 15年《赠弹琵琶者》 (元 张伯淳) 考点 名句补写 对比艺术 诗句补写 描写角度
16年《北来人二首》 (宋 刘克庄)
17年《采地黄者》 (白居易) 比手法 17温一模《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叙述角度 场 景 叙述顺序 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陈
叙 事 诗
抒情性
寓情于事
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 借典抒情 民本思想 英明政治
间接抒情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关注现实
主题 情与爱
人道期待 盛世渴望
阅读下面这首诗,可从内容情感、叙事特色、表达技 巧等方面进行命题,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