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介绍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二单元所学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背影》、《散步》、《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语法知识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3.写作训练:描写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语法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的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所学内容。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课文回顾(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语法知识点讲解(1)被动句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
生:被动句由“被”字引导,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2)宾语从句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宾语从句的用法。
生:宾语从句是嵌入主句中的从句,表示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
(3)定语从句师:请同学们解释定语从句的用法。
生: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的从句,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
4.课堂练习(1)用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各造一个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点,今天我们来进行写作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尝试描写人物形象和景物。
2.写作训练(1)人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2)景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的一个景物。
要求:描绘细腻,用词丰富,表达情感。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提高了写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单元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2.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和反问句。
3.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4.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学会运用疑问句和反问句。
三、教学难点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2.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听讲授课法。
2.讨论交流法。
3.组织课外拓展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本单元课程•阅读课文,回忆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学生自主复习,按照自己的记忆对本单元内容进行回顾。
2. 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通过课本中的例子,介绍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和反问句。
•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疑问句和反问句,让他们自己理解和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疑问句和反问句所起到的作用和功能。
3.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通过课本中的例子,给学生介绍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
•给学生展示多种不同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法,让他们自己理解和加以运用。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4. 分析和解读文言文•选择一篇文言文,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解读。
•学生自己解读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析结果。
•教师针对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课堂小结1.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和反问句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掌握了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七、作业1.自选一篇课外文言文材料,分析并其中的修辞手法。
2.阅读一篇现代汉语文本,找出其中的疑问句和反问句。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忧考⼩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敬业与乐业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紧扣中⼼“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逐⼀论述;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学指导教案(起始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教课指导教课设计(起始课 )九上第二单元开端课一、教材剖析本单元选用一些表现思想风范的文章。
四位先哲把我们引向更加广阔、深沉的以为世界和绚丽的语言王国。
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有名学者傅雷与音乐家儿子的艺术交流,还有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发。
这些课文或洋溢着丰富的激情,或包含着深刻的真谛。
细细品读,将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渐渐深入的意会和思虑。
三维教课目的1、认识一些文化历史、文学知识;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训练归纳重点的能力,推测含义深刻的语句的能力;练习写演讲稿、书信;学习并掌握谈论文的有关知识。
2、能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养成独立思虑的习惯;进一步养成感情朗诵的习惯,学习在语境中领悟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
3、借助文本,试着去思虑事业、人生、真谛、自由、爱情、艺术等问题,进而丰富我们的心里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综合性学习中,促使学生英勇试试,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乐观、宽容、合作等优秀质量。
三、知识准备1、什么是谈论文,有何特色(可参看书籍第115 页、122 页)谈论文是以谈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经过摆事实 .讲道理 ,直接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一样于记述文以形象生动的记述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于说明文重视介绍或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谈论文是以理服人,记述文是以情动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谈论文亦称说理文、谈论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作者通过事实资料和逻辑推理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表示同意什么或反对什么。
一段完好的论文一定含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因素。
论点是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或主张。
有的谈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叫中心论点;有的谈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几个附属的分论点。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原因和依据。
它能够是案例,也能够是理论,也能够是数据。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
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或者: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走近梁启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T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不放弃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强不息的奥秘。
-在分析《出师表》和《岳阳楼记》时,教师应提取文中关键语句,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自强精神。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古代诗文的意境:对于古诗文中的某些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深层含义和情感,如《周易》的哲学思想、《出师表》的忠诚与担当等。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君子自强不息》教案,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学习相关的古诗文,探索古代文人自强不息的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具体涉及以下几部分:
2.在讲解难点内容时,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4.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他们的需求和困惑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自强,勇往直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环节二合作探究活动流程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课内展示,并交流探讨自强不息的内涵。
示例: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3、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清·康有为4、自强不息,乃幸运之母。
——德国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6、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活动二环节二合作探究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搜集相关的诗句,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
示例: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活动一搜集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的故事,举办一场故事会,也可以办一期手抄报。
示例:头悬梁锥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头发上,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老残游记》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2重点难点1.运用《<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的观点,尝试评析其他文学作品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来看看胡适先生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板题】活动2【讲授】文学知识介绍:1、《老残游记》:X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
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
独具慧眼的。
2、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麋、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某某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于世。
历任大学教授、大学校长、某某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活动3【活动】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2、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讽(fěng)嘲虐(nüè)政陵(líng)嵯峨(cuō é)价(jie)嗤嗤(chī chī)溜(liù)澎湃(péng pài)孑(jié)熨(yùn)斗千仞(rèn)周匝(zā)譬(pì)喻活动4【讲授】分析课文:1、在课文的一开头,作者引用了《老残游记》里一个妓女骂诗的话,有什么作用呢?你同意这个“翠环”的观点吗?明确:本文开头,用了妓女的“造谣言”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他还是引用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得有趣味,,即使是极端的、作者不一定同意的话,也可以引来作为有趣的话题。
所以下面接着说,老残的诗歌,“虽不是好诗,却也不是造谣言的”。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写作 观点要明确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写作观点要明确教学目标1.了解议文章材料观点明确的内涵。
2.把握议文章材料观点明确的方法原则。
3.通过实践使自己真正做到议文章材料观点鲜亮。
一、导入新课议论性文章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清清楚楚,态度鲜亮,不能模棱两可。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议文章材料的特点1.什么是议论?什么是议文章材料?明确: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文章材料。
2.议文章材料还叫什么?明确:议文章材料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所以议文章材料又叫说理文。
3.议文章材料和其他文体有什么区别?明确:议文章材料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议文章材料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感情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目标导学二:把握观点明确的要点1.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明确:首先,要把问题想清楚,围绕题目或按照材料的要求,形成一个旗帜鲜亮的观点,并用一个明确的推断句将观点表述出来。
这样的语句,可以是对实际情况的推断,也可以是按事理做出的推断。
其次,有了明确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把它突显出来。
2.观点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在什么地方?(1)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说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如(敬业与乐业)。
(3)有的是在结尾处总结观点。
总而言之,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观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
3.观点不明确的几种情况一是态度不明确,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骑墙态度,和稀泥,没有鲜亮的立场;二是论说范围过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三是言语不简洁,拖泥带水。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夷陵区鄢家河初中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提炼本文作者观点,理清论证层次。
2、精读课文,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
3、延读课文,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问题导入:1、抢答: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情怀,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哪一句?2、这句诗中“广厦”的意思是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该如何理解?很好,看来大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这句诗中,杜甫希望有坚固的房子让天底下所有饥寒交迫的百姓不再受风寒之苦,在这首诗中,房子是具象的,它保护的是我们的肉体,那么,同学们你们想过为我们的“精神”搭几间温馨小屋,生几堆惬意小火,重燃生命的风度和温度吗?你们没想到,但有人想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做客!二、疏通字词,验收预习在正式上课前,我为大家预留了预习任务,现在我就来验收一下大家的成果,看谁是学习的NO.1!课前下发预习资料,学生自主完成,课上教师评价:1、在下列括号里注音或者填写行楷体汉字(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yòu( )了自己。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行楷体汉字)形消骨立()鸠占雀巢()孺养()3、完成填空并解释填入字的意思相得益() ______重峦叠()_______二、整体感知,提炼观点用你最“得意”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并加以交流。
提问:1、为什么是三间,而不是两间或者是四间?二居室紧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裕,也算小康了。
2 、读下一段,你能从那个词语中读出小康的涵义?(基本达标)能否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词语替换“小康”这个词语?二间太少,四间太多,三间刚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
2.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论据、论点之间的关系。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3.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重点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分析每篇课文的论证思路,理解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4.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特色。
5.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核心素养】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高理性思辨能力。
2.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
【重难点】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掌握演讲辞和书信的写法。
【评价任务】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掌握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敬业与乐业》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及重要性,能用"敬"与"乐"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的信》侧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辨别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理解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论教养》主要引导学生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4)《精神的三间小屋》主要引导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体会文章"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品味文章独具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傅雷家书两则•练习说明
傅雷家书两则· 同步训练
傅雷家书两则· 自学评估
优秀教学设计
超级链接八
把全部身心献给孩子、献给 教育事业 二次根式 · 重点难点突破 电子课文 · 致女儿的信
相关知识· 爱情名言
二次根式· · 重点难点突破 相关知识 卢梭论爱情教育
北京央教联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名师教案八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一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
北京央教联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名师教案六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 年的演说》教学设计一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 二次根式· 重点难点突破 年的演说》教学设计二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 二次根式· 重点难点突破 年的演说》教学设计三
重点难点六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重点难点分析
9年级
人教版
上册
语文
单元目录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超级链接 电子素材 名师教案 重点难点 名校课件 教学交流 典题荟萃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超级链接 电子素材 名师教案 重点难点 名校课件 教学交流 典题荟萃
单元目录
7 傅雷家书两则
超级链接 名师教案 重点难点 名校课件 教学交流 典题荟萃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二 二次根式· 重点难点突破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三 二次根式· 重点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八
《致女儿的信》课文分析
致女儿的信· 整体把握
名校课件八
〔课件〕致女儿的信 1
〔课件〕致女儿的信 2
〔课件〕致女儿的信 3
教学交流八
致女儿的信· 教学建议
致女儿的信· 问题研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平凡的世界(节选)教案 语文版
7 平凡的世界(节选)【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概述主要情节。
2.品味语言,体会孙少平丰富的内心世界。
(重点)3.拓展阅读,理解平凡的深刻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路遥用生命写作,一部《平凡的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那块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黄土地,演奏着一首首动人的乐曲,美丽而又忧伤,跟随这一首首乐曲,是否你也曾落泪,跟随这一首首乐曲,是否你也曾欢笑,或者,微笑着流着眼泪……让我们一起走进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出示题目)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陕西榆林人。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1988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写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
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
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蓝莹莹.(yíng)被褥.(rǔ)不guǐ(轨)谴.责(qiǎn )郝.(hǎo)波lán(澜)脸颊.(jiá)殷.勤(yǐn)监督.(dū)震hàn(撼)弥.漫(mí)shuǎng(爽)快4.理解词义。
不轨:越出常轨,不合法度。
谴责:指对荒谬言行或错误政策进行严厉责备,带有庄重色彩。
轻声慢语:说话时声音很小很慢,形容说话很温柔。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约,相约。
献殷勤:为讨好别人而细心伺候﹑奉承。
正经八百:正经的,严肃认真的,也有名副其实的含义。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主旨和结构。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正确读音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精神追求的认识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掌握。
2. 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内化。
2. 学生对文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提问(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内心世界可以被比喻成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特别的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它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精神世界。
(2)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你们觉得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是宽广无边,还是狭小拥挤?请大家思考并分享你们的想法。
2. 引入课文主题(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毕淑敏是如何用“三间小屋”来比喻我们的精神世界的。
这三间小屋分别代表着爱与恨、事业和自我。
(2)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并思考它对我们自身的启示。
3. 课文背景介绍(1)在开始深入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毕淑敏。
她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她众多作品中的一篇,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的精神世界。
(2)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与指导(1)分组策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朗读指导: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强调语音语调的重要性,并指出课文中的停顿、重音和情感变化。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读精讲课——《就英法联军》(学校实用备课,可直接打印)
果?
活动二:
环节 1:总结明确
知 观 点 本文论证思路。 明思路
论证思路,画出思维 导图。
谴责英法联军。 ③再次表明态 度。
评价设计:通过 朗读品味,体会圆明 园的美并落实课后练 习第二、三题。
第二课 时
活动一: 结合思维导图, 复习巩 复习本文的论证思
学生读课文,回 顾上节课所学。
固 上 节 路。
课所学
本环节重点
环节 1:学语言
活动二: 悟情怀
学语言
文章中有许多句
自由朗读,体会批 注并展示。
从反语、夸张等 修辞方法的运用 上引导学生品味
悟情怀 子鲜明地表达了作者
富பைடு நூலகம்讽刺意味的
的态度,请找出来谈
语言,体会雨果
谈自己的理解。
的博大胸怀。
小结
评价设计:通过 朗读品味,体会讽刺 性的语言并落实目标
学生交流时, 要避免无序状 自由朗读,体会批 态,在兵教兵的
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
活动一: 整体感 知
环节 1:通读全
1.速度全文自主
文,看看这封书信主 探究问题
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 面进行论述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参考答案见 《教师教学用 书》69 页。
评价设计:通过 通读课文了解文章主 要内容并落实课后练 习第一题。
读课文,品味分析
回顾总结
同样计入小组评 价。
板书设 计
教学 后记
博大胸怀令人敬
语言犀利有方法
①交代写作缘由:征求意见
反语
盛赞圆明园
夸张
②表明立场
贬义词
谴责英法联军
③再次表明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周星期()教出时间:()星期()总第()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