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点
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及设计要点一、引言信息化教学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那么,信息化教学设计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浅谈一下吧!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1. 教学目标明确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他们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
这样,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
2. 教学内容丰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教学方法多样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价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还要注重教学评价。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1. 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我们要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制作课件、布置在线作业等,让学生在课后还能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 加强师生互动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加强师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原则和困惑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一声嘹亮的呐喊,它犹如一阵春雷,击破了长久以来教师满堂灌的沉闷格局,彰显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注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作用。这是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诸多环节贯彻这一理念,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难历程。例如,面对厌学的孩子,我试图通过心理疏导和赞美其优秀一面来激励他学习,却收效甚微。如何吸引他们把心思放在课堂里,“怎样做”的问题,是迫切而困难的。
5、最优化原则: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并能够通过实时地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学习创设条件,实现教学最优化。
6、因材施教原则: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就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因而我们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来辅助教学,切勿只为了单纯的花哨好玩而用课件,而且课件的选择与制作都要符合教学目标,脱离教学目标的资源我们决不采用,这样才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原则
困惑
1、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
2、内容符合原则: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符合教学内容。
3、对象适应原则: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硬件环境大投入应用效果的低产生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明确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达到的效果。
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动机、习惯等特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如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主题、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等。
实施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支持下实施教学,如开展课堂讨论、提供相关资源、进行网络互动等。
评估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计划和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些步骤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实际上,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反复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3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知识与技能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
(1)通假字“属”、“凭”;(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简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行性和可测性,能够指导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价。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互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 教学媒体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应该具有多样性、易用性和互动性,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教学评价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适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6. 教学实施和调整:根据教学设计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施和调整。
教学实施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通过上述基本过程,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信息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一、教学背景分析: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年龄段、学习特点、学科特点等,以及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设施和支持条件等。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二、教学目标设定: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的特点,确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的导向和要求,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提供指导。
三、教学内容设计:在这一部分,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等。
同时,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确定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设计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方法选择:在这一部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同时,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确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教材等。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五、教学评价方式:在这一部分,需要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等。
同时,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评价方式,包括网络测试、多媒体作品评价等。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效果的改进提供依据。
六、教学资源准备:在这一部分,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同时,需要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学效果。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应该包括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
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信息技术资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来设计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步骤。
在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供的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视频、电子书籍、教学游戏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学管理软件和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数据支持。
2. 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所提供的多媒体技术。
例如,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同时,可以利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平台或社交媒体来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3. 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资源来进行评估和反馈。
例如,可以利用在线测验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复习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评估和反馈。
此外,还可以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同时,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评估和分析,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资源在教案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教案时,我们也要注意合理利用,避免盲目使用。
只有在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场景,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资源,才能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教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 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标准化试题库建设
建立标准化试题库,确保试题的质量和公平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成绩分析
对考核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为后续 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多元评价体系建设
多主体参与
开放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基于 MOOCs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将在线学习和面 对面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 高教学效果。具体实践包括课前在线预习、 课中面对面互动讨论和课后在线复习与拓展
等环节。
精选案例分享
案例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 的沉浸式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内容,增强学习体验和理解深度。具体实践包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 拟实验室、模拟历史场景等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课中互动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习 成果,教师引导、点评。
课后巩固
学生完成作业、在线测试 等,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
在线协作学习模式研究
协作小组构建
学生自由组队或教师指定分组, 明确小组目标和任务。
在线协作工具
利用在线协作平台或社交媒体,实 现小组内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 成果展示。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成为协作者和指导者,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
1 2
培训课程设计
结合教师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强的信息技术培 训课程,包括基础操作、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 台使用等。
培训方式选择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供多样化 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确保培训效果。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工具与资源推荐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工具与资源推荐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工具和资源。
本文将为教师推荐几种信息化教学的工具与资源,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交互式白板交互式白板是一种结合了投影仪、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教育工具。
通过教师在白板上书写、标注、操作,实现直观动态的教学内容展示和互动。
交互式白板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效果。
推荐资源:Flipcharts 桌面软件二、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实验的教学工具。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可行性。
对于一些无法进行真实实验的学科,虚拟实验室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安全、经济的实验教学手段。
推荐资源:PhET 互动模拟实验室三、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和服务的平台。
教师可以发布课件、作业、考试等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方便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估。
推荐资源:Moodle 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四、互动式学习游戏互动式学习游戏是一种结合游戏元素和教学内容的教学工具。
通过教师设计或选择相应的学习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互动式学习游戏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推荐资源:Kahoot 教育游戏平台五、在线学习资源库在线学习资源库是一种汇集了各类教学资源的数据库。
教师可以在在线学习资源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
在线学习资源库能够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途径,节约教学准备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推荐资源:TED 教育频道六、在线评估工具在线评估工具是一种用于学生学习评价的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评估工具设计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评估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和反馈。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一选题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
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一教学分析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
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
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
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
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
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老师们熟悉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基于PPT数字教学资源开发
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基于PPT数字教学资源开发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教学不断深化,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质量和趣味性。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中,PPT数字教学资源开发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PPT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的概述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是指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和制作一系列辅助教育教学的资源和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学课件、数字化多媒体资料库、数字化实验室等,这些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丰富的教学和学习条件。
二、PPT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PPT数字教学资源开发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优点在于:界面简洁、易于操作、易于学习;内容可以呈现丰富的图文信息;可以进行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形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三、PPT数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PPT数字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在制作PPT数字教学资源之前,需要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所需的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保证PPT数字教学资源的紧密性和针对性。
2.确定PPT的风格和主题确定PPT的风格和主题有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风格,信息有序、层次分明。
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符的PPT风格和主题,便于传达教学信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制作PPT页面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页面,最好采用简洁、美观、易于懂的方式呈现。
布局分好,满足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
文本、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学习资料也应该结合适当的动画表现形式。
4.发布PPT学习资源PPT学习资源应该结合学习目标和教学需求,选择正确的发布平台和方式,确保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PPT资料和资源。
可以选择在线视频、公共网站、学校内网等各种形式进行发布。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教师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融合了技术与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与教材选择的要点。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核心之一,它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难点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挑战和重要知识点。
2.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应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设计,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材选择的原则教材是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依托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与学科标准相符:教材应该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学科标准,内容与学科知识点相匹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2.信息化资源丰富:教材应该整合了各种信息化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年龄和兴趣,避免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多样化的教材选择: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使用。
不同教材之间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建议1.充分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技术,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开发与利用,并分析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定义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的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教育软件、多媒体教具、网络课程等。
其中,教育软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以教学为目标而设计的一类软件;多媒体教具是指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结合进行教学的教具;网络课程是通过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开设的教学课程。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教育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出适应现代教学需求的资源。
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教学需求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需要开发的教学资源种类和内容。
2. 设计与制作: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和制作相应的教育软件、多媒体教具或网络课程。
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教学资源的内容准确、全面,并采用直观、易懂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3. 测试与修改:开发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和用户体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确保教学资源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4. 发布与分享:将开发完成的教学资源发布到相应的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推广和分享给其他教育工作者。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几种常见利用方式:1. 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软件或多媒体教具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 开展互动学习:通过网络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参与到各种互动学习活动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3. 提供实践机会: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模拟真实情境,提供虚拟实验室、虚拟实训场景等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现代社会中,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学校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本文将从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环境、教师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硬件设备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是配置适当的硬件设备。
学校应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以便教师可以展示多媒体教学内容,提升教学体验。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计算机实验室,配置足够数量的计算机,以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购置电子图书馆,增加学生的阅读资源。
二、软件平台的建设硬件设备只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其效益,还需要建设软件平台。
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教育软件,如教学管理软件、学生评价软件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发一些自主研发的教育软件,以满足学校的特殊需求。
软件平台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三、网络环境的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一个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来支撑。
学校应搭建一个全覆盖的无线网络,使学生、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学习和教学。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视频会议系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网络环境的提升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四、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上,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教师的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评价等,能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五、教师培养的方式教师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其中一种方式是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本身来进行培训。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让他们自主学习并进行信息交流。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线下培训班、研讨会等,提供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指导。
六、鼓励教师创新在教师培养的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创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与教材选择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与教材选择信息化教学是指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如何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和教材,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探讨课程资源和教材的选择原则以及适用的具体方式。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原则1.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选择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资源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对于语言类课程,可以选择与学习目标相契合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资料等;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选择与实践操作相匹配的实验视频、案例分析等。
2.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教学资源应该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现代学生对网络和数字化媒体更加熟悉,因此教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喜好的资源。
例如,对于文学课程,可以选择结合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对于艺术类课程,可以选择与时尚潮流相结合的教学材料。
3.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应该注重资源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创新性的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多样性的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例如,对于科学类课程,可以选择包括实验视频、虚拟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二、教材的选择方式1.选用权威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用权威的教材。
权威的教材通常有严格的审查和评估流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教师可以借鉴专业教育机构、教育部门等的意见和推荐,选择符合课程要求的权威教材。
2.综合多种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多种教材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
教材可以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辅材料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不同教材,并进行合理组合和调整。
3.个性化教材的应用个性化教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板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采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它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二、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掌握某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搜索和整理相关资料。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地图软件、网络地图等信息化工具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信息化工具来共同完成任务;也可以设计在线讨论或者网络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个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信息化教学设计也需要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验、作业提交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反馈,以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信息化教学设计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网络教材等来辅助教学;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来进行在线教学和学习交流。
七、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也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来支持和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教学网站、建设教学平台等方式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
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方案
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创新、资源评估四个方面,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方案。
一、资源获取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获取适合教学需求的资源。
对于教师而言,资源获取既要求广泛涉猎各类资源,又需要对资源的质量进行筛选。
在获取过程中,可以通过综合利用书籍、期刊、互联网等途径来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
同时,也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指教师将获取的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机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例如,通过整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资源创新资源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创新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地运用各类教学资源,提供新颖的教学体验。
例如,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设计在线作业、讨论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资源评估资源评估是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应该定期对自己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判断其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帮助程度。
通过评估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资源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五、打造在线教学平台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学校可以打造一个在线教学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音视频资料等。
通过平台,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作业提交、在线学习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
六、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与平台选择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与平台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教师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教师信息化教学旨在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与教学手段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而其中的教学资源与平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就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与平台选择进行探讨。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资源选择1. 电子教材电子教材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较于传统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具有更新方便、内容可定制、多媒体融合等优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教材,并通过电子教材中的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线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选择在线学习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诸如Coursera、edX等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世界上各个知名高校的公开课程,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资源,进行课程补充和延伸。
同时,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库也为教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学术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助于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寻找并使用适合的资源。
3. 云平台服务云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软硬件资源和服务。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云平台来管理和共享教学资源。
借助云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进行云端存储,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备份。
同时,云平台还提供了在线作业、在线考试等功能,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平台选择1. 教学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管理平台进行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工作。
同时,教学管理平台还提供了在线交流、作业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
常见的教学管理平台包括Moodle、eXelearning等。
2. 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远程教学的手段和途径。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如何选择与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陕西省勉县二中李庆华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
如何正确高效的选择和设计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了我们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有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资源时,不能盲目的乱选、滥选,否则会适得其反。
每位教师要正确应用资源,将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
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
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
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2)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
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
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
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教师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设计,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一、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教育应用程序等渠道获取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在选择课程资源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与内容:课程资源应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适合教师的教学风格。
2. 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资源。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选择绘本、动画视频等生动有趣的资源;对于高中生来说,可以选择专业性强、深入浅出的课程资料。
3. 资源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要注重资源的质量。
优质的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知识和信息,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后,教师还需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真正发挥作用。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 整合资源:教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可以用PPT展示一些图文并茂的知识点,并配以视频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比如,在课前布置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并在课堂上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3. 提供反馈:教师应及时提供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设计的要点与技巧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技巧:1.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成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
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或教学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
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
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
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
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2)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
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
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
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11、12岁)正好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模式”;而初中学生(12~15岁)则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且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
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对高中学生(16~18岁)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
在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
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最小代价原则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
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
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
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
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
这就告诉我们,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判断一个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它能否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遵循前述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运用心理学原理,尤其是视听心理学原理和规律指导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和视听心理特点的教学材料。
(1)注意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
因此,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
注意有以下几种特性:选择性:注意有高度的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中心部分。
因此在用各种媒体呈现教学信息时,应当突出主题,突出最主要的特征。
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据此,媒体设计中为了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不需要完全使用新的刺激,只要前后刺激有明显的对比和差异即可引起注意,如:某段文字有闪烁或下划线;言语中改变音量或音调;屏幕中开窗口、画箭头、加边框等。
但运用新异性手段时,切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异性手段本身,而应设法引向学习内容。
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
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
太简单的内容,学习者往往不屑一顾;太困难的内容,学习者则倾向于回避,这两种情况均难以吸引注意。
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
在呈现要教的内容之前,先提出教学目标或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能使学习者对后来呈现的刺激产生期望,引起注意,并对后来呈现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
(2)知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资源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整体性:这是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但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
无组织的刺激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媒体设计者必须对呈现的内容加以精心组织,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负担。
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等,这些都是组织呈现内容的常用方法。
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
在设计媒体的呈现方式时必须考虑知觉的这种特性。
例如:对距离的判断是相对的:一个熟悉的客体越小则被知觉为越远。
对大小的判断是相对的:学习者对画面上不了解的物体,如无熟悉物体作参考是不能判断其大小的。
但是在画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万个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现,则可以使人们对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
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画面上,一辆汽车在静止背景上移动或汽车不动而变换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为动态。
对亮度的判断是相对的:灰色的物体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些,在白色背景上则显得暗些。
……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
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3)记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组块性: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
学习者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组块。
因此,教学资源设计者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预估出该学习者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并据此对欲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
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
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语义分类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
有限性: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例如一组概念或规则)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记忆的这种特征对媒体设计的启示是: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一般应限于7±2个,而5个项目是最可靠的(可适合所有学习者的记忆容量);当遇到步骤繁多,例如有20个步骤(大大超过7±2)的复杂过程时,可将20个步骤依照其中的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将该过程先分为4个分别包含5个相关步骤的组(改变组块形式),即把原来需要呈现20个较小的组块改为呈现4个较大的组块,每个较大的组块中由于只含5个步骤而且在语义上有某种关联,不会造成记忆上的困难。
这样,通过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把原来超出短时记忆容量因而很难记忆的问题,变成了容易记忆的问题。
(4)概念形成使学习者掌握概念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习概念不仅要记住有关的名称和定义,而且要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帮助理解事物的共同属性,以便从中引出概念。
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与概念学习有关的知识是: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形成概念,媒体设计者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在学术著作中关于概念的叙述一般是按名称→定义→属性→实例的顺序;但是在教材和教学软件中对概念的学习则应相反,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因为只有从实例出发才能从中确定共同属性,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光有正例不能使学习者较深刻地了解概念的全部属性,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能较完整地、确切地掌握一个概念。
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所谓和正例相近,是指反例中有某些属性和正例有相似之处,而这些正是学习者难以辨别容易引起混淆之处。
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
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由于属性表层次分明,所以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而冗长的文字表达则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而遗忘。
——摘自何克抗等. 教学系统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