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青海省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合集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27•【字号】青政[2013]74号•【施行日期】2013.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的意见青政[2013]7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近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注重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大批社会所需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结构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就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及学科专业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适应全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需求,跟进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的步伐,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鼓励特色发展,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努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全面调整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到2015年,初步建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

高等职业院校增加到8所,职业教育布局较为合理,专业设置能够紧贴全省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工作机制。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9.08.30•【文号】教师〔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8.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现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9年8月30日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教师地位待遇稳步提高,教师素质能力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但是,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不足、来源单一、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什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呢?以及如何建设这样一支队伍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具有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行业技术专家与具备良好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的教育专家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他们既懂得实际操作,又具备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这种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究竟如何才能建设这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呢?首先需要重视教师的技术培训,提升其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

还需要注重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

还需要改革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其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的不断推进,才能够有效地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要重视教师的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

技术培训包括课程设置、实践训练、考核认证等环节,可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能,才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可行、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要注重教师的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环节。

教育培训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课程,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要改革教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改革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最终目的。

通过改革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种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发展

心 , 借 良好 的 师 德 修 养 与 职 业 凭
素 养 把 我 们 的 学 生 培 养 成 自食 其
力 、 而有 为 的人 。 残 二 、 前 特教 学校 ‘ 师 型” 当 ‘ 双 教 师 培 养存 在 的 问题
方 式 上 操 作 多 于 理 论 ,因 此 对 教 师 动 手 操 作 方 面 的 能 力 比其 他 学 科 教 师 的 要 求 要 高 得 多 。教 育 教 学 能力 是指 组织 实施 教育 教 学和
的 知 识 、 能 、 术 有 效 地 传 授 给 技 技 学 生 。作 为 一 名 特 校 “ 师 型 ” 双 教 师 还 要 具 备 一 定 的教 科 研 能力 ,
在 教 学 过程 中不 断 总结 经验 , 切 实 解 决 教 学 、 习 、 产 过 程 中 的 实 生 实 际 问题 。
际 操 作 能 力 ;既 要 能 从 事 理 论 课 或 文 化 课 教 学 ,又 要 能 从 事 技 能
训 练教 学 及 指导 。
2 完 善 的 能 力 结 构 .
特 殊教 育学 校 “ 师 型” 师 双 教 的 能 力 主 要 包 括 操 作 能 力 、教 育 教学 能 力及 一 定 的 教科 研 能力 。 特殊教 育 学校所 开 设 的职业 课程
多 侧 重 于 技 能 训 练 , 生 的 学 习 学
的 困 难 , 就 要 求 我 们 比普 通 学 这 校 的 老 师 付 出 更 多 的 爱 心 与 耐
高 效 的 “ 师 型 ” 师 队伍 , 仅 双 教 不 是 提 高 特 教 学 校 职 业 教 育 质 量
的 需 要 , 时 也 是 当 前 特 教 学 校 同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一 项 根 本任务。

专家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二十条

专家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二十条

专家解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二十条《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之一,通过该方案,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以及目标和措施。

以下是对该方案中职业教育二十条的解读。

1.加强分类指导,实施高中职并举。

该条目的核心在于加强高中和职业学校的衔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提升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质量。

2.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该条目的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兼具职业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就业培训一体化。

该条目的核心在于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就业培训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4.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积极开展技能等级认证。

该条目的重点在于改变传统以分数衡量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

该条目的目的在于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沟通和合作,确保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的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

6.推进产教融合,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该条目的核心在于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

7.支持发展现代学徒制。

该条目的重点在于推动学徒制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技能的培养。

8.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该条目的目标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9.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该条目的核心在于加强职业教育的教材研发和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10.扩大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该条目的重点在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11.指导地方建立多元发展、特色突出的高职教育体系。

该条目的目标在于引导地方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资源,建立多样化、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体系。

12.加大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该条目的核心在于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发文字号】青政办[2009]226号【发布部门】青海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12.25【实施日期】2009.12.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2009〕22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20年)(省教育厅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和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发展机遇(一)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各级政府统筹职能不断加强。

2006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成立了青海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明确了工作职责。

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省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协调配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积极主动的服务。

各州(地、市)政府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2.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005至2007年连续三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增幅位居全国前列,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560人,在校生67917人,较“十五”末的2004年分别增加了24015人和45108人,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及在校生的比例分别由21.5%和19.85%上升为46.36%和38.58%,初步改变了全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不均衡的局面,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例趋于合理。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三教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三教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三教改革”心得体会■崇州市职教中心校长刘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是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之后的第二个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磅文件。

“职教二十条”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它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措施,提出了七个方面二十项政策举措,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方向指引。

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职教二十条”中“三教改革”谈谈自己的体会。

所谓“三教”,是指实施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即教师、教材和教法。

它清晰地回答了人才培养“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蕴藏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

“职教二十条”为“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

1.教师,解决"谁来教”。

教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是职业教育对象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为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体现职教师资的特殊性,“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职教师资的双元性与双师型。

首先,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推动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元育人。

同时,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条件,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全面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为职业院校师资建设指明了方向。

2.教材,解决"教什么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是否适应就业岗位需求,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因此,是否使用对接式教材是考核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

"职教二十条”明确指出教材应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行3年一修订的动态调整,这为职业院校选择或编写高质量教材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要求。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26•【字号】青政办〔2016〕225号•【施行日期】2016.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16〕22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26日青海省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全面实现我省“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131”总体要求,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把补齐短板作为优先任务,把调整资源配置作为根本措施,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瞄准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加快缩小我省教育与发达地区差距,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到2020年,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双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教育脱贫目标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重点任务(一)加快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加强学前教育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学前教育“一主四辅”政策保障体系,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形成以资源配置为基础、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标准园建设为抓手、规范管理为保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贯彻落实〈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贯彻落实〈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贯彻落实〈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20•【字号】西政办〔2022〕64号•【施行日期】2022.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就业促进正文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西州贯彻落实〈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大柴旦行委,州政府各部门:《海西州贯彻落实〈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州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20日海西州贯彻落实《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方案按照《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21〕83号)要求,根据《海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主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措施,扩大技能培训供给,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增强失业风险化解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扩大就业规模与提升就业质量协调推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海西篇章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就业优先和政策协调。

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充分发挥就业目标的引导作用,加强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协调联动。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重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

他们既能够教授学生职业技能,又能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探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和对策。

一、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背景和意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和误解,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当务之急。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融合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市场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当前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

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路径和对策,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要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人才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通过改善薪酬待遇、提供晋升空间等方式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让更多的职业人士愿意成为“双师型”教师。

3. 优化学科建设。

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可以加大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力度,增加相关专业的招生名额,增设职业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并且提高这些专业学生的奖助学金。

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维普资讯
? 0 NO 4 08 0
CI Lu tnn vi O l ho d a n oc Hf n o i lo tn ' c a d
科 教 研 究
探 索 “ 师 型 " 师资 培 养 , 快 职 业 教 育发 展 双 加
王正 斌

又应该具 有较强的 々4理论知 识和戎践动 k
卜课 , 直接 到 合作企 业 去接受 外 国人的 培 或 训, 这和在 课堂 上对着书本学外语是截然 不同 的两种效果 。


手能 , 但要具有 “ 双址” I . , 日还要有 灰际 动 手能力 , 能够 领学生独 立开发产 品 , 公 剐 与
旨, 企业的项 目引 中列 教学 当中 , 生直接 把 学
跟 老 I 做 项 目 。 例 如 我 校 的 计 算 机 多媒 体 J 巾
校, 每年都有一定 比例 的专业教师参加 由各级 业 , 直接接受 大连港的 多媒 体沙盘制 作项 目, 教育机 构或企 业组织 的培 训活动 。 由于 专业 就是 由学 生一起参与制作 , 曰做完学生也学 项 教师具 备一定的 业理论 和实践基础 , 经短期 会 了多媒体 a h动 画制作及 代码 的编写技 s 的培训 后可使 专业教 师的 专业技 术能 力得到 术 、二级管的 各种连接技 术、计算机 单片机技

教师 , 已连续三年 参加 思科、神码 、锐 担 。通过 这个 渠道 大大提高 r教 帅的动手能 力和企业经营能 力 , 为培 养 “ 双师 ”敦_ 开 J 币
辟 了 一 新路 。 条
杰刚络公 司的 培训 , 可使他们清晰地 了解 当前 网络 技术方 面的技 术 、设备 的现状 和发展趋
1 “ 双师型 ”师资 的 内涵

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5.09•【字号】青政[2006]40号•【施行日期】2006.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意见(青政〔2006〕40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职业教育的资源总量、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适应全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现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如下意见。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拓宽思路,整合资源,放开搞活,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着力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二)发展思路。

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青海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单纯重视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重转变,实现办学理念市场化、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格局多层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专业设置特色化,扶优做强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扩大资源总量和办学规模,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转移富余劳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服务,为构建和谐青海服务。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青政办〔2021〕83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21〕8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已经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17日青海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14号)和《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综合性、基础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新冠疫情对稳就业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省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促进就业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省政府成立促进就业(农民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安排部署促进就业工作,健全完善形成了“年初有安排、月度有调度、季度有分析、年末有考核”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全省稳就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2016年以来,聚焦稳就业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我省逐步构成了以省政府文件为政策主导,相关配套文件细化操作促进政策落实,覆盖城乡的普惠性政策框架,加快形成了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就业创业的新机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17•【字号】青政办〔2023〕86号•【施行日期】2023.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青政办〔2023〕8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17日青海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方案(2023—203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要求,结合青海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全省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持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质量持续提高,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类型特色持续强化,“组团式”帮扶效果持续提升。

实现90%以上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至少2所中职进入国家“双优计划”,至少2所高职进入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成一所职业本科大学;打造3个以上市域产教联合体、10个以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加强。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推动职业学校大发展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推动职业学校大发展

才 能 成 功 实现 我 省 由教 育 大 省 向教


各 级 各 类 职 业 学校 作 为 职 业 教

究 上 具 有优 势
职业
学校 与 行 业 企

育强 省



大 省 向 人 力 资源 强 省
育 的 具 体 践 行 单位

要 在学校 内部
开 展 教 育思 想

业 之 间如 果 能 形 成 产


其 待 遇 可 以 突破 学校 固 有 的 工 资 体


的积 极 性 和 创造 性
学 研 紧密

的重大转 变
纵 观


学 习 《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改 革发 展 珠

结合 的新型合作关 系

其结果 必 然

我 省 各 中等 职 业 学 校

规 划 纲 要 》 为 契机
是双 赢

现 在 我 省 许 多职 业 学校 都


师型

师 资队 伍 的 建设 虽 然 已

如 何 先行 先试 的 大 讨 论

对 确 实 无 法 使 用 学校

如 果 按 照 普 教 的 考核 评 价 制 度 来 考
训机 制
目前

常编 制 的 行 业 技 术 专 才

核职教师资


在 某种 程 度 上 无 并 于
会 极 大制约职 教 师资

和使 用 可
职业
采取 更加 灵 活 的措 施
削足 适 履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竞争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等。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即具有产业工作经验和教育背景的教师。

他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能够将产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他们的到来将极大地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更有效地培养出合格的技能人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传统的教师队伍普遍以教育教学为主要工作内容,缺乏产业实践的经验。

而“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教育背景,还有产业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解决现行职业教育中师资短缺的问题。

目前,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短缺。

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吸引更多有产业经验的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领域,填补教师队伍的空缺,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有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产业环境,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

这样一来,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将大大增加,吸引更多的学生,提升学校的声望和知名度。

对于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这可以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可以加大对企业界的吸引力度,鼓励有产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青海省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摘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并工作在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它的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师资队伍有别于普通高校,更注重教师的“技术应用”素质。

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双师型职业教育队伍建设一、“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背景及现实意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并工作在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它的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全局。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技术工人短缺的调研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西方发达国家达到40%),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然而,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基本的办学条件,主要是师资状况还很难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究其原因:一是职业学校教师大都出身于师范院校,理论基础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环节上有欠缺。

二是多数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不合理,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

三是由于职业学校的专业、工种繁多而且变化迅速,在显示其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灵活性的同时,又往往出现穷于应付的短期行为,使专业课教师难以适应。

因此,职教师资特别是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从数量上亟需补充,从业务素质上亟待提高。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

建立“双师型”的职教师资队伍是科技迅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很快,高新技术装备应用更加广泛,如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

操作此类先进的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

培养这种先进设备的操作者,要求授课教师应是“一体化”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的状况已无法适应教学的要求。

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职教师资队伍的特色和创新,是提高职教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部文件多次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

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相分离影响了职教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和劳动者迫切需要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因此,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有利于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有利于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有利于搞好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学习方式,树立重实践的观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与调节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任课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及其应具备的条件教育部在总结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基础上,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双师型”教师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且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

②既有讲师及其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

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教育部提出的“双师型”教师条件得到了广大职业学校的赞同。

但我们认为这是最低要求,职业学校应按这一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梯队。

在这个梯队里,有的教师既具有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有的教师既具有中级专业技术教师职务,又具有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有的教师具有初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各院校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制定“双师型”素质的标准。

当前对“双师型”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两个误区:“双证”即双师。

职教界对“双师型”教师有一种理解,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从形式上表明了“双师型”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忽视了在职业资历格认证不健全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水平是否等价,以此为依据作为是否是“双师型”教师认证的标准值得商榷。

在现实生活中,为拿证而考证甚至于以钱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培训机构,利用办学水平评估对“双师型”教师有要求之机,搞所谓的速成培训,这大大地削弱了职业资格考证的严肃性,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双师”即教师+工程师。

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或简单地理解为既具备教师的能力,又具备工程师的能力。

从工作对象看,工程师面对的是物,而“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知识和能力方面来看,工程师要熟悉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并能解决生产现场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

因此,“双师型”教师是两者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三、我省“双师型”队伍建设暨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目标(一)目前现状“十五”时期是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五年来,全省积极实施“科教兴青”、“人才强省”战略,累计培养近5万名技能型人才,为“十一五”时期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将原有92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63所,统一规范校名,并在优质中专的基础上组建了5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06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9074人,在校教职工达1096人(其中专职教师655人)。

据2006年统计,我省高职教育招生占大学招生的比例已达50%,在校生占大中专学生人数的比例从39%提高到41%。

通过5年的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省有30所就业训练中心,专兼职教师470多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77个,专兼职教师170多人。

但这仍不能满足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双师型”教师队伍仅占教师队伍总数的28%,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发展重点,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中等职业教育年均招生规模达到2万人以上, 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7万人左右,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的比例达到40%左右,实现高中阶段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年均招生规模达到0.6万人以上,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3万人左右;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年培训城乡劳动者40万人次,其中培训在职职工3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4万人次。

力争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具有青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发展重点1、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

到2010年重点支持建成15所生源较好、专业对路、学生就业率高、办学规模大、可以起示范带头作用的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和2所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引领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2、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到2010年,通过国家、省级和地方投入及学校自筹,在骨干专业领域相对集中建成40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建立起全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网络。

3、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建设。

到2010年,培训400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其中国家级培训100名,省级培训300名,带动职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的开展,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双师型”教师占职业学校教师总数的50%以上。

四、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一)转变观念、创新模式转变观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取得成效的保证。

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

由于他们都来自普通高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其中许多人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不能胜任理论课教学而为之。

因此,要对教师加强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积极主动投身于职业技能培训之中。

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在德国,政府要求职业教育师资报考人员要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或在地方院校毕业后取得教育部高级技术员证书,修完大学四年学业后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然后到职业学校实习一年半至二年,再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

我国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

(二)加强培训、拓宽渠道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二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

专业教师应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

在建设专业实训室或实训室搬迁过程中,实训设施设备由专业实训教师拆迁组装,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必需的物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