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改变了什么
走进山西新课堂——“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走进山西新课堂——“问题导学”模式解读教学园地12-02 2306:模式是经验通过逐步积累、研究、实践,经验化后反作用于实践的一种手段。
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作用所在。
推动一个好的模式,用课题研究带动全区的整体发展,这就是山西省正在走的教育改革之路。
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的推动下,已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成长为本—问题导引”(简称“问题导学”)。
这一模式凝聚了山西省课改学校教学模式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对山西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起到了引领作用,并将成为其他课改区域的借鉴。
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改革,历经近10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3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虽名称各异,但它们的理论基础却大体相同。
为便于推广,山西省教科院在概括总结各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山西省课堂教学模式——“成长为本—问题导引”。
以便于待进入课堂教学模式的学校和其他课改区域借鉴。
山西省“问题导学”模式的环节可以划分为:形成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梳理、巩固升华等六环节。
目前以“问题导学”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在全省已成燎原之势,据初步的调研数据统计,山西省全面推广使用这种模式的高中学校约有50所,初中约有600所,以县(或区、县级市)区域整体推进的约20个,形成了一股推动山西省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学生是活生生不断成长的个体,教育应服务于学生。
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围绕“问题导学”,进行着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将成长为本定为“问题导学”模式的灵魂,教育的重心从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逐步向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学生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
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承认、尊重、相信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能,学生在享有成长权、选择权、表达权、展示权等权利的过程下享有真正的生活。
论述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题多变”导学训练策略
论述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题多变”导学训练策略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们常常会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使用“一题多变”的导学训练策略。
这种策略通过在相同的基础题目上进行适当的改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灵活性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题多变”不仅仅是单纯的改变题目中的数字或要求,更多的是在保持问题本质不变的前提下,以多样的形式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更能够让学生逐渐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一题多变”的定义、意义、实施策略、教学效果和注意事项做更详细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和家长意识到“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策略指导学生学习。
2. 正文2.1 一题多变的定义一题多变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一个基本题目的变形和延伸,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导学训练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变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或课堂练习时,提供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改变题目的表述方式或扩展题目的范围等方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题多变的导学训练策略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2 一题多变的意义一题多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解决同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问题立教问题导学发言
以“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理念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两点思索高二语文组徐瑞卿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坐在这里很忐忑,声音都有些发抖,因为年级的某位专业委员会成员告诉我说,之所以推选我,是因为我的文章最不像论文,都是大白话。
今天,我的分享中既没有教育理论,因为我自知水平有限;也没有教学技巧,因为每个人因性格不同而风格迥异,大家各美其美,我们美美与共。
“问题立教问题导学”,从探讨到试行,从修订到推广,整个过程已经有近四年了。
这期间,我们每年都要写论文,每学期都要举行讲课赛、示范课、展示课,每次讨论大家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次比赛,各个年级也都摩拳擦掌,不管是抽签还是点名,都想把年级里最优秀的老师推到学校的讲坛让大家学习交流,以至于我们会把比赛看成是年级之间的较量,而不仅仅是学术的交流。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问题立教问题导学”的大讨论,大推广。
四年过去了,我们在教育思想上有了很大提升,课堂教学上更是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围绕“问题立教问题导学”依然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的可能特别简单,简单到大家已经忽视了甚至遗忘了,今天我想谈其中的两个问题。
一、“问题立教问题导学”这个名称到底应该怎么叫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回顾一下“问题立教问题导学”在我们学校的发展。
这八个字是王校长在13年提出来的,作为我们要尝试的新的教学改革的起点,所以确切地说应该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怎么称呼。
随后,各年级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展开大讨论,对其进行细致解读。
紧接着,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征研讨具体的教学思路,我们语文组当时的成果就是“六步四读”教学模式,而我在当年东营市优质课比赛上也大胆实践了这一套教学模式。
大家都听过我们语文组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在课堂上,语文老师一般都要对重点段落进行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这其实就是“六步四读”模式的一种体现或者影响。
同样,其他科目的各种教学模式也相继出炉。
于是,“问题立教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成了官方叫法,我们也就开始了这种在固定教学模式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1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导学案,通过学习,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习,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
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
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习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习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
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
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策略-中学语文论文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策略向宝池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融合了导、学、练、测、评五大功能于一体。
导学案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编写导学案,将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是本文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存在的问题导学案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程序,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是导学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现阶段,导学案的运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增加了师生教和学的负担第一,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
一个科学、完整、有效的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在自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课后需要巩固的知识的综合情况的指导下来编写。
通常情况下一个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耗费四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和同事沟通探讨弥补不足的时间,大概需要六到七个小时,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第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导学案的出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了首位,原本应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现在要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导致整体时间不容易把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浪费课堂时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在很多时候就需要老师再讲解一次,这样本来需要20分钟就能掌握的知识,甚至会延长到40分钟才能掌握。
2.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导学案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导、学、练、测、评五大功能,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去亲手设计每一个导学案,很多情况下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
或者很多教师对导学案的功能产生误解,认为导学案的功能就是自学和测评,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失去了教学的灵活性。
3.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很多教师认为导学的功能在于学生自学,然后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测评,如果每节语文课都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导学案逐渐成为教师们备课的重要一部分。
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所教授的教材内容,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将预习、自学、讨论、实践等学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整理成一份文件,供学生进行学习和针对性的讨论。
导学案的作用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导学案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在预习和课后巩固中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总结和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高学习效果导学案的制定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问题或提供实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学生在接受正式课堂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些拓展问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同时,导学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实例分析等,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4. 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导学案的编写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和合作。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与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和课堂互动。
这种互动与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便于教学评价通过导学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进度,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便于进行个别或集体的诊断和评价。
这样,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以及便于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应善于利用导学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导学
新课程导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教育模式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实施新课程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都在采取的做法,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导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被认为是教育的基础。
导学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结构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在学习者之间建立一种学习风气,帮助学习者认识自身,激发兴趣,改变思维方式,建立新的学习态度,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等。
首先,新课程导学的第一步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程的核心,也是学习的出发点。
让学生深入理解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明确学习任务,也是新课程导学的重要内容。
学习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认知,明确学习目标,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课程的目标是什么,以及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其次,在新课程导学过程中,要明确学习方法,明确学习步骤。
学习者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学习中要使用什么方法,以及在学习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步骤。
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加深学习,更加清楚地了解新的课程内容,并掌握学习方法和步骤,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新的课程。
此外,新课程导学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者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培养分析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学习如何从新材料中发现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学习中。
教师需要创造有利于学习者发展思维能力的积极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帮助学习者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导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习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活动,以及更具体的行动步骤,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实现其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程导学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清楚课程内容和结构,更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都是新课程导学的核心内容。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创新理念的提出,其理念在教学改革中得到日益深入发展,使教师开始意识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学习及发展产生严重限制,因此,教师已经尝试对学习方法及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改进,借此以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综合有效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当今这种发展情况下,新教学方法逐渐产生,并得到有效地应用,其中问题导学法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被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综合质量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使用问题导学法的重视,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将问题导学法落实到数学课程教学之中。
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研究前言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模式中,教师对问题导学法这一学科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大多数教师往往将授课重点都放在解决问题上,而却忽略了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引出其他形式的学习辅导内容,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
问题导学是指即教师如何做到在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有着不可动摇的理论,同时以授课教师为教学主导对象所进行的问题导学,以某一个问题的为核心,在每位授课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带领学生去挖掘核心题目背后隐含着的知识,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一、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喜欢数学的学生自然乐于探索数学知识,而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学起来十分痛苦。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让高中数学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问题导学法的利用能够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加强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改变以往课堂沉闷的氛围。
近年来,依据教学改革完成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上的陋习,让学生有兴趣探索数学知识。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第一阶段:问题导学(5—10分钟)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材的编写也是在引起学生产生“问题”。
“问题导学”即是在老师研究、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导学“问题”和自学任务,通过诱导质疑自学,唤起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去研究和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1、明确“学习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由集体备课拟定)2、出示导学提纲:明确自学的时间、内容、方法和要求。
力求做到设计出依纲据本,能挈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自学兴趣的“问题”,为学生自学提供“路标”。
(导学提纲由集体备课拟定)3、学生自学:①依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看例题,做试验,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
②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
个别问题老师可点拨解决,倡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新的问题。
③试做导学提纲中提出的练习。
提示:老师在进行“问题导学”阶段的教学设计时,主要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
学生自学时,老师到学生中巡视调查,注意关注待优生,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点拨、鼓励。
老师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环节导学设计新的“问题”。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25分钟左右)实施新课改,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就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合作探究,点拨方法规律。
1、把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自学中生成的问题及老师预设的问题形成合作探究的议题。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多维互动式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3、自主完成课本练习。
4、及时小结。
尽量让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使知识上升到理论规律层面。
如何正确运用“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
如何正确运用“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运用具体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效的自学、共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正确结论的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理念是:知识是学生学会的,不是教师讲会的。
“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1、展示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自学问题就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根据教师展现的问题情景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
这一环节要防止设置自学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
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
2、学生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过去那种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思维迟顿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每节课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白学习要靠他们自己,使学生感受学会知识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乐学好思。
坚持“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坚持让学生自学,学生就会发现并且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学。
当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了自学这种学习方法,将会受益一生。
这一环节要防止以下误区:一是自学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
二是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
学生自学时一定不要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3、合作学习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语言解答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天赋等才能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同时克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二种:一是提问与评价。
“导学案”促进我们进步
“导学案”促进我们进步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课程内容编写的一份学习指导案。
它可以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作业要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导学案的制作可以促进学生预习,深化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导学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导学案可以促进学生的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思考的过程,是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导学案的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导学案可以包括课前阅读材料、问题思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导学案可以深化课堂讨论。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学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讨论话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导学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预习任务、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导学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导学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预习,深化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合理利用导学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导学
导学导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学生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积极主动的学习。
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导学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对新知识的学习,把握不准认知的角度;不知如何搭建认知新知识的途径;不清楚使用何种学习方法和技能,才能解析新问题;怀疑自己的认知结果缺乏自信心等导学,分为“导”和“学”两个核心,由学生主体、学习资源、教师的引导和指导3个基本要素构成。
“导”的含义,就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借助教师引导和指导的外因作用。
导学这种教学方式,旨在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提高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能力,为今后完成更复杂的学习任务奠定心理和能力基础。
必须坚持教师的“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原则,强调导学是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
关注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导学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的作用。
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自己确立主体地位,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
导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气与姿态,让学生能够真正接纳教师,不再惧怕教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与教师进行舒适的交流,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二.以鼓励教学为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肤浅甚至可笑的问题,此时,教师不要讽刺打击学生,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学生提出好的问题的时候,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提高了提问的积极性,今后所提问题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
“问题导学”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作者:余金莲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年第11期目前,传统的填鸭式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基于问题导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还要为学生初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应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整体质量。
小学数学“问题導学”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是指教师以数学课本中的各种知识点作为基础,设计不同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思考学习,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应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学校新学期初期,数学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打算和规划。
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将“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渗透其中。
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数学知识吸收程度也不一样,统一的教学计划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出现抵触、厌恶数学学习的情况,对数学整体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分析观察各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计划,再应用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导学手段,基于统一的教学标准,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刚开始时,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展示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展示的图形中可以有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图形形状不同,但都有什么相似的条件呢?”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观察和思考,最终发现这些图形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浅谈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习性的改变
“ 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从 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
在传 统课堂教学模式 中 , 学生 的听课往往 是被动的 , 大容量 、
快节奏 的学 习内容 , 往往课堂单调 、 沉 闷。而在“ 导学案 ” 课堂教学 从 以教师讲授 为中心转变为 以学生 活动为中心 , 从 教师灌输知识 转变为以学生经验为基础探索新 知识 。 从对事物认识 的本质来看 , 模式下学生 以求索和体验代替 了被动学习。学 生参 与教学过程的
学案 ” 教学模式 由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演变而来。 导学案 3 . 对作业批“ 导 案” 、 学生 的“ 学案” “ 练案 ” 和综合性评价 于一 体的
导学 性 文 本 。
般教学情况下 , 学生的作业是书写或刻画在纸面上 , 教 师判
断“ 是” 或“ 否” , 而在“ 导学 案” 课 堂教 学模式 下对学生作业批 改和
渐进的认知过 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个过程在 效 果较 好 。 “ 导学案” 课 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讲授模式 差异显著 , 促进 教学中应理解为学 生从 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 ,利用 自己已有 的知
导学案 ” 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 主义理论基础 识和经验 , 对学 习内容作出主动的 、 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 。 “ 导 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 “ 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习性 的影 响是显著的 , 这 学案” 课 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活动 。 通过对数学教学活 之上。 其次改变了教师的经历 。 动 的实践 , 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 对教师教学环节的影响可体现在以 种教学模式首先改变 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 教师 自己独特 的教学经历影响着 自己的教学习性。 因此 , 在这个过 下几个方面。
情境教学、问题导学和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020-2022年第8期(总第312期)教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倡导丰富学生的体验性、善用问题的引导性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围绕以上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巧用问题和开展探究活动等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学、探究教学的原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保证情境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情境导入,让学生能更好地根据情境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情境要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创设教学情境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激发学习思维,以思维来带动学习,而并非做形式工作,浪费教学时间[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时,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原则。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去探索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探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领悟探索精神,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掌握实验技能,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意识,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
最后,要注重创新性。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非按照统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对探索研究过程进行创新,对结果进行创新,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应用情境教学可以更好地将初中物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趣味性的工具和材料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物理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声、光、力、电、热五大板块知识中,每一板块知识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生活化情境。
导学案教学体会
导学案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导学案是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导学案,我可以
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
教学中,我发现导学案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学生会对知
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导学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学案中的问题和活动需要学生进行思考、
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会逐
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再次,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和活动有时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提出自己的解决
方案。
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最后,导学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需
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不
仅能够吸取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也能培养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导学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继续使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 , 学生便能通过 自己一点点的探 索和教师共 同推导 出答案 , 这个 时候教师还要继续利用问 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 与学生在谈论交流 中继续拓展所学的
知识 点 , 培 养学生 的数 学思 维 ,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性 。
2 . 能 够树 立 以学 生 为 主体 , 以教 师 为 主 导 的 理 念
列 的定义 是什 么 呢?数列 又是 什么 呢?故事 中 的现 象 应 该 是 哪 一 种 数 学 问 题 呢 ? 这 些 问 题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从
创设 了相关情境后 , 学生 便会在 问题 的带动下 进行
思考, 有 的学生 可能很 快地 说 出 自己的思路 , 比如 学教 师要创 新 教学 方法 , 在高
中数学 的教学 中应用 问题导学 式教学 法 , 以此 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 ,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提高教学 质量 。例 如 , 在求解 函数关 系式 、 最值 ( 值域) 、 单调 性 、 奇偶 性等 问题
数 学 ・学科视点
高 二 数 学 教 学 中 问题 导 学 法 的 应 用 探 讨
江 苏沭 阳县建 陵 高级 中学 ( 2 2 3 6 0 0 ) 高纯巧
近年来 , 随着 新课改 的不 断深入 和发展 , 各校对 高 中数学教学工作也有 了更高 的要求 , 要求 教师在具 体教 学过程 中要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地位 , 教 师要积极 发挥 在教学 中的引导作用 , 改变传统 教育观念 中的填 鸭式教
少种子 吗?
2 . 师 生互 动 , 探 究 问题
、
高 中数 学 教 学 中应 用 问题 导 学 法 的意 义
l _ 能调 动 学 生 的积 极 性 . 提 高教 学质 量
八年级上册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答案八年级上册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答案一、物理学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答案在物理学上,我们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赫兹实验中探究电磁波的传播,求出电子的荷质比等。
有些问题看似复杂,但也可以通过方法的直接解决。
以下是一些问题的思考大纲解决方案。
1、在赫兹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接收线圈调整至共振状态?答:接收线圈通过调整到共振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接收到需要的信号,减少电阻和电容的影响。
2、荷质比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答:荷质比的实验方法主要有磁力法、电子运动轨迹法和汞滴法。
其中汞滴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什么是位移电流?答:位移电流是由于介质介于带电板之间,电场不是均匀分布所导致的电流。
带电板和导体会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播音员不能直接听到任何声音。
二、历史类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答案历史类问题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如何正确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这里有一些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请解释“夫妇同耕田”原则的含义。
答:这个原则意味着夫妻两人要统一思想,共同指挥,在劳动中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抚养子女。
2、黑格尔认为审美观是如何影响了思想?答:黑格尔认为审美观是通过感性经验的方式来观察世界的,这在思想形成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感性的审美度会进一步改变观者对于事物本身的看法。
3、李大钊在“资本论讲义”中讲到“资本有种‘自我长大’的倾向和人格化的特性”,这种特性会导致哪些结果?答:李大钊认为,“资本主义的人格化和倾向”会导致资本的趋势朝着个体所有的趋势发展,并将其财富做为权利,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化学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答案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以下是一些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
1、如何用电化学实验判断两个物质之间的化学性质?答:电化学实验可以通过阴阳极上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果两个物质在电化学实验时发生反应,说明两者具有化学性质。
2、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控制发生“环境污染”的问题?答:要避免发生环境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工业与污染的联控,严格管理和监管,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等。
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与教学方式研究
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与教学方式研究◦理化生教学与研究黄辉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沙学校,广西南宁530000)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创新。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想要学好物理这门 学科并不是很容易,物理知识相较于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 师将问题导学运用在物理课堂中,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为学生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去分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物理;教学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主要是利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物理的课堂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
一、 问题是教学的基础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的欲望,利用问题导学对教师物理教学工作的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的问题学生没有回答出来,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 问题导学的意义初中物理是学生最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阶段,物理这门 学科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度,学生对其中内容的理解也有较高的难度。
而初中物理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实际课堂汇总,为物理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初中 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有思考、解决的能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习惯依赖教师的现象,通过问题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明显地提高,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
所以,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方式过程中,在对问题的设置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满足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改变了什么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的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它强调“问题从‘教’与‘学’中来”的观念,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建构“问题或问题链”及其解决机制,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进行“教”与“学”的认知行为,从而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深化。
“问题导学”课堂流程分为“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和组间)—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小结”六个步骤。
“问题导学”课堂强调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基本熟知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作出简要的大致性分析,了解学习要求,在此过程中将产生的疑难困惑记录在个人“问题学习案”的“我的问题发现”一栏中,以备在小组或小组间合作探究学习和教师导学中提出并得到帮助解决。
一个完整的“问题导学”课型的课中环节的完成,一般需要两个教学课时。
其中,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和组间)为第一课时,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和学习小结为第二课时。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灵活变通课堂结构。
以“问题”为引导的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和教师适时、适度、适量的点拨与导引。
学校在高一年级启动了“问题导学”课改实验后,曾先后两次展开不记名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问题导学”课堂让学生改变了什么。
调查显示,94.54%的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是“考大学”和“找好工作”,很少有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但实际上,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的黄金阶段。
这个阶段,有许多提升学生素养的途径,但课堂是最主要的。
“问题导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很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课改,61.25%的学生认为,进行“问题导学”课改实验后,自己的学习动力增强了,67.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更加主动地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同学,力争解决困难问题,完成学习要求。
与此同时,学生对“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喜欢程度迅速下降到19.37%,而作为课堂学习方式,学生对它的习惯依赖也降低到24.62%,对它的学习效率认同下降到16.19%;68.9%的学生觉得“问题导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更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66.76%的学生认为“问题导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以前大家讨论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构建中,课堂上有71.92%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互助学
习;72.62%的学生在“问题导学”课堂上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周围同学的课堂不良行为(例如打瞌睡、玩手机、发呆、做小动作、闲聊等)少了许多。
而在改革之前,仅有29.19%的学生愿意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62.49%的学生虽然“觉得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件好事”,但不会“主动”分享,只是同学询问时才分享。
目前,这种状况得到了可喜的改观,对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觉得“很愉快,我很愿意”的学生达到76.03%,对于“老师或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71.92%的学生乐于“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
这两个问题的数据表明,“问题导学”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问题导学”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生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学习热情。
这种“同伴学习,互助合作”的品质正是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显著特征。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宋东胜欧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