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月教研活动(1)
一学期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学期初制定了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
以下是本学期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二、活动内容1. 开学第一周: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上学期数学教学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2)讨论本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3)交流教学经验,分享优秀教学案例。
(4)布置本学期教研任务,明确个人职责。
2. 每月教研活动:(1)课题研究: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共开展5个课题研究,如“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2)公开课:每学期安排2-3节公开课,教师轮流上课,课后进行评课、议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如“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提问”、“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等。
(4)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3. 教研组活动:(1)备课交流:每周进行一次备课交流,教师分享备课心得,互相学习、借鉴。
(2)教学反思: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作业批改交流:交流作业批改心得,提高作业批改质量。
(4)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分享优秀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学习、交流、反思,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升:本学期学生数学成绩较上学期有所提高,尤其在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3. 教研氛围浓厚: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教学成果丰富:本学期共发表论文5篇,参与课题研究2项,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
四、活动总结本学期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教研活动方式,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语文教研第一次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明确教研方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教研活动对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2. 专家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市语文教研员张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张老师以“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1)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张老师指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应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张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①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②情境教学: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张老师强调,语文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教师交流分享在专家讲座结束后,各年级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1)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如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总结发言活动最后,教研组长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月主题教研
1.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读生字,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同位互相请教;找一名学生读生字,看大家能通过别人的朗读听会多少字音;然后小组内摆字卡学生字,互相教会不认识的字。
2.在学生自己初步学习生字的基础上,出示本课生字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这样一问,学生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最后,我们再用学生喜欢的一些识字游戏反复认读生字,不断强化字音字形。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这些生字。同时,学生在与生字的一次次见面中也习得了汉字的构字规律。这种学习方式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初步的自学能力有好处。
理”“趣”结合识记汉字可以在遵循字理的基础上采用趣味解说、适切联想等方法,但切不可随意编造。如“婆”字,有学生是这样联想的:头上有像波浪一样皱纹的女人就是“婆婆”了。这种符合儿童心理的识字联想,紧扣字形,体现字义,是可以倡导和鼓励的。但如“燕”字,这是一个象形字,教学时必须遵守象形字的造字原则进行趣味讲解,如“草字头下面有一横,多像燕子的小脑袋,‘口’像燕子的身子,‘北’分两边写,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底就像燕子的尾巴”。但如果换成这样的说法:“燕子衔来了一棵草,所以是个草字头,不过嘴巴要闭住,所以下面有一横。燕子从哪里来?从北方来,‘北’字分两边,最后流下了四滴口水。”这样的识字,虽然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歪曲了“燕”字的字理,违背了科学识字的原则,对孩子准确掌握汉字、理解字义会造成误导。
成果提炼
一、认识性成果
1.低段的识字要有“趣味”。
中职新学期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9月15日组织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明确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二、活动时间2023年9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主题1. 分析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2. 交流班级管理经验3. 教师专业成长分享4. 教学方法研讨五、活动内容1. 分析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活动伊始,教务处主任对上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新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他指出,新学期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交流班级管理经验随后,各年级组长分享了班级管理的经验。
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成长;(3)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教学秩序;(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3. 教师专业成长分享在教师专业成长分享环节,几位优秀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心得和成长经历。
他们强调,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2)关注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3)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4)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事共同成长。
4. 教学方法研讨最后,各学科组进行了教学方法研讨。
老师们针对学科特点,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明确了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分享了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了教师专业成长心得,探讨了教学方法。
教研活动记录一月份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于本月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时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时间:1月3日、1月10日、1月17日、1月24日(2)备课内容:各学科组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本月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3)备课形式:各学科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备课,线上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行资料共享和讨论,线下进行集中研讨。
(4)备课成果:各学科组完成了本月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形成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观摩(1)观摩时间:1月5日、1月12日、1月19日、1月26日(2)观摩对象:各年级优秀教师(3)观摩形式:采用同课异构、公开课等形式进行观摩。
(4)观摩内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
(5)观摩成果:教师们通过观摩,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3. 教学研讨(1)研讨时间:1月8日、1月15日、1月22日、1月29日(2)研讨主题:针对本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3)研讨形式:各学科组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研讨成果: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方面本月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学科组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提高了备课质量。
2. 课堂教学观摩方面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教师们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3. 教学研讨方面本月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教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小学教研活动开展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推动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小学部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小学部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针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集体备课。
(2)备课内容: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了梳理。
(3)备课成果:形成了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 课堂观摩(1)观摩班级:随机抽取了小学部三个年级的三个班级进行课堂观摩。
(2)观摩内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课堂教学。
(3)观摩目的: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针对观摩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研讨。
(2)研讨内容:教师们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3)研讨成果:形成了各学科的教学改进方案,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六、活动总结1. 活动成效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课堂观摩,教师们学习了优秀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研讨,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 教师反馈教师们普遍认为,本次活动对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为部分教师反馈:(1)语文教师李老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数学教师王老师:本次活动让我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教研活动记录一课三研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一课三研”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旨在通过反复研磨、研讨、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一节公开课为载体,开展“一课三研”活动。
以下是活动内容:1. 第一研: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1)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2. 第二研:课堂实践及教学反思(1)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情况。
(2)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3. 第三研:研讨交流及改进措施(1)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教师根据研讨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活动过程1. 第一研: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在第一研环节,教师们针对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设计了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2. 第二研:课堂实践及教学反思在第二研环节,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
课后,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3. 第三研:研讨交流及改进措施在第三研环节,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提出了改进措施。
针对教学方案,教师们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力求使教学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五、活动成果1.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2.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第一学期语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于本月开展了第一学期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教研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1)教材分析: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点分布和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教师们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教学方法: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观摩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组组织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并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1)观摩课展示:青年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点评与讨论:观摩课后,其他教师针对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3. 经验交流为了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经验交流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1)教学经验分享: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经验。
(2)心得体会:教师们对分享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教师们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小班一月份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园小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我园于2023年1月开展了一次小班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三、活动时间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四、活动地点小一班活动室五、活动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活动导入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简要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目的和流程,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2. 观摩课例观摩小一班教师组织的“穿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教师研讨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讨:(1)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是什么?(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引导幼儿参与?(3)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4)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交流分享各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做法和心得。
5. 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在活动中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七、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教师们掌握了更多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4. 为今后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八、活动反思1. 本次教研活动组织有序,教师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教师们在研讨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活动中,部分教师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和实践。
4. 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反思,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政治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一 (集体备课1)
政治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一本次研修活动反思:游加辉:“追求表面文章,不讲究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工农业生产应追求提高效率,教学工作也必须讲究效率,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坚持不懈的追求。
吴立新:思想政治教学讲究效率就是向课堂教学时间要质量,向教育科学和教学方法要质量。
高效,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的显著特征。
余川云:魏书生老师正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应从魏书生老师的做法中得到启迪和教益,做教师应做的事,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
陈少坤:思想政治教学就是要从整体着眼、由局部入手;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不断翻进,充分发挥各因素各方面的“合力”,“提高效率”、“高效化”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林梓雄:从“整体”方面看,现代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只偏于某一能力的培养,而是听说读写,齐拓共管。
从“局部”看”,须和谐协调,相辅相成。
应力求体现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特点。
庄金波:。
教师心理状态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生气勃勃、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精神饱满、耐心细致地上课,才能使学生的兴奋势态得以激发,为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奠定基础。
王碧华:以情激情,即用教师的情感或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来激活、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烘托出气氛。
.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对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柯郑宏:通过非言语行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创设气氛。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就是一个微观社会,教学是有控制的人际沟通过程。
张志人:教师的情感状态和言语行为等应准确地表达出课文思想内容,并且是这些内容的深化。
创设气氛,教学内容是基本参照,其蕴含的情感价值不能随意改动。
小学第一次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目的1. 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合力。
3.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1. 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2. 学校领导3. 特邀专家五、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2. 教学案例分享3. 教学研讨4.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特邀专家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1)新课程理念解读:专家详细阐述了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关注学生发展等。
(2)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专家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专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策略。
2. 教学案例分享随后,三位教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案例内容涉及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和高年级写作教学。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心得体会。
3. 教学研讨在专家讲座和案例分享的基础上,教师们分组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2)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研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小学教研月活动报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全面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3月至4月开展了小学教研月活动。
本次教研月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教研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月活动首先开展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各学科组精心组织,教师们积极参与,通过同课异构、公开课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活动期间,我校共有20余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
2. 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堂教学观摩的基础上,各学科组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
教师们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不足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3. 教学技能比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本次教研月活动还开展了教学技能比赛。
比赛分为说课、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三个环节,旨在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说课技巧和板书设计水平。
比赛过程中,教师们各显神通,展现了较高的教学技能。
4. 教学论文评选为进一步激发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本次教研月活动还开展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活动期间,教师们踊跃投稿,共有30余篇论文参与评选。
评选结果将在教研月活动总结会上公布。
5. 教师培训活动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们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方面,旨在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通过本次教研月活动,教师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第一学期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2023年9月至12月开展了第一学期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分享、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时间:2023年9月10日(2)活动地点:教师办公室(3)活动内容:各学科组针对新学期教材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4)活动成果:各学科组完成了详细的备课教案,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 教学观摩(1)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5日(2)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3)活动内容:各学科组推荐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4)活动成果:通过观摩学习,教师们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3. 经验分享(1)活动时间:2023年11月5日(2)活动地点:会议室(3)活动内容:邀请资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4)活动成果:教师们从资深教师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专题讲座(1)活动时间:2023年12月10日(2)活动地点:报告厅(3)活动内容: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探讨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理念。
(4)活动成果:教师们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活动总结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教师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4.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次教研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10则完美版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一):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时间: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活动主持:邹文昌活动记录:赵正平资料摘要: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一、寻无效教学症结(1)归纳五种无效教学的形式。
(2)归纳的七种失衡。
1、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举了一个教育孩子的例子。
3、观念层面: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4、思维层面:教学约位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5、策略层面: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6、方法层面: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投入、时间、产出、成绩、学习经验。
三、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目标要适度、目标要适量。
2.教学资料的有效性。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要分层次,每次的要求就应不一样(2)设置有效的问题(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大多的合作,探究大多流于形式。
(4)课堂上的资源生成利用现实的条件,课堂上临时发生的现象,事件作为一种资源。
(5)注重课堂反馈,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课后表现,要对学生进行了解(6)教师的个人素养语言准确、生动,言出必践、评价要有效,不能空洞无针对性。
(7)创设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不能心急,不能强加给学生压力。
(8)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结构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要精选,适量,讲解要细致。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1.80%的学生到达90%的目标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定。
五、学校在有效课堂中的职责。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二):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活动时间: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活动主持:邹文昌活动记录:吕淑德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活动目的:透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一、主持人开场白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
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推荐。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月主题教研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实践验证
针对我们分析出的三种错误原因,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教导学生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哪一类,并且不断细化。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理论书籍,找到为什么有学生总是在重复遗憾之错?对于似非之错和无为之错,精确到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弄懂。
对于“似非之错”和“无为之错”,则都是由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知识,而导致的错误。而值得我们警惕的则是“似非之错”,对于“无为之错”学生能够承认自己在知识上的欠缺,因而在讲解时,听得非常认真,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但“似非之错”往往在发下来时,学生不经过教师讲解,仍然能够改对,因而学生将其归为“遗憾之错”。但在实践中,发现学生更多的不是遗憾,而是对于知识的不熟练,比如在学习除法的应用时,对于该有“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学生并没有分清,但如果他考试时用“进一法”错了,他会立马改成“去尾法”。他就认为自己会了,而不再听讲。等到之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他还是会纠结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因而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似非之错”。
教研活动记录(1)
3
日期
参加人
教导处及全体六年级数学教师
中心发言人
教导处
教研主要内容记录
、
学习内
容
、
教研决议
、
建议等
一、传达学校关于“对六(2)班的数学学习调查情况分析”反馈
(一)、教研组任务:
1、全组教师齐动员,出谋划策,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2、以教研组长为龙头,每天要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材分析。
4、注重反思的撰写,提倡及时.
4、当天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当大清,教师要及时进行补缺补差,特别关注家庭作业质量。
5、课前认真备课,李老师每节课要有详案,课前给教研组长审阅。
6、李老师要主动向组内教师请教,多听组内教师的课。
7、密切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二、传达教导处对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教研活动的要求:
1、每周二上午下班前要把本周教学的活动计划和内容上传到教师博客上,特别强调上传要有读书学习内容,内容不限。
2、教研活动要有中心发言人,组长提前两周与中心发言人沟通,确立研讨主题,每位老师都要有主人翁参与意识。
2、有浓郁的教研气氛,随时互相交流、探讨,。
3、轮流课要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轮流课的教学质量。
3、教研组成员发挥自己的长处,定出帮扶小专题,及时解决六(2)班出现的问题。
(二)、任课教师的任务
1、首抓班级教学常规的习惯训练。(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的书写)
2、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的组织,及时调控课堂的学习纪律,发挥学生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作用。
3、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课堂视,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或纠正。
中学第一学月教研总结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学期的第一月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现对第一月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 教研活动主题本学月教研活动主题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旨在通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课程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研活动形式(1)集体备课:针对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2)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4)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教学方法创新通过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观摩,教师们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资源丰富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教学案例等,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3. 教学评价科学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评价方法,力求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提高教学质量。
4. 教师成长迅速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育教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2)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3)教师之间交流互动不足,资源共享不够。
2. 改进措施(1)加强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2)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如开展教学研讨、教学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创新意识。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总结本学月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班一月份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提高中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园特于2023年1月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活动时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三、活动主题1. 集体备课:探讨中班幼儿发展特点及教学策略2. 教学观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3. 经验分享:班级管理及家园合作经验交流4. 教学反思:教师自我提升与教学改进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时间:2023年1月5日(2)活动地点:中班年级组办公室(3)活动内容:1)教师们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共同研讨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2)针对各领域中的具体活动,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法。
3)教师们就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活动成果:1)形成了中班幼儿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
2)教师们对中班幼儿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学观摩(1)活动时间:2023年1月15日(2)活动地点:中一班教室(3)活动内容:1)教师小丽进行了语言领域活动《小熊请客》的观摩课。
2)观摩课后,全体教师针对活动进行了评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4)活动成果:1)教师们对观摩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
2)教师们对语言领域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启发。
3. 经验分享(1)活动时间:2023年1月25日(2)活动地点:中班年级组办公室(3)活动内容:1)教师们分享了班级管理及家园合作方面的经验。
2)教师们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活动成果:1)教师们对班级管理及家园合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月教研活动杨河小学2017年9月目录一、活动实施方案二、各学科、学段课程标准三、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四、对本册教材的研究分析五、专业引领六、活动小结第一学月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双龙镇杨河小学2017年9月杨河小学第一学月教研活动方案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对本册教材的研究分析杨河小学教研活动学习反馈专业引领时间:9月12日地点: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引领人:刘瑜题目:《新旧版课程标准解读》新旧版课程标准解读数学: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语文: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课程目标”这部分,实际上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
“总目标”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阶段目标”是各个学段应该达到的要求。
“实施建议”从教材编写、教学实践、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目的在于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2、什么是语文素养?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提高?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
《标准》“总目标”所列的十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做到了这十项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为什么《标准》要突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抹煞语文课程的特点,人为地强化语文的政治因素,用所谓的“政治思想教育”取代语文能力的培养。
另一种倾向的基本特点是,过份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否定语文学科内在的人文性,或者用烦琐的分析肢解课文生动感人的整体形象,或者用无休止的做题、操练取代学生读写的语文实践,或者用僵化的标准答案限制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5、怎样理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①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
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1、关于人文性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2、关于实践性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吕叔湘先生讲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
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
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要达到如此熟练的程度,必须形成长时工作记忆,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
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一个意思,只要大家都听得懂,都这么说,就得承认它是正确的。
而且,事实上,有不少语言现象,我们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
比如,白种人可以简称为白人,黑种人可以简称为黑人,黄种人却不简称为黄人。
上山、上楼,这都好理解,上北京、上省城,也可以解释,可即使厕所在楼下,为什么也非要说“上厕所”而不说“下厕所”呢?再见不说再见,而说慢走;见面不问你好,而问你吃了吗。
类似这些语言现象,研究语言的人当然能够也应该从理论上做出一些解释,但学习语言的人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从理论上掌握这些东西。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语文实践,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
其中对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
我们的语文教材,尽管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但总的来看,应当说还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
那么,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为什么不能被学生吸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呢?一种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
早时候,是以老师讲解为主,是满堂灌;后来倡导提问,老师就一句一句问学生,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现在是老师也不能问了,要学生自己来问……我们语文老师真不知怎么办了!其实,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单一的方法。
一堂语文课中,总是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我们该讲解的时候还是要讲解,该提问的时候还是要提问,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的。
读是最重要的手段。
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我非常赞成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过程。
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从“工具性”的角度来看,课程的目的应当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身”,所以说它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标准》中说到“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是着眼于“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求”的提高还是降低,而是要说明根本不应该从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来构建中小学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会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知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也可能接触到有关人生、社会、自然方方面面的知识。
但是中小学语文课程不应该设计成这样一个系统: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再加上一些例子和供操练用的习题,例子用来说明知识与原理,习题的操练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运用原理的能力。
假如有这样两种人,有的人表达正确流畅、简洁生动,可能还妙趣横生,可就是记不清“连动”“兼语”“借喻”“借代”之类的术语,也不明白自己写的文章里用了些什么修辞格,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复句;也有的人语法修辞和文章作法的知识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语言贫乏,文章干巴而不通畅——近些年来见到这样的学生恐怕还不少。
哪一种人更接近于我们的需要呢?当然,有人会说,既有很强的应用能力,又有扎实而丰富的语文知识,那不是更好吗?这个目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于达到的,恐怕也没有必要达到,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学习“菜单”不能不经过精心筛选。
我们的语文课不是要把学生个个都培养成语文老师,甚至语言学家和文学家。
中小学生中的大多数或绝大多数,学习语文应该以培养感性把握能力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应该以此为基本目标。
培养理性的分析能力要在具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在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合适,正如俗话所说:“来早了不如来巧了。
”(开窍不开窍)3、关于汉语言的规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
比如,利用汉字形声、象形、会意等特点识字,利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指导写字;再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