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6.12•【字号】苏办[2002]73号•【施行日期】2002.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苏办[2002]73号)各市委,各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已报省委、省政府批准,现于印发。
2002年6月12日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级群众团体机关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2]6号)精神,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省残联)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确定如下:一、职责调整省残联机关的主要职责,在1997年“三定”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残疾人工作特点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做适当修改和规范。
省残联机关在改革中要改进运行机制,一是加强基层和社区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服务。
二是活跃专门协会,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听取、反映其意见和要求,团结、教育残疾人,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是加大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工作力度,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务。
二、主要职责省残联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是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事业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的残疾人事业团体,具有“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直接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省残联由省领导同志联系,业务上接受省各有关部门对口指导,在省计划中单列户头,与各省辖市建立业务关系。
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财综
附件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第三条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第五条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征收缴库第六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第七条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残疾人实际在岗,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其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八条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
计算公式如下: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江苏省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
江苏省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江苏省制定了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
一、征收范围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均应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二、征收标准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标准通常根据用人单位上年度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
计算公式为: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三、征收程序1、申报用人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如实向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本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残疾人就业人数等相关信息。
2、审核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保障金数额。
3、缴纳用人单位根据审核确定的金额,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等渠道进行缴纳。
四、减免与缓缴1、减免政策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如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亏损两年及以上等情况,可以申请减免残疾人保障金。
2、缓缴政策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可以申请缓缴残疾人保障金,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
五、监督管理1、相关部门职责财政、税务、残联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工作。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征收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2、违规处理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由税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对拒不履行缴纳义务的用人单位,依法予以处罚。
六、用途征收的残疾人保障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改造等方面的支出。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苏政发〔2016〕15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正文:----------------------------------------------------------------------------------------------------------------------------------------------------省政府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苏政发〔2016〕1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现就进一步完善我省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工作(以下简称两项补贴)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完善残疾人专项福利政策,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残疾人最迫切需求和政府保障能力相适应。
从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着力解决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困难。
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坚持制度衔接,待遇适度。
注重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公益慈善有效衔接,努力形成残疾人社会保障合力。
做到应补尽补,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有序。
建立和完善标准统一、便民利民的申请、审核、补贴发放机制,做到阳光透明、客观公正。
加强政策评估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坚持资源统筹,功能互补。
积极发挥家庭、社会、政府作用,形成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兜底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第31号令)
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1996年8月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公布根据2006年8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条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江苏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具有本省常住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生活能自理、有一定劳动能力、自愿要求就业的无业残疾人,是本办法按比例吸纳就业的对象。
国家提倡、支持和鼓励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并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受同级人民政府委托,负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其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具体业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财政、税务、工商、人事、卫生、统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城乡各类经济组织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年末从业人员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五条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可以从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推荐的失业残疾人中招收(聘用),也可以自行向社会招收(聘用)。
—1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组织失业残疾人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新介绍就业的残疾人必须能够上岗工作或者经过培训后能够上岗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应当按规定办理录用手续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第七条各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残疾程度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应当加强对残疾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水平。
第八条市、县(市、区)残疾人评定委员会负责当地的残疾人残疾评定和《残疾人证》的发证工作。
评定残疾人标准按《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执行。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3.11.01•【字号】•【施行日期】1993.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正文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江苏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已由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3年10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1993年11月1日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3年10月30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第三条市、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残疾标准组织残疾评定。
残疾人凭残疾证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享受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待遇。
第四条国家和社会对伤残军人、因公致残人员以及其他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致残的人员实行特别保障,给予优待和抚恤。
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条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必须依照《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保障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第六条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残疾人事业协调机构,负责督促、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的实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受同级政府委托,与各部门建立业务联系,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有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并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最新《残疾保险条例》全文
最新《残疾保险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残疾人的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残疾人保险工作。
第三条残疾人保险工作应本着公平、公正、互助和可持续的原则,保障残疾人在生育、养老、疾病、求学、就业等方面的权益。
第二章残疾人保险制度第四条残疾人保险制度由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并完善有关的制度规定。
第五条残疾人保险制度应提供残疾人生活津贴、医疗补助、康复费用等基本保障,同时鼓励社会福利机构、慈善机构等开展相关救助工作。
第六条残疾人保险制度应建立健全的评定标准和认定程序,确保残疾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章残疾人保险参保第七条残疾人保险参保对象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残疾人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相关人群。
第八条残疾人保险参保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种形式,个人缴费的比例和范围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单位应依法为员工提供相应保险。
第九条残疾人保险参保的程序和要求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四章残疾人保险待遇第十条残疾人保险待遇应包括残疾人生活津贴、医疗补助、康复费用等基本保障项目。
第十一条残疾人保险待遇的金额和标准由国家相应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残疾人保险待遇的发放应及时、足额,确保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第五章残疾人保险管理第十三条残疾人保险管理工作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其中。
第十四条残疾人保险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保险信息的安全和规范运营。
第十五条残疾人保险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保险意识和相关知识。
第六章法律责任和投诉处理第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和追责。
第十七条对残疾人保险服务不满意的个人和单位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并有权获得及时处理和答复。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财综
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财综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残疾人就业单位。
第三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应当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保管和使用应当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相关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提高使用效果,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
第二章征收管理第五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主体为残疾人就业单位。
残疾人就业单位应当按月向所在地财政部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六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标准为全体职工工资总额的1%,按月缴纳。
第七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期限为每月的20日至31日,逾期未缴纳的,应当按日计算罚款。
第八条残疾人就业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和资料,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核工作。
第三章保管管理第九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后,应当划拨给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妥使用。
第十条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保管和使用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第十一条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二条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应当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三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范围包括:(一)残疾人就业培训补贴;(二)残疾人就业减免费用;(三)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四)残疾人就业援助和救助;(五)残疾人就业技术改造;(六)其他与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支出。
第十四条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和资金预算,合理安排和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五条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应当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资金的使用对象和具体事项,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财政部门。
第十六条残疾人就业资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
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财综
附件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第三条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第五条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征收缴库第六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第七条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残疾人实际在岗,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其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八条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
计算公式如下: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江苏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财综
江苏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苏财综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附件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第三条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第五条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征收缴库第六条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第七条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残疾人实际在岗,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其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八条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
残疾二级江苏补助标准
残疾二级江苏补助标准
江苏省残疾二级补助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江苏省
对残疾人实行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其中包括残疾补助标准。
残疾二级是指残疾程度较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残疾人群体。
针对这一群体,江苏省制定了相应的补助标准,以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首先,针对残疾二级的补助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生活补助和康复补助。
生
活补助是指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资金支持,包括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方面的费用;康复补助则是指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辅助器具、康复服务等方面的费用支持。
这两种补助标准相辅相成,旨在全面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康复需求。
其次,根据江苏省相关政策规定,残疾二级的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
这一标准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和生活成本进行科学测算的,旨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康复补助标准则根据残疾人的具体康复需求进行个别核定,确保每位残疾人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支持。
再次,江苏省对残疾二级的补助标准实行了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
展和物价变化。
这意味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成本的变化,残疾人的补助标准也将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提高,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江苏省残疾二级补助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关
心和支持。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了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和康复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一政策,能够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残疾人法律法规
残疾人法律法规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享受基本权益和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歧视。
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残疾人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残疾人权益的保障。
一、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律。
该法于1991年颁布施行,对残疾人的基本权益进行了全面保障。
根据该法,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益,且禁止歧视行为的发生。
该法还规定了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便利条件,并加强对残疾人的扶助和援助工作。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残疾人权益保障条例是在《残疾人保障法》基础上制定的具体法规,于1994年公布施行。
该条例对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包括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工作和教育的保障、医疗康复、辅助器具的供应等方面。
根据该法规,残疾人在就业方面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平等的权益,雇主不得因残疾歧视残疾人,应提供必要的就业条件。
此外,残疾人在教育方面也应享有平等的机会,并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的供应也是条例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政府加强相关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并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颁布施行,旨在促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根据该条例,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应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包括道路、交通、建筑物、公共设施、信息通讯等方面。
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规划和管理,保证无障碍环境的实施。
社会机构和公众也应提高对残疾人需求的认识,尽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帮助。
四、残疾人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促进法于2007年颁布施行,旨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该法规定了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权益,包括平等就业权、受教育、职业培训、技能提升等。
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
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是指针对南京市范围内的残疾人群体所制定的一项政策性文件,旨在为残疾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
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的制定,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群体的关心和关注,也是落实国家残疾人保障政策的具体举措。
首先,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残疾人生活补助,二是残疾人康复补贴。
对于残疾人生活补助,主要是针对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残疾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
而残疾人康复补贴,则是针对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辅助器具的费用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辅助。
其次,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的具体执行细则,主要包括补助对象的范围、补助标准和补助申请程序等内容。
对于补助对象的范围,一般是指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残疾人群体,包括各类残疾证明的持有者。
而补助标准则是指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残疾,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以确保补助资金的公平合理分配。
此外,补助申请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残疾人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材料,向相关部门提出补助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的补助资金。
再次,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的实施效果,是衡量其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群体的需求。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施效果的评估,及时总结和推广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残疾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后,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只有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促进残疾人的全面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生活。
因此,希望南京市残疾人补助标准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让他们能够享有与他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
江苏残疾人补贴政策2022年
江苏残疾人补贴政策2022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以下是小学生作文网www.zz某 分享的2022残疾人补贴政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残疾人补贴政策2022-2022年残疾人补贴政策我国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将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实施。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目前,我国约有8500万残疾人。
相比普通人,许多残疾人不仅劳动创收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存在额外的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
在收入少、支出多的情况下,残疾人家庭普遍面临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0个省份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20个省份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其中13个省份同时建立了两项补贴制度,27个省份建立了一项或两项补贴制度,但存在形式不一、标准差别较大、覆盖范围较窄的情况。
邹铭表示,两项补贴制度将成为首个全国性残疾人专项福利补贴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对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残疾人理事会副理事长程凯表示,全国统一的两项补贴制度建立后,预计可以使2022万人次的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受益,有效改善5000多万残疾家庭的生活质量。
据介绍,对于补贴对象,意见做出了清晰界定,将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列为生活补贴对象,将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列为护理补贴对象。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补贴范围。
具体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需求确定。
中央通过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给予地方支持。
此外,意见明确提出,把所有资金的审核、审定、申领的程序公开,标准要公开,对象要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
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残疾人可以享受各项补助,包括生活补助、就业补贴、医疗补助等。
下面将对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生活补助。
江苏省对残疾人的生活补助标准根据残疾程度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分类,分为特困、困难和一般三个档次。
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最高,困难次之,一般最低。
具体标准为特困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500元,困难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300元,一般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
此外,对于因残疾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还可以享受一次性护理补贴和康复服务补贴。
其次是就业补贴。
江苏省对残疾人就业提供了一定的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并提供相应的补贴。
对于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单位,可以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以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促进残疾人就业。
再次是医疗补助。
残疾人因残疾导致的医疗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了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江苏省对残疾人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
具体政策包括对残疾人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大病医疗费用和特殊疾病治疗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报销。
总的来说,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和就业机会。
同时,这也是国家残疾人保障政策的具体落实,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残疾人补助标准,确保各项补助政策的落实和发放。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和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自立自强。
综上所述,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而制定的,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残疾人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享有与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级残疾人每月补助多少钱江苏省苏州市
三级残疾人每月补助多少钱江苏省苏州市在江苏省苏州市,对于三级残疾人的补助政策是保障他们基本生活和权益的重要举措。
那么,三级残疾人每月能获得多少补助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了解和探讨。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残疾人补助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而有所变化。
在苏州市,对于三级残疾人的补助主要包括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部分。
生活补贴方面,其发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残疾人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苏州市三级残疾人的生活补贴标准会参考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结合残疾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三级残疾人属于低保家庭,那么他们所能获得的生活补贴相对会较高。
护理补贴则是针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他人护理照顾的残疾人。
对于三级残疾人,如果经过评估认定其确实需要护理服务,也可以领取相应的护理补贴。
然而,具体的补贴金额会根据评估的护理等级和服务需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申请这些补助通常需要残疾人本人或其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残疾证、身份证、户口簿、家庭收入证明等。
相关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以确保申请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苏州市还可能会针对残疾人提供其他形式的帮扶和优惠政策。
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残疾人可以凭残疾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在教育方面,残疾学生可能会获得学费减免、助学金等支持;在就业方面,政府会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和税收优惠。
同时,苏州市的一些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也会积极参与到关爱残疾人的行动中来,为他们提供物资援助、志愿服务等。
这些社会力量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对残疾人的帮助和支持形式。
然而,尽管苏州市在残疾人补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部分残疾人可能由于对政策不了解,而没有及时申请到应有的补助;或者在审核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申请被延误或拒绝。
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2021修正)
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2021修正)【发文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实施日期】2021.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2012年11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和康复第三章教育第四章劳动就业第五章文化体育第六章社会保障第七章无障碍环境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虐待、遗弃残疾人。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
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日常工作。
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当每年向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报告履行职责情况,并安排专人联系残疾人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尊重残疾人对公共政策和残疾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保障残疾人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残疾人权利保护的地方立法研究——以《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为例
中图分类号 : 1 9 9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3 0 5 4 ( 2 0 1 3 ) 0 4— 0 0 1 3— 0 3 残疾 人是任何 社会 都 存在 的生理 性弱 势 群体 。截至 目 视对个人和他人权利 的知 晓, 对权利 的模糊认 识也使 得相 应 前, 中国残疾人总数 的最新统 计数 据 已经达到 8 5 0 0万 。 … 对 义 务 的履 行 “ 无法立足 ” 。 于这 样一个弱势又庞大 的群体 , 以法 律形式 对他们 的权 利给 ( 二) “ 歧视 ” 残疾人的理念普遍存在 予有 效保 护十分必要 , 也是其 他保护形 式得 以存在 和发 挥效 方面 , 从 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 残疾人 的权利长期受 到忽 用 的起 点与基础。《 宪法》 第3 3条和第 4 5条涉及 了残疾人权 视 的一 个 原 因就 是 长 期 封 建 社 会 的 影 响 。 _ 4 在 封 建 社 会 和 半 利 的规定 , 虽然残疾人 的平等权利没有得 到明确承认 , 国家应 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 残疾 被看成是 天意 , 是前世作孽 的因果 报 当承担的保护残疾人权 利的义 务也未作 出规定 , 但 将残 疾人 应 ; 残疾人往往被视 为 “ 废人 ” , 是 累赘 。残 疾人 备受 压迫 和 的内容规 定于宪法之 中, 我 国是世界 上最早做 到的国家之一 , 歧视 , 过着低人 一等的生活 , 其 固有的尊严无法得到应有的 充分体 现了我国对 国际残 疾人权 利运动 理念 的理解 , 以及 对 保障 。 残疾人权 利保 护 问题 的重视 。《 残疾 人保 障法 》 法律 条文 的 另一方面 , 作 为特殊 群体 , 残疾 人 由于受到 生理 、 心理 条 综合性 、 原则性 、 概括性 强 , 但缺 乏可操 作性 。在 这样 的背 件 的限制 , 在社 会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 融入主流社会异常 景之 下出台的《 江苏省残疾人 保 障条例》 ( 以下简称 《 条例》 ) 困难 。在我 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 以后 ,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了巨 旨在保 障江苏 4 7 9 . 3万残疾人 的合法权益 。虽 然它是 以江苏 大成就 。但随着市场经济 和社会发 展 , 如今人 们衡量 某个社 省情 为基 础制 定的 , 但并不妨碍 对其与 《 残疾 人保 障法 》 进 行 会个体成功与否 , 热衷 于从经 济方 面考 虑 , 人与人之间 的利 益 比较 , 体现其在保 障残疾人权益方 面的进 步 , 同时也可 以考察 关系成为第一关系 , 比如说创造 了多少财富 , 却缺少对残 疾 其存在 的不足。 人能力和贡献的认知 , 其实 , 只要获 得充分 的社会补偿 、 给 地 方 立 法 之 因— — 残 疾 人权 利保 护 的 “ 刚性需求” 予平等的机会 , 残疾人 所 能创造 的社 会财 富 ( 物 质的或 精神 不论 是作 为国家根本 大法的宪法 , 还是其他相 关部门法 , 的) 未 必 就 比一 般 人 少 。 都 已通过 一定 规定 、 采取一定措施对残疾人进行法 律保护 , 而 ( 三) 上 位 法 规 定 落 实的 需 要 我 国公 民( 包括残 疾人 自身 ) 权 利意识 的缺 乏 以及强 化不歧 修改后 的《 残疾人保 障法》 进一 步贯彻 以人 为本 的理念 , 视残疾人理念 的需 求都 使得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地方立法必不 明确了侵害 残疾 人合 法权 益 行为 应 负的 法律 责任 。 为使 可少 , 同时 , 地方 立法 主体更 能够 “ 触摸 ” 到最 真实 的情 况 , 从 《 残疾人保障法》 得到充分 有效 实施 , 目前 我国的做法 是 由各 而更好地 落实上位法的规定 。 省 分 别 出台 相 应 的残 疾 人 保 障 条 例 和 残 疾 人 保 障 法 实 施 办 ( 一) 公 民权 利 意识 薄 弱 法。如《 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 全 国首次 以条例 的形式 出 所谓权利 意识 , 是指人们对于权利义务 的认知 、 理解及态 台的一部残疾人地方性法 规 , 在 残疾人 政治权 利 、 康复、 教育 度, 是人们对实现其权利的方式 的选择 , 以及当其权利受到损 等方 面做了不少创造性 规定) 、 《 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 民共 害时 , 以何种手段予 以补救 的一 种心理 反应 。它要求 社会成 和 国残疾人保障法 >办法》 。《 残疾人保 障法》 的规定 需要通 员在平等 的法 律地 位 上 , 对等 地实 现利 益。 从 这个 角 度 而 过地方制定 的细则来 具体 实施 , 且地方在 保护残 疾人权 利方 言, 目前 我国公 民权利 意识 的 薄弱 主要体 现 在两 个 方 面 : 第 面也具 有天然的优势 : 首先 , 与全 国性 法律 的立法 主体相 比 , 公 民整体的权利意识不够 , 对 自身 和他人享有 的权利缺乏 地方 立法主体更加了解地方的实际 , 操作起来就更加 容易 ; 其 必 要 的认 识 和 尊 重 ; 第二 , 残 疾 人 对 自己所 享 有 的权 利 知 之 甚 次 , 通观《 残疾人 保 障法》 , 多 处法 条规定 的责 任 主体都 是县 少, 更加 没有维权意识 。尽 管公 民在 法律 面前一 律平等 已由 级 以上人 民政府 或者各级人 民政府 和有关部 门 , 表明诸 多具 法律 、 法规确认 , 但传统观念 中留存 的人与人之 间的不平等仍 体 的工作都 由地 方政府 承担 , 由地方详细规定也是题 中之意。 然存在 , 人们更加 关注的是对社会成员社会身份的认知 , 而忽 二、 《 条例》 对残 疾人 权利 保护 的优 化—— 兼与《 残 疾人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
•【公布日期】2023.03.20
•【字号】
•【施行日期】2023.03.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残疾人保障
正文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财政局、残疾人联合会: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我省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省财政厅、省残联制定了《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
2023年3月20日。
江苏残疾人补助标准
江苏残疾人补助标准
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社会参与权利,根据国
家和省级相关政策规定,对残疾人提供的经济援助标准。
根据《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和相关文件精神,江苏省对残疾人的经济援助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
首先,对于重度残疾人,江苏省实行分类补助标准,根据残疾程度和生活自理
能力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的经济援助。
其中,甲级重度残疾人每月补助标准为600元,乙级重度残疾人每月补助标准为400元,丙级重度残疾人每月补助标准为200元。
其次,对于一般残疾人,江苏省也有相应的经济援助政策。
一般残疾人每月补
助标准为100元,对于生活困难的一般残疾人,还可以享受一次性护理补助和辅助器具补贴。
除了上述的经济援助标准外,江苏省还对残疾人提供了其他方面的支持。
比如,在就业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给予就业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在教育方面,对残疾人子女给予助学金和生活补助;在医疗方面,对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
总体来说,江苏省残疾人补助标准是比较完善的,涵盖了经济援助、就业支持、教育帮扶、医疗康复等多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残疾人群体,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2012年11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全社会应当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虐待、遗弃残疾人。
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
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
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日常工作。
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应当每年向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报告履行职责情况,并安排专人联系残疾人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尊重残疾人对公共政策和残疾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保障残疾人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六条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委托的工作职责,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
第七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
第八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第九条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及司法救助,鼓励社会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政府优待扶助政策的重要凭证。
残疾人证经设区的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批,由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发放。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确定的残疾评定定点医院,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残疾等级评定工作。
第二章预防和康复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残疾预防服务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增强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组织相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的程度。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制定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孕产期保健服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建立出生实名登记、新生儿残疾筛查、残疾预防干预信息共享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将筛查出的残疾新生儿情况及时报送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并由卫生行政部门定期通报人口计生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对有可能导致残疾的高危新生儿和伤病人员应当进行早期医疗干预和康复服务,减少因病因伤致残。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残疾统计和分析报告制度,完善残疾统计数据库,每年向社会公布残疾人口变动的主要信息和数据。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引导和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拓展康复项目,扶持残疾人辅助器具研发、生产、推广和适配。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社会保障总体规划,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纳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有关规定,将残疾人康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适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十条省和设区的市应当建立综合性残疾人康复中心,县(市、区)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有条件的二级甲等及以上专科医院应当设立康复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立康复室,配备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开设适宜的康复服务项目。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残疾人康复机构。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管理,完善康复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健全康复人才管理和评估机制。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对康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适配等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后仍有困难的贫困残疾人给予救助。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六周岁以下残疾儿童的康复费用,除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外,按照规定给予全额补助,并逐步推广至七周岁以上十四周岁以下的残疾儿童。
第三章教育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合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应当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
对重度肢体残疾、脑瘫和孤独症等儿童少年,应当根据其残疾类别和等级,采取学校教育、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方法实施义务教育。
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学前三年至高中三年的十五年免费教育。
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
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以康复为主。
残疾人成人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残疾人教育机构建设,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设区的市、县(市)应当设立特殊教育学校。
鼓励省属高校为残疾人设臵特殊教育专业或者特教班。
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经费投入,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应当按照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的六至八倍安排,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
第二十八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满足不同残疾类别儿童少年入校就读的需求。
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第二十九条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生活、康复提供便利和帮助。
幼儿园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学龄前残疾儿童,并为其提供融合教育。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残疾人教育补贴机制,按照有关规定为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和补贴。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职称评审制度,保证特殊教育教师享有普通学校教师相应职级的待遇。
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部门应当完善重度听力、视力和肢体残疾等特殊考生的招生与考试办法,健全残疾学生升学机制。
第四章劳动就业第三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和扶持残疾人从事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开发或者购买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帮助农村残疾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就业。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安排残疾人就业相关规定,确保残疾人享有劳动就业的权利。
第三十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城乡各类组织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履行扶持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义务,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总人数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招录工作人员时应当单列一定数量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和程序招录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地方税务机关、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百分之五直接缴入省级国库,建立省级残疾人就业调剂金,在省内调剂使用。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用于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举办、鼓励社会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制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门和税务机关应当及时落实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依法对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认定。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残疾人福利性单位产品专产制度,每年公布专产产品目录,安排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生产;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生产或者经营,促进残疾人就业。
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购买残疾人福利性单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开展残疾人技能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专项能力证书的残疾人,按照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创业辅导。
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建立残疾人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情况的检查。
第五章文化体育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残疾人文化、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纳入社会公共文化体育建设规划,实现同步发展。
第四十二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等旅游景区、公共活动场所。
盲人、重度残疾人等需要陪护的,陪护人员可以免费进入上述场所。
鼓励非政府投资主办的上述场所为残疾人进入减免费用。
第四十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残疾人体育活动纳入全民健身计划。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重视选拔培养残疾人文化体育艺术人才,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和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