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竹器艺术研究
品赏云南华宁彝族传统技艺——竹编
品赏云南华宁彝族传统技艺——竹编
编者案
“六送小郎芦苇冲,砍倒芦苇织灯笼,织得灯笼团团转,罢学小妹一场空。
七送小郎七里塘,妹把新鞋送小郎,新鞋本是小妹做,针针线线情意长。
”一首彝族民歌“送郎调”,反映出彝族阿妹专情、心灵手巧的优秀品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华宁彝族的传统技艺——竹编。
华宁华溪镇属亚热带气候,低热河谷区,素有“天然温室”之美称,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仅栽植的竹林品种就有毛竹、麻竹、筋竹、甜龙竹、杂交竹、本地竹、大众竹、慈竹、苏麻竹、粘竹、小山竹等10多种,丰富优质的竹种为华溪竹编手工艺品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你可别小看了这竹编,说起选材那可是大有讲究的。
首先,是篾条的选择,在创作之前,要根据拟创作的产品类型来确定篾条取材,通常编制较为精细的竹器,如饭盒、竹毯等作品,应用最外一层也就是篾皮来作为材料;各种器物的骨架一般用内层也叫二篾做材料;最里层的竹心不般都不用,因为篾条的好坏是由表及里的。
随着竹编艺人的不断摸索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华宁竹编越来越具有观赏性,适用于家居装饰和观赏用,实用又美观。
在这里华宁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美观精细,雅致大方,经久耐用等特性,而且透气性良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环保手工艺品。
来华宁旅游的亲们,别忘了来华宁购买当地有名的黄师傅香肠腊肉,顺便挑选几样物美价廉的竹编小品带回家,相信一定能让你的房间多出一份生态典雅的古朴气息。
云南竹制品发展衍进及创新策略研究
34创意2019/05一、云南传统竹制品特点及工艺特征(一)云南传统竹制品分类在云南众多民族中,傣族、哈尼族、德昂族、景颇族、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布依族、佤族、傈僳族等族都有着精湛的竹制技艺。
各个民族的习俗差异产生了各种各样具有特点的云南竹制品。
如生活工具中的饭甑,傣族用竹筒甑、拉祜族却用竹皮甑,同是饭甑,其制作的材料和工艺也各不相同。
1.日常生活竹制品云南竹制日常生活器具有很多,吃饭用、饮水用、出行用、居住用等都与日常相关。
竹制的炊具和饮具有竹甑、蒸笼、筲箕等(多是具有辅助作用的生活工具,过滤米汤或帮助蒸熟米饭);盛物器有提篮、竹篓等;引水储水的的器具有竹笕,竹水筒等;竹制服饰则有竹屐、竹帽。
功能不同,花样也甚多。
其他地区的蓑衣、蓑帽多用来遮雨或遮阳。
云南地区的制帽材料为竹子,具有透气保温的功能,因竹子本身带有独特的竹清香,聪明的当地人将竹帽同时用作锅盖,这样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2.生产工具竹制品云南地势复杂,各民族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创造了具有独特性和民族风情的竹制工具。
农业生产方面,灌溉技术是人类最早、最普遍的一种生产方式,灌溉工具中亦有竹元素的运用。
例如抽水筒车中的竹筒,农田引水也有管道竹槽式。
在用作过滤筛选优质粮食方面的工具主要有竹扇和簸箕。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渔业中也广泛运用竹材,且因为竹的特点,制作时也应用不同的竹种。
例如铁竹,其材质极硬,节间又长,多用于竹匾的制作;贡山竹叶片大,可用作制作竹叶包饭;实必竹杆粗腔小几近实心,竹材坚韧,是极好的耐磨材用竹。
3.工艺竹制产品竹制工艺品是具有审美欣赏价值的产品。
竹子一直以来展现出的独特性,无论是直接利用竹节造型进行设计,或是改变一部分结构进行设计,都能形成独具风格的产品。
云南传统的竹制工艺产品以竹编工艺为主,例如盛装其他物品的吊篮、提袋;铺床和手拿物件竹席、竹扇,这些是在初期时代既简单又实用的竹工艺品。
在明清之后则出现了更为精致的竹编首饰盒、竹编画盒、竹编圆盒、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竹编屏风等与文人艺术相结合的竹工艺品。
云南德宏傣族竹器艺术简析
作 者 简 介 :郝 云华 ( 9 4 ),女 ,山 西 阳城 人 ,云 南 民族 大 学 艺 术 学 院 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 16 一 民族 艺 术 。
・
8 ・ 8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2 年 第 7期 01
郝 云 华 :云 南 德 宏 傣 族 竹 器 艺 术 简 析
德 宏傣 族传 统竹 器从 用 途 及 功 能 上 可 分 为 生 活 用 器 具 、生 产 用 器 具 、祭 祀 用 器 具 、建 筑竹 编 器 四大类 。从 使 用 场 合 可 分 为 民 用 器 具 和 寺 庙 用 器 具 。从 材 质 结 构 可 分 为 竹 结 构 、 竹 藤 结 构 、竹 木 结 构 等 , 民用 生 活 用 器 具 主 要 有 炊 具 、餐 具 、家 具 、雨 具 及 其 他 器 具 。 寺 庙 用 器 具 主 要 有诵 经 桌 、供 桌 、佛 像 、钵 、佛 龛 、佛 扇 等 。各 类 器 具 见 下 表 。
宏 傣 族 竹 器 艺术 也形 成 了相 对 完 整 的体 系 ,呈 现 出 浓郁 的本 土 色 彩 。 关键 词 :德 宏 傣 族 ;竹 器 ;艺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T 9 9 2 文 章 标 识 码 :A S5.
一
文 章 编 号 : 17 — 7 0 ( 0 2 0 — 0 8 — 0 61 46 21) 7 08 7
图一
傣 家竹 楼
二 、傣 族 竹 器 艺 术 种 类 及 形 式 结 构 1 类 .种 傣 族 竹 器 具 有 多样 性 的特 点 ,不 同地 区 的傣 族 竹 器 根 据 不 同 地 区文 化 和 生 活 习 惯 的不
同存 在 着 差 异 。
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及其分布区划研究
世界竹藤通讯
W ORLD BAM BOO AND RATT AN
云南少数 民族竹文化 多样性及 其分布 区划研 究
辉朝茂 辉 宇 刘蔚漪 史正军 ( 西南林业大学竹 藤研 究所 云南 昆明 6 5 0 2 2 4 )
摘 要:云南丰富多彩 的竹类 多样性孕育 了异彩纷 呈的少数 民族竹文化,是一项具有 重要科 学价值和社会价 值 的生态文 化资源 。民族竹 文化多样性是 云南民族 文化多样性 的重要标 志之一 ,是云 南民族 文化 的重要组 成部分。文中系统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竹文化的 分 区区划以及少数 民 族竹文化的 特色评价,以期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 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文化多样性;特征:区划;少数民族;云南
H u i C h a o ma o H u i Y u L i u We i y i S h i Z h e n g j u n 0 3 a m ̄o I n s t i t u t e , S o u t h w e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2 2 4 , C h i n a )
竹文化是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结合 ,生态 在 长 期生 产 实 践 中 ,对竹 子 的 广泛 利 用遍 及 衣 、 竹林景观属于 自然资源 ,少数 民族竹文化属于人 食、住 、行、用诸多方面,对云南边疆各 民族人
德宏傣族竹编进入高职院校学前手工课的研究
德宏傣族竹编进入高职院校学前手工课的研究一、傣族竹编进入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体系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手工可以激发人们的大脑、手指的灵活性,对大脑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私下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倾向选择的岗位是幼师,将傣族竹编融入学前教育基础手工课程有利于竹编的代代相传。
首先,高职院校的就读学生大多来自本地州,他们对傣族竹编的接受能力更强,因为当地就有很多竹编的老艺人,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近水楼台”地向当地老艺人学习竹编技艺。
其次,将傣族竹编引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手工课程,在他们学成且就业于幼师行业后,有利于帮助幼儿园建立傣族竹编手工课程的特色教学体系,因为目前的幼儿手工课程,多以废旧物品的再制作为主,而傣族竹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对幼儿园的办学和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喜爱手工课都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在竹编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动脑,在幼师简单地编制昆虫或者小动物的教学示范中,让幼儿从小得到熏陶和培养,不仅有利于教学的特色开展,还有利于傣族竹编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代代相传。
最后,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了傣族竹编的技巧后,对傣族竹编的开发、创新和销路都能带来新的想法和现代理念,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通过傣族竹编技法的学习,解决学生的创业就业难等问题。
二、德宏傣族竹编为高职院校学前手工课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当我们走进德宏的傣族村寨时,依然能看到家家户户大门口外有编制好的竹编成品,在实地走访田野调查中我们得知,即使在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傣族人民在农闲时刻,依然保持着手工竹编的习惯,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时,我们会看到傣族人民拿着自家编制好的小桌子,桌子上放有新鲜的水果,大家相继来到奘房供奉。
大大小小、特色各异的小桌子凝聚了傣族人民对傣族竹编的智慧。
首先,材料上得以保障,德宏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竹子的生长,为竹编材料提供了丰厚的竹资源。
其次,傣族竹编是祖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傣族竹编有其独特的制作技法,在编制的过程中融入了傣族文化,使得傣族竹编在外观和编制技法上有别于其他竹编。
云南传统竹艺制品创新策略研究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03云南传统竹艺制品创新策略研究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OF YUNNAN TRADITIONAL BAMBOO CRAFTSMANSHIP西南林业大学设计学院 何蕊 黄圣游 徐俊华工具、建筑,覆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德昂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具,以粗编为主,而傣族、景颇族和云南彝良地区汉族竹编既有生活用具的粗丝竹编也有较为精细的细丝竹编。
不同手艺人的竹编技法会有不同,但基本工序包括选材、裁竹、剖劈成蔑(丝)、编织、装饰,编织方法有挑、压、折、曲、箍等,并根据功能需求调整疏密。
十字纹、六角纹、人字纹、龟背纹是傣族竹编里常见纹样[5-7]。
竹丝工艺是随着竹编工艺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竹材加工方法,纤细是其最大的特点。
竹材沿着纤维方向劈成细丝,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
云南宜良茴香村竹编传承了数百年,竹编非遗传承人李加云擅长细丝竹编,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此外,他利用竹丝编织容器可以用来装水而不渗漏,技艺堪称精湛。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云南传统竹雕制品雕刻简练、古朴大方,如哈尼族竹响篾和口弦筒上雕刻鱼纹,用点、线勾画简朴的鱼样。
彝族和佤族把图腾纹样雕刻于竹筒之上,纹饰繁密,变幻无穷[4]。
圆竹工艺是指利用竹筒的中空结构为器皿的主要构件,辅助以竹片、竹篾的工艺手法。
圆竹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竹材本身独特的肌理和自然性。
2云南传统竹艺制品特点及发展概况云南传统竹艺讲求化材成器、适宜的材料、成就器物的设计与特点[8]。
滇南龙竹、慈竹,滇西凤尾竹、泰竹,竹种节间长度长,纤维韧性好,易于劈篾,成就了傣族、哈尼族人民的竹编技艺,滇西南佤族和拉祜族地区有大量的巨龙竹,直径粗、竹筒壁厚,故圆竹家具、器皿比较盛行[9]。
云南傣族竹编工艺流程
云南傣族竹编工艺流程云南傣族竹编工艺流程云南傣族竹编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绿色艺术”的美誉。
竹编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云南傣族竹编的工艺流程。
第一步:选择竹子。
云南傣族竹编所使用的竹子要求品质上乘,一般选择生长十年以上的毛竹。
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后,将竹子先进行清洗和晾晒,以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
第二步:剥皮。
将晒干的竹子进行剥皮,并刮去表皮,使竹子更加光滑细致。
第三步:煮沸。
将剥好皮的竹子进行煮沸,目的是软化竹子的纤维,使之更易弯曲和编织。
第四步:晾晒。
将煮沸后的竹子晾晒至八成干燥,这样可以使竹子更加有韧性。
第五步:裁剪。
晾干后的竹子将被裁剪成适合编织的长度,一般为10到15厘米。
第六步:编织。
根据设计要求,将准备好的竹片用特殊的编织方式进行交叉编织,形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造型。
这是整个竹编工艺中最为核心的步骤,需要手工的精细操作和丰富的经验。
第七步:整理。
将编织好的竹编进行整理和修剪,使其线条更加流畅,造型更加完美。
第八步:上色。
一些竹编作品需要进行上色的处理,可以运用傣族的特色色彩,如红、黄、绿等进行点缀,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第九步:干燥和保养。
完成上色后的竹编需要进行干燥和保养,以确保其质量和持久性。
最后,完成了以上流程的云南傣族竹编作品,可以用于装饰、礼品、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傣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云南傣族竹编工艺流程是一项繁琐而且需要丰富经验和技巧的手工艺,每一步都需要虚心学习和勤奋实践。
通过这种古老的手工艺,傣族人民传承了自己的文化和美学观念,也为世人呈现出了一幅幅独特的艺术画卷。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传承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汪浩然指导老师:谢晶云
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汪浩然指导老师:谢晶云发布时间:2023-07-03T11:45:34.134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8期作者:汪浩然谢晶云[导读] 傣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自古以来就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傣族竹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的不懈追求。
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便携的产品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就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竹编技艺,就成为了现如今重中之重。
在传承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传统技艺的保护、弘扬竹编文化、开展竹编技艺的教学和推广等措施;在创新发展方面,本文探讨了傣族竹编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发展方向。
如竹编艺术创新、竹编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等。
在保留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让竹编技艺流传下去。
南工商学院摘要:傣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自古以来就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傣族竹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对美的不懈追求。
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便携的产品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就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竹编技艺,就成为了现如今重中之重。
在传承方面,本文提出了加强传统技艺的保护、弘扬竹编文化、开展竹编技艺的教学和推广等措施;在创新发展方面,本文探讨了傣族竹编技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发展方向。
如竹编艺术创新、竹编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等。
在保留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让竹编技艺流传下去。
关键词:傣族竹编技艺;传承;创新;挑战;发展1.傣族竹编技艺产生的背景傣族是云南省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热、潮湿,所以他们的家园环绕着茂密的竹林,这里的竹子当作原始的材料,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傣族人民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竹编技艺,拥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浅析云南民族竹制乐器及其应用
浅析云南民族竹制乐器及其应用
刘洪健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云南民族竹制乐器的种类rn云南民族竹制乐器民族乐器种类繁多,据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历时多年的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工作考察统计,收录于《中国乐器志》的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共有208种,大部分是竹制。
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和弦鸣乐器[8],其中气鸣乐器约占二分之一,体鸣乐器约占四分之一,余下四分之一是弦鸣和膜鸣乐器。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刘洪健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2
【相关文献】
1.浅析云南民族竹制乐器的发展趋势 [J], 刘洪健;张铭娟
2.开创竹制乐器的新纪元 [J], 王巍
3.漫谈竹制管乐器 [J], 王巍
4.云南民族乐器介绍彝族民间乐器——三弦 [J],
5.云南民族乐器介绍彝族民间传统乐器-月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云南省的民族竹文化
作十分精致的竹帽。瑶族人以竹为头饰, 民国 马关 县志! 载蓝靛瑶∀ 发结细辫 , 绕于顶, 围以五色细珠, 串集竹片为圆板, 径五六寸, 盖于发上 , 覆花帕# 。箭 杆瑶还∀ 用竹为簪# 装饰头面, 体现了他们的审美意 识。怒山怒族人喜戴的竹耳环, 是用精致的竹管制 成, 坠于两耳 , 别有韵味。佤族的妇女则用竹制作发 圈把头发拢在脑后 , 还在腰部、 大腿与小腿佩戴若干 个竹圈来装饰。花腰傣妇女的腰间还系有一件装饰 品∀ 秧箩# , 是用各色竹篾精编而成 , 上面装饰有本民 族的花纹图案 , 点缀着许多绚丽多彩的缨穗及闪闪 发光的小银珠。花腰傣的艳丽筒裙配以精巧玲珑的 ∀ 秧箩# 更具风韵。 ( 四 ) 竹制交通设施和工具 自古生活在云南的各族人民因地制宜、 就地取 材, 用竹制成各种交通设施和工具 , 最著名的是竹索 桥。云南永平县澜沧江上的 霁虹桥前身就是 竹索 桥,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扩博南山道时在∀ 兰津渡# 上 架设竹索桥, 名∀ 兰津桥# 。唐代仍是竹索桥 , 唐樊绰 蛮书! 载 : ∀ 澜沧江南流入海 , 龙尾关西第七驿有桥, 即永昌也。两岸 高险, 水汛急 , 横亘大索 ( 竹索 ) 为 梁, 上布箦( 竹席) , 箦上实板 , 仍通以竹 , 盖屋桥。 #元 代改架为木桥 , 名∀ 霁虹桥#, 明成化年间改建为铁索 桥至今。清张泓 滇南新语! 载澜沧江边的少数民族 用大竹篾绞成围径达一尺的两根竹索 , 择地势系于 两岸的石桩上 , 如果东高则西低、 西高则东低, 竹索 上绑有∀ 溜绑# , ∀ 溜绑#上拴箩圈, 渡者被缚于箩圈中 渡江。民国以前的澜沧江功果渡口的∀ 青云桥# 就是 竹索桥, 民国十年 ( 1921) 才改建成铁索桥。怒江两 岸生活的独龙族人渡江主要靠 ∀ 藤篾桥 #, 用两根平 行的大竹索, 相距两尺多 , 两头分别拴在两岸大树或 木桩上, 两竹索间用藤篾捆着几根大竹铺成桥面 , 在 桥面上方 3 尺左右平行架设两根大竹索, 上下竹索 用藤篾相连, 桥长最长达 100 多米 , 横跨江面, 人过 其上 , 上下抖动, 左右摇摆。德宏傣族人在瑞丽江上 还架设了一座长达千米的大竹桥 , 高出江面一二十 尺, 大桥全部用竹架成, 用竹篾编成大竹笆做桥面, 不仅过往人畜车马, 就连小汽车也能行走。竹筏则 是古今云南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渡河过江的水上交 通工具。 ( 五 ) 竹器物 云南各族人用竹制作了许多生活器具, 如竹制 炊饮具有竹筷、 竹碗、 竹锅 ( 竹釜 ) 、 竹甑、 蒸笼、 竹饭 盒、 竹瓢、 竹勺、 竹锅帚、 竹筷笼、 竹碗笼、 竹盆、 竹火 筒及竹酒杯、 竹酒壶、 打茶竹筒等 ; 竹制家具有竹桌、 竹椅、 竹凳、 竹床、 竹箱、 竹枕、 竹席、 竹书橱等; 盛物 器具有竹篮、 竹 篓等, 还有 背水竹筒、 引水竹笕 , 等
对云南民族竹文化的研究及其保护策略
笋 ,洗净之后切成丝或者片 ,然后放到瓦罐 中 ,加人米饭和食盐 ,使竹笋发酵之后变酸
化保护的研究 。 为 了实现竹文化 的合理传承
和发展 ,应当抓紧时间采取有效 的措施来加 强对民族竹文化的保护。 在 保护 云南 民族 竹文化 的过程 中要 坚资源的开发相结合 , 进行积极 的创新 , 探索和发展民族竹文化保护和开发
的新思路和方法。例如可 以开展 民族竹文化
二 、对 民族 竹文化 的保 护策略
随着社会 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 竹文化作
为一种冲突的文化形式。在缺乏产业政策保
护和政府正确 的引导下 , 许多珍 贵的民族竹
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 竹文化正面临着 濒临消失 的严重情况 ,因此应 当加强对竹文
律 的角度保 护好 云南民族竹文化 资源和具 有特色的竹林 景观资源 , 推动云南民族竹文 化的旅游 , 形成具有 民族特色 的新兴市场。 通过经济的发展 , 反过来促进 民族竹文化的
村 的形式来进行保护 ,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应 的民族竹 文化档案 馆等来加强 对竹文化 的
建设和保护。
为 了加强对 云南 民族竹文化保 护 的力 度 ,应 当加强对民族竹文化的法制化建设 , 为竹文化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在保护民族 竹文 化 的实 践 中要 积极 的探索 法制 建设 的
[ 1 ] 何奎 , 熊火花. 傈僳族竹文化的文化人类学解 读『 J 1 l 竹子研究汇刊, 2 O l O , 2 9 ( 4 】 : 5 2 — 5 7 . [ 2 ] 龙倮贵. 试 论彝 族 竹 文化 【 J J l 毕节 学 院学
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
物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 自然亲密关系 ,显示 出傣 家人传 统技艺和对 自然美的追 求。 【 关键词 1傣族 ;竹编技艺 ;传承 【 中图分类号 】J 5 2 8 . 5 【 文献标 识码 】 A
傣族 的竹编 T艺是傣族地 区最具有代 表性 的手艺之一 , 傣 族 文 化 中 注 重 人 与 自然 的 生 态 关 系 ,竹 器 都 选 材 自然 又 回 馈 自然 ,并 表 现 强 有 力 的艺 术 生 命 力 ,这 种 与 自然 环 境 相 生 相 融 的核 心 理 念 在 傣 族 竹 器 上 得 到 了很 好 的印 证 。
人盛装食 品酒水 的容器 。而 黄竹因其材质坚 硬竿粗 等特点多
为 建 筑 用 材 , 又 可 用 于 制 作 竹 笆 、 引水 槽 等 农 具 。 而 在 宗 教 祭祀 活动方 面 , 竹 制 品 也 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 色 ,如 佛 寺 旁 摆 放 的 幡 杆 、竹 编 斋 碎 、佛 伞 等 都 由竹 子 制 成 。 此 外 , 精 致 的 竹 制 手 工 艺 品还 具 有 极 强 的 观 赏 价 值 ,如 竹 编 的 小 腰 箩 可用 来
一
且 要 不 仅 会 竹 编 而且 要 精 于竹 编 ,这 已然 成 为 了傣 族 姑 娘 的 择 偶 标 准 之 一 了 。傣 族 的 竹 编 工 艺 在 傣 族 男性 手 艺 人 中 一 代
一
代 地 传 承 下 来 ,特 别 是 近 些 年 来 ,随 着 现 代 交 通 物 流 系 统
的不 断 完 善 和普 洱 茶 的热 销 ,用 竹 子 编 制 的 茶 叶 外 包 装 的需
族竹 编工艺 的传承 : 其 一 , 以 前 ,在 西 双 版 纳 地 区 ,各 个 村 寨 周 边 都 有 成 片 的 竹 林 ,家 家 户 户 院 子 里 也 会 种 植 竹 子 ,近 些 年 , 由于 西 双 版 纳 种 植 橡 胶 的 增 值 和 面 积 增 大 ,竹 林 的 生 长 面 积 逐 渐 萎 缩 。 傣 族 家 庭 也 为 了满 足 旅 游 消 费 的 需 要 ,将 自己 后 院 的 竹 林 砍 掉 进 行 宅 院和 房 屋 的 扩 建 来 给 游 客 居 住 ,
云南宜良工艺竹编制技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云南宜良工艺竹编制技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作者:文静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4期一、云南宜良竹编传承现状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宜良竹编急需受到保护。
这不仅关系到李加云一人,更关系到云南省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背景的完整性。
在李加云父辈之前,这门手艺一直以来都是家族内部传承。
在那时,综合市场需求、工业形态以及群众意识等众多因素来看,确实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和有效的传承发扬。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科技和工业迅速占领人们的生活,此时手工业格局和手工文化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必须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
李加云出身竹编世家。
懵懂年少便开始了竹编学艺,和家里的长辈们干着唯一的手工活——竹编维持生计,一做就是40年。
说到竹编的源头,北羊街贾家村的“贾神仙”在村子后面的温泉寺出家,他最喜欢用竹篾编织小鸟、蜻蜓、蛤蟆、扇子、灯笼等常见的物件。
其中竹灯笼最为精致,蔑细如丝,蔑薄如纸,内外三层,风吹不灭,雨淋不熄。
之后“贾神仙”便把技艺传授给温泉寺的火工道人何小斗,再传至温泉寺西北六里茴香村之李氏,贾氏竹编在李家传承六代后终至李加云。
这似乎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李加云在2006年4月参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宜良开展的竹编手工艺培训中遇见了日本著名竹编大师八木泽正。
据李加云口述,当时村子里很多竹编高手都参加了培训。
八木泽正一开始就要求学徒按照做竹编的工龄战队,而李加云的工龄最长,老师布置下来的各种考核他基本都拿第一。
这也为李加云成为八木泽正的嫡传门徒做了铺垫。
如此,从胡椒叶、象眼块到青海编、铁丝编、松叶编、梅花编、葫芦编,李加云的竹编作品踏上了从传统走向艺术化的变革道路李加云的三个女儿均无学习父亲精湛技艺的想法,这使得家族传授的原始途径成为空谈,社会途径就变得至关重要。
纵观宜良竹编传承形勢,处境显得相当尴尬。
虽然追求“绿色环保、质朴自然”等意识形态逐渐回归人们的生活,但伴随的是高标准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消费者多样化的个性需求,这必将对产品形式单一、具有强烈传统艺术形态的宜良竹编带来冲击。
茶马古道上最后的桐香竹韵——解读云南象达油纸伞
大 众 文 艺
・ 美术 与设 计 ・
性 。象达 纸伞 分 为实 用 与祭祀 两 大功 能 。实 用 型纸伞 做 工复 杂 , 伞面 刷桐 油 ,桐 油 中配 入 红药 水后 呈橘 红 色 ,色泽 暗 沉略 带 精致 优美 ,材 料 考究 ,伞 柄 也用 人面又称 “ 小 白伞 ”和 “ 大 白伞 ”两种 )为一 次 漆 光 ,伞面 印花 ,多 为花 卉 图案 。纸伞 独 到之 处在 于 伞柄 的选 择 型纸 伞 ( 大 白伞 ” 上 ,选 用 当地特 有 的人 面竹 ( 又称 观音 竹 ),具有 独 特 的审美 特 性使 用 ,选 用普 通 荆竹 制作 ,价 格 低廉 ,做 工 粗糙 。 “ “ 平 ”字 形与 “ 伞 ”字 形两 种 , . 4 米左 右 ,需要 的人 家定 做 , 一般 不 做 ; “ 小 百 质 ,从 视觉 上 还原 了竹 器 本身 的色 彩 与肌 理 ,鳞 次栉 比 的根 部竹 伞 面 直径 约 为2 伞 ”伞面 直 径 约为 1 米 左 右 ,或 成 批 量家 庭 生 产 。德 宏 州 芒市 、 节 与人握 伞相 切 合 。 潞 西 、瑞丽 等 地 的傣族 常 到 当地来 定购 纸 伞 ,用于 臧 房 中的祭 祀
礼仪。 三、 变 迁 与发展
在 历 史长 河 中 ,茶马 古道 上商 业 盛极 一 时 ,而今 伴 随古 道 使 用 价 值 的消退 ,沿 途 繁华 退 去 ,市场 也 日益 萎缩 , 附着 于之 上 的 手 工 艺 由 出 口转 向 自身 消耗 ,这 也使 得纸 伞 这项 传 统手 工 艺经 历 了萌 芽 、繁盛 ,最 终走 向没落 。 2 O 世纪5 0  ̄8 0 年 代 为 纸 伞 市 场 高 峰 期 ,纸 伞 除 提 供 日常 使 用 以及 周边 市场 外 ,还 主供 供销 社 和 国产线 ,南海 寨全 村 共 同生 产 ,几 乎家 家会 制伞 。然而 好 景不 长 ,市场 经 济随 国营 转 向 自由 市场 经 济 时 ,手 工 纸伞 销售 遭 遇 了市场 冷 淡 。特别 是农 业 社会 转 伞 相 传 由鲁 班 之 妻 云 氏发 明 : “ 劈竹 为条 , 蒙 以 兽皮 , 收 向工业 社会 的 过程 中 ,实 用功 能退 居其 次 ,尼 龙伞 取 缔 了传 统油 拢 如棍 ,张开 如盖 ”,但 初期 的伞 多以羽 毛 、丝 绸等 物料 制 作 。 纸 伞 的地位 , 目前 主要 输 出给 搜藏 爱好 者 、舞 蹈道 具 、旅 游 产 品 《 天工 开 物 》提 到 : “ 凡 糊雨 伞 与油 扇 , 皆用 小皮纸 。” ,沈括 市 场 。外 界需 要购 买 当地 纸伞 ,只 能 定制 ,加 上 纸伞 制作 工 艺 复 《 梦溪 笔 谈 》也提 到 : “ 以新赤 油伞 , 日中覆之 。”而 今看 来 , 杂 ,材 料 短缺 及制 作 周期 较长 ,导致 生产 量低 ,成 品速度 较 慢 的 象 达 纸伞 仍 旧保 持传 统 的加 工工 艺 ,据 统计 共7 2 道 工序 ,主 要 包 情 况 。高 技 能 、高工 时 、高成 本 与低 价格 、低 收 入 、低 市场 成 发 括 伞 骨部 分 ( 结 构 )和伞 面 部分 ( 装 饰 )的处 理 ,材料 上主 要 是 展 中的重 大矛盾 。 竹 器 的加 工 与纸 面 的处 理两 大块 。通常 是先 进 行伞 骨 的制作 对 竹 伴 随市 场 的萎 缩 ,大 多 村 民转 向其 他 营 生 。 而 今 象 达 油 纸 器 进 行 处理 加 工 后 ,待 伞 骨 完 全 构 架好 再 施 以伞 面 和 伞 衣 的 制 伞 已被列 入保 山市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亟 待进 一 步的 开发 与保 护 。 作。 现 在 ,营坡 村 南 海 寨做 纸伞 的还 有6 户,共l 9 人 ,年龄 最 大 为 7 0 从 材料 上而 言 ,纸 伞 制 作 均 就 地 取 材 ,并 能 依 据 材 料 本 身 岁 ,最 小为 3 1 岁 ,平 均年 龄 为5 3 岁 。其 骨干 为 :王 立魁 ,6 2 岁, 的属 性和 肌 理进 行 艺术 化加 工 。伞 骨用 荆竹 片 削成 。伞 柄 用直 径 1 9 9 9 年 被云 南 省文 化厅 命为 “ 民族 民 间美术 艺 人 ”。2 0 1 0 年 ,王 2 . 5 厘 米 的 三年 以上 的人 面 竹 ( 又 称 观音 竹 )或荆 竹 。伞头 、伞 立魁 、 王再 恩被 省 文化 厅命 名 为 “ 非物 质文 化 遗产 传承 人 ” 荣誉 抖 用青 皮 香 、 山苍 子 或 矮头 瓜 树 ,一 般 在七 、八 月份 砍 直 径7 厘 称 号。 米 粗细 的树 备 用 。伞面 为 绵 白纸或 构树 皮 手工 纸 ,用 制好 的扇 形 南海 寨 纸伞 目前 已经成 为象 达 一张 重要 名 片 ,龙 陵县 文体 局 模 型刷 上油 柿 水 ,油柿 水用 桐 油树 果榨 成 ( 又 称 油丝 果 )后添 加 申请 了5 8 0 万 的项 目针对 象 达纸 伞 进 行 开发 ,产 品 的保 护 、 开发 红 药水 配 置而 成 ,桐 油要 选用 成 熟而 不烂 的桐 果 ,压 榨后 熬 煮其 及 市场 推广 均 存在 诸 多 问题 。首先 ,应 注 重传 统 工艺 的保 护 ,传 汁 才 能用 。上 过桐 油 的棉 纸通 透 厚 实、 生态 环保 、 防水 耐晒 、柔 承 该项 工 艺 的技艺 内核 ,注 重 文化 内涵 的挖掘 和传 承 人栽 培 ,开 韧 耐磨 。伞面 上用 水 粉颜 料 画花 鸟及 各种 图案 ,晒干 后 ,用 桐油 发 问题 还 需深 入研 究和 探讨 ,需注 入 社会 、政 府 、 民间 、学 者诸 刷1 —2 次。 《 梦溪 笔 谈 》也 提到 : “ 以新赤 油伞 , 日中覆之 。” 多力量 。其 次 ,象 达纸 伞传 统 古朴 ,制作 工 艺精 良,但产 品形态 最 终用 麻 线将 伞骨 串联起 来 ,既 起 到固 定伞 骨 的作用 ,纵横 交错 单 一 ,纸伞 形 态及 装饰 形 式可 多元 化 发展 , 如泸 州 油纸 伞 的成功 的线 条又 具有 十足 的装饰 性 。纸 伞 具有 师承 自然 的 材料 美 ,也体 便 是 一个 极好 案例 。同 时,可 注 重纸 伞 结构研 究 ,拓 展 纸伞 结构 现 出了点 、线 、面在 构成 上 的形式 美 。 在 其他 产 品 中的应 用 ,如 灯具 、 装饰 艺术 品 等 。在 市场 拓展 过程 纸 伞制 作 工艺 简要看 来主 要体 现为 以下 过程 : 中 ,可 立足 于滇 西 的旅 游 市场 进行 资源整 合及 市场 推 广 。 ( 一 )伞 骨 制作 :选 竹 、锯 竹 、刮 青 、平头 、劈骨 、锯 槽 、 总 结 浸 泡 、 晾晒 、削 骨 、排 伞骨 、钻 孑 L 、刷 油 、扣接 、绕线 、 网伞 、 象 达 纸伞 历经 风 雨 ,随 古丝 绸之 路和 茶 马古 道 的开 拓和 发 展 穿骨 、装柄 等 。 而发 展 ,时 至今 日在 后 工业 时代 传统 文 化 回归 的过 程 中 ,它 独特 ( 二 )伞 头 制 作 :砍木 、 晒木 、削 切 、打 磨 、钻孔 、锯 槽 、 的桐 香竹 韵 可满 足人 们 高层 次 的审 美文 化需 求和 情 感 回归 。虽 然 刷油 、扣 接伞 骨等 。 如今 实 用功 能退 居其 次 ,其 收藏 、礼 品、装 饰 、道 具等 功 能 以及 ( 三 )伞面 装饰 :制油 、配 色 、裁 纸 、糊 伞 、晾伞 、油伞 、 在产 品拓展 性 运用 均具 有很 大 的价 值 。
云南竹编工艺的衍变及竹编制品创新策略研究
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大自然中的植物,而且蕴含着无形的精神寄托。
文人爱它高洁,武人爱它刚毅,而手艺人则是充分利用这种天然的生长物,改变其形态编织成精美的艺术品。
从人们日常所需的传统竹编,到现今工匠追求的工艺观赏或实用器具,有些具有民族特点的竹编工艺已无法追寻。
当下,人们应该将现有的特色编织与其他创造性工艺相结合进行创造性探索和研究,使竹编制品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云南传统竹编特征云南是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之一,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民族竹文化之乡”。
云南是竹类资源大省,天然竹林类型丰富、面积广阔,居于全国前列。
竹子生长于高海拔、低纬度地区,云南独具大型丛生竹类生长优势,现有特有竹属10种以上,特有竹种100种以上。
竹器编织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生产劳动。
1.云南传统竹种选择竹子的定义是多年生常绿单子叶禾本科之竹亚科植物,非草亦非木。
云南传统编织一般使用刚竹属毛竹(又称楠竹)居多,每家每户都会种植一片竹林。
云南海拔高、光照充足,竹子处于向阳面时长势好,且韧性较高、弹性较大、抗压力比较强。
竹材砍伐的时间多为冬季,因为冬季竹子含水量较少,纤维含量相对较高,制成竹编后不易发霉或虫蛀。
云南南部的傣族、佤族、拉祜族多使用丛生竹种龙竹、甜竹和巨龙竹;西北的藏族和纳西族多用高山竹种的北箭竹、玉山竹;中部的彝族和汉族多用棉竹类的慈竹、金竹;东部壮族、苗族等多用毛竹、麻竹。
2.云南传统制竹工艺精细地挑选竹种是为了劈制竹篾和竹丝。
制竹流程通常包括起底、编织、锁口。
在起底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将选择的竹经手艺人的考量进行劈篾。
竹丝和篾片的制作往往要经过锯竹、去根、剖竹、开片、刮青、劈竹、起黄(劈掉竹条质地较脆的部分)等十个步骤。
竹编工艺在中国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粗丝竹编工艺阶段(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发现使用竹器);第二阶段是细丝竹编工艺阶段(明清时期)。
编织较为精细的竹器如云南传统的背篓、斗笠等时,用最外一层也就是篾皮作为材料;器物的骨架一般会用内层(也叫二篾)作为材料;在之前的步骤基础上扁篾,劈为丝篾。
云南傣族竹编的传承保护应用的创新研究
血部应羊CULTURE AND DESI GN文化与设计云南傣族竹编的传承保护应用的创新研究李仪(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以滇南傣族竹编工艺为落脚点,傣族竹编器物作为非遗文化创新产品,具有良好的生活实用性。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傣族竹编的历史风俗及其发展现状,寻找合适的现代化创新技术推动傣族竹编工艺创新发展,通过对傣族竹编的开发应用更有效地进行传承保护。
关键词:傣族;竹编;传承中图分类号:J5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1-1602(2020)*3-0054-021傣族竹编的文化背景竹资源的丰硕程度足以影响这一地区竹子的使用量,而云南本土竹种有28属220余种,极为丰硕。
滇南傣族地域属热带与亚热带交汇处,年降雨量充分,江山交织纵横,气候条件很是合适竹类植物的繁衍生长,在西双版纳各个寨子里都有茂盛的竹林,使之成为每家每户可方便采用的资源E一傣族,竹楼”这类傣式建筑。
竹最大限度地应了傣族地区的气候条件,足了傣族江而居的生E“竹,特指傣族的,“干阑”一词早林,为,%。
的,在西双版纳傣族分的傣家竹,的傣使用土这类建。
傣族在生与竹,竹的在之在傣族的的中,竹为傣族与神圣的连接的重要,会被当地当做,或者被用仪器具的,比用的小竹蔑桌、竹筐、竹蜡条盒等。
竹还为灵象征物,比如,在由外进客厅或卧室的门上,通挂有由竹蔑扎成的六棱形的“达寮”,作为驱邪避祸、保佑平安的象征物。
2傣族竹编发展现状2.1傣族竹编非遗传承人2005年,傣族竹工艺被正列入西双版纳州首批民族护.录。
被西双版纳政府命的竹艺主要有:'海县'镇曼贺'村岩稍晚、'海县'镇曼贺'村岩叫章、'腊县关累镇城子村波南尖、'腊县关累镇城子村波旺仔叫竹编艺人门根据傣族风习惯,继承了傣族竹技艺,在技艺的传承中,出了独具当地特色的竹产,这竹产技艺大方、种类繁,应用于当地的生活生产,是傣族的重要E 2.2傣族竹编工艺傣族竹编产具有用,还有独的族色,一方因为傣族竹工艺吸取了我竹工艺的精髓,更重要的一方是因为将傣族入,内外合一,神形兼,是其种类,还是等是独一,在家居产工艺上有更可的。
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在傣族地区,人们的各种生活用具多用竹制作而成: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自编的竹器,大至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篓,无一不为竹编。
有的竹编还镶嵌五彩的琉璃图案,富丽堂皇,专供佛寺祭扫之用。
而各种精美的竹编小物品则是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信物。
竹编与他们的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仿佛生活在竹编的世界。
傣族竹编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图案变化美观,制品种类繁多,是优良的实用工艺品,其中以笆萝、饭盒、槟榔盒等竹器编织技术最有代表性。
芭箩是傣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竹篓。
芭箩编织精巧,美观适用,既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精致的装饰品。
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民族服装,腰系一只芭箩,走动时芭箩随身轻松摇摆,显得十分朴实、精干、健美、俊俏。
更为珍爱之处在于,芭箩是傣族青年男女间爱情的传递物。
傣族男子从小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
青年男子总是精心编织一只芭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一个姑娘回赠的亲手织绣的筒帕。
所以,编织笆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编织爱情的技艺”所以说,傣家竹编,既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民族工艺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生活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等地的傣族群众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竹楼,用材大部分是竹子。
竹楼通风透气,凉爽防潮,很适宜在炎热多雨的气候下居住。
竹楼里铺着黄亮亮的竹席,陈设有竹凳、竹篾桌、竹水桶、竹饭盒、竹脸盆、竹节碗、竹汤勺、竹纺车……。
比比皆是的竹子用具,小巧玲珑,古色古香。
竹编,是傣族的特色艺术。
外形如孔明帽子式的竹楼,横梁和柱子是龙竹做的;楼板、围墙,是竹子做的;楼梯是小叶龙竹做的。
假若你到傣家做客,主人首先请你坐在竹椅上,用小竹筒装上香味浓郁的烤茶,放在竹制的桌子上,请你品尝。
吃饭的时候,你会看到盛饭的是竹篓、竹筒,进餐用的是竹筷。
西双版纳傣族竹文化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竹文化研究
田静
【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6)002
【摘要】介绍了"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文化,指出了竹文化贯穿傣族的衣食住行之中,并以其典型性、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受到关注;同时,提出了加强竹文化研究;保护珍稀竹林;开发竹食品及竹制品;开设"竹文化节"等发展对策.
【总页数】4页(P137-140)
【作者】田静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后西双版纳傣族政治文化研究 [J], 刘强
2.流变与坚守:西双版纳傣族饮食文化研究 [J], 陈刚;王烬
3.西双版纳傣族宗教音乐文化研究 [J], 李贵中
4.人类学视域下傣族传统文化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乃村为例 [J], 李慧娟; 王勇
5.竹构:一种中国传统工匠技艺——基于田野调查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竹构实践 [J], 孟家; 施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2、竹农具及其存留 点种竹棍:最早出现的播种农具之一 竹锄、竹刮铲、竹刀等 竹制灌溉农具:竹筒水轮水车、竹水槽 竹制贮藏农具:谷囤、竹箩、 装谷竹筒(最古老的盛谷器)
竹箩
像竹锄、竹刮铲、竹刀等竹农具渐渐被铁农具所取代,然而一些贮 藏的竹农具如谷囤、竹箩、装谷竹筒等则从始至今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如竹筒装粮有很多的优点:干天防燥, 雨天防潮,粮食不易发霉变质;方便保管,不占地方;防鼠耗偷吃。 竹筒盛粮食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的智慧。
湖北曾侯乙墓 墨书竹简 临沂银雀山竹简
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关
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 有竹纸制造图。0
Logo
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
唐代画竹已经盛行,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 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 苏东坡关于“胸有成 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 创作所遵循。
2、竹筒佳肴
竹筒饭使用的竹子是傣乡
特产的香糯竹。 先把香竹依节截成小中长段, 两端各留一个竹节,上端挖一 个小洞,将泡过的香糯米由小 洞灌进去,用竹叶或者长筷将 竹筒内的米轻压,再用芭蕉叶 塞住竹筒口置于慢火上烘烤。 待竹筒表皮全部烤焦后,劈开 竹身,一同将裹住米饭的竹膜 吃下。
竹筒饭
竹筒饭香喷可口、软而细腻,被傣家人称为“饭中王”,今天 云南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均保留了类似的烹饪方法 。如景颇族的 “竹筒麂肉”、“竹筒鱼”。
云南 竹属数 竹种数 27 200余
亚洲 37 1000余
世界 70 1400余
云南占世界 比例
1/3 1/7
Logo
云南的竹林面积分布十分广泛,可以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即: 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东南热性大中型混合生竹类区、 滇中暖性中型混合竹类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 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
上海万竹园
重庆北碚竹博物馆
Logo
(一)世界竹资源情况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 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 万平方米。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
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Logo
1. 亚太竹区 本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南至南纬42°S的新加坡,北至北 纬51°N的库页岛中部,东至太平洋诸岛,西至印度洋西南部, 分布竹类约50属900种,无论竹种还是竹林面积都占了全世界的 80%左右。 2. 美洲竹区 南至南纬47°S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纬40°N的美国东部, 共约18属270种。
Logo
1.1华南亚区 包括台湾、福建沿海、广东南岭以南及广西东南部,处于南亚热带季风常 绿阔叶林地带和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地带。 1.2 西南亚区 包括广西西部、贵州南部及云南省。
5. 琼滇攀援竹区
包括海南岛中南部,云南南部和西部边缘,西藏东南察隅、墨脱。
Logo
起源中 心和现代分布中心,被称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云南竹种记载从50年代《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禾本科》的12种增加 到29属220种,云南属种总数分别占世界总数的40%和25%,占中国 总数的75%和55%。云南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竹林分布区,竹林面 积达33.1万公顷,其中天然竹林占90%以上。
Logo
(二)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流
新石器时代
陶器
殷商时代
竹简、竹笔、 竹纸
文人画笔下的竹子
宋元时代
现代
竹公园、竹博物馆
图一
Logo
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
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 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 也即是我们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 年前的新时器时代。
Logo
(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
•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没有哪 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 如此深远的影响。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我们称为竹文化。
Logo
• 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Logo
•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
中国竹林分布 : 1. 北方散生竹区
包括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陕西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及山东南 部、河北西南部等地区。位于北纬30°-40°N之间,年平均温度12℃-17℃, 1月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600-1200mm,该区约分布竹类10属29种10个 变种和变型。
2. 江南混合竹区
另外,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 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 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
Logo
研究证明,在我国商代竹子被用作竹简,
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 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 汉字“册”即由此而来。如《尚书》、 《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 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 “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
Logo
3、滇中暖性中型混合竹类区
竹林面积约一万公顷,竹种较为单纯,竹林面积较少。
4、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
主要是昭通地区,竹林面积3.6万公顷。
5、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
主要包括迪庆、丽江、大理等地区,面积约为九万公顷。
Logo
三、云南传统竹器利用
(一)取火的工具
火的使用,使人类告别“茹毛饮血”,与动物界相揖作别;从世界范 围来看,人类取火的方法在使用现代的化学方法之前有摩擦法和撞击 法两种。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人工取火的方法有击石取火、钻木取火、擦竹取火 等,其中,擦竹取火是流行面极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两个人持两 片干燥的竹片用力摩擦,借助一种晒干的野草作助燃物,用摩擦出来 的火星将干草燃起来。
滇东北竹类区
滇西北竹类区 30% 3% 50% 12%
滇东南竹类区 12%
滇中竹类区
滇南竹类区
Logo
1、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
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及保山部分地区,竹林面积 约15万公顷。该区是云南省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2、滇东南热性大中型混合生竹类区
主要包括红河、文山两个州,竹林面积3.5公顷。该竹类区交通 条件好,有利于开发。
人类发展早期以采集自然界的天然产物为生的采集经济,因为在原始社 会前期人类同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能力很低,他们仅能够通过制造简单的 原始工具来获取食物。 1、原始的竹具 打食工具:竹木棍 采割工具:竹刀 挖掘工具:尖头竹棍 装运工具:竹箩、蓝、筐、篾等竹编器物
秧箩
时至今日,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妇女都喜欢随身佩戴一小篾箩,其中 花腰傣的“秧箩”、独龙族的“崩纳依”等均衍化为韵味独具的配饰品, 其源头似可追溯到云南先民制造的原始竹具。
弓弩箭矢
现在,弓弩箭矢成为一种勇武彪悍的象征和男性的符号,傈傈族、 景颇族、怒族、独龙族等的少数民族男子的必备之物。
Logo
(四)竹制用具
1、竹锅烹食
最早出现的烹具有石锅, 竹锅,竹锅使用最为普遍, 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采集时代。 据对独龙族使用竹锅的调查, 竹锅直接放在火上燃烧,使 用寿命3、4次,投石法煮食, 最多可用20多天;逐渐被土 锅、铁锅取代。
本区包括四川东南部、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南部及福建西北部,约相当 于北纬25°-30°N之间,年平均温度15℃-20℃,1月平均温度4℃-8℃,年降 水量1200-2000mm。该区具有散生竹和丛生竹混合分布的特点,是中国竹林面 积最大的地区,竹子资源最丰富,其中毛竹林的面积280万hm 。
Logo
Logo
(三)中国现代竹文化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兴建起许多竹子公园、竹子博物馆。典型的
竹子公园有北京紫竹院公园、上海万竹园;典型的竹子博物馆有 浙江安吉竹子博物馆、重庆北碚世界竹文化博物馆。
1997年开始每两年一次届的中国竹文化节,展现了不同地域的
竹文化特点和优势,促进了竹文化的传播;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 的正式成立,更是世界竹业的一大盛事。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云南地区竹器研究
Logo
目录
一、中国竹文化概述
(一)中国竹文化地位 1.“岁寒三友” 2.“四君子” (二)中国竹文化历史源流 1.新石器时代 2.殷商时代 3.宋元时代 (三)中国现代竹文化 1.竹博物馆 2.竹公园
二、竹资源情况概述
(一)世界竹资源情况 1.三大竹区
右一:墨竹图 文同 右二:《潇湘竹石图》 苏轼
Logo
画竹子的画家还有:
元代:柯九思、高克恭、倪瓒 明代:王绂、夏昶、徐谓 清代:“扬州八怪”的异军突起 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 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 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
竹子 郑板桥
菊竹图 徐渭
Logo
目录
(二)中国竹资源情况
1.五大竹区 (三)云南竹资源情况 1.五大自然竹区
三、云南地区传统竹器利用
1.取火工具 2.农业工具 3.渔猎具 4.竹制用具 5.建筑 6.交通工具
Logo
目录
四、关于云南地区传统竹器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一)云南地区传统竹器的保护应遵循文化优先原则 1.欧洲生态博物馆的借鉴 2.日本的“造乡运动”:一村一品 (二)云南地区传统竹器需要创新式发展 1.意—文化之竹 2.艺—工艺之竹 3.器—日用之竹 4.境—建筑之竹 5.悟—创新之竹
Logo
(三)竹制渔猎具
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经济门类之一,古代的云南在文明之初因为原 始的自然环境,狩猎和捞捕曾是他们获取食物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这 一漫长的历程中,大量的竹制渔猎工具应运而生。 1、竹制猎具 弓弩箭矢:获取食物、抵御敌害 2、竹制渔具 竹竿(最古老的捕鱼工具之一) 尖头鱼竿、鱼笼、鱼箩、捕鱼竹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