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赵瑗即赵玮传
宋孝宗赵昚大事年表
宋孝宗赵昚⼤事年表赵昚(shèn)(1127-1194)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宗赵构养⼦、秀安僖王赵⼦偁之⼦,⽣母秀安僖王夫⼈张⽒,宋朝第⼗⼀位皇帝、南宋第⼆位皇帝,在位时间:1162年-1189年。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庙号孝宗。
绍兴三⼗⼆年(1162年)宋⾼宗⽴赵玮为太⼦,更名昚,受禅登基,是为宋孝宗。
孝宗,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
⾟弃疾率河北忠义军投降南宋;⾦国实⾏纳粟补官法,以弥补军费开⽀,窝斡起义失败被杀;《太上皇圣政》成书;宋以杨存中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以虞允⽂为川陕宣谕使、以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宋孝宗追复岳飞官职;太尉、威武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刘锜去世,享年64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武穆。
著名史学家郑樵去世,时年58岁,著有《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等。
隆兴元年(1163年)隆兴北伐,宋军失利,此后,宋军⽆⼒再战,北伐遂告失败,孝宗被迫与⾦讲和。
⾦向宋索取岁币和四州之地;西辽仁宗去世,遗诏以其妹普速完权摄国事,称制;普速完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宋创⾏湖会,⼜称直便会⼦;宋免两浙、江东租税;南宋道学家李侗去世,时年71岁,有《李延平集》传世。
隆兴⼆年(1164年)淮阴⼗⼋⾥⼝之战,宋军惨败;随即宋⾦和议达成协议,双⽅世为叔侄之国,宋帝正皇帝之称,不再向⾦称⾂;改岁贡为岁币;宋放弃商、秦、海、泗、唐、邓诸州,两国疆界⼀如绍兴和议之旧;不遣返叛亡之⼈。
史称隆兴和议,或乾道之盟。
此后,宋⾦双⽅保持了四⼗年的和平关系。
宋开江浙堙塞流⽔之围,两浙、江东纷纷还⽥为湖,⽔利状况得到了⼀定程度的改善。
张浚被罢相后去世,时年68岁,赠太保加赠太师,谥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汤思退主张议和被罢相,忧悸⽽死,时年48岁,赠歧国公,著有《永佑陵迎奉录》。
乾道元年(1165年)⾦设边堡,以加强镇慑,防⽌变乱再起;罢纳粟补官令,推⾏通检推排,登录⼈⼝。
宋孝宗勤俭创治世
中国发展观察文化陈忠海提起南宋,人们多有“恨铁不成钢”的慨叹。
从建炎南渡到崖山海战,152年里的9位皇帝大多数都过着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日子。
其实南宋也出现过有作为的皇帝,他就是宋孝宗赵昚。
面对内忧外患,赵昚励精图治、补偏救弊,又勤政节俭,在位期间国内秩序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创造了“乾淳之治”。
内忧外患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上一任是宋高宗赵构。
赵昚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原名叫赵伯琮,父亲赵子偁是宋太祖的六世孙,是赵构的族兄弟。
赵构只有一个亲生儿子赵旉,3岁早夭,之后没有再生育,收赵伯琮为养子,先后改名为赵瑗、赵玮、赵昚。
赵眘生活在宫中近20年,并没有早早明确太子的身份。
太子的候选对象还有其他人,最后集中在赵眘和赵琢身上。
经过赵构多方面考察,赵眘最终才脱颖而出,成为太子。
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
与其他朝代的开创者有所不同,赵构的“开国”属于无奈,充满了屈辱。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俘获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赵构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年号为建炎,南宋由此开始。
在金兵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赵构被迫逃到扬州。
建炎三年(1129年)又逃到杭州,并于绍兴二年(1132年)正式将杭州确定为都城。
赵构共在位26年,一直处在外患和内忧之中。
最大的外患自然是金兵。
金兵灭亡北宋后继续南下,攻势更猛烈,试图消灭南宋,统一天下,但在南宋军民奋力抵抗下一直未能得手。
金兵没有放弃,就在赵构到杭州当年,兵分三路大举南下,中路军的目标就是生擒赵构。
后来遇到海上暴风,才被迫撤退。
如果没有这场暴风,赵构的结局也许跟前两任皇帝一样,可见当时形势多么凶险。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再次大举南下。
南宋军民继续奋力抗击,先后取得了顺昌大捷、郾城大捷,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金兵打算撤回河北。
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但赵构既怕从金人那里接回徽、钦二帝,威胁自己的皇帝宝座,又怕岳飞等抗金名将威望进一步提高,削弱自己的权威,于是跟秦桧等人合谋,解除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兵权,继而与金人议和,向金人纳贡称臣,史称“绍兴和议”。
4.宋孝宗
• 主要成就: 发动隆兴北伐,改订和议;创乾淳之治;为岳飞平反
• 字:字元永
• 在1189年2月18日(禅位宋光宗)
宋孝宗生平经历:
• 养育宫中
• 靖康二年(112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赵伯琮(后改名赵昚)出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青
杉闸的官舍。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
• 此外,赵昚还加强台谏官的监察职能,其主要目标是针对宰执集团,尤其是针对宰相的。首先,孝宗将台谏官 的除授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切断宰相与台谏官之间互相援引、倚为鹰犬的关系。赵昚勤于理政,在南宋诸帝 中还是出类拔萃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每日灵时已无一则自事,思曰:岂有未至者 乎?则求三两事反复思虑,唯恐有失。” 以致在他禅位的前一天还在亲自除吏。
宋孝宗为政举措:
• 政治
• 政治改革
• 赵昚吸取权相秦桧长期位居宰相、形成盘根错节势力的教训,大大缩短了宰执的任期。赵昚时刻提防宰执发展 个人势力,结成朋党。赵昚还十分严格地遵守外戚不预政的“家法”,成功地防止了如同后来权臣韩侂胄、贾 似道以外戚擅权揽政的局面。在宰执集团内部的宰相与执政的关系上,赵昚也力图使参知政事成为牵制宰相的 力量。
宋孝宗小档案:
• 姓名:赵昚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庙号:孝宗
• 原名、别名: 赵伯琮。赵瑗、赵玮、宋孝宗、寿皇。 民族:汉族
• 出生时间:1127年11月27日(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西夏元 德九年,西夏正德元年;西辽延庆四年)
• 去世时间: 1194年6月28日(西夏天庆元年;金明昌五年;西辽天禧十七年;南宋绍 熙五年)
议的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南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 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予金
历史趣谈:最郁闷的皇帝 在位27年就伺候了太上皇25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最郁闷的皇帝在位27年就伺候了太上皇25年导语:一般来说,当皇帝的人,是没有几个愿意自动让位的,因为没有了皇位,就意味着离开了最高权力。
因此,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数是被迫放弃皇位...一般来说,当皇帝的人,是没有几个愿意自动让位的,因为没有了皇位,就意味着离开了最高权力。
因此,历史上的太上皇,大多数是被迫放弃皇位的,比如说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等等。
而那些主动退位的,也大都在当了太上皇之后,仍然把持最高权力不放手,比如乾隆之类的。
乾隆尽管退位后仍然控制大权,但也仅仅三年后他就去世了,但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在退位后仍控制朝政,竟然长达25年之久。
这个退位当了太上皇,却控制朝政长达25年的人,就是宋高宗赵构,而被他死死压制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倒霉皇帝,就是宋孝宗赵昚。
他们俩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系?事情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必须先从宋高宗这个人说起。
宋高宗赵构因为年轻时的一次偶然事件,被吓得丧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早就夭折了,因此,他需要认真考虑他的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了。
宋高宗从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中,选择了两个比较中意的少年,让他们进宫,作为自己的养子,准备从两人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继承人。
而后来的宋孝宗赵昚,就是其中的一个,只不过那时候他还不叫赵昚,而叫赵瑗。
两人人中选择一个,那么就面临选哪一个的问题。
宋高宗是怎么做的呢?他给俩人出了一道题。
这题有点特别,就是给每人送十位少女,当然都是处女。
赵瑗的老师告诫他,这可能是皇帝的考验,因此他一个也没动。
而另一个少年,则把十个少女一个不落地阅了个遍。
赵瑗就这样通过考验,被选定为继承人。
第二年,金兵来犯,赵瑗(已经改生活常识分享。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隆兴北伐,指的是南宋孝宗隆兴年间的以北上中原,收复北宋故地为目的的军事行动。
以隆兴和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隆兴北伐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隆兴北伐是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即1163年,战争的双方是南宋军队和大金军队,这场战争是南宋为数不多的主动发兵的一次战争,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最想恢复宋朝原来的国土的一位皇帝,但是由于南宋的军队不争气,最终只能是与大金进行议和,达成了隆兴和议。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隆兴北伐的结果。
隆兴北伐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不少的胜利,收复了不少的土地,但是后来由于领军将领的矛盾,使得南宋的军队失去了本来就不是很强大的战斗力,造成了“符离之溃”,宋军大败,符离之溃对宋孝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得宋孝宗在战还是和之间摇摆不定,前线的战败也导致了宋朝宰相的频繁变动,由于大金要价太高,使得第一次和议破裂,于是南宋军队与金军再次投入战斗,但是南宋的军队实在是不争气,在战场之上频频败北,使得大金的以战迫和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战场上的失利使得宋孝宗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于是宋军最终达成了隆兴和议,隆兴和议中宋金各自在第一次和议的基础上做出了让步,和议规定: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通过隆兴北伐的结果可以看出作为南宋最高统治者的宋孝宗是一位与自己的父亲宋高宗截然不同的君主,但是鉴于南宋用人不当造成了最终的败北,不得已接受了不利于自己的合约,实在是可悲可叹。
隆兴北伐的影响隆兴北伐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隆兴元年,是宋朝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统治阶级用人不当,带兵的将领妒贤嫉能,在战场上不密切合作,而是拆伙伴的台,最终导致由胜转败,宋军的大败,导致宋孝宗不得不接受和谈,而大金以战迫和,最终宋朝不得已接受了不平等条约。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宋朝皇帝列表一、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
宋朝创建者(960976)。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
自建隆三年(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
又以杯酒释兵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
改革官制,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
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
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
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二、宋太宗赵炅宋太宗赵炅(939997)。
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
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
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
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
宋太宗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执政措施,还得从他的继位说起。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赵光义根本是与大宋皇位无缘的,但最后却是他继承了他哥哥的遗产。
这一特殊的继承结果对大宋朝的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点甚至在太宗个人的性格、生活上都有所反映。
南宋朝皇后列表_中国历史朝代
南宋朝皇后列表宋高宗宪孝皇帝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1.宪节皇后——邢秉懿(1106年-1139年)(1127年5月1日—1139年为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
宪节皇后邢秉懿,开封祥符人,父邢焕。
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
康王妃,被金人掳走,高宗遥册。
1139年(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
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
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
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
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
2.宪圣皇后——吴皇后(1143年—1193年10月),义郡夫人、才人、婉仪、贵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追谥宪圣慈烈皇后,收赵伯玖为养子。
宪圣皇后(1115年-1197年),吴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
开封人。
父武翼郎吴近,吴近曾经梦见一个亭子,匾额上写着“侍康”,一傍种着特别妍丽可爱的芍药花,花下一只白羊。
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康王赵构,大家都说“侍康”应验了。
1143年(绍兴十三年)高宗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
高宗惟一的儿子赵旉病死后,后宫再没有生育。
张贤妃收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1/ 8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
张贤妃病逝后,赵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
高宗封赵伯琮为普安郡王、赵璩为恩平郡王。
赵伯琮性情恭俭,爱好读书,吴皇后劝高宗以赵伯琮为皇子。
于是高宗立赵伯琮为皇子,封建王,改赵伯琮名为赵昚,赵璩出居绍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昚,吴皇后迁居德寿宫,为太上皇后。
1197年(庆元三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驾崩,终年八十三岁。
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3.贵妃——刘贵妃(?—1187年),才人、婕妤、婉容、贵妃。
4.贵妃——张贵妃(?—1190年),永嘉郡夫人、婉容、淑妃、贵妃。
5.贤妃——张婕妤(1127年—1142年),才人、婕妤、追封贤妃,收宋孝宗赵昚为养子。
南宋最有骨气皇帝,一登基便立志收复河山,最后却被儿子活活气死
南宋最有⾻⽓皇帝,⼀登基便⽴志收复河⼭,最后却被⼉⼦活活⽓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很多的王朝,这些王朝⼤多都有过兴盛的时期,也有过衰弱的时期。
⽽⼀个国家的兴盛与否,与皇帝的能⼒必不可分。
倘若遇到了明君,这个国家便有了发展的机会,倘若遇到昏君,灭国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有些时候,明君却并不代表着结局会很好,⽐如宋孝宗赵昚便是典型的例⼦,此⼈作为南宋最为有作为的皇帝,⼀登基便⽴志收复河⼭,是个英明神武之⼈。
但是⼗分可惜的是,他的死亡理由⼗分⽆奈,是被⾃⼰的⼉⼦活活⽓死的。
宋孝宗赵昚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宗赵构养⼦,南宋第⼆位皇帝、宋朝第⼗⼀位皇帝。
赵昚出⽣于南宋建炎元年,由于宋⾼宗赵构的唯⼀⼉⼦元懿太⼦夭折之后,他便没有再⽣出⼉⼦,⽽宋太宗的后代们⼜⼤多被⾦军掳⾛,⽆奈之下,赵构只能从宋太祖的后代中选择继承⼈。
在《异迹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宋⾼宗赵构在纠结继承⼈的选择之时,宋太祖赵匡胤托梦称“汝祖(宋太宗赵光义)⾃摄谋,据我位久,⾄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
”听完了之后,宋⾼宗赵构便过继了宋太祖⼋世孙赵昚作为养⼦,并⽴为太⼦。
对于这件事情,在《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记载,但是却是孟太后被托梦。
相较于赵构⽽⾔,赵昚是⼀个铮铮铁⾻之⼈,他看着⼭河破碎的局⾯,⼗分⼼痛。
早在赵昚还是太⼦之时,他便主张抗⾦。
因此在公元1162年3⽉,赵昚刚刚登基之时,便开始启⽤抗⾦名将张浚和胡铨。
然⽽,可惜的是,赵昚虽然有北伐的决⼼,但是却没有⾜够的实⼒,受到了以赵构为主的主和派的各种阻挠,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战⽃时期,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落败。
由于权⼒长期被主和派压制,赵昚⼼中⼗分愤懑,最终将⾃⼰的雄⼼消耗在了漫长的岁⽉中。
后来,赵昚从众多皇⼦中挑选了与⾃⼰最为相像的三⼉⼦赵惇作为继承⼈。
他觉得此⼈能够担负其⾃⼰的抱负,收复河⼭,因此他选择了提前两年退位。
然⽽没有想到的是,赵惇之前的性情都是伪装的,他⼀登基之后便开始暴露起了本性,任⼈唯亲,最终使得宋孝宗活活被⽓死了。
史弥远专权简介
● 在隆兴北伐中,台谏、皇权、相权交相影响,台谏群体成为皇权之下最强大的势力。但台谏所被 赋予的权力只是皇权的衍生物,最终决定权还是皇权,在岳飞平反过程中,孝宗以一己之力为平 反岳飞,可以看到孝宗强势皇权独断的作风。在隆兴北伐这一事件不断推进的各个阶段中,可以 很清楚地认识到台谏群体所展示出的政治力量和孝宗本人的政治作风,也能更清晰地看到孝宗朝 政治的特点,最终了解台谏群体在孝宗皇权独断下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背景
● 金主完颜亮败死之后,宋高宗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下诏宣布禅位,皇太子赵玮改名赵 昚,六月赵昚正式登基,是为孝宗。孝宗是南宋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也是志在恢复旧土的君主。 即位第二个月就为岳飞案平反,并对秦桧构陷的其他冤案进一步作出处理。
● 海陵南侵之后,高宗重新启用了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孝宗即位后,任命其为江淮宣 抚使,入京共商恢复大计。隆兴元年正月,同时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史浩为右相; 陈康伯为左相。
● 隆兴北伐失败后,投降派又重新掌权,支持过张浚北伐的大臣接连被贬,陆游也因此由镇江调往 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任通判。之后南宋又经历了宁宗朝“开禧北伐”失败,朝廷更是苟安成性。 一旦妥协和屈辱换得了苟安,达官贵人便沉溺于“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之中。朝野上下文嬉武恬,爱国志士报国无门,反备受谗谪,只能归隐田园。
● 隆兴二年岁末,宋金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其主要条款有: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 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 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南宋皇帝改名原因考
南宋皇帝改名原因考作者:张泽坤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9期【提要】正史记载南宋有六位皇帝,其中三位皇帝曾多次改名。
这三位皇帝均非皇帝的儿子,他们都是由于皇帝没有子嗣而被召选入宫,“过继”给皇帝的皇族子嗣。
他们的身份会经过几个阶段的提升,以被选入宫、立为皇子、立为皇太子这样三步进阶的方式最终继承皇位。
而改名与他们的身份进阶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南宋皇帝改名考证《宋史》记载南宋共有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有多次改名的经历,即宋孝宗赵昚、宋理宗赵昀和宋度宗赵禥。
赵昚改名四次,赵昀改名两次,赵禥改名两次。
一、皇帝改名的史料记载赵昚是南宋第二位皇帝,最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赵玮、拟改而未改之名赵烨,最后改为赵昚:1.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青山牐之官舍,红光满室,如日正中。
少长,命名伯琮。
①2.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
三年二月,除和州防御使,赐名瑗。
②3.三十年二月癸酉,立为皇子,更名玮。
甲戌,诏下。
丙子,制授宁国军节度使、开封仪同三司,进封建王。
制出,中外大悦。
四月,赐字元环。
③4.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为皇太子,改名昚。
初,高宗久有禅位之意,尝以谕帝,帝流涕固辞,会有边事不果。
及归自金陵,陈康伯求去,高宗复以倦勤谕之。
中书舍人唐文若闻而请对,言不宜急遽,故先下建储之诏,赐名烨。
监察御史周必大秘与康伯言,与唐昭宗名同音,不可。
诏别拟进,乃定今名。
既又命学士承旨洪遵为太子择字,遵拟四字以进,皆不称旨。
六月甲戌,御笔赐字元永。
赵昀是南宋第五位皇帝,最初叫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最后改为赵昀:1)(嘉定十四年八月)甲子,以秉义郎与莒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赐名贵诚。
④2)(嘉定)十七年八月丙戌,宁宗违豫,自是不视朝。
壬辰,疾笃,弥远称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
⑤赵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最初叫赵孟启,后来改名赵孜,最后定名赵禥:①(淳祐六年)冬十月己丑,少保、嗣荣王与芮之子,赐名孟启,授贵州刺史。
历史趣谈:南宋皇后列表及简介 南宋皇帝都各有几个皇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宋皇后列表及简介南宋皇帝都各有几个皇后?导语:宋高宗宪孝皇帝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 1 宪节皇后邢秉懿(1106年-1139年)(1127年5月1日1139年为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
宪节皇宋高宗宪孝皇帝赵构(1127年—1162年在位)1.宪节皇后——邢秉懿(1106年-1139年)(1127年5月1日—1139年为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
宪节皇后邢秉懿,开封祥符人,父邢焕。
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
康王妃,被金人掳走,高宗遥册。
1139年(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
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祔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
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
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
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
2.宪圣皇后——吴皇后(1143年—1193年10月),义郡夫人、才人、婉仪、贵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追谥宪圣慈烈皇后,收赵伯玖为养子。
宪圣皇后(1115年-1197年),吴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
开封人。
父武翼郎吴近,吴近曾经梦见一个亭子,匾额上写着“侍康”,一傍种着特别妍丽可爱的芍药花,花下一只白羊。
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康王赵构,大家都说“侍康”应验了。
1143年(绍兴十三年)高宗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
高宗惟一的儿子赵旉病死后,后宫再没有生育。
张贤妃收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
张贤妃病逝后,赵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
高宗封赵伯琮为普安郡王、赵璩为恩平生活常识分享。
宋孝宗赵昚简介
宋孝宗赵昚简介展开全文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
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
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葬于永阜陵。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
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
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
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
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
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
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人物简介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出生。
六世祖为太祖赵匡胤的四子秦王德芳。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由於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宗室中选择继承人。
宋孝宗赵昚本纪
宋孝宗赵昚本纪宋史宋孝宗赵昚本纪译文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名昚,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
原来,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的儿子是英国公赵惟宪,赵惟宪的儿子是新兴侯赵从郁,赵从郁的儿子是华阴侯赵世将,赵世将的儿子是庆国公赵令譮,赵令譮的儿子赵子翶,就是秀王。
秀王夫人张氏梦到有人抱来一只羊给她说:“以此为识。
”不久怀孕,于建炎元年(1127)十月二十二日,在秀州青杉闸官舍生下孝宗,当时红光满室,如日正中。
长大一些后,起名为伯琮。
到元懿太子逝世,高宗没有后代,而昭慈圣献皇后也从江西回到行在,皇后曾做过一个奇异的梦,秘密说给高宗听,高宗大为感悟。
适逢右仆射范尹请求立亲近之人,高宗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有它,时运艰难,流落可悯。
朕如果不效法仁宗,为天下计谋,拿什么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呢?”于是下诏选立太祖的后代。
同知枢密院事李回说:“太祖不以皇位传其子,是出于至诚。
陛下为天下长远之计考虑,符合太祖的意愿,可以昭格天命。
”参知政事张守说:“太祖各子,没听说有失德的,而传皇位给太宗,超过尧、舜很远。
”高宗说:“此事不难实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大概按昭穆顺序。
”而上虞丞娄寅亮也上书说:“太祖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
太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
希望陛下在‘伯’字行内选立太祖孙子中有贤德的人。
”高宗读后大为感叹。
绍兴二年(1132)五月,选择孝宗养在宫中。
绍兴三年二月,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瑗。
十六日,改为贵州防御史。
绍兴五年五月,采纳左仆射赵鼎的意见,在宫中立书院教育孝宗,书院建成后,于是把它作为资善堂。
孝宗读书很聪明,天资特异。
二十六日,授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
六月初七,到资善堂听读,任命徽猷阁待制范冲兼翊善,起居郎朱震兼赞读,高宗命令孝宗见到范冲、朱震都要行拜礼。
绍兴十二年正月初三,加衔为检校少保,封为普安郡王。
三月初九,出门合住进宫外府第。
绍兴十三年九月,秀王死在秀州。
历史趣谈:宋孝宗艰难继位之路 长达二十九年的预备太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孝宗艰难继位之路长达二十九年的预备太子导语:秀州小官赵子偁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六代后裔,公元1127年10月22日夜里,他有了第二个儿子。
据说这个孩子生出来时,满屋子的红光直冲天空。
小秀州小官赵子偁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六代后裔,公元1127年10月22日夜里,他有了第二个儿子。
据说这个孩子生出来时,满屋子的红光直冲天空。
小孩子六岁那年,碰上宋高宗选嗣,在数千人中被挑选上,成了皇位的候选人之一。
历尽艰难,他终于登上了皇位,他就是南宋孝宗。
宋高宗赵构后宫嫔妃众多,但只有潘贤妃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赵旉。
1129年初,金兵夜袭扬州,正在和宫女淫乐的赵构一下子受了惊吓,从此便留下了不育之症。
高宗到达杭州后,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立根本不懂事的赵旉为帝。
不久,兵变失败,高宗复位,册赵旉为太子。
经过这一番折腾,三岁不到的赵旉开始患病。
之后的一天,有个宫人一不小心将赵旉房中的金香炉碰倒,落地声把赵旉吓得全身抽搐,病情每况愈下,没过几天便一命呜呼了。
太子夭折后,高宗面临无人继位的窘境。
大臣们也感到不安起来,因为储君空缺,必然会引起人心浮动,政局动荡。
有人就上书高宗,认为不妨在宗室后裔中挑选品行贤良的人暂时摄皇太子位。
如果高宗生出皇子,到时再退位封藩不迟。
高宗接到上书后,大为震怒,觉得这人是在羞辱自己不能生育,下令将此人撤职查办。
看到高宗恼怒无比,众大臣就没有人再敢提起这件事了。
金宋战事相对稳定后,选嗣之事又被提了出来。
皇后说她曾做了个奇怪的梦,劝说高宗还是早日选定储贰为好。
高宗想想皇位无人继承,生活常识分享。
南宋孝宗赵瑗即赵玮传
南宋孝宗赵瑗即赵玮传孝宗之立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但在开宝九年(976)十月,为其二弟赵光义所杀,帝位从此传入宋太宗后裔一系。
北宋为金所灭,赵构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仍在金军的追击下狼狈逃窜,几无宁日。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奔袭扬州(今属江苏),宋高宗突受惊恐,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再未生一男半女。
同年七月,独子赵旉又病死。
南宋朝野认为是太祖的帝位为太宗所夺,太祖子孙“仅同民庶”,所以“艺祖(太祖)在上,莫肯顾歆”,以致北宋为金所灭,南宋政权也朝不保夕,应选太祖后裔为嗣子继承帝位,南宋才能稳固。
①高宗后于绍兴二年(1132)选了宋太祖后裔赵伯琮、赵伯浩养于宫中,五月间,又选定赵伯琮由婕妤张氏抚养,但并未确认为皇子,实际上仍期望自己生子。
赵伯琮(1127—1194),即赵眘,是宋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
父赵子偁,舍试合格,时任嘉兴县丞,母张氏。
绍兴三年二月,赵伯琮赐名瑗,初除和州防御使。
但宋高宗得宠的才人吴氏(后封皇后),也请育一子。
于是在绍兴四年五月,又选了一个年已5 岁的宋太祖后裔赵伯玖,由吴才人抚养,引起了大臣们的不安。
次年五月,宋高宗以“朕年二十九未有子”,不肯封赵瑗为王,只是依皇子例,进授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仍不确认为皇子①。
绍兴六年正月,赵伯玖赐名璩,初除也是和州防御使,因而中外议论纷纷。
绍兴八年八月,宋高宗以御笔想封赵璩为国公、节度使,使其名位与赵瑗相等,遭到左相赵鼎和执政王庶、刘大中等的反对而暂时作罢,但赵鼎、王庶、刘大中随后被罢宰执而出任地方官。
在秦桧独相后的绍兴九年三月,赵璩终于被进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地位和礼遇又与赵瑗相等。
在这场赵瑗、赵璩争夺皇子地位的斗争中,岳飞也参与其间,据说他还见过赵瑗,说过“中兴基本,其在是乎。
宋史·赵鼎传(2)原文
宋史·赵鼎传(2)原文五年,皇上回到临安,下诏任命赵鼎为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为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赵鼎把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放在座位边,依次上奏实行,于是,皇帝下令任命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为建国公,在行宫门外建立资善堂。
赵鼎又推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廷舆论认为二人是天下最佳的人选。
建炎初年,皇帝曾因有奸臣诬蔑宣仁太后临朝辅佐幼主的功劳而下诏,命史院刊修历史,还未实行,当时朱胜非任宰相,皇上告诉他说: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不能传信于后世,应当让范冲刊定。
正好胜非去职,赵鼎以宰相的身份监修二史,错误都得到了修正。
皇上亲自书写忠正德文四字赐给赵鼎。
当初,皇上回到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宫,赵鼎看到了,责怪他们说:艮岳花石之扰,都出自你们,现在想重蹈前辙吗?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有个户部官送钱入宫,赵鼎召他到相府严厉指责。
第二天,问皇上:某人献钱了?皇上说我要求的。
赵鼎说:某人不应献钱,陛下不应求钱。
于是调此人到地方去了。
当初,张浚推荐秦桧认为他可共兴大事,赵鼎再次任相时也以为是这样,秦桧于是逐渐掌握了权利。
但是秦桧心机深险,外表随和而心中却不同。
赵鼎与张浚逐渐发现了他的这个特点,于是一起商量着要弹劾秦桧。
秦桧私下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先弹劾他们,张浚当初请求辞职,有圣旨召赵鼎。
秦桧讨厌他逼迫自己,贬他为泉州知州。
中丞詹大方诬蔑他受贿,赵鼎上谢表说: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秦桧见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要杀掉我。
我死了,你们没有忧患;不然,祸及一家。
遗言嘱咐他的儿子请求归葬,于是绝食而死,天下人听说后十分悲痛。
第二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追赐谥号为忠简,封为太傅,,追封为丰国公。
论者认为中兴贤明宰相,以赵鼎为首。
宋史赵遹传 翻译
宋史赵遹传翻译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
进士及第后,任武安军节度推官。
有人在大赦前伪造公章,在大赦后使用,执法人员认为他该死,赵抃说:“大赦前没有使用,大赦后没有制造,不该死。
”终使得罪犯免于一死。
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泗州通判。
濠州知州不按规定给士卒发放衣食等物,兵士扬言要兵变。
知州害怕了,太阳还未下山就紧闭城门不办公了。
转运使函令赵抃代他处理此事。
赵抃到濠州,像平时一样从容办公,该州才太平了。
翰林学士曾公亮不认识赵抃,却举荐他为殿中侍御史。
弹劾不避权贵佞幸,美誉雀起,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
他极力要求朝廷区分君子、小人,以为:“小人虽然过失小,也应努力清除;君子不幸犯了过失,却应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行。
”温成皇后死,刘沆以参知政事身份监办丧事,为相后,仍兼监护丧事。
赵抃认为这种一身多任有碍政体,又说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错失又多;宣徽使王拱辰自己及手下人颇有不法行为;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这些人于是都被罢免。
吴充、鞠真卿、刁约因制裁礼仪院吏佐,马遵、吕景初、吴中复因为议论梁适,相继被放逐。
赵抃为他们辩护,都被召回。
吕溱、蔡襄、吴奎、韩绛出任地方官后,欧阳修、贾黯又请求出任郡官。
赵抃向皇上说:“最近品行端正之士纷纷出走,皇上身边的贤才如欧阳修这样的已没有几个。
现在想到地方上去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为人正直,不事权贵。
真令众臣伤心啊。
”皇上于是留用欧阳修、贾黯,一代名臣,得以保全。
赵抃请求调任睦州知州,改任梓州路转运使,又改任益州。
蜀地地远民穷,官吏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州郡公然互相行贿。
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为之一变。
穷城小镇,老百姓有的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而赵抃足迹无所不至,父老乡亲大感欣慰,奸狡的官吏不得不悚惧服从。
赵抃又被召回京师任右司谏。
内侍邓保信勾引退兵董吉在宫中炼丹,赵抃比之为文成、五利、郑注等妖道,极力指斥其不是。
陈升之任副枢密,赵抃与唐介、吕诲、范师道共同揭露陈升之奸邪,勾结宦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上来的。
《越州赵公救灾记》注释及翻译
《越州赵公救灾记》注释及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注释及翻译《越州赵公救灾记》是曾巩创作的一篇文言文章。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越州赵公救灾记》注释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越州赵公救灾记朝代:宋代作者:曾巩原文: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
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
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
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
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
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
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宋朝历史】完颜亮大举攻宋失败:南宋对金国最大的一场胜利
【宋朝历史】完颜亮大举攻宋失败:南宋对金国最大的一场胜利秦桧死后,高宗对朝廷官员又作了巨大的调整。
秦桧的党羽被罢职,被秦桧陷害贬官的人都被赦免、升迁。
张浚刚官复原职,就要回乡安葬母亲。
张浚奏请罢免沈该、万俟?、汤思退的相位,请求朝廷任命贤才,抵御金人。
万俟?唆使言官弹劾张浚,又将张浚安置在永州。
不久,万俟?暴死,汤思退继任,张纲被罢职,任命吏部尚书陈康伯接任。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沈该因贪污被弹劾落职。
汤思退转任左仆射,陈康伯被升任为右仆射。
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高宗已五十四岁,仍没有儿子,他和吴后商量立赵瑗为皇子,更名为赵玮,加封赵璩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寺,改称皇侄。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饮宗驾山崩消息才传到临安。
原来,钦宗早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就病死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金国皇帝的完颜亮却不报宋廷,绍兴三十一年五月,完颜亮令高景山和王全到宋贺天中节(即端午节)。
使臣出发前,完颜亮让他们责问宋沿边买马,收留叛徒,并毁去南京宫殿的事,要宋割让土地赎罪。
使臣到了临安见了高宗,转达完颜亮的话。
高宗说:“您也是北方名家,怎么能说出这样背理的话呢?”王全厉声说:“你们君臣,莫非因为赵桓已死,就敢变心吗?”高宗听了,立即起身让辅臣询问钦宗死讯,王全回答已死了几年。
于是高宗下诏举哀。
钦宗的死讯传到临安,宫廷内外举哀。
一连几天,都没有理会金使提出的条件。
金使悻悻而去。
陈康伯、杨存中和赵密商量如何对敌。
没过多久,高宗听说金军又要南下,准备去闽或蜀躲避。
陈康伯上疏请高宗立即派将扼守襄、汉。
杨存中上《备敌十策》。
高宗这才派成闵率领三万人出守鄂州,与守襄阳的吴珙形成犄角相应;命吴宣抚四川,与制置使王刚中整顿边防;起用刘?为江淮、浙西制置使,屯驻扬州,统领各路军马。
完颜亮得知宋廷不答应自己条件,下令准备武器装备,打造兵船,指日南下。
完颜亮命燥合到西北招募以前的辽兵。
燥合逞强施威,辽人万分怨恨,西北路招讨使译史萨巴乘机起兵,反叛金国。
宋孝宗锦溪种荷花
宋孝宗锦溪种荷花江南水乡有一小镇叫锦溪,镇上小桥环绕,湖泊相连。
其中,在镇的南端有一个古莲池,池内无数,碧波荡漾。
而这池中却有个奇特的象:只有池的南半边种得出荷,而北半边却始终是绿莹莹一池水。
相传,这与南宋的孝宗皇帝有关系。
南宋绍兴年间,金兵再次进犯中原,主帅完颜兀术带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南方,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没多久,金兵已占领扬州,直捣天堑。
消息传至京城,高宗赵构直吓得脸色煞白,浑身筛糠,急忙召来众臣商议: 诸位爱卿,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大敌当前,不知谁有退敌良策?赵构说完,只见众臣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没有一个站出来的。
这时,赵构的目光落到了丞相秦桧身上。
那秦桧本来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现在见赵构直愣愣看着自己,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窃窃地说: 启禀皇上,以老臣之见,还是以和为贵,要不然丞相何出此言? 秦刽的话还没说完,太子赵玮走了进来,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仗还没打,却先想着言和,岂不是说我大宋朝太懦弱无能了吗? 赵玮的话铿锵有力,声声入耳,把大伙的精神头都振作起来了。
在朝中,秦桧最顾忌的就是赵玮。
赵玮年轻气盛,抱负远大,要是把他得罪了,恐怕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所以秦桧虽然把赵玮看做眼中钉肉中刺,但表面上不得不让着三分: 太子说得极是,怪老臣年迈糊涂了。
是否和金兵开战,赵构也一直犹豫不决,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赵玮竟如此胸怀大志,满怀愤慨。
他被赵玮的慷慨陈词感动了: 好好好,既然我儿有此决心,这次朕要御驾亲征,和金兵一决雌雄。
当晚,赵玮去东宫和心上人陈妃告别,不料陈妃知道后,非要和赵玮一同前往。
陈妃说: 我从小习武,爱读兵书,最崇拜像梁红玉那样的女中豪杰。
这次能和太子一起为国杀敌,就是战死沙场也心甘情愿。
赵玮没有想到,后宫竟然也有这样的女中豪杰,他欣喜不已,答应了陈妃的请求。
这次出征和以往不同,皇帝御驾亲征,太子冲锋在前,虽然宋军只有十几万人,和金兵对此力量悬殊,但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同仇敌忾,要与金兵拼个你死我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宋孝宗赵瑗即赵玮传孝宗之立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但在开宝九年(976)十月,为其二弟赵光义所杀,帝位从此传入宋太宗后裔一系。
北宋为金所灭,赵构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仍在金军的追击下狼狈逃窜,几无宁日。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奔袭扬州(今属江苏),宋高宗突受惊恐,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再未生一男半女。
同年七月,独子赵旉又病死。
南宋朝野认为是太祖的帝位为太宗所夺,太祖子孙“仅同民庶”,所以“艺祖(太祖)在上,莫肯顾歆”,以致北宋为金所灭,南宋政权也朝不保夕,应选太祖后裔为嗣子继承帝位,南宋才能稳固。
①高宗后于绍兴二年(1132)选了宋太祖后裔赵伯琮、赵伯浩养于宫中,五月间,又选定赵伯琮由婕妤张氏抚养,但并未确认为皇子,实际上仍期望自己生子。
赵伯琮(1127—1194),即赵眘,是宋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
父赵子偁,舍试合格,时任嘉兴县丞,母张氏。
绍兴三年二月,赵伯琮赐名瑗,初除和州防御使。
但宋高宗得宠的才人吴氏(后封皇后),也请育一子。
于是在绍兴四年五月,又选了一个年已 5 岁的宋太祖后裔赵伯玖,由吴才人抚养,引起了大臣们的不安。
次年五月,宋高宗以“朕年二十九未有子”,不肯封赵瑗为王,只是依皇子例,进授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仍不确认为皇子①。
绍兴六年正月,赵伯玖赐名璩,初除也是和州防御使,因而中外议论纷纷。
绍兴八年八月,宋高宗以御笔想封赵璩为国公、节度使,使其名位与赵瑗相等,遭到左相赵鼎和执政王庶、刘大中等的反对而暂时作罢,但赵鼎、王庶、刘大中随后被罢宰执而出任地方官。
在秦桧独相后的绍兴九年三月,赵璩终于被进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地位和礼遇又与赵瑗相等。
在这场赵瑗、赵璩争夺皇子地位的斗争中,岳飞也参与其间,据说他还见过赵瑗,说过“中兴基本,其在是乎。
”并向宋高宗秘密奏请立赵瑗为皇子,宋高宗却对岳飞说:“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
这也是岳飞后来被处死的原因之一②。
绍兴十二年二月,养育赵瑗的张氏死,赵瑗也归吴氏抚养。
吴氏与张氏争宠与争着抚养未来皇子的斗争,虽因张氏之死而结束,赵瑗也随后进为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但还是不立为皇子。
相反地,绍兴十五年二月赵璩也进为检校少保、封恩平郡王。
两人礼遇仍然相同,号称东、西府,直到绍兴三十年二月,赵瑗被收养已30 年,宋高宗对自己生子也已失去信心。
在金宋战争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普安郡王赵瑗被赐名玮,字元瑰,进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又进封为建王,终于确立了皇子的地位,赵璩随后也明确为皇侄。
①《宋史》卷33《孝宗纪》一。
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辛巳;参见《宋史》卷243《(高宗)吴皇后传》。
②《鄂国金佗稡编》(王曾瑜校注本)卷21《建储辨》。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军渡淮南犯,两淮很快失守。
十一月的“采石之战”,宋军粉碎了金军渡江的企图,金帝完颜亮后也被部下杀死于扬州。
南宋军民抗金呼声高涨,认为终归于和的宋高宗急于禅位,想将处理抗金还是求和的责任,推给皇子赵玮,并想立即禅位,在臣下提出只有先立赵玮为太子,然后再禅位为宜。
于是,绍兴三十二年(1362)五月,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眘、字元永。
六月,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
高宗退位为太上皇、吴皇后为太上皇后,南宋帝位从此归属于宋太祖的后裔。
隆兴北伐与和议宋孝宗即位后,七月任命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又命副相汪沏视师湖北、京西,四川宣抚使吴璘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又为岳飞平反昭雪。
战争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互有胜负。
隆兴元年(1163)三月,金朝索取被南宋占有绍兴和议以外的地区及贡赋,南宋则提出重划疆界与地位平等的要求,遭到拒绝。
四月,孝宗召见已任枢密使兼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的张浚,商议出师北伐。
五月,宋将李显忠先后攻占灵璧、虹县,又与邵宏渊攻占宿州。
金左副元帅纥不烈志宁反攻宿州,宋主帅李显忠率部血战,而副帅邵宏渊按兵不动,邵宏渊子又率部南逃。
李显忠不得已乘夜撤军南归,金军也因伤亡过重而未追击,宋军移师守淮。
宿州治符离县,故此战史称“符离之战”。
宋军战败后求和派势力抬头,奸相秦桧的党羽汤思退出任右相又升任左相,张浚虽升任右相,但汤思退在宋金和战问题上,竟然要宋孝宗“奏禀上皇而后从事”,尽管宋孝宗气愤地指出:“今日敌势非秦桧时,卿议论秦桧不若。
”汤思退虽然也于隆兴二年十一月被罢相,且不久死于贬途中,但宋孝宗终于屈服,“朕以太上圣意,不敢重违”。
于十二月以“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①,不再称臣,岁贡也改称岁币,订立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注意发展经济和文化发展经济,首先在于减轻人民负担。
宋孝宗不仅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而且注意实效。
例如,南宋初年以来,经常提前征收本税季的田赋,称为“预催”。
夏税虽然规定是八月半纳毕,而主管税收的户部却规定,七月底以前就要送到首都临安。
到宋孝宗时,已提前到五月,甚至四月送到户部,各地必须三、四月就要征收,而此时的农作物根本没有成熟,虽然多次下诏禁止,但户部并不执行。
因为,每年四、五月间指靠预催到的61 万贯折帛钱供开支使用,若不预催,“恐至期缺误”。
淳熙四年(1177),孝宗得知后就说:“既是违法病民,朝廷须别作措置,安可置而不问。
”于是参知政事龚茂良提出,将户部原先每年八月向南库借的60 万贯钱,提前到四月上旬借用,“户部自无缺用,可以禁止预催之弊”。
宋孝宗随即下诏,此后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违者劾奏。
拖延多年的预催问题,在宋孝宗亲自干涉下终于得到解决,至少在宋孝宗时期因而“民力少宽”①。
①《宋史·孝宗纪》一,《宋史》卷371《汤思退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20《癸未甲申和战本末》。
①《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5,缺字据《文献通考》卷5 添补。
又如地方官常以“羡余”名义进奉钱财,希望得到皇帝的恩宠,宋孝宗在乾道五年(1169)时就指出:“今日财赋安得有余”,并且表明不接受地方官进献的“羡余”。
但到淳熙五年,绍兴知府张津,又将“本府支用剩钱四十万贯”作为羡余进献,宋孝宗诏令将此钱即作为“代纳今年和买、身丁(税钱)之半”,如有的人户今年已纳,则折算成明年应纳税钱之数,宋孝宗以之“警厉臣工,风动中外”②,规劝官员为民多办实事。
宋孝宗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勉农桑,尽地利”,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③,而且注重水利的实效。
如在淳熙二年(1175)时指出:“昨委诸路兴修水利,以备旱干,今岁灾伤,乃不见有灌溉之利,若非当来修筑灭裂,即是元申失实”,并对江东路失职官员给予降官以示惩罚。
孝宗时“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亦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④,虽不无夸张,但大体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发行纸币(会子),还是高宗末绍兴三十年(1160)的事。
此前的纸币(交子)是四川地方发行用于四川地区。
会子是用楮木皮造的纸印制的,也称楮币,或只称楮。
宋孝宗即位之初的隆兴元年(1163),即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增加其权威性,以促进其流通。
宋孝宗对会子十分关心。
“楮(会子)未至于滞(指民众不信任而难于流通)也,而已虑其滞,隆兴元年广行堆垛本钱(即纸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以给之;楮未至于轻(指贬值)也,而已虑其轻,淳熙二年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多(指发行量过多)也,而已虑其多,淳熙三年更不增见(现)在之数。
故赵雄谓圣虑深远,不复增印,民间艰得,自然贵重而楮币通矣。
”①即是对宋孝宗纸币政策的评价。
由于政策恰当,保持了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宋孝宗时社会经济繁荣兴盛的反映。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发展。
宋孝宗虽也对新学有一些微辞,但对理学派攻击新学推崇理学却并不支持,如乾道四年,太学录魏掞之攻击“王安石父子,以邪说惑主听,游人心,驯致祸乱”,“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颐,列于祀典”,不仅不予理会,还将他出为台州州学教授②。
而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苏氏蜀学,在宋孝宗即位后重新兴起。
宋孝宗为苏轼文集作序赞扬,并追谥苏轼“文忠”、苏辙“文定”,追赠苏轼太师,对苏氏蜀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正是宋孝宗倡导的百家争鸣、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才使得58 岁的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也不得不说:“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①。
②《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6。
③《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
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4。
①《宋史》卷181《食货志·会子》,《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6。
②《宋史》卷459《魏掞之传》,《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7。
①《朱文公文集》卷69《学校贡举私议》。
在随后举出的诸子中,不仅有理学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学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学派的苏轼。
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正如南宋末年著名学者黄震所称许的,孝宗乾(道)淳(熙)时,“正国家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②。
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锐意恢复,壮志未酬“隆兴和议”虽是宋金所有和议中屈辱最轻的和议,但毕竟不是平等的和议,在南宋皇帝接受金朝国书时,要求平等的礼仪被金朝拒绝后,宋孝宗决心通过武力以雪国耻。
主张抗金的大臣张浚已于和议前去世,宋孝宗转而依靠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
虞允文于乾道五年(1169)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乾道八年升任左丞相(新官制)。
宋孝宗决定采取分别从江淮、四川东西两路攻金的策略,因而任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
此前一年,宋孝宗还将三衙之一的侍卫马军司移屯建康,以建康作为宋军东路的前进基地。
但是,虞允文到四川后,却迟迟不能确定出兵的日期,而且不久即于淳熙元年(1174)病死,使得宋孝宗与虞允文相约东西两路攻金的战略落空。
此后,宋孝宗虽然也整军练武,积极作好攻金的准备,又几次以接受金朝国书仪式不平等而发难,企图以之激化矛盾,引发军事对抗,但他既受制于太上皇高宗,又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每次都以太上皇有旨而姑听仍旧。
“寿皇圣帝(孝宗)之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原也,是以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①。
金世宗也“每戒群臣,积钱谷,谨武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宋孝宗)之将有为也”。
但始终制约宋孝宗的太上皇宋高宗,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才以81 岁的高龄去世,宋孝宗已是年过60 的花甲老人。
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金世宗去世,皇太孙完颜璟(金章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