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作业+练习题.doc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作业+练习题.doc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作业+练习题做课后练习题对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大家温习课堂上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作业+练习题,希望六年级学生能够认真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阅读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进行的。

学生已经学习过《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对于神话传说也有一定的了解。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传说故事,并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间传说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语言目标1.学会掌握生猛、水里喝水、神秘、尖叫、咒语等词语的含义。

2.学会读懂并感受课文内容,理解一些初步抽象意义。

3.学会出售金鱼的广告宣传词和对金鱼的描述。

4.熟练掌握“黏连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思想品德目标1.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爱传统、重文化、知祖先、懂故事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然、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有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4.让学生学会爱国主义精神,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并围绕课文中的生猛、水里喝水、神秘、尖叫、咒语等词汇进行理解。

•学生自学把握课文大意,提前准备上课使用“黏连式”阅读方法来加强理解。

2. 读一读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朗读、对课文进行简单讲解,感受故事情节的详细展开。

3. 重点解析与讲解•通过学生朗读进行教学,采用“读一段、解释一段、总结一段”的方式,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能够顺畅理解课文。

•特别重点讲授的阅读方法是“黏连式”,通过示范演示及时指正和记录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 导读式练习•发放题目: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双龙洞的由来是什么?2.生猛的意思是什么?3.这个女孩到底去了哪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口头表述能力。

5. 金鱼宣传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宣传比赛。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记金华的双龙洞_苏教版(共44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记金华的双龙洞_苏教版(共44张PPT)
30
内洞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 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龙。
暗示“双龙洞” 名字的由来。
31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 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 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 么,也很值得观赏。
“再加上”进一步衬托 说明石钟乳的可观之处。
用“即使……也……”句式强调了这些石钟乳和 石笋形状的确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2—3 ):写作者来双龙洞一路上经过 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第三部分(4—7 ):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空隙、 内洞的情景。
9
读课文,说说作者描写了有关双龙洞的 哪些地方? 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10
课堂演练
一、巧填同音字。 juān 杜( 鹃 ) ( 捐 )献 ( 娟 )秀 tónɡ 梧( 桐 ) 儿( 童 ) ( 铜 )锈 tún ( 臀 )部 海( 豚 ) ( 囤 )积
6
词语解释
突兀:高耸的样子。本 课用突兀来说明在洞口 看到的山很高的样子。 这里的山路很陡峭,到 处都是突兀的岩石。
7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本课用蜿蜒来形容两条龙 盘旋在洞顶的样子。
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
8
整体感知
读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 1 ):交代作者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这篇课文 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继 续游览双龙洞,体验一下它的独特之处!
14
互动课堂
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这次游览 的时间、地点。
15
4月14日,我在浙江 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开门见山,交代游 览的时间和地点。
16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作者是怎 样描写去双龙洞的路上见到的风景的。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六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现代著名作家、 教育家。本文节 选自《小记十篇》 中的《游了三个 洞》。
双龙洞
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简介
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 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 温比城区低 6 ℃,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 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 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和国家首AAAA 级旅游区。 双龙风景名胜区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尖峰山、赤 松山、大盘天和家园里六大景区,其中双龙洞和黄大 仙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为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 桃源洞、金华观和黄大仙祖宫等。双龙风景名胜区的 文字记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唐代杜光庭《洞天福 地记》称“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
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 奇特,布局巧妙,有“海 龟探海”、“龟蛇共生”、 “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 桃”…… 幻化多变,使人目不 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 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 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 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 船里,出了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 金华双龙洞 的经过。课文按照 游览顺序 ,依次写了 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去 、游 外洞 、由 外洞 进 入内洞 、 游内洞 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 明艳 洞的情况。写了路上 的景色、欢唱 的溪流 ,外洞的 宽敞 ,内外洞连接处孔 隙的 窄小、内洞的“ 黑 、 奇 、 大 ”。课文 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 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 略得当,详写了 孔隙 、内洞 风貌,突出了双龙 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含反思)

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准备:相关的资料及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

(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导读。

(按要求自由读课文)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

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学生练习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四、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三、讨论外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

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然后写内洞,最后出洞。

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文中描述了双龙洞的景色和游玩的感受,其中特别提到了双龙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以及在洞内听到的溪流声。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让人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游玩过程中的情感和体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4、记金华的双龙洞》 (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4、记金华的双龙洞》 (1)

孔 隙 的 特 点
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窄 须仰卧船中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 险 都在挤压过来
内外洞有石屏相隔,仅通水道,长十 余米,宽三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 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有云: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 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 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 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 观”之誉。
洞内钟乳石、石笋形态变化多端, 有( 黄龙吐水 )、( 彩云遮月 )、 ( 海龟探海 )、( 哪吒闹海 )、 ( 青蛙盗仙草 )、 ( 寿星与仙桃 ) 等景观,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 龙宫。
请你发挥想象,内洞中还会有什么形态的写: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时间是 4月14日。 游览的顺序依次是路上_、外洞、孔隙_, 内洞_,最后出洞。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 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很有气势;再写了 洞口像桥洞,特点是宽;然后写了外洞 特 点是大_。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 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游览顺序 3、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 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再读课文,讨论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记金华的双龙洞
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外
洞有什么特点?
外洞
外洞
形容山势险峻,树 木繁茂。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 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 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 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共24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共24张PPT)

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

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 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 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 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 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 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 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 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 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 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 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 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 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 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 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 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 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 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 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 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 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是什么?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

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4.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教学目标:1.学会“臀”、“漆”等 6 个生字;理解“漆黑” 、“石笋”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和作者的游览顺序。

3.分清文章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分清文章的主次。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课文及指名读课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悟景物特点,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方式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指名读、批注、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体会游记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 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名言导入:1.课件出示叶圣陶名言:揣着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叶圣陶师:同学们,知道叶圣陶是谁吗?2.课件出示叶圣陶介绍: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齐读课题)3.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生:“记”即记录之意,指游览的经过。

师:是啊,本文是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游记。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 8 公里,坐落在海拔 350-450 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我们先一起看看她美丽的容颜吧!课件出示金华双龙洞美景:过渡:叶老笔的双龙洞又会是怎样一番奇景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第4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精美课件:第4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词说明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
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 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一排比句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溪流的宽窄不一,
才形成流水速度的急缓不同。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览的地点是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部分(第2、3 自然段):主要写在路上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 自然段):主要写游览外洞所见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5 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孔隙有多小,怎 样仰卧在小船里从外洞进入内洞。 第五部分(第6、7 自然段):主要写游览内洞的情景及 作者又以进洞的方式出洞。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具体说明了孔隙很小的 特点。
阅读方法解密:判断设问的方法
概念:为了强调某方面的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再
自己回答的修辞方法。 判断方法:设问是自问自答,答句紧跟着问句。 效果: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 (juān)显得有精神。油桐(tóng) 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 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
片明艳。
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这段话主要写去双龙洞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色。“开满”一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
山。公路盘曲而上。 “公路盘曲而上”说明在爬山,间接写出双龙洞 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阅读方法解密:理解间接描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记金华的双龙洞

整理ppt
15
整理ppt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组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整理ppt
1
学习目标
1.使大家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 观,激发大家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 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 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理ppt
洞内奇观
整理ppt
6
洞内奇观
整理ppt
7
洞内奇观
整理ppt
8
洞内奇观
整理ppt
9
洞内奇观
整理ppt
10
洞内奇观
整理ppt
11
洞内奇观
整理ppt
12
尝试当个小导游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整理ppt
13
课堂练习
用简笔画画出双龙洞的解剖图
整理ppt
14
课外作业
你们还去过哪些风景区,试着 准备一下,按游览的顺序讲给大家 听。
2
.
整理ppt
3
重点句: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 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 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整理ppt
4
重点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
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
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 慢
整理ppt
5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下《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下《记金华的双龙洞》

昏暗Biblioteka 光线暗淡,形容洞内的环境。修辞手法解析
01
02
03
04
比喻
拟人
排比
将双龙洞的景象比喻为"卧狮",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洞口的气势。
将溪流拟人化,赋予其"等一下 "的动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
在描述孔隙时,运用排比手法 ,强调其"小、窄、险"的特点 。
夸张
通过夸张手法,强调洞内昏暗 的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02
课文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解析
开头
介绍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引出双龙洞的美景。
主体
详细描述游览双龙洞的经过,包括洞口、外洞、孔 隙和内洞的景象。
结尾
总结游览的感受,表达对双龙洞的赞美和留恋。
重点词语解释
01
02
03
04
突兀
高耸的样子,形容洞口的高大 。
蜿蜒
形容洞内双龙的形象,弯曲延 伸。
俯卧
趴下的意思,形容船只进入孔 隙的状态。
双龙洞景区内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如冰壶洞、朝真 洞等,共同组成了金华山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 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 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 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语言 精练、思想深邃、艺术独特而 广受赞誉。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 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 触和深刻的观察,生动地描绘 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和人 文风情。
游记中关于双龙洞历史文化背景的描述,能够启 发读者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引导读者追求探索精神
作者在游记中展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勇气,能够引 导读者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

这篇游记记叙了有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洞的黑、奇、大。

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生动形象,景物特点鲜明;叙述详略得当,详写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但文章的暗线是溪水,对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观念,凭借教材这把“钥匙”,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识能力。

”(叶圣陶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到自己“写”。

本设计旨在构建动感课堂,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并达到默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写游记的一些表达方法。

4.了解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布置作业,小结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 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
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 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们想去吗?
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 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双龙洞分内、外两 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 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 小舟而入。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 米。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内洞比外洞大,有 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从这里可以知道,双龙洞的景色是无比的美。
1 读课文,理清作者游览路线 作者按( )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 洞途中的( ),接着写双龙洞( )和 来到( );再写怎样通过( )来到内 洞 ;最后写( )
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 罗店→入山→ 洞口→ 外洞→
孔隙→内洞→出洞
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说说从这段 中你知道些什么。 时间: 4月14日 地点: 浙江金华 事件: 游北山的双龙洞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 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 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 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 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 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 有趣。 ⑵内洞比外洞还要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 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 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同学们有感情 地齐读课文。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 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 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 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 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 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 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 景物的热爱。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 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 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同学们继续齐读课文,说说外洞, 孔隙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宽敞 外洞:
孔隙: 窄小低矮
内洞: 黑暗、宽广、奇异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 觉?读一读,说一说。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 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现在让我们亲自到 双龙洞去游一游吧!
游完之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68),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 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 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 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 《礼拜六》等杂志上。
看课题提问题: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 写这篇游记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